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集)  2009/8/4  台灣  檔名:12-047-007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四面第一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華嚴經云。廣大悲雲遍一切。捨身無量等剎塵。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無諸垢。】

  這是大師引用《華嚴經》的一首偈,說明菩薩代一切眾生苦,我們看這首偈並不難懂。第一句說『廣大悲雲遍一切』,這是說大慈大悲心,這一句裡面用了一個「雲」字,佛在大乘經這個用法很普遍,表法的意思很深。雲表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沒有,我們看天空的雲彩確實是有,可是你接近,你才曉得它了不可得。現代科技發達,交通便捷,幾乎每個人都有乘飛機去旅行個幾次,飛機飛到雲層裡面才知道雲層原來像霧一樣,確實落在地面上是霧氣,飄到空中我們稱它雲彩。佛用這個比喻,比喻得好,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我們廣大的慈悲心有沒有?不能說沒有。在哪裡?你也不能說它真有。確實是真有,形相不可得,《金剛經》上佛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物質現象是虛妄,心理現象也是虛妄,這叫諸法實相,真相如是。因此佛教給我們二邊不住,中道不存,你就見性,你就跟諸法實相融成一體。著有是凡夫,著空是二乘,菩薩聰明,空有二邊不住,二邊不住這大乘經教裡面稱之為中道。中道這個念頭也不能有,為什麼?如果你真的有一個中道,中道跟空有二邊又對立。

  所以學佛,講真話,身見一定要捨!這是最困難的,只要執著有個身見,這個身是我,或者執著神識是我,這是佛教的名詞,世間人稱為靈魂,我這個身捨掉,身死了,靈魂不死,靈魂還是一樣在那裡活動。要是執著這個東西真有,靈魂是我,你有麻煩,什麼麻煩?出不了六道輪迴。學佛,學佛感得人天福報,不能出輪迴。出家,出家也不行,出家身見沒破,在六道裡多半享人天福報,可是一享福就迷惑了,心隨境轉,迷惑了決定造業,造業肯定是惡多善少。這個話我初學佛的時候有懷疑,怎麼就這麼樣的武斷,說造業一定是惡多善少,以後稍稍涉入經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阿賴耶裡面確實惡多善少。你看與心王相應的五十一個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多一倍都不止,差不多多一倍半。善心所的力量沒有惡心所大,惡心所這個勢力很大,所以起心動念不知不覺惡心所在那裡做主宰。我們這才相信,佛菩薩、祖師大德所說的話是真的。可是修行,我們的目的何在?一般來說,通途的目的,總是希望了生死出三界,這才叫成就;無論怎麼樣修行,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不算成就。所以佛法裡最低的限度,講成就的時候你能夠永遠脫離六道,這個成就不算大成就,佛法稱為小果,有結果了。

  你要想超越六道輪迴,頭一個關就是身見,就把我放下,看破放下。知道什麼?知道沒有我,不但六道裡沒有我,十法界裡也沒有我。可是我們迷了自性,以為有我,什麼是我?身是我,六道眾生哪一個人不執著身是我!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身為苦本」,六道裡苦惱無量無邊,根本就是因為你執著有身,而不知道身是工具。身是我所不是我,我所有的,像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大家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佛菩薩告訴我們,身就像衣服一樣,不是我,我所有的;什麼是我?靈性是我。《還源觀》第一段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個是我。中國禪宗常常參的話頭,有一句「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我,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是我。所以靈魂不是我,靈性是我,靈性就是自性。靈魂是什麼?靈魂是迷了的自性。也可以這個說法,靈魂覺悟了就是我,迷了它還執著,執著靈魂是我錯了,我裡頭沒有執著。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我就迷;什麼時候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我就現前。由此可知,妄想分別執著是三種障礙,障礙了自性,我們見不到性。性雖然沒離開我們,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就是因為我們自己有了妄想分別執著,自性見不到,迷了自性。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知道、明白了叫看破,看破之後貴放下,這個貴就是最重要的,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一放下妄就斷盡,你就還源。這個地方還源是究竟果位,不是分證,是究竟果位,佛菩薩教誨就功德圓滿。

  佛在言語當中常常用「雲」這個字樣,是讓我們聽到、見到就覺悟,知道它是怎麼回事情,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廣大慈悲遍一切。我們跟同學們常常提示的,「慈悲遍法界」,我們這個慈悲心要擴充。我想遍法界遍不了!這是什麼東西障礙?自私,自私自利障礙。為什麼會有自私?有我,有我執就有自私;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我,自私就沒有了。我們這個身體,身體是什麼?身體是一個假相,總得要認清楚。假相從哪裡來的?從一念不覺而來。一念不覺就是把自性清淨圓明體變成了阿賴耶,阿賴耶是什麼?阿賴耶是自性裡面加上迷惑。這個說話難,聽話更不容易,自性裡頭是不是真的加上阿賴耶?沒有,自性裡頭什麼東西不能加。自性要真的是迷,那就不叫真性,為什麼?真是永恆不變。所以起心動念,佛說得真好,它叫什麼?妄想。有沒有想?有,但這想是虛妄的,不是真的,與真性毫不相干。雖不相干,如果你不覺它就發生障礙,它就起作用。如果你覺,覺不起作用,就如同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應化在六道,應化在三途,他有沒有障礙?沒障礙。因為他知道這些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萬相紛乘,他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什麼意思?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如如不動。所以他念念見性,念念不離自性清淨圓明體。

  對於妄想分別執著造成自性產生的幻覺,這個幻覺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包括六道三途,法身菩薩清清楚楚,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一點都不含糊。所以他在十法界隱顯自在,普度眾生,做種種示現,代眾生苦。我們要問,他是不是真的代眾生苦?沒有。如果他真的代眾生苦,他已經墮落跟我們一樣凡夫,為什麼?他起了分別執著。理很深!現相,我們凡夫看不出來,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佛菩薩看凡夫都是佛菩薩,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自己可以用這個例子,勘驗自己的功夫,我們自己修持究竟到什麼境界?如果我們看這大地眾生,造作一切罪孽的眾生都是善人,「人之初,性本善」,《壇經》裡面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到這個境界,你可以稱得上善知識,你是善知識。如果你看到大地所有眾生都是菩薩,恭喜你,你成菩薩。什麼時候看到大地一切眾生、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諸佛如來,你成佛!大乘經裡說這些話不是假的,句句是真實話,所以我們自己就很清楚。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還有分別,這個人善、那個人不善,是凡夫不是聖人。為什麼?著相,我們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沒放下。真放下了,沒有執著,沒有善惡、是非、邪正,沒有這些東西,這是很高層的境界。

  《菩薩處胎經》上,世尊跟彌勒菩薩的談話,那是高等科學,他們談些什麼?他們在談宇宙的起源、萬物的起源、我的起源同時的,我跟天地萬物同時的。為什麼會有?緣起之後它又是什麼樣的因緣,形成我們現前的世界,這從事上講是高等科學,從理上講是高等哲學。這些談話都是現代科學、哲學裡面所探討的命題,可是一直到現在,沒有人能發現真相,都是在猜測。而佛經上講得那麼清楚,講得那麼明白,說明所有現象都不是真實的,無論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常寂光那是真的,永恆不變,裡面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但是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都是從常寂光裡面幻化出來。諸位要記住,幻化不是真有。永嘉禪師在《證道歌》裡面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不但六道輪迴是一場夢,十法界又何嘗不是一場夢?用夢、用雲來比喻,都是說明這個事實真相。

  既然事實真相全是幻化的,你起心動念錯了,分別執著是更錯了。經論裡面這些教誨,它真正用意在哪裡?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難分難捨;曉得事實真相才真正把它放下,不再放在心上,你得大自在。你要再放在心上,那是不止苦一輩子,你這一輩子沒覺悟還帶到下一輩子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夢中有夢,輾轉受報沒有底限的。為什麼?佛家有一句話說「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自然就是這樣。追究到它的根源,不離自性,自性法爾如是,自性沒有對立,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先後是沒有時間,沒有大小是沒有空間,所以要回歸自性必須放下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錯了,一切分別執著是從起心動念來的,根本錯了,枝葉哪有不錯的道理?這些話都是幫助我們看破。沒有身,《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是沒有空間,無壽者相是沒有時間,這都是假的。徹底放下你就見性,你就得大自在,這個時候自性的性德,第一德就是慈悲,就是愛心,愛心遍法界。

  這個宇宙是什麼?宇宙就是一個愛,就是《華嚴經》上這句「廣大悲雲遍一切」。一切,意思很深,它裡面含著重重無盡,古來聖哲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微塵裡面有世界,微塵裡面的世界又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還有世界,重重無盡,怎麼會有這種現象?很不好懂。賢首國師講《華嚴經》這個境界的時候,帝王在聽聽不懂,想不出這個道理。大師有智慧,請皇上在庭院裡建一個亭子,八角亭,那當然很容易,皇上說一句話這亭子馬上就建好。像八卦一樣八面,每一面放一個大鏡子,這八面,上面、下面也放鏡子,十面鏡子,請皇上站在亭子當中,你上下四面看看。皇上進去一看恍然大悟,你看鏡子照鏡子,一個人就變成無量無邊,能不能數得清?數不清,奧妙!讓你體驗果然如此,重重無盡。

  菩薩幫助眾生覺悟,『捨身無量等剎塵』,這個話沒邊際的。「等剎塵」,剎塵是講數量,把佛剎磨成微塵,微塵有多少?沒有法子計算。菩薩為一切眾生捨身,我們要知道菩薩捨身,眾生是不是就覺悟?不見得。眾生業障深重,麻木不仁,你為他捨身他沒有感觸,要不要捨?要捨。一次沒有感觸,十次,十次還沒有這樣感觸,一百次可能有一點感觸。一千次呢?可能有一點感動;一萬次呢?可能他一下就明白,度眾生不容易!我們覺得捨身一次太難太難!你就曉得菩薩捨身能感動那個人,在這個之前他捨多少身,這一次他才被感動。我們如果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對佛菩薩引導度化我們的恩德你才稍稍明瞭,知恩才報恩。否則的話,這個恩德你怎麼會知道?跟你講不相信。我們看到這句經文,「捨身無量等剎塵」,佛菩薩的恩德永遠報不完,超過父母太多太多,父母恩德怎麼能跟佛菩薩相比?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王無動於衷,那我們又能想到,菩薩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為他捨身多少次,他才被感動、他才回頭。那個眾生不回頭,菩薩捨身、示現、教化永不中斷,「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事實確實就像美國魏斯醫生所說,他是從催眠裡面得到的信息,從被催眠的人回到他的過去世,一世、二世、三世乃至十幾世、幾十世前,得到一個結論,上帝、守護神從來沒有離開過你。無論你行善、你作惡,都照顧你,你永遠被關懷,你永遠被照顧,你永遠不孤單,你永遠不寂寞。他講的沒有《華嚴經》講得這麼多,「捨身無量等剎塵」,我們形容這一句只能講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照顧。我們一點點東西都捨不得,你怎麼能成就?怎麼能跟佛菩薩相應?徹底放下。

  『以昔劫海修行力』,這一句是講時間,上面一句是講捨身的數量。時間不是用年月日來計算,用「劫」,劫裡面沒有說中劫、小劫,肯定就是大劫。一個大劫,是我們居住這個世界一次成住壞空,不是我們這地球,地球是個小世界,佛說的是大世界,大到什麼程度?一尊佛教化區。釋迦牟尼佛現在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一個大世界有一千個中世界,每一個中世界有一千個小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大千世界它有小千、中千、大千。這樣倍倍相乘,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們,單位世界就是現在講的銀河系,這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我們用銀河系算,一個大千世界多少銀河系?十億,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星系,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大劫。菩薩修行多少劫?算不出來,用海來算,海是比喻,「劫海」。我們只能說是無量劫來修行的功德力。

  『今此世界無諸垢』,這世界是什麼世界?《華嚴經》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世界,淨土,淨土怎麼成就?居住在這個地方的都是法身菩薩。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什麼人能生到這個世界?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生到這個地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跟華藏沒有兩樣,真的是淨土。這裡面居住的大眾我們都稱為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都住在這個地方。生到這個淨土,我們想想真不容易!所以,彌陀慈悲,釋迦本師為我們介紹西方淨土,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特別法門,帶業往生。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帶業;換句話說,都是要自己把煩惱斷掉,也就是說把妄想分別執著真正放下你才有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真不容易,你試試看。佛給我們講的,我們煩惱當中最粗的,最粗的煩惱就是執著,你試試看你把執著放下。試試看我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話說得多容易,你做做看,你什麼時候能做到?果然做到,你就是《華嚴經》上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你入了門。華嚴初信位菩薩等於小乘須陀洹果,沒有身見,不會跟人對立。為什麼?有身才對立,身不是我,對立就沒有了,當然成見也就沒有,不再執著。小乘很了不起,雖然沒有出六道,決定不墮三惡道,往上再把思惑斷掉,就證阿羅漢果,大小乘裡面有階級可循。真正想成就,彌陀、釋迦,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念佛求生西方,發願親近阿彌陀佛,這一條路最簡單、最穩當、最可靠,成就快、成功高,無比殊勝稀有的法門。

  印光大師一生專修專弘,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誰能把他的話聽懂,依教奉行,這個人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關鍵還是在你能不能真放下?真放下、真修,不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從《淨土聖賢錄》、從《往生傳》,從近代念佛往生的人,你細心去觀察,一般三年,不超過五年就成功!修行三十年、五十年還不能成就的,原因是什麼?沒放下。放下要真放下,不但塵世間的事情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弘法利生是好事情,你要不肯放下,恐怕你也走不了,徹底放下這才行。年輕的時候還沒想到,還不著急,年歲大的人,像我這樣年歲的人,八十多歲是古人講的風燭殘年,對於念佛往生當然是我們這一生唯一的大事,不把它抓緊,不認真依教奉行,這一生肯定就錯過,那就真可惜了。所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總希望後繼有人,讓後人去做。我們做到這個地方要知止、要知足,不能再幹!再幹,時間不許可,體力也不許可。我們也給同修們做個好樣子,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後面大師還有幾句開示:

  【謂眾生妄執。念念遷流。名之為苦。菩薩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故云離苦。】

  這是解釋菩薩他是怎樣示現教導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賢首大師這句話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眾生之苦從哪裡來的?執著,你看他不說妄想、不說分別,那太遠了,說最近的,就說現前,麻煩在哪裡?執著。不知道你這執著也是假的,你真的能執著到嗎?不能,所以你的執著是『妄執』。我們在講席裡也常常報告,自己時時刻刻要有警覺,我們每天晚上睡覺,睡覺跟死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每天睡覺就每天死一次,他就醒過來,哪一天睡的時候沒醒過來叫死去。身雖然有死,你靈魂不死,靈魂還繼續在活動,如果有妄執它就去投胎。『念念遷流』,這就是苦,遷流是它停不住,你的妄念,前頭妄念滅、後頭妄念就起來,止不住,這苦不堪言。念,不要小看它,那個念是因,必定招來果報。所以《十善業道經》上教導我們,念頭要善,心要善,行為要善,善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不殺生,絕不傷害一個眾生,這個眾生跟我有怨,這個眾生常常找我麻煩,這個眾生侮辱我,這個眾生陷害我,這個眾生殺了我,我用什麼心態對他?善,決定不能傷害他。為什麼?他對我不善,他迷而不覺;我今天覺悟,我明白,明白還要照他那樣做法,那我不就是又迷惑了嗎?迷悟不一樣,迷的時候會幹傻事,會幹錯事,悟了的時候不會再做!

  悟了的時候,縱然被殺,還會感謝他,為什麼?感謝他幫我提早提升。我們一生修的是心善、行善、念頭善,不斷向上提升,他要不把我害死,我還得要在這裡受幾年罪,我現在被他害死,就提早提升。就像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殺害一樣,他被歌利王凌遲處死,他忍辱波羅蜜修圓滿,菩薩修六波羅蜜,好事,不是壞事。世間人說壞事,佛法裡面說好事,這個道理深,你要是真明白,決定不會起怨恨心。你的財產被他奪去,你會很歡喜,為什麼?布施波羅蜜圓滿,沒有一點貪戀的心。持戒波羅蜜圓滿,忍辱波羅蜜圓滿,圓滿就證菩薩果位,哪裡會有怨恨!我相信你會像忍辱仙人一樣,我將來成佛之後頭一個來度你,肯定你成佛他是你的大弟子,為什麼?佛不度無緣之人,他跟你的緣深厚。他幫助你成佛,用的手段雖然是很惡劣,他要受三途苦報;把你送到證果的位子上,他還在三途受罪。菩薩念念不捨,功德迴向給他,希望他在三途受罪的時候減少他的痛苦。他不能不受果報,受果報的時候減少痛苦,菩薩加持他。

  菩薩教人,這個地方是總綱領、總的原則,『教令了蘊空寂自性本無』,「了」是明瞭,「蘊」是五蘊。《般若心經》上講的「照見五蘊皆空」,佛是將它分類,我們這個人,一般講動物大致都相同,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佛說法許多地方用演繹、用歸納,這是歸納。我們這個人,動物是一樣,是由物質跟精神組合的,物質,佛法裡面稱為色,色就代表物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用這一個字做代表;後面四個這是心,心理現象,心用了四個,受是感受,你有苦受、有樂受;想;行,行是不住,就是它不會停住;識。這五個科目展開來就是百法,百法歸納就是這五科,再展開就是萬法,宇宙之間萬事萬物,對我們初學簡而言之就用這五種。我們的肉身是屬於色法,物質,肉身,經典裡面一般講四大地水火風,現在講元素構成,這身體上的物質現象。地水火風四個代表詞,現在我們知道,身體怎麼組成的?細胞組成的,細胞組成器官,器官組出一個人體。現在科學很進步,細胞還可以分析,分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就變成原子、電子,再分析變成基本粒子夸克,分到不能再分那叫基本粒子,它還是物質。地代表它是物質,很小,用地來代表它;水、火,水是濕度,火是溫度,現在科學裡面叫帶電,再小的物體它帶電,水是陰電,火是陽電,它帶電。風,風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而且動的速度很大。原子有原子核,有幾個原子圍繞著原子核,那個現象很像我們大的來講太陽系一樣。太陽就是個原子核,八大行星還有許多小行星,那就像是電子繞著原子去轉,大小那個樣子很相似,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只要是物質現象就沒有靜止,止不住!所以地水火風說的是,佛法講微塵,在現在科學名詞講就是一個基本的粒子,它有地水火風四個現象,叫四大,這四種現象,這屬於物質。

  物質裡面有精神,佛經上講的,因為精神跟物質是同時緣起,物質裡頭一定有精神,精神裡面也有物質,它兩個是離不開的。我呢?我在其中同時發生的,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受想行識這是精神,我們有感受、有思想,色法跟受想都是妄念,而這個妄念是一個接著一個它不斷,它也不停,它不停止,它也不間斷。就像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一樣,它放映機裡面不中斷,所以它畫面也不間斷,但是它的確是一張一張的,是相似相續相。識就是阿賴耶,就是色受想行的本體稱為阿賴耶識;換句話說,就是迷了的自性。覺悟,色受想行識全沒有,那是覺悟;迷了就發現色受想行識,這是幻相。所以這個經裡面講「菩薩教令了蘊皆空」,你得要明瞭,明瞭什麼?五蘊空寂,五蘊不是真的。

  在《大莊嚴經》裡面,世尊講五蘊有五個比喻,讓我們凡夫從比喻裡面了解五蘊不是真的,幫助你破身見,目的在此地。經裡是這麼說,「五蘊」,先把名字說出來,「色受想行識也」,蘊,蘊是什麼意思?「蘊以積聚為義,謂一切眾生皆由此五法積聚而成身也」。什麼叫做身?這五樣東西合起來身相出現,這成為一個身。所以佛為瓶沙王說法,「故佛為瓶沙王說世間諸法皆非堅實」,堅是堅固,實是真實,不實,沒有堅固的東西,也沒有真實的東西。「而以此五種為喻」,所以這五個比喻是佛為瓶沙王講的。第一個,「色如聚沫喻,色即眾生色身,沫即水沫,謂沫因風吹水成聚,虛有相狀,體本不實,以譬眾生色身亦如聚沫,虛假不實」。沫是因為風吹水聚在一起,我們這個身色受想行識這五樣東西聚在一起,這什麼原因?緣,緣聚緣散。五蘊像沫一樣,怎麼聚?是緣聚的。緣怎麼來的?緣是業力,所以眾生身壽命長短是業力。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住世時間也有長短,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算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走的,我們中國人說虛歲講八十歲。緣,他不是業力;凡夫是業力,雖然是業力,業力能改變,這一點我們要知道。《了凡四訓》很好的例子,我們如果斷惡修善,壽命可以延長,延長壽命你得會用,如果延長壽命多享幾天福那你就錯了,福享盡還是要輪迴。真正明白人壽命延長抓緊時間好修行,求往生極樂世界提高品位。如果你壽命只有五十歲,五十歲往生可能是你在凡聖同居土。壽命延長二十歲,七十歲,你二十年修行的功夫,很可能就把你提升到方便有餘土,這個壽命有價值。

  所以延長壽命絕不是貪生怕死,貪生怕死那就錯了。因為佛在經上講過,娑婆世界也是好修行的場所,說在娑婆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樣樣順心,樣樣如意,提升很困難。這個世界苦樂夾雜大起大落,要墮落很快,一下會墮地獄,要往上升也快。你能夠了解這個環境,抓住這個環境,大幅度的提升自己多好!大幅度提升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慈悲、就是愛心。你能夠把你的愛心擴充到法界虛空界,至少也像《弟子規》那樣一個標準,「凡是人,皆須愛」。你能夠愛一切眾生,人之外所有的動物平等愛心,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你沒有一樣不是真誠愛心,你到極樂世界去,品位就提升得很高!我們在這個世間學這一招,學化解所有的怨恨,別人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不但沒有怨恨還有感恩的心,為什麼?消我的業障。順境裡頭感恩,逆境裡面是更感恩,這一生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多幸福!放下恩怨,全心全力尊重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要這樣去做才有真實的功德。住在這個世間,跟一切眾生往來,學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念念想幫助他們、成就他們。眾生造惡沒有關係,有緣你慢慢去感化他;我們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他看,讓他慢慢去覺悟。像《華嚴經》偈子裡所說的,「捨身無量等剎塵」,菩薩做這麼好的樣子給我們看,我們應當學習。自己覺悟,幫助別人覺悟,隨緣不攀緣,有這個機緣要做,不能不做。這是講所有物質現象緣聚緣散,聚的時候沒有歡喜心,沒有貪戀的心,散的時候不生煩惱,沒有怨恨。聚也好,散也好,總要以心平氣和來對待,才能真正保持自己覺而不迷。

  心法裡面的受,這受是感受,「受如水泡喻,受即領受之義」,我們講接受。「水泡即浮漚」,這個我們都很容易理解,水泡,你把水攪動就有水泡發現。「謂水因風動,或因物繫忽爾成泡,須臾即沒」,這水泡,我們在池塘裡面看到是風動,風吹的,起水泡;或者我們用竹竿攪這個水,水也起泡;我們早晚洗臉,洗臉盆裡面它也起水泡,很常見。佛用這個比喻,「眾生所受苦樂之事,亦如水泡起滅無常也」,這比喻好,水泡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一下就破碎。我們世間,受苦也好,享樂也好,也是剎那之間,所以不可以貪戀,樂的境界不貪戀,無常。受苦的境界沒有怨恨;換句話說,苦樂境界現前,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這就對了。真能在境界裡面保持清淨平等,這叫修行,真修!沒有這些境界,你怎麼曉得你心清淨?你怎麼知道你已經放下怨恨,已經放下貪戀?從哪裡看?就從境界裡面看,歡樂的境界不起貪戀,惡逆的境界不起怨恨,歷事鍊心。

  「想如陽燄喻」,想是想念,陽燄是什麼?「陽燄即日光也。謂遠望曠野,日光發燄如水溶漾,而實非水」。陽燄,《莊子》裡面所講的野馬,是什麼?地上的一種氣,地氣。太陽烈日曬的時候,遠看這個地氣起伏就像水波一樣,你看到好像是水,那水在動,起波浪,你近看的時候就沒有了。我們人知道,「渴鹿陽燄」,鹿是畜生,牠沒有智慧,牠渴了,渴了想喝水,看到前面陽燄以為那裡有水,結果跑到那裡去,沒有了,這是地氣。這是比喻眾生的妄想就像陽燄,「本無實體,因念成想,皆是虛妄」,它不是實在的。所以想如陽燄,你念念不忘才有想,想前想後,叫妄想。我們現在是凡夫,煩惱習氣沒斷,想什麼?不能不想,想佛、想菩薩、想佛在經典對我們的教訓,想這個好!想這個是功德,幫助自己,成就自己,除這個之外想其他的,錯了。想別人的好處要報恩,想別人的不好處要報仇那就錯了,那就變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種妄想必須要放下,這不是好事情。常常想佛菩薩的教誨,常常想佛菩薩的功德,這樣就好。

  「行如芭蕉喻,行即造作之義,謂芭蕉體是危脆之物,無有堅實,以譬眾生造作諸行,亦如芭蕉之虛脆而無堅實也」。芭蕉,我們一層一層的剝,剝到最後是空的,什麼也沒有。它不是一棵樹,樹皮剝了之後它裡頭有木材,芭蕉沒有,一層一層剝到最後就沒有了。這說什麼?說我們的行,我們的造作,我們在世間所有一切造作都不能夠常住,都不能夠永恆,這個要知道,知道你才真肯放下。為什麼放不下?不知道,以為是真實的。世間東西沒有一樣不毀壞的,成住壞空。再好的建築,地球壞了,它壞不壞?太陽壞了,它壞不壞?所以現在這個天文學給我們很多信息,我們在夜晚看到天空,如果在天文台裡面去觀察,每天有新的星發現,新的世界起來;有星不見了,爆炸了,那個世界毀滅,成住壞空。佛的法運也給我們講只有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我們聽起來很長,在整個宇宙裡一萬二千年是一彈指,很短暫,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什麼樣的行?行能幫助自己提升,這是真的;行如果是幫助自己墮落,貪瞋痴慢就是幫助自己墮落,決定不能有。

  末後「識如幻事喻,識即分別之義」,分別、執著、妄想都是屬於識,「眾生識心分別諸法,皆隨境生滅,亦無有實也」,這個要知道。所以《心經》上講,「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幾種比喻,我們要是真正了解就曉得,色受想行識沒有一樣是真的,叫幻色、妄心,這是佛跟我們講真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