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一O七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107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三面第四行,這一段講的是三禪天:

  【復次清淨慧名稱天王。得了達一切眾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最勝見天王。得隨一切諸天眾所樂如光影普示現解脫門。寂靜德天王。得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脫門。須彌音天王。得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解脫門。淨念眼天王。得憶念如來調伏眾生行解脫門。可愛樂普照天王。得普門陀羅尼海所流出解脫門。世間自在主天王。得能令眾生值佛生信藏解脫門。光燄自在天王。得能令一切眾生聞法信喜而出離解脫門。樂思惟法變化天王。得入一切菩薩調伏行如虛空無邊無盡解脫門。變化幢天王。得觀眾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脫門。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放光現佛三輪攝化解脫門。】

  這一段總有十一門,有十一位天王來表法。第一位他所得的是『了達』,「了」是明瞭,「達」是通達,『一切眾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這是清涼大師所說的,「即寂普現,名為方便。說即是道,由說入佛解脫海故」,這話說得很有道理。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何以能夠普現?普現正是像《普門品》裡面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麼身,這叫方便。隨類現身,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寂靜」。佛在經論上常說,禪定能夠發通。所以有一些人為了要求神通而修禪定,能不能得神通?能得到,我們一般講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乃至於神足,神足就是變化,都可以能夠從定中得到,可是不能得漏盡通,這一點諸位要曉得,漏盡通一定要智慧。天人有報得的五通,可是無論是報得,無論是修得;修得,清淨心是第一個條件,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但是總不離清淨心,你神通的能力才能夠現前。而佛不讚歎神通,為什麼?不能解決問題,這一點諸位必須要曉得。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無漏智慧,所以佛讚歎涅槃、讚歎菩提、讚歎無漏智慧。得無漏智慧,當然你六通的能力都具足,這叫方便。佛法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門是什麼?手段,現在人講手段,幫助眾生、度化眾生的手段;你要沒有這個能力,你怎麼能幫助別人?

  由此可知,戒定慧三學重要,不能離開這三個原則。為眾生說法就是道,這是解釋什麼叫「方便道」。方便道三個字,它真正的意思就是我們常常在講席裡頭所說的隨機應化,隨類化身是方便,隨機說法是道。你所說的一定要契機,他能夠懂、能夠信、能夠理解、能夠奉行,也就是說你所說的他能做得到;如果說的他做不到,那也等於白說,那就不叫道。由道他才能契入,入什麼?入一真法界。這個「入」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見性,明心見性,見性就是入。見性,這個性就是一真法界,法性就是一真法界。所以叫解脫,解是解開六道、十法界的纏縛,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這叫解脫。道是個方法,由這個方法得到解脫,脫離十法界,入一真法界。

  這是於體用障礙裡面得解脫,我們明白這個意思之後,從哪裡學起?也就是說菩薩這個法門,我們如何來學習?一定要認真的修學、要了達,「一切眾生」是指九法界眾生,各個眾生善根習氣都不相同,所以出離三界、十法界的途徑也不一樣。在我們現前末法時期,我們自己本身根性很差,我們自己要承認,我們的環境不好,居住的環境、修學的環境都不好。怎麼說不好?誘惑的力量太大,我們六根所接觸外面的境界,都會叫我們起心動念,都會叫我們生煩惱,動感情、生煩惱,破壞我們修學的功夫。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們想幫助自己、想幫助別人,還得依古大德的老辦法,找一個清淨的所在,遠離城市,得用這個方法,叫真正修行。因為我們會受環境影響,那就不能不選擇環境,人跡少的地方,樹木多的地方,找一個山明水秀的所在,人跡罕到之處,在這個地方建個小茅蓬、建個小道場,大家在一塊清修,這個對於自己真正有幫助。我們不能夠觀機,也沒有辦法說法,那怎麼辦?念佛法門就好,學古來祖師大德的念佛道場,念佛道場不講經、不說法,二六時中一句彌陀念到底,是正法道場。人少不要緊,個個有成就,只要能夠堅持下去,維繫這個道場,必定有成就,必定能感動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真正修行人他會到這個地方來。我們讀天王他得的法門,有所感觸。

  第二尊,『最勝見天王』,他得的是『隨一切諸天眾所樂如光影普示現解脫門』。前面第一位,他是「了達一切眾生」,那個範圍大;最勝見天王是「隨一切諸天眾」,諸天眾範圍就很小,大概都是指三禪天,所以範圍很小。三禪在我們六道裡面,世尊講是最樂的一個處所,六道裡面最快樂的地方是三禪,可是那個境界也是《金剛經》上所說「夢幻泡影」,不是真的。這個範圍小,意義也比較淺顯,不像前面能夠普現,實在講相當於我們現實的環境。可是他得法裡頭「光影」兩個字重要,「因光發影」,光跟影是兩樁事情,光是能照,影是現前。佛經裡面常說,一個是水,水在平靜沒有波紋的時候、沒有污染的時候,水平像一面鏡子一樣,能把外面景象照在其中,我們稱為倒影;另外一種,我們常常見的鏡子,古時候的鏡子跟現在不一樣,古時候是銅鏡,銅鏡磨得很光能照,當然沒有像現在鏡子照得這麼清楚,但是不管照得再清楚,它也是影像。諸佛菩薩知道諸法實相,所謂是相有體無,相確實是夢幻泡影;體是什麼?體是真如自性,自性是空寂的,所以叫六根接觸不到。

  這個境界,我們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學習《華嚴》、學習《無量壽經》,多多少少能夠體會到這個境界,縱然不能體會得很深,也都能夠有淺顯的體會到。這個體會你如果會用,用得得法,對我們自己的生活、對修學帶來很大的利益,這個利益就是你逐漸逐漸看破了,你能看破你自自然然就放下,一絲毫勉強都沒有。你能看破一分、放下一分,你就自在一分、幸福一分,功德利益立刻就能現前,於是就能夠學到像諸佛菩薩一樣的隨緣度日。能隨緣就自在,我們能夠學會隨緣也叫「普示現」,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瞭,應當要懂得學習的。尤其是在幫助初學的人,普示現就是給眾生做好樣子,做好的表率,這是做給別人看,我們生活是給別人看的,我們工作是給別人看的,我們起心動念、一舉一動都是給一切眾生看的,叫示現,普示現。我們在這裡面很勤奮的工作,絕不懈怠、絕不墮落、絕不消極,但是知道一切相是虛幻的。為眾生我們積極的幫助人,雖幫助人自己心地清淨,自己身心都不染五欲六塵,都不染世出世法,這就是解脫門。

  『寂靜德天王,得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脫門』。佛境界有兩種:一個是從如如法性上說,是佛所證的,體性就是自性,這是能現境界,禪宗裡面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從這個地方說的;第二,虛空法界、諸佛剎土是如來與法身大士教化眾生的境界,也叫佛境。可見佛境界,一個是講自受用,一個是說他受用。自受用是寂默的自性,清淨無為,《仁王經》上跟我們講五忍,佛住寂滅忍。這個地方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佛是常住寂滅忍,並不是說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他就離開自己契入的境界,那我們就想錯了;他永遠自住他所契入的境界,經上也常講「三摩地」。現身說法是他受用,現身說法妨不妨礙自住三摩地?不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我們沒法子想像得到。可是我們要學,要知道如何去學法,先把境界搞清楚了。下面再說,莊嚴清淨也有兩種: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莊嚴如如法性,莊嚴自性;佛以六度萬行、以普賢十大願王化導一切眾生,這也是莊嚴,莊嚴佛所攝化的境界。這兩種無礙叫「大方便」。我們今天確實是有妨礙,我們想自己身心清淨,就不能幫助眾生;如果幫助眾生,自己身心就不清淨,就會惹很多很多煩惱。諸佛菩薩有本事,幫助一切眾生,不失自己的清淨心,這高明,這種方便叫大方便。

  其實我們能不能學?能學,只要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鍛鍊就是真修行。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煩惱,你要曉得煩惱從哪裡生的?實在告訴你,我們自己的六根不會生煩惱,外面的六塵也不會生煩惱,《中觀論》上講得好,「諸法不自生」,我們六根怎麼會生煩惱?所以你要想想,煩惱到底從哪來的?我的根也不會生,外頭塵也不會生,根塵相接觸,煩惱從哪來的?我們有沒有認真從這裡去思考過?譬如我眼見到這個是色相,外面色相是眼根所對的,起了貪愛,貪愛是煩惱;起了憎恚,討厭他,也是煩惱,有這個現象起來你就回光返照,喜歡、討厭從哪裡生的?是不是從眼生的?是不是從外頭境界生的?眼不會生,境界也不會生,它從哪生起來的?佛給我們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也不是自他共生的,也不是沒有緣故而生的,「是故說無生」,這給你講真話。可見得起心動念根本的原因是無明,無明妄動,惹來這些麻煩,這些麻煩不是真實的,是虛妄的。所以想叫妄想,為什麼稱為妄想?根本就是假的,連邊際都找不到,它怎麼不叫妄想?了解事實真相,根塵相接觸的時候,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生智慧;內心裡面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住在大定之中。住大定就是住自性之中,自性之定叫自性本定,《楞嚴經》上講「首楞嚴大定」,諸佛如來、法身大士都是自住首楞嚴大定,自住性定。

  我們搞清楚了,什麼叫自住性定?原來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自住首楞嚴大定,這就是常住真心。幫助一切眾生,《楞嚴經》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我們要學,我們要學應,他有感我們就有應,應是幫助他。應裡面這就有動,你示現動作給他看,這是動;你為他講經說法,這也是動。動,心有沒有亂?沒有,心沒有動,佛心不動,諸位要曉得,我們的心也不動。真心動了那就不叫真心,自性動了還能叫自性嗎?佛不動,我們也不動;佛從體起用,我們也從體起用,實在講哪有兩樣?差別在哪裡?差別在迷悟,佛悟我們迷,除了迷悟之外,真的找不到差別。換句話說,諸佛菩薩悟的是什麼?悟的是了達一切境界的真相。真相是什麼?夢幻泡影,知道外面相是假相,這是悟了。我們迷了,是把假相當作真相,當作真的,認真了,於是煩惱就起來。你把假的當作真的,你煩惱就起來;諸佛菩薩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不生煩惱,他生智慧,就這麼個道理。所以諸佛菩薩的生活自在美滿,我們的生活苦惱艱難,都在一念迷悟之間。

  佛法最重視的就是開悟,可是悟絕不是常常聽講經你會開悟,聽講經是指出一條開悟的道路,你要懂得這個道理,必須要自己認真去做,你才能夠真的悟入。悟有解悟、有證悟,證悟才管用,解悟不管用。解悟說起來頭頭是道,你都明瞭,你自己做不到,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是生煩惱不生智慧,你沒有得到受用;換句話說,將來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不能解脫。要契入境界才管用,叫證悟,證悟一定要通過修行,把我們錯誤的觀念放下,這就是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觀念要捨棄、要放下,保持身心清淨。古人有一個比喻,這個比喻要很細心去體會,譬如照鏡子,面對著鏡子的時候就好像接觸一切眾生,我們要現相、要說法幫助他;雖然現相說法幫助他,心地裡一塵不染。為什麼會一塵不染?知道是空的,三輪體空。我們自己現的相是假的,對方一切眾生相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不會沾惹,不會再在一切現象裡,自己現的現相、眾生的現相,你就不會再在這裡面起分別、起執著,這叫真修行。你把那些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捨棄,也能像諸佛菩薩一樣住在自性本定之中。首楞嚴哪個沒有?個個都有。首楞嚴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究竟堅固的大定」。這樣我們才得到真正的受用,這兩種境界沒有障礙,稱為大方便。

  『須彌音天王,得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解脫門』。這是真正大慈大悲的流露,眾生起惑、造業、受報,無量劫來流轉生死(生死就是指六道輪迴),菩薩悲心憐憫這些眾生,眾生苦!悲是拔眾生之苦,慈是與眾生之樂,眾生淪落在哪一道裡面,菩薩都願意到這一道示現同類身去幫助他;就像地藏菩薩一樣,他老人家發心,永做幽冥教主。「幽冥」兩個字範圍很大,我們不要把它看窄小了,幽冥大概是餓鬼道、地獄道,沒錯,那是幽冥;六道統統是幽冥,你無明沒破,沒破無明就是幽暗,你還迷惑顛倒、冥頑不靈,所以必須要曉得六道統統是幽冥。不過在這裡面生死輪迴,受這些苦難,有輕重差別不同,三善道受苦比較輕,三惡道受苦比較重。諸佛菩薩、法身大士大慈大悲,不捨眾生,隨著眾生的生死流轉,他到這個地方來示現,來教化眾生。「永流轉」,眾生無邊,煩惱無盡,這叫永流轉。我們在此地要學菩薩的大悲心,也能夠不捨一切苦難眾生,這是我們要學的。

  菩薩不捨眾生,不但人間生活困苦的地方他不捨棄,餓鬼、畜生比人間苦多了,阿鼻地獄極苦的地方,佛菩薩也現身,也在那裡幫助大眾。只有一處佛不現身,哪一處?眾生不接受佛法,這個地方佛對他無可奈何,沒有法子幫助他。只要肯接受,只要能信能解,佛沒有不示現、沒有不幫助的,諸佛菩薩絕不計較自己生活的苦樂,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那個沒辦法,無緣就是不相信,不肯接受,這叫無緣。其實無緣也沒有捨棄,無緣怎麼度他?給他種佛種,讓他看到佛的形像,讓他聽到佛菩薩的名號,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對無緣人的幫助,由此可知,真的是不捨一人。我們的慈悲心不足,應當要學習,為眾生什麼樣的苦難都要受,絕不求自己的安樂而捨棄眾生。

  第五尊,『淨念眼天王,得憶念如來調伏眾生行解脫門』。這是講教化眾生,幫助眾生。幫助眾生的方法手段很多,在許許多多方法手段之中,若是把它歸納起來,總不外折攝二門;攝是用慈悲心,用慈愛的方法來接引他,另外一種是以威嚴來折服他。眾生根性不相同,有一類眾生你用威嚴對待他,他不肯接受,所謂是他吃軟不吃硬,你很愛護他,他就乖乖的來了;有些人跟這個恰恰相反,他吃硬不吃軟,你要用很凶的態度對他,他害怕了,乖乖的聽你話,你要軟弱他認為你可以欺負。方法不一樣,佛攝受眾生的方式很多,千變萬化。一定要知道眾生的根性,用的方法要用得恰當,你才能真正幫助他。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細細的在經論當中去體會,看看佛陀當年在世,如何攝受廣大的群眾。這些群眾裡面有善根很深厚的、非常善良的人,也有作惡多端,很難教化、剛強難調的這類眾生,都有,佛菩薩用什麼樣方法來攝受他、來教化他,使他們回頭,使他們修行證果,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不但出家法師教化眾生要學習,在家同修人人都要學習。為什麼?因為在社會上不可能不與人接觸,你在家你有家庭,家庭有夫妻、有兒女、有父母、有兄弟,你能跟他們不接觸嗎?你接觸的時候如何跟他們相處?要學佛菩薩一套本事,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更要學習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的善巧方便。

  現在社會複雜,複雜的程度超過古時候千百倍都不止。真正是我們常常聽到,兒女不聽父母的,藐視父母、輕視父母,認為什麼?父母的頭腦落伍,跟不上時代。他自己以為他很聰明,他比你高明多了,你教他,他怎麼會接受?學生瞧不起老師,都是自以為是,自視聰明。這個聰明是佛法講的世智辯聰,這世智辯聰從哪裡來的?從電視來的。小孩一、二歲,眼睛張開就盯著電視,大人有工作,小孩沒工作,他的工作就是看電視,他看得比你多,他懂得比你多;再稍微長大一點就玩電腦,電腦裡面的資訊太多太多,全世界的東西他都接觸到,你才知道他那個小腦袋裡頭是多麼複雜,很不容易調伏,你要沒有高度的智慧,你就奈何他不得。

  現在實在講,除佛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法子。佛法看一切眾生,「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現在你的兒女,你要把他看作兒女來看待,沒有不生煩惱的;你養他、育他、教他,他不聽話,他背叛你、反抗你,讓你灰心。要用什麼態度來看待?朋友來看待,老朋友看小朋友,要很有耐心來幫助他。你要了解他頭腦裡想的是什麼,他接觸的是什麼,看的什麼、聽的什麼,然後你再觀察他想的是什麼,這裡頭有偏差、有錯誤,如何幫助他修正,這是做父母、做老師的責任。雖然很辛苦,很不容易,能夠把他糾正過來,他將來得一生的幸福,也終身感激父母、老師。特別是我們學佛的人要度眾生,這個眾生就在家裡,你家裡眾生不能不度,不能說捨棄家裡眾生度外面眾生,捨近就遠,這是不如法的;先度最近的這一環,這一環是最難度的一環,這一環能突破,度其他眾生就容易多了。這是菩薩在此地為我們所示現的,最重要的關鍵是教我們掌握機緣,不能把這個機會錯過,要好好的利用這個機會,成就自利利他殊勝的功德。

  第六位,『可愛樂普照天王,得普門陀羅尼海所流出解脫門』。「普門」,這個意思前面講過很多,總而言之,普是普遍,普要做得圓滿是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心念當中都是虛空法界,包羅萬象,那是真正的普門;普裡頭有清淨平等。普門裡面流露出來的功德無量無邊,無有窮盡,所以稱之為「海」,海是比喻、是形容,「陀羅尼」是總持法門。這一句實際上講,就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法門的綱領、法門的原則,當然這個也要隨心應量。可是在這部經上,末後也為我們指出一個特別法門,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真正大陀羅尼海,普門陀羅尼海,三根普度、利鈍全收。「普門陀羅尼」是什麼?六字洪名,六字洪名是真正的普門陀羅尼海,度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他得的是這個法門。我們今天有幸也遇到了,遇到要認識,要認識清楚,要利用很短的機緣,人生在世幾十年寒暑,一彈指就過去了,很短的時間要把握住,認真努力學習,在短短幾十年當中成就稀有無量的功德;不但能成就自己,而且能幫助許許多多有緣的眾生。

  我們現在可以說是有相當深刻的體會,道場建一個念佛堂,如果大眾對於淨宗法門了解的程度不夠,念佛很難堅持,念了幾天懈怠懶惰,又被外面五欲六塵拉回去。念佛堂的人少了,為什麼會少?他的俗事多了,這個朋友來找他,那個冤親債主來找他,去應酬去了。我們要明瞭一個事實,你不念佛,你就念三途六道;天天在搞三途六道,你怎麼能夠脫離三途六道?等到看到別人念佛往生成佛,自己又墮落三途,後悔莫及!你為什麼不能堅持在念佛堂?聽經太少了,所以聽經是很重要的一個助緣,聽經不能中斷。在念佛堂的同修,每天聽經也不能中斷,因為你念佛功夫不得力,沒有嘗到法味,沒有得到法喜,你的心是浮動的,很容易被五欲六塵干擾,很容易又回到五欲六塵的境界,還去搞貪瞋痴慢,這就墮落了。

  『世間自在主天王,得能令眾生值佛生信藏解脫門』。「值」是遇到,「信」是講生起信心,信心加上個「藏」,藏是寶藏,對佛法的信心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寶藏。我們在研究內典教學的時候曾經跟諸位同學說過,我們如果遇到有別人請我們去講經,或者請我們去講開示,你答應、應邀了,你去講,你講的目的何在?有沒有能夠達到你預期的目標?果然達到我們預先設定的目標,我這場講演成功了。這個目標是什麼?從總綱領上來說,信解行證。我到這裡做一場講演,我的目標是希望聽講演的人都能夠生起信心,這一場講完之後果然有很多人相信,你目標達到了,這是最淺的。更深一層是讓他真正了解、覺悟,那是深一層的目標;更深一層,不但他了解,歡喜去奉行,喜歡過佛菩薩的生活。所以我們到外面講經講演是有目標的,否則的話那就白講了,時間就空過了;一定有自己預定的目標。

  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這個意思就是所說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遇到佛法很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我們雖然生在佛滅度之後,所謂佛前佛後,我們生在佛後,佛早就滅度了;佛雖然不住世,幸好佛的經典還留在世間。佛的法運往後還有九千年;佛的整個法運一萬二千年,已經過了三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總算是非常幸運,我們生在末法的前半期,又能夠遇到正法。現在對我們自己來講,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很難生。佛在《華嚴》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道是佛道,信心是成佛之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之母。母是取什麼?取能生的意思,信心能生一切功德法,所以菩薩在此地講這是「信藏」。

  清涼大師說這是「於嫉妒邪見障得解脫」,這個話說得也非常有道理。我們曉得嫉妒、邪見是嚴重的障礙,我們有沒有?有。所謂邪見是錯誤的見解,特別是指成見;對於宇宙人生、世出世法看錯了、想錯了,這都屬於邪知邪見。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殊勝,嫉妒心就生起來了。嫉妒是瞋恚裡面的一分,屬於瞋恚。如果嫉妒再要增長,那就產生破壞,你會想方法障礙別人、破壞別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都是迷惑顛倒。佛經裡面講,總的因素是痴迷不悟,你才造業,你才受苦報。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不知道,不知道別人的榮耀就是自己的榮耀,他不曉得;別人得的福利就是自己的福利,他也不知道。這個義理很深很深,如果你知道了、明白了,你的觀念就修正過來,看到一切眾生得樂,你會生隨喜心,你也歡喜,隨喜裡面就成就無量功德。觀念轉過來,一個是造無量無邊罪業,嫉妒是造罪業,隨喜是成功德。會隨喜,他覺悟了,一念覺;會嫉妒,一念迷。迷悟不一樣,他的造作、果報自然就不相同。

  如何破迷開悟?信心重要。特別對我們初學的人,我們對佛要有信心,對佛的教誨不能懷疑,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一定要做到;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一定要捨棄、要放棄,這是信心。果然能生信心,現前就能夠斷惡修善,就能夠積功累德,不必等到我把理事搞清楚、搞明白了,那太遲了,你幾時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你沒搞清楚你不肯做,人家沒搞清楚他就開始做,等你搞清楚再做,人家已經比你走得遠之遠矣,你就跟不上了。所以這才曉得信心之可貴,信心之難得。凡是自以為聰明的人都吃虧,我自己本身就是個例子。年輕的時候自以為聰明,還算有一點善根,相信老師的話,但是如果我不把這些理事真相搞清楚,老師教我,我雖然不能反駁,我還是不能照做,我信了但是做不到;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得差不多,搞清楚了才真正肯幹。如果要是善根深厚的話,一接觸佛法就深信不疑,就依教奉行,我今天就不是這個程度,那不知道比現在境界要提高多少倍。所以吃虧就吃虧在自己的成見很深,妄想習氣嚴重。

  我們再看底下一尊,『光燄自在天王,得能令一切眾生聞法信喜而出離解脫門』。前面一位是教我們信佛,這一尊菩薩是教我們信法,要相信世尊遺留下來的這些經教,這個事情也難。佛法流傳到今天,中國人的說法三千多年,外國人的說法也超過二千五百年。一般的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受過世間的教育,世間教育裡最重要的是懷疑,於是把這個懷疑也拿到佛法裡來,看到這部經,這部經是不是佛說的?靠得住靠不住?傳了這麼多年,當中有沒有人改動?有沒有人偽造?於是對於信法就打了很多很多的問號。特別是《華嚴經》,《華嚴經》是佛在定中所說的,講完之後大龍菩薩收到龍宮裡面去收藏。現在潛水艇走在大洋底下沒有遇到龍宮(現在凡事都要求證),找不到龍宮,說龍樹菩薩從龍宮裡帶出來的大概是龍樹菩薩自己偽造的,假託釋迦牟尼佛講的,不是真的。在這個世紀初,我們就常常聽人家說大乘非佛說,把整個大乘法都否定了。所以小乘法師瞧不起大乘法師,小乘不能接納大乘,不承認大乘的受戒。現在比較好一點,由於交通便捷,往來得多;在過去交通不便,非常保守的社會,歧見很深。

  佛經裡面有兩部經,一個是《華嚴》,一個是《楞嚴》,很多人說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楞嚴》也不是真的。在論裡面,有很多人懷疑《起信論》,馬鳴菩薩造的《起信論》,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可是我們明瞭,我們學佛的人,稍稍涉入佛法的人不會懷疑,為什麼?佛有法印,小乘有三法印,大乘依實相法印。我們看看《華嚴》,自始至終是不是講的實相?確實,那就沒錯!你說不是佛說的,龍樹菩薩偽造的,龍樹菩薩如果真能造《華嚴經》,他就是諸佛如來。佛家講的大龍菩薩,大龍菩薩居住的道場是龍宮,那也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潛水艇,再高明的科學儀器也偵測不到,為什麼?不是我們這個時空。科學家所講的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我們不知道大龍菩薩是多少度的空間,我們今天科技沒有辦法突破時空,你怎麼能找到他?同樣一個很淺顯的道理,現在很多外國人也承認,人鬼雜居,人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但是真的存在;可能人的房屋跟鬼的房屋重疊在一起,但是各個不相妨礙,就是空間不相同,這個現在有一些外國人承認。了解這種狀況,大龍菩薩又何嘗不是如是?我們居住的空間不相同,不可以說他不存在,時空確確實實無量無邊。時空從哪裡來的?唯識所變;相是唯心所現,不同的空間是唯識所變的。我們肯定能現能變的事實真相,所現所變的存在怎麼可以懷疑?

  我們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我們要相信一切如來所說之法,這個法是真的,法決定不是假的。你能夠理解、能夠明瞭就生法喜,法喜充滿。我們在佛法的修學,也就是說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遵守佛菩薩教誡的原理原則過日子(修行就是過日子,工作乃至於應酬,統統叫修行),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歡喜心,這是你修學功夫剛剛得力了。沒有學佛之前每天生活很苦惱,貧賤有貧賤的苦惱,富貴有富貴的苦惱,沒有樂!世間人那個樂是享受五欲六塵,從這裡頭得樂。享受五欲六塵得的那個樂就像什麼?像吸毒的人打嗎啡那個樂一樣,哪裡是真的?找刺激,刺激過後苦來了,而且苦是愈來愈嚴重,樂愈來愈少,我們看看世間現象是不是如此?一點都沒錯。可是你學佛,你覺悟之後那個樂那是真樂,那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叫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一樣。

  對佛法漸漸了解,逐漸明白了,能夠把佛的教誨用在自己生活上,現在人所謂落實,落實在生活當中,表現出來自然就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其他地方為什麼看不到?沒覺悟。說個老實話,對佛、對法信心都沒有建立,那種信佛是迷信,不是正信,依舊把佛菩薩當神明來看待。經典是念給佛菩薩聽的,自己不需要了解,每天念幾遍給佛菩薩聽,佛菩薩就歡喜、就保佑你,是這麼個錯誤觀念。他不要聽經,他認為經不需要聽,不需要了解,只要念給佛菩薩聽就好了,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佛菩薩說他是乖孩子,好好的保佑他,這錯得太離譜了,所以他的歡喜心生不起來,他得不到法喜。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要明瞭的。

  喜歡之後當然他就會照做,「聞法信喜而出離」,出離是照做,離障了。你歡喜就離什麼?離憂悲苦惱之障。從前生活不歡喜,現在歡喜,不歡喜是障礙,就離了,你現在常生歡喜心,現在漸漸明理了。所以出離有淺深次第不同,當然本經出離的標準是出離十法界,還不只六道,這是出離十法界,因為他們是法身大士。但是對我們來講,我們煩惱減輕一分,離一分煩惱障,就出離一分;煩惱輕兩分,那你就離兩分煩惱障,這是我們現前就得受用。一定要明理,不明要問;學問,不明就要學著問,要學要問。

  下面這一尊是『樂思惟法變化天王』,他得的是『入一切菩薩調伏行如虛空無邊無盡解脫門』。法界沒有邊際,到這個地方我們可以說,在前面如果講的話很難懂。法性沒有大小、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一異,法性所變現的法相,給諸位說亦復如是,所以清涼才給我們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譬如經上講一毛孔,一毛孔是正報最小的,能含諸佛剎土,諸佛剎土是依報最大的;不只是平常講「芥子納須彌」。芥菜子我們曉得像芝麻差不多大,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須彌山是最大的山,把須彌山裝到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怎麼裝進去的我們不知道,現在在此地可以略說說。法性沒有大小,法性變現的相分也沒有大小,為什麼?相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跟虛妄哪有障礙?芥菜子是虛妄的,須彌山也是虛妄的,所以它沒有障礙。

  我這個話講得很清楚,你們聽起來還是聽不懂。在我想,《華嚴經》如果聽到一半我再給你講這個話,你會有一點體會,你能夠體會到佛說這個話有道理,確實是事實真相。所以眾生界、法界、調伏界(就是教化眾生)、虛空界,樣樣都是無邊無盡,都是超越時空,空間無盡,時間也是無盡。菩薩以大慈大悲,以真實智慧、善巧方便,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調伏行」,調是調順,伏是降伏一切眾生的煩惱習氣。眾生的煩惱習氣無邊無盡,諸佛菩薩的教學方法也是無邊無盡;諸佛菩薩的慈悲,諸佛菩薩的智慧,樣樣都是無邊無盡,菩薩從這個地方證得解脫,這是說明從有障礙、有隔礙當中得到自在、得到解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