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德圓滿愛敬林神章  (第七集)  1988/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3-0007

  八百九十八頁第二行:

  【云何名菩薩微細觀察普遍智門受生藏。】

  這段經文是講九地菩薩具足法師德,他於三性,就是一切眾生三種根性都能夠了解通達。於一切法的三性,我們唯識裡面所說的,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也都能夠明達,所以這說法才能夠契機契理。這是遍智的意思,就是「普遍智門藏」。經文一共有十五句,第一句總說,其他的都是別說。總說這句意思是從第八地提升到第九地,所以才說「住童真位」,得菩薩種種的威儀。我們看經文:

  【善男子。此菩薩住童真位。獲得菩薩種種威儀。】

  這句就是表示由八地升到第九地,也顯示出法師的德行,所謂法師就是一切大眾的一個表率、一個模範,所以他必須要具足一切『威儀』。這些威儀實在說,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譬如說我們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習俗、禮節,外國人有外國人的禮貌,有許多地方不相同。古時候的威儀跟近代人的威儀也不相同,我們看到佛經裡面講的《戒經》,比現在出家人所說的戒律,雖然講二百五十條戒,實際上真正講戒總共只有十七條,前面十七條是戒律,後面都是屬於威儀,那個威儀現在統統用不上。為什麼?我們的生活起居、生活的習慣,跟當時完全不相同。因此,我們只能夠取它的精神,事相上完全變了樣子。由此可知,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上每個區域不一樣,每個時代不一樣。講到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那當然差別就更大更大,絕對不是我們想像的。因此,菩薩在某個地區、在某個時代教化眾生,威儀怎麼建立?一定要隨順這個時代,要隨順這個地區,才能被大眾接受,為大眾所歡迎,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們為什麼要說這些?實在講這點意義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凡夫最大一個毛病,就是先入為主,他第一次接觸到的認為一定是他的標準,那些是對的。以後再看到別人所做的,他就要批評,就要說不對,這就是凡夫修學,所以不能成就的第一個大障礙。如果細分,就說從前在中國大陸,每個寺院都有每個寺院的作風,不一樣,它有它的學風,它有它的道理,各個寺院當然大同小異,小的地方還是有差異。拿禪宗來說,如果沒有差異,六祖傳下來應該是一個宗,為什麼分五宗?五宗裡面它這個差異就很大、就不相同,一切規矩都不一樣。這是諸位看看《禪門日誦》就能看到,五家法器敲的拍節不一樣,五家打板,那個板的形式不一樣,有人的是方的、有人是長的、有人是三角形的,都不一樣,同樣是六祖傳下來的,所以這是大的差異。五宗裡面每一宗,譬如講臨濟宗或者曹洞宗,就是本宗臨濟宗來說,臨濟宗的廟很多,每個廟裡面還是有小的差異,這大同小異,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

  在現代,咱們在台灣,台灣寺廟道場很多,也是每個道場有每個道場的規矩。你要不相信,你去看看他們都有常住公約,常住的規矩。你去把它拿來比較比較,沒有一家是相同的,每個人所訂的規矩都不一樣。這正是佛家所謂沒有定法,它有決定的原則、方向、目標,但是它沒有一定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手段。它的目標、方向是求覺、求正、求清淨。它唯一的一個目標,就是要證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因此,「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就很忌諱先入為主,這種成見、這種錯誤我們必須要把它改正。

  所以菩薩,『獲得菩薩種種威儀』,都是隨順眾生而建立的。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管在哪個道場修行一定能有成就,就是決定能得清淨心。為什麼?他心清淨,他沒有分別執著,你這樣做很好,那個道場那麼做也好,沒有一樣不好。不會在那裡分別執著批評,心才能得清淨。這就是六祖指導我們一個原則,「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他們都對,沒有不對,統統是對的,我們自己這心平氣和,這樣才能夠為一切眾生的表率。尤其是我們現代這個社會,爭端特別的多,不需要爭的他也要爭,沒有理由的他也要爭,所以這世界大亂。佛法特別提倡的六和敬,如果人人都能做六和敬天下就太平。這個六和敬不一定是講出家人僧團,凡是學佛的同修在自己家裡面就要實行。自己家裡面能修六和敬,你這個家庭就是個模範家庭,真正的佛化家庭。請看經文:

  【一切功德具足圓滿。微細觀察一切智門。】

  這句就是法師方便的成就,為什麼?沒有方便就不能夠幫助眾生。方便兩個字怎麼講?方是方法,便是便宜。這個便宜就是非常適合,是這個意思,他的方法很適合、很管用,這個叫方便。所以也有地方形容叫善巧方便,都是這個意思。這就是顯示出來菩薩確實具足無量的智慧,因為方便是從智慧裡面生出來的。他一有智慧,觀察眾生的根機,又能夠觀察過去諸佛對這些根機所使用的種種善巧,因此,他接引眾生才契機契理。像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習。

  【於一一門。盡無量劫。開演分別無邊菩薩所行境界。】

  從這句我們能夠看到,佛菩薩教化眾生的精神,都像普賢菩薩一樣無有疲厭。『一切智門』是一切智慧之門,就是我們佛經裡面所講的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切智門」就是無量的法門。『一一門』,都是『盡無量劫開演』,這句顯示出菩薩無比的恩德,菩薩度化眾生不是一生的,是生生世世,盡未來際劫,一天也不休息的。哪個地方有緣哪個地方就去,為一切眾生開演一切法門。我們也曾經在歷史上看到,居然有些法師一生只開演一個法門,這有沒有違背本願,給諸位說,沒有。因為我們看的時間太短了,這個菩薩示現在我們世間,住世數十年而已,這數十年真是太短太短暫了,他開演一個法門,度一類的根機。就是他這次來,修淨土眾生的根機成熟,他就專門用淨土法門;到下一世,看到眾生參禪的根機成熟了,他又示現個禪師。他沒有一定的身分,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他沒有障礙,所以我們看到的人太短暫了。

  實際上的教學確實是如此,老師當然要通達,一切法門都要通達,教學生只能教一樣。你要不相信,你看,我們世間,你看看學校,你學校一個學期有不少門課程,為什麼每個課程都要請一個老師?請一個老師就好,所有課程讓他一個人教行嗎?他的確也能教得了,尤其像小學老師,初中的老師,我想那些老師門門都可以教得了。為什麼還要一個老師教一門?你想想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這個都是示現的教人,一門深入才能有成就。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學通這一門,不通那一門,所謂是隔行如隔山,你決定不能通達那一門。佛法不然,佛法這一門通,那一門也通了,門門都通,所謂是「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太妙了。

  因此就看眾生的根性,他的根性偏在哪一門,就哪一門指導他深入,使他真正徹悟,這一悟一切悟。由此可知,「法門無量誓願學」要怎麼個學法?從一門裡面去學,一門通達了,無量的法門就通。絕對不是叫你無量的法門一起來學,那修無量劫也通達不了的。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路應該要怎麼走法,這個經教要從哪裡下手。『分別無邊菩薩所行境界』,這就是開演的內容,「無邊菩薩」,如果把它歸納起來講,就是五十一位菩薩。我們講圓教,本經是圓教,從初信位到等覺位五十一位的菩薩。

  【於諸菩薩甚深三昧。心得自在。成就最勝諸波羅蜜。】

  這個地方所說的,『諸菩薩』,是指這部經上所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華嚴經》的當機者。唯有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這才能入『甚深三昧,心得自在』,《華嚴》講十種大自在。『成就最勝諸波羅蜜』,「最勝」是最殊勝的,「諸波羅蜜」歸納起來就是十度。從布施、持戒到方便、願、力、智,菩薩修這十波羅蜜,每一度境界都不可思議,既深又廣大。這是說他的成就,「甚深三昧」簡單的說,就是於一切法無取無捨,於一切法裡面都有甚深的觀慧。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因此,於一切法,一切境界裡面,他都能如如不動,這是甚深三昧。正因為不動心他才能得自在,因為得自在,所以他六度萬行無不圓滿。由此可知,我們學佛第一就要學三昧。三昧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也翻作禪定、也翻作一心、也翻作忍,我們能忍受得了,所謂忍就是定。

  《仁王經》將這五十一位菩薩,五十一個等級它分成五大類,這個五大類統統用忍來區別。從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你看,伏忍是初發心,寂滅忍是成佛,從初發心到成佛修什麼?就修一個忍。《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法得成於忍」,由此可知,忍非常的重要。我們世間人也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所以六度裡頭忍辱度是非常的重要,你的功夫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能不能忍辱。布施、持戒是修福,不是功德,布施、持戒再加上忍辱就是功德,沒有忍辱不叫功德。為什麼?經上常講「火燒功德林」,你縱然是布施、持戒修這個功德,脾氣一發就燒光了,功德就沒有了。功德雖然沒有了,福德在,所以諸位持戒是六道裡面的有漏福報。當然六道除地獄道,地獄道裡頭沒福,有福的人不會下地獄。畜生裡頭有福的,餓鬼道裡面還有福報的,像城隍、土地,我們本省同胞所拜的媽祖,還有什麼許多的鬼神那都有福報,有那麼多人去拜他,有那麼多人去祭祀他,他有福報,地獄就沒有福報。

  由此可知,忍辱非常的重要,能忍,福德可以變成功德。為什麼?譬如說持戒,持戒能忍,他能得定,因戒生定,因定開慧,這個目的才能達到。持戒要不能忍,那不能忍裡面常常拿戒律的尺碼子去到處去量人,看看這個人,這個人不及格,破戒、犯戒了。他看到犯戒、破戒,他就生煩惱了,他就要發脾氣了,實在講別人犯戒,於他有什麼相干嗎?不相干。但是,他的毛病就是喜歡管閒事,不該管的他也去管,該管的他不管,不該管的,統統要管。這樣戒律雖然持得很好,他心不能清淨,所以他不能得定。如果要想持戒要得定,最好你少管閒事,人家持戒也好、破戒也好,於我不相干,多好,我們才能在持戒裡頭得定。所以佛法戒律是戒自己,是叫自己受持的,不是叫你拿這個戒律處處去批評別人的,批評別人造口業,那就錯了。底下一句說:

  【念念普生一切世界諸如來所。】

  這就是講受持自在,前面是講波羅蜜自在,這是受持自在。『念念』普遍能夠到達十方一切諸佛的刹土,承事諸佛,所謂是上求下化,他真有這個能力。我們今天很想親近諸佛,實在是業障太重,業障重了,不是佛不慈悲,是我們自己不夠條件。我在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的時候,也跟大家說得很清楚,像我們這些眾生,阿彌陀佛有沒有能力隨便就把我們接引到西方去?我們相信有。如果佛要是不能,佛就不能稱作萬德萬能,佛能,能,他也不接引。為什麼不接引?如果說我是佛,我有能力,我也不接引。什麼原因?就是你現在很喜歡管閒事。西方世界那邊的人個個心都清淨,都修自己,都不管別人,所以他那個地方天下太平。佛把你找去了,你今天批評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你把極樂世界搞得天下大亂。阿彌陀佛想,暫時你還是不要去,你去把我的環境擾亂了,你破壞了我清淨的環境,會搞得大家不安,所以他不讓你去。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咱們要具備哪些必須要的條件,這些條件在此地就要養成,頭一個養成不管閒事。我心清淨,我身也清淨,身心清淨,看到這個世界也清淨。這經上說得很好,「心淨則土淨」,與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條件就吻合了。到那個時候,念幾句阿彌陀佛他就來接你了,這經上說的「十念必生」,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基本的條件很重要,就是你心要清淨。要想心清淨,不管別人閒事,我們心就清淨了。所以從前寺院叢林的道場,都修在深山裡面,你想去都很不容易。為什麼?清淨。與都市村莊都隔離,這個世間發生什麼事情統統不知道。現在人沒有辦法清淨,為什麼?電視、廣播、報紙,這不是我們這邊事,於我不相干的統統都知道,外國的事情都知道。每天這個腦子裡裝的亂七八糟,不曉得要裝多少,所以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心不清淨。

  所以要想心清淨怎麼辦?不要看電視,不要聽廣播,不要看報紙,天天心裡面念阿彌陀佛,今天世界上沒事,今天天下太平。沒錯,對我來講是天下太平,我的確沒事情。你要是天天看報紙、看電視、聽廣播,那今天一天發生很多的事情,不太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現代人修行的環境比不上古人,現在的寺院,馬路都開得很好,唯恐人不來,觀光接待,所以現在寺廟是觀光道場,不是修行的道場。修行的道場要與外界隔絕,我在香港大嶼山看到聖一法師的寶林寺,是一個修禪的道場。他那個廟裡面,還有四、五十個人共住,統統是參禪的,禪堂裡面坐香。他那個廟從寶林寺,寶林寺有巴士,有開的公路到寶林寺,寶林寺到他那個地方要走路,他沒有開路,很小的路,要走半個小時才能夠走到。所以有很多人知道他的廟在那裡,一聽說走半個小時,大家都不去了,所以他那個廟就很清淨。確實他那個廟裡頭沒有電視,也沒有報紙,那收音機我就不曉得有沒有,我沒有注意看。但是我去看的時候,沒有訂報紙,沒有電視機,心清淨。像這樣的道場很難得,已經是不容易見到。這是念念都要生諸佛的剎土,『如來所』就是諸佛剎。

  【能於一切差別境中。入於平等無差別定。於無差別平等法中。現於自在無有差別智。】

  這個兩句都是於法自在,真正得自在。前面一句是自己的成就,是自利,後面一句是利他。自利,在一切差別境界裡面他入的是平等,一切差別裡面他怎麼入平等?就是我剛才講的,最粗、最俗的話別管閒事就平等,心就平等。一切是非人我,我統統都不管,心就平等,差別當中建立平等,自受用,自己得到了。說穿了,你在這一切差別裡面,你見到六根接觸的境界,你心不平等,隨著境界起伏,這就是什麼?心被境轉。你這個心被境界轉了,這是凡夫。佛怎麼樣?《楞嚴》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這一切境界隨我們的心轉,那就是佛菩薩了,就是如來,它不能轉我,我能轉它,我能轉境界這才叫功夫。

  他修他的清淨、平等,這是修自己,這就是差別裡面,『入於平等無差別定』,心定了沒有差別。下面一句是修慈悲,清淨、平等、慈悲,慈悲是他受用,這個地方講『於無差別平等法中』,這是你自己,你自己已經入了無分別、無差別、平等境界裡面了,可是為了度眾生怎麼樣?要示現差別,要示現。像「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度就現什麼身,這就有差別了,應以什麼方法度就用什麼方法,這有差別了。應當就用和顏愛語,那就用和顏愛語;如果需要用憤怒、需要用呵斥,又要打、又要罵的,也示現這個境界。這都是大慈大悲,都是為了利益眾生,都是為了幫助眾生開悟,這是要懂得觀機。禪門裡面的棒喝,人家那是大智慧,了不起的手段,他那個棒喝不是隨便對一般人的,如果隨便對一般人,你把他打死了他也不開悟。他看到那個人將悟未悟,就差那麼一點了,他一棒打下去,他一下驚醒就開悟,這個棒打得才值得,一棒能把人把打開悟。後來有些假和尚學會了,看到祖師這一套,不管你怎麼來、什麼來,反正你來的時候都狠狠的打你幾棒。告訴你,打死他都不會開悟的。

  在台灣曾經有段時期,我聽說煮雲老和尚他也學會了這套打香板,打了可以滅罪消災,所以有很多人磕頭作揖到那邊請老和尚打香板。他跟我很要好,我說你那個打下去,他的罪有沒有滅掉?他說沒法子,他找來磕頭作揖,送紅包要我來打我只好打。這都是不明理,只學了什麼?學祖師那個樣子、形式,不知道祖師打人有目的的,不是隨便打的。如果說是你這個罪業深,打幾下罪業就能消掉,你隨便找什麼人打都可以,不一定要找法師。為什麼?法師打你也是痛,別人打你也一樣。只要是打了,這個災就可以消掉的話,你就狠狠找人天天打你幾十板,你的災消得掉嗎?消不掉的。災從哪裡消?災從念頭裡面消。你果然把貪瞋痴慢的念頭減少了,你的災就消了;你貪瞋痴慢的念頭沒有了,你的罪就能滅了,是從這個地方來的。所以我說那些求煮雲老和尚打香板的,不但他的罪業消不了,打一板罪業加重一層。

  為什麼?他是貪心去的,他不是清淨心去求的,拿上紅包為什麼?我造的罪很深,求老和尚打幾下就消了,消了明天再造,過兩天又來打一下,這樣我的罪不都沒有了嗎?就消掉了嗎?所以這種心態,他那個罪業天天在增長,並沒有消掉,愈打罪愈重,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打人、罵人,說老實話真正的善知識,他罵你、他打你是真正慈悲愛護你。如果看你已經不能回頭了,他對你就很客氣,把你當作賓客看待,不會打你,也不會罵你。我們過去在台中求學,李老師對我們同學,對我們學生(都是他自己的學生),有些學生,李老師從來是不給好面孔看,都板起面孔,見到都是要罵人,呵斥你,那是什麼?他很愛護的學生,這些學生到後來都有成就。有些學生,你一罵他,罵了之後他馬上還口,他要辯別,不承認,要反駁。對於這些學生,李老師從來不罵,非常客氣。不能教,不會回頭的,成見太深,很固執沒法子教,剛強難化,所以不教。何必得罪人?交個朋友也很好是不是?不得罪人。因此這呵斥不是隨便的。

  當年,民國初年的時候,章太炎這是國學大師,非常出名的大文豪,他的女婿就是朱鏡宙老居士,前年往生的。他比李老師早一年往生,他跟李老師同年,往生那一年是九十六歲,李老師是九十七歲往生。他就跟我們說,他那個老丈人,曾經被袁世凱抓去坐牢,坐了一個多月放出來。什麼罪名?他不肯罵袁世凱,袁世凱想叫他罵一句他不罵,他不罵袁世凱,因為這個把他抓去關了一個多月。這就是袁世凱已經壞透了,不值得罵了,所以袁世凱氣得不得了,不值得罵。能夠罵的還有救,能夠打的、能夠罵的這個人還可以救,不值得打、不值得罵不能救。所以,你看看從前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所以我們要曉得,菩薩接引眾生,他有甚深的智慧,他能觀機。所以他的手段,往往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

  像丹霞燒佛,這個手段出乎人意料之外。他看到方丈老和尚參禪,用功用到這個地步的時候,他沒辦法透得過去。這又是一個寺廟裡頭年高德長的,他是個晚輩又不能說,說了他就呵斥他:你年輕懂得什麼?不能說。但是丹霞確實看出來,曉得他那個毛病在哪裡。所以沒有法子,就用一種用特殊的手段,正好是冬天,把寺廟裡頭佛像拿來劈開,木頭的當柴火燒,燒來烤火取暖。這有人報告老和尚,老和尚:丹霞這還得了,造罪業重。馬上就問他,你為什麼燒佛像?他說我燒舍利。木頭佛像哪有舍利?丹霞也回答他,枯坐不能見性,就跟我燒這佛像沒有舍利一樣的。一句話把老和尚點醒了,老和尚開悟了。

  如果你要不明瞭,他用的什麼特別手段,燒一尊佛像,泥塑木雕的佛像是形像,可是叫一個人真正成佛,叫一個人成活佛,這是對的、正確的,這個沒有過失。燒佛像等於出佛身血,如果是普通,你要隨便去燒這個果報在阿鼻地獄,五逆罪之一。他那個有沒有罪?他沒有罪,他有大功德,他能叫這個老和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度了人。所以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許多人用非常的手段令人開悟、令人見性。這些手段我們不能學的,我們要學那罪業就重。好在丹霞燒佛像,還沒人敢學,但是打香板都學會了。這是真正從清淨平等裡面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示現差別,這差別就是無差別,這差別跟平等是同時的,內心清淨平等,所以這差別相就叫做大慈大悲。這大慈大悲建立在清淨平等的基礎上,。所以差別就是無差別,無差別就是差別,它是一不是二。再看下面一句:

  【於無量無邊境中。自在入出無有障礙。】

  我們把底下一句念下來:

  【於無境中。起於種種差別境界。於微小境中。見廣大境。於廣大境中。見微小境。】

  這些都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一真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境界只有圓教一乘了義的經典裡面才有,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無量無邊境中』,這是事,事相無量無邊。『自在入出無有障礙』,這是事理無礙。為什麼他無障礙?因為事相雖然是森羅萬象無量無邊,理是一個。理是什麼?理是空,經典講的「色即是空」,無量無邊境界是色相,是色。色即是空,它怎麼會有障礙?我們今天為什麼看到色相統統都有障礙,事事都有障礙?這種障礙本來沒有的,真的是沒有,沒有現在變成有障礙,這種障礙是我們自己分別執著產生的。我們執著這裡是個牆,這就過不去了,因為想有個牆擋掉就過不去,這就變成真的過不去。如果你真正通達,這牆是空的,當體即空,我的身體也是當體即空,空與空無障礙,就通過去了。

  所以那些有神通的人為什麼牆壁它不能障礙他?他走過來、走過去好像沒東西原理就是這個。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試試看怎麼樣?把頭上碰個大包還是過不去。為什麼原因?還是有執著,你的執著並沒有真正拿掉。以前李老師在講堂裡面,曾經教給我們一個試驗的方法,他說如果你作夢的時候,你忽然想到我現在是在作夢,夢不是真的,那個牆壁走走看,看能不能走得過去?我們有一個同學就試驗了,周家麟試驗了,告訴我們,他說他作夢,夢裡頭想起李老師這個話,夢是假的,那個牆我走走看,一走果然走過去了。這是周家麟居士,他有這麼一個經驗,他來告訴我。的的確確是因為我們有執著,因為我們在夢境曉得,它是空的不執著。如果我們真正把分別執著妄想統統都拔除掉,就沒有障礙了。事事無礙,沒有障礙。

  底下一句是從理事無礙,『於無境中,起於種種差別境界』,「無境」是理,真如本性,他能夠隨緣,任運現種種的境界。就好像我們晚上作夢一樣,我們作夢,能作夢的心是沒有相的。如果能作夢的那個心要有相,它就不能再現相。正因為這個心能現,所以它隨緣現相,可以現無量無邊的現相,每天晚上作夢都不一樣,這就是無相無不相。正因為它無相,所以它能現無量無邊的相。能現之體是空的,所現的相也是空的,所以這個相叫幻相,佛經裡面講妙相,叫妙有。妙就是相有體無,當相即空,當體即空,所以一切相了不可得。我們這個心在一切境界裡面就得到解脫了,知道一切相了不可得。不可得裡面還為什麼要拼命去爭?這都是妄想分別執著,這都是過失。明理的人他不爭,他放下了,身心自在;理沒有明,真正相信因果的人,他也不爭。相信因果的人,命裡面有的總是有;命裡頭沒有的爭也爭不到,他的心也清淨。由此可知,凡是在爭執,我們看得很清楚,他不明理,他不信因果。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連因果都不相信,這是可悲。在佛經上講的可憐憫者,真正是可憐憫者。

  『於微小境中,見廣大境;於廣大境中,見微小境』。這是事事無礙,佛經上常說「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這個不是問題,我們能夠懂,須彌山裝一粒芥菜子,這個容易懂。但是芥菜子裡頭把須彌山裝進去,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也沒有縮小,這怎麼裝得進去?這是我們最不容易懂的。理事無礙我們很容易懂,事事無礙我們簡直沒有辦法想像,真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可是道理要明白,我們就發現這是可能的,為什麼?大像須彌山稱性的,小而芥子也稱性,稱性裡面沒有大小。如有大小就不稱性,為什麼?我們套句六祖的話來說,印宗這是當年他們第一次見面,印宗法師向六祖請教,問他五祖在黃梅,有沒有跟大家常常講禪定、解脫。六祖就說,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我們拿這個公式來套一套,大小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稱性就不二,沒有大小它怎麼不能相容相即?沒有大小。

  我們今天最不容易入華嚴的境界,就是入四無礙的境界,我們無始劫以來,對於這相對的成見太深太深,我們生活在相對的觀念當中,意識心太重,大的對面就有小,長的對面就有短,是的對面就有非,說個相對的對面有絕對。總是在二邊,不是執著這邊,就是執著那邊,因此永遠沒有辦法體會到華嚴的境界。縱然對於《華嚴經》很透徹了,他還是入不了華嚴境界。為什麼?剛才講,他離開相對,離開二邊了。離開二邊,跟二邊又對立了,還是二邊,所以,這始終入不進去。所以古德實在是苦口婆心不得已要說一句,這句是不是能究竟?不究竟,但是比一般說法就高明多了。叫什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就是不可思議。不能思,不能想,不能說,禪家講的是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因為你開口、動念總是說不上,總是落在二邊。從這個裡面顯真實義,顯示出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只可以意會,不能言傳。

  所以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是意在言外,你要能夠懂得他的言外之意,你才能入得進去。你不懂得這個言外之意,那你就是死在言下,死在句下,這個死就是執著,你還是執著言語文字,你還是在這裡面兜圈圈,你鑽不出來的。禪宗的手法就是不要言語文字,就是直接用這個方法叫你入進去,叫你體悟諸法實相。教下是用言語,委曲婉轉誘導你,其目的也是叫你悟入諸法實相,絕不是叫你死在文句上。就是講三世佛冤,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意思解錯了。凡是死在文句之下的,給諸位說統統叫世間法;體會到言語文字以外的意義,那就叫出世間法,超越了悟入諸法實相。所以這裡頭小中見大,大中見小,是事事無礙境界裡面,舉出一個例子,舉一個例子來說。

  【知諸世間皆假施設。】

  這是講的一切世間,『諸世間』不但是講我們六凡的世間,四聖世間也包括在其中,不僅我們娑婆世界,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例外的,都是『假設施』。因為《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娑婆世界如此,極樂世界也是如此,沒有例外的,這個諸位要知道。十方剎土在事相上講不同,這個不同的道理不難懂,眾生的福報不一樣。就拿我們現前台北市來說,那個福報大的,你看住的房子也大,一切生活都很自在,物質享受樣樣不缺。那個福報小的,連個房子都沒有,一切的受用天天操心,也有還未必能有溫飽的,福報不相同。因此,十方諸佛剎土眾生的共業這個力量不相同,可以說一切諸佛剎土裡面,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剎土,大家的共業是最為單純,所以它那個地方是淨土。造什麼業去的?統統都是信願持名去的,他們造這個業去的。不像我們這個世界造的無量無邊善惡業,你看說都說不上來的,所以這個社會這麼複雜。它那個地方,十方世界到那裡去的人統統造一樣的業,信願持名,都是伏煩惱、斷煩惱、明心見性,他都是這個業去的,沒有其他的業,這個世界就很特別。我們想到那裡去也要造與他們共同的業,這才能去得了。

  因此,它那是彌陀的願力,大眾的淨業所感,才有那樣殊勝莊嚴的境界。它那個地方土跟我們土不一樣,我們的土是塵土,六塵是塵土;它那個土叫性土(法性土),這跟我們不相同。為什麼?我們這個地方眾生本性上起了無明,起了煩惱,所以把法性土變成塵土;西方極樂世界個個恢復到法性,個個人都是明心見性,所以現出來的是法性土,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我們無法想像。經上怎麼說,我們也只能有個很粗淺的概念。等到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看,那個時候才曉得,我們過去所想像的比實際上差遠了。所以這是「知諸世間皆假施設」。

  【通達諸法因緣性相。皆是自心之所現起。】

  這總結很重要,所謂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本體,能現;識是作用,就是心的作用,作用能變化。像我們晚上作夢,能現夢境的是心,心能現境界,每天作的夢都不一樣,那是分別執著,就是識起作用,你每天晚上這個心裡的分別執著不相同,所以現的夢境不一樣。如果你每天晚上分別執著是相同的,你就會天天晚上做同樣的夢,原理就這麼簡單。所以說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我們自己心現識變的。所以真正體悟到這個境界,曉得什麼?原來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你要是承認了、肯定了,那很恭喜你。為什麼?你已經證得清淨法身了,這個法身就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叫法身。所以說是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諸佛共同一法身,我們一切眾生跟佛是不是共同一法身?還是共同一法身。他們悟了,曉得這是自己,是法身。迷了的人不知道,在一切境界裡面分自分他,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的根本。經上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法師必須具備這種德能,才能夠真正的令一切眾生開悟,令一切眾生看破、放下。他要不悟,他怎麼肯放下?不肯放下。真正開悟了,你不必勸他,他決定放下。

  【是為菩薩第八受生藏。】

  這句話是總結。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