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華嚴觀自在章  (第十九集)  檔名:12-002-0019

  一百一十三頁,第一行:

  經【若人願此命終後。不受三塗八難身。恆處人天善趣中。常行清淨菩提道。】

  這一首是離惡道怖。這一首偈是講後世的果報,一般人在年輕是氣盛的時候,不相信有後世。可是到臨命終時,無論是中國、外國人,無不希望真有個後世。三世果報,在佛法裡面是確定的,決定沒有疑惑的,我們有過去世、有現在世、有未來世,像這些理論與事實,特別是在唯識經論裡面說得非常的詳細。《華嚴經》也是唯識六經之一,但是《華嚴》畢竟是在境界上說得多,所以真正想研究宇宙人生的真實的事理,必須要在唯識上奠定相當的基礎,經裡面所講的這些境界,所講的這些法門,我們都會深信不疑。

  第一句說『若人願此命終後』,「此」就是指這一世,我們現在自己的生命,這個人有這樣一個願,願這一生壽命終了之後。『不受三塗八難身』,從這一句我們就曉得這個人所發這樣的願,真正是有智慧。「三塗八難」,如果單講三途不說八難,那只是希望得個人天福報而已;有八難在,就不僅是人天福報了,而是有機緣聞法,修學證果。這是大智慧,大福德。三塗八難,前面已經說得很多,在此地不要再細說了。這八種難裡面,需要特別提一提的,就是世智辯聰。因為像盲聾瘖啞,這個我們大家曉得,這是難,誰也不願意遭遇到的;可是世智辯聰,世間人不以為是難。實在講,如果對學佛來說,那它是一種障難,而且還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障難。這種障難,不但在世法當中,障礙了人學佛。我們佛法裡面,出家、在家四眾同修裡面,也有這個障難。有了這個障難,雖然學佛,不容易有成就。像這些事情,這些人很多很多。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這兩個人在世間講都是大學問,而且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但是為什麼不可以學他?因為這些人有世智辯聰,雖然學佛,他的意見很多,他的看法很多。在老師給我們說的時候,雖然這麼聽,也不敢反對,心裡面有一點不太服氣。到以後自己在佛法裡稍稍深入了,就愈想愈有道理,為什麼?《楞嚴經》裡頭不是明明說得很好嗎?「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蘇東坡跟梁啟超就是這種典型的人物,是所謂知見立知,縱然是學佛也障礙了開悟。就像佛在《楞嚴經》裡面呵斥阿難尊者一樣,還是以攀緣心來聞法,此法亦是法塵,不是法性。阿難尊者可以說也是世智辯聰,他遇到的老師好,遇到釋迦牟尼佛。我們不能說蘇東坡跟梁啟超沒遇到好老師,實在講他也是遇到好老師,遇到好老師不能夠一心受教,尤其是自己學問、地位逼迫他不能夠虛心下意的來求教,因此一生修學成就就有限。所以世智辯聰是最嚴重的障難,而往往為我們大家所忽略了。這是特別提出來的。

  學佛人中,常言說得好,老實人有成就。什麼叫老實人?叫我們怎麼做就怎麼做,不折不扣,百分之百的依從。那咱們要問,如果這個老師把路子指錯了怎麼樣?給諸位說,指錯了也有成就,這實在是妙不可言!為什麼說指錯了也有成就?諸位總要記住,學佛學的什麼?學的是戒定慧。老實人心裡面沒有妄想,心常在定中,定能消業,定能生福,定能開慧,所以縱然路子走錯了,你是一心守住了,一樣有成就,所以老實人成就多。古大德教我們念佛,也教老實念佛,果然老實,沒有不成就。念佛要老實,參禪、研教都要老實,才會有成就。世間法裡面,老實人要吃虧,老實人表面上吃虧,實際上真正受福的,還是老實人。年輕可能吃一點虧,年老老實人一定享福,一定有福報。所以俗話說,天對於老實人的報答也特別厚。這個話實在是有道理。

  後面兩句是希求的,『恆處人天善趣中』,人道比天道還要善、還要好,好在什麼地方?『常行清淨菩提道』,這就是經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能夠生在人道當中,樂少苦多,容易覺悟,容易發心精進學道。諸佛之示現成道,一定是在人間,而不是在天上。人的壽命短,這也不盡然,諸位要看看佛經就曉得,經上講人的壽命,講到增減二劫,人壽命最長的八萬四千歲,有長壽的時候,人壽極短的時候,佛跟我們講是十歲,而我們現在是處在減劫之中。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的時候,人壽一般講,當然也有超出的,也有不到的,人壽百歲。確實我們讀歷史,在周朝那個時候,活一百歲的人很多,是很常見的。從一百歲,每一百年減一歲,到今天佛滅度已經三千零七年,一般壽命是七十歲,也有超出的,也有不及的。由此可知,人壽命在極長的時候,有八萬四千歲。說「恆處」,這就是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在人道裡面修學。「常行清淨菩提道」,菩提道是覺道,破迷開悟之道。不但理要明,理與事要能夠融合,這才叫清淨道。在本經裡面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才是清淨菩提道。下面有兩首偈頌,是離大眾威德的恐怖:

  經【有願捨身生淨土。普現一切諸佛前。普於十方佛剎中。常為清淨勝薩埵。】

  這些願都是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我們應當要修學的。這個地方講『捨身』,捨娑婆世界業報之身,我們要能放得下,要能捨,求生淨土。這個地方『淨土』是指什麼淨土?給諸位說,必定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曉得?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補處菩薩,同時本經這五十三位善知識,全是弘揚普賢行門。而普賢行門的歸宿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經中所講「淨土」,當然是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不是西方極樂世界,下面三句殊勝的成就,就不可能有。『普現一切諸佛前』,西方極樂世界能辦得到。所以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往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中,求生別的佛淨土,不可能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阿彌陀佛,經上常稱「法界藏身阿彌陀佛」,所以這一句佛號就把十方三世所有諸佛全都包含了,念這一尊佛就是念十方諸佛,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生十方剎中,所以才能「普現一切諸佛前」。這是我們讀淨土經論,一定要記得的。『常為清淨勝薩埵』,「薩埵」就是菩薩,「勝」是講殊勝,殊勝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摩訶薩,菩薩中的大菩薩。

  經【普見十方一切佛。及聞諸佛說法音。若能至誠稱我名。一切所願皆圓滿。】

  前一首裡面是講現身在佛前,十方佛剎中,佛前面有自己的身相。而在後面這一首,第一句講『普見十方一切佛』,這是見面禮敬比現身更要親切,見佛必定聞佛說法,聞佛說法的功德利益,那是無與倫比的。佛是十法界至聖,怎樣才能夠滿我們所願?像前面所講的這個大願?菩薩教給我們,『若能至誠稱我名』,這個地方重要的兩個字就是「至誠」,要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一切所願皆圓滿』,這個「一切」就是指上面六句所說的弘願,都能圓滿成就。請看下面經文,下面也有兩首是離遷移的恐怖:

  經【或在危厄多憂怖。日夜六時稱我名。我時現住彼人前。為作最勝歸依處。彼當生我淨佛剎。與我同修菩薩行。由我大悲觀自在。令其一切皆成就。】

  這個地方所說的苦厄只有一句,『危厄多憂怖』。清涼大師註解裡面是「離遷移怖」。遷移,註子裡頭說像過去做官,要是不能如皇帝的意思,或者是得罪了這些王公大臣,於是就給你貶職了,就好像降級,降級還把你流放到邊地(文化落後的地區,沒有開發的所在),叫你到那個地方去做官去,這是講的流放。像當年蘇東坡也就是得罪了這些王公大臣,而被貶到海南島去。海南島是多落後的一個地方,交通又不便。所以在那個時候,確確實實是有恐怖,也有危險。心裡當然是免不了憂愁、恐怖,這是一類。諸如此類,不得已而離鄉背井;捨棄親屬、遷移遠方,實在都是不得已。遇到這些事情,又不能避免,這個時候怎麼辦?菩薩教給我們,修稱名的法門。

  『日夜六時稱我名』,這個「日夜六時」拿今天講就是二十四小時。印度的時分,把一天分做六時,晝三時,夜三時。印度一時等於我們四小時,所以六時就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這樣說起來,二十四小時都念佛,什麼事也不要幹了,也不必睡覺了,這人能受得了嗎?不是這樣的,所以讀經不要呆呆板板的死在經文當中,這是說晝夜都能提得起菩薩的名號。你缺了睡眠睡得很熟,醒起來之後佛號又能提得起來。你在辦事的時候,你就一心去辦事,事情辦完了,心裡佛號又提起來,這樣就好。什麼時候到一面辦事,佛號還能不斷,那是相當的功夫,不是初學人能夠辦得到的。在我們境界裡面講叫事事無礙,那是相當的境界,到那個境界說實在的話,也沒有睡眠了。我們曉得色界天裡面就沒有睡眠,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睡也離開了,色界天人沒有睡眠;欲界裡面才有睡,才有睡眠。這是講晝夜稱名。

  稱名是能感,『我時現住彼人前』,這是菩薩能應,眾生有感,菩薩立刻就有應,菩薩就現身在這個人的面前。『為作最勝歸依處』,為這個人做依靠,他在苦難當中沒有依靠,菩薩給他做依靠。這種感應,我們在《法華經》經題「感應妙」的時候,給諸位說過。感應的種類很多很多,如果細講,實在是很費時間,所以我們一般講,只說四類的綱領,那就是顯感顯應,都是明顯的,求的人很明顯,菩薩感應也非常明顯,這顯應;有顯感冥應,求的人虔誠的在求,應的時候是暗中在應,決定是有應的,不會說沒有應,不過菩薩所應是我們六根都不能夠覺察得到,但是確實有應。再有一類就是冥感冥應,祈求的人不甚明顯,所謂是心求,不是在形相上求,心地裡面真正有求,菩薩有應,冥冥之中加持,使人也不知不覺得到感應。第四類就是冥感顯應,這我們也不必多說,過去說得很多。

  無論是顯應,無論是冥應,都能做為求菩薩這個人之真正皈依處。皈依是相當不容易的,一定要明理,事上皈依是形式,理上皈依是真實,理事都要有。理皈依大慈大悲,我們心地缺少慈悲,這就是過失,就是一切災難苦厄的根源,心裡沒有慈悲。皈依觀世音菩薩,就是要充實我們自己的大慈大悲,增長自己的大慈大悲,這叫真正皈依觀世音菩薩。如果從觀音三經來看,《普門品》、《圓通章》以及我們現在讀的這一章,這是觀音三經。三經所講的道理,菩薩自行化他,這些理一定要懂得,方法一定要照做,這才是真實的皈依處。這一個依靠,給諸位說,是決定靠得住的,決定不落空的。誰要是相信了,你就依靠觀音菩薩,依靠這三經所講的道理,依教奉行,這叫真皈依。三經就是菩薩給我們做最殊勝的皈依處,果然我們起心動念、一切行為都以這個三經做皈依。

  『彼當生我淨佛剎』,這個「佛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與我同修菩薩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你是專修觀音菩薩法門的,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個你就見到觀世音菩薩,從此以後你跟觀世音菩薩把手同行。將來阿彌陀佛滅度了,觀世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那個時候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比現在還要殊勝。這些不是說說好聽的,不是釋迦牟尼佛推測的話,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何況觀世音菩薩與我們有特別的緣分,我們今天為什麼不把這個緣分加深?認真的修學,發心弘揚這個法門。『由我大悲觀自在,令其一切皆成就』。由於觀世音菩薩,這個「大悲觀自在」是名號也是法門,大悲,《普門品》裡面講的就是大悲;觀自在,《楞嚴經.耳根圓通章》就是講的觀自在。觀是他老人家用觀照般若來觀一切世出世間法,所以得大自在,這是菩薩自行,大悲是菩薩化他。《普門品》裡面全是講的大悲,而這一章裡面是大悲、觀自在意思都具足。所以諸位要學觀世音菩薩,這個三經就是一生的皈依處。

  這一句也是提醒我們皈依的典型,是怎樣才算是皈依觀世音菩薩?一定要有大慈大悲的心,一定要以觀照般若的智慧來觀照世出世間一切法,這才叫真正皈依觀世音菩薩,真正的修學觀世音的法門。這五個字要做不到,那皈依是掛名皈依,有名無實,不是真正的皈依。真正皈依,底下一句說,「令其一切皆成就」,這是功德,這是果報,像經中所講的,句句真實,決定沒有一句是假話。這些殊勝的功德利益,都能夠親證,都夠得到。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