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三)  (第三集)  2000/2/26  香港九龍  檔名:12-031-0003

  請掀開講義,我們繼續看善財童子的發問。中國人自古以來常常講的質問,我們要學習怎樣發問,從發問內容、音聲、態度就能觀察一個人的修學功夫。所以我們自己有沒有好的修持,可以瞞愚痴的人,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一眼就看穿了,我們自己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努力來學習。你看看善財童子的言語、態度,他請問的內容,十一句裡面我們讀過前面五句。第五句是「云何轉菩薩行」,昨天跟諸位說了很多。我們的講法跟清涼大師的註解稍稍有點差別,清涼大師註解裡面,完全是佛菩薩的境界,法身大士,我們只能夠仰望而做不到。我們讀經修學最重要的,怎樣落實在我們自己生活當中,我們要能夠學到,要能夠做到,才能夠得真實利益。今天我們接著看第六句:

  【應云何深入菩薩行。】

  這一點很重要。諸位特別要記住「菩薩行」,第一天跟諸位細說過一定要有菩提心。菩提心,我們今天說得最清楚、最明白是真誠心,決定不可以妄心待人,真誠是不虛妄;清淨心,清淨是沒有染著,沒有執著,你就清淨;平等心,平等是沒有分別,我們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就不清淨。這種功夫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學習。我們是凡夫,無量劫來煩惱習氣太重,佛家講的貪瞋痴慢不知不覺都表現在你的言語、舉止、動態之中,這就叫造業。因為造業,這才牽連到不善的果報。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我們也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與佛有緣,善根都很深厚,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不容易!一定要珍惜這個緣分,認真努力學習,我們這一生才能夠永脫輪迴。

  有很多同修問我,我一定要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話說得不錯,是不是真能往生,還有問號。要怎樣才有把握往生?心清淨才能往生。大乘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清淨心在哪裡修?在生活裡面修,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沒有貪求、沒有嗜好,一切都能隨緣,人家給我們什麼吃的,我們吃了都歡喜,給我們什麼穿的,我們穿得很高興,決定沒有挑剔;這個東西我不吃,那個東西我不願意,不可以!你有這種念頭,你造業。起心動念都造業,何況你的言語造作。這個地方顯示出你的心極不清淨、極不平等,念佛也枉然。

  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的人,真正往生兩、三個而已」,這給我們很高的警惕。為什麼念佛的人那麼多,往生的人那麼少?習氣沒有念掉。念佛目的何在?《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是我們念佛目的之所在。我們怎樣念到一心不亂、怎樣念到心不顛倒?給諸位說,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平等,你清淨心念出來了,平等心念出來了;心不顛倒是智慧開了,正覺心起來了,慈悲心起來了。所以我們常常要反省問問自己,我的心清不清淨、平不平等?有沒有智慧、有沒有慈悲?如果這五條統統沒有,你的心是輪迴心,念佛號也是輪迴業,所以你不能夠了生死,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原因在此地。

  菩薩行,我在此地講得非常淺顯,把水平降到最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跟你們講十善,講六波羅蜜,這是菩薩行。這一句講『云何深入菩薩行』,「深入」是智慧,對於菩薩行徹底明瞭,這是深入。深入與後面廣大相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就深了,意思就深了。我們對於任何一個人,如果說指著鼻子罵他,你想想兒女指著鼻子罵父母行不行?我們佛弟子指著佛菩薩鼻子罵佛菩薩行不行?你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沒有學佛造的已經有罪,學了佛之後明知故犯,你的罪不止加一倍,不知道加了多少倍!所以學佛,我在講席上常說,你學佛有沒有功夫,有沒有成績,從你面貌上來看,從你的行為上看出來。為什麼?相隨心轉。你的心一天比一天真誠,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慈悲,你的相貌就愈來愈莊嚴,一定的道理!體質也是隨心轉,你的身體會愈來愈健康,少病少惱,這是你修行成績表現出來了。不必問別的功夫,只看看你的相貌,我們自己也看不到自己,你每天早晚洗臉都照鏡子,看看鏡子裡頭有沒有進步?如果修行沒有功夫,每天還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你注意你的相貌也天天在變,一年不如一年,你的相貌變壞了。你修行有功夫,你的相貌變好了,身體變好了,這一定的道理。

  我們帶來一個錄相帶,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有沒有放?你們看看,那個人是修行人的好榜樣。你們聽她說的,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百歲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生沒有瞋恨過一個人,所以她心地清淨,她沒有煩惱,她心平等沒有高下心。她在新加坡幫助許多人辦老人院,她在裡面做義工,裡面有些人跟她不能相處,她從來沒有責怪過別人,她總是覺得我自己做得不好,不能叫人生歡喜心,懺悔改過自新。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這叫菩薩行,「深入菩薩行」。像這些錄相帶我們常常看,見賢思齊,自己常常反省,跟她做一個對比,我們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來學習。

  諸佛菩薩,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世間第一等好人,佛菩薩一絲毫的缺點都沒有。所以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都歡喜佛菩薩,尊敬佛菩薩,仰慕佛菩薩,向佛菩薩學習。我們四眾弟子裡面,出家的弟子跟在家弟子不一樣,出家弟子代表佛菩薩的形象,如果我們做得不好,就是滅佛。這個罪你要知道,我們不能做社會大眾人的好榜樣,我們就是糟蹋佛菩薩、糟蹋佛教,這個罪過,諸位看看戒經是阿鼻地獄。所以這一件衣服不好穿,這個供養的飯不好吃,人家對你恭敬供養是希望你修行得道,他沾一點光。你們看看天目山齊居士,你就看到了,她修得好,她的父親造作罪業墮在地獄,因為女兒修得好,沾光!從地獄裡頭超生,這個叫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孝養奉事不是在財物上,是在你認真修持。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培養慈悲心,認真的修學十善業道,這就是孝養,拿這個來孝養,這是對老師的尊敬。

  善財問深菩薩行,「深」必須要有高度智慧,所以學佛要開智慧。智慧從哪裡開?智慧從清淨心裡面開,從平等心裡面開,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決定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你的生活、你的行持決定是隨順煩惱,煩惱作主,那麼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這《地藏經》上講的,你一天到晚在造業。我們要想得到深入菩薩行,不但要認真努力依教奉行,你能夠修十善,你能夠修六度,你的心還沒有達到清淨的水平,沒有達到平等的水平,必須要求學,要親近善知識。哪些是善知識?《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有情無情都是善知識。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要有悟處,人家的好處我們要學習,看到人家的缺陷,我們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自己要是有,立刻要改進,所以都是善知識。善人是善知識,惡人也是善知識;順境是善知識,逆境還是善知識。順逆善惡的境緣,成就善財童子一生圓成佛道,他會修。我們天天在分別、在打妄想,執著一定要什麼樣好的環境,那你錯誤了,再好的環境給你,你還是造業。善財童子他不選擇環境,他也不選擇哪個人,人人都是善知識。為什麼?人人都有長處、都有優點,人人也都有缺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看到別人好的地方我們學,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反省,那不都是善知識嗎?五十三參就是這個意思。理愈來愈清楚,這就能深入,事就愈來愈廣了。第七句:

  【應云何出生菩薩行。】

  『出生』,顯示他已經認真在做了。前面所說的都是心裡頭有願想落實,到出生是真的落實,真幹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真幹!真幹還沒有做到理想的成就,在這個階段叫「出生」。如果到理想的程度,那就進入底下這一問,第八句:

  【應云何觀察菩薩行。】

  『觀察』是智慧開了,這個時候見大地一切眾生無一不是菩薩,都是菩薩化身來度我的;智慧不開,你沒有能力觀察。我們遇到惡人天天來折磨我,我們覺得受不了,哪裡曉得菩薩遇到這個境界逆來順受,在這裡面修忍辱波羅蜜,修禪定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如果沒有這些逆境逆緣,我們怎麼能成就?對於那些作惡的人、折磨我的人,我們特別感恩他。為什麼?他墮地獄來救我的,他造作這些惡業,他將來要墮地獄,他墮地獄成就我的波羅蜜。這是深入觀察,我們才了解事實真相,於是我們對於作惡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甚至於用不擇手段逼著我,叫我走投無路的這些人,我都感激。我們寫了一張小的卡片,諸位也許都見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這是進入到這一個階段。我們能觀察,我們清楚,我們明瞭,順逆善惡境緣對於修行人都有利益。可是我們很清楚,他要不是菩薩示現的,他行善他受三善道的果報;他作惡,他必定感受三惡道的果報。我們能不能幫助?不能幫助他。為什麼?他愚痴,他執著。愚痴是沒有智慧,執著是沒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他能夠成就真正修行人,他不能度自己,這是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可憐憫者」,這真可憐!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通達明瞭,像我們這種根性的人一定要學教。學教是學習經典,「讀誦受持,為人演說」,這是佛教給我們學教的方法。為人演說就是研究討論,一天都不能放鬆。中國古時候念書人常講,「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你就想想這個話的味道,非常明顯的顯示出相隨心轉;三天不讀聖賢書,隨順自己煩惱習氣,貪瞋痴慢都在臉上了,都表現在臉上。所以我們一天都不能離開佛菩薩,佛菩薩在哪裡?佛菩薩在經典裡面。不離開佛菩薩,不離開佛經,佛經天天要念,天天要思惟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經典的義理無有窮盡,我們一生一世都體會不盡的,每讀一遍有一遍的悟處。那也許同修告訴我,我念了很多年都不開悟,那是什麼?你不會念,你念三百年也沒有悟處。

  什麼叫會念?真誠心、恭敬心去念,你才有悟處。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對於經典沒有恭敬心,你怎麼會開悟?開悟是從真誠、恭敬心來的,展開經卷如同面對佛菩薩,經卷一打開,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面前教誨我一樣,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在我面前。這樣恭敬心,你每念一遍有一遍的悟處,天天在覺悟,年年在覺悟,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你就變成大徹大悟,然後對於菩薩行,你才能深入,你才真正能出生。這個出生,我們用現在話講菩薩行落實了,五戒、十善、六波羅蜜我真在做了,把它落實在我生活裡面,飲食起居、待人接物都不違背,這是出生。

  往年淨宗學會成立,我代韓館長寫了一篇緣起,用她的名字發表的。緣起裡面特別提出行門的五個科目,我們在美國、加拿大,許多法師看到都讚歎,說我們這個行門的科目簡單明瞭容易學習。第一個科目「淨業三福」,第二個科目「六和敬」。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依六和敬?六和,世出世間的聖賢,對於這個字非常重視。和是什麼?和睦相處。和睦相處的基礎是平等對待,我比別人高、我比別人大就不平等,不平等就沒有和,所以和平兩個字是連到的,這裡頭有因果的關係。

  諸位同學你們到北京去旅遊過,我想一定去參觀過故宮,你看看故宮最主要的建築,世間人講皇帝的金鑾殿,它那個招牌不叫金鑾殿,叫「太和殿」。主要建築物三個大殿,太和殿後面「中和殿」,最後面一個「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什麼意思?以和平來統治國家,來安定社會。「太和」是廣大,佛法裡面講盡虛空遍法界,我們要和睦共處、平等對待。「中和」的意思更精微,中是不偏,人心要正,不能有一絲毫偏邪,偏邪就不和,那個和也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和,心是正直的,中正。「保和」,你就想到永遠保持不能失掉,失掉了那個國家會亡國;你家庭裡面失掉了,你家就衰了;國要是失掉和,國就亡;一個人要失去和,這個人的德行就沒有了,你還能配做個人嗎?

  佛教給我們修六和敬,第一條是理念,「見和同解」。諸佛菩薩這個和的基礎是什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之後見解是相同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同一個真性,所以見性之後你的見解相同,不會有差別了。這個水平太高,我們初學人做不到,做不到我們依什麼來建立共識?依佛菩薩的教誨,我們現在用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我們取這五個科目,用這五個科目建立我們的共識,見和同解。換句話說,我們起心動念自己一定要想想,與五個科目相應不相應?如果相應我們在學佛,如果不相應我們在學魔。佛與魔一念之間,與五個科目相違背的是魔,相應的是佛。孝養父母是佛,不孝父母是魔;奉事師長是佛,不敬師長是魔;有慈悲心的是佛,沒有慈悲心的是魔;修十善業道的是佛,造十惡業的是魔。我們不作佛就變成妖魔鬼怪,你就學魔學鬼,人死了作鬼,這不能說沒有道理!他每天都跟魔鬼為伍,他怎麼不去作鬼?違背佛陀教誨都叫魔鬼。我們要明瞭,要有智慧去觀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麼可以糊塗?不但不能糊塗,失念都不可以。失念是什麼?忘記了。為什麼特別選這五個科目這麼簡單?就是叫你不要忘記,我們堅守這個目標,堅守這個方向,念佛就決定得生淨土。我們要曉得,要認真努力去學習。

  我在早晚課跟大家介紹得很清楚,早課提醒自己,晚課是檢點反省,改過自新,這種早晚課就有功德。而不是說早晨把經念一遍給佛菩薩聽,晚上又念一遍給他聽,佛菩薩教你怎麼做的忘得乾乾淨淨,這樣做早晚課是有罪。什麼罪?早晨騙他一次,晚上又騙他一次,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騙佛菩薩;還以為我的功課不缺,以為佛菩薩會保佑你,哪有這個道理!佛菩薩教導我們是要我們去做到,不是叫我們去念的,要有智慧觀察反省。第九句:

  【應云何增廣菩薩行。】

  『增』是增長,『廣』是廣大,如何把自己的菩薩行推廣?這個問跟四弘誓願裡面「眾生無邊誓願度」相應。首先我們要有這個願,接著我們要有這個行,要有普度眾生的行。什麼叫度?怎麼個度法?我們細細觀察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我們就明瞭,原來不是別的,是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這就是普度。所以我們起了個念頭,要想一想我這個念頭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樣子?我這種言語、我這種態度,可不可以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懂得反省,要懂得觀察。凡是不可以做眾生好榜樣的,我們就不能做。

  哪些不可以做好榜樣的?殺生不是好樣子,偷盜不是好樣子,邪淫不是好樣子,妄語不是好樣子,最容易犯的。我們對人有沒有說真實話?處處總是隱瞞自己欺騙別人。現在這個社會,兒女欺騙父母,學生欺騙老師,員工欺騙老闆,這個社會才有災難,人都不誠實。兩舌是挑撥是非,有意無意造謠生事,破壞別人,這個罪業非常非常重。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如果是一個國王帝王聽信挑撥是非,往往把這些忠臣殺掉,在歷史上最明顯的,宋高宗聽信秦檜的讒言,殺了岳飛;作父母聽信別人的讒言挑撥,害自己的子女;兄弟聽信讒言,兄弟反目互不往來;夫妻聽信讒言,離異。這才曉得兩舌造的罪惡之重,佛在經上講拔舌地獄、烊銅地獄,刀山地獄,都是造這種業他所感得的果報,非常可怕。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眾生。惡口是言語粗魯,沒有禮貌,讓人家聽了起反感,都是我們常常犯的。惡口多半從貢高我慢、輕視別人,現在我們常常看到命令式的,這命令式的言語叫人起反感。即使你是作長官,不能不服從,但是心裡不服,表面服從心裡面反抗;你作長官對待部屬,你失敗。真正是一個好的領導人,他決定不會用這個態度,他對於部屬,為什麼?愛護。

  孔老夫子教學,一個領導人要做到三個字「君親師」,他是一個成功的領導人。君就是領導的意思,善導;親,把員工部屬看作子女一樣的親愛,你真的能愛護他;師是你要教他,他有過失,你不能喝斥、你不能責備,你責備喝斥你就錯了,剛才講的,表面上服心裡不服。我過去年輕也在公家機構上班,我遇到一個長官,我一生佩服他。他對待部屬親愛精誠,我們有一天,這是我自己工作少的時候看看書,把兩個腿翹起來,前面兩個椅子就抬起來,往後面靠。他從我背後來了,拍拍我的肩膀,沒有教訓,沒有喝斥,「你這樣做容易摔跤」,你看看他不說我們損害公物,他還關心我,怕我摔跤,和顏愛語。我們一生感激,一生不忘,這個毛病永遠改掉了。這是好長官,愛心來糾正你的過失,不是用責備、不是用命令;他要命令把我教訓一頓、罵一頓,我們也不敢說話了,乖乖的聽,心裡不服。「君親師」,每一個人都要記住這個教訓。

  我們學佛,抓住佛陀教導我們修行的綱領,我們才有下手之處。佛家的綱領大家都知道,「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諸位都會講。這些年來,我讀許多宗教的經典,為什麼要讀?就是「云何增廣菩薩行」,菩薩行在前面跟諸位講過,是為眾生服務。我現在要把我的服務範圍推廣,推廣到什麼?所有一切宗教我都為他服務。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族群,我要為他們服務,所以我要讀他們的經典,要讀他們的歷史,要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我才能真正為他們服務。讀了之後,我得到一個結論:「愛」字。佛家講「慈悲為本」,有道理!每個宗教經典儘管講得不一樣,但是講到愛都一樣,上帝也愛世人,神也愛世人,佛菩薩也愛世人,是所有宗教的共同點;換句話說,諸佛菩薩,十方神聖,儘管立教不同,他的根本都是慈悲。佛家講慈悲,他們講愛;換句話說,愛是根本,方便是門,這是通所有宗教,我們用這個立足點,世界上所有宗教就變成一家人。

  可是慈悲跟愛,經典上講這是空洞的不能落實,佛慈悲一切靠誰?靠我們四眾弟子發揮慈悲心愛一切眾生,把佛菩薩的大慈大悲落實,靠我們落實。其他的宗教,也必須他們的宗教徒才能落實上帝、神明那個愛世人。我們四眾弟子是佛菩薩的代表,基督徒是上帝的代表,猶太教徒、一般宗教徒是神的代表。神愛世人,你愛不愛世人?你不愛世人,你就不是神的代表。我對於一切眾生沒有慈悲心,你就不是佛菩薩的代表,我們要明瞭這個意思。學佛同修,我們天天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拿什麼報恩?拿什麼來濟三途苦?愛心。我們要有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清淨就是義務的,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愛心,附帶條件的愛心不清淨,無私無條件的愛心幫助一切眾生。平等那就是對一切眾生恭敬,決定沒有我慢,決定沒有自以為是,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文化,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尊重別人的風俗習慣,這叫方便為門。

  決定不可以要求別人隨順我,那你就錯了,你就不是學佛的人,你的心永遠不會清淨,你也不會得到平等。應當怎麼樣?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菩薩都順眾生,只有眾生才不肯順眾生,魔鬼不隨順眾生,佛菩薩隨順眾生,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所以要常常檢點自己過失。真能修行功夫得力,什麼叫得力?起心動念馬上就覺悟,這個叫得力。做錯事情以後再後悔,這功夫不得力。我動這個念頭立刻就曉得這個念頭該不該動,我說這一句話立刻就知道我這話該不該說,我要做這個事情立刻就想到這個事情該不該做,功夫得力了。說錯了、做錯了以後再求懺悔,沒有用,那功夫不得力,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所以要曉得惡口很可怕,惡口是很粗魯,言語傷人。不但佛戒,儒家也戒。儒家常講「福在口中」,刀斧能傷人性命,惡口之言傷人心,比傷人命還要嚴重。人家記恨,永遠不忘;換句話說,將來有機緣人家要報復你。為什麼不學佛菩薩慈顏柔語?言語柔和,態度恭敬,在這些地方學。

  我在新加坡看到小朋友念《弟子規》,我聽了很受感動。我讓我們培訓班的同學,每個人都請一本《弟子規》,有空閒的時候多念,《弟子規》裡面,那是教小學生的,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那自己就要想想,我們連小學生的水平都沒有,你還有什麼成就?小朋友現在會念,第一步;第二步要教他學習,我現在看到不錯,小朋友現在見人非常有禮貌,反而大人見人沒有禮貌。小朋友學會了,大人忘掉了,小朋友在積善修德,大人天天在造業。我們現在要向小朋友學習,小朋友是菩薩,天真爛漫,學習聖賢的規矩。這是講推廣,我們要把它推廣到一切眾生。第十句:

  【應云何成就菩薩行。】

  『成就』的意思是具體的獲得,也就是我們講,你修學有了成就、有了效果,再說得明白一點,你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你真得到了。最後一句:

  【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這個意思是究竟圓滿的成就。我們訂的這個科目,雖然只有五個科目,五個科目很圓滿。我們最後的一個科目「普賢十願」,佛在大乘經上給我們說過,「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普賢行跟大乘菩薩行差別在哪裡?行門的條目沒有兩樣,菩薩修六度十善,普賢也修六度十善,那普賢跟一般菩薩差別在哪裡?普賢是最極真誠心,真誠心圓滿,清淨心圓滿,平等心圓滿,那叫普賢行。菩薩雖然是真誠清淨平等,還沒有達到圓滿,普賢圓滿了。普賢的禮敬,「禮敬諸佛」,我們講很多很多次了,普賢菩薩眼睛裡諸佛是什麼?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平等的禮敬,他怎樣恭敬阿彌陀佛,就怎樣恭敬一切眾生。對待任何一個眾生,他那個恭敬心,要不是跟恭敬阿彌陀佛平等,就不叫做普賢行。不但對於一切人,恭敬一切人跟恭敬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毘盧遮那佛,決定沒有兩樣,恭敬桌椅板凳也沒有兩樣,這是普賢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普賢菩薩的觀察。為什麼?一切眾生有佛性,眾生的佛性跟釋迦、彌陀,毘盧遮那的佛性沒有兩樣,所以普賢菩薩恭敬。無情眾生有法性,桌椅板凳是無情眾生,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所以桌子擺得整整齊齊,擦得乾乾淨淨。對桌子的恭敬,恭敬的心、恭敬的行,決定沒有兩樣,這叫禮敬諸佛。我們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樁事情不高興,你是凡夫行,不是菩薩行,當然更不是普賢行。

  「稱讚如來」是普賢行,他為什麼不說稱讚諸佛?他要換個稱讚如來?說佛是從相上、形相上,恭敬在形相上要平等,不能有分別,稱讚就有差別了,所以他不稱讚諸佛,稱讚如來。如來是從性上講的,諸佛是從相上講的,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與性德相應,這稱讚;與性德不相應,不稱讚,禮敬而不稱讚。菩薩教化一切眾生,如果對於惡人、惡事你也稱讚,是非就沒有了,邪正就沒有了,這個天下不就大亂了?所以普賢菩薩稱讚,稱讚善的,不稱讚惡的;稱讚正法,不稱讚邪法,對於正的、善的,稱讚;對於邪的、惡的,不說話,一句話不說,這是在第二願裡頭,我們要學。

  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隱惡揚善」,《太上感應篇》裡面教給我們「積德累功」,這是功德。別人有過失絕口不提,不要放在心上;別人的好處我們要常常讚揚,使社會向善,使做錯、做惡的人反省;我做惡事,人家都原諒我,都不說我;讓他回頭,他會受感動。他做一點好事我們稱讚他,做再大的惡事絕口不提,這是聖賢人教學的原理原則。他讓一個人去反省,讓一個人慢慢的覺悟回頭,決不用責備的語氣對待他。責備會引起反感、引起反抗,使他的惡作愈陷愈深,這是你教學失敗。所以對於惡人、惡事絕口不提,也絕不放在心上。你們看到許哲居士,她做到了,她一生不記別人過惡,只記別人的善,人家的好處她讚揚,不但讚揚,她學習。所以使自己變成純善之人,自己心裡頭沒有一個惡念,記住別人的過失,你心裡頭就有惡念,你的善就不純。任何人這個惡作絕不放在心上,養成自己純善的心,純善的心起作用就是純善的行為,斷惡修善的功夫要在這個地方去做。

  「廣修供養」,重要!廣是無條件、無分別、無執著盡心盡力供養一切眾生。不說布施,說供養,菩薩用布施,講布施,普賢用供養;普賢是最真誠的心,孝順心,恭敬心,這個布施就叫供養。菩薩供養一切眾生,恭敬心不夠,孝順心不夠,所以稱布施。普賢菩薩把一切眾生看作父母,把一切眾生看作諸佛如來,所以他是供養,他不是布施。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無畏供養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令一切眾生離憂悲苦惱。所以我們和顏愛語,這都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教我們的。我們要對人和顏愛語,這是什麼?這是無畏布施,無畏供養,普賢行裡面無畏供養。如果我們的態度凶惡、言詞粗魯,讓別人心裡很難過、很恐怖,我們就造作罪業;不但不能夠傷害眾生,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就有罪。菩薩行裡面,這個眾生討厭我,不喜歡我,我一看到趕緊迴避,不讓他生煩惱。這個迴避是什麼?迴避就是無畏的供養。時間久了,慢慢的那個人就會覺悟,知道我們是善心,沒有惡意,再回過頭來,這就是好朋友。

  財供養裡面有內財供養,非常重要,內財供養是什麼?以我們的勞力為他服務。要知道我們自己用勞力給人服務,這個得的功德最大。外財布施不如內財布施,你們看看許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歲,她還是用她的勞力來為眾生服務。我們觀察,有一些出家人做不到,出家人布施遞一點重的東西,交給別人去拿,自己不肯拿,總是命令別人,叫別人做這些勞力的事情,自己袖手旁觀,下達命令,哪裡曉得功德讓別人做去了,可惜!多少自己修福的機會錯過了,造業的機會統統都包攬,修福的機會都讓給別人了,愚痴到極處!我常常在旁邊看,我清楚、我明瞭。

  「廣修供養」,要把供養的心、供養的行推廣,推廣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所以佛法不是定法,不是說我今天一定要供養很多的錢,我的功德就大了,不一定!你是一個大富長者,你有的是財富,你幫助別人,幫助一萬、兩萬,在你九牛一毛,不算什麼!另外一個人,一個月才賺兩、三百塊錢,他能夠布施十塊、二十塊來做供養,比那個富有的人拿出幾萬、十幾萬、幾百萬功德還要大。為什麼?你按比例就曉得,他拿出來是幾分之幾?而且貧窮人多半有真誠恭敬心。大富長者傲慢心,作威作福,要別人恭敬他、承事他,那個功德立刻就報盡、報完了。所以才知道風水輪流轉,富有不是永遠富有,來生貧窮;今生貧窮的人,喜歡布施供養,來生就得大富,都是在流轉不息,幾個人懂這個道理?佛菩薩明瞭,世間大聖大賢他們明瞭,他們真修。

  我想想我自己就很慚愧,我很想做,旁邊的人不讓我做,魔障!我要克服我的魔障。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歲都不需要人照顧,他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在台中蓮社的旁邊正氣街九號,那個房子只有十五坪,一坪三十六尺,十五坪多少?不大,很小的小房子。十坪三百六十尺,大概只有七百尺的樣子,住那麼一個小房子。一個人一生自己照顧自己,沒有人照顧他,最後兩年才答應學生照顧他,留一個學生照顧他,最後兩年。我今年才七十四歲就要有人照顧了,非常慚愧!跟我老師比差遠了。這些地方我們都要認真學習,希望我周邊這些同學都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我自己能照顧自己,證明我身體很健康,需要別人來照顧自己,證明自己已經不行了。許哲居士一百零一歲還是自己照顧自己,她還照顧別人,沒有一個人照顧她。這是正法,這是正理,這就是給社會廣大群眾做一個好榜樣。

  普賢行願第四條「懺除業障」。我們知道自己業障太多太多、太重太重,要知道懺悔,要知道改過,改過是真正懺悔。知道自己錯誤是開悟,這個人覺悟了,把自己的過失改掉,這是修行,這是真正的功夫。不知道自己的過失,這一天就是白活了,迷惑顛倒過了一天;你知道自己的過失,你這一天活得有意義、有價值。一個人修行證果,功夫在此地。每天混日子這樣混下去,到最後還是免不了三途六道,這一生縱然遇到佛法,等於沒有遇到,你說多可惜!所以懺除業障是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天天要發現自己的過失。你說我沒有過失,沒有過失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佛,佛沒有過失,那你成佛了;另外一種是一闡提,佛經裡面講沒有善根的人,他有過失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沒有過失,就這兩種人。菩薩知道自己有過失,到等覺菩薩天天還修懺悔法門。你們知道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天天還修懺悔,我們哪裡能沒有過失?

  怎樣發現自己過失?《華嚴經》上教我們,看到眾生的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我們自己看不見自己,照鏡子,一切眾生的思想、見解、行為就是一面鏡子。看到別人的過失馬上來檢點我自己有沒有,如果我看到別人過失,我把這個過失記在心裡,常常說別人過失,那就變成最大的過失。變成什麼?變成惡口,變成綺語,變成兩舌。這是最大的過失,喜歡說別人過失,心裡頭常常記著別人過失。見到別人好的地方,我們要學習,善行。業障不能不懺除,懺除業障我們求往生,品位可以提升。

  「隨喜功德」是普賢行,隨喜實在講是斷除我們嫉妒障礙的惡習,嫉妒障礙這個煩惱與生俱來的,這不要學的,都有嫉妒心,嫉妒心是嚴重的障礙,所以特別提出來。用什麼方法對治嫉妒?用隨喜。看到別人做好事,不但不嫉妒,我要幫助他,要成就他,成人之善,成人之美,這是大功德,要懂得修隨喜功德。這個人是我討厭的人,我很不喜歡的人,但是他做的是樁好事,我要幫助他。不能因為我討厭他、我不喜歡他,他做好事我也不幫助他,那就錯了。這個人我很喜歡他,他做壞事,那我決定不能幫助他。人不能有私好,不可以有私情,只看他所作所為是自利還是利他,自利我們不幫助;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我們應當盡心盡力幫助他。幫助他、成就他,成就自己的功德。好事何必要自己帶頭?有人帶頭幹最好,我們從旁邊協助,功德是平等的。決不是說帶頭這個人功德大,我們在旁邊跑腿、做義工的功德小,沒這個道理,平等!事情成就完全平等。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決定不可以有瞋恚心。

  瞋恚、嫉妒多半是墮地獄。過去我們曾經講過《大寶積經》裡面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也叫做《彌勒所問經》,經文一開端,世尊就講嫉妒的果報。有兩個比丘講經說法,另外有一些比丘嫉妒、造謠、破壞,果報墮地獄。他墮的地獄可重了,以我們人間來算一千八百萬年,墮在地獄裡這麼長的時間,實際上他在地獄裡面所感觸的,那個時間就太長了,地獄所謂是度日如年。嫉妒、毀謗好像是沒有什麼,哪裡曉得感受這樣嚴重的果報,這又何苦來?

  好事,世出世間第一等好事是教學。孔老夫子選擇教學,釋迦牟尼佛選擇教學,教學是世間第一等好事,勸人為善,勸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沒有比這個更好。世間做到帝王,做到將相,古代的帝王將相今天有幾個人知道?提起孔老夫子,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提到釋迦牟尼佛沒有人不知道,教學對人恩德的布施無量無邊,所以普賢願裡面有請轉法輪。現在大陸上搞法輪功,對我們傷害很大,這個造的業造得很重,我們講法輪會被人家誤會我們在搞法輪功。所以我們現在不得不變通一下,我們講教學,轉法輪就是教學。所以請法師大德來講經說法,這個功德很大。我們學佛四眾同修常常存這個心,常常找機會請法師大德來講經教化一方。啟請的人,幫助的人,像這個道場許多來做義工幫忙的,功德跟法師講經一樣大。

  所以諸位要記住,佛法是平等法,如果有高下,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平等法,不但要懂得請法師講經,更進一步的「請佛住世」。你們想想,哪有人聽一次經、兩次經就開悟、就證果了?不可能。那怎麼辦?一定要請法師長住在此地,天天給我們講,我們每天上課,每天反省,每天改過,這才能得救!要天天聽經、天天聞法。許多同學聽經聽了不少年,習氣毛病還是改不過來,原因是什麼?聽得還不夠,你還沒有悟。怎麼辦?繼續不斷聽。你們看看天目山鬼神請求聽經,齊居士在天目山每天用電視播放兩個小時給鬼神聽,鬼神還要求增加時間,不夠!鬼神都要求聽法。現在在我們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用電視播放講經的錄相帶,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有很多人看到電視機打開在講經,一個人都沒有在聽,「你們是不是忘了關機器」。不是的,鬼神請求的。鬼神怎麼請求?鬼神附身說出來的。我們念佛堂有一位年輕的女居士杜美璇,鬼神附在她身上要求聽經。很多的鬼神要求聽經,杜居士醒過來之後,她不曉得這個事情,只感覺到身上非常疲乏,別人把這個事情告訴她,她才明瞭,回家的時候告訴兄弟姊妹要聽經,你不聽經連鬼都不如,所以現在她全家也就得度了,兄弟姊妹都學佛了。

  所以聽經的時間不夠,我們的觀念改不過來,觀念改不過來,行為怎麼能改得過來?像我們這種根性的人,一定是先把觀念改正過來,然後我們的行為自然就會改正過來了。不懂教理,你教他怎麼做,他就肯怎麼做,那個人是善根福德深厚,他不要聽經,他也能改過自新,他也能斷惡向善,這種人少數。多數我們今天講知識分子,是最麻煩的,最不好度的,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為這一幫人。上智與下愚都好度,而且都容易成就。我們今天看到許許多多念佛往生的同修,有很多不識字的,沒有念過書的,也沒有聽過很多經的,教她念一句阿彌陀佛,她就能萬緣放下,一心專念,什麼都不想了,結果人家往生非常自在,瑞相希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修行多少年的老法師都比不上她。那是什麼?善根福德深厚。你教她一句她就相信,她絕不懷疑,她就依教奉行,一生不改變,這種人成就了。我們這幫人叫半吊子,高不高低不低,說你沒有文化你也懂得不少,說你真懂你又不懂,最麻煩的。對於我們這種根性,只有長時間薰修,天天聽經。

  我也是個半吊子,我今天能有一點成就,幸虧老師教我這個方法,上台講經,講給別人聽,也講給自己聽。我講了四十年,也就聽了四十年,念頭才轉過來,好不容易!我這四十年天天講,經天天讀,沒有一天離開。現在有很多同修擔心我睡眠不足,因為什麼?常常讀經,讀得非常精進,有興趣,睡覺忘掉了,這個常有的事情。許哲居士常常看書,看到高興的時候,兩、三點鐘睡覺,把睡覺時間忘掉了。我們讀經常常如是,在從前跟李老師學教的時候,常常不知不覺天亮了,這才曉得。我們也不是有意要修苦行,讀出滋味出來的時候欲罷不能,是這麼個關係。你真有領悟的地方,愈讀愈歡喜。像《無量壽經》、《華嚴經》字字句句無量義,講不完的,一句都講不完。所以請佛住世最重要,要請法師長住在這個地方,我們長時期得法師教誨,我們才有可能把念頭轉過來,我們的行持才能夠真正得利益。所以請佛住世這個功德最大。佛不在世,我們要請有修有學、正知正見的法師大德,住在我們這個地方為大家講經說法,很重要很重要!這個功德非常非常之大,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

  可是今天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地方都缺乏講經說法的法師,這怎麼辦?培養人才在今天是第一樁大事。我們在新加坡最近這三年來,李木源居士發大心在那裡辦培訓班,我們現在是第四屆,今年下半年可能辦第五屆,五屆正好遇到中國大陸國務院宗教局跟北京佛教協會,我們都有共同的認識,佛教教育非常重要。宗教局跟佛協今年抓教育了,好現象!他們四月間要到新加坡來訪問,看看我們,我們來研究怎樣把佛教教育辦好。我們的弘法人才培訓班可能在國內辦,這就方便太多了。我們國內如果要重視教育,抓佛教教育,好好的培養弘法人才,我們的國家前途一片光明,一定得到諸佛菩薩保佑,一切得到所有宗教的眾神保佑,肯定的。這是個喜訊,我們希望這個班能在國內辦,能夠成就更多講經說法的人才,我們會盡心盡力的來協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