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五集)  2008/7/6  華嚴講堂  檔名:12-046-00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段,這一段講到四德。第一個是隨緣,這一段昨天時間的關係沒講完,我們接著昨天的。看賢首大師的文,末後這一段他說:

  【又依本起末故隨緣。攝末歸本故妙用。】

  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起,先把文念一遍:

  【良以法無分齊。起必同時。真理不礙萬差。顯應無非一際。用則波騰鼎沸。全真體以運行。體則鏡淨水澄。舉隨緣而會寂。若曦光之流彩。無心而朗十方。如明鏡之端形。不動而呈萬像。故曰隨緣妙用無方德也。】

  我們細細的來體會學習這一段。大師為我們提出,『隨緣』跟『妙用』是相應的、是一體的,這就難了,這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我們凡夫妙用做不到,我們的隨緣跟佛菩薩的隨緣實質上也不相同。我們不能不學習,學習對我們來說是有好處的。我們今天能做到隨緣,只可以說是與華嚴境界有少分相應,百分之一相應、百分之二相應、百分之四、五相應,我們就很得受用了。少分怎麼說?少分,我們必須要把成見放下、要把執著放下,才能沾得到邊。如果我們有堅固的執著、有很深的成見,不肯隨順別人,要叫別人隨順我,我不能隨順別人,這就是六道凡夫。我們要想出離六道輪迴,要跟佛學,學不到,真難!學不到,學少分,盡量的學習,把自己的成見降溫,不要太執著。也就是我們說,可以隨順大家的就隨順,不可以隨順的再堅持。我們堅持是對還是不對?很難說,實在講沒有對與不對。縱然對,它有時間性,很短的,不是永遠對的;說不對,也不是永遠不對,這些道理我們都從《華嚴》裡面體會到了。

  我們今天隨緣的一個標準,決定不能為自己,為自己就造業,搞六道輪迴,為眾生、為常住、為正法,這叫積累功德。如果有執著在裡面,那就修福報,修人天福報,都是好事。所以這是基本的道理一定要清楚。但是總是要希望跟佛走,跟佛走你就會成佛,跟菩薩走你就成菩薩,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現在對這些已經沒有懷疑,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斷疑生信。跟誰走最方便?跟阿彌陀走最方便,阿彌陀實在是難得,跟他走穩當、快速、簡單、明瞭,只要心裡面常常有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行,不能有其他雜念,有其他的雜念就把你憶佛、念佛這個功夫破壞掉了。這是我們這樣的人,在這一生當中要想證得圓滿的佛果,《大方廣佛華嚴》我們在這個世間聽說了,經典見到了,境界入不進去。不要緊,我們到極樂世界就入華嚴境界,到那個地方,阿彌陀佛就是毘盧遮那佛,佛佛道同,佛佛不二。所以得到彌陀的加持、接受彌陀的指導,哪有不入境界的道理!一生當中決定證得圓滿的佛果,真的回歸自性了。

  這個法門最要緊的就是信,所以淨土三資糧信願行,這三個字最難的不是願、行,是信,「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為什麼?你有信,你才會發願、你才會真幹,所以信是根源。為什麼我們的願會動搖?為什麼我們的行會轉變?都是信得不真,都在這上出了問題。為什麼我們信不真?我們對事實真相了解得不夠。所以《華嚴》,過去彭際清居士講得好,《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也就是說《無量壽經》詳細講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我們受持是愈簡單愈好,所以自古以來許多修淨土的人他受持的,就是把它當作課誦的,每天必讀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小《華嚴》,《無量壽經》是中《華嚴》,那我們就曉得,《華嚴經》是大本《阿彌陀經》、是大本《無量壽經》,這三經是一,一而三、三而一。

  真的,我們從《華嚴》才建立對淨土的堅定信心,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尤其是在祖師「還源觀」這篇文章裡面,前面三段講體,講根本、講看破、講信解,後面三段這起用,那就是真幹。第四這一段隨緣妙用,首先要認知,隨緣妙用是性德,你將來見性,見性就成佛,宗門說得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會下幹什麼?還是明心見性。也就是說我們在這個世界明不了心,也見不了性,沒法子,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這句話是從前李老師告訴我的。我在沒有出家之前跟他學經教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出家了。那時候老師是非常感慨,還是講經還是什麼場合我不知道,我沒有在台中,老師感慨跟大家說,你們跟我十年,什麼也沒學會,學會的人走了。他們大家大概就想到我了,我走了,老師說學會的人走了,所以很多人就來找我,老師傳你什麼東西?你怎麼學會了?我們怎麼沒學會?有六、七個人來找我。我告訴他,我說老師沒有單獨教過我,上課大家都在一起,老師說我學會了,你們沒有學會,我說這個有可能,怎麼有可能?印光大師講過,「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我說我在台中這一年三個月,不敢說有十分恭敬,七、八分我敢說我有。但是你們跟我一比,你們恐怕只有一、兩分,甚至於一、兩分都不到,那就沒有法子了。所以沒有祕密,沒有單傳,都在一起上課。

  他們就逼著我,你到底學了些什麼?你能不能告訴我?我就畫了一個圖,李老師很喜歡做表解,我也就畫了個表解,好像三張,很簡單,我這一年多跟李老師學的就是這個。我在總表裡頭講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淨宗,另外是其他的法門,通途法門,到最後是明心見性。我把我畫的圖送給李老師看,李老師畫了一個箭頭,加了個箭頭,往生極樂世界那個箭頭指到明心見性,他說到極樂世界還是要明心見性!這是老師加了這個,這個圖就很圓滿了,以後印送給同修們。所以,信心決定你的成就,你對老師的信心、你對老師的敬意,這個重要。對老師有懷疑、對老師不相信,你什麼都得不到,諸佛菩薩來教你你也不得利益,你懷疑,不相信。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真的是信為道元功德母。

  這個地方我們來看「還源觀」,你看這是兩位祖師完成的,大綱是初祖杜順和尚,文字是三祖賢首國師,清涼大師的老師。前面三段講體,從體起用,沒有體哪來的用?可是體是性,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這非常難懂。我們想到《壇經》上六祖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第一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體,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所以佛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成佛,從自性、從體上講的。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那是自己迷了,你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就恢復原狀,恢復本來佛。佛講得非常簡單、非常清楚,只要你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回頭了,你就成佛。那你的成就跟釋迦、跟彌陀、跟毘盧遮那平等平等,毫無差別,只要你肯。這個事情問自己,誰都幫不上忙,諸佛菩薩很慈悲,但幫不上忙,為什麼?迷是你自己迷的,悟還是要你自己覺悟。諸佛菩薩種種示現是來誘導我們,把我們從迷引誘到悟,誘到這條路上去,讓我們還源,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金剛般若經》上講得很好,佛不度眾生,眾生誰度?自己度的,自覺、自悟、自度。所以,諸佛菩薩幫我們忙的叫增上緣。

  我們自己為什麼不悟?迷了,迷得太深,迷的時間太久,所以一下回不了頭來。這就是古德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薰修的時間不夠,所以你回不了頭來。這樁事情我有經驗,我自己這一生修學可以說三個老師都是高人,三個老師教導我都真實,沒有委曲相,沒有帶我拐彎抹角走冤枉路,沒有,這是我非常感激的。可是我自己信心建立了,入不了境界,為什麼?不能徹底放下。我這一生修學就是不斷降溫,大家知道,我從方東美先生介紹佛法到今年五十七年,年年降溫,一年比一年降得多,所以你看到明顯的進步。還是沒有徹底放下,徹底放下不就證果了嗎?你從我這條路子你就想到難,真難!徹底放下,我們真是五體投地的佩服,惠能大師徹底放下,釋迦牟尼佛示現徹底放下。年年降溫就不錯!降溫從哪裡降起?我告訴諸位,從謙卑降起,我是從這裡一年比一年謙卑;從尊重別人做起,善人惡人、好人壞人一律平等恭敬、尊重。不但對人尊重,這些年來學會了對所有一切動物尊重、對花草樹木尊重、對山河大地尊重。這些大概我學佛四十年才有,才明顯的對天地萬物的尊重,然後你才能進一步,真的關懷、照顧,全心全力的來奉獻。

  我們奉獻沒有別的,講經。講經是什麼?是把我們自己學習的心得向大家報告,與大家分享,我們是這樣的態度,不敢說是老師。古人能做老師,行,為什麼?他明心見性了。我沒有明心見性,不敢稱老師,同學。我年歲比你們大一點,學習時間比你們長一點,我幫助大家。要是做老師,我的想法最低限度是阿羅漢,他真的出了六道輪迴,可以做我們老師、做佛的助教,菩薩是真正的老師、教授,佛陀是我們的校長。像我這個身分還沒有能證得阿羅漢,我們連助教的資格都沒有,同學,認真努力學習。我看我要能達到阿羅漢這個境界,還是到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很困難。這些理論、方法我都懂,我跟你講真話,真懂,做不到,做不到才怎麼樣?才一心念佛。一心念佛這個功夫要得力,那得萬緣放下,無論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像古人所教導我們的一句話,講得好,「隨他去吧!」不要去管他,好很好,不好也好,隨他去!各人因果各人承當,我們想幫幫不上忙,這個一定要懂。

  尤其佛在經教裡常常提醒我們,要度眾生,先度自己;自己沒有度,要能度眾生,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所以先度自己要緊。用布施度自己慳貪的眾生,用持戒度自己惡業的眾生。我們身口意三業的造作,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太多,自己不能覺察,看不到自己過失,所以我們改過非常困難。但是很容易看到別人過失,看到別人過失,你要把它放在心上、要把它掛在嘴上,那你就大錯特錯。放在心上怎麼樣?你心裡面的過失增長、增加了,你看自己有過失,把別人過失也統統都拉到自己心裡來,你自己那個心就變成垃圾桶,那就大錯。如果常常放在口上批評人,那不但你是在造業,你會跟人家結怨。人家要不饒過你,將來有機會來報復,這個冤冤相報非常殘酷。所以學佛最重要的,不跟任何人結冤仇,這個要學習。

  我有這一點功夫,得很大的受用。我能夠接受別人批評,你看別人對我毀謗、侮辱甚至於陷害,我這一生當中遭遇很多次。我用什麼心態來對付?用感恩的心。為什麼?因為自己的過失自己看不出來,他看出來了,看出來他能夠批評我,我聽到之後有警覺心。想一想有沒有?有,改過自新,感謝他的批評;沒有,沒有我也要感激他提醒我,我不要犯這個過失。所以不管他批評對與不對,對我都有好處,我用感恩的心對待,我不敢批評人,這一點我做到了。所以許多批評我的人、毀謗我的人,到最後結解開了,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我讚歎他,他也讚歎我。這很明顯的效果,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如果他毀謗我,我也毀謗他,不服氣,回報過去,那就沒完沒了,沒完沒了生生世世雙方痛苦。我們把結解開,不就沒事了!這是應當學的,我自己修行把這個放在第一條。

  口為禍福之門,所以言語、態度要謹慎,不要惹起別人的諷刺、譏嫌,我們自己不謹慎引起別人,那是我們本身就錯了。古德說的話有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外面的人對我的批評毀謗,他有沒有過失?他沒有過失,我一定做得有不如法的地方讓他看到,引起他這個動機,他沒有過失,我自己有過失。你能這樣回光返照,外面是一面鏡子,對我們的修行有大幫助;沒有這面鏡子,我們想找自己的過失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所以我們學菩薩的隨緣、學菩薩的妙用,學了那麼一點點,這個妙用就是接受批評、改過自新。對於批評我們的人感恩戴德,這真妙用!這真是化解怨結,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結。這個化解了,你說心多麼舒暢、多麼快樂,我很快樂,對方知道,他也很快樂、他也很安慰,我們不記仇,我們只感恩。

  在《華嚴經》裡面,這些問題得到究竟徹底的解決,那是什麼?宇宙萬物、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一體怎麼能結仇恨?眼睛是我、耳朵是我、鼻子是我,眼睛跟耳朵會打架嗎?鼻子跟嘴巴會吵嘴嗎?會結怨恨嗎?哪有這種道理!可是這個現象真有,迷了就有,我們在這個世間迷了,迷了就有這個現象發生,這絕對錯誤。我們今天明白大方廣的體相用,雖沒有到透徹的明瞭,我們聽佛說得很多,耳熟了,漸漸有這麼一點受用,知道是一體。一體,別人對我有誤會,我對他沒有誤會,別人對我有對立,我對他沒有對立。我們從內心把對人的對立、事的對立、萬物的對立,這個對立化解了,這是第一關。我常講講了幾十年,決定不能有對立的念頭。別人有對立,跟我有對立可以,為什麼?他沒有覺悟,因為對立就是見惑裡面的邊見。

  你看頭一個是身見,我們知道身是我所有,不是我,身有生滅,我沒有生滅。你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就不怕死,世間人最恐懼的是死亡,貪生怕死,你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曉得我不生不滅。生滅是這個身,身是個假相,這個身滅了我又會得另外一個身。你知道我自己不生不滅,每個人都是不生不滅,每個人都不生不滅,那這個關係就要建立好,可不能結冤仇,結冤仇生生世世是沒完沒了的!這個道理就懂了。所以佛教給我們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天經地義。明瞭之後才真正信受奉行,決定不但不敢幹這些事情,念頭都不會生,為什麼?那是錯誤、那是不善、那是有害的,有大害,我何必去接近它?十善業一展開,八萬四千細行,歸納就這十條,我們下面那段會講到,圓圓滿滿的性德流露。

  所以『依本起末』,本、末要曉得,本是體,末是用。《華嚴經》講三個事情,體相用,大是講體,就是一體,自性清淨圓明體,用大來形容;方是講相,就是起二用;用就是講的三遍,那是自性法爾起用,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是自性、是體的體相用。有相的體相用,有用的體相用,它前面這三段是體的體相用,我們現在學的第四段,第四段是相的體相用。相的體相用也了不起,是什麼人?法身菩薩,《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自自然然起用。他有對象的,對象是誰?對象是一切在迷還沒有開悟,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十法界的眾生,不但是六道,包括四聖法界。這就是此地講的四德,隨緣妙用。

  威儀有則,第二是「威儀有則」,自然的,不是有意的、不是刻意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所做的示現,不是裝起來給我們看的,不是的,是自然的反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第三個,「攝受眾生德」。你不能攝受,你就沒有法子幫助他,攝受,令一切眾生對你生起敬畏之心,頭一個喜歡你、尊敬你,他又怕你,生起敬畏之心,才歡喜接受你教導,你才能引導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末後是「代苦德」,代眾生受苦。眾生造的業自作自受,你怎麼能代他?這裡頭有代而不代、不代而代。代眾生受苦,用現代的話來說,為眾生服務,幫助他、成就他,我們自己必須要做出現在人講的犧牲奉獻,這好比是代眾生受苦。

  我們現在知道,眾生吃肉這是錯誤,在生物學裡面講,我們的牙齒是整齊的,這種牙齒是吃草的,不是吃肉的。吃肉,你看看財狼虎豹那些是肉食的,牠牙齒是尖的,牠不像我們是整齊的,尖的,像鋸齒一樣,那是肉食的。所以,天生這個牙齒就是叫你吃草的,不是吃肉的,這個要懂得。所以你吃肉就很容易生病,你吃蔬菜你就能得健康長壽。眾生不知道,偏偏去吃肉,我們吃素菜這代眾生受苦,這是代苦德。就是處處要做他們的典範,他們做錯了,我們從正面,不要去說他,說他他不容易接受,我們從反方向去做。他們不守規矩,我們守規矩,所以持戒,戒就是規矩。他們現在不知道孝順父母,我們特別要做出孝順父母的樣子來,做給他看,讓他覺悟。他們不知道尊重老師,我們要把尊重老師的樣子做給他看。所以我們在課堂裡在學習,老師都不在了,我們把老師的照片掛在教室,掛在我講台的對面,一進講堂就面對老師,念念不忘,做給他看,尊師重道。老師不在了,天天念著老師;老師在,那還有什麼話說?

  世出世間法都是建立在孝道跟師道的基礎上,在佛門裡大家知道《地藏經》、地藏菩薩,大乘佛法用四大菩薩來代表,表法。第一個是地藏,地藏代表什麼?就是孝親尊師,從這裡入門。地是大地,人不能離開大地,大地裡面有寶藏,所謂金銀琉璃瑪瑙這七寶,寶藏。大地能生萬物,能生五穀雜糧養活我們,我們不能離開大地。佛用地來比喻心地,是這個意思。我們的心地就是自性,自性裡面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像大地一樣。用什麼方法去開採?孝親尊師,就能把心地的寶藏開採出來。所以,不孝父母、不尊重師長,你就不可能明心見性。

  我也遇到這個困難,曾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有好多年,我看至少是五、六年以上,我們佛門裡面一些不太了解的人,我認為這都是佛菩薩示現的,反對《無量壽經》會集本,我覺得這是對我的考驗。《無量壽經》會集本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傳授給我的,囑咐我要弘揚這部經,依教修行。那麼多人反對,所以有很多人勸我,法師,這個經你不能講、不能學。我說不行,天下人都可以不學,我不能不學。為什麼?老師教給我的,如果我放棄了,學別的本子,我就背師叛道,這就是錯誤的。什麼人都可以反對,我不能反對,我必須堅持,我對老師有信心,那些人沒有親近過李老師。堅持還是走過來了,現在大家又相信了,又不懷疑了,國家宗教局印《淨土五經》,《無量壽經》也選用會集本,這我們看到非常欣慰。所以這些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自己的感受是佛菩薩來測驗,來考一考我們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忍受?必須通過這樣的考試、測驗,令許多修淨宗的同學對這個經真正生起信心。

  這個本子,我們有理由相信夏蓮居老居士的話、梅光羲老居士的話,這是前一代的大德。他們說佛法末法是一萬年,佛法以後會滅掉,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一切法滅到最後滅的一部經就是《無量壽經》,哪個本子?大概就是夏老居士的會集本,代表佛法最後滅的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是現在《大藏經》裡面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你要不讀這個本子行,你必須讀五種原譯本,那就很麻煩。他把五種原譯本再會合成一個,經裡面的意思一條都不漏,重複、重疊的經文把它刪掉,五種本子變成一本,用了十年的時間,不容易!過去雖然有會集,沒有夏老這麼樣認真,沒有夏老用這麼長的時間。第一次會集,王龍舒居士會集本,宋朝時候的,龍舒就是舒城人,離我們這裡很近,都是家鄉的老鄉。這頭一次會集,會集得不錯,《龍藏》裡面收藏這個本子,可見得過去古代的祖師大德肯定。第二次是魏默深會集的,是清朝咸豐年間。夏老是民國初年。也就是大家都發現前面兩種會集本不圓滿,王龍舒會集只用了四個本子,當中缺少一部;魏默深居士會的,五種本子他都見到,但是有一些取捨不完全妥當,所以印光大師對他有批評。所以夏居士做第三次的會集,這我們都要懂,很辛苦的事情,十年才完成。這都是什麼?都是代眾生受苦,方方面面維持正法久住,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斷疑生信。末法時期,佛在《大集經》上說得很清楚,淨土成就,如果對於淨土沒有堅定的信心,那我們這一生就有困難了。這個機緣失掉太可惜,你到哪一生哪一世再得人身,再遇到這個法門?可不是容易事情!所以,代苦德就非常值得人尊敬,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這是性德。

  你覺悟了,不要圓滿覺悟,如果你有阿羅漢的覺悟,這個四德你自然就流露出來。阿羅漢是小悟,只是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放下,這個四德就露出來。四德圓滿的現前是菩薩,菩薩的四德。淨宗講信願行,信的根是前面三段,願的根就是四德,後面還有行,行就是我們這篇文章末後這兩段,五止、六觀,那是行門。《華嚴》那麼大的經,講到修行的方法,薄薄這麼一篇文章,淋漓盡致,讓我們展開這個本子真的是五體投地。這些講的都是依本起末,依前面三段,這要記住,第一段是本體,第二段是本相,體相用,第三段是三種遍,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個三遍是本之用,我們從體相用來講都是本。起末,第四、第五、第六後面三段是末。末裡面一開端,四德是自性的性德,這是自行化他大用的根本,是末之本,我們不能不知道。

  諸佛菩薩隨緣有妙用,我們隨緣沒有妙用,就舉我前面這個例子,諸位就曉得了。我們要是遇到無中生有、造謠生事,遇到這種毀謗,你怎麼處理?這個緣遇到,你會想到我們要反駁、我們要解釋清楚,我們沒有這個過失,不是這樣的嗎?這也是隨緣。或者是給他起訴,他誣告我、毀謗我,我要求他道歉、要求他賠償,這都是許多手段,那不是妙用。佛菩薩教給我們的妙用是接受、反省、檢討,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於這些人他們所做的事絕不放在心上,以感恩的心來對待,這是妙用!妙用裡沒有爭論、沒有對立、沒有矛盾,更沒有衝突,永遠是和睦的,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是和為貴,佛法告訴我們六和敬,這叫妙用,我們學佛要把這個東西學會,要真正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所以說依本起末,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攝末歸本』,就是在隨緣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事事物物都能跟自性性德相應,這就是妙用。你要是回不了頭來,你要常常想到自性的體、相、作用,你就能回頭了,自自然然就能夠攝末歸本。末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現象,物質現象、大自然的現象、心理現象、分別執著的現象。這些現象存不存在?我們從這經上想到一體,一體二用,二用是講宇宙跟生命的起源。生命不說別的,說自己,我的起源,我從哪來的?宇宙的起源,山河大地從哪來的?一念不覺,清淨的圓明體就產生變化,只要有一念,這個念怎麼樣?念裡面就生現象,頭一個生物質現象,接著生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我。這個現象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你說無,它真有;你說真有,它時間存在很短,一剎那就沒有了。

  一剎那到底是多長的時間?彌勒菩薩講得清楚。佛問彌勒,幾念?心有所念,幾念?彌勒菩薩舉一彈指,我們一般人講起個念頭大概是一彈指,起個念頭是一彈指的時間。佛問得好,這一彈指是幾念?幾念我們凡夫誤認為它是一念,不知道這一念是許多念積成的,不知道。所以佛問得好,菩薩答得也好,這一彈指有多少念?三十二億百千念。現在科學家對時間用秒為單位,一秒鐘我們彈指彈得快一點,大概一秒鐘彈四次,三十二億百千念乘四,這是一秒鐘,我們把它算出來,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念念成形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是精神現象,我出來了,我跟宇宙同時發生的。是有先後,但太快了,這個先後你想想看,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麼想?想都沒法子想,因為你一想就有一彈指,你怎麼能知道?所以你想到這個,假的,所以佛講萬法皆空,這是真話,不是假的。

  《般若經》,《大般若》我讀了一遍之後我總結十二個字,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講般若,內容講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總結就是這個,這是真相。你要是懂得這個事實真相,你還有什麼分別?還有什麼執著?自然放下,不分別、不執著隨一切緣,就是妙用。我們今天就是隨一切緣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有用,不妙。我們這個用裡頭生煩惱,這個用裡頭有業障,這個用裡面有輪迴、有果報,麻煩大了。諸佛菩薩妙用裡頭沒有輪迴、沒有果報,這妙!這是我們要學的。所以,妙沒有別的,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妙了,與性體、性相、性德完全相應。這就是諸佛法身菩薩應世,應以什麼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絕對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這是妙,真是妙!

  所以,依本起末,隨緣,攝末歸本,妙用。隨緣跟妙用是一不是二,是一樁事情,為什麼?本跟末是一,本末不二,體用一如。我們要學第三段裡頭含容空有,這是要認真學的,這個學實際就是普通我們所講的,佛門所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包太虛是包含空,量周沙界是包含有,包含空有,就是這兩句,心量要大。這是自性的性德,要有這麼大的心量,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心量都一樣,現在為什麼心量這麼小?為什麼不能包容?迷了。破迷開悟,心量自然就大,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中國人供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那個相能表這個法,肚皮很大能包空有,滿面笑容這就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現這個相。讓你常常想到對一切眾生,凡是跟你見面的都是有緣,不論是善緣、惡緣,一律歡歡喜喜。善緣裡面必須要遠離貪愛、貪戀,惡緣裡面要懂得離瞋恚,這樣回頭了,回到本,從末回到本。本是什麼?自性清淨圓明體,恢復到身心清淨。所以隨緣不染,而成就一切法,叫妙用。

  下面這解釋,『良以法無分齊,起必同時』,這兩句話說得好。法是萬法,不論是心法是色法,我們現在講或是物質或是精神,沒有分齊,分齊是差別,沒有差別;起是同時,沒有先後。就是世尊所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它有什麼分別?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的,同時的。你看看念念成形,依報,形皆有識,正報,起必同時。你在這裡面看到什麼?看到不生不滅,生滅速度太快,找不到生滅。我在年輕的時候,在讀書時代就喜歡玩照相機,那時候照相機很笨,還沒有捲片。底片是什麼?底片是硬的,玻璃,玻璃底片很大張,到外面去照相的時候,一張一張通常大概帶四張到六張底片,這抗戰時期。以後在台灣,有個同修送我一個攝影機,八厘米的電影,小的電影,我用過好幾年,拍攝、剪接都是自己做。它的帶子一卷四分半鐘,通常我們錄一個節目大概總要一個小時,總得要有二、三十卷把它剪接起來。這個東西對我以後學大乘有很多啟發,就好像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不說長,說短,就講一卷帶子,四分半鐘,你拍攝馬上就拍攝完了。譬如四分半鐘走路,你從這邊走到那邊,我整個把你拍下來,拍下之後洗出來,你看看這個底片,一張一張的,哪一張是你?每一張都不動,每一張都一個照片,前一張不是第二張,第二張不是第三張,就是說一張就是一個生滅,第二張又是個生滅。我們用現在的話解釋,你所看到的現相是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應該是一樣的,它不是一樣的,它是相似相續相,所以沒有生滅。你這四分半鐘沒有生滅,你四個半小時也沒有生滅,你四十八天也沒有生滅,四十八年也沒有生滅,你從這裡體會到什麼事?事實真相沒有生滅。

  依報跟正報起必同時,攝影的時候有人,這個人是正報,有環境那是依報,同時。依報是相似相續,正報還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是一樣的。千變萬化,這一秒鐘的世界跟前一秒鐘的世界決定不相同。我們身體也是一樣的,我們到講堂來,這已經兩個小時了,兩個小時之前的我,跟兩個小時之後不是一個我,這數不清!你看一秒鐘裡面多少個相?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相,哪來的我?你能夠回歸到這個就回歸到自性,那就起了妙用;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不妙了。由此可知,妙跟不妙是迷悟,悟了就妙,迷了就不妙。可是事實呢?與事實毫不相干,迷也是如此,悟也是如此,所以事實上是迷悟不二。

  再看底下兩句,『真理不礙萬差』,理是體,差別是相用。理體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所以它不妨礙物質、精神的幻相。我們現在知道物質、精神都是空的,都不是實在的,實在它就有障礙,不是實在它沒有障礙。所以空有不發生障礙,這就說明它不是真的。所以它不妨礙,理不礙事,體不礙現相,現相也不礙理體,這是佛法裡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現在看到障礙太多,真有障礙,障礙怎麼發生的?障礙是你分別裡頭發生的、執著裡頭發生的,只要把分別執著放下就沒有障礙。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恆順眾生,在菩薩那邊沒障礙,在眾生這邊有障礙,菩薩能應用得非常巧妙。無障礙跟有障礙他怎麼圓融?如何能相應?也就是如何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菩薩那邊做到了,眾生這邊無礙了。這就曉得解決衝突只要自己這邊解決,對方問題就沒有了,不是在兩方,決定不在對方,在自己。自己對立的念頭沒有了、疑慮的念頭沒有了,不懷疑,沒有顧慮,疑慮沒有了,矛盾沒有了,什麼都化解了。所以從自己,不在外面。

  這個道理只有中國傳統學說跟大乘佛法真能解決問題,而且徹底解決問題。實在講它本來沒有問題,為什麼能解決?本來沒有問題,問題是產生在誤會、產生在錯覺,只要把這個調整過來,什麼問題都沒有。所以佛法講生佛不二,生是眾生,六道眾生,特別是三惡道眾生,跟佛是一不二。眾生不知道佛,佛知道眾生,眾生對佛不會謙虛,傲慢態度,但是佛對眾生謙虛,這一謙虛,慢慢就把他感化,這就是慈悲,這就是方便,這就是攝受,這就是度苦。眾生覺悟了,感佛菩薩的大恩大德,佛菩薩有沒有接受眾生感恩戴德?沒有。佛菩薩之所以能這樣做是法爾如是,自性流露它就是這樣子。如果佛菩薩還念著我對你好,你要感激我,他不又起了分別、又起了執著嗎?他就又墮落了,他就變成凡夫了。所以菩薩那個作用我們叫做妙用。

  『顯應無非一際』,「顯」是現相,「應」是應眾生之感。這個事情,我們今天從江本博士水實驗這個地方,你能夠看到「無非一際」,不二,隱現不二,就是感應不二。水是礦物,從這個實驗裡面知道,心法跟色法是一不是二,就是我們現在講精神跟物質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人有感,它有應,我們的感用精神,用物質也行,物質跟精神不二。我們用一張紙寫個「愛」貼在水瓶上,這是物質,寫一個字是物質,可是水它有感應,它回來的感應結晶是非常美的圖案,讓你看了很歡喜。我再換個字,寫個「不喜歡你、討厭你、恨你」,把它貼在水上,它又起了反應,很明顯的顯應,那個圖案很難看。證明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裡面給我們證明了,我們起心動念,善念也好、惡念也好,這個念立刻周遍法界,這就我們前面第三段所講的三種周遍。

  所以佛菩薩、聖賢告訴我們慎獨,就是你自己在一個房子裡面,房子沒有人,你就可以隨便?不可以。就是你自己,沒有人看見,其實你那個意念一動,遍法界虛空界,就等於波出去了,念頭是心的波,速度之快無法形容,一念周遍法界。遍虛空遍法界裡面這些聖賢,就是說他們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念頭他全收到。你的淨念染念、善念惡念全收到,收到的時候自自然然像水一樣他有反應。我們中國諺語裡面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不是神明,是你起心動念已經周遍法界。反應是什麼?反應是出生無盡。那個量呢?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同時的,這是自性法爾如是。所以我們肯定宇宙是一體、萬物是一體,你從這個地方來講,統一是對的,分散是錯誤的。真正講統一,佛法才把統一的道理給你講清楚,它是一體,它不能分割,分割就會生病,分割就會錯誤,分割成兩個國家它也會戰爭,三個國家、四個國家糾紛就更多。

  所以,湯恩比博士他研究世界文化史,他認為這個世界要免除戰爭,這個世界永久沒有戰爭,他說只有一種方法,全世界統一成一國。而且他說了,最有資格統一全世界的是中國人,他講得很有道理。他說中國人從秦統一,一直到現在,兩千多年了,還能維繫著統一,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有統一的經驗、有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效果,這說得很有道理。現在說我們中國人統一,外國人能承認嗎?如果都像湯恩比就沒話說,那大家都同意、都贊成。可是還有很多迷惑顛倒,要爭取自己的名聞利養,不顧社會安全、不顧眾生的利益,他在造業,這個錯了。就像人身體一樣的,人身體是統一的,不能說眼睛獨立、耳朵獨立,都變成一個國家、變成一個族群,彼此互相對立,那你人不就生病了嗎?最後的結果是死亡,同歸於盡。這個地球要不統一,將來的麻煩大,就是自己毀滅自己。那個發現,他不是學《華嚴經》的,他能發現這個想法很難得、很不容易。所以中國統一這個世界,不是政治、不是武力,也不是經濟貿易,也不是科學,是文化,也就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湯恩比先生指示得很清楚,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見解是正確的,難能可貴。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的佛,對他這個話體會很深,他講得正確,一點都沒錯。

  一個宇宙跟一個人身,實際是一樣的,人身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要跟大宇宙和諧,人才能得到幸福快樂。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跟大自然相應才行,這是中國古人非常講究的,飲食起居都要隨順自然。所以中國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半個月是一個節氣,它講求這些。哪一個節氣自然外面境界有變化,我們身體變化跟它相應,人才會長壽,才不生病。飲食起居吃東西,一定要吃這個季節裡面生長的這些五穀雜糧、這些蔬菜,是最健康的。而且講究什麼?講究地區,是我周圍三十里,三十里實在講就是現在我們講地球這個圓的三百六十度的一度,就是在這一度,這一度就是三十里。我們自己是中心點,四周圍距離我們三十里,這是一度。這個地方出產的這些五穀雜糧,就是養活這個地方人的。真講究,古人懂,現在不懂!現在要找到外面地方的東西來吃,那是養那個地方人,不是養這兒的,所以土產是最可貴的。彼此往來送一點禮物,送什麼?送我們土產,這是最尊敬的。現在人慢慢都不懂得了,不懂得就與性德愈去愈遠,「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現在就變成這個樣子,不教。不教那個距離愈拉愈遠,愈遠就是愈不健康,不但是自然災害多了,疾病多了。疾病為什麼多?就是你的生活起居飲食不正常,你不能夠隨順大自然、不能隨順環境。

  底下說,『用則波騰鼎沸,全真體以運行』,波騰鼎沸是形容千變萬化,無論從自然的依報的變化、正報的變化,正報剎那剎那不一樣,可是怎麼樣?都是真體的起用,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的作用,它在那裡起作用。全妄即真,自性清淨圓明體在哪裡?所有現象就是的,沒有一個現象不是,所謂是「法外無心,心外無法」,遍法界虛空界就是體的現象、就是自己的真性。一切人是自己真性,一切萬物是自己真性,連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無一不是自己真性,一體。一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才能生起來。慈悲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愛心,悲是憐憫的心、同情的心,慈是歡喜的心。什麼時候知道宇宙是一體,我們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個愛心圓滿了,永恆不變。

  從體上講,『體則鏡淨水澄,舉隨緣而會寂』。體像一面鏡子一樣,這個鏡子乾乾淨淨的,像水一樣,水澄,澄是澄清,沒有染污、沒有波浪。水也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所有這些現的相、起的作用,統統照在裡頭,不管怎麼動,水沒有動、鏡子沒有動,都回歸到不動。這不動裡頭有動,你看鏡子裡頭有動,但是鏡子沒動,水照著外面境界,水裡頭相也有動,但水沒有動,動靜不二。從這個地方你就能體會到,見性的人,外面不管怎麼動,他心沒有動,心雖然沒有動,心並不妨礙外面境界在那裡動搖,不妨礙,他清清楚楚,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見。所以萬象會寂,會歸到寂滅的性體,也就是說性相是一不是二。我們的自性跟外面現相是一不是二,相雖然動,動而不動,這個你要知道;我們性雖然是寂,清淨寂滅,寂滅裡面有動,這些都是事實真相。

  『若曦光之流彩』,曦是晨曦,早晨太陽剛剛出來,太陽剛剛出山,早晨朝霞。晚上太陽下山時是晚霞,早晨是朝霞,這個景象美。『無心而朗十方』,這個心就是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朗是明朗,遍法界虛空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沒有起心動念,這是自性的德用,只要見性,其他是假的。怎麼見性?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叫真功夫。學,學跟不學沒有關係,釋迦牟尼佛示現學,認真努力學了十二年;惠能大師沒有學,不認識字。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放下了,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明心見性;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一天也沒學過,他也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放下也是明心見性。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見性那個境界,跟世尊菩提樹下見性的境界完全相同,這個要知道。

  由此可知,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如何能契入如來的境界?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天見章嘉大師,我就提出這個問題。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我說我知道佛法的殊勝、佛法的奧妙,我說請教大師,有沒有方法叫我很快就能契入?頭一天見面我提出這個問題,我跟諸位講過。他聽了我這個問題,他眼睛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看了半個小時,一句話不說。半個小時我們的情緒穩定下來,不是心浮氣躁,意志集中了,專心來聽他的,集中了,半個小時他說了一個字,有。你說那個教學的方法,心浮氣躁跟你講什麼沒用處,必須把你浮躁的心情全部伏了,等於入了定,他才給你說一個字引導你,說個有。這個有,我們耳朵也豎起來了,精神集中了,想聽他的,他又不說話了。不過這次時間短,第一次是半個小時,第二次大概是五、六分鐘,沉默五、六分鐘才給你說出兩句話。問他有什麼方法?兩句話說出來,有,「看得破,放得下」。這種教學手段高明,我們一生從來沒遇到過。

  我們向別人請教,一個問題提出來,滔滔不絕講了兩個小時,講到最後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道他講些什麼。我問章嘉大師,兩個小時講六個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不容易做到,從哪裡下手?我問了,這六個字聽到之後,有一點懂得這個意思,我接著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又過了幾分鐘,告訴我,布施,從布施下手。那以後我每個星期都去看他,就給我講得很多,給我講到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又給我講布施的果報不可思議,財布施肯定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果報現前的時候還要把它捨掉,就講到捨得,就是你布施得到的果報還要捨掉;不捨掉?不捨掉就變成障礙。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自己決定不能夠留,留就成了病。就像流水一樣,水是活的,活水好;你要是叫它不流,就變成死水,死水它就變味道了,舉這個例子來告訴我。你施財將來財源會愈來愈多,愈多愈捨,利益眾生,不要為自己。聰明智慧也是的,施法愈施聰明智慧就愈提升,提升,多為眾生做事情,不要為自己。無畏布施得長壽,長壽是多有一點時間幫別人,都不為自己,這就對了。如果有一念私心為自己,就錯了,那就得病了。

  這個說得好,「無心而朗十方,如明鏡之端形,不動而呈萬像」,後面這兩句,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鏡子不動,外面景象統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一點不妨礙。所以叫『隨緣妙用無方德』,這是性德裡頭第一種,我們要學習的。學習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要離分別、執著,妄想不談,那是離不掉的。要讓我們分別執著降溫,我們在隨緣裡面就會有進步,會與性德慢慢相應。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