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華嚴觀自在章  (第五集)  檔名:12-002-0005

  最後一句:

  經【信彼諸佛所轉法輪。思彼諸佛智光照耀。念彼諸佛平等三昧。】

  從這裡讀起。這句是說信佛所說之法,還是分遠近。近,這是指前面一章鞞瑟胝羅居士所見的這些諸佛,如果是遠指,那就是一切眾生之類,無不是轉正覺法輪,所謂一一音聲無非佛法,這是從遠說,從廣義上來講。這句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在『信』,意思說佛菩薩給我們說法,我們當然能信得過;要是說一切眾生、一切言說都是佛法,我們信不過。為什麼信不過?我們在這個裡面心生分別,心生妄念,這就信不過。假如我們要真正懂得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觀世音,觀是觀照,觀照裡面沒有分別,以觀照的方法來見世間一切的音聲都是法音,沒有一音而不稱性。既然是稱性,當然是如來所轉的大法輪,無二無別。這個意思前面也曾經說過,『法輪』是指見性見法性,聞性聞法性,六根所接觸六塵境界,不是見相,而是見性。十方如來說種種法,無非是誘導眾生明心見性,見到性之後,法也不必要了。由此可知,「法輪」是給我們眾生見性的一種增上緣,如果我們能夠信得過,一切音聲無非佛音,一切言說無非佛法,那你就是處處見性,處處聞佛說法,可以說從早到晚無有間斷。你耳朵裡頭所接觸的一切音聲全是法音,你要是說不聞諸佛說法,哪有這個道理?這就說得遠,也說得深。因此觀音三經一定要合起來看,才能看到觀世音菩薩所修所教的法門它的全貌,我們才能夠體會得到,然後才知道怎樣去效法觀音菩薩,修學觀音法門。

  『思彼諸佛智光照耀』,此地的「思」是正思惟,「智光」就是般若波羅蜜,這是以般若波羅蜜之光明照耀一切諸法,我們平常講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這一照就都明瞭了,這就叫做思彼諸佛智光照耀。如果說根境相偶的時候,他認真的去想一想,那就錯了,為什麼?一有思想就落在意識裡面去,那就不是觀照,那就著相,是結縛、是妄想、是塵勞。所以我們讀大乘經,尤其是了義的經典,它裡面所用的詞句,是我們世間通俗的詞句,可是它的含義,不是我們一般通俗概念裡面的意思。這是我們一定要了解的。此地這個思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三慧裡面的思慧,三慧是一,不是三,是一法從三方面說的。我們以耳根對聲塵來說,耳與聲音接觸,這叫做聞慧;音聲接觸,一接觸就明瞭決定沒有疑惑,這就叫思,同時也叫修。修是什麼?斷疑斷惑。斷疑斷惑就是修,明瞭就是思。可見得聞思修是同時完成的,當中沒有一絲毫的間隔,完全是同時的,這才叫做正思惟。

  下面一句,『念彼諸佛平等三昧』。像這些句子,每一句都是甚深微妙的法門,句句都是我們修學的目標。信所轉法輪,就是信一切音聲無非法音,信由一切音聲可以悟入法性,禪宗的話說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裡面講的是理一心不亂,從這一門可以能得到。智光照耀,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以理智不能動感情,理智就是般若智光照耀。可是這個境界依然是很高,為什麼?我們世間人,我們自己概念當中所講的理智,不是真智慧。為什麼不是真智慧?我們的理智是從感情裡面生的,所以還是情見。什麼人才有理智?才是智光照耀?給諸位說,見了性的人才有般若智光。不要說我們凡夫沒有般若智光,小乘羅漢、諸辟支佛都沒有般若智光,為什麼?他沒有見性,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換句話說,凡夫小乘乃至於權教菩薩,依舊是用識,不知道用根中之性。唯有以性才能夠見性,用識是決定不能見性的。什麼時候你會用根中之性,你這才能見性,那就是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境界,用在念佛法門裡面就是理一心不亂,上品上生花開見佛是這樣的境界。認真的學,學佛必得如是覺,我們的成就才快、才真實,不是虛妄的成就,不是相似的成就。

  而這句尤其是重要,「念彼諸佛平等三昧」。平等就是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正是說的正常,受就是享受,正常的享受。心在諸法裡面平等了,這個受是正受。不平等,正受沒有,沒有正受,那所受的就是煩惱。昨天晚上我們看蓮池大師《疏鈔》裡面,「痛阿難等」,那個痛就是受,就是領納的意思。阿難在當時,他所證得的地位是小乘須陀洹的地位,小乘初果。在教相斷證上說,阿難尊者已經斷八十八品見惑,比起我們功夫要深得多。我們八十八品見惑一品也沒斷,人家能夠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須陀洹果。從這個時候起,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就證阿羅漢。如果七次往返,七次圓滿的時候,這個世間沒有佛出世,他證獨覺。這就是說明證得須陀洹果之後,他在一定的期限之內,可以將八十一品思惑斷盡,遇到佛出世,他證阿羅漢果;沒有佛出世的時候,他證獨覺辟支佛果,一定有成就,就是保了險。

  由此我們能夠想像得到,自己可以反省反省、檢點檢點,我們無始劫以來曾經親近無量的諸佛,我們不是沒親近,親近無量諸佛。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也聞了不少的佛法,不是說我們學佛是從這一生才做起,沒有這個道理。過去世沒有善根,換句話說,對於佛法決定不能生起愛好的心理;一見到就歡喜,一聽就捨不得放下,這就證明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有深厚的善根。既有深厚的善根,為什麼還落在今天這個地步?這也就是說明我們過去世,生生世世累劫的修行,我們的功夫都沒有證到須陀洹果,就等於說考試一樣,雖然年年參加考試,都沒有及格過、沒有考取過。好比考大學聯考,你年年考從來沒有考取過。假如你一旦考取了,那就好比證了須陀洹,四年你就畢業了;從來沒有考取過,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只要能夠警惕到這一點,我一定要把住,在這一生當中我一定要考取,我們這一生就絕不空過。生生世世的過失,我這一生可以補償。

  但是諸位要想考取,這是佛門,是選佛,必定要依教修行。在依教修行之前,先要明瞭教義,換句話說,先要了解如來所說之法,然後才談得上依教奉行。我們以往所犯的毛病,就是不解如來所說之法,盲修瞎練,功夫都白費了。這就是不懂得,不曉得平等三昧的要緊,智光照耀的要緊,不曉得這個道理。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昨天晚上同修給我講的,我也不必提他的姓名,他告訴我,他早晚課的做法,晚上給諸位提起過,今天出家人都做不到。他的早課,他每天晚上兩點鐘就起床,真是照佛的話去做,他每天晚上睡眠四小時,十點鐘睡覺,兩點鐘起來就做早課,一直做到天亮。這麼用功,這樣勤奮,他說我煩惱斷不掉,煩惱還在增長。煩惱是病,佛法是藥,佛法這藥用了之後,治不了這個病。一般講藥到病除,他這個藥到病不除,就是這服藥對他不發生作用。為什麼不發生作用?他不了解念佛的道理,不懂得念佛的方法,所以雖然是勤苦念佛,治不了他的毛病習氣。

  我們就用念佛這一法,或者是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也是一樣,這一句佛號就是彼佛所轉法輪,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要信。我們自己念這句佛號,就是轉諸佛的大法輪。這句佛號就是諸佛智光照耀,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他的意思就是無量,我們念的時候為什麼不懂?既然是智慧光明,如何不照破無明煩惱?所以這句佛號念念喚起我們大智大覺,而我們不曉得這個意思,一面在念佛,一面還在生煩惱,還在迷惑顛倒,這不是糟糕嗎?心有不平,就是塵勞煩惱的現行,這一句佛號就把塵勞煩惱壓下去,這就叫修平等三昧。所以我們看看大經裡面,無量無邊的法門,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用什麼方法可以都得到?給諸位說,一句阿彌陀佛都得到了。只要你懂這個理,只要你會用,諸佛如來所證無量的妙法,我們統統都得到。而可惜怎麼?不會用,在日用平常煩惱起來了,這一句佛號提不起來,隨著煩惱所轉。這就是雖念佛,沒有受用,到該用的時候,他不會用。不會用,給諸位說,念佛也生煩惱。念佛念久了,枯燥無味,人就退心。俗話常說:初發心的人成佛有餘,他那個心勇猛精進。又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真是佛;學佛二年,佛在西天,距離就遠了;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變成老油條一個。這是什麼?愈學愈退轉。為什麼會退轉?不僅學到最後枯燥無味,說丟掉又捨不得,學又枯燥無味,就在這兩難之中,這樣混一輩子,這一輩子空過了。所以解義比什麼都重要。

  講解研究討論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細講,斷疑生信;一種是略說,略說是提綱挈領,容易受持。對初學的人講,要細講,才能破得了他的疑障。對老修行的人講,要提綱挈領,為什麼?人家要用功,他沒有什麼疑,他也沒有什麼迷惑,他要緊的是要抓到簡單扼要的綱領來用功夫。所以初學是以破疑生信為主,換句話說,初學人無論在哪個法門上,就是在念佛法門上也是重在解上。初學重在解理,念佛是一面用功夫,一面要求解理,但是兩者校量,還是要解理佔的重。諸位看看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頭講的,他就是這樣的主張,我認為他這個主張很有道理。老修行,雖然行解也並重,但是人家重點在行上,那就是他已經斷疑,已經沒有迷惑,言行舉止都能與法性相應,功夫上了道;初學時功夫不得其門而入。由此可知,就是念佛這一法,咱們用這一法,把《華嚴經》裡面所講無量的法門都圓攝了,難怪到末後一章,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這個法是不是妙!

  解分裡面一開頭就說的「如來名號品」,行門裡面第一位是教我們念佛法門,這個法是妙極了!參禪、持咒,給諸位說,都比不上。這是給諸位說真話。參禪、持咒如果是第一等,是一切法門裡頭第一法門,《華嚴經》在解分裡面第一章就不應該是「如來名號品」,應該是講禪定、講般若,不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應該第一位參訪的善知識就是個禪師,或者是密宗的金剛上師,那才對,他遇到是淨土宗的法師。這還沒能看出法門的勝劣嗎?由此可知,我們這一句佛號,念這句佛號學什麼?學轉法輪,學智光照,學平等三昧。這個佛號念得才得力,才有受用。念上個三年五載,他怎麼不成佛?當然成佛。底下一句:

  經【解彼諸佛自性清淨。】

  這一句咱不要細說,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說得太詳細了。自性本來是清淨的,而是我們現在自己搞得不清淨。為什麼不清淨?迷了就不清淨。但是是不是真的不清淨?不是的,迷了的人自性還是清淨,那個所謂不清淨是迷。迷與自性清淨心,給諸位說,不相干。好像太陽是清淨的、光明的,今天陰天雲層遮住,我們能不能說太陽沒有光、不清淨?這話講也勉強能講得通,今天太陽看不到、沒有光,不清淨。是真的嗎?不是真的。雲層與太陽不相干,它們兩個距離相去遠之遠矣,不是。我們的清淨心就像太陽,我們的迷惑顛倒就像雲彩,是兩回事情。所以我們要相信、要理解,『彼諸佛自性清淨』。給諸位說,不是理解已經成佛的那些諸佛,那對他們無關緊要。我與一切眾生本來自性清淨,我與一切萬法自性也是本來清淨。植物、礦物有法性,法性、佛性是同一個性,不是二性。所以萬法平等,平等三昧是要理解自性清淨,才能夠證得平等三昧。

  我們平等三昧不能夠現前,菩提心發不起來。不知道一切法性本來清淨,所以菩提心發不起來。菩提心一發,諸位都明瞭,就是圓教初住菩薩。二乘沒有菩提心,聲聞、緣覺沒有發菩提心。權教菩薩雖有菩提心,不是真實的,是相似的菩提心,不是真實的。這就是說,權教菩薩雖然發菩提心修六度法門,他不能見性,他的平等心是以意識做基礎的,不是真平等。他的慈悲,推己及人是屬於愛緣慈,眾生緣慈,不是真慈悲。真慈悲從哪裡來的?真慈悲從自性清淨心裡面生的,這個是真慈悲,不會變質的,永遠不變,無量無邊,這才是真的。真性沒有邊際,所以真性裡面生的慈悲沒有邊際,真性裡面清淨受用沒有邊際。所以聰明人要以見性為第一個目的。我們求的什麼?就是求的見性,除了見性之外,什麼都不求,這才叫學佛,這才叫智慧,這才叫做會用功,懂得門道,在佛法裡頭才有個門路可入,有了入門處。由此可知,「解彼諸佛自性清淨」是多麼的重要。

  這個解,就是前面修諸佛平等三昧的基礎。可是要問,我們為什麼要平等心待人?人家都不平等待我,我為什麼平等待人?那個人是迷,你是覺,他不知道一切萬法自性平等,你明瞭這個道理。明白人他就是基於自性清淨待人處世,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是基於情識是以無明煩惱做基礎來待人接物,那當然不平等。這就是迷悟不相同。如果你要說,那這樣子我待人接物,我不是處處吃虧都是人家佔便宜了嗎?那你還是迷惑顛倒。你要真正覺悟了,他也沒有佔便宜,我也沒吃虧。何以故?「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吃虧的有所失,佔了便宜有所得,無智亦無得,都在胡鬧。諸位同修,經義甚深,應當要細心去體會。甚深的經意不必體會太多,入個一分、二分,你自然就法喜充滿,你就得到整個世界上,包括到天上的天人都享受不到的快樂,這是真實話。再看底下幾句:

  經【修彼諸佛無分別法。】

  這是講修行,真正講用功了。修什麼?修福修慧。沒錯。修福修慧要怎麼個修法?就是修個『無分別法』。「無分別法」修成了,般若智慧就現前。般若智慧叫無分別智,般若智慧現前,前面講的平等三昧就證得。平等三昧證得了,那怎麼會不見性?解彼諸佛自性清淨就是見性,明心見性。底下一句:

  經【契彼諸佛甚深法印。】

  這是入佛知見,諸佛所證得的,自家所證得的,跟諸佛印證印證,完全相同,好比是核對印鑑一樣,一個印章所印下來的完全一樣。這在自己自行上功德圓滿了。諸位從這裡就能夠體會到,我們平常修行用功錯了,念佛念錯了、持戒持錯了、參禪參錯了、念咒念錯了,錯在哪裡?錯在都是功夫用在分別心上,不是用在無分別上。我們都是用在分別上,不是今天錯了,無始劫以來我們就錯了。假如我們過去生中用的不錯,我們確確實實是用在無分別上,我們早就成佛了,還落在今天流轉輪迴?這種嫉妒分別,無始劫害得我們到今天,我們還不覺悟,還要把它當作好朋友念念不捨,你往後的日子比現在是還要艱苦,這種流轉確實一世不如一世。如果一世比一世殊勝,佛就不會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會說這個話。一世不如一世,這可以從我們行業當中能夠證實。

  我們看看一切眾生,現前做人,在六道裡面捨身受身,他的條件,人身必須要具足五戒,我們儒家所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咱們看看這個社會上有幾個人五常具足?他有一個愛人之心,仁是能夠愛人,愛人如己,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慈悲心。真正愛人的人,你找到幾個?有幾個人今天講道義?而能夠捨棄自私自利去講義?有幾個人能夠講禮?禮是說的什麼?禮尚往來,別人對我好,我要怎樣去報答,這就叫做禮。義是什麼?義沒有報答,義是義務,只有我給人,不期望別人來報答我,這個人意境高,智者不迷。信是講信用,言出必行。一生能夠照著五德去做人,來生才能得到人身。如果這個五德要是缺了個幾條,我們中國人說是缺德,缺了什麼德?就是五常八德不具足,他有所欠缺,如果缺得太多了,人身就失掉。諸位要曉得,失掉了人身到哪裡去?三途去了。三途業障重,迷惑更重,從三途裡頭出來,太難太難了。

  這些都是事實,我們一定要明瞭。明瞭之後,自己對自己才有警惕,那就是說明三途去不得,人天也並不太好,這樣才能發勇猛心、精進心,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要超越輪迴,不受生死。再問問,做得到、做不到?做得到,人人都做得到。為什麼?人人都有自性清淨心。經中所講的智光照耀,平等三昧,自性清淨,無分別法,都是我們本來有的,不是向外求的。我們現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個分別叫虛妄分別,真的是什麼?真的是不分別。稍稍涉及一點佛法的,大家都曉得,我們不要講本性,我們就講八識,八識有沒有分別?你們念過唯識就曉得,八識沒有分別,八識是了別,誰分別?相應的心所分別。八識是主人,主人不分別,心所是什麼?是它的奴婢,奴婢在造反,主人沒有過問,被蒙蔽了,就是這麼回事情。我們自己都有個主人公,主人公要出來做主。可見得真是本有的,妄是本來沒有的,我們一生怎麼不能成就?去了妄,本真就自然顯現。佛是修成的嗎?不是的,本來天真如如佛,就是被這些妄情給攪亂,害得自己是流轉生死。流轉生死也是虛妄,不是真實的。六道輪迴,說實在話,沒這回事,妄情所致;但是你妄情不除,六道就是事實。妄情一離開,才曉得六道十法界原來都是假的,沒這回事情,佛菩薩所說真是黃葉止啼而已。底下一句:

  經【作彼諸佛不思議業。】

  這一句就是化他,前面所說的全是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了,以無盡的慈悲隨類現身,為一切眾生做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增上緣,這就是菩薩事業。菩薩事業是自覺覺他,自覺就是覺他,覺他就是自覺,自覺跟覺他是不二法門。如果你在這個裡面分成二,那你又迷了,為什麼?起了分別心,自覺不是覺他,覺他不是自覺,這就分別。自覺就是覺他,覺他就是自覺,是一不是二。你入這個境界,我們一天到晚講經說法,就是自己修行,不二法門。自己在那邊盤腿面壁,或者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弘法利生,不二法門。講經說法是修福,耽誤了自己用功;自己在用功,沒有法子去弘法利生,二門,自己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既不能自利也不能利生。這些道理必須要懂得。

  所以我勉勵你們同修上台來講經,不要以為耽誤了自己用功,今天你曉得了,不耽誤自己用功!真正發心講,時間講久了,大徹大悟。講久了,理通了,念的那個佛,聲聲佛號與自性相應,與十方諸佛相應,與一切眾生清淨心相應,這佛號就得力。沒有通達的人,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不如那個通達的人念一聲佛號。通達人一聲佛號無量無邊的功德,沒通達的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累死了,功德很小一點點,為什麼?不相應。所以通達之後,就是明心見性之後,他的三業,身口意三業不思議。我們看看善財童子的心得,人家參訪是真有收穫,確實有成就。

  經【漸次前行。至於彼山。】

  『彼山』就是落迦山,他到了落迦山。

  經【處處求覓此大菩薩。】

  『此大菩薩』就是鞞瑟胝羅居士叫他來參觀自在菩薩,他到落迦山處處求見觀世音菩薩。到這一段,這是依教去求,我們把這一段講完了。這一章我們是細講,觀自在菩薩與我們有特別的緣分,尤其跟我的緣分又特別深,我就是念觀自在菩薩的。我過去念阿彌陀佛,念了好多年,念了不相應,念觀世音菩薩念相應,所以我現在一直都是念觀世音菩薩。凡是觀世音菩薩的經,我要細細的講,尤其是現代劫難臨頭的時候。我們看看這個報紙、雜誌、廣播,時局非常非常不好,三次大戰就是我們佛法裡面所講的小三災,小三災一天一天的接近,我們應當要求觀世音菩薩。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已經看到,教我們學佛的人,每一天念佛要加持一千聲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求消災免難。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這一千聲觀世音佛號,那有無比的力量。不懂,不懂念也好,念比不念總好多了。

  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