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七七集)  2000/3/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277

  請掀開經本,鳩槃茶王偈頌第九首:

  【為欲安樂諸眾生。修習大悲無量劫。種種方便除眾苦。如是淨華之所見。】

  第九位是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他是「得開示不退轉大悲藏解脫門」。我們看他的讚頌,要知道怎樣去學習,每一位天王、神眾,對我們修學都有實質的幫助。讚頌第一句:『為欲安樂諸眾生』,這是將我們修學之所以說出來了。我們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修行?一般人回答都是為自己,為自己求安樂;而世俗的人為什麼學佛?為什麼來拜佛?為什麼到廟裡燒香?求升官發財,求健康長壽,求佛菩薩保佑他平安,目的在此地,全是為個人、為家庭。諸位想想,堅固的我執一絲毫都沒有化解,念念增長執著,念念增長分別,所以他所行的一切善,這叫世間善法。為什麼叫世間善法?果報不出六道。為什麼不出六道?六道是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只要有分別執著,六道就不能夠超越,原因在此地。諸佛菩薩對我們絲毫勉強都沒有,只是把這些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這就叫開悟。

  事實真相我們要明瞭,就不會受人欺騙,現在社會騙人的人很多。我不聽謠言,甚至於人家把這些書,指名字罵我這些書送來給我看,錄音帶送來給我聽我都不聽。為什麼?那都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要捨掉,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保持永遠對人一個最好的概念。天下人都是好人,不過是什麼?習氣使然,《三字經》裡面講「性相近,習相遠」,習氣改變了你的本性。但是習氣是虛妄的,習氣除掉了,你將來也是如如佛。將來是如如佛,我現在看你也是如如佛,我把你當作佛看待,我得自在,我心清淨,我生智慧,不生煩惱,所以我們功夫才會有進展,才會有進步。常常想別人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就是自己的不對,我們懂得嗎?你看蕅益大師《靈峰宗論》裡面對曇方丈的一段開示,我過去印的小張,現在在我三樓飯桌下面還壓著,我印了幾十萬張送人,「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什麼人心?自己的心,不是別人的。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定要曉得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裡面沒有邪正、沒有是非、沒有真妄,真妄、是非、邪正是從我自己心裡頭生的,我的心正一切都正,我的心善一切都善,我的心好一切都好。境隨心轉,《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為什麼不轉境,而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那個人多苦!

  由此可知,苦樂、迷悟都在自己一念心,我們為什麼不向善,去向惡?尤其讀了《華嚴經》五十三參,你看看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就是這個修法,善惡境緣統統是善知識,差別的只有一點,禮敬、供養決定平等,善人、惡人一律平等。幫助我的人、稱讚我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對他的布施供養平等的,對他的恭敬平等的;只有一樣,稱讚,「稱讚如來」,他有德行這一面我稱讚他,與德行相違背的不稱讚,我們在《華嚴經》上學到的。你看善財童子對勝熱婆羅門這些人,有恭敬、供養,沒有讚歎,我們在這裡學到了。佛教給我們,絕不可以批評,絕不可以以輕慢的心、恚怒的心、嫉妒的心,那我們自己造業,與外頭境界不相干。

  諸佛菩薩所以能成為佛菩薩就是這個願,這第一句,這第一句就是四弘誓願裡頭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為欲安樂諸眾生」,不是為自己,自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所有一切惡劣傷害就傷害不到了。有我才會受傷害,「我」被傷害了;「我」要沒有了,諸位想想,一切災難來了,我沒有了,誰受傷害?佛在小乘經上都說了很多比喻,譬如有人送禮,你的禮物送給人,人家不接受,怎麼辦?你還是拿回去。你惡言罵人,人家不接受,結果是罵了自己。他要一接受,他就生煩惱、就生瞋恚,要生報復;他不接受,不接受回過來,自己有罪業,他沒有過失,人家那個地方增長功德,最明顯的,增長忍辱波羅蜜。我們造的罪業,成就他的功德,你說他感不感激我?當然感激,幫他消業障,成就他的功德。所以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報答他的深恩,發願成佛之後第一個度他。

  知恩報恩!恩在哪裡,世間人很不容易懂。幫助我們的人是我們的恩人,毀辱我們的人也是我們的恩人;幫助我們的人是順境的恩人,順的增上緣,毀辱我們的是逆增上緣,我們更小心、更謹慎,更是時時刻刻反省有沒有過失,無則加勉,有則改之。如果自己有一點瞋恚心,立刻就知道錯了,不是他錯,我錯了。他罵我,我還有瞋恚心,我錯在哪裡?我還有我相,我相、我執沒除,我才會生氣,我才會不高興。如果我相沒有了,就不可能有這個現象,聽到別人罵我就像聽到別人罵別人一樣,與自己不相干。什麼時候你們也學會了,指著鼻子罵你,你聽到好像罵別人,打你好像是打別人,那個我相就沒有了,那就恭喜,自己要恭喜,出三界了,絕對不會再墮在三界裡頭,決定不會再搞六道輪迴。那身體在世間做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的,為眾生得安、得樂。安,破迷開悟就得安,離一切苦就得樂,所以這裡頭是兩樁事情,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令一切眾生轉惡為善他就得樂,轉迷為悟他就得安。我們在這個世間所作所為就是這麼一樁事情,一切為眾生,一切為社會,沒有絲毫一念是為自己,這叫學佛。

  諸佛菩薩絕對沒有一念為自己,《金剛經》上說得那麼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不是菩薩。不但不是菩薩,小乘也不是,須陀洹已經離四相了。我們這才明瞭,離四相、離四見裡面的功行淺深差別很大。換句話說,還有執著,還有身見,須陀洹果就不能證得。這個大家都知道,必須離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須陀洹果。見惑是什麼?執著。如果我們在這上下功夫,這種功夫都在生活上、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在這裡做功夫,把自己妄想煩惱的習氣,《金剛經》上就講四相,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在一切境緣當中把它磨平,這叫修行,這是真功夫。讚歎你沒有歡喜心,為什麼?知道不值得讚歎,無論在哪一方面,我們跟祖師大德一比較差太遠了,愈是讚歎我們愈生慚愧,不配!侮辱我們,我們點頭,應該!為什麼?罪業太重。他辱罵,他侮辱,把我的業障罪業減輕了幾分,不都是善知識嗎?人人都是善人,事事都是好事,就看我們怎麼用心。會用心的人,古人常講「仁者無敵」,那是會用心的人,仁者會用心。仁是什麼意思?仁是二人,不是一個人;換句話說,念念能夠想到別人,這個人是仁人。敵是什麼?敵是對頭、冤家,他沒有。念念想著別人的人,沒有想自己的人,他有什麼冤家?有什麼對頭?沒有,冤家對頭到他那裡都落空了。

  佛經裡面稱菩薩為「仁者」,顧名思義,仁者「為欲安樂諸眾生」。這個願要落實,底下兩句是落實,『修習大悲無量劫』,「修」是修正。我們真的是無量劫以來墮落在六道裡面做凡夫,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要把自私自利修正過來、轉變過來,利益眾生。從前一切利益自己,現在轉過頭來利益一切眾生,不遺餘力,盡心盡力去做。古人這種人在社會上不少,看到別人有困苦艱難的時候,甚至於變賣自己的房子、田地,幫助這些苦難的人,為別人,自己可以傾家蕩產。他這樣做有沒有好處?有!我們看到果報,後世的子孫發達。這是什麼?祖先積的陰功。這在中國史書上我們就看到太多太多了,哪一個發達人家不是多少代祖宗在積德?感應不可思議!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才報答祖宗恩德。

  我們今天在這個時代,這是亙古以來所沒有遭遇到的亂世,歷史上找不到。何以這麼說法?倫常道德全部都沒有了。今天的社會,古人所說的父不父、子不子,這是自古以來所沒有的。這是非常不祥的徵兆,我們看到這個徵兆就曉得後面必定有大災難,不善的因後面是不善的果。父母不能教兒女,父母跟兒女說一句,他說兒女頂十句回來;老師不能教學生了。所以孝道沒有了,師道沒有了,這個社會還得了嗎?在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來維持中國的道統,中國道統是什麼?就這兩樁事情,孝道跟師道,諸佛如來度化法界一切眾生也是這兩樁事情。你看淨業三福佛講得多清楚,「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行成佛,不管你修哪個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是建立在這個共同的基礎上,這個基礎,前面兩句是孝親、尊師,孝道跟師道。佛法也是講的這個,從孝敬開始,到孝敬圓滿,孝敬圓滿就成佛了。我們這一生很幸運,沾到一點儒的邊緣,沾到一點佛的邊緣,學聖、學賢、學菩薩、學諸佛,怎麼個學法?無非是盡孝、盡敬而已。佛教給我們,一切眾生皆是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老師;「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佛講孝敬是對一切眾生,《華嚴》裡面「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如何將孝敬落實?五戒、十善、六度、普賢十願,這是把孝敬落實,這叫行菩薩道。你明瞭自己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關係,你是悟菩薩道,你覺悟了;你一生能夠奉行五戒、十善、六度、普賢十願,你叫行菩薩道。你能夠悟,悟是解;你能夠行,你就能入境界,入境界是證菩薩道,你就證果了。「修」是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習」是真幹。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看這一句「大悲」,這是慈悲為本;下一句「方便」,這就落實了。大悲是說用心,我們講存好心,方便是說好話、行好事,整個合起來就是做好人。自己要勉勵自己,決定不可以說,這個世界人人都不是這樣做法,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法?那我要問你,人人都搞三途六道,你也去搞嗎?我不想搞,我要搞菩薩道,菩薩道就是這個辦法。我們走菩薩道,我們不再搞三途六道了。三途六道跟菩薩道恰恰相反,決定不能看那麼多人都走三途六道,大概三途六道不錯;菩薩道沒人走,恐怕這個道靠不住,那就是你自己錯了。信心難!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永恆不移的信心,我們走菩薩道。

  我深深相信老師。我求學的時候很苦,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我沒有供養他一塊錢。為什麼?我生活太苦了,我沒有能力供養他,還要接受他倒過來供養我。常常到他老人家那裡去,時間耽誤久了,吃飯的時候他常常留我吃飯。老師無求於我,這是真正教誨,這是恩德。我辭掉工作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辦一個「慈光圖書館」,我到裡面去做義工,住在圖書館,三餐飯圖書館供養,每個月還給我五十塊零用錢。我跟李老師十年,沒有供養過他,他供養我。他看到我衣服破了,人家送他的好衣服他自己不穿,送給我。我現在還留了幾件做紀念,非常好的料子,別人供養他的。恩德!人家是真的好意待我,我自己要明瞭。如果說對這些完全不明瞭,那我們真是像李老師常講,糊塗到所以然,那就不能教了。我求學過程當中,我是深受老師的教誨。方東美先生亦復如是,我求學的時候沒有收一分錢的學費,特別撥出時間來教我,而不是在學校裡頭去旁聽。我那個時候只希求他答應我到學校旁聽,這是他看到我求學的心很懇切,對老師知道尊重,所以不讓我到學校,叫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工裡,給我上兩個鐘點課,我的哲學是這樣學出來的。以後我們同學知道的人很多,來給我說,方先生眼睛長在頭頂上,從來瞧不起人,他能夠單獨教你,你跟別人就不一樣。方先生早期的這些學生,現在都是學校的名教授,都是博士班的指導老師。早年香港新亞書院唐君毅先生是方先生早年的學生,這很有成就的,在近代中國也是大儒之一。

  我們何以能夠得到老師特別愛護?沒有別的,真誠心而已。誠於中則形於外,他看出來了,所以特別照顧,不同於其他同學那個教學。老師對我特別照顧,也就是我們有一個願心服務社會、服務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他們是大德,與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有同樣的願心,這個願心就是「為欲安樂諸眾生」,所以他們所表現的大慈大悲,對於真正好學的人,真正有這個願的人,無條件無私的盡心盡力協助,來幫助你、來成就你。上一輩子是這樣對我,我當然要同樣的對待下一輩,對待我們的同參道友。我們明瞭,世間多一個善人,世間多一個菩薩,眾生的劫難就減一分,眾生的業障就消一分,所以哪裡會有嫉妒障礙?遇到人存的是菩薩心,行的是菩薩道,歡喜都來不及,決定是全心全力供養,無私的供養,毫無吝惜的供養。「修習大悲無量劫」是講時間,不是一時、不是一處,空間無邊際,時間無量劫,要發這樣的大心。

  『種種方便除眾苦』,這一句裡面境界無量的深廣。我們只有一個目的,方法無量無邊;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應該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沒有定法,佛無有定法可說,完全是應機。應以什麼身分幫助眾生,眾生最歡喜,我們就現什麼身分;眾生歡喜什麼方式,我們就採取什麼方式,永遠記住恆順眾生。我們順眾生,絕不要求眾生順我們,要求眾生順我們錯了,我們要順眾生。諸位你要是有心,你會學到;你要是粗心大意,你就學不到。

  你看佛在《華嚴經》裡面,對什麼樣的形式佛都尊重,這是佛陀的偉大,這才叫圓滿智慧,高度的藝術,我們學佛才學通了。《華嚴》裡面所說的,清涼給我們解釋的理無礙(沒有障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哪有不能融通的?這一切誤會哪有不能消除的?所以一定要常常接觸、常常往來,彼此真正了解。特別是對於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要充分的了解,我們怎樣跟他接觸,怎樣融合,怎樣去幫助他,希望把上帝的愛、神的愛、佛的慈悲統統落實,一樁事情!我們完全是為利益一切眾生在這裡修學。先要把觀念轉過來,這就是心理,先從這裡修,叫從根本修,修什麼?修大慈悲心。大慈悲心,這裡頭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慈悲就不大了。不分國土,在《華嚴經》上不分諸佛國土,這個大,不是像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國家,太小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不分;不分族類,《華嚴》族類大,十法界,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諸天,我們現在念到神眾,包括到畜生、餓鬼、地獄,這是大的族類,不分,一視同仁,一律平等;不分宗教信仰,這叫大華嚴。我們要去落實,天天念這個經、講這個經沒有用處,要把它做到。

  我們今天到處,從事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全是《華嚴經》的落實,我們把它做到了,表演出來。這是世尊常常教誡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這是種種方便。眾生最迫切的苦是衣食,沒有衣服穿我們幫助他,沒有飯吃我們幫助他,還要幫助他、訓練他工作的能力。萬萬不可以完全靠救濟生活,靠救濟生活,你這一生能維持,人要死,你來生怎麼辦?你來生很苦。必須自己要懂得修福、培福,我這一生苦,我來生就有福了,這才是真正的幫助。由此可知,我們做的工作重點,一個是布施飲食,財布施;另外教學,法布施,要教他。佛教給我們,財布施得財富,財布施是教我們的方法,所以我們就得財富;教我們法布施,所以我們增長聰明智慧;教我們無畏布施,所以我們會健康長壽。

  「種種方便」,你看到今天社會上這些人,他有什麼樣的苦、有什麼樣的難,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他解決,這就叫種種方便。還要把這些因果、理事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上現在幫他忙,要除他的因,他才能夠永遠離苦。物質生活的苦,真正的因在哪裡?在貪、慳貪,這是真正的因;緣是什麼?緣是不肯布施,又加上偷盜,你的物質生活怎麼會不苦?偷盜得貧窮果報。什麼是偷盜?凡是用不正當的手法取得的利益都叫偷盜。政府官員貪污是偷盜,在佛法裡是偷盜,你是利用你的權力,利用你的威勢,人家對你不得不送禮、不得不巴結,所以這是不正當的手段。你所得來的絕對不是別人甘願送給你的、甘願來供養你的,這都是屬於偷盜,果報來世貧窮。佛法裡面說得更嚴重,「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特別指出家佛弟子,你要不了解這些理事因果的真相,你造作的罪業,後果不堪設想,你的罪業墮三途,將來還要還債。知道將來要還債,那現在我們的受用愈少愈好,愈少我的債輕,容易還;貪圖種種享受,那我的債就負得重,將來還起來就困難。現在享受好像很舒服,到以後還債,麻煩可大了。所以聰明人,古人常講聰明人有前後眼,真聰明,想到來世、想到晚年,而不想現前。我現前不修福,晚年受苦;這一生不修福,來生受苦。

  這些事實真相、理事因果,都要常常教導一切眾生,他明白了,自自然然就斷惡修善,就會離苦得樂。佛經這種教誨多,其他宗教經典裡面這一類的教誨也很多。我讀印度教的經典,讀伊斯蘭的《古蘭經》,基督教的《新舊約全書》,天主教他們常讀的《玫瑰經》,我都看過,五戒十善是共同的,每一個宗教都講;真誠、清淨、平等也是共同的,每一個宗教都講。這是諸佛菩薩,一切宗教裡面的神聖,教化一切眾生基本的理念相同,我們應當把它發揚光大,應當把它落實,眾生才能真正得到安樂。

  我們今天再看,一生精進不退,全心全力在奉行,許哲修女。她在晚年,她看許許多多宗教的書籍,我們到她家裡訪問,看到書架上,她不僅僅是念天主教的經典,其他宗教經典她也在讀。她那天告訴我,她們有些道友問她:妳為什麼讀魔鬼的東西?而許修女回答得好,她說我看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是一片光明。她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有宗教都是一片光明。愛一切眾生、愛一切人,她說我就是信這個宗教。諸位要曉得,愛一切人、愛一切眾生,所有宗教都包括在裡頭,一個都沒漏掉。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她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實行者,多元文化的實行家,她真做到了。最近在看佛書,我們見面她問我,她說她有沒有資格做佛的弟子?我當時就答覆她,妳是標準的佛弟子。為什麼?五戒十善要給妳打分數,滿分,打一百分。所以你要像她,一生心地清淨,一生不生煩惱,沒有瞋恚心,天天讀書,改過自新。她一生當中辦了十幾個老人院,起心動念只是關心老人、病人的生活,全心全力照顧,得到社會的尊敬,這是修行人的榜樣、修行人的典範。她發心皈依,我們把皈依證、五戒證書立刻送給她,她統統做到了。這麼大的年歲了,她每天還是工作,工作沒有放鬆,天天去救苦救難。新加坡還是有窮人、還是有苦人,你看許居士有些人送錢給她、送米給她,她轉送那些窮苦人家。真做!「種種方便除眾苦」,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天天在讀經、講經,真正是三寶加持,許哲示現個樣子給我們看。佛家講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許哲出來作證轉,給我們做證明。

  人的壽命說老實話,應該活兩百歲,兩百歲正常的,不能活到兩百歲都是自己把自己的身體糟蹋掉了。什麼糟蹋掉?煩惱糟蹋掉了,你有煩惱。諺語常講「憂能使人老」,你為什麼會老?你有憂慮;你為什麼會有病?你有煩惱。貪瞋痴叫三毒,那就是你的病根;人貪瞋痴沒有了,病根拔掉了,不生病。果然沒錯,許哲居士一百零一歲沒生過病,她跟我們講,她沒有生過病。為什麼沒有生病?她沒有貪瞋痴。她不老,她沒有憂慮;從來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想,她沒有憂慮,起心動念是幫助別人。「為欲安樂諸眾生」,人家做到了,我們應當要學習。

  你要依這個方法學習,你就是無邊淨華眼菩薩。華在此地是表法的,華表因,你在這裡修淨業,淨業正因;無邊是指境界,就是我們今天講,沒有分別心就無邊,有分別就有邊際。無分別,不分種族、不分宗教,遇到苦難決定援手,縱然是敵人,冤家對頭,遇到苦難也要援手。他是個苦眾生,不能因為他跟我有過不去的地方,我就不理會他,你這個人不是菩薩,你是凡夫。菩薩無我,菩薩無私;眾神也無我,眾神也無私。所以我跟此地九大宗教的領袖接觸,我跟他們講,我看所有宗教裡頭的眾神都是諸佛如來化身。這經上講的,應以上帝身得度他就現上帝身,應以大梵天身得度他就現大梵天身,印度教拜大梵天。所以我看全是諸佛如來,統統是諸佛如來。第二句話我告訴他們,如果就你們的立場來看,諸佛菩薩就是上帝的化身,就是眾神的化身、大梵天王的化身,是一不是二。這是我們在理念上平等了,理念上面基本的障礙突破了,其餘是小節,於是恆順、隨喜我們才真正能夠落實,我們對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真誠的恭敬心生起來了,真誠的熱愛、尊重、幫助,幫助他們就跟幫助自己一樣,決定沒有任何分別計較。人家要問:法師,你為什麼這麼做?你們在此地聽《華嚴經》就曉得,《華嚴經》上佛菩薩如是教導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落實《大方廣佛華嚴》,我們學這個經沒有白學,我們是真學。不能落實,那個不真實,落實才真實。所以我們肯定《大方廣佛華嚴》是多元文化的教科書,多元文化要落實,一定要落實這部經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