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46-004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最後一段,第六,「起六觀」,我們看第五小段:

  「多身入一鏡像觀」,這一小段給我們講應化自在。在《華嚴經》初住菩薩往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這個功能,或者我們說是能力,他都能做得到,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我們看賢首大師的開示:

  【即事事無礙法界也。】

  通常我們學佛的同學都知道,清涼大師在這部大經裡面給我們講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什麼樣子?在這一小節要給我們舉例子來說明事事無礙的真相。

  【謂毘盧遮那十身互用無有障礙也。】

  下面大師引用經文來說明。

  【經云。或以自身。作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

  我們一句一句來介紹。『自身』是法身菩薩的報身,或者是毘盧遮那如來的報身,這是自身,也是住實報莊嚴土。在大乘教裡面,也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就是一般所說的十種身裡面的相好莊嚴身。大乘經教裡我們常常讀到「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就證得了。在四土裡面,這個位子是實報莊嚴土,大乘教裡面也說,這一尊報身佛,或者是說法身菩薩都可以。我們在大迴向裡念到的「微塵相海身」,微塵就說不盡的,換句話說,也就是世尊常常所說的圓滿報身,圓滿就是沒有一絲毫缺陷、沒有欠缺。佛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跟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就是給我們說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成佛,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報身是相好,報土也是相好,報土是實報莊嚴土,微塵相海身。

  在這個地方賢首國師引經裡面所說的自身,「或以自身」,自身在什麼地方度眾生?當然是在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報身如來。報身如來在《華嚴經》上不叫毘盧遮那,叫盧舍那。毘盧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處,那是法身,毘盧遮那是究竟圓滿佛,究竟圓滿是說法身,不是報身,這後面會講到。從法身現起報身,這是報身如來,在實報莊嚴土裡面教化眾生。實報莊嚴土裡面,眾生是什麼人?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因為這些人雖然是妄想分別執著都斷了,但是清涼大師給我們說明白了,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就是無始無明習氣猶存。這個習氣多寡不一樣,習氣多的,地位就低;習氣很薄的,地位就高。我們也知道這個習氣不礙事,習氣也沒有辦法斷,只有長時間讓它自然消失。所以實報莊嚴土的菩薩們,他們修什麼?他們是無功用道,古人講此處用不得力,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是隨其自然,任運的,時間久了,習氣自然就沒有了。在這裡面他做什麼?他起作用確實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他們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裡會有分別、會有執著?統統沒有!但是他有相,有相就是他有微細的無始無明習氣。所以他有相,他不是常寂光,他是實報莊嚴土,從常寂光裡變現出實報莊嚴土。實報土就是寂光土所現的相,起作用就是與十法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應。雖然有應,應也沒有起心動念過,所以是自然的,這點比較難懂。無功用行,他怎麼會起心動念?不起心動念,這就是自然的。所以,以自身在報土裡面幫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以自身。

  底下一句說『作眾生身』,這句是講有情身。這個眾生指誰?指十法界的有情眾生,作這種身,也就是世尊在大乘教裡面跟我們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得度的「應」是感應的應,不是說應該用什麼身我就用什麼身;應該用什麼身我就用什麼身,你想想看這裡頭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執著沒有,分別應該有。所以這個應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應是感應的應,不可以作應該不應該講,是感應,眾生有感他自然就應。確實就跟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一樣,你看我們有心去感,對著這杯水我起個念頭,我喜歡你、我愛你,起這個念頭,我感謝你,你看水的結晶,反應的結晶就很美;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這個訊息它接受之後,它的反應就很醜陋。你看看水是礦物,它有沒有分別?它有沒有執著?它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沒有,為什麼會?這就是自然的,是這種應,眾生有感,它就有應。我們感,眾生有分別,甚至於有執著、有起心動念,菩薩沒有。這個地方講菩薩是講法身菩薩,或者稱諸佛如來,《金剛經》上講的「諸佛」,他沒有起心動念,他自自然然的。在古時候,佛說這個地方很難懂,佛用鐘磬做比喻、用鼓做比喻,這個都大家知道的。鐘鼓自古以來就有,你敲它就響,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你敲是感,它響的聲音是應,聲音大小是你敲得輕、敲得重。我們敲的人有意去敲它,它的反應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佛用這個比喻來說明諸佛菩薩跟十法界眾生感應道交,因為十法界,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分別執著沒有了,但是他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有感,佛沒有起心動念來應,是這麼個道理。

  十法界的眾生心不一樣,十法界眾生的身也不一樣,無量無邊身!同時感,佛就同時應,應在每個眾生的境界裡面各個不相同,同時以無量無邊身接引大眾。他可以在同時同處現各種不同的身,也可以在同時異處,同時不是在一個地方,十法界都有眾生感,他同時十法界統統都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有情身分。應以佛身得度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現菩薩身,應以天人得度他就現天人身、現天王身、現天大將軍身,三十二應裡面舉出幾個例子,要是細說,細說說不盡,太多了!也有現童男童女身,甚至於現乞丐的身分。這有情,有情還包括動物,還包括鬼王。像我在前面跟諸位提過的朱鏡宙老居士,朱老居士年輕學科學,以後在政府機關服務。抗戰期間做四川、西康稅務局的局長,抗戰勝利之後,他做浙江財政廳廳長。我認識他老人家,那時候六十八歲,我才二十六歲。他告訴我學佛的因緣是在抗戰期間,他住在重慶,晚上跟朋友們打麻將,打到深夜才散場,這回去。回去在路上,那時候步行,雖然有路燈,那個路燈很暗,這是我們在抗戰期間知道的,那個路燈大概是四十燭光的燈泡,很遠才有一個,路燈不亮。深夜他回家,他看到前面有個女人走在他前面,也無所謂。這樣子走差不多走了半個小時,他忽然想起來,他說夜這麼深了,怎麼會一個女人出來走夜路?這個念頭一動,他就寒毛直豎,仔細往前面看,這個女人有上身沒有下身,他就知道不對了,再一會兒就沒有了,就看不見了。他真正學佛是從這裡起的,親自看到的,不是假的,而且時間很長,不是眼花,他相信了,真有!他告訴我,這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來接引他入佛門。他對佛門裡面這些理事、掌故他知道得很多,他就是不相信,這下相信了。現身這是感應,他到這個時候,菩薩就現這樣的身讓他看見,看那麼長的時間,信心生起來了,講得通,不是講不通。作眾生身。

  底下一句作『國土身』,國土是什麼?是依報,前面眾生身是正報,國土身是依報。這現什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現這種現象,讓你接觸到之後豁然大悟。古人參禪將悟未悟的時候,下雨,聽到雨打到芭蕉的聲音,雨打芭蕉他在聽,聽,他開悟了。平常雨打芭蕉,他為什麼不開悟?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開悟?此時此處此刻的雨打芭蕉跟平常不一樣,佛菩薩在做示現,在接引眾生,在幫助你悟入,能現這種身相。所以佛在《華嚴》裡面才講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整個宇宙它是一體的。所以什麼人、什麼時候、什麼樣的緣分成熟,幫助你成熟,成熟你的信心,成熟你的願力,成熟你的契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定是什麼樣的狀況。我們用一句俗話來說,眾生跟佛菩薩的默契不可思議,到時候真的是佛菩薩一加持,你就功德成就了。這兩句是總說,有情身跟無情身。

  下面再跟我們舉的,他也是舉十種身,『業報身』。這個例子,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世間,他也投胎,他也有父母,母親也十個月懷胎生下他,這是現什麼身?業報身,跟我們世間凡夫沒有兩樣,我們是父母所生的,是業報身,釋迦牟尼佛也是父母所生。許多祖師大德也都是現這個身,祖師大德裡頭無論出家、在家,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的,《居士傳》、《善女人傳》裡面確實有不少是古佛再來、菩薩再來,他現的這個身。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生病的時候,路上生病遇到一個乞丐文吉,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現的那個相是業報身,乞丐。在中國示現的,歷史上記載很多,國清寺的寒山、拾得、豐干和尚,不都是示現的業報身嗎?跟我們一般人沒兩樣。六祖惠能大師肯定是古佛再來,哪有那麼容易的一下就一時頓超?這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他示現的也是業報身。所以這個身,是在我們娑婆世界南贍部洲,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地球,在我們地球上所示現的業報,示現這種身。如來的應身或者是化身,是業報這種形相。

  我們凡夫得人身是業力主宰著,佛說一個人兩種業主宰你的一生,第一種叫引業,引導你到世間來受生,我們一般講來投胎。引導你到哪一家去,這個父母跟你過去生中有緣,沒有緣你找不到,有緣你就會找到。這個緣有四種,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緣。沒有這四種緣見不到,人在中陰的時候看不到;中陰時候看到有緣,他就看到光,他就向那個光接近,沒有緣就沒有光。所以,是報恩來的,我們一般講孝子賢孫,好孩子,他不會學壞;如果是報怨的,來報仇的,那個麻煩大了。你怎麼樣教他好,為什麼?他有冤仇,你對他很好,他會減輕一點。所以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他接受佛的教育、聖賢教育,把過去冤仇化解。少數、很少數怨恨太深,他不肯接受,那個麻煩就大。畢竟在恩怨報復裡面來講,教育產生很大的作用,倫理教育、因果教育、佛陀的教育確實能化解怨結。這個怨結要是不化解,麻煩!小,是你家庭裡面常常遭遇不幸,這事情很多,就在我們眼前。一家不和,生活很痛苦,或者常常有病痛,或者常常遇到一些災難,不是沒有原因,統統都有原因。因果經論裡面講的,欠命要還命,欠債要還錢,「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連伊斯蘭教裡面,六信裡面,信前定。信前定要往深處講,像佛經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前定的,這是本性裡頭本有的。換句話說,你要是這一生當中得人身遇到佛法,你可能成佛,不是不可能。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只要走成佛之道,妄盡還源這就成了。

  而妄盡,把妄放下來,佛在經教上常常教導我們,虛妄是太多了,無量無邊,歸納為三大類:妄想、分別、執著,就全包括了,一切虛妄總不外乎這三大類。你看看,放下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六道就沒有了,你超越六道。在六道也不礙事,為什麼?你沒有分別,不礙事了,阿羅漢。在這個位子上,佛經裡有個名稱叫「有餘依涅槃」,為什麼?你證得了,確實不再有執著的念頭,但是身體還在、壽命還在,你能夠幫助眾生,幫助自己再向上提升。如果對一切法不分別,就更高了,你是菩薩。身體在,叫有餘依涅槃;不要身體了,走了,叫無餘依。你看看他也不要身體了,他到哪裡去?阿羅漢他就到十法界四聖法界阿羅漢道去,菩薩他就到菩薩道去,十法界。聲聞法界是阿羅漢,菩薩法界這是菩薩,他到那裡去,他不在這裡了。證得,還有壽命,不急著要走,這有餘依。他為什麼不急著要走?這個地方還有有緣的眾生,他可以幫助。所以證得果位之後,阿羅漢就是證果的人,他住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是為度眾生,他不是為自己。有緣,就是眾生對他能信,他教化眾生的時候他能解,能信能解這是有緣眾生。

  眾生是不是能得度,得要靠他自己後面的、後續的,他要能行、能證他就得度;他不能依教奉行,他不能夠證果。所以佛菩薩、羅漢幫助他信解,阿賴耶裡面種了佛的種子,而且什麼?一定幫他提升,成就呢?成就是來生後世他才能成就。這樁事,成就這個事情,開悟證果這個事情,佛菩薩不能幫助,佛菩薩只能勸導你,肯不肯幹是自己。所以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我們一定要曉得,都是自己成就的,沒有一個是別人幫助你成就的,沒這個話。在四種緣裡面佛講得很清楚,佛只能做到一種,就是增上緣。親因緣你有,一切眾生都有,我們每個人阿賴耶識裡都有十法界的種子,所以親因緣大家都有,這平等的。可是有強弱不等,為什麼?你過去生中曾經學過,那個種子力量就強;過去生中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種子很弱。種子也是生生世世不斷的在薰修,薰修成為堅強有力,這一生當中一接觸他就相信、他就喜愛,他能理解,也肯幹。幹得徹不徹底又是個問題,為什麼?他還有煩惱種子來干擾他,外面還有外緣,外緣來誘惑他,這個外緣誘惑,這是魔;正面的,幫助他走向佛道的,這是佛。所以佛跟魔都算是外緣,都是增上緣,完全看你自己的善根、習氣。

  所以這個也不是勉強,世出世法聖賢的成就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沒有人能夠設計,沒有人能夠在當中主導,沒有,完全靠自己,自覺。也正因為這麼一個事實真相,我們才肯定,眾生要想成佛,他自己有堅定的信心,他一生決定可以做得到。他有能力抗拒外面境界的誘惑,這就講的魔,四種魔。四種魔裡面第一個是煩惱,煩惱最嚴重的是欲望。你要能把欲望放下,把你的貪愛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再沒有貪愛、再沒有留戀了,你這關就突破了。第二關是五陰魔,五陰魔是身體,你能不能把身體放下?煩惱魔是世界,身心世界,身心是五陰魔。身是色,心是受想行識,你把這兩個放下。只要這兩個放下,後面就沒有問題,死魔就不怕。凡夫怕這個,你有煩惱又有五陰,這個死就很麻煩,為什麼?它不能讓你繼續修行,死了之後你再投胎再回來,至少要耽誤二十年,一下就中斷二十年。二十年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再接著幹,總是差一大截,從頭再來。所以最後一個增上緣,佛對我們是增上緣,這個一定要懂得,必須前面三個條件具足,佛才加持得上,佛幫助你才幫得上,他才能現身,才能給你說法,才能給你表演,讓你接觸到之後你有所省悟,你回頭了,是這麼個道理。所以講業報,就包括六道凡夫,天、人、畜生、餓鬼,地獄是不會現的,會現這種身。現在實在講,現在也現地獄,你看看重大的災難,我們看到那個情形會聯想這是人間地獄,殘酷的戰爭、動亂,嚴重的天災,有時候也能讓我們看到地獄現前。下面:

  【聲聞身。】

  『聲聞』是阿羅漢,羅漢應現在我們世間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的常隨弟子,經上記載的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些人裡面很多是古佛再來。佛把他們的身分說出來了,我們才知道,舍利弗、目犍連、迦葉、須菩提都是古佛再來。佛說出之後,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佛法是平等的,真的像唱戲一樣,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唱一台戲,你唱主角,主角只有一個人,這一次釋迦牟尼佛來示現成佛,他老人家唱主角,另外有很多,甚至於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也來登台,唱配角,這台戲才能唱得成。真的,舞台上表演確實是這樣的,學生唱主角,老師跑龍套,擔任配角,那是他老師,後台是他老師,前台呢?前台是他當差的。平等法!《華嚴經》裡面講的主伴圓融,主就是主角,伴是配角。主不是唯一的主,佛法裡面一個主,其餘都是伴,這一個是任一,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主,任何一個人都是伴,真平等!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是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你看我們供佛,我們供三尊佛,三尊佛當中是主,釋迦牟尼佛,旁邊,你看藥師佛、阿彌陀佛供旁邊。為什麼?他到這裡來他是客人,他是伴,他不是主。如果這三個人在極樂世界,一定是阿彌陀佛在當中,釋迦、藥師是站在兩邊;到琉璃世界,藥師佛是主,釋迦跟彌陀都在兩邊,這有賓主之分。

  所以聲聞,以聲聞身出現的太多了,釋迦牟尼佛那一群都是聲聞,都是阿羅漢。在我們中國最著名的,大家都曉得的,實在講是受小說宣傳的影響,濟公,宋朝時候道濟法師,阿羅漢,這大家曉得的,聲聞身。大家不知道的,多!我初學講經的時候,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們在研究教理,因為佛的經教都是從印度梵文翻成中國文,這個翻譯能可靠嗎?會不會翻錯?現在我們一篇文章,我們找這些翻譯的,外國的翻譯,翻成外文的,總不能把意思翻得很圓滿,我們有這個經驗。從這一點來看,這個經驗來看,佛經怎麼能夠翻得那麼圓滿?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個梵文本,你看不同的人翻譯的它就不一樣。《金剛經》有六種翻譯本,《大藏經》上都有,你打開來,六種翻譯,裡面的意思大同小異,我們現在中國人喜歡讀的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彌陀經》兩種譯本,我們用羅什大師的,玄奘大師也有譯本,但是很少人看見,很少人念。不一樣!我們怎樣能夠相信?好在釋迦牟尼佛知道我們後世有這種狀況,他就先說了,學佛要依靠經典,怎麼依靠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這就給我們解釋了。你翻譯可以,只要把意思翻出來,言語沒有關係,長一點、短一點、深一點、淺一點都不要緊,只要意思翻對了。有這麼一個原則指導。

  過去這些譯經人行嗎?李老師告訴我,過去譯場參加翻譯的不是普通人,無論是在家、出家都證果。李老師給我講,至少都是三果以上參加譯場的,三果是阿那含,四果是阿羅漢。結集經藏五百羅漢,那五百羅漢裡面有古佛再來的、有菩薩再來的,結集沒有錯誤。在中國翻譯的時候,這些譯經的人裡頭有古佛來的,你看看我們所知道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再來的,傅大士是在家居士,彌勒菩薩再來的,化身來的。所以,中國人確實要有信心,要肯定自己。我們這一生不行,我們祖宗有德,感得諸佛菩薩在中國出現,以種種不同的身分來讚揚佛法、參與佛法的翻譯工作,所以中國經典翻得這麼好!我早年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是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的,方老師也給我談到經典翻譯的這樁事情。我向他請教,因為我懷疑經典翻譯真能靠得住嗎?方老師告訴我,他說現代的中國人喪失民族的自信心,所以才過這麼痛苦的日子,從前中國人可了不起!我是一個機緣,就是大量的梵文經典翻到中國之後,翻譯出來之後,梵文的原文為什麼沒有保存下來?我提出這麼個問題問方老師。方老師給我講的,他說那時候翻出來之後,中國人確實很自豪,意思決定沒有錯誤,而且文字比梵文還要美,可以說學佛就念中國翻譯的經典就夠了,它可以取代梵文,可以不需要再用梵文。這麼樣的自豪,哪裡像現在中國人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這是方老師告訴我的。對於譯經上的問題,是我請教李老師的。李老師告訴我,參與譯場的,有古佛再來、有菩薩再來、有大量的聲聞,就是三果以上。這是李老師告訴我的。所以他翻得這麼好,文、義都美,原來的梵文經典就不重視了,沒有好好的收存把它保存起來,這是很可惜的。聽到方東美先生的話,中國人自信心太強了。這是示現的聲聞身,很多。下面講:

  【緣覺身。】

  『緣覺』是辟支佛,也屬於小乘。有時候在佛法講三乘:大乘、中乘、小乘,中乘就是緣覺。緣覺也翻作獨覺,比阿羅漢聰明。緣覺是接受釋迦牟尼佛,就是接受佛說十二因緣而悟入的,所以叫緣覺;阿羅漢是聽佛講四諦苦集滅道而悟入,所以叫聲聞。阿羅漢的意思,這是梵文,意思叫無學,阿翻作無,羅漢就是學。在小乘裡面他畢業了,見思煩惱他斷掉了,脫離六道輪迴,這是一個小的成就。有不少人他達到這個境界他就滿足,他不想再往上提升,他覺得已經很好了,六道是苦海,總算是脫離了。所以他們脫離六道之後,世尊就責備他,再把他敲醒,希望他向上提升,希望他迴小向大,發菩提心歸到大乘,那就有大成就。一般阿羅漢,實在講阿羅漢會不會回頭?肯定會回頭,只是時間有早晚不一樣。有根性利的,他很快就回頭;最遲,釋迦牟尼佛說二萬大劫,二萬大劫之後他肯定會回頭。可是緣覺,緣覺比他聰明,緣覺是一萬大劫,所以緣覺回頭比阿羅漢容易,比阿羅漢快。

  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佛陀在世的時候,這種身分很多,我們知道這裡面很多佛菩薩應化來的。應以聲聞身得度就現聲聞身,應以緣覺身得度他就現緣覺身。眾生根性不相同,應以什麼身都是眾生他們的事情,這與過去世生生世世學習有關係。過去世如果生生世世學小乘的,一遇到小乘他就很歡喜,遇到大乘搖頭,他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那就是過去生中曾經學過,學過不只一次。有這樣根性的人,緣要是成熟了,能信能解,他雖然沒有求佛加持他,只要他有這種能量,他就有感,所謂冥感,自己沒有求;顯應,佛菩薩就現緣覺身來幫助他、來度他。也就是說,你的條件夠了、緣分到了,可以向上提升了,真正是佛家所講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真的幫助你。下面一句:

  【菩薩身。】

  中國這個地區眾生的根性是大乘,他不是小乘。為什麼中國是大乘根性?我們可以這樣說法,這是中國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出來的。你看小乘,他們偏重在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偏重在這些;中國,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至少有二千到三千年,我們老祖宗就教這些東西,而且教得好。中國教育的原點就是倫理裡面的「父子有親」,親愛的教育,現在人講愛的教育,中國幾千年來確實是愛的教育。而且在哲學這方面有相當高的水平,心量大。從父子的親愛,中國教育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怎樣把這個親愛永遠保持,在你一生當中不會變質,那你教育成功了,父慈子孝不會變質。第二個目標是要把這種愛發揚光大,父子之愛,你知道愛父母,把它擴大到愛兄弟、愛族群、愛你的祖父母、愛親戚、愛朋友、愛鄰里鄉黨,再推出去,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凡是人,皆須愛」,為什麼?「天同覆,地同載」,你看看中國人是這樣的心量。我們頭上頂的是青天,腳下踩的是大地,不管你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我們共同在一個天地之下,怎麼能不愛?這個思想就接近大乘,所以大乘教傳到中國來,中國人非常歡迎。

  佛法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的孝道太厚了,這一塊是德土,倫理道德的土壤是孝道。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你看「淨業三福」,佛講的,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十善業在印度普遍的展開是小乘,三千威儀,十善業展開是三千威儀;在中國大乘教裡面一展開,八萬細行。八萬是講整數,實際上多少?八萬四千細行,在中國開花結果了。所以中國出家的菩薩多,在家的菩薩不少,我們看看《居士傳》、看《善女人傳》,在家的二眾,男眾、女眾,菩薩多!

  弘宗演教,淨土宗裡面尤其是多。慧遠大師在東晉時代,在廬山建東林念佛堂,他老人家建東林念佛堂,就是出家、在家都有,所以他的道場不是純粹出家人道場,裡面不少居士在裡頭。一百二十三個人,這念佛堂的,大家有共同的願望,真的叫見和同解。那時候我們淨土經典只有一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跟《觀無量壽經》都還沒有翻出來,這最早的時候,那時候三經只有一部經,《無量壽經》。就是依這一部經,一句佛號,大家有志一同,在一塊共修,求生淨土。真的滿願了,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先往生的隨同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後往生的,來接引往生,看到阿彌陀佛,看到後面很多蓮社的老同修,他們先往生,都來了。所以在家、出家一起,他跟別的宗派不一樣。到現在末法時期,淨土宗的道場有四眾一起共修的,出家男眾、女眾,在家男眾、女眾。台中蓮社,四眾。有一些淨土道場也都有四眾同修,這裡面菩薩可多了,沒有這麼多菩薩做支柱,這個道場怎麼能成就?

  現在這個時代,佛法衰微真的是到極處了,原因在哪裡?原因是眾生福薄,一定要眾生有福才能感得佛菩薩來應化,眾生沒有福!沒有福就是什麼?他不信,他不能理解,聽經聽不懂,煩惱習氣非常嚴重,不相信佛法,所以佛不來。佛為什麼不來?大慈大悲,這一定要懂。因為佛出現在這個時代,眾生不相信,對佛對法侮辱、懷疑,他造的罪業就更重。佛菩薩不來,不讓眾生造重罪,所以是慈悲,來是慈悲,不來還是慈悲,是這麼個道理。眾生真相信、真能夠理解、真正依教奉行,你只要這個念頭一動,佛菩薩就出現。所以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話你一定要相信。

  所以我們求佛菩薩,天天在那裡禱告,不行,佛菩薩你保佑,這是迷信;自己真信、真願,我能解、我能幹,佛菩薩就來了,我們世間人講,你就遇到貴人。為什麼我學佛學這麼多年,以前沒有遇到貴人,現在才遇到?以前不相信,半信半疑,遇到了也不行,遇到了不得利益。所以,我們回想在這一生當中遇到的這些大德,我們世間人講運氣不錯,我遇到的是高人,三位,三位都是高人。現在想想這三位都不是普通人,都是來接引我,特別是章嘉大師的示現。多年之後自己修學境界不斷的提升,回想想,沒錯。他們示現來表演,現身說法,讓我們在那裡感受,讓我們自己漸漸回頭,終於回過頭來了。底下一個:

  【如來身。】

  『如來』是佛,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是如來身,是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示現給我們看。六祖惠能大師是以祖師身分來示現的,也是如來,那麼樣的痛快,一下就放下,放下原來就是!我們能信能解,在行門當中沒有辦法像他一樣徹底放下,現前有個緣來幫助我們,緣是什麼?災難。這災難來,你要不要放下?不放下也得放下。所以你認真仔細想想,肯放下,我們生極樂世界生哪裡?實報莊嚴土,徹底放下了;如果小小的放一點,執著放下,生凡聖同居土;分別放下,生方便有餘土,這事情我們搞清楚了。不起心、不動念生實報莊嚴土,我何必要起心動念?為什麼放不下?都以為是真的,殊不知全是假的。搞了這麼多年,總算是搞明白了,逐漸有一點體會。我們又遇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從這個對話當中我們細細的去觀察,一點都不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確實跟《金剛經》上講的一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謂是精神跟物質都不是真的、都不存在。這我們在前面講得很清楚了。真的是什麼?真的就是自性,那是真的,明心見性是真的,常寂光淨土是真的,實報以下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把這些理事都搞清楚了,剩下來是趕快放下,愈快愈好!放下,沒事了。放下,生死也沒有了、災難也沒有了。

  肯定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體、一個自性,你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自自然然就流露出來,宿世今生的冤親債主一念之間擺平了,不再有怨恨,不再對立。我們這邊擺平了,那邊就很容易得度;我這邊還記住,那邊就產生對立。這種對立如果不能往生,在六道裡頭它的結果就是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很痛苦,所謂是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這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永遠糾纏不清,只有一下省悟過來,這全是夢中事,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捨得乾乾淨淨。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報身,一點耽誤都沒有。就能跟一切諸佛如來一樣,你就能照顧到多大範圍?遍法界虛空界。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這一切眾生,跟他們起感應道交,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凡是有緣的,他有感我就有應,像經上所講的一樣,他想見什麼樣的身就現什麼樣的身。不是我想,我沒有想,永遠不再想了,一斷永斷。前面我們念的自性四德自然流露,這四種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果我們在隨緣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不是隨緣;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妙用!妙在哪裡?對自己來講,幫助自己提升,也就是幫助自己破無明習氣,實報土裡面無明斷了、沒有了,無明習氣在;幫助對方靈性的提升,這是好事情,你能夠同時照顧無量無邊的眾生,你有這個智慧、有這個德能。相好,就是此地所講的,你能現無量身,同時異時、同處異處,不止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千處是代表無量。這是如來身才能做到,這是我們必須要懂得的,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自己要珍惜自己這一生,要重視己靈,自己的靈性要重視,這個緣得來不容易。佛在經上講得不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在佛法裡能夠聞到《華嚴》,這還得了!聞到淨土,聞《華嚴》、聞淨土,哪有不能成就的?不能成就是你不肯幹。徹底放下,不再幹傻事。底下一個:

  【智身。】

  「如來妙智圓明,決了諸法,通達無礙,名智身」,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自性本具智慧德相。佛在《華嚴》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華嚴經》上的經文,這是自性本具的。所以智慧不是在外頭來的,德是德能,相是相好,這是講三樁事情,自性本具的智慧、本具的德能、本具的相好,無量無邊!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現前了,所以《華嚴經》上說,眾生「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現在明白了,妄想是起心動念,我們要學,在哪裡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學,那叫修行,把我們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我們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起心動念,我們想想,心動就錯了;會分別,分別錯了;會執著,執著錯了。把這些錯誤放下,這叫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不但我們的思想、見解上修正過來了,言語要修正,造作要修正。

  你這個念頭一轉,恭喜你,你成佛了,所以凡聖差別在一念之間。這是我們在講席裡,華嚴講席裡面常常提醒同學,佛說的兩句話一定要記住,「迷唯一念,悟止一心」,這兩句話是轉凡成聖的祕訣。只要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了,當然分別執著就沒有了。你是從最高階層下手,我們把執著斷掉是從最低的,不執著是最低的,阿羅漢;不分別了,菩薩;妄想沒有了是佛。那個高級的,所謂是上上根人,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為我們示現的,上上根,他起心動念斷掉了,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六祖惠能大師在中國給我們示現,從妄想下手,你看他聽五祖忍和尚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起心動念斷掉了。應無所住!這個「應」是應該,無所住就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生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還生什麼心?那個生心是不生生,不是真的起心動念,這很難懂,不生生。為什麼說不生生?妄想分別執著斷掉了,執著、執著習氣、分別、分別習氣都斷了,但是妄想,妄想習氣沒斷,妄想習氣是斷不了的,那就是不生生,這句話要懂!因為妄想習氣要斷掉的時候,一切相就沒有了,習氣現相,沒有習氣變成常寂光,就不現相了。

  這個境界,也就是說我們這是凡聖同居土,六祖一開悟的時候,他的境界是實報莊嚴土,你看跟我們同住在一起,他住實報莊嚴土,我們住凡聖同居土,不一樣。這個境界非常殊勝、非常的微妙,所以說隨緣妙用!他妙,我們也妙,我們妙自己不知道,他妙他知道。這一悟就幫了我們大忙,不但幫我們,你自己好好去想想,那時候多少這些高僧大德多年的修學,不是沒有成就,有成就。六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一天經也沒聽過,在廟裡做義工,在廟裡什麼東西他都沒學到,這一悟之後都變成老師了。你看看,印宗法師不就很明顯嗎?廣州法性寺就是現在的光孝寺,就在那個廟裡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嶺南第一高僧。六祖去聽經,你們想想看,六祖在那個地方聽經,他第一次聽經,聽法師講經。風動幡動,這是偶爾的緣,這個緣佛菩薩示現的,不偶然,為什麼這時候有風?為什麼有兩個和尚在爭論?他幫他們解釋,你們兩個不要爭,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兩個人馬上就服了。印宗法師一聽到,佩服得五體投地,幫他剃度,剃度之後拜他為師。這可不是容易事情,印宗是菩薩再來,不是佛菩薩再來,人做不到,怎麼能做到?回過頭來拜他做老師。六祖就水漲船高,一下就捧起來了,馬上就是人天師。在這之前,他是獵人隊裡面幫著燒飯的,幫獵人燒飯的,是獵人隊裡面的廚師,你看看一下就變成大法師。這都是一幫菩薩在示現,印宗是再來人,風動幡動兩個法師都不是偶然的,你們想想看,哪有偶然的事情?連那一陣風,刮了一陣風都是佛菩薩示現的,這我們知道,沒有偶然的事情。智身才能辦事,才能成就。下面是:

  【法身。】

  『法身』是體,是十個身的本體。法身是什麼樣子?下面有個虛空身,那就是法身的樣子。我們看法身,「如來法性真常,湛然清淨,周遍法界。經云,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虛空,名法身」。所以法身是常寂光土,法身裡頭什麼都沒有,沒有精神的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一句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說法身是清淨的,法身是自性。「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不生不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跟能生萬法,我們後面還要詳細報告,第三句他講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佛講的如來智慧德相是你本有的。在現象上看就是見聞覺知,這我們知道了,我們有見聞覺知,植物有見聞覺知,礦物有見聞覺知。植物跟礦物沒有受想行識,它有見聞覺知,那是什麼?自性本具的,不生不滅。而受想行識是阿賴耶識,是有生有滅;轉識成智,這就沒有了,受想行識就沒有了。《心經》上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是有生有滅的。見聞覺知是不生不滅的,那是真的,所以那是性德。所以道教裡頭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兩句話講的是法身。你證得法身之後,也就是說你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你自己跟宇宙融成一體。什麼是你身?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身,就是道家這兩句話,這是講到究竟圓滿了。所以佛法裡面講,清淨如虛空,底下有個:

  【虛空身。】

  『虛空身』就是法身的樣子。法身是什麼樣子?法身就跟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缺。它沒有相,它能現相,它能現實報莊嚴土,能現十法界依正莊嚴,它能現相;雖現相,那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麻煩大在哪裡?現的這些相,以為這相真有,我們的虧吃在這裡,不知道相是假的。我們在這些現相裡面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叫迷了。所以,迷唯一念,一念迷,念念迷,就陷到陷阱裡面去。佛菩薩對我們最大的恩德是什麼?把我們拉回來,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妄盡還源。這是菩薩對我們無比的恩德,我們不能不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