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三七八集)  2000/11/2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378

  請掀開經本,「主晝神」第五句看起:

  【普集妙藥主晝神。得積集莊嚴普光明力解脫門。】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提示我們,「無法不悟,名普明力。曠劫修集,成智莊嚴」,這兩句的開示非常之好。菩薩的德號,『普集妙藥』,顧名思義,藥是治病的,眾生無量無邊的病痛,而病痛的根源是迷失自性而生起的,所以徹悟的人就沒有病痛。也許有人問,釋迦牟尼佛也示現病痛,示現頭痛,示現生病,維摩居士也生過病,這些要知道,那是示現,那是教學。諸佛菩薩教化眾生,身語意三輪教化都用上,為眾生做種種示現,那都叫做「妙藥」。

  清涼給我們啟示的這兩句話,「無法不悟」。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學最重要的是覺悟,佛家講大徹大悟。不但佛法重視覺悟,從前儒家教學,也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悟性。由此可知,並不重視記誦,你記得多、背得多,不注重這些。但是記誦是方法、是手段,它確確實實能幫助你開悟。我們為什麼不開悟?諸位同修都會答覆,業障太重。什麼叫業障?心裡頭妄念太多就是業障。記誦這個方法可以把妄念止住,所以它是方法、是手段。你每天常常讀經,讀經的時候妄念就少了,為什麼?你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書本上,這讀書。讀到能夠背誦了,就是不看經本也能背,背得一個字都不錯,心裡面在背誦經典也不會起妄想,所以這是修禪定的方法,把我們心裡頭妄想打掉。你要是不念佛、不念經,不去思惟經裡面的義理,決定打妄想,你沒有辦法控制妄想不生,你做不到。如果你能做到,那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凡夫就是自己沒有能力止住自己的妄念。所以佛教我們種種方便,讀誦就是一切方便裡面最常用的。為什麼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其義自見就是開悟,經裡頭意思都明白了。千遍心定了,定心就生智慧,智慧才是目的,沒有智慧不能辦事;沒有智慧,世出世法都不能成就。

  今天的社會,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普遍重視利,爭利。在古時候,孟子去拜訪梁惠王,梁惠王跟他一見面,頭一句話就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利於吾國乎?」你看他存的是什麼心?這個話要用現在的話講,「老先生,你老人家不遠千里而來,你對我國家帶來了什麼利益?」就這個話,總不忘記利。兩千多年那個時候的人把利看得這麼重,現在把利看的分量比過去人要超過千倍萬倍。孟夫子答的話裡頭最重要有一句,提醒梁惠王,「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上」是國王,「下」是百姓,大家都拼命爭利,諸位要曉得,爭利到最後就會鬥爭、就會戰爭,你的社會不會安定,國家就危險了。今天我們看這個世界,全世界都在爭利,套孟夫子的話,「世界危矣」,所以世界有末日。你看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都講世界末日,回教也講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有沒有可能?我們今天仔細觀察有可能。什麼原因?上下交征利。這還得了嗎?

  孟夫子一生教人是以仁義,仁愛、道義,他老人家一生教人是這四個字。仁愛,仁是推己及人,想到自己立刻就想到別人;義是盡義務,不求報酬,我們只有付出,絕不求報酬,這是聖人。人人能接受這個教育,如是存心行事,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有和平,社會才有繁榮,人民才有幸福。如果大家都爭利,這個不得了,這個現象太可怕了,我們不能不知道。中國古聖先賢確實是充滿了智慧,為我們製造這些文字,這文字都是智慧的符號。大家都要想錢,你看那個「錢」字的寫法,這一邊是個「金」,那一邊是兩個人都拿刀在戰,都在奪取,你看看這個意思,都為錢拼個死活。這些文字叫你一看,你就曉得這個不是好東西,應當要捨棄。不為自己,為眾生,好事情,你得到社會尊敬;你這個錢財要專門利益自己,每一個人目標都向著你,都要跟你鬥爭。所以文字裡頭含義很深。結婚,你看「婚」字怎麼寫法?見到女人頭就昏了。中國文字讓你一看就生智慧,一看就警覺到,馬上提醒自己,昏迷狀況之下就造極重的罪業。這是外國那些古人就沒有這種智慧,所以中國文字是世界上獨有的智慧的符號,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幫助我們覺悟。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教學,點點滴滴都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所以我們尊稱他作佛陀。佛陀是梵語,意思是覺者,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覺悟的反面是迷惑,我們凡夫迷惑,他是覺悟。覺悟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都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家、為自己的團體,被人尊稱為民族英雄的是為自己的國家,佛不是這樣的,佛是為一切眾生;不是全世界,全世界太小了,佛為的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們今天講無量無邊的星球,他統統都包括了。所以經裡面講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個量周遍恆河沙數的世界。佛經裡面講的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常講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那叫一佛土,叫一個世界,像這樣的世界恆河沙數、無量無邊,佛起心動念全面都照顧到,這叫真平等。

  經上這個「普」字,普就是平等,稍稍有一點私心就不平等、就不普。一絲毫私心都沒有,佛告訴我們,這個心量是我們自己本來的心量。佛不是說,只有他有,別人沒有,不是的,佛說一切眾生個個都是這樣。現在為什麼我們的心量變成這麼小?迷了,迷了自性,迷了真心,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是用妄心,真心不見了。這個真心不見了,是真心你沒有辦法體會得到,真心在不在?在。妄由真起,沒有真,哪來妄?真好比說我們人身,妄好比是影子,我們在燈光下面有個影子,影子能離身嗎?沒有身,哪來的影子?真心好比身體,妄心好比影子。我們是迷失了真心,迷失了自性,自性真心永遠不滅。

  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所以要學佛菩薩,這叫真學佛,真學佛的人,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是真學,可以說你就沒有成就,縱然學得很好,成就也不過是三界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你只能修成這些,果報你得不到,果報是超越六道輪迴才算是果報。果報最低的是阿羅漢,這是真實果報,永遠不再受輪迴。他可以到輪迴來,他來是幫助眾生、教化眾生,他不是業報,他是乘願再來,這些阿羅漢、菩薩、諸佛如來,到世間來應化是乘願再來的,不是業力來的。他們來得自在,來也自在,去也自在,不像我們,我們受業力,來也不自在,去也不自在。

  經論上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今天既然得人身,又聞佛法,這個機緣無比的殊勝。你要能把這個殊勝的機緣抓緊了,你這一生就成就了。成敗關鍵就在你能不能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你把這十六個字放下,你就決定成就,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這十六個字當中有一個字還放不下,你就出不了三界。可是首先你要能夠仔細去觀察,看清楚輪迴苦!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了,那叫看破。你看出輪迴真苦,你才會下定決心捨棄它。

  自私自利苦,名聞利養苦,世間多少人爭權奪利,爭得多苦!爭到來之後,他能不能享樂?沒有,更苦。你看看印光大師答覆衛錦洲的那封信,他舉例子舉曹操,曹操一生多苦,沒有過一天安樂的日子。苦從哪裡來的?自己找來的。爭名爭利,只要去競爭,沒有一樣不苦。可是今天全世界人提倡競爭,這怎麼得了!我們要在旁邊冷眼旁觀看清楚,真看清楚、看明白了,人家爭我不爭,別人想取的我不取,你就得自在安樂。佛菩薩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自在,攀緣是有心要去做,這個錯了。佛教我們有願,不能有心。有願要看機緣,現在人講機會,有機會我們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沒有機會,我們努力修養自己,充實自己的智慧,充實自己的德能,等待機緣。不要到時候機會有了,自己沒有能力,那要怪你自己。這就是古人所講的,「進則兼善天下,退則獨善其身」,進退都把自己向上提升,決定不與人爭。

  如果像現在人提倡的爭權奪利,試問問孔老夫子有沒有能力爭?他真有能力,他有智慧,而且他還真有本錢,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個個本事都了不起,人家不爭。釋迦牟尼佛就更不必說,現成機會得到,他放棄。這些地方我們要多想想,他為什麼這樣做法?孔夫子絕不給後世留一個不好的榜樣,所以他也想爭,但是他決定是合法的,決定不做非法的,給後世留一個好樣子。釋迦牟尼佛做得比孔老夫子更積極,孔老夫子周遊列國的目的,是希望求得一官半職,來實現他的抱負、實現他的理想,結果當時列國的諸侯對他很尊敬,都怕他,為什麼?本事太大了,底下人才太多,沒有一個人敢用他;都讚歎他,沒有一個人敢用他,回家去教書了。釋迦牟尼佛有這個機會,放棄了,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這是為什麼?這是真正慈悲,真正的愛護一切眾生。

  我們從他的表現細心去體會,我們也能夠得到一個結論,社會的動亂、眾生的苦難,政治解決不了,所以他放棄政治這條路子;軍事、武力也不能解決,這個東西只有結下深仇大恨,解決不了問題,所以他也放棄。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釋迦牟尼佛年輕時武藝高強,比武都是拿第一的,放棄了;他可以作統帥、可以作將軍,他知道這條路行不通。現在講的科技、經濟,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解決不了問題。什麼能解決問題?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選擇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一生從事於這個工作。所謂多元文化就是不分國家,這個心量大!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的教導。只有這個方法才能達到,才能夠落實大慈大悲。其他宗教裡面都說「神愛世人」,佛家講慈悲,眾神講愛,意思都是相同的。慈悲、愛如何能落實?落實在教學。所以不僅僅佛教是社會教育,我們仔細觀察,每一個宗教都是社會教育,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一點我們看清楚了,沒有看錯,所以我們對於一切宗教尊敬,對於一切眾神也尊敬,這一切眾神創立許許多多的宗教,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

  今天的社會,問題非常嚴重,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也不講人文了,倫理道德都不講;社會教育,大家天天接觸到的,你們看看報紙、看看雜誌、看看電視廣播、現在的網路,你就曉得現在社會是教你什麼。宗教教育只有形式,沒有內容,流於迷信。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過道場,他老人家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給我們做下好榜樣,我們要細細去想這個道理。諸佛菩薩,大家都曉得救苦救難,救苦救難怎樣落實?不是蓋個大廟、造個大佛像就是救苦救難,而是怎麼樣去改善窮苦人民的生活。現在有不少慈善家發心,沒得吃的送糧食,沒得穿的送衣服,救一時之急,這不是根本辦法,根本辦法一定要提升他教育的水平。他受過教育,他有智慧、他有能力,他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他也能幫助社會、幫助這個地方、幫助國家往繁榮興旺提升。都在教育!每一個行業,你要想出人頭地,你要想做得盡善盡美,除了教育之外,你還有什麼方法?

  佛法教一切眾生斷惡修善,你能夠改造你的命運;再教導你破迷開悟,昇華你的命運,幫助你轉凡成聖,達到究竟圓滿,那不教學怎麼行?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四十九年天天在跟大家上課。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世尊當年跟大家上課是每天八個小時,普通人做不到,又何況是個義務教學,沒有鐘點費的。現在學校裡面老師上課都有鐘點費,都要拿報酬,釋迦牟尼佛沒有,完全是義務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所作所為,要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他是什麼身分?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是這個身分。他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一生做義工,我們有沒有能夠看出來?有沒有能夠想到?這是我們的根本老師。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育,就要向老師學習,老師教學不捨一個眾生,這是佛家常講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他肯學,佛就會認真去教導他,這是慈悲到極處,慈悲真正落實。

  在佛教裡面,過去樸老講過,佛教最重要的,第一個是人才,第二個是人才,第三個還是人才。佛法如果後繼無人,道場再多也是空的,古人所謂「有廟無道,不能興教」。建廟太容易了,人才太難得了,到哪裡去找人?所以佛門今天講,第一殊勝功德是培養人才。你請我講經,我未必會答應你;你辦培訓班,我一定來。哪個地方請我講經說法我都放下,為什麼?這個重要,這是第一優先、第一重要。希望佛教後繼有人,我會盡一點綿薄力量來幫助。

  今天弘法,這個我講了幾十年,決定不是在寺院,時代在改變,寺院教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教學要用高科技,今天什麼是道場?衛星電視台是道場。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法師,都還沒有認識到這一層。我們這麼一個小小的淨宗學會,我們的講堂不大,但是我們利用這些科技設備,我們每堂課都向全世界播放。所以我們在此地講經,聽眾不只這幾個人,全世界在網路上看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全世界都看到,這是今天的道場。我們現在能力還不夠,如果能力夠,自己建一個衛星電視台,有自己的頻道,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播放,我們的目的才達到。這是要財力,我們遵守佛陀的教誨,絕不攀緣,絕不巴結人,所以我們一生沒有伸手問人家要過一分錢,沒有向人家募捐過一分錢。有一些同修明白了,他自動送過來。錢多我們多做,錢少就少做,沒錢就不做,我們做得很自在。身心一絲毫壓力都沒有,我們往生才有把握;如果活得身心都有壓力,那就不自在了。我們守住佛陀教誨,隨緣而不攀緣。

  昨天我見夢參老和尚,他大我一輪,今年八十六歲,身體好。八十六歲,你看他的精神氣色多好,談笑風生,實在是難得。這個老和尚一生沒有道場,跟我一樣,我們又找到一個同志。一生沒有道場,住別人的地方,自在!有道場就有累贅,許許多多操心的事情,這是我們應當要捨棄的。釋迦牟尼佛一生沒道場,所以他不要操這個心,不要為這些事情煩惱,你想想這裡頭是什麼道理?煩惱就障礙智慧、障礙禪定,你要想離煩惱,把所有會生煩惱的那些事情都把它丟掉。錢是煩惱,大煩惱,這個東西不能要,把它丟掉,丟掉之後一身的輕快。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鑽在錢眼裡面出不來。從前古人做的銅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當中有個方方的洞,那個形狀像什麼東西?古時候的刑具,枷,你看那個樣子是枷,刑具。都是提醒你,這不是好東西,枷鎖。犯罪,殺頭,戴這個枷。

  不能夠不覺悟,「無法不悟」,這叫「普明」,明是智慧、是光明。首先要覺悟,悟後起修。這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化眾生,你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基本的原理原則。你看三十七道品,一開端四念處,四念處是看破、是智慧;四正勤、四如意足,這才起修,後面都是修,前面是慧。你不看破,你修什麼?清涼大師在此地這四句話,前面兩句是慧觀、是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起修,「曠劫修集」,修學的時間長,絕對不是短時間。我們在大經裡面讀到,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勇猛精進,這人才能成就,決定不是有期限的。

  要學習,這個方法行!還是要遵守古大德教我們的方法,一門深入,專修專弘,你就會有成就。在美國洛杉磯,趙立本居士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得到我講經的兩套錄像帶,一套是《六祖壇經》,一套《金剛經》,他非常喜歡,他來告訴我:「我就學這兩部,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行不行?」我說可以,行!他把這兩部經聽了二十六遍,來跟我講,我告訴他,二十六遍還不夠,每一部經至少要聽一百遍到兩百遍。他很聽話,他真幹,現在在美國到處接受邀請講經。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不需要參加培訓班。你只懂得這個道理,你拿到一套錄音帶或者錄像帶,你把它從頭到尾很認真聽個一百遍、兩百遍,你就會講了。

  講經絕不摻雜自己的意見,這是非常非常重要,你能不能學得出來,就看你能不能守住這個原則。決定不可以加自己意思,加自己意思就錯了,也不能夾雜別的,其他經論裡頭加進去,不可以,老老實實複講。這個辦法要知道,阿難尊者傳下來的,阿難集結經藏是複講,絕不能加自己一個意思。所以這個方法代代相傳,傳到今天,我們還是用這個方法複講。到什麼時候可以加自己意思?開悟了,你見性了。你開悟了、見性了,你的看法、想法、說法決定跟佛菩薩一樣,這才可以,沒有見性之前不可以。這是佛法,二、三千年傳下來的老規矩。我們再想想,近代,從民國初年就有很多佛學院,佛學院裡面為什麼出不了像古時候那一種的大德?它教學的方法改變了,採取西方學校的方法,完了,這個方法不行,這個方法出不了人才。為什麼?決定不能見性,把佛法變成世間法了。如果是說求佛教的一些知識、常識,行,佛學院行,要想修行證果不行,它決定做不到。這個道理不難體會,也許你們同學們有不少都念過佛學院的,你在念佛學院的時候,你的心能清淨嗎?你的心能平等嗎?清淨平等才會覺悟,不清淨、不平等只生煩惱,不會生智慧。

  佛教教學的目的是生智慧,煩惱輕、智慧長,這是佛教教育。它的目標跟世間法不相同,它的手段當然就不一樣。佛法教學的手段,決定會幫助你得定,得定之後,你自然就開慧。你的定功深,你的智慧也深、也廣;你的定功淺,你智慧就比較小,智慧的大小深淺跟定功決定成正比例。定功在淨宗來講就是清淨心,《無量壽經》的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才會覺悟,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但是如何修清淨平等?一門深入,決定沒有雜念。天天讀一部經,想經裡面的道理,想經裡面的教誨,把理想通了,裡面所講的教訓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心、願、解、行與經典完全相應,與經典相應就是與佛菩薩相應,這叫學佛,這樣才能契入佛菩薩的境界,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生活是真實智慧的生活,是自在解脫的生活,如果你體會都體會不到,你怎麼肯學習?你又怎麼能夠得到?真正體會到了,你才會認真努力,始終不懈。

  「成智莊嚴」,就是成就你高度智慧的生活。方東美先生過去常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此地講的「成智莊嚴」,你是要真幹!修是斷惡,集是修善,要把我們所有的過失一樁一樁修正過來,一切的善行要集成功德。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有一段最重要的開示,這是佛法修行的基本法,不論大乘小乘,不論顯教密教,也不論宗門教下,人人必須遵守。「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兩句話很能誘惑人。一切諸惡道苦不只是六道,還包括四聖法界。菩薩有一個方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什麼法?晝夜常念善法,他講的善法就是十善業道。常念善法,晝夜是不間斷,就是此地講的曠劫修集。心善,養成自己純善的心。思惟善法,常常想善,不要去想惡。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惡,惡的境界會現前;想善,善的境界會現前。我們生生世世,在輪迴裡所受的,都是自己想出來的,你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不想善,何必去想惡?想善你享福,想惡你受罪,兩種迥然不同的果報。所以教我們思惟善法。觀察善法,看善的、聽善的、做善的。換句話說,我們晝夜永遠沒有間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十善業道相應,你就永離一切諸惡道苦。這是基本法,在其他宗教裡面講愛心,充分發揮你的愛心,愛別人、愛一切眾生,你的心境多美、多善。愛心輕,往上提升;瞋恨沉重,往下墜落,所以我們應當消除瞋恚,培養愛心。今天這段經文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