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四集)  2009/5/8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五頁,我們還是從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念起:

  【華嚴經云。嚴淨不可思議剎。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我們就念到這裡。昨天我們講到此地說的十波羅蜜的布施、持戒,今天我們要講「忍辱」。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一切法包含的範圍非常廣大,無論是世間一切法,或者是出世間的一切法,可以說沒有一樣不是因忍度而得成就。這一種是自然現象,佛門裡面所說的法爾如是,那就是性德。小事要有小的耐心才能成就,愈是大的事情,愈要有大的忍力才能成就。我們看看大乘教裡面怎麼說的,「梵語羼提,華言忍辱」,實在講它是忍耐的意思,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忍。早年翻經的這些法師,看到中國人跟西方人不一樣,中國人對於辱看得太重,堅固的執著。我們講執著,執就是固執,著就是著相,對於這個現象有堅固的執著,所以用執著這個名詞,就是堅固的著相,著相已經是錯了。執什麼相?就是辱。中國古人常說「士可殺不可辱」,士是一個讀書人,我們現在講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殺頭沒有關係,不在乎,侮辱不行,決定不能夠接受侮辱。翻經的法師說,中國人對侮辱這樣嚴重執著,忍就是忍辱,辱能忍,那還有什麼不能忍?所以翻經這些大德們,刻意就取了這個字,提醒中國人,沒有一樣不能忍,忍才能成就。

  下面說,「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二者法忍」,有這麼兩種。什麼叫生忍?「謂於恭敬供養中不生憍逸」,這是一類;第二,「於瞋罵打害中不生怨恨」,這都屬於人事方面。我們先說這一方面,這個很難忍。恭敬供養,我們常講遇到善緣,環境好,稱心如意,順境善緣,善緣是講好人,都是你喜歡的人,環境好,一切稱心如意,你在這裡頭不生驕慢。逸是放逸,憍是驕慢。與貪戀有密切的關係,能不能在這麼好環境當中不起貪戀?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在順境善緣起貪戀,麻煩可就大了,大在什麼地方?你離不開這個環境,你喜歡這個環境、貪愛這個環境。可是你的壽命有限,死了以後,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有輪迴,死了之後到哪裡去?到什麼地方去絕對不是閻羅王把你送去的。閻羅王有沒有?有,是有這麼回事情,閻羅王根據你自己的意思,他憑什麼判你到哪一道?你喜歡哪一道,他就把你判到那一道去。喜歡什麼?喜歡貪戀,捨不得離開。捨不得離開這個家,你自己一生的行業還不錯,沒有造什麼大罪業,來生又得人身。到哪裡去?又到你家來了,做你的孫子、做你孫子的兒子,又變成一家人。為什麼?他對這個家貪戀。如果是出家人可麻煩了,出家人住在寺廟裡面,寺廟裡面沒有男女婚配,怎麼辦?他離不開這個地方,寺廟裡頭有老鼠、有蟑螂、有螞蟻,他就投這個胎,他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所以麻煩大!

  佛陀時時刻刻警惕我們,順境善緣決定不能有貪戀的心。這個地方是講憍逸,我講貪戀好懂,貪戀的行為就是驕慢放逸。無論在什麼環境,家庭也好、對你的事業也好,在順心的時候要有高度的警覺。要知道,人在這個世間,這一生真正是緣聚緣散,大家能夠相聚在一起是緣分,緣聚,這個場面就現前;緣散,這場面就沒有了。像我們在此地一起學習《妄盡還源觀》,這兩個小時,你看我們這麼多同學從四面八方到這個講堂來,這是聚;這一會講完,兩個小時講完,我們就散掉了,緣聚緣散。聚的時候沒有貪戀,散的時候也沒有悲傷,永遠保持你的平常心,平是平等,不起波浪,常是永恆保持你那個平靜的心,清淨心,不起波浪。這叫功夫,在佛門裡面有個名詞叫三昧,也叫禪定。所以禪定不一定是盤腿面壁,真正的禪定就是時時刻刻都保持著清淨心、平等心,那是真定,所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契入這個境界,在佛法裡就稱為聖人,那是佛菩薩,那就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總是有心思,心思總是免不了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在作祟。

  反過來,如果是在逆境,這環境非常不好,你很不喜歡,又逢到惡緣,惡緣是人事環境,遇到那些人都是你自己厭惡的,跟你不能好好相處的,這時候怎麼辦?於瞋罵打害中不生怨恨。知道這也是緣聚,這什麼緣?這是不善的緣,順境善緣那是好緣,這反過來是個不好的緣。可是那也得聚,「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別人以瞋恚心對我們,以惡口、綺語對待我們,甚至打罵、陷害,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生怨恨。為什麼?中國大乘教中,祖師大德常常堪驗學人,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考試,考考你,常常提醒你,你「會麼」?這兩個字的意思非常之深,這一句話裡面包含著深義,是看破、是放下,你會麼?你看破了嗎?你放下了嗎?看破是什麼?事實真相,所謂冤家聚頭,不是冤家不會在一起,冤家聚會就免不了瞋恚、報復。我們在這種環境裡面,別人瞋罵我們,我們會不會生氣?特別是無緣無故,或者是他對我們有誤會,我們會感到很委屈,感到委屈就有怨恨在裡頭,從怨恨裡面產生了報復。這個事就麻煩大了,往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世比一世強烈。所以不是冤家不聚頭。佛告訴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這是你覺悟了。我們對於這些冤家對頭,最重要要懂得什麼?化解,不能再結怨,希望在這一生遇到,這個帳到這一生就結掉,這是聰明,這是真實智慧。所以我們要是遇到,一定要曉得忍辱,他侮辱我,我要能忍受,把這個怨結化開。

  真正修行人,不但是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還生什麼心?感恩的心,很感謝他。為什麼會感謝他?因為他這種態度、行為對待我,我能歡喜忍受,自己忍辱的功夫提升了。沒有這個忍辱功夫是做不到的,證明你忍辱到一定的程度了,等於說他來考一考你,你通過了,你對這個老師要不要感激他?所以祖師大德這一句「會麼」,你看意思多深。如果你會的時候,不但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生瞋恚,你的煩惱習氣慢慢就真放下了。你要不通過這個試驗,你怎麼知道你功夫成熟了?我們記得,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面記了一段故事,那是真人真事。有一位修行人在深山裡面,應該有二、三十年不下山,修得很不錯,信徒對他尊敬供養,禮請他下山去講經弘法。他去了,下山了。這一下山遇到信徒恭敬供養,他就生起憍逸,就是此地所講的,功夫就退轉了,我們講禁不起考驗。深山裡頭與外界隔絕,心行很清淨,一進入花花世界,禁不起考驗,心就動了。蓮池大師跟他也很熟,遇到的時候他就講著,他說有這麼一個人,深山修行很多年,一入紅塵之後一敗塗地,他是來紅塵度眾生的,最後是被眾生度走了。那個人就問,是哪一個?蓮池大師說,我說的就是老兄。一句話點醒他了。像這樣的事情自古以來就很多。所以現在修行成功難,幾個人能禁得起名聞利養的考驗?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擺在面前不動心,能有幾個人?又有幾個人在逆境裡面被冤枉、被侮辱,沒有瞋恚心,不生怨恨,沒有報復,有幾個人能做到?

  所以真的會,他心地永遠清淨,在順境裡面清淨,逆境裡頭還是清淨。他生一個什麼心?永遠生一個感恩、報恩的心。為什麼?學生在學校念書,我在年輕的時候念中學,我們的老師天天一上課就考試,天天來考你,看你有沒有進步。那我們修道人是不是這樣的?是的,從早到晚,你看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不都在考你嗎?順境,你起了貪戀,你的考試不及格;逆境,遭人家罵你幾句,給你一點侮辱,你就生氣、你就怨恨,你都是得了個零分回去。天天考,天天沒進步,不但沒進步而且還退步,大幅度的退步,生起貪戀、生起怨恨,縱然是持戒持得很嚴,有沒有功夫?沒功夫,哪有嚴持淨戒的人會起貪心、會起瞋恚心!自己戒律持得很不錯,好像很如法,看到這個不持戒、那個破戒,心裡面就很不高興,隨意的批評。這種態度說明他那個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持戒的人,這個世間一切善惡他有沒有見到?如果說見不到,見不到那他眼睛有問題,他見到了。他見到怎麼樣?他不放在心上,這叫不見世間過。見而不見、聽而不聞,沒放在心上,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所以對一切眾生,善緣也好、惡緣也好,都是平等的禮敬、讚歎。讚歎裡面,善的言行讚歎,不善的言行不說,頂多笑笑就完了。這裡面意味深長,我們總得要明瞭,要知道怎樣去學習。

  在《諸經要集》裡有講三種的忍行,就是忍辱的修行。第一個跟這一條後面的意思是相同,遇到一些惡緣,遭受人毒打,甚至於割截,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佛在經上引用這個故事很多,說得最詳細的在《大涅槃經》,這個故事詳詳細細的說出來了,《金剛經》上只略略的提一提。忍辱仙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牟尼佛在修菩薩道的時候,沒成佛,修忍辱波羅蜜,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般人忍受不了的他都能忍。實際上是諸佛如來示現這種形相給我們看的,來啟發我們,讓我們看到他們這種行持,我們自己深深去反省、去覺悟,要向他們學習,難忍能忍。沒有不能忍的,只要你能夠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看淡一點,不要那麼認真。在經上,在我們這篇文章上,總的題目是「法界圓明自在用」,那是說的誰?說的法身大士。他對於宇宙實相完全明白、覺悟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執不執著?不執著;他分不分別?不分別。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也沒有了,所以他十波羅蜜圓滿。

  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感應道交那個樣子很像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一樣。水沒起心動念,我們起心動念有感,它就有應;我們一個善念,你看它的結晶那麼美,我們一個惡念對待它,結晶就很醜陋。江本博士做了十幾年的實驗,天天在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法性,我們前面學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那是法性,法性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所以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怎麼會起心動念、怎麼會有分別執著?那才叫正確的。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形相上跟我們沒有兩樣,穿衣吃飯、學習工作沒有兩樣,實際上骨子裡頭完全不相同。所以叫隨緣妙用。隨緣是眾生有感他就有應,這個感應是隨緣。妙用在哪裡?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們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佛,不分別、不執著,這是菩薩。我們呢?我們在作用當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這叫凡夫。我們相形之下,他妙我們不妙,所以他什麼都能受,我什麼都要計較,斤斤計較,一點都不懂得忍讓,那就叫造業。造業就有報應、就有因果,生生世世糾纏不清,你看多苦。所以佛在大乘經裡教我們要學菩薩隨緣妙用,那你就快樂無比,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你在外表上什麼都看不到,可是會看的人就清清楚楚,會看的人是什麼?順境裡面不貪戀,逆境裡面不生瞋恚,從這個地方能看得出來。如果再嚴重一點,別人輕視你、瞧不起你、毀謗你、侮辱你、陷害你,你也能夠忍受,也沒有怨恨,也沒有報復的念頭。不但沒有報復心,沒有怨恨的意思,剛才說了,真正修行人是天天在這裡接受考試,天天提升自己的境界。境界愈高,你受的侮辱就愈嚴重,你遭的難就愈苦。關關都通過,那恭喜你,你成佛了。

  忍辱仙人最後那一關是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是梵文,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殘暴不仁,我們中國人稱為暴君。他是個王,這不是一個好的王,是一個不通人情、不講理的惡王,暴君。遇到這麼一樁事情,那真叫無緣無故,他一不高興,他把你殺掉。殺還不是一刀把你殺死,叫凌遲處死,就是用刀慢慢的來割,把肉一片一片割下來,一直到你割死,受這麼大的屈辱。忍辱仙人告訴歌利王:我將來成佛第一個來度你。所以在這一次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個得度的、證阿羅漢果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尊者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你看忍辱仙人不但不怨恨他,不但不報復他,還很感謝他,我將來成佛頭一個度你。這是正確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緣有善緣、有惡緣,善緣、惡緣在佛菩薩心目當中平等得度,哪個緣成熟的先度。佛為了報恩,這是給我們看的,讓我們學習,我們應該這樣學習。殘害沒有比凌遲處死更嚴重的,他能夠接受、能受得了,所以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了。在賢劫千佛名次排列,釋迦牟尼佛是第五尊佛,名字在彌勒佛之後。因為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波羅蜜的圓滿,提前了,所以他提前為第四位成佛。彌勒菩薩呢?彌勒現在是菩薩,將來在釋迦牟尼佛之後他接著成佛,他們兩個位次顛倒了,他提前了。忍辱仙人對他的感激有道理,幫助他提前成就。我們能不能體會這個意思?體會到這個意思,你遇到逆境惡緣,你不會有一點怨恨心,你會有歡喜心。為什麼?我提前成就的機會到了,他給我的,他來考我,我這一關通過了,沒有怨恨心。

  所以說經上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這兩句話特別用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諸位知道,天災人禍異常的頻繁,居住在地球上的眾生苦不堪言,我們遇到了,多少人在這個環境裡面被淘汰了。真正修行人遇到這個環境,好環境,這是什麼?大考,不是小考,大考。你能關關通過,你不是提前成就了嗎?所以說「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問題我們要以真誠的心待人接物,要以清淨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學諸佛如來永恆不變。無論是在善緣、是在惡緣,是順境還是逆境,決定要保守,真正能做,決定得三寶威神加持,再困難的難關你也會通過。苦是要受的,應當要受,以苦為師。現前這個世界上有嚴重災難,經濟的危機現在沒結束,科學家為我們提出警告,接著會有糧食危機、能源危機,接著還有淡水的危機,麻煩可多了。也很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瘟疫,這是非常恐怖的。人為的災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東西爆發了,就是佛在經上講的「小三災」,小三災是講核武戰爭、生化戰爭,遇到這麼一個環境。對我們修行人來講,我們應該怎麼應對?真正修行人看看四周的環境不對,怎麼辦?加緊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好事。如果不是在這個處境當中,我們把念佛看淡了,不要緊,時間還很長,慢慢來。現在看這個環境不行,不加功夫那就不得了,提醒我們認真念佛,幫助我們早一天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這環境好不好?太好了,千載難逢,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說人到底是善是惡?很難講,環境也很難講,完全看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應。會,沒有一樣不好,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沒有一個不好,統統好;不會呢?不會,那就沒有好的環境,你就找不到好的。從這上面我們也深深能體會到,佛在經上常常講「境隨心轉」,外面的環境是假的,是善是惡、是順是逆,都是從我們自己心來轉變的。心如果善,逆境也善,惡緣也善;心要不善,善緣也不善,順境也不善。你怎麼能怪外頭?外面沒事,這才是正理。所以這個生忍是講我們的生活環境,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

  第二講「法忍,謂於寒熱風雨飢渴等法,惱害之時,能安能忍,不生瞋恚憂愁」,這個偏重在自然災害這方面。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這個非常難得。我常常想,他是個王子出身,我們佛法裡也常說「富貴學道難」,釋迦牟尼佛是貴族,富貴人,他能捨、他能放下,他放下做一個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部的財產三衣一缽,一生沒有改變。他做給我們看的,真的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能夠過這樣的生活,什麼災難都沒有。現在世界衛生組織有些科學家提醒我們,他們知道,這是在科學上用數據得來的,地球現在已經有很嚴重的危機。我們常常聽說地球病了,病得很嚴重。為什麼會有病?是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不安分,天天把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破壞,所以地球病了。我們有沒有在破壞地球的工作?我們都說我們沒有,其實都有分。

  佛給我們講,水災第一個因素是什麼?第一個原因是貪婪,貪心是水;火災第一個因素是什麼?瞋恚;風災,像颱風、颶風、龍捲風,因素是什麼?愚痴,貪瞋痴,這叫三毒煩惱。如果貪瞋痴沒有了,水火風三個災沒有了,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貪瞋痴?傲慢,貢高傲慢是地震的原因,傲慢是不平,高下不一樣,這就引發地震。在佛法裡面講,外面境界全是我們起心動念把它變現出來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心平氣和,真像佛經上所說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那這個世間什麼災難都沒有。現在大家非常擔心的就是地球氣候的變化,地球溫度不斷在上升,這個影響太大了。特別明顯的是南北極,溫度上升,南北極的冰融化了,高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這問題嚴重。南北極的冰要統統都融化了,科學家告訴我們,海水會上升五十米,沿海的城市全沒有了,全都被淹沒。這個事情科學現在沒法子解決。高山、雪山的積雪融化,許多的江河水源就斷掉。像中國長江、黃河,它養多少人,如果一旦長江、黃河水沒有了,斷了水,中國有十三億人,我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缺乏水資源,沒有水喝,怎麼辦?五穀雜糧需要水它才能生長,如果沒有水,綠洲就變成沙漠,這才是真正的大災難。

  如果我們要能認識清楚,現在要懂得如何預防、如何來拯救。佛菩薩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都能學釋迦牟尼佛一樣日中一食,生活取簡單,不要貪圖美味,決定不吃眾生肉,跟一切眾生不再結惡緣,化解怨恨,這才是治本的辦法。我們的飲食愈簡單愈好,愈簡單也就愈健康,蔬菜水煮就好了,能吃生菜那更好,不能吃生菜,過一過水就行了,不必去煎炒烹調,用不著。這樣慢慢習慣了,在大災難來的時候,你就容易存活下去。現在就要做,就要把腸胃慢慢的改變過來,能夠適應最惡劣的環境,防患於未然。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種生活方式,那對於一切災難沒有恐懼、沒有畏懼,他已經做出好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愈想愈有道理,這真正叫做大慈大悲。

  除這兩種忍之外,大乘教裡面還有一種修行法忍,我們修學如果你沒有忍耐,你不能成就。古大德對於一個學人考驗的方法,就是考他能不能忍辱。在《禪林寶訓》裡面,這大概是在五十年前,我講過《禪林寶訓》,是在嘉義靠近阿里山旁邊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有個禪林寺。他們那個時候剛剛建好,找我去講經,禪林寺,好,我就講《禪林寶訓》。《禪林寶訓》都是故事,裡面有一條,這年數太久了,我也沒有再去看這個書,差不多都忘光了。好在這個書在台灣流通很廣,隨時都可以能找到,諸位可以翻一翻。我記得有這麼一段故事,一個老和尚看到有個年輕的學生,這個學生會有成就,聰明好學,很難得。可是他考他,用什麼方法?用很惡劣的態度對他,好像是很討厭,很不歡喜,一見面就喝斥他,就罵他、侮辱他。可是這個學生對老和尚非常恭敬,都能夠忍受。有一次老和尚洗腳,把洗腳水潑他一身,潑了之後老和尚走了,他也沒有生氣。最後老和尚發脾氣了,趕走,講經說法的時候不准他來聽。他沒有法子,他不能進講堂,他在教室窗口下面偷聽,始終沒有離開,老和尚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最後傳法,大家不曉得老和尚法傳給誰,老和尚叫他,門外蹲著那個找來,法傳給他了。原來那麼長的時間,老和尚天天喝斥他是看他忍辱,天天考忍辱,看他能不能通過。最後他通過了,變成老和尚的法子,這個很有道理。如果你不能忍,你什麼都不能成就,你那個成就是浮面的,不踏實,遇到境界你就會隨著境界轉,順境裡面你會起貪戀,逆境裡面你會起怨恨,那你就不能成就。

  所以你們看看《金剛經》,《金剛經》裡面講六度,布施講得最多,其次就是忍辱,其他的都是輕描淡寫寫一寫。布施是修福,修福、修慧,法布施是開智慧,財布施是修福報,可是忍辱是能成就、是能保持,你所修的不會失掉。你要能忍,你就能保持;你不能忍,你所修的保不住,到時候它會變質。這個道理我們不可以不懂,但這個道理很深。我們看六波羅蜜的排列,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你看布施是不是在修?持戒是加上德行,忍辱才能成就,能忍辱才能精進。精進是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叫精進。精進才能得定,得定而後才能開智慧,六個門是說的一樁事情,一環扣一環,很清楚、很明顯,它不是獨立的,它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智慧開了就成佛。所以在修法的忍辱,我們講到佛法的修學,你不忍怎麼能成功?中國古人的教學,小孩從小就教他忍,要修忍耐的功夫,要學穩重,這個小孩在道業、學業、事業他才會有成就。如果心浮氣躁,他怎麼會有成就?那不可能。這一點我們要懂,然後我們才會歡歡喜喜的去學習。

  其實,「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家都是平等的,真的沒有高下。為什麼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佛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是一念妄動,把自性變成阿賴耶,從阿賴耶裡面出現了宇宙萬法,我們的生命也同時出現,這樣子愈演愈複雜,回不了頭來。其實回頭是很容易的,迷失自性太久了。佛菩薩他們是回頭了,他們是個明白人,回頭之後他來幫助我們,引導我們回歸自性,妄盡還源。還源就成佛,就回歸自性。怎樣還源?那個妄要盡。妄太多了,佛把它歸納為三大類,《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一般大乘教裡面所講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無明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塵沙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分別,見思煩惱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執著,這三大類,三大類都是無量無邊。為什麼會無量無邊?我們到下面一段就學習到,三種周遍。

  可是我們要真的想學,沒有別的,就是放下;你要不放下,你就回不了頭。放下什麼?妄的放下,沒有一樣不是虛妄。到最後一個階梯,那是連佛法也要放下,為什麼?自性當中沒這個東西。所以《金剛經》上,世尊把這個消息透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法是佛法,佛法也要把它捨掉,假的不是真的。佛說經,佛經自己有比喻叫「黃葉止啼」,小孩哭在鬧,大人在地上撿了一片樹葉,黃黃樹葉,告訴小朋友不要哭,你看這是黃金,可以拿去換糖吃。小孩一聽很歡喜,不哭了,這是目的已經達到了。所以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妙法是黃葉,這個要知道,你放下,真的就現前,自性就現前。自性是什麼樣子?這一部《華嚴經》就是自性的樣子,說得很詳細。中國人喜歡簡單不喜歡麻煩,惠能大師在中國示現成佛,合中國人的口味,說得簡單,只說了二十個字,那二十個字一展開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妙!自性是什麼樣子?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二十個字說盡了,這二十個字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法的真相。還源之後,你就徹底明白了,你就全都得到了,大方廣佛華嚴全得到了、證得了。在哪裡?原來就是現實生活,你在現實生活裡面得大自在,永遠沒有煩惱,永遠沒有災難,你自己受用,也能夠教化眾生,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回頭。

  所以業障深重的凡夫,佛有方便法,這個方便法在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說過。我學佛快到六十年了,差兩年就六十年了,我深深的體會到,咱們中國古聖先賢真的是佛菩薩再來的,為什麼會說得那麼好?怎麼樣學習我們才能成就?你看《三字經》上,《三字經》是古人說的,古聖先賢講的,「教之道,貴以專」,就六個字,教學之道貴專、貴精。這個跟佛法講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所以說出這些話的人,他不是佛菩薩他是誰!我曾經請教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問他,中國古聖先賢是不是佛菩薩來示現的?他老人家笑著告訴我,他說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這真的,事上沒證據,他自己沒說出來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可是理上真的是講得通。那我們就懂得,佛法教學也不例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什麼?這要他能忍辱,你要不能忍辱行嗎?還沒有學成,就想出去講經說法,德行沒有成就,不去講經說法還好、還老實,這一出去講經說法,或者講得好一點,麻煩來了,別人讚歎你、供養你,你那個名聞利養、貪瞋痴慢全起來了,毀掉了。這是什麼?不能忍。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那個時候三十二歲,老師告訴我,四十以後才可以出去講經。我在台中先後住了十年,多半的時間住在慈光圖書館,這是李老師建立的道場。沒有滿四十歲,學講經在家裡講,家裡面三個道場,圖書館、台中蓮社,還有個靈山寺,所以我們這些學生講經都在這三個地方學習,在老師眼皮下面。四十歲之後,別的地方邀請才可以去,四十歲之前不可以去,防範很嚴,所謂是嚴師出高徒。老師雖然很嚴,我們這些學生也沒有高到哪兒去,這什麼原因?不能夠專精,想學多,想廣學多聞,老師雖然限定我們只能學一部經,我們年輕不懂。老師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講了有幾十部經論,教我們、限制我們只能學一樣。我們不服,老師也沒法子,恆順眾生,不堅持自己的原則,恆順我們這些學生。學生想多學他也就開放,但是還是有條件,一門學好了才能學第二門,這是他的原則。要到什麼樣子學好?要到他同意,等於說要經過考試,這個考試就是你學了上台去講,你講他在台下聽,聽的他覺得行了、點頭,這樣這部經才算學好了,你才可以學第二部。那是不可以同時學兩樣,這是他老人家一生堅持的一個原則,決定不准同時學兩樣。

  我們實在講,佛門裡頭依舊沒有把人才培養出來,所以這些原則是一點都不能夠開放的,要嚴守,才真正能培養人才出來。你不學,不學就算了;你要學,那就得守規矩,這樣才能成就。可是老師沒有堅持這個底限,要堅持這個底限的話,台中蓮社應該是可以出幾個人。這樁事情老師跟我談過,他是非常感慨的說:學生找老師不容易,可遇不可求,到哪裡去找老師?老師又反過來說:老師找學生更難,老師找什麼學生?傳他道的學生,比學生找老師還要困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傳道的人太難太難了,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智慧,第三還要有福報,沒有福報不行。所以佛教弟子福慧雙修,慧雖然最重要,還把福放在前面。你看古人無論是哪個宗派的道場,學人進入道場,所謂五年學戒,那是什麼?五年修福。修福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做義工,常住裡面做義工做五年。做滿五年之後,你才可以當清眾學習,進入講堂學經教,禪堂去坐禪,念佛堂去念佛。前五年都要當義工,我們侍候別人,以後才有人照顧你,這很公平的。現在這些規矩都沒有了。所以一切都得如理如法,如理如法,沒有忍辱功夫是不能成就。尤其是在現代,佛法衰微,真正有心人,發菩提心的人,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有這樣的大願,那你沒有大的忍耐,你不會成就。大的忍耐還是要遵守古大德的教訓,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心是定的。

  有許多同學來找我,因為我們二00六年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做了一次大的活動,這個會議完畢之後,我就順便到倫敦去。從巴黎到倫敦坐火車,它有海底隧道,參觀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在之前我參觀過牛津大學,也有倫敦大學。倫敦大學去過兩次,這是歐洲漢學的中心,我看他們的漢學系,也給他們上了兩堂課,跟他們的教授交流,深深感到我們這一代缺乏頂尖的人才,真正第一流的教授沒有。所以我回來之後就常常想,不要有多,有十個人之內,不超過十個人,志同道合,我們大家在一起學習,閉關十年,十年每個人專攻一樣,天天來做報告,十年專攻一門,決定成就。十年專攻《阿彌陀經》,十年之後他就是《阿彌陀經》的世界權威,就是一尊活的阿彌陀佛。他要不能夠忍耐十年專門搞一樣,他就不能成就。所以修法的忍辱是比什麼都重要,你能不能在道業上成功,全靠忍辱。我這個想法提出來之後,就很多人來找我,這個事情實在講不是容易事,你來找我很容易,住上個半年不高興就走了,道場不就破壞了?十年閉關不出去,你這十年沒有成佛成神經病,那就大錯特錯了,你受不了。所以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不跟著我面前,如果真的想學能學得成,只要你有決心。你看看自古以來中國、外國,古來一些祖師大德,哪一個人是經過人培養出來的?沒有,都是自學自成的。現在我們利用科技網路、衛星在一起學習,就跟在面前一樣,你懂得這個方法。所以我現在提供廬江實際禪寺的同學,我勸導他們,你們現在修學的環境很安定,這是第一個不容易得到的緣分,衣食住行不要操心。怎麼學法?先學忍辱,先打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要認真好好的把它落實。也就是《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你要做到;《弟子規》,倫理道德的教育;再《十善業道經》,大乘佛法的根基,這三樣東西是根、是本,你都把它看作戒律,依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永遠不變的原則。有這個根基,根基可以同時打,怎樣把你的心定下來、收下來?聽《華嚴經》。

  《華嚴經》我們已經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如果每天聽六個小時,三年還聽不完。三年天天聽六個小時的《華嚴經》,不要去想它,只是一直聽下去,不要打妄想,懂也好、不懂也好,反正你天天聽。三年之後你的心定了,你在教下的基礎已經打下去,然後無論你學哪一門經論,你用十年功,你都會變成頂尖一流的教授。成功與否完全在自己,不在別人。所以有志真正想學,這是真實成功之道。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順境、逆境不被境界所轉,善緣、惡緣都不動心,一心向道,念念都跟經教相應。我今天聽六個小時經,能夠在這裡面聽懂一句、二句,就有受用,每天都能有一、二句,三年下來這個根堅固了。什麼時候出去弘法?十年之後,沒有一個不成就,不難。年歲大的人對於學教、講經弘法,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那怎麼辦?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三年會成功。

  我還記得,早年,這個話總是五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學,那個時候佛光山是一片荒山,只有一棟建築物,就是東方佛教學院。當時有一百多個學生,大概有一百三十多個人,我們有幾位老師在那裡擔任教學。我記得有一個晚上,月光非常好,我們在學院外面草地上坐,草地前面有個大坑,以後就做成放生池。在那裡談佛法,有一個長工,是在佛光山長年做工的,他是將軍鄉的人,他也走到我們一起,我們就請他坐下來。他聽了一會兒,他給我們講個故事,是他自己家鄉的事情,真人真事。說他們的鄰居有個老太太,人非常善良,神佛不分,她什麼都拜,拜了很多年。三年前她娶了個媳婦,媳婦懂佛法,就勸她不要拜那些神,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老太太接受了,就真幹,家裡面設了個佛堂,天天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念了三年,這一天告訴她的兒子媳婦,晚飯的時候你們先吃飯,我要洗個澡,不要等我。家人很孝順,一家和睦,真是幸福家庭,都在等老太太。等了很久也沒出來,再進去看看,她真的洗澡了,到處找找不到,喊她也沒人答應。最後到家裡小佛堂去看,看到她,她站在佛像面前,洗好澡了,穿了乾淨衣服,穿上海清,手上拿著念珠站在佛面前,喊她,不答應,再仔細一看,她往生了,站著往生的,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他勸我們念佛好,你看三年這麼好的效果。我們那天晚上是聽他說法,我們非常感動。我記得有一年,高雄中山大學的校長請我在學校做一次講演,我提到這樁事情,聽眾當中還有好幾個人跟我說,他們知道這個事情,真的不是假的。你看這也就是一門深入,就是個忍辱波羅蜜,你能忍,三年的功夫什麼都放下,世法佛法統統放下,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她三年成功了。沒有生病,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她為什麼不說?我們能想得到,一說,家裡人恐怕就產生障礙。所以不講,走了以後,你們去想去。在將軍鄉,我們說這個話大概五十年前。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念佛求生淨土不難,《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是七天,「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那個七是代表圓滿,它不是個定數。你能夠堅持到底,決定不改變,沒有一個不成功。

  所以中年以上,特別是六十歲以後,要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決定成就。為什麼說六十歲以後?這是從前李老師常常提醒我們,地球上有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對植物講的。人一生也有春夏秋冬,人從生下來到二十歲這二十年,第一個二十年,人的春天,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冬天該藏起來了,換句話說,冬天該埋在土裡面了,你要知道。所以六十歲之後這要退休了,幹什麼?念佛求生淨土。真正功夫成就了,念佛的功夫成就了,往生極樂世界早一天去行,遲幾年也行,叫生死自在。諸位想想,如果你功夫成了,你是願意早一點去,還是願意多住幾年?肯定是早去,誰願意在這個世界上過苦日子?那是什麼?那是去不了,沒辦法。真去得了,為什麼不去?只有一種人,他功夫成就了,他為什麼沒去?這個地方還有有緣的人,他要幫助他,佛度有緣人。跟他有緣,他勸導他,那個人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那就必須要幫助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如果沒有緣,沒有緣自己就走了,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六十之後能夠說是認真念三年佛,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為什麼?人間天上的福報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真的。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生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為什麼不幹?所以貴,貴在一門深入。縱然十年成就,你這一部經通了,其他經也通了,觸類旁通。古大德告訴我們「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無量法門都通,所以你有能力教化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你能夠觀機,你知道他是什麼樣的根性,你知道他應該學什麼法門,他會有成就。自己沒有成就的時候,教化眾生難,不知道眾生的根機。就像個病人一樣,你沒有學過醫學,你看到人生病了,你不知道他的症狀,你給藥給人家吃,很可能就用錯了。藥錯了會害死人,法門錯了,同樣毀掉別人的法身慧命。所以不會觀機,有一個方法,勸他念佛求生淨土是決定不錯,這個法門叫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決定不錯的。用其他的法門靠不住,用這個法門是決定可靠。

  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堅持就是忍辱波羅蜜。我這一生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部經、一句佛號,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能成就,真正的原因就是你心地動搖,你的信心動搖,你不能夠堅持到底,你貪圖其他的法門。看到這個法門也好,那個法門也不錯,樣樣都想學,到最後全盤失敗,歸根結柢來說,不能忍。諸位一定要明白,我今天在此地鄭重特別的提醒大家,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堅持儒釋道的三個根。三個根從哪裡做起?以哪個為中心?要以《感應篇》為中心。我今天跟大家講真話,為什麼?《感應篇》是講因果,真正相信因果,你的心就定了。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他相信因果,他心是定的,為什麼?他不求了。為什麼不求?求不到,命裡沒有的求不到。命裡有的決定有,命裡沒有的用什麼方法也都得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求了,這個觀念非常重要。然後《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就真正有根了;如果沒有《感應篇》,《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很可能都是表面的,有這個形式沒有實質的功夫。真正懂得因果報應,「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的壽命長短、富貴窮通統統有命運。

  我能有一點成就,得力於朱鏡宙老居士。我年輕的時候,第一部送給我的書就是《了凡四訓》,我感激這個老人,他接引我入佛門。《了凡四訓》給我的時候,那一年我二十六歲,我就連續不斷的看了三十遍,大概是二、三個星期看了三十遍。了凡先生的毛病我全有,他的那些優點我都沒有,所以拿他來比照自己,我非常慚愧,就發心改過自新。我命裡財庫空空沒有錢,所以我就不再想念發財,這個念頭就斷掉了;命裡沒有官印,做官的這個念頭斷掉了,你命裡沒有,求不到,何必去妄求!也很難得,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指我這一條路,勸我出家,我從事這個行業是老師決定的。我尊敬老師、我相信老師,這一條路走對了,叫我學釋迦牟尼佛。所以我一生沒有一個念頭建道場,為什麼?我沒有那個福報,一生學釋迦牟尼佛遊化在人間,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講經、教學五十一年了,五十一年沒中斷,天天都在講,那得要有忍耐的功夫。這個我從小就有學習,這父母教的,所以對父母要感恩,學到了忍讓,一生處處我們都是讓別人,自己能忍,對自己利益多多。所以我們下定決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紮三個根,決定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