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開敷夜神章  (第二十六集)  1986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12-004-0026

  請掀開經本,第八百一十五面,第二行。

  【昔時世界眾生類。好相殺害起怨讎。飲噉血肉恣無厭。今悉慈心互相視。】

  這首是將煩惱、冤仇轉化為相親相睦,這就是翻十惡業變成十善業。這首偈意思非常的明顯,對殺業來說的。展讀經文使我們有很大的感慨,就是現前這個世界殺業實在是太重了,世界上可以說沒有一個人不擔心著核子大戰引起世界的毀滅,這種情形是一年比一年加重,實際情形也是如此。所以學佛的同修既然有了這個殊勝的因緣,必須要有高度的警覺,要把握最寶貴的光陰,在短時期要能有個真實的成就,這點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再看下面第十首,第十首是轉盜業,殺盜,轉盜業。

  【昔時國內諸眾生。貧窮裸露無衣服。飢渴衰羸如餓鬼。以草蔽身受寒苦。大王今既興於世。稻粱甘果自然生。劫波樹藏出妙衣。一切男女皆嚴飾。】

  這個兩首是轉盜業。這底下還有一首,我們把它念下去:

  【昔日多求縱非法。為競微利相陵奪。今時嚴具悉豐盈。自在歡樂如天處。】

  這個文比較長,有三首偈。在過去這個大王沒有出興於世的時候,這個世界上的人不仁不義,殺生就是不仁,偷盜是不義,所以果報是貧窮,是災難叢生。國王不但是領導一個國家,他還要教育老百姓,所以這個責任是非常非常的重大。在佛法裡面,以及我們中國固有文化當中,都把教育看得非常的重要。《學記》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統治老百姓,最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要把教育辦好,使每個人都能夠知道忠孝節義。在我們固有文化裡面所說的五倫十義、四維八德,這是教育。人人都能受良好的教育,自然不會為非作歹,自然就能夠轉十惡為十善,果報當然就不相同。

  這個十二句經文裡面,『劫波樹』是比喻,「劫波樹」不在人間,佛經裡面講這是在忉利天,忉利天主他那個地方才有這個樹。這個樹真正是一個寶樹,樹能夠出生衣服,能夠出生種種莊嚴具。這種種莊嚴具樹會生長出來,這真正是個寶樹,所以此地講『劫波樹藏出妙衣』。底下一句也是的,『一切男女皆嚴飾』,「嚴」是莊嚴,「飾」就是裝飾,所有的裝飾品你也不必去花錢買,這樹它就會出。這是說教育辦好之後能夠轉業,能夠轉果報,每個人生活歡樂都像在天堂一樣。近代有一些學者,有些科學家、哲學家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尤其近代的科技日新月異,所以他們懷疑上帝的存在,甚至於宣布上帝已經死亡了。有些佛教徒看到這個文章很高興,基督教、天主教畢竟是沒落了。諸位要知道,他這種說法對佛教來說沒有好處。為什麼?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固然是迷信,是不究竟,否定上帝的存在,給諸位說更是邪知邪見,也是個錯誤的。這種錯誤所引起的嚴重的後果,還不如迷信上帝存在,還不如那個時候。尤其是佛經裡面所講的,上帝有沒有?有,真有;有沒有天堂?有,但是不是像宗教裡面所說的天堂只有一個,上帝只有一個人,不是的,他們所講的上帝就像佛經裡面所講的忉利天主(帝釋天王)。不要說別的世界了,就單單講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裡面有多少個忉利天?如果要是依照佛經裡面講的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數字來說,有十億個;換句話說,天堂有十億,天主有多少?也有十億個,不是一個。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一個單位世界有一個忉利天,一個小千世界裡面就有一千個忉利天。

  佛經上所說都要我們去證實,當然這樁事情實在講在我們學佛的人來說,並不是很重要的一樁事情。我現在能證明、不能證明不要緊,這是佛教的宇宙觀,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斷煩惱,這個重要;如何將自己的菩提心現前,就是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經典裡面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這個重要,這是一切大乘法裡面修學最重要的主題。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此在大乘佛法裡面,最穩當的、最可靠的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如果我們把這句佛號念好,真正能取得西方極樂世界,百千三昧,無量法門,同時證得,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到你得一心不亂,到你智慧現前,宇宙之間形形色色、林林總總都是你的現量境界;換句話說,你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但是這是要有相當的功夫,沒有功夫是做不到的。如果一味去求神通,能不能證實?也能證實一部分,很微弱的一部分。但是縱然能證得這微弱的一部分,與自己了生死出三界依然是無濟於事。由此可知,老實念佛重要!下面兩首是翻邪歸正。

  【昔縱迷心造諸惡。放逸非分生貪染。於他妻妾起邪婬。乃至種種相侵奪。】

  這裡面就是殺、盜、淫、妄全都包括,這是邪,邪迷心竅,所做的惡行。

  【今時所見他女人。色貌端妍妙嚴飾。心恆清淨無染著。知足猶如兜率天。】

  現在不一樣了,這都是得力於教化的功效。由於大王這個教育辦得好,能夠化迷歸正,所以縱然在五欲六塵當中,人人心地清淨而無染著。特別提出『兜率天』,「兜率」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知足,就是知足的意思。知足就有福報,身心清淨,這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身心清淨,自在快樂,兜率天人一樣。由此可知,不知足都是從邪見發生的。所以破邪歸正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修行三大綱領當中,也有這一條,「皈依法」,法就是正,將我們邪知見,邪知邪見,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反過來,要依正知正見,這是翻邪三皈之一。底下一共是有九首頌,我們一首一首來看。

  【昔時世界諸眾生。妄言粗惡多離間。】

  這是語業,妄語、惡口、兩舌,『離間』就是兩舌。

  【恆起邪思滅正法。】

  知見不正就是滅佛法。前面我們容易懂,也容易覺悟,『恆起邪思滅正法』,往往我們自己做了自己不曉得,還以為自己做得很對。這一點也就是自己沒有破無明,相信自己的知見,才會發生這樣的偏差、這樣的過失。佛在《遺教經》裡面告訴我們,他教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要相信自己的見解,不要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證得阿羅漢之後就可以相信自己。佛這個教誡非常非常的重要,為什麼?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我們的思想、見解會有偏差,自己不曉得。如果說得明顯一點、粗一點,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捨掉成見,俗話講成見太深。證得阿羅漢果,這時候就是正覺。由此可知,這個世間所謂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乃至於我們學佛的同修們,我們都已經覺。覺怎麼樣?覺還不正。三果以前的聖人都叫做覺,但是不能叫正覺。我們想到這一點,自己真正是非常的恐懼。一定要斷了見思煩惱,證得四果羅漢,如果在圓教來講,必須要證得第七信位的菩薩,這時候他的思想、見解才能算是正覺,這是照大乘《華嚴經》的標準來說。初信位以上,只能說覺,還不能講正。我們想想,我們連初信位都沒有到,這是自己真正要警覺的,自己天天胡思亂想,把佛法滅掉了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有好大的功德,這怎麼得了!

  我們實實在在沒有辦法到正覺,可是佛給我們講,這個經也講得很清楚,我在講席前面曾經多少次的貢獻給諸位,《華嚴經》的宗旨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讀完了才恍然大悟,原來淨土法門是從根本法輪裡面建立的。真正能夠相信淨土,能夠發願往生,這個知見就是正知正見,這個覺悟就是正覺。你雖然煩惱一品也沒斷,在往生講帶業往生,你這是帶業的正覺,這個不可思議!你搞其他的法門,覺,但是不能叫正覺;你深信淨土法門,執持名號,自己修這個法門,勸別人修這個法門,你一品惑也沒有斷,你是正覺,決定不亞於阿羅漢,這是《華嚴經》給我們的啟示。在《華嚴經》能看出這個門道,《華嚴經》就算畢業了,給諸位說,滿分的畢業;讀《華嚴》要是連這個門道沒看不出來,那《華嚴經》白讀了,那念得很冤枉。所以這一句我們要重視,因為往往自己不知不覺在那裡滅佛法、滅正法,自己完全不曉得。尤其是先入為主,門戶之見,自讚毀他,都是滅正法,今天在這個社會當中,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

  日常法師在美國寫封信給我就非常感嘆,幾個人能像善財童子、能像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這是我們修行的榜樣,修行自己,絕不謗他,這是《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告訴我們的修學態度。沒有一個法門不好,沒有一個法門不能成就眾生,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如果以《華嚴》這個觀點來看,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是妙法,統統是法門。一切法展在我們面前,問題就是覺與迷,迷了就叫世間法,覺了就叫佛法,所以說佛法無邊。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覺了都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迷了,沒有一法是佛法,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迷悟不一樣。

  所以說一切悟,就是一切法裡面你得清淨心、你得平等心,這是一切悟。無論在什麼法,三藏十二部裡面,各宗各派,無量法門裡面,世間一切法,天人、畜生、餓鬼、地獄,全展現在你面前,覺不迷,淨不染,就是沒有一法不是佛法,這是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去思惟。別的人,我再告訴諸位,決定不錯。錯的人在哪裡?自己,別人沒有錯處。如果你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個意思,人家沒有錯,錯在我自己,你這一生就有救了,你決定有成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善財五十三參所以能夠一生圓滿菩提,肉身成佛,成的是圓教佛,他憑什麼?就憑這一點。所以他的眼睛當中看一切人,這五十三個人就代表全體社會,這裡面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出家在家,他的眼光裡頭人人都沒有錯。所以在這個社會裡面,在一切大眾裡面歷事練心,見聞覺知裡頭鍛鍊自己的清淨心。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就是,看到合自己意思的,很好,合掌恭敬歡喜;不合自己意思的,起瞋恚心、起分別。所以我們就是念佛,功夫成片達不到,一心不亂更不必說了,修禪不能得定,學教不能開悟,就是不會這個門道。這個門道就是善財在《華嚴經》上顯示給我們的,別人統統沒錯,錯在自己。我們中國古時候大舜,這真正了不起,舜王,舜王能夠成為聖人、能夠成為天子,他有什麼本事?他就跟善財一樣,就是這麼一點本事,爸爸、繼母、弟弟沒有一個人對他好,他覺得別人都好,別人都沒錯,錯在自己,天天反省,天天改自己的過,他變成聖人。善財是更了不起,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眾生都沒有錯,他們都是菩薩,他們都是佛,他們以種種不同的姿態示現在我面前,教我面對著這個境界,我的心清不清淨,我的心迷不迷惑,你要學這個。

  這個經告訴我們,我們一生肉身成圓教的佛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你進來看這個環境,這環境不好,看那個人我不滿意,你怎麼能成佛?你這一生沒成佛的希望。勉強行,帶業往生還可以,還能辦得到,一生成圓教的佛沒指望。如果你能夠學善財,你修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你在這一生當中上品上生花開見佛做得到,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法身大士。真正能把善財學得很到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十地菩薩、就是等覺菩薩,實實在在不得了!這個要在自己覺悟,一個人能夠覺悟到這個層次,是實實在在不簡單。你們諸位在這裡聽了幾句話也覺得不錯,我講完了,你也就忘掉了,也就完了。難,實實在在是難。我們所以不能成為佛菩薩,就是不能以清淨、平等、慈悲面對著這個社會、面對這個現實,佛菩薩與我們沒有什麼差別,不同就這麼一點點。再看底下經文:

  【諂曲雜穢隨人意。】

  『諂曲』就是諂媚巴結。『雜穢隨人意』,這是講七種惡。

  【今時一切群生類。悉皆捨離粗惡言。音聲柔軟悅人心。一切聽聞無不喜。】

  這首非常明顯就是把身口七支的過失統統轉過來了,把妄語轉變成誠實語,把粗惡語轉成柔軟語,把兩舌、間離轉成為和睦團結,一定要把這些境界轉過來。轉是自己轉,不是別人轉。佛法自始至終都不干涉到外境,對外面境界不取不捨,你就得自在。外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境界現前馬上就回光返照,所以禪家講的功夫,叫觀照。觀,換句話說,不用心意識,觀是智慧,觀是沒有用分別心,用觀。照是什麼?反過來照自己,見色聞聲的時候立刻回過頭來照顧自己,看看自己用的是什麼心。如果用分別執著,立刻就覺悟我錯了,外境沒有善惡。外境好不好?好,沒有外境怎麼提得起自己觀照功夫?正因為有外境,所以能提起自己觀照功夫。所以外面境界統統是善知識、統統是諸佛如來,只要你會用心、會用觀照。

  不會用心,用的什麼?貪瞋痴。順心的、滿意的境界起貪心,不合自己心意起瞋恚心,不善用心。不善用心,外面的境界統統是魔境界。怎麼是魔境界?佛菩薩來了,心裡很高興,魔,你被他迷了;這些外道們來的時候,你起瞋恚心,他是外道,那也是魔,你起了瞋恚,被它牽著走,使你的心永遠不能平靜,念念都在起貪瞋痴慢,這樣不能成功。修行沒有別的,轉境界而已。轉什麼境界?轉自己心地的境界,絕對不是叫你轉外頭的境界,你要轉外頭境界,那叫大錯特錯了。轉你自心的境界,求自性的覺正淨,這叫佛法。佛法叫覺悟之法,佛者覺也,這就是覺悟之法,我不再迷了。你真正能這樣修,修上個三、五年,這是真正功夫得力的話,你就得解脫、就自在了,你煩惱輕、智慧長,自自然然就入了十大願王的境界。再看下面一首:

  【大王今演妙法音。眾生聞者咸欣悅。迦陵頻伽梵聲相。諸天音樂無能及。】

  這首是翻口業,這是總說。『妙音』,總說就是宣揚佛法,宣揚佛法講經說法的音聲都稱之為「妙音」。妙音裡面第一妙音,給諸位說,就是念阿彌陀佛,這是第一妙音。這一句佛號給諸位說是無所不包,正如蓮池大師所說的,「該羅八教,圓攝五宗」,這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所不包,蓮池大師將《彌陀經》後面再附上「往生咒」,這個意思就是取顯密圓融,《彌陀經》是顯說,「往生咒」是密咒,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顯密圓融,無上的妙音。從最粗淺的,是講五戒十善,人天法門,再往上,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都是大王在那裡演說的妙法音。眾生聽了之後沒有不歡喜的,因為眾生聽了菩薩說法,個個都破迷開悟。末後這兩句是讚歎,讚歎說法內容、音聲、儀態之美,像『迦陵頻伽』一樣;『諸天音樂無能及』,沒有能夠相比的。再看下面這一首:

  【大王頂上殊勝蓋。一切妙寶所莊嚴。琉璃藏寶吉祥竿。覆以眾妙摩尼網。金鈴自然出妙聲。其音超世無倫匹。宣揚一切諸佛法。除滅一切眾生惑。】

  我們先看到此地。這個後面有七首偈頌,都是說國王的大德自自然然能令眾生離一切過失,所以這是德行的感召,或者說感化。先說大王所用的『蓋』,這些地方我們讀了之後,一定要明瞭佛法教育手段上運用得非常非常的巧妙。不僅用言語來教學,所有一切設施統統是為了教化眾生,佛門裡面想得實實在在是周到,沒有一樣不是啟發你覺性,叫你破迷開悟。這是先講傘蓋,傘蓋裡頭也有表法的意思,「蓋」是遮塵土的,蓋製作的方法以及上面的裝飾品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是為好看的,不是的,統統都是有意思。現在人不講求這些,我們中國古人的服裝叫章服,章是文章的章,叫章服,所繡的花紋都代表很深的意義,不是隨便繡的,不是隨便製作的。現在人奇裝異服,它究竟代表什麼不曉得。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你在生活當中,你所見、所聞、所接觸的都叫你破迷開悟。你不認識傳統你不曉得,真正能認識傳統,你才曉得傳統之可愛,傳統的尊貴,傳統應當要發揚光大。

  這個寶蓋真正是寶蓋,它是用珠寶造成的,上面用的是『琉璃藏寶』。蓋有個竿,好像傘一樣撐起來這個,『吉祥竿』,「竿」代表吉祥的。上面再覆以網縵,以網縵裝飾著,摩尼網,『眾妙摩尼網』。蓋的四周繫的小鈴子,鈴風一吹就有聲音,都是取警覺眾生的覺性。『其音超世無倫匹,宣揚一切諸佛法,除滅一切眾生惑』。這個鈴被風吹得響,它是不是在講經說法?不是的。不是的,怎麼說它在宣揚一切佛法?那就是各人感受不一樣,你要入那個境界一聽那個音聲就開悟了,那不是說法是什麼?你自己要是愚迷,你自己有業障障住了。所以實在說,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眼前何嘗不是六塵說法?一樣的,沒有兩樣;問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心清淨,沒有障礙,所以他們這個六塵境界感受不一樣,他所接觸的六塵境界,他這個感受當中能夠斷煩惱,能夠得清涼自在,能夠悟一切法。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業障深重,六根入六塵境界裡頭真是一塌糊塗,迷惑顛倒,不但不能開悟,而且在這個裡面胡思亂想,生出種種妄想、邪知邪見,造作一切惡業感受的惡報。要不然釋迦牟尼佛難道真的比不上阿彌陀佛嗎?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問題是兩個世界的眾生迷悟不相同、染淨不相同。因此我們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經上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淨則土淨,我們心不清淨去不了西方世界。要想心清淨,你就好好的修信願持名,用這個方法叫自己心得清淨,與西方淨土感應道交。所以它確確實實是在說法,確確實實是滅我們的迷惑業障。

  【又此鈴音廣宣說。現在十方諸剎土。所有劫海一切佛。具大名稱諸眷屬。】

  這個鈴聲,國王寶蓋的鈴聲,實在太奇妙了。除了寶蓋那個鈴聲,給諸位說,任何鈴鐺發出的聲音統統都是這樣的,同一個表法。好像佛前面供花,花代表六度因行,不是只有佛前面供的花才代表,外面你看到花不代表了嗎?一樣的代表。如果看到佛前面這個花果,想到我們要修行證果,離開佛堂,別的地方看到花果就忘掉了,那這有什麼用處?等於說課堂裡所教的這個東西,離開教室完全沒用了,所學非所用,一出去就迷了,這個不行的。無論在什麼地方,聽到鈴聲就曉得這個意思;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花就引發自己要修行,要修六度萬行;看到果,不管什麼果實,就想到菩提涅槃。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可以說是一剎那都不中斷,你這個覺性那真是念念都覺而不迷。一念覺就是一念佛,念念覺就是念念成佛。所以我們從早到晚待人接物,在一切境界當中學什麼?學念念覺,萬不可以念念迷。念念迷那個結果就是生死輪迴,念念覺的結果就是菩提涅槃。從一切音聲裡面宣說,『現在十方諸剎土,所有劫海一切佛』,這就是宣揚佛法。

  佛的名號是佛教學的宗旨,是他教學的方針。像釋迦牟尼,這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本師、教主,他用這個名號實際上就是在娑婆世界教學的宗旨、方針。前面講過,娑婆世界眾生缺乏慈悲,所以這個宗旨裡面特別有一個能仁,仁是仁慈;娑婆世界的眾生污染嚴重,心不清淨,所以名號裡頭有一個牟尼,牟尼是清淨寂滅的意思。換句話說,對一切人要大慈大悲,對自己要清淨寂滅,這是釋迦牟尼佛現階段的教學方針。我們要具備這個條件求生淨土,那就決定沒有問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清淨,人人慈悲。所以一切諸佛的名號,就是他在那個世界教學的方針與宗旨。所以他這是宣說佛法。『具大名稱諸眷屬』,這句是講大菩薩,像在我們這個世界,諸位曉得的,具大名稱的,知名度最高的這些大菩薩們,佛的眷屬就是菩薩,文殊、普賢、地藏、觀音、勢至,這些人物。

  【又復鈴音次第演。過去一切十方剎。其中諸佛及剎名。所轉法輪無不盡。】

  前面說現在十方佛,這一首是講過去十方佛,意義完全相同。『轉法轉』就是說法利益眾生。

  【鈴中又出法輪音。其聲普遍閻浮界。廣說梵釋及眾生。所依諸業皆差別。】

  這首偈裡面的意思很廣泛,它的重點就是要教我們明瞭因果報應。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古人說得很好,「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到了,這個果報決定逃不了的,你要真正的相信因果。這個特別是對於閻浮提眾生所說的,閻浮提眾生就是我們這個地球,這是把範圍縮小,特別為我們講的。『廣說梵釋及眾生』,就是剛才我跟諸位講,我聽到有人批評基督教、天主教,說他們上帝死了,那個教破產了,我聽得很痛心。說老實話,科學家他也迷信,迷信科學,他說宗教徒迷信上帝、迷信神是迷信,他迷信科學也是迷信,兩個分量一樣重的,沒有優劣,都迷信。將來科學再進步,證明了確實有天堂、確實有上帝,這些人又有什麼話說?不但沒有話說,你是毀謗聖賢,阿鼻地獄去受罪去了。雖然是科學家、哲學家,也不能說不墮地獄,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孔老夫子講這個求學的態度很正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才是一個智者。不知的什麼?我存疑,我這個事情沒搞清楚,我決定不能夠武斷說它存在還是不存在,打個問號可以,我現在沒證明,說它不存在也有不存在的證據。你自己做不到,你不能說別人也做不到,這個就太武斷了。所以科學的精神,給諸位說,部分是正確的,另一部分是錯誤的,它那個正確性也是一半一半而已,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的。

  這是「廣說梵釋」,梵是梵天(四禪天的境界),釋是欲界天(就是帝釋天),「及眾生」,這一句裡面就是講六道,三界六道。『所依諸業皆差別』,他要不差別怎麼會有六道?因為業有差別,所以才有六道。這個差別是非常非常的複雜,諸位要明瞭必須得廣讀大乘經論你才能夠知道,一、二部經你還是搞不清楚的。我們細說,不但是辦不到,時間也不夠,我們只能夠從佛法裡面歸納,就是許許多多業因裡頭,哪個業因最重,最嚴重的業因,說這個。佛經裡面講十法界的因行,我們從上面說,佛是平等,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佛的法界;菩薩法界是六度,菩薩是六度心。存什麼心?念念修六度萬行,自行化他,這是菩薩心,佛是平等心。緣覺是因緣心,就是十二因緣;聲聞是四諦心。這是四聖法界。六凡裡面,天道是十善心,人道是五戒心,畜生道是愚痴心,愚痴就是是非善惡他搞不清楚,糊裡糊塗過一生,沒弄清楚,叫愚痴。畜生愚痴,好壞不分;餓鬼道,貪心;地獄道,瞋恚心,這是講十法界業因裡頭最嚴重的。

  講到天道,天道也相當複雜,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既然有這麼多層次,有二十八個層次,當然這個業因也不一樣。通常講十善,十善心生天只能生欲界,這個二十八層天只能生六層,六欲天。往上這個十八層,色界天,那要修禪定,修四種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不但要修四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單單修禪定,沒有四無量心,他的果報在欲界。所以欲界如果是只有十善,完全沒有一點禪定的功夫,憑十善只能到欲界第二層天,就是忉利天,夜摩天都不行。夜摩天以上都有一點定功,有一點禪定,看這個定功的淺深,它有四層天,定功淺深,沒有四無量心。如果具足四無量心再有定功成就,他就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去了。所以要修四禪、四無量心。四空天,那這個定功就更深了,四空定。這個是六道的業因。

  所以我們要能夠像古德垂訓所說的,「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最上的是平等心。我們能夠在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待人接物,我們在這個複雜的社會生活環境當中學什麼?學平等,就是修自己的平等心,那你真是最高明的。平等心怎麼修法?不管什麼境界,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自己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平等心。用什麼方法修?因為你那個念頭總會冒出來,你要不冒出來那你不就成佛了嗎?一定會起心動念的。這個念頭才起,不論是非善惡,不管是什麼念頭,念頭才起,「阿彌陀佛」。第一念妄念念頭起來,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能夠這樣修,這就是修平等心,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跟諸位說,上品上生。人人做得到,就看你肯不肯做?你要真正肯做,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的人。只許有一念,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就轉過來,轉成平等,阿彌陀佛平等了,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是從教下一般來說。

  所以一定要懂得什麼叫修行?行就是自己的思想、行為,有念就錯。真心離念,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跟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有念就錯了,要保持心沒有念頭,心地像一面鏡子一樣。所以把它比喻叫大圓鏡智,心地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萬物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鏡子裡頭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決定沒有染污。什麼叫染污?起貪瞋痴慢就是染污。我看到這個境界,我一念歡喜心,被喜染污了;我一不高興,被瞋恚染污了,這是舉個例子說。所以煩惱無量無邊,煩惱就是染污。佛把這個煩惱在百法裡面歸納為二十六大類,六種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這個就是染污。我們果然六根對六境一天到晚保持著自己心地清淨無染,這個人叫真修行人,這是真正修行人。

  用什麼方法?最妙的方法無過於阿彌陀佛,所以你要會用。把自己的心境從染污恢復到清淨,心淨則土淨,心清淨你看現前的世界就是淨土,你看到現前世界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可愛,沒有一個不值得尊敬,為什麼?個個都是佛、都是如來,個個都是大菩薩。那你這個眼光看這些眾生,就跟《華嚴經》佛看眾生一樣,「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我們才平等普遍的禮敬,平等普遍的稱讚供養。怎麼稱讚?見到: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個個都是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一切人是阿彌陀佛,一切物也是阿彌陀佛,一切事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稱讚,無量覺、無量正、無量清淨,這就是十大願王裡的「稱讚如來」,這叫真正稱讚。你要稱讚別的話,你是好人,你功德無量,給諸位說,那都是有漏的,與法性不相應;稱讚阿彌陀佛,與法性相應,這叫真正稱讚,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彌陀經》是第一經,不讀《華嚴》不曉得,不知道《彌陀經》是第一,不讀《華嚴》不知道阿彌陀佛這樣妙。所以《華嚴經》是念佛法門起信的經典,真正不可思議。這些六道業果我們真正明白了,所以我們一切思想、見解、行為,你就要謹慎,不再迷了。真正能夠警惕自己,怎麼樣?無非是不墮三惡道而已,還是免不了生死輪迴,還是得不到一個究竟解脫;換句話說,問題還是存在。所以真正明白這個事情,好也好,壞也好,是也好,非也好,統統捨掉,一句阿彌陀佛取西方極樂世界,六道的果不要了,因也不要了,這才叫大徹大悟,這才是《彌陀經》裡面所講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個人一生成佛,這個人是一切諸佛讚歎,一切諸佛護念,這是真正大徹大悟,比禪裡面大徹大悟、比教裡面大開圓解要殊勝得太多太多了。

  正如同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當中講的,參禪縱然得到禪定,能夠在蒲團上一坐坐幾個月不下座的,這個了不起,果報也不過是在四禪天而已,沒出三界。那個是相當深的定力,一盤腿一坐就坐幾十天,不是簡單的功夫,果報在四禪天,沒出三界。不如一個念佛的老太婆下品下生的,不如,差得太遠了。下品下生是一了永了,往生四禪天還是六道輪迴。所以這是我們一定要深深警惕的。經文絕對不是叫你斷惡修善,不墮三惡道,人天兩道去享福,不是的,意思不是這個。意思是教你了解六道的真實相,求生淨土,這是本經的真實義,所以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再看最後這一首:

  【人天聞此音聲已。各各自知諸業藏。離惡向善勤修行。安住諸佛菩提道。】

  這句話就說得非常的清楚,就很明瞭了。菩薩為人天說法,大家聽得清楚、聽得明白,對於六道輪迴這個因果報應的事理,這個『藏』就含藏在裡面,你統統都明白了。明白之後,應該是『離惡向善勤修行』。這個「惡」與「善」,跟諸位說不是相對的,如果是相對的,你離惡不墮三惡道,向善要生三善道,下頭這一句行不通了,講不通。什麼叫惡?善惡二邊都是惡。為什麼說惡?不能出輪迴,不能了生死。所以,善惡二邊都離,那就是真善。所以底下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不是相對的善,咱們不得已說那是個絕對的善。相對的善不是真善,是惡。這樣才能夠『安住諸佛菩提道』。「諸佛菩提道」是什麼?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那就是諸佛菩提道。諸位如果細細的去研究蕅益大師的《要解》,你就完全明瞭了。通常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講諸佛菩提道,我們很難體會、很難懂,蕅益大師一句話給我們點破,使我們徹底明瞭了。他老人家告訴我們,講發菩提心。平常大乘教裡講發菩提心,囉哩囉嗦說了一大堆,自己還沒搞清楚,怎麼個發法也發不出來。他老人家一句話說,發願求生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言語這麼容易,這麼簡單!

  你明白這個道理,這一句經文,「安住諸佛菩提道」,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心住在哪裡?就住在阿彌陀佛上。起心動念,剛才講了,第一念起來,第二念馬上轉成阿彌陀佛,這就是安住。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云何住」,住在哪裡?住在阿彌陀佛裡。「云何降伏其心」,一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打掉了,就是降伏其心。那個心就是心裡頭的妄念,怎麼樣把心裡頭的妄念打掉,把它降伏住?一句阿彌陀佛就把一切妄念降伏住了,就安住在一句阿彌陀佛當中,安住在這一念裡面你決定往生,決定是無上菩提。這個法門歷代祖師苦口婆心,是教你一生成佛,快快成佛,可是業障深重的人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不能怪他,經上說得清清楚楚,「難信之法」,他沒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福報,決定不能責怪。甚至他毀謗也是應該的,為什麼?他沒有見到,就像現在科學家毀謗宗教,說沒有上帝一樣,宗教徒對他們要生憐憫之心,他還沒見到。如果在五十年、一百年之前說人可以到月球上去,胡說八道,這個人神經病,這個人發瘋了。如果他能夠活上二百歲、三百歲,今天果然,我過去說錯了,他後悔都來不及。所以應當生憐憫之心,不應當責備。見到這個境界,心地要清淨、要清涼,不能起念頭,起念頭還是阿彌陀佛,我自己得大自在,這個叫真正的修行。

  好,今天時間到了,到這裡是一個大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