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一集)  2008/6/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46-00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三段「示三遍」三種周遍,前面我們學到第二種,「一塵出生無盡遍」。這個我們要記住,這是修華嚴法界觀,或者是說修華嚴三昧之前必須有的認知。也就是像過去,章嘉大師跟我們說的,「看破」,有這個看破的條件,然後才能放下。《華嚴》的放下,是妄想分別執著一次放下,它是圓頓法門,它不是普通法門。一塵一毛,確實像能大師所說的,「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在一微塵或是一毛端當中顯現無餘。這個境界,我們沒辦法體會一些,這是佛知佛見,是事實真相。什麼道理?道理就是自性,自性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前面賢首國師引經中一段文,來說明這個現象,「當知一塵」,舉一塵做例子,或者是一毛端也行,一塵跟一毛端是佛常說的,一塵是依報,一毛端是正報,依正不二。一塵「即理即事」,理是法性,事是法相,或者我們用能大師的話說,理是自性本自具足,這是理,「本自具足」,事就是「能生萬法」,這樣大家就容易懂了。惠能大師把它講了五條,第一個是清淨,「本自清淨」,第二個是「不生不滅」,第三個是「本自具足」,沒有一樣欠缺的,第四個是「本無動搖」,最後是「能生萬法」,這他說得很圓滿。所以五祖忍和尚聽了這五句話,就告訴他行了,就給他印證,真的是明心見性。所以一塵就是理、就是事,理法界、事法界。「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淨,即因即果」,這是講到我們實際生活上,我們每天所接觸的境界,他說了這麼多。

  到最後講到「三身即十身」,《華嚴經》上講的,一般大乘講三身,法身、報身、應身。《華嚴》把三身展開說十身,十身就是三身,三身就十身,也可以說十身就是一身,一身就是十身。一身是什麼身?任何一身都可以,十身當中任何一身,都是圓圓滿滿含攝其他的九身。在我們現前,我們現前這個身是報身,不是佛,佛的報身是智慧,我們這個報身是業力,業報身。佛的是報身,報身佛、報身如來,住實報莊嚴土;我們業報身,在十法界裡面住人法界,還是一即是十,十即是一。大乘教裡面佛常常為我們說明,我們現在業力支配,業力在主宰著、牽引著,人身顯,其他九法界身隱,不顯,不是沒有,真有。怎麼知道真有?阿賴耶識裡十法界的種子都有,它怎麼沒有!有種就是有因,有因當然就有果,所以遇緣就顯。現在那個九法界的身沒有緣,緣不具足,人法界的身具足,人相現前。我們看到畜生,畜生法界的緣成熟現畜生身。我們這是講十法界的身。佛法裡面講的,《華嚴》裡面講的,如來果地上的十種身,菩薩因地上的十種身,都是即一即多,一多不二,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沒有煩惱習氣,他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不動的。我們修,修什麼?就修這個。可是我們依舊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造業。起心動念,我們在前面講過,你在製造六道輪迴,這就是《地藏經》上講的,「無不是罪」。不明白這個道理,看到經上這句話,有時候我們感覺得,佛講得太過分了,怎麼起心動念都是罪?起心動念造成六道,你說是不是罪?本來沒有六道。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佛的話一點都沒有說錯,一點都不過分,說的真是恰到好處。這個恰到好處,就是《金剛經》上講「如語」,如來五種語,如語,如語是恰到好處。末後這幾句,因為昨天時間不夠,「何以故」,為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樣殊勝莊嚴的境界。下面跟我們說出來:

  【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如是故。】

  這三句話很重要。理事為什麼無礙?理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它怎麼會有障礙!理事既然都不可得,事事當中哪裡會有障礙,障礙從哪裡發生?障礙從執著生的,障礙從分別生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決定沒有障礙。而且是最粗的、最明顯的障礙是執著,執著才有六道;執著沒有,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沒有了,是什麼樣子?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四種法界存在。這四種法界,就是我們常講的方便有餘土,六道是凡聖同居土,沒有了。就是方便有餘土裡面沒有執著,他有妄想分別。妄想分別都沒有了,那就是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跟常寂光淨土。有習氣就現實報莊嚴土,習氣沒有了就常寂光淨土。很不容易,我們在佛法搞了這麼多年,才把這個事情搞清楚。

  早年那個時候,我好像還不到四十歲,在佛光山教學,我們有幾個老師,有一次在一塊聊天,講到《華嚴經》上「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怎樣能把它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這幾個老師都不行,碰到這個問題,真是難,難題。這學了半個世紀,才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清楚之後再看看祖師的註解,講得很清楚,明明白白,為什麼那時候就是看不懂。現在知道了,為什麼看不懂?分別、執著很重,執著是煩惱障,分別是所知障。而且走的路子走錯了,走的是什麼路子?佛學,不是學佛。所以搞佛學,就是把佛法當學問去研究,把佛的意思是愈搞愈錯。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不容易。我們在那個時候,現在想想很慚愧,我們錯解如來真實義,曲解了如來真實義。想到這個事情難,不容易!在那個時候有人問這個,我們怎麼答覆?我們只能用古人註解來解答。

  不但解答的聽眾聽不懂,我們自己也不懂,自己不懂不敢講,拿古人東西來念一念,念出來之後,我們彼此雙方都不懂,這才知道佛法難,不是那麼簡單的。實在老師已經指點我們,我們沒有省悟過來,為什麼?放下就懂了,你執著就不懂,道理就這麼簡單。所以要曉得,法界裡頭決定沒有障礙;換句話說,法界裡頭決定沒有不和,無障礙就是和睦。中國古人講「和為貴」,祖宗告訴我們「思無邪」,思無邪、和為貴,『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什麼是大道?什麼是真道?我們現在可以簡單說,真道就是和,真道就是無邪。諸位想想對不對?這就是《華嚴》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如是故」,法是一切法,萬法就是這個樣子,自性裡面本自具足。佛經裡面講「法爾如是」,法爾如是的意思,跟這四個字的意思是一樣的,「法如是故」,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理由,你不能想。下面告訴我們:

  【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如上事相之中。一一更互相容相攝。各具重重無盡境界也。】

  這是微觀世界達到了究竟圓滿。現在科學只能發現到基本粒子,發現到夸克,夸克裡頭還有什麼樣子?就沒有了,說不出來。《華嚴經》裡面說出來了,上面所說的都是一塵。『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十身幻化無窮,不是自己變化,這個一定要知道,是隨一切眾生的感應起變化,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能現無量無邊身,能現佛身、菩薩身、現有情身、能現樹木花草身、能現山河大地身,因為它沒有身,它能現一切身。我們今天不能現第二個身,什麼原因?執著這個身是我,那就沒法子,你只能現一個身,你不能現兩個身。所以阿羅漢為什麼能夠化身,不必到阿羅漢,到三果阿那含就有神足通。神足通是什麼意思?他能變化、他能分身,他能同時分很多不同的身,也能辦很多不同的事。這個我們在《高僧傳》、在《神僧傳》裡面,看到不少的例子。

  底下一句好,『唯普眼之境界』,誰能見?普賢菩薩能見。普賢菩薩能契入這個境界,就是微塵裡面的世界,普賢菩薩能進去。誰是普賢菩薩?你就是!各個人都是普賢菩薩。在中國大乘法裡面,是以四大菩薩來代表大乘修學,四大菩薩,就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五台的文殊菩薩、峨嵋的普賢菩薩,這四大名山。四大菩薩跟諸位說是一個人,一多不二,即彼即此。地藏菩薩代表的是孝親尊師,你修這個法門,你學孝親尊師,你就是地藏菩薩。學到了把孝親尊師擴大,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都是我的老師,這叫觀世音菩薩,提升了,叫大慈大悲。慈悲達到究竟圓滿,遍法界虛空界,我們常常講的「慈悲遍法界」,這是觀世音。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起用,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出來,那叫文殊菩薩。代表什麼?代表是理智起用,不是感情。六道凡夫起心動念作用帶了情識,很濃的感情、執著,叫情執。菩薩沒有,菩薩完全是智慧,我們講理智,不是感情。再跟你說,理智是真的,感情是假的,為什麼?情多變,感情的慈悲靠不住;理智的慈悲靠得住,永恆不變。佛菩薩愛你,佛菩薩關懷你,佛菩薩照顧你,你罵佛菩薩,毀謗佛菩薩,侮辱佛菩薩,害佛菩薩,佛菩薩對你的關懷照顧還是永恆不變,你起變化,他不起變化,所以他是真的,你是假的。他為什麼不怪你?因為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要是怪你,不是錯怪了嗎?你要是用真心,用真心跟他一樣。普賢菩薩是落實,把地藏、觀音、文殊統統落實,就變成一體,那叫普賢。所以普賢代表實踐,現在的話講代表落實,真做到,圓滿做到。所以你說哪個是普賢菩薩?人人都是普賢菩薩,人人都是地藏菩薩,人人都是觀音菩薩,人人都是文殊菩薩,落實就變成普賢菩薩。「普眼」,說觀音菩薩行,說文殊菩薩也行,說普賢菩薩也行。說普,裡面就是沒有障礙,有障礙就不能普,我們今天所講的普及;有障礙就有死角,那個地方普及不到。由此可知,普就是真心,妄心是決定做不到。

  『如上事相之中』,這是前面所舉的這些事,這些事相,『一一更互相容相攝』,上面所講的這麼多,講的理事、人法、彼此、依正、染淨、因果、同異、一多、廣狹、情非情、三身十身,這舉幾個例子,要跟你細說的時候,說一年都說不完。這什麼?我們現在講全是相對的,全是二邊對立的。它是相容的,它是相攝的,它是分不開的,它是一體的。『各具重重無盡境界』,這我們在前面學《華嚴》的時候,跟諸位報告過,這一塵,一塵裡頭有世界,遍法界虛空界就在這一塵裡面。一塵裡面的世界裡還有沒有一塵?有。那一塵是不是也是遍法界虛空界?是的。那一個小塵裡面,這塵中之塵裡頭還有沒有世界?有,重重無盡。這是什麼?法如是爾,自性它本來就是這樣的。你看看這個微觀世界,科學家沒法子找到。找到了微塵,微塵在佛法裡面講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什麼人能看見?阿羅漢能看見,這極微之微。

  現在人發明了科學儀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就高倍顯微鏡看到了。還有一種方法,儀器不能達到的,在數學上能發現,能發現很小很小物質的存在。很多科學家從現在數學裡發現,然後再用這些儀器精密去觀察,看到了。佛法不需要用機械,用清淨心,阿羅漢的心比凡夫清淨。因為凡夫有執著,阿羅漢沒有執著,所以阿羅漢的心比我們清淨多了,他能看見,能看到極微之微,就像現在科學家講發現了,極微之微。極微之微裡面還有什麼,阿羅漢不知道。這佛在《華嚴》裡面給我們看到了,裡面有法界虛空界。法界虛空界裡面還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法界虛空界,沒有大小。沒有廣狹就是沒有大小,沒有來去就是沒有時間,空間跟時間都不存在。所以空間跟時間這個概念,都是從分別執著裡面生的,妄想裡頭沒有,分別執著裡頭才有。菩薩分別執著都放下了,所以時間跟空間他全部突破,他活動的範圍我們無法想像。橫的來說,是遍法界虛空界,縱的來說,那就是重重無盡的虛空法界。下面大師舉經文來作證:

  【經云。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如是法性佛所說。智眼能明此方便。】

  這是《華嚴經》上偈子。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門,就像前面講的相容相攝,任何一門圓圓滿滿攝盡一切法門,包容一切法門,所以法門不二。這個意思也不好懂,佛祖在經教裡面常常用比喻,讓我們從比喻當中明瞭事實真相。佛法好比是個大講堂,這個大殿,佛殿這個大講堂四面都開了很多門。通常我們把許多法門給它歸納,歸納到最後就三門,三門就是多,哪三門,覺門、正門、淨門,覺正淨三門,覺正淨就是佛法僧,這一個大殿有三個門。你在外面看是三門,無論從哪個門你進來都一樣,都是平等的,都是圓滿的。絕不是說你從覺門進來,你看到多一些東西,正門進來看到少一點,不是這樣的,進來都一樣,所以說平等的,三個門進來平等的。三個門之外,愈往外面去,那個路就太多了。像我們這個小講堂,我們同修也有一百多人,你們從各個不同地方來,各個不同的路,但是到這個地方來,進入道場,這三個門,無論從哪個門進去,都完全相同。法性現出的法相亦復如是,不增不減。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對於無量無邊的法門要讚歎,不可以毀謗,毀謗就錯了,為什麼?無論從哪一門都能進來。可是它有個原則,這個不能不知道,原則是什麼?原則是放下,不管從哪一門,只要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進來了,那個道理在此地。你法門學得再多,門門你都學了,你不肯放下;不肯放下,你在門外,你進不來。你能夠把門給人講得頭頭是道,這個門怎麼樣,那個門怎麼樣,你講得頭頭是道,你沒進來,你進不來。進來怎麼樣?進來要放下,放下進來,進來都是一樣。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沒有例外的,沒有兩樣的。

  『同會一法道場中』,無量無邊的法門,殊途同歸,在中國古人有句話說,「條條大路通長安」,長安是首都。在外國也有這麼一句諺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帝國統治歐洲是一千年,羅馬是首都,條條大路都通。你要肯去才行,不肯去不行,在佛法講你肯放下就行。我們講,放下執著,入門了;放下分別,你就登堂;放下妄想,你就入室。入門、登堂、入室,入室是見性了,見到法性了。『如是法性佛所說,智眼能明此方便』,情識不行,有真智慧的人聽到佛所說的,他明瞭,明瞭什麼?這是佛的善巧方便,為什麼?不能說的,佛說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真實智慧的作用,可是怎麼樣?你可不能執著,你也不能分別。所以對佛所說的、菩薩所說的,一分別、一執著錯了,不分別、不執著,你才曉得如來說法的真實義。還是這麼一句老話,「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只要是不開口、不動念,你在那裡聽,聽到你點頭。真聽懂了,你說是對的,不說也是對的,說跟不說不二!即說即非說,非說即說,他入這個境界,這是普眼大士的境界。下面大師設了一個問答,這個問答是為我們初學人所設的,問得很好。你看底下說:

  【問。據其所說。】

  根據前面所說的。

  【則一塵之上。理無不顯。事無不融。文無不釋。義無不通。今時修學之徒。云何曉悟達於塵處。頓決群疑。且於一塵之上。何者是染。云何名淨。何者為真。何者稱俗。何者名生死。何者名涅槃。云何名煩惱。云何名菩提。云何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請垂開決聞所未聞。】

  這個問得好,問了一連串的問題。我們如果聽了這段經文,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只有兩種人,一種真懂了,你開悟了;一種是完全不懂,也問不出來。能問得出來的不錯,確實幫了我們個大忙。所以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賢首國師提的,代我們提的,我們正是在佛菩薩面前問不出來。不過佛菩薩也曉得,你沒懂,所以能問得出問題來的,就不錯了。這個問的大致上,我們沒有什麼多大的問題。所以理、事,『文無不釋』,釋是解釋,語言、文字他真正懂了。『義』是講理,理通達,文字上的解釋沒障礙,都能夠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看他的答,最重要的是在答。這就是說「一塵出生無盡遍」,他怎麼樣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知道?這是這個問答的主旨,宗旨之所在。我們看看他的開示,這就回答。

  【答。大智圓明。睹纖毫而周性海。真源朗現。處一塵而耀全身。】

  這個四句是總答。大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佛性。佛是覺的意思、是智的意思,智是體,覺是作用。大智大覺不是學來的,不是說生生世世學佛累積下來的,不是的,沒這個道理,是自性本具的。生生世世學佛累積下來,那都是緣,都沒有到開悟,那怎麼?來生再來!為什麼不能開悟?沒放下,有進步,有進步就是講生生世世都會放下一點,這一生比前一生又多放下一點,就多明白一點,沒有徹悟。什麼時候徹悟?沒有時間表,也不需要時間表,你什麼時候能把這三樣東西放下,覺悟了。所以,什麼時候開悟,這個事情不在別人,佛也不知道,誰知道?你自己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什麼時候肯放下。三個都放下是不容易,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那樣的人三個一起放下叫上上根人,也叫上上乘人。大乘、小乘、中乘,上上乘人他能夠聽明白之後,徹底放下,什麼事都沒有,全解決了,自性裡面本來具有的智慧、德能統現前。所以前面講這個沒錯,是他的境界。

  我們今天難在哪裡?難在連一點小小的執著都要斤斤計較。從世間人看的時候沒錯,我斤斤計較是對的;但是在搞明心見性,那你就錯了。搞六道輪迴那正確的,一點都不錯,不斤斤計較他怎麼會有輪迴?所以學佛要有點進步,至少你要能夠大而化之,你把事情看淡。所以在放下之前,到下面五止是在教你放下,這都是放下的前方便,讓你了解事實真相。然後你才知道什麼?放下是正確的,不放是錯了,真錯了。分別執著的心是多苦!多操心,多苦,這是自性裡頭沒有的。自性是清淨,自性是空寂的,自性是光明的,沒有這個東西。我們生了這個東西,就是自性生病了,這病不是真病,自性要是真生病,就不叫自性,就不能叫真如。它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妄想分別執著決定是虛妄的。

  我們用這三片道具,做了很多,讓同學們從這裡面去體會,這三種顏色。在科學裡面講,這三種顏色叫三原色,所有一切彩色都這三種色變化出來的,叫三原色。我們把黃色代表妄想,藍色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這三樣東西。這是有相的,大家能看得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形相,看不見。這個東西,我們把我們的眼睛代表自性,真如本性,外面的色相是能生萬法,眼睛代表法性,外面代表法相,你說它有沒有障礙法性?沒有。有沒有障礙法相?也沒有!可是你要執著這個東西是真的,它就讓你產生錯覺,就這麼回事情。生生世世修行,佛教導我們,我們不是利根,不能一下放下,情執太深。佛講你先把執著放下,這個執著放下了,執著放下障礙就淡一點,淡了很多。執著放下是什麼人的境界?阿羅漢。不放下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這三種顏色統統有,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放下執著之後,阿羅漢,阿羅漢比我們就厲害,他看東西比我們看得清楚多了,他見到的那是真相。可是他比菩薩還不如,為什麼?他有分別。再把分別放下,那就叫菩薩,菩薩你看看這就很淡了,就更清楚了。菩薩還比不上佛,因為菩薩有妄想,佛沒有妄想,這個妄想再放下,這叫佛。三個都放下,自性裡的『大智圓明』圓滿透出來了。佛經裡面常常用比喻來顯示,阿羅漢的光明好像晚上月亮上弦、下弦,我們看到月亮一半,一半這樣的月光,阿羅漢的,菩薩的差不多是十三、十四的月亮,佛是十五的滿月,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你放下一分,自性本有的智慧就透一分,放下兩分就透兩分,放下十分就透十分,就這麼個意思。

  學、無學這個不重要,重要是真正能放得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求學十二年,在菩提樹下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大智圓明。中國禪宗六祖不認識字,什麼也沒學過,樵夫出身。現在這個世間沒有樵夫,我在童年的時候,抗戰時期,那個時期還有樵夫,為什麼?像都市裡面,很多都市裡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燒飯都還用灶,城市裡面的人都要去買柴,所以專門有上山砍柴挑到城裡來賣的樵夫。還有專門挑水的,那個時候水很乾淨,河裡面的水、溪裡面的水都很乾淨,池塘的水你挑回來,它都能吃、都能喝,所以賣水的。賣柴、賣水,我們小時候是常常看見的。交通工具,比較方便以前是人力車,叫黃包車,一個人拉著一個車,是在那個時代。惠能大師沒有出家之前,就是天天上山砍柴、賣柴的樵夫,不認識字,但是他有本事能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這一放下就開悟,開悟也是大智圓明。那時候惠能大師二十四歲,釋迦牟尼佛放下是三十歲,他們的境界完全相同。這一放下變成什麼?變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你得肯放下,放下是完全對了!放下之後智慧現前。這個智慧不是學來的,是自性本有的。

  它起用『睹纖毫而周性海』,纖毫是什麼?就是一微塵,他看一微塵,遍法界虛空界他都知道。真的,惠能大師的報告,不就是顯示這個嗎?他報告很簡單,見性,真放下了,放下那個境界,他跟五祖忍和尚說,沒想到,「何期」就是沒想到,「自性本自清淨」,確實沒有染污過。無論在聖在凡,就像我們剛才的比喻一樣,它確實沒有染污,我們怎麼樣?是我們誤會了,認為它有,其實它沒有,所以很容易放下。再告訴我們,自性不生不滅,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追求的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永恆、不生不滅。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沒有一點欠缺,圓圓滿滿,性德!虛空法界、山河大地、一切眾生,自性本來具足。就好像你作夢一樣,夢境裡樣樣東西都有,一點也不欠缺,從哪裡來的?本自具足。你要一問:從哪來的?你迷了,你起了一念,馬上就迷。所以你用清淨心的時候,完全照見;你一有疑問,清淨心起波浪就照不見,這個道理要懂。所以八萬四千法門修什麼?修清淨心而已!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樣,目的完全相同,都是修清淨心,就是修禪定。禪定是佛法修行的樞紐,禪定就是清淨心。怎樣能把妄念伏住,把妄念滅掉,讓清淨心現前,這是佛法修行的總綱領、總目標,什麼方法都行。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手段不一樣,目的完全相同。清淨心就照見了,所以在一毛端、在一微塵就能周遍法界。『真源朗現』,「朗」是明瞭,清楚的現前,「真」是什麼?真是源頭,我們現在講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我自己的起源。我是從哪來的?這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從哪來的?全現了。所以『處一塵而耀全身』,這個「全身」是法身,「耀」是照耀,就在一塵你就能夠照全身,遍法界虛空界。

  【萬法起必同時一際理無前後。】

  這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現在科學不是講進化論嗎?進化論,人是從猴子慢慢變成人的樣子,這能講得通嗎?我在年輕時候,就有人告訴我,人是猿猴慢慢變的。我就想現在我們還看到這些猴子,這些猴子為什麼都沒有變成人?所以很難自圓其說。佛法裡不是進化論,佛法是一時頓現,沒有前後,前後是時間,前是過去,後是未來。所以佛告訴我們,宇宙怎麼起源的?一念不覺,宇宙就現前。所以迷唯一念,你起個念頭就迷了,這一念,這一念就現出法界虛空界。為什麼現的不一樣?你念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不一樣,所以法界就不相同。天人心善,所以他的法界用我們的話來說,清淨莊嚴。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要說太高,忉利天,生忉利天什麼條件?上品十善生忉利天,他福報就很大,他壽命很長。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所以忉利天人看到我們這個人間壽命很短,早晨看他出生,晚上他就死了,朝生暮死。忉利天的壽命一千歲,計算時間是相同的,因為它是圓,圓就是三百六十度,所以忉利天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但是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一百年,他的壽命一千歲,不生病!他有死,他也有病,什麼時候有病?得病,他在死的前七天就生病,所以那個得病,我們講的話叫不治之病,他一得病,他就曉得壽命只有七天。他不衰老,壽命到的前七天才有衰老的相,你看那個福報多大!我們這邊的人,為什麼年齡大就衰老,諺語有句話說得很好,叫「憂能使人老」,你憂慮。年輕的時候,沒有想到將來要怎麼樣,沒想到這個問題,愈是年歲大,愈是想這老了,老了也沒有工作,老了怎麼辦?在從前,老的時候家庭照顧,大家族,大家族有養老的功能,家,家的功能有養老、有育幼、有醫療。現在我們說,兒女不可靠,你所認識的朋友、親戚就更不可靠,一定要靠自己。積蓄一點錢又怕貶值,又怕被人騙走,一天到晚是提心吊膽,他怎麼不老?他怎麼會不生病?就這麼來的。所以忉利天人他不生病有它的道理,他沒有擔憂的,他福報太大,衣食自然,想穿什麼衣服,念頭一動衣服已經在身上,不需要裁縫,不需要去哪裡買的,所以他也不需要用錢。想什麼吃的,吃的東西就擺在桌上,就現前了;不想了,不想就沒有了,像極樂世界一樣,就沒有了。所以他們居住的房子非常乾淨,裡面什麼陳設都沒有,想什麼它就在面前,這是六道裡頭。六道之外你就可想而知,六道裡頭居然有這麼大的福報。

  我們真的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要不斷向上提升,不斷的放下。像我們上這個道場,這十一層樓,你不放下第一層,你就不能到第二層,放下第二層,你才能上第三層,放下第十層,你才能到第十一層,就這麼個道理。天天放,不斷的放,不要害怕,你要修這個福報,統統捨盡了,你得到的是遍法界虛空界。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像六祖惠能一樣,這是要知道,『萬法起』是一念,沒有先後。我們見的相是錯誤的,六道裡頭都是錯誤,相似相續相,每個相都是同時一際,速度太快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萬法起」,已經起了,這一彈指萬法生起已經是三十二億百千次,沒有先後。這種情形就像我們看電影,看電影放映機裡面的底片,在鏡頭開關跳動的情況一樣,電影的錄相帶,它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現象,那要講一秒鐘,我們也把它算了一下,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我們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心永遠是定的。定是什麼?決定不起妄想分別執著,你看到是真相。下面跟我們解答前面所問的問題。

  【何以故。由此一塵虛相能翳於真。即是染也。】

  為什麼說染?這一塵是假相,不是真的。『翳』,眼睛有了病,怎麼會有病?你在裡面起了分別執著,這就有病。真就變了,真是什麼?真是見性。我們用眼來比,我們的見性有了障礙,這個東西(彩色塑膠片)就是一塵,是假相,根本就沒有的,但是確確實實我們只要認為它是真的,它就把我們的見性障礙住,這叫染。不是性染了,也不是外頭相染了,這個東西(彩色塑膠片)染,毛病都是出在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染污真性,所以惠能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說明自性沒有染淨。染淨在哪裡?染淨在分別執著,自性沒染淨。這是說染是什麼意思、染的觀念是怎麼來的。反過來,什麼叫淨?

  【由此塵相空無所有。即是淨也。】

  什麼是『淨』?你哪一天豁然明白了,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在哪裡?找不到。楞嚴會上一開端,佛就問阿難,心在哪裡?他也沒有問心是什麼樣子,你的心在哪裡?佛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佛問阿難,你為什麼要發心出家?動這個念頭想出家,這個念頭從哪來的。他就說:我看到佛陀你的相太好,我想你這個相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修成的,我出家也希望能修像你一樣的相好。這是他出家的動機,心裡這麼想著。所以佛也不說真心、也不說妄心,就問他,你的心在哪裡?心不就在身體裡面嗎?這是《楞嚴經》前面,「七處徵心」。阿難很聰明,佛說心不在內,他就想不在內就在外,內外不在,在中間,他想出七個地方,全被佛陀否定了。否定,他就驚慌,這樣我就沒有心了,怎麼可能沒有心?這個經文很長。確確實實心是有,但是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心;有妄想分別執著,叫妄心。不管是真心、是妄心,你去找在哪裡?你都找不到。真心找不到,妄心也找不到,為什麼?一真一切真,遍法界虛空界那個相不就真心現的嗎?真心已經現相了。妄怎麼?一妄一切妄。心在哪裡?你六根所接觸的全是。我們現在明白了,阿難都沒說出來。所以《楞嚴經》上反覆的來討論,我們聽他們的談話,在旁邊旁聽慢慢覺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全,全面,全面就是一。

  所以佛在此地用一微塵,這一微塵就是法性的全體,法相是法性變的,那也就是法相的全體,遍法界虛空界無一不是。你知道這個現象是一種虛幻不實的相似相續相,那就行了,你了解事實真相了,空無所有。法性不可得,畢竟空,無所有;法相也是不可得,也是畢竟空,無所有,你的心清淨了。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不生,心清淨了,外面的相完全清淨,是淨土。所以你從外面去找淨土,找不到,沒淨土。心淨則佛土淨,心善則佛土善,心染佛土就染,心惡佛土就惡,所以一切境界從心想生,就這麼個道理。大環境如是,小環境就是身體,所以你的心清淨,你身體健康,沒毛病。天人為什麼身體健康?為什麼一生不生病?沒有別的,他沒有雜念。他把這些妄想念頭統統放下了,他的分別執著範圍非常小,所以對於他的健康影響不大。阿羅漢執著斷掉了,再不會執著這個身是我,所以《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阿羅漢證得,淨,他住淨土,四聖法界是十法界裡面的淨土。六道是十法界裡面的染土,染污,因為有執著;四聖法界沒執著,是淨土,這就是染淨。淨土裡頭沒有善惡,染著裡頭有善惡,所以六道有善惡。你善心,善心是染,現三善道;惡念,惡念是惡,現三惡道。

  你明白這個道理,六道是你自己造的,你到哪一道,你自己負責任,與佛菩薩不相干,與天地鬼神也不相干。自己現,自己變,自己受用,中國諺語有句話說,「自作自受」。你念佛現佛法界,念菩薩現菩薩法界,十法界現哪個法界完全在你自己起心動念,你用的是什麼心,你就現哪個法界。這個道理太深!這個道理叫深密,我們知道這很不容易,這多麼幸運。知道之後什麼?才曉得這十法界是由我們自己去選擇。可是你要想到,十法界總不如一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還是自己選擇。怎麼選擇法?妄想執著全放下,對於世出世間法,不再有妄想執著,這個境界就現前。我們畢竟是在六道裡面時間太長,染污非常嚴重,知道這個道理,想放下,實際上怎麼樣?放不下!那怎麼辦?佛陀慈悲,給我們開了一個方便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太殊勝了,有這個法門,人人在這一生當中都能成就,這個成就可了不起,為什麼?作佛去了,不是十法界的佛,真佛,這才叫一了百了,永遠解決問題了,徹底解決問題了。《華嚴經》到最後,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真的是得救了,回歸自性。下面再講真,什麼叫真?

  【由此塵性本體同如。即是真也。】

  從性上講,這一塵,性是真的,『本體同如』,如即是真,真如!如這個字怎麼講?就是這樣。一切萬法的本體就是真如,它怎麼不真?所以一真一切真,沒有一樣不真。從這裡看,所以大乘教裡面佛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都是佛說的,這一點都不假。怎麼會有俗?

  【由此塵相緣生幻有。即是俗也。】

  塵相是現相,你要曉得相是假的,相不是真的,相有生滅,體沒有生滅,體是如,沒有生滅。相是妙有,體是真空,真空不空,為什麼?它能生妙有,所以它不空。妙有非有,它當體即空,它了不可得。所以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你對於理事都不可以執著,對性相都不能懷疑,都不可以分別,它是一不是二。所以歐陽竟無大師講,「佛法非哲學、非宗教」,為什麼非哲學?哲學講能所,能所是對立的,能不是所,所不是能。佛法講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能即是所,所即是能。所以雖然是講對立,跟哲學裡面講的意思不一樣。這是幻有,也叫妙有,這就是俗,你對於俗的真相要能看見,決定不要執著。明瞭之後怎樣?隨緣,那就對了,隨緣不攀緣。隨緣目的是什麼?目的是修清淨心。不隨緣我就有執著,我想怎樣,我要怎樣,這還是搞六道輪迴,一切怎麼樣?隨他去!宗門大徹大悟的這些人,看他們的態度,隨他去吧!自己沒有一樣不自在。再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所示現的現相,是不是這樣的?真的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勉強過一個人。如果要勉強,就不必講八萬四千法門,講一個法門就好。你喜歡什麼就講什麼,完全隨順你自己的愛好,一點不勉強,各人修各人的,只要你歡喜,只要你不執著,只要你不分別,全成就。下面講生死、講涅槃。

  【由於塵相念念遷變。即是生死。】

  所以你們想想『生死』,生死的根從哪裡?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不就是一彈指已經有三十二億百千的生死嗎?我們彈指彈得快一點,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上四,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死。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不要以為一個人出生,過了幾十年,這個人死去了,不是的,他在剎那生死。這才是事實真相,你根本就停不住,所以『念念遷變』,停不住的,速度是那麼快,這生死。相上有生死,性上沒生死。你看:

  【由觀塵相生滅相盡空無有實。即是涅槃。】

  『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你『觀塵相生滅相盡空無有實』,這就是涅槃。相從哪裡來的?相無中生有。那個空無,永恆不變,不變的是真的;相是念念生滅,念念生滅那是假的。佛法講真假的定義,就是從這裡說的,凡是有變化、有變動的是假的,永恆不變是真的。所以我們的虛空,虛空都有變化,虛空不是永恆。現在科學家也發現,知道虛空不是一個平面,虛空會被扭曲。講這個黑洞,黑洞的原理是虛空的扭曲產生的作用。他們把虛空比喻做好像個被單,你拿個橄欖球放在被單上,這個球就會把被單壓下去。黑洞像這種原理一樣,它產生旋轉,產生很大的吸力、引力,能把光都吸進去。所以虛空不是真的,它還是有形相在,有相在。所以真正涅槃是這個意思,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自性不生不滅,本無生滅。

  【由塵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別。即是煩惱。】

  『塵相』沒大小,『大小』從哪裡來?大小是你妄心分別變現出來,這叫『煩惱』。所以你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煩惱。執著要是沒有了,在佛法講見思煩惱斷了,就是六道,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那是因,六道是果,見思煩惱斷了,六道的因沒有了,所以六道是假相,不是真相,六道就沒有了。四聖法界是分別,分別還是煩惱,叫塵沙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兩種煩惱還有,所以現四聖法界。這是說什麼是煩惱、煩惱從哪來的。菩提是什麼?菩提是覺,煩惱的反面是菩提。

  【由塵相體本空寂緣慮自盡。即是菩提。】

  所以煩惱就是『菩提』,迷了的時候叫煩惱,悟了的時候叫菩提。悟了的時候,『塵相體本空寂』。『慮』是什麼?慮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自然就不起來了,那不就是菩提了嗎?我們現在妄想分別執著沒盡,有,有就是煩惱。所以說簡單的話,煩惱就是你的念慮,就是你的妄念、你的顧慮,這個東西煩惱。你曉得這個東西是空的,塵相是幻有,塵的體是自性,自性本來空寂。下面說:

  【由塵相體無遍計。即是小乘法也。】

  這就講到三性,前面講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塵相體沒有遍計,沒有遍計所執性,遍計所執性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小乘沒有突破。

  【由塵性無生無滅依他似有。即是大乘法也。】

  所以大乘曉得真相,『塵性』沒有生滅,相,相是『依他』,依他,事有,不是真有,他是什麼?他是念頭,所有一切現相從念頭生的。這讓我們想到夏威夷土著說的一句話,「這個世界是你念頭造成的」,這話說得有道理,跟佛講的是一樣。這個世界是好是壞,都是念頭生的。所以化解災難,能不能化解?能,不是不能,只要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把念頭一轉,災難就沒有了。災難從哪來的?從貪瞋痴來的。這佛經上說得很清楚,《楞嚴經》上講的,貪婪是水災;瞋恚是火災,火山爆發,現在全世界氣候溫度上升,這都是瞋恚造成;風災是愚痴造成;傲慢造成地震,傲慢是不平。佛給我們講出,這是自然災害的業因。但是我們現在人怎麼樣?現在人說這是迷信,這個不合科學,那就沒法子。所以貪瞋痴慢疑天天在增長,這個災難就愈來愈嚴重。如果真的我們相信佛的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什麼災難都沒有了。希望全世界學佛的同學們,我們大家發心,做個樣子給大眾看看,我們真的把心轉過來,別地方有災難,我這個地方沒災難,讓大家看看,他就會相信。現在要不做出樣子來,他不相信。

  所以我們在安徽廬江縣,湯池也在裡面,我們來做實驗,做一個護國息災法會七百天。這個寺院裡面每天八個小時講經,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念佛,大雄寶殿每天一堂三時繫念佛事,我們做七百天。如果這個法會做七百天,大家都好好的來做,這個地區沒有災難。周邊地區有災難,大家看到的時候可能是有效了,才會相信。很難得,海島金山寺也做七百天,響應了,東天目山要做七百天。我收到台灣這封信,是台灣中壢善果林,他們給我寫這封信響應,他們這個道場也做七百天。好!希望全世界淨宗學會大家都要發心。如果三時繫念儀規不熟悉,沒有關係,做一百個佛七很好,天天念佛,念佛迴向就很好。或者是一個月、半個月,或者是一個星期,有一天的時間,大家在一起把三時繫念這個儀規從頭到尾念一遍,把這個功德迴向也一樣,都是無比的殊勝,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佛門弟子帶頭吃素、念佛,念念想著遍法界虛空界一些苦難眾生,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念頭好,這個念頭能轉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