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4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本第七面第二行最後一句:

  【即三身即十身。】

  這次我們學習,選擇《華嚴大疏》清涼大師所講的「融三世間十身」,我們學到第五獨覺,今天我們接著看第六「菩薩身」。「菩薩,梵語具云」,具是具足,就是完全的名號叫「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單,菩提把提字省掉,薩埵把埵省掉,就是語音省掉,中國人就稱菩薩,應當稱菩提薩埵。如果跟古印度人說菩薩他就不懂,說菩提薩埵他就懂,這梵語。意思是「覺有情」,華是中國,我們中華,中華的意思是覺有情。翻譯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世尊當年在世,一生四十九年教學說法,沒有寫成文字,印度有文字,沒有寫成文字,只是口頭講解,學生提出問題,答問。一直到佛陀滅度之後,這些學生們由大迦葉、阿難他們發起,希望把佛陀一生所講的一切法記錄成文字,這是很大的工程。諸位想想看,四十九年所講的,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所記錄下來的絕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原文。而最重要的,佛在入滅的時候告訴我們四依法,四依法就是個準則。四依法裡面,第一個是「依法不依人」,實在講這一條連釋迦牟尼佛自己也遵守。法是什麼?法是法性,法是法相,法性是本體,法相是現相,它還有作用。《華嚴經》經題上「大方廣」就講這個意思,大是講法性,方是講法相,廣是講作用,有體、有相、有用。佛必須要遵守這個原則,不能隨便亂說,一定與體相用相應,這是正法;如果違背體相用,那就是邪法,就不叫正法。所以,隨順體相用是隨順性德。佛所說的,是從自性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這就是依法不依人,不是釋迦牟尼佛隨便說的。

  第二個「依義不依語」,這句話就說活了,重要的是要我們依他的意思,不一定依他的語言。他的語言說得多、說得少沒關係,說淺說深、說長說短都沒關係,我們依他的意思,意思對了就行。由此可知,結集經藏的時候一定守住這個原則,依義不依語。再「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契機契理就叫了義。如果說契機,契機是大家聽了很歡喜,但是違背性德,你今天教人殺盜淫妄,殺盜淫妄是違背性德,可是歡喜的人很多,這不是正教。如果契理不契機,講的是佛所講的沒錯,講的是個道理,人聽不懂,人不能夠透徹明瞭,當然他就更不願意學習。這雖然不是邪教,也算是正教,但是眾生不得利益,這都是佛不許的。所以佛教菩薩,他自己老人家當年在世亦如是,一定是隨順性德,一定是說得很淺顯,不會說得很高深,讓普通一般人都能懂得。

  佛經的翻譯也是遵守這個原則,這是我們懂得當年結集經藏,你了解就不會懷疑,所結集的決定是正確的。而且結集是大眾在一起,第一次結集,五百大阿羅漢,阿難尊者是佛弟子當中多聞第一,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阿難統統聽過。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成道那天阿難出生,阿難二十歲的時候給佛做侍者;換句話說,二十年前,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年阿難尊者沒聽到,怎麼能說阿難尊者統統聽到?那二十年所說的雖沒有聽到,應當是所說的這些大意,世尊利用生活閒暇的時間統統都告訴阿難。過去哪些人提問,哪些人有問題,像講故事一樣講給阿難聽,於是阿難真的全部聽到。他的記憶力特好,確實可以比得上我們現在的錄音機,他聽一遍,他一生都不會忘記,我們講這是特殊的天才。結集經藏,大家就請阿難升座,把佛所講的你重新講一遍給我們大家聽,複講,絕沒有阿難自己的意思。所以經文一開端,「如是我聞」,如是,就是這個樣子的,佛所說的是這個樣子,我親自聽佛說的,我重複把它說出來,大家才相信。同時,五百阿羅漢都是佛的常隨眾,他們來聽,給後來的大眾做證明,阿難講得沒錯。他們聽證嚴格到什麼程度?五百個人都點頭,這才能寫下來成為經典;五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反對,說「阿難,這個話我沒聽過,我不知道」,阿難講的這句話就不能寫下來,一個反對都不許可。所以經藏結集非常嚴格,不是隨隨便便的,不這樣的嚴格,怎麼能取信於後世,千年萬世的人展開佛經對它沒有懷疑。你懂得這個結集經藏。

  經典傳到中國,翻譯也非常謹慎,那個時候是國家力量來做譯經的工作。最早建立的寺院,寺院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譯經典、解釋經典、指導修行,所以它是學術,好像我們現在的編譯館這樣的性質,是學校,與寺廟、與宗教絲毫不相干。翻譯最盛的時候是隋唐,大量的經典都翻出來,到宋朝就很少,數量很少,宋以後就沒有了。所以,翻譯我們要知道。翻譯,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有懷疑,為什麼?接受西洋的一些概念,怎麼可能把原來的東西翻出來?你不相信試驗試驗,拿中國東西,古人寫的文章,古文,《古文觀止》你們去翻翻看,把它翻成白話文,這個比翻佛經容易多了。那個味道就翻不出來,翻得再好不是原味,這個我們親身經歷,我們曉得。當年我跟李老師學經教,我就提出來,我就把古文,文言文翻成白話文,我的疑惑。老師笑笑,他說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頭一句告訴我不一樣。世間確實,你看寫文章的人,韓愈寫的文章,你能懂得韓愈的意思嗎?李白寫的詩,你懂得他的意境嗎?你不了解他的意境,你怎麼能夠把他的東西完全翻出來?最後老師說,我的意思你懂得嗎?這是真的。

  佛法為什麼跟世間法不一樣?佛法沒有意思。原來是這樣情形。不是講無我嗎?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它沒有意思。沒有意思,翻經的人也沒有意思,他就能懂得佛的意思;我們有意思難翻,沒有意思的好翻。老師告訴我,中國人有福報,因緣特殊,自古以來譯經的這些大德至少三果以上。三果是斯陀含,要在《華嚴經》裡面來講,十信位裡面四信、五信,達到這個境界。又何況每個譯經場所裡面的主席,都是諸佛菩薩、法身大士應化再來的,雖然他們身分沒有暴露,我們學佛的人能夠肯定。你看十身你就曉得,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來主持這個譯場,哪裡還會有錯的!所有參與翻譯工作的人都是證果的,至少也是須陀洹以上;換句話說,他真的入門了。須陀洹我們知道,《金剛經》上說的四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才能證得須陀洹果,《華嚴經》上講初信位的菩薩,那不是凡人。

  李老師給我們這麼一說,我們對經典翻譯才不再懷疑。懷疑是大麻煩,只要你有疑,你一生就不會開悟。為什麼?疑是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這個疑是專門講對於古聖先賢教誨有疑惑,不能誠信,你就不得利益。現在這一代的人麻煩更大,脫離傳統教育時間太久,四代到五代,被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染污非常嚴重。尤其科學的態度就是懷疑,然後求證,這是科學;我們把古人東西拿來,都相信,一點不懷疑,這是不合科學邏輯。這樣一個觀念,把古聖先賢的教誨完全排斥,排斥,你就要受現前這些災難;如果你能夠依照古聖先賢教誨,今天世界災難可以化解。實在講,不要太深,要今天世界上沒有對立、沒有衝突、安定和平,我常講儒釋道這三個根就能做到,儒家《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這三樣東西能夠普及到全民教育,天下太平。

  我們在中國國內,安徽廬江湯池小鎮做了個實驗,這個實驗做了三年,做得非常成功,我們只用一個《弟子規》。用什麼做綱領?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用這個做綱領。五倫是講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五倫是講人與人的關係,關係不能不知道。如何把這個關係處好,這是五常,常是什麼?常道,常是不能夠須臾離開的,你從早到晚起心動念你要用這個做標準。這五個字就是仁義禮智信,跟佛法的五戒相同,常道!常道就是大道,完全是隨順性德的。仁在五戒裡面是不殺生,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仁義禮智信。四維是「禮義廉恥」,八德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就依這個。這種教育要是普及,人人都明瞭,人人都遵守,這個社會和諧,社會安定,世界和睦,真的讓每個人家都能享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這三樣教育就能搞成功。

  我從二00三年第一次代表澳洲大學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麼多年參加了十幾次,我親眼看到許多專家學者,還有很多國家領導人,真有心,他不是假的,找不到方法。我們參與,把中國老祖宗的方法說出來,這個方法在中國推行了五千年,五千年不算短的時間,禁得起歷史的驗證,說明中國老祖宗的智慧、方法、經驗、效果。大家聽了歡喜,可是他們有疑惑,這個疑惑就是什麼?科學精神的概念,他懷疑。會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就很多人問我,他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懷疑。這句話我聽了之後,的確很可怕,為什麼?信心危機,他不相信。要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沒有別的,要做出樣子給他看。所以我們在湯池,選擇這個小鎮來做實驗。實驗成功了,很短的時間就成功,大概三、四個月實驗成功。我非常驚訝!那時候我說出兩句話,第一個,通過這個實驗證明了《三字經》上前面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證明人性本善。沒有人教他,他學壞了,有人能夠教他,很快他會回頭,他會良心發現。第二個,我說了一句話,人民是怎麼這樣好教的!出乎意料之外。這兩句話裡面的含義很深,化解今天天災人禍,用這個辦法可以做得到,這不是理想。無論在什麼地區,無論在哪個時代,這是性德,從自性流露出來的,它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就跟佛經一樣。佛經是超越時空的,無論在哪個地方,你去學習都得利益。佛陀在世的時候教學,依教奉行的人得利益;今天去佛三千年,今天的人依教奉行,一點不懷疑,所得的利益跟佛陀在世沒有兩樣。

  菩薩這個術語,中國譯經有新舊兩派,這兩派是以玄奘大師為分水點,玄奘大師以前的叫舊譯,古人翻譯的,玄奘大師他們翻譯叫新譯。菩薩,新譯叫「覺有情」,這是玄奘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以前不是這個,它叫「大道心眾生」,實際上大道心就是覺,眾生就是有情。由此可知,佛沒有情,佛是智慧。情跟智是一樁事情,覺的時候情就變成智,迷的時候智就變成情,情是煩惱。菩薩雖然是覺悟,他的情沒有斷乾淨,他還帶著有情,所以叫覺悟了的有情眾生,這是菩薩,是這個意思。古譯也譯得好,大道心,大道心就是有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大道心的眾生。這是菩提薩埵兩個意思,古今翻的實際上意思相同,翻譯用的詞不一樣。

  這裡告訴我們,「謂菩薩於有情眾生之中」,菩薩這個名詞在佛陀教育裡面,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我們稱佛,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菩薩有大小不一樣,你看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到研究所還是學生,菩薩就像學生這個稱號。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看到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十信就像佛教的小學,初信位菩薩、二信位菩薩一直到十信位菩薩,這是佛教小學生,稱菩薩。十住好像是初中,十行好像是高中,十迴向是大學,十地像是研究所,等覺好比是博士班,都是學生,都叫做菩薩。菩薩畢業了,博士學位拿到畢業了,稱佛,那就是老師。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知道,菩薩用現在的話是學生。阿羅漢也是學生,但是阿羅漢有另一個意思,阿羅漢翻作無學,阿翻作無,羅漢是學,翻作無學,他小學畢業了。小學畢業,在小學就沒地方再學,所以叫小乘阿羅漢。佛經裡面常常有講阿羅漢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是大學阿羅漢,大學阿羅漢是指誰?十迴向的菩薩,或者是十地的菩薩。一般都講十地菩薩叫大阿羅漢,沒得學了,大乘學完,畢業了。所以阿羅漢是修學圓滿,是一個階段修學圓滿,都稱阿羅漢,名詞術語要搞清楚。所以佛、菩薩、阿羅漢,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這三個是佛門裡面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小乘阿羅漢他跟大乘兩個對比,是哪一個等級的菩薩跟他平等?《華嚴經》說得很清楚,七信位;換句話說,小乘阿羅漢跟大乘菩薩相比,初信、二信、三信一直到六信都不如他,七信才跟他平,八信就超過他。所以小乘初果跟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是平等的,一年級,大乘一年級,小乘一年級,他們地位平等。可是智慧不一樣,斷煩惱的功夫相同,統統都是斷八十八品見惑,大乘比小乘聰明,心量比小乘大。

  這是說菩薩於有情眾生之中,這個菩薩,人就多了,層次不相同,許多階級,這個我們講真菩薩,這不是假的。有假的嗎?有。不能說假的,說什麼?說相似即菩薩,他修菩薩道,也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但是煩惱沒斷。你看我們現在,也修三福、也修六和、也修六波羅蜜,這不是修菩薩道嗎?甚至還學普賢十願。可是修得怎麼樣?去考試,分數都不及格,不能說沒有,六十分算及格,考個十來分、二十幾分。這在佛法裡面講叫相似菩薩,像個菩薩,不是真菩薩。這種人就多了,太多了。你看現在受菩薩戒的,人家一合掌稱老菩薩,相似菩薩,他不是真菩薩。可是他對菩薩道、對菩薩行,真的很羨慕、很想學,也很想成就,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那就是古德所講的「總在遇緣不同」,看你遇的是什麼緣。如果緣很殊勝,遇到真菩薩,你跟他學,遇到正法道場,遇到善知識、同參道友,這個緣就具足,三種緣都具足。你看,好老師、好同學,又有好的修學場所,決定成就。

  可是這三個條件真的很不容易得到,有很好的修學場所,沒有老師,沒人指導,這就難;有好老師,沒有好的同伴、好的同學,你也不能成就。老師指路不帶路,指你的方向、指你的目標,指示給你,可是走路一定是有結伴,幾個好朋友要一起走,一路上互相照顧、互相切磋,你不感覺到孤單,不感覺到寂寞,也不怕走錯路,你們幾個人好商量,不會走錯路,決定成就。這三種因緣具足,自古以來都非常難得。所以修行基本條件,要有福、要有慧還要有緣,三個缺一個都不行。有慧沒有福、沒有緣,不能成就,有緣沒有福慧,不能成就,總得要樣樣具足。怎麼具足?我們不修不行,所以要懂得修福,孝親尊師,布施修福;要知道修慧,修慧是要修清淨心,二六時中我們講日夜,要讓自己心定下來,少煩少惱,這個人就有智慧,永遠保持頭腦清淨。人為什麼不清淨?實在講不清淨第一個因素就是自私自利,念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他的心怎麼會清淨?念念想控制,對一切人事物想控制、想佔有,錯了,這樣他心不清淨,他沒有智慧。

  緣非常重要,學《弟子規》、學《感應篇》,人緣就好。要緣好,頭一個條件就是自己要做出奉獻,要真正學會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你的緣就好。你愛別人,人愛你,「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你喜歡幫助別人,別人喜歡幫助你,緣就好,這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就看現在這個社會,父子沒緣,兒子為什麼不孝順父親?父親沒把兒子教好,沒有給兒子做出一個好榜樣。小孩從出生到慢慢長大,他一出生就在學習,他雖然不會說話,他會看、他會聽。所以父母是小孩第一任的老師。從生下來到三歲這一千天,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你給他紮的是什麼根?這問題不就出來了嗎?你沒有給他紮個好根,你沒有做出孝順的樣子給他看。你能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小孩看到,他將來就會孝順你;你不孝順父母,不聽父母的話,小孩看到,他將來也不聽你的,也不孝順你,不就這麼個道理嗎?叫冤冤相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現在小孩不好帶、不聽話,我遇到很多同修來告訴我,年輕的父母跟我講小孩不好帶,還有些老師,中小學的老師,看到我說學生不好教,什麼原因?你想想看他的扎根教育是什麼?現在小孩扎根教育是電視,一出生眼睛一張開就是看電視,電視裡邊演的是什麼東西?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他全學會了,三歲他就都學會了。再一上學,現在上學用電腦,現在在台灣應該也差不多。我是二、三十年前在美國,美國的小學生就用電腦,一年級他們就用電腦,就教電腦。電腦裡面除了他的科目之外,他還收看網路的節目,網路裡面的節目就更可怕,比電視還可怕,他就學會了。所以美國青少年犯罪率那麼高,小孩殺父母、殺老師、殺同學,有些小孩幾乎像瘋狂一樣,見人就殺,殺到最後自殺。反常!這些反常不是沒有原因,有原因,可是這個原因大家找不到。我們中國老祖宗知道,過去老祖宗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社會有問題,問題在哪裡?教育出了問題,包括天災人禍。天災人禍怎麼來的?也是從教育出來的,教育出了問題才會有天災、才會有人禍,人禍是戰爭。

  這些仰慕菩薩的人,我們一般講慕道之人,仰慕道德,他們在大眾當中,廣大群眾當中,他自己覺悟了,同時又能幫助別人覺悟,覺他。無論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他在什麼樣工作崗位,他都能以種種善巧方便來幫助人、來覺悟人,這就叫做行菩薩道。眾生有感,佛有應,也就是說,眾生有感,我們自性清淨心就應。所謂佛陀究竟果位是什麼?就是自性清淨心,這篇文章第一段所講「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是究竟佛果,它會應。這裡面第一句就是「有情所證菩薩身也。菩薩隨彼心之所樂,即以自身現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它當中省了一句,我們在前面讀過,當中是什麼?器界身,器世間,乃至虛空身。虛空身是講自然現象,器界身是講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是器世間,統統能現。事實上,現前的是什麼樣的身沒有一定,真的是大乘教裡常講佛沒有定法可說,佛也沒有一定的身相。現什麼樣的現象,現什麼樣的善巧方便,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眾生心想不同而異,確實不可思議!這是講的融三世裡面現菩薩身。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第七「如來身」,「如來身者,謂乘如實道,來成正覺,為如來身也」。如來這兩個字意思很深,「如」是說真如,就是自性,這個字是從體上講的,「來」是從相上講的,有體有用。來,現相出來,相從哪裡來的?相從真如來的,沒有真如,哪來的現象?從真起妄,妄不離真,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變現出來的。《華嚴》說「唯心所現」,心就是真如。這個心我們凡夫不懂,在中國文字是一個寫法,也是一個念法,意思不一樣。古大德跟我們講,這個心叫真心,我們現在的心呢?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妄心。妄心不能現境界,但是妄心能變,能讓境界產生變化,它不能現,它能變。所以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妄心,妄想分別執著都叫識,妄想是阿賴耶識,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識。識它能夠改變形相,它不能現相,它能改變,心跟識要搞清楚,心能現。

  心,我們永遠沒有法子體會到,為什麼?六根接觸不到,為什麼?它不是心法,你接觸不到。它不是心法,它不是色法,它能現心法、能現色法,色、心都是它現的。它是真的,永恆不變,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它所現、所變的,精神現象、物質現象是有生滅的,剎那生滅。剎那是形容詞,我們無法了解,只曉得剎那是很短的時間,短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個念是一個生滅,就是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個生滅。這個生滅裡面有物質、有精神,他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就是形狀,就是物質,念念有物質現象出現,所有物質現象裡面統統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見聞覺知。你說多快!彌勒說得很好,他說這個識太微細,不可以執持,不但我們沒辦法執持,佛菩薩也沒辦法,它速度太快了。

  我們現代科學在時間單位裡面最小的都用秒,一秒鐘,彌勒菩薩給我們講一彈指,比秒短。一秒鐘,我們這樣彈一秒鐘大概可以彈四次,那就乘四,乘四是幾分之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有多少生滅?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生滅,你怎麼能夠執著?你怎麼想能夠得到它?沒辦法,它太快了。所以我們想到看電影,現在的電影都用數碼,要從前的老的電影,老的電影是用幻燈片,比較容易懂。我這裡還有一捲,這是同學送給我的,這是電影的幻燈片,一格就是一張幻燈片。如果我們有銀幕,用幻燈機打上去,就是一個幻燈片,是靜的,一張一張的沒動。可是它在電影放映機裡面用快速度,快到什麼程度?一秒鐘二十四張,鏡頭打開一張進去,看到一張,立刻關上,再打開就看到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次開關,放二十四張,我們就覺得它是動的,就被它欺騙,好像它是動的。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這個宇宙這些景觀一秒鐘多少張?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張,所以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以為它是真的。電影二十四張已經就被它欺騙,以為它是真的,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的狀況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張張都是靜的,沒有動的。

  你要是真正了解這個事相,你才知道佛法裡常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生滅不二,要用我們這個經文是「即生即滅」,生滅不二,這是真相。了解真相之後,你會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那就恭喜你,你就還源了,妄盡還源。這一還源,你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成佛,還源就成佛,成佛就還源,就這麼回事情。我們這一生不容易,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聞到《華嚴》這樣殊勝的法,把宇宙的奧祕都給我們說破。問題是你相不相信,你如果用現在科學家的方法,懷疑、求證,那就完了,佛法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你這一生就沒指望。如果你相信聖教,佛對我們決定沒有妄語,絕不欺騙我們,我們相信佛的話是真的。曉得真,佛家講「萬法皆空」就說這個道理,它不存在,所有現象是幻相,如夢幻泡影。我們麻煩在哪裡?我們把它當真,以為它真有,虧吃大了。以為它真有,就想控制它、想佔有它,控制、佔有顯出自私自利,那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就像佛在《地藏經》上所說的,「閻浮提眾生」,閻浮提是我們這個地球,這些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業是什麼?業是你起心動念是善的,你造的是善業,你在三善道受報;無不是罪,你造的是惡業,你將來果報在三惡道。這兩句話就說明六道輪迴是你自作自受,這麼來的。你自己既然造業,既然造罪業,那你在這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真苦!

  如果真正明瞭萬法皆空,什麼念頭都沒有了。袁了凡先生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心不動念,他是什麼本事?雲谷禪師好奇,問他:這是普通人做不到的,你為什麼能做到?他說:我的命被別人算定,二十年來年年跟他所講的都一樣,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既然一切都是命裡注定的,我還想什麼?不想了。我們如果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就能入大定,肯定超過阿羅漢,阿羅漢的定是第九定。諸位要曉得,四禪八定是世間禪定,四禪是色界天,四空是無色界天,第九定超越六道,到四聖法界去。你要曉得萬法皆空,後頭還有一句「因果不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果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有宇宙、什麼時候有萬物,什麼時候就有因果,因果跟宇宙、跟生命同時出現,這是事實真相,這不是假的。這些事情只有佛法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學了之後要相信,信了之後要放下,放下執著分別妄想。先學不執著,放下「我」太難了。所以我這麼多年來教人,我教人頭一個放下什麼?放下對立,我不跟人對立,這就很自在。「我」沒有放下。不跟人對立,任何人,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我們的心性是和諧的、是圓融的,這樣的心胸就很自在。要知道,有對立必定就有矛盾,有矛盾一定就會有衝突,有衝突一定就有鬥爭,愈來愈嚴重。化解衝突要從化解自己內心跟一切人事物的對立下手,不對立。跟一切人和諧,跟一切事和諧,跟天地萬物和諧,和為貴,和諧多麼快樂,和諧多麼幸福。所以幸福是自己營造的,不是別人來的,要求別人,錯了,要求自己,對了。業障也是自己營造的,何必去營造罪業?為什麼不去營造幸福?不對立,幸福就來了,那是幸福的根,對立就變成業障,你看一念之間。這是講如來這兩個字的意思。

  《金剛經》上有兩句話也講得很好,第一句話說,「如來者,如古佛之再來」,這就是說現在佛跟古佛沒有兩樣。為什麼?古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成佛了,妄盡還源;今佛,他今天才成佛的,他也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也妄盡還源。沒有先後,沒有古今,沒有大小,真的如古佛之再來,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意思講得深,如來的意思是我們前面所講的,如是體,來是現相,說如來者,諸法如義,萬事萬物的體都是真如自性,沒有一法是例外的,這個意思深。這個意思說明一樁什麼事實?說明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在這句話上覺悟、肯定了,那就是大乘教裡面你證得法身,大乘教裡佛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後面會講到。如來兩個字的意思我就簡單講到此地。

  底下說,「謂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如實道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一體、二用,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這一動念就兩種現象出現,第一個是依報出現,第二個是正報出現。我們說話,沒有辦法把依報、正報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同時出現的。我們說總說一個先後,依報出現、正報出現,或者說正報出現、依報出現,都可以,同時出現。這就是乘如實道,來成正覺。「為如來身也」,這就是成佛,我們一般講成佛證果。「菩薩隨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如來身作自身」,我們只講到這一句。這是什麼人?釋迦牟尼佛就現這個身,三千年前他在印度示現成佛。在這之前,他是淨飯王的兒子,長子,十九歲離開宮廷出去求學到三十歲,在外面求學十二年。十二年,把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他都參訪過,就去跟他們學習。這個人好學,記性好,悟性高,所以十二年以後就沒有地方學了,再找不到老師。可是他的問題沒解決,於是他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入更深的禪定,這一入定,他的疑惑解決了。這個疑惑我們現在一般人也都有,特別是科學家、哲學家,乃至於神學家都有,宇宙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中國禪宗古時候有個話頭叫「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不是指這一世的父母。學佛人都知道我有過去世,還有過去過去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六道裡面的現象。無始劫之前,父母沒有生我的時候,我從哪裡來的?現在我們知道了,心現識變。我們聽佛講的,我們聽得耳熟,我們也能說出,可是不是自己的境界,自己沒有證得,這是諸佛如來的境界。

  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行證,行是什麼?行是放下,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放下。從哪裡放下?我們不能說得太高,太高做不到,從對立放下,從矛盾放下,從衝突放下,這很現實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誠心誠意奉行佛菩薩、聖人的教誨,認真努力要把它做到。從哪裡做起?從孝順父母做起,從尊敬老師做起。父母、老師是我們最大的恩人,佛法裡說得很多,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怎能不孝順?我們的慧命(智慧)得自於老師,所以老師是我們法身父母,比什麼都親切。孝親尊師,我們修孝道、修敬這個道,在父母、老師這裡最容易成就。成就之後用在哪裡?用在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萬物,我們都知道盡孝、盡敬。孝跟敬是所有性德的大根大本,倫常、八德都是從孝敬裡面生的,沒有這個根,倫常、八德全沒有,我們從這裡學就行了。

  菩薩隨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如來身作自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做這種示現。像觀世音三十二應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們中國,唐朝時候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示現的,是應以比丘身得度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實際上他跟釋迦牟尼佛是平等的,沒有先後、沒有大小,都是究竟圓滿佛,因為他們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了,妄盡都還了源。還有現眾生身的,像我在前面跟諸位舉的例子,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在路上生病,遇到一個乞丐,那個乞丐就是現眾生身。那乞丐是誰?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早已經成佛,他現眾生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世尊、惠能大師是應身,應化身,就是他也來投胎,住世也住了幾十年,跟我們一般人沒有兩樣,叫應身。虛雲老和尚生病在半路上遇到這個乞丐是化身,他只來幫助你,把你病照顧好就不見了,就沒有了,這屬於化身。所以他也做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他每一句後面都有虛空身,用自然現象來幫助你覺悟,來成全你的佛果。

  前面七種都講得非常具體,後面三種則說得比較抽象,我們看看第八,第八叫「智身」,「智身者,謂智慧圓明,一切諸法皆能決了,為智慧身也」。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是智慧,智慧不是學來的,學不來的。諸位要知道,你能夠從外面學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學不來的。智慧是什麼?你的煩惱、你的障礙完全除掉、放下了,你的清淨心現前,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智慧是本有的。佛在《華嚴經》裡面講得很好,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說得多好!一切眾生,我們都包括在內,沒有一個在外,都有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德行、能力)、同樣的相好,相好像極樂世界、像華藏世界,同樣的。為什麼?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就是具足智慧、德能、相好,沒有一絲毫欠缺。為什麼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佛後面是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把我們的病根指出來。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就不能夠透出。

  實際上說還是透出,變質了,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識,識變,把無量無邊的智慧變成什麼?變成煩惱。大乘教裡有句話說「煩惱即菩提」,很有道理。智慧裡面,自性智慧裡頭添加妄想分別執著,智慧就變成煩惱,煩惱無量無邊;德能裡面要是加上妄想分別執著,就造業,為什麼會造業;相好裡面加上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六道輪迴,這是事實真相。我們知道,把妄想分別執著拿掉,那就是一真法界。所以行證,行什麼?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造作是身的行為,用身語意就全部把行為都包括。無論起什麼念頭、動什麼念頭,無論開口說的是什麼,只要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裡面把妄想分別執著除掉,智慧圓明就現前。所以行,行什麼?行是放下。普賢行願裡面講「懺除業障」,懺是清楚、明白自己做錯了,除就是放下,業障就沒有了,業障就又恢復成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我學佛算很晚,二十六歲才遇到。那個時候真的感到難過,為什麼不十六歲就遇到,到二十六歲才遇到,感到太晚了。我心裡著急,第一次見到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佛法的殊勝方老師講給我聽了,我明白,我懂得,請教大師,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很快的就契入?我也問得很好。他老人家回答我「看破、放下」,那個時候我似懂非懂。他沒有叫我學經教,沒有叫我參禪,他是密宗上師,沒有叫我念咒,沒有叫我念佛,叫我看破、放下,直截了當。這個話一直到我學《華嚴》、講《華嚴》的時候我才明瞭,真正的明瞭,他沒有騙我,我一問佛法裡頭的祕訣,他就告訴我,一點都不保留。不過我那個時候也問了,從哪裡下手?我問了這麼一句話。章嘉大師沒有給我深講,只告訴我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教我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很現實。

  現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哪個不想錢?大家都向錢看。錢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他不知道。你命裡有財富,為什麼有財富?你過去生中喜歡用財布施,這一生中你命裡財庫就滿足,這麼回事情。過去生中沒修財布施,你這一生中想發財,怎麼想用什麼方法你都發不了財,命裡沒有;命裡有的,你什麼都不想,無論幹什麼都發財,命裡有。所以,「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裡沒有,強求求不到;如果求到,絕不是好事情,禍害就跟著來,災難就跟著來,那不是好事情。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不會強求。聰明智慧,法布施得來的;健康長壽,無畏布施得來。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是果,果必有因,修因一定得果,這是正常的;不修因希望得果,災難跟著來,那就錯了,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人知道之後,心是定的,所以說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沒有妄想,樂天知命,這個人活得幸福,活得自在。

  命能不能改?能改,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改,怎麼改法?我斷惡,我修善。真正想求財、求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我天天修布施,圓滿的布施得圓滿的財富,這講得有道理。我要得大財富,我又沒有錢,我怎麼布施?你一個月只能賺二百塊錢,你能拿一百塊錢去布施,你的布施是你全部財產的二分之一,那你的福報可不得了,它是按比例算的。那是一個大企業家、大財主,他有億萬財產,他一布施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他那是九牛一毛,他布施得很少。所以他來生得的報不多,沒有你多,為什麼?你布施的是二分之一,他布施的是百分之一,他怎麼能跟你比?你明白這個道理,老天爺公平,不是富人世世代代都富,貧人世世代代都貧,不是的。這一生是富人,他布施沒有那麼多,來世他就下降;你這一生是個窮人,肯布施,拿出二分之一,甚至於三分之二、十分之八、十分之九,那還得了,你來生就是大富豪。按比例來的,按心量來的,老天爺公平。

  所以智慧圓滿光明,一切諸法皆能決了,這叫智慧身。智慧身在大乘教裡面叫報身,報身是講智慧身,如來的報身。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在大乘教裡面用六個字把它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這六個字全都包括了。性是自性、法性,相是法相,相是從性生的,生出來之後,相裡頭有理有事,理事裡面有因有果,這六個字統統包括了。智慧現前,沒有一樣不明瞭。佛陀在世,年齡不算太大,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無論是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你有困難向他請教,他都能教你。他好像是萬事通,沒有一個問題能把他難倒,他又沒有學過,這什麼原因?智慧開了。六祖惠能大師,你看他一生的行誼,他沒念過書,一堂經都沒有聽過,你拿著佛經問他,無論什麼經,你念給他聽,他就講給你聽。他不認識字,他會講,能把你講開悟,什麼原因?他有智慧。所以無盡藏比丘尼拿著《大涅槃經》去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無盡藏比丘尼就很奇怪,就問他:你不認識字,怎麼會道理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事情與認識字不認識字不相干。懂嗎?這個事情,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所以我們學,這個要知道,我們學叫知識,不是智慧。知識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縱然解決問題,還帶著很多後遺症;智慧能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

  佛法求的是什麼?佛法求的就是智慧,你看大乘佛法所學的終極目標是什麼?「阿耨多羅多藐三菩提」。這句話也是印度梵文音譯的,可以翻成中文,為什麼不翻?這叫尊重不翻,因為是學佛的人共同的目標,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翻的,六個字,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究竟圓滿智慧的名號。什麼是智慧圓明?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這個再上的,到頂頭了,那就圓滿了。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能夠決斷,都能夠明瞭,自性本具,不要向外學。什麼時候現前?心清淨就現前,心不清淨不會現前,心不清淨現的是煩惱,心清淨現的是智慧。佛在經上常常用水做比喻,把水比作心,你看水在清淨的時候,乾淨沒有染污,沒有風浪,水平的,它像一面鏡子,外面所有的境界統統照在裡面,你看得清清楚楚,叫清淨心生智慧。如果這個水混濁、不乾淨、染污,又有風浪,它也照,照外面零零碎碎,那叫煩惱。由此可知,什麼叫修行,怎樣行證,我們就曉得了。生活上修清淨心,工作裡修清淨心,處事待人接物統統修清淨心,清淨心好用,全是智慧。我們一受外面,外面叫風浪,聽到人話、看到外面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起波浪,又想佔有,又起貪瞋痴慢,貪瞋痴慢是染污,你的心水馬上就染污,馬上就波動,你處理事情就不妥當,就出了麻煩。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能保持清淨心,這個多好!清淨心照見,你處理事情都非常妥善,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這是智慧身。

  「菩薩隨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智身作自身」,這就是現報身,這句話就是現報身,「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作報身在什麼時候?度地上菩薩,或者是為了度法身菩薩,在《華嚴經》上初住以上,諸佛如來一定要現智身,現報身,為他們做好樣子。為什麼?他們的習氣沒斷,幫助他們斷習氣,成就圓滿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