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四O集)  199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240

  請掀開經本,月天子偈頌最後一首,第十首:

  【佛身毛孔普演音。法雲覆世悉無餘。聽聞莫不生歡喜。如是解脫光天悟。】

  這是大威德光明天子他的讚頌,也是他的修學報告。在前面長行,我們看到他修學的法門是「普斷一切疑惑解脫門」。長行跟偈頌合起來看,意思就非常明顯,他是怎樣普遍將一切疑惑斷除的,偈頌裡面就說得很清楚,他是從聞法而斷除的。由此可知,學佛,聞法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特別是在娑婆世界,正如楞嚴會上,文殊菩薩揀選圓通,他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說明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諸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一定是選擇音聲說法,以這個為手段,才能夠得到教化眾生的效果,我們在這個偈頌裡面看到了。

  第一句『佛身毛孔普演音』。一句裡面說明諸佛如來三輪示現,身語意無非都是教學的工具,這個地方我們要學習。凡夫之所以不能夠成佛,不能夠證果,甚至學習功夫不能得力,第一個因素就是執著身是自己,這叫我執,起心動念沒有一樣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就叫做自私自利,與性德完全相悖,怎麼能夠明心見性?換句話說,始終不能夠捨棄自己的分別執著。不但這一生,過去無量劫中,生生世世都被分別執著所害。而分別執著裡頭最嚴重的就是我執,除我執之外是法執,兩種執著障礙我們的悟門,障礙我們的契入。佛菩薩為我們做出好樣子,我們看了之後要會學,向佛菩薩學習。佛示現身相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服務的。得這個身為什麼?得這個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工具,沒有絲毫為自己,沒有絲毫為此身,這叫覺悟,這叫徹底覺悟。身是個大相,毛孔是個細相、微細相,這個意思就是說,無論是大而一個身體,小而身體極微細的一部分,無一不是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的。他服務什麼?普演音。「普」是普遍,真誠、清淨、平等,這叫普;「演」是表演,「音」是言說,就是佛在經上常常勸勉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就這一句。不是為自己,為人演說,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別人看,希望別人看到這個樣子,聽到這個法音就能覺悟、就能回頭,就能夠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佛來到世間現身說法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這個地方,「普」是意教,真誠清淨平等心,「演」是身教,「音」是言教,身語意三業都說到了。

  『法雲覆世悉無餘』,「法雲」是比喻佛菩薩身語意三業的教誨,三業教誨的內容廣大而無邊際,這個地方把它比喻作雲。佛在經典裡面用這個字的比喻非常之多,我們要懂得比喻的義趣,佛法裡面講表法。雲,它所表的是相有體無,也表空有不二,相有體空,性相一如,所以代表整個的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之法,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個原則就是諸法實相。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對於現象起妄想分別執著。如果了解事實真相,相有體無、事有理無、相有性無,自自然然他就不執著了,他能夠徹底放下。因為相有,所以在事相上認真努力去做,決定沒有懈怠、沒有放逸,依教奉行,斷惡修善;因為懂得體空理無,所以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的真誠清淨平等覺,這個人就是佛陀、就是法身大士,這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月天子他從這個地方悟入了,他將佛陀這種甚深的教誨落實到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證實了,這就叫證果,證明事實真相確實如佛所說,一絲毫錯誤都沒有。佛如是說,世出世間大聖大賢皆如是說,我們通達這個事實,所知障就破了。

  我們雖然不執著我、不執著我所,可是還分別佛法、外道,這是屬於所知障;佛法跟其他宗教不同,這是妄想分別。實際上佛法跟其他宗教同不同?理相同,事不相同;悟處相同,修學的手段不相同,正如同佛門自己的宗派一樣。佛給我們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識是真心所起的作用,這裡面我們要懂得。佛家講體、相、用,體有體之體、體之相、體之用;相有相之體、有相之相、有相之用;用有用之體、用之相、用之用,你能夠仔細觀察你就開悟、就明瞭了。從體上講,一切宗教跟佛法所說的不二。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他們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他講一個「原我」,原始的我,這是能生、能現、能變,豈不是跟佛家講的心性一個意思嗎?名稱不同。以後他不再說原我,他說大梵,「梵我」,也是這個意思。他講的「梵」就是佛法講的自性,他講的「我」就是性識。於是我們恍然大悟,這正是佛法裡所說的,諸佛如來在果地上觀察一切眾生的根性,應機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式幫助他覺悟就用什麼方式,所以佛沒有一定的身相,佛沒有一定的說法。

  佛不但無有法可說,佛也無有身可現,這樣才能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於所有一切宗教都平等恭敬,他們宗教所崇拜的神,我們曉得都是自性的象徵,都是代表法性的。在《華嚴經》上代表法性是毘盧遮那佛,代表性體;盧舍那佛代表自性本具的般若,報身。我們接觸的拜火教,拜火教歷史比我們佛教久,唐朝時候傳到中國來,中國人稱它作祆教,祆是「示」字邊一個「天」,開示的示,示字邊一個天,天地的天,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但是祆教,宋以後好像就失傳,在中國就沒有了;在唐朝有一段時期傳到中國來,中國歷史上有記載。他們崇拜唯一的一個上帝,上帝是什麼?上帝是智慧。那我們就曉得,他所崇拜的上帝是我們《華嚴經》裡面講的報身佛,報身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說來說去說到最後都變成一家,一樁事情,所以我們才對於一切宗教所祀奉的神明平等恭敬,證實「法雲覆世悉無餘」。

  不但宗教如是,非宗教也不例外。在中國儒家孔老夫子、孟夫子,這不算是宗教,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為人,也是佛家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與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豈不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嗎?應以長者身得度即現長者身,孔子、孟子是屬於長者身,有道德、有學問;應以居士身說法,諸佛如來就現居士身,這不一定是宗教;應以宰官身而為說法,他就現宰官身,宰官就是今天講的從政人員,作官的;應以國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今天講的國王、總統這樣的身分,哪一個不是佛菩薩現身的?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應以什麼身得度,諸佛菩薩就現什麼身,沒有一定的。我們今天不能夠隨意現身,問題出在哪裡?執著這個身是我,就不能現第二個身。佛菩薩能夠隨眾生的心念現身,他不執著這個身是我,所以他就能隨類現身。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我們執著這個身是我,虧吃大了!不執著這個身是我,那比孫悟空還厲害,孫悟空不過七十二變,那個變化是無有窮盡,這真得大自在。我們把大自在失掉,為什麼失掉?妄想分別執著,最嚴重的是執著;離開一切執著,我們就自在。所以這句話裡面的義趣無盡的深廣,「法雲覆世悉無餘」。

  世尊在往生經裡面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聽了非常羨慕。其實我們現前世間又何嘗不是六塵說法?只是我們自己愚昧,見不到,體會不到,實際上我們現前跟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哪有差別?我們見不到、聽不到、接觸不到,原因還是在分別執著,所以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所有一切虛空法界皆是一真法界。而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將原本的一真法界變成這樣複雜的法界,過在自己,不在境界。如果過在境界,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何以住一真法界?他跟我們在一起,示現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他住一真法界,我們住十法界裡面的人法界。他跟我們在一起,像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地藏菩薩,大家熟知的,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法,他住一真法界,跟我們不一樣。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永遠住一真法界;我們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所住的法界是不定的,千變萬化。不但是死了以後你再投胎,入了另外一個法界,在現前我們的時間跟空間也是剎那剎那在轉變。稍稍細心一點的人就能體會到,時間、空間、所有一切萬物不是真的,不是常住的,剎那變化,所以佛給我們講世間無常,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而諸佛菩薩縱然示現應化身,人家也是真常,《法華經》上講這些物質、事相,說世法,講「世間相常住」。我們見到的世間相無常,他們見到的世間相常住,什麼原因?他們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見到世間相常住;我們是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見到世間相無常。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們從比喻當中能體會到這個意思。

  佛的心像一面鏡子,鏡子本身不動,照外面的境界照在裡面它也不動,這就像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所見到的境界,一真法界。凡夫所見到的還是這個相,像電影攝影機一樣,那個鏡頭不斷的在開合,也從鏡頭上看到外面的境界相,但是那個境界相是無常的,變成生滅相,一個鏡頭打開,看到生了,關起來滅了,再打開又生了,關起來又滅了,生滅就叫無常。為什麼會有生滅?妄想分別執著是生滅,我們用的是生滅心,所看到六塵境界是生滅法,實際上我們看錯了。諸佛如來用常住真心,他沒有生滅心,他見外面境界是常住法,一切法不生不滅。「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佛在《法華經》上說的。這都是把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對虛空法界觀察的那些真相跟我們說出來了。由此可知,我們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不是轉外頭境界,轉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錯了,所以外面境界就產生變化。為什麼念頭錯了境界就產生變化?境界是從念頭生的。佛在大經裡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有心想,外面境界就隨著心想生滅,隨著心想變化,就這麼回事情。如果我們把這個心想斷掉,不再想,不再有妄想、不再有分別、不再有執著,你的心是一心,一心看外面境界是一境,一境叫一真法界。我們淨宗的修學,直截了當修一心不亂,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果然會了,契入這個境界,就像宗門裡面那些覺悟的人、見性的人,所謂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源是什麼?源是性。左右逢源,在相上見性才左右逢源;頭頭是道,無有一法不是菩提大道,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都是菩提大道。六根所觸之處,無不是明心見性,這才真正體會到、契入「法雲覆世悉無餘」。這個「世」是世出世間,我們今天講無盡的時空,這個世是無盡的時空,世出世間統統包括在其中。

  『聽聞莫不生歡喜』。我們也曾經見到,聽說就更多了,佛講經,菩薩講經,高僧大德、居士講經,有人聽一、二句就跑了,沒有生歡喜心,我們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諸位同學在講經的時候,看到人家聽了幾句離座走了,別灰心,這個事情很正常。連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都有五千人退席,我們講經有幾個人離開算什麼!正常現象。聽聞的人過去要有善根,沒有善根他聽不進去,一聽到講經說法,聽講二、三句他就沒有興趣,就走了,離開了。這是古往今來很平常的現象,我們很清楚,他聽不進去是沒有善根。雖沒有善根,他總聽了一句、二句,這一句、二句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種了善根,種子種下去了,哪一天發芽,那就很難講。我們只要對沒有善根的人、沒有福德的人給他種下菩提種子,無量功德!所以出家人的形象,功德之大,一般人不知道。有許多人輕慢出家人,譏笑出家人,侮辱出家人,造罪業。出家人再不好,破戒、造惡,那是他的事情。他穿上這個衣,這個形象在街上走一遍,不知道多少人種善根,他一看到就想到佛,那個「佛」就落在阿賴耶識裡去了。這普通人做不到,你沒有穿這個衣服,你沒有這個形象,你做不到。所以才曉得出家形象之殊勝,這稱之為僧寶,不可以輕慢。他造罪業,他受果報,與我們不相干;他給一切眾生種的這個善根,這個不可思議。

  我們對於出家人讚歎、禮敬,為什麼要這樣做?增長初學人的信心,這個功德就大了。如果我們對出家人毀謗,惡意的批評,使一般人信心喪失,那就是《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所講的地獄果報。一個人造極重的罪業,跟造極大的功德,都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你可以作佛,一念你也可以作魔;一念可以升天堂,一念也可以墮地獄。學佛的同學們,這個地方不能不辨別清楚,然後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就會有正確的選擇,不至於像古人所說,天堂有路你不肯進去,地獄無門偏偏要往裡頭鑽,愚痴到了極處!你為什麼會這麼愚痴?《無量壽經》上講得好,沒有人教你!遇到有真善知識教你,你還不肯相信,你的毛病習氣還是照犯,這是自己業障太重。像俞淨意,念聖賢書,天天造作的惡業沒有辦法革除,明知故犯,那個罪就更重。但是良心還沒有喪盡,還有良心,諸佛菩薩、天地神明看到這個人還有救,到時候緣成熟了,他來幫助他,他來救他。什麼時候緣成熟?真正肯改過,這是緣成熟了。沒有真正改過的念頭,緣沒有成熟,佛菩薩、神明不會出現。佛菩薩是真慈悲,不是假慈悲,佛家講的話不是妄語,「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菩薩都在那裡看著,幾時真正想改過,幾時真正想回頭,佛菩薩就來幫助你。你沒有一個真誠的心,天天求佛菩薩、盼望佛菩薩,佛菩薩不會來。什麼人來了?魔來了。為什麼?魔與魔有感應。什麼是魔?煩惱是魔。你心裡面煩惱習氣不斷,所以就遇到許許多多人幫助你做壞事。你毀謗三寶,那個人在那裡鼓掌,好!說得好!那是魔,助長你,幫助你造惡,他聽了歡喜,他聽了讚歎。如果真正是佛,聽到有人毀謗三寶,那是什麼態度?他很快就躲開、避開,他不要見、他不要聽,這是真正修道人;喜歡聽是非,這不是一個真正修道人。真正修道人,看到人家講是非立刻離開,這個動作就是幫助他覺悟,他如果真有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一看到人家這種態度他就覺悟了,自己錯了,自然就收斂。

  我們仔細去觀察,今天講善法、講正法,聽的人少;講邪法、講是非,聽的人很多。於是我們就明瞭,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災禍怎麼來的,因緣大致上我們能夠理解,眾生心不善、念頭不善、行不善,才招致天災人禍。和平、和平,大家都喊和平,和平什麼意思?和平怎麼個講法?「和」是大家和睦相處,「平」是平等對待。如果我們自己不能真正發心,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口裡喊和平,和平不會來;要認真去做,才會有和平。和平要達到更殊勝,那是佛家講的六和,不但要平等,要真誠的平等、清淨的平等、智慧的平等,這個效果就更大,和平就落實了。從今而後,我們將這兩個字做為我們生活工作、處人接物的標準,念念與和平相應,和平就會現前,所有一切災難都能夠消除,不但人為的災難消除,自然災害也沒有了。為什麼?佛法裡說得好,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自然災害會消除,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能叫聽聞生歡喜?這是接引廣大眾生的技巧,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我們要學著做。善巧方法達到最高的境界,《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高境界,能普度一切眾生,這一句真的就做到了。可是我們今天學佛的人還有相當的執著,這個境界達不到。世間眾生,哪一個眾生不愛美?不但一切人愛美,畜生也愛美,花草都愛美。佛用慈悲度眾生,慈悲就是愛,慈悲就是美。我們天天講慈悲,慈悲的真正含義我們了解得不多。就正如我講和平一樣,名相術語很熟,究竟裡頭含義你知道多少?所有宗教,幫助一切眾生都講愛,我們細細從這些教訓裡面去揣摩、去體會,怎樣把它用到接引廣大眾生,讓大家見佛聞法皆生歡喜。

  念佛堂大家在一起念佛,實際上是表演給別人看的,是接引廣大群眾的,可以化妝,身上穿得乾乾淨淨。你總叫人進來生歡喜,學佛還這麼時髦,大家都來學了。這個我們要做突破,我們不突破誰來做?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才是真正大乘普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有人提這個問我:法師,你看,哪個菩薩不是很漂亮的?為什麼你們學佛的人會變成那個樣子?有道理,你看看我們造的菩薩像,彩畫的菩薩像,都打扮得很入時,為什麼我們是灰頭土臉的,這種形態給人家印象實在是不好。所以我們讀到這一句,「聽聞莫不生歡喜」,我們很有感受。別人聽到佛法、看到佛法,要叫人生歡喜心。這個也不是容易做的事情,有保守的人看到你這麼做,他嚇死了。所以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千變萬化,《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要懂得隨類化身,對保守的人,我們就穿得很樸素、也很保守,他看到很歡喜;對開放的人,我們表現得也很開放,他也很歡喜。我們開放的時候對保守,用錯了;我們保守,對那個開放的也用錯了,用錯了就不契機。

  古時候那些祖師大德有智慧,他們道場通常是兩種不同性質,一個是建立在深山裡面,修行道場,那是保守的;一個是建立在都市裡面,一般叫下院,是接引眾生的,這是開放的。開放是接引初機,保守的是真正發心要了生死、出三界。你接引初機,初機對於了生死、出三界沒興趣,他們講的什麼?現在時髦話叫「人間佛法」,他們不肯離開人世,他們想做一個很快樂的人、很幸福的人,人乘佛法,人間佛法。我們在都市裡開放就要搞人間佛法,我們在山林裡面就要搞接引的佛法,要建兩個道場,古時候這個做法正確。我上一次在澳洲伯斯見到小乘的道場,他們兩個道場,如法,他們自己修行在山裡面,我看到很歡喜;在市區鬧區裡頭他有個講堂,接引大眾的。這是如法的,應當要這種做法,面面都顧到。

  自己一定要做真功夫,外面都是表演給別人看的。表演給別人看,最重要是契機,他喜歡什麼節目,我們就演什麼節目給他看,讓他歡喜。大乘教裡常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這是善巧方便的總綱領,決定不離這個綱領;換句話說,一切是為眾生,絕不是為自己。為自己是清淨平等,充滿智慧,一塵不染,是為自己;為別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為別人。菩薩住世,完全是為別人。我們是凡夫,我們為別人,也要為自己,為自己也要照顧到別人,所以對別人的開放幅度究竟開放多大,我們自己要有智慧。總而言之,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不能破壞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我們開放的幅度以這個為標準;如果引起自己的貪心、瞋恚心、嫉妒心,那你趕快收攏。確確實實順境裡頭沒有貪愛,逆境裡頭沒有瞋恚,那就可以開放,廣度眾生。

  我們過去在台灣,這幾十年當中,我們的確做了一些突破的做法。首先利用電視、錄音,是我們做的,我們是做第一個視聽圖書館,利用這些器材來傳播佛法。我們著重實質,在形式上放寬。所以我們為同修們受持三皈五戒,不採取過去那種繁文縟節的儀式,我們採取弘一大師的教誨,簡單隆重;說明三皈五戒的真義,勸導大家要依教奉行,儀式上簡化了。求受三皈五戒的人多了,我們只在佛前做一個儀式,所有的說明我們做成錄像帶、錄音帶、VCD,還印成書本送給他們,回去自己多聽多看。認真依教奉行,這才叫真的皈依,不是有名無實。五戒每一條戒是什麼意思,要怎樣去修學,也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勸你去做。所以在形式上我們確實改變了很多。我們的服裝也不一樣,我們搭的二十五條衣顏色不是紅的,我們穿的海青不是黃色的。平常服裝我們用長背心,這是我們自己創作的,現在看到外面許許多多人都穿這個服裝,我們看到也很歡喜,知道他對我們認同。所以在事相上一定要順應著時代,我們要革新,才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歡喜。

  佛教教大家什麼?實在上講,總結佛陀的教誨,重點就三句話,轉惡為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講清楚、講明白)、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所有一切諸佛菩薩教誨就這三樁事情。佛法在世間的目的也很簡單,我們今天標榜的、所祈求的,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這是佛法住世的目標。可是要達到這個目標,至少必須大眾都能夠辨別善惡,都能夠轉惡為善,這個目標就達到。如果能做到第二個,轉迷為悟,那就能夠超越世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教眾生有階段的、有次第的、有先後的,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我們自己就曉得我們從哪裡學起,也知道我們怎樣去幫助別人,令一切眾生生大歡喜心,佛在經上常常說「常生歡喜心」,這是佛法真實的受用。

  『如是解脫』,解脫是成就。「解」是解開煩惱、束縛,我們一般人講,心裡面憂慮牽掛、是非人我、貪瞋痴慢解開了、化解了,解是這個意思;再往深處說,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也都解開了。「脫」,脫離六道,脫離生死輪迴;再往上提升,脫離十法界。這叫解脫。脫離十法界之後就入菩薩境界,《華嚴經》末後「入法界品」,那個法界是一真法界,諸佛如來果地的境界,這是真實究竟的境界,你就能夠契入。所以要入境界,必須你有本事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你想脫離,必須你把煩惱情結要解除;如果你的煩惱情結、情識不能夠斷掉的話,你脫離不了生死輪迴,脫離不了十法界,你永遠不能入佛菩薩的法界。這些道理事實了解了,我們才真正明瞭,我們從哪裡做起?事從斷惡修善,理從親近善知識,依教修行。所以一定要讀誦大乘,對於經教要認真的研究討論,總結經教的綱領,要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使我們起心動念、待人接物都能夠與教理相應、與善法相應,我們就能夠證得自在解脫。大威德光明天子是這個樣子悟入的,是通過學習斷疑生信,修行證果。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這個地方,天眾到這裡就告一個段落,下面是神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