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講習  (第十三集)  1998/4/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8-0013

  請翻開七十六面。李長者在《合論》裡面有很多精彩的開示,對我們後學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學《華嚴》,他這部書,我們不能不讀,不但要讀,還得要很認真的去讀誦、去理解、去學習。這個地方,道霈禪師所節略的,也節得非常之好。

  「此經名毘盧遮那大智法界,本真自體寂用圓滿,果德法報性相無礙,佛自所乘為宗。」這是長者他判《華嚴》的宗趣,這個地方的文長。毘盧遮那是法身佛,是我們自己的清淨法身。學佛,在這些地方,我們一定要有基本的認同。假如說毘盧遮那、文殊普賢與我們都不相干,你就永遠不能入佛門,因為你不曉得虛空法界是自己的本體,是自體,毘盧遮那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佛在經上將這樁事情說了許許多多的名相,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相?他的用意就是教我們明白這樁事情就行,不要起分別執著。所以名不是一個一定的名,相也不是一個一定的相。教你了解名相真實義趣,而不執著名相,所以說這麼多名詞。只要說的是這樁事情,怎麼說都可以。

  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遍一切處。在我們現前感官裡面,我們知道虛空遍一切處,這我們感覺得到的。在我們地球上的眾生,現在也能夠覺察到電好像遍一切處,無處不在,電波、光波都遍一切處。光波有許許多多波度不相同,我們肉眼的能力,在許多光波當中只能夠見到一部分,這是現在科技常識裡面大家都明瞭的,比我們能見這個光波長的我們見不到,比這個光波短的我們也見不到。所以我們現在用儀器來偵測,像X光、紫外線,我們都見不到的,但是在儀器裡面可以能偵查得出來。由此可知,光的確是遍照的,從來沒有間斷的,再隱密的地方,它都透過去、都找到,各種長短波度不相同,有些波度達不到,另外一些波度達到。

  佛的光是圓滿的光,真的是遍照法界。法界眾生自己本身有障礙,所以在圓滿光波裡面,他只見到一分、二分。這個障礙是我們本身的,不是光不照我們,光照,我們肉眼看不見,它還是照,不能說我們肉眼見不到X光,這個空間就沒有X光,還是有;我們肉眼看不到紫外光,紫外光還是一樣照,肉眼看不到。現在科學偵察,澳洲紫外光就比我們這個地方差不多要強六倍。紫外光殺菌,但是人的皮膚要是長時期暴露在紫外光裡面,容易得皮膚癌。澳洲的陽光特別強,如果不是科技偵察出來,我們也不會覺得它強在哪裡?我們沒有感覺。所以要曉得,光波長短無限,光波如是,音波也如是。我們耳根的能力都非常非常有限,音波,波長的音波我們聽不到,波短的也聽不到,只能聽到很窄小的那個波度。所以我們用儀器可以能收到短波,也可以能收到長波,我們耳朵聽不到的,把它轉變成我們可以聽到的波度。像現在用收音機就是這個方式,把我們這個音波轉變成短波,由短波再放射出去;人家在收聽,把短波再變成我們可以聽到的波度,然後再放出來,收音機的原理就是如此。

  如果哪一天我們通了,就是神通通了,不需要藉這些科技的儀器,這個空間什麼樣的音波,我們想聽哪個就聽哪個,耳朵就跟收音機一樣,隨便想聽哪個頻道都聽得到。十方諸佛說法,想聽哪一尊佛說法,你就聽到;不想聽的呢?不想聽,就聽不到,就關閉了。想見哪一尊佛,你也就看到;不想見的,那就隱沒掉。我們看西方世界敘說那邊人生活狀況就有這個好處,他們不需要藉任何儀器、任何機械,自自然然調整自己的根身。自己根身就是一個最圓滿的機器,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的頻道,隨時可以收聽,隨時可以見到色相。我們要曉得這個好處,知道這個利益,西方世界一定要去。如果不到西方世界,自己修行想這種能力現前,那是七地以上的菩薩,你慢慢去修去。七地以上,很難很難,我們不要說別的,就是這個見思煩惱,思惑不談,見惑,這裡面最容易斷的見惑,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你試試看,你去斷斷看。千萬不要落在增上慢裡面,沒有證得的以為證得,這個就大錯特錯。

  所以自己要測驗自己,如果真的煩惱輕了,智慧現前了,像佛的這些經論,你只要一展開你就看到無量義。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是自性的流露,你要是見到自性,釋迦流露出來的跟你自己流露出來的有什麼兩樣?一樣的東西。佛所講的是我們自性裡面的真經,你見性,你哪有不了解的道理?你哪有不透徹的道理?你哪有不會講的道理?不要學!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沒學過,他什麼都會講,哪一部經論都難不倒他,會講經的人都不如他,這是事實,決定不是虛妄的。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沒有能力克服煩惱,這也是事實。那怎麼辦?佛教給我們這個法門,念佛求生淨土。正是古人所講的「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開悟、就見性。可是真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定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所。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條件參加他們的法會?像外國人講,我們有沒有資格參加他們的俱樂部?他們的條件是什麼?《無量壽經》上的經題說得很明白,「清淨平等覺」,這個是參加西方極樂世界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我們怎樣修?那就是信願行。信願行是從事上說的,清淨平等覺是從理上講的。信心清淨,願心清淨,行持清淨,要與這個相應;信心平等,願心也平等,行持也平等;信心不迷,願心不迷,行持也不迷,不迷就是覺,你的信願行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你的條件取得了,決定得生。你說你具足信願行,你的信願行跟清淨平等覺不相應,你那個信願行還是不能往生,因為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清淨平等覺是上善,才能參加他們的法會。清淨平等覺,給諸位說,就是毘盧遮那佛,清淨遍一切處,平等也是遍一切處,覺還是遍一切處。

  長者在此地說,「大智法界,本真自體」,他這個都是解釋毘盧遮那、解釋遍一切處的。大智是自性本具的圓滿智慧,這個地方講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這是本真,這是自體。誰的自體?是我們自己的自體。九法界的凡夫,六道叫內凡,聲聞、緣覺、菩薩叫外凡。九法界的凡夫,迷失了自體,自體在不在?在,在現前,不認識;在現前,不覺悟,這叫迷。迷不是不在,不在怎麼會起作用?六道也是本真自體變現出來的,三途地獄還是本真自體變現出來的,性體是能變,法界裡面種種差別的現象是所變。所以《華嚴》五周因果裡面講「差別因果」,差別因果是所變。為什麼會有差別?迷了就有差別,悟了就沒有差別。悟了就是平等因果,迷的時候差別因果。

  一切眾生迷失自性,迷的程度不相同。迷有淺深,迷有廣狹,這個差別相就不一樣。佛是從大的這一方面來歸納給我們說十法界。其實法界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差別因果,他把它歸納為十大類。這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本真自體顯現的。從體上來說就沒有差別,從相上來講差別就大了。剛才我跟諸位提到的聲波、音波,哪裡有這麼多頻率?頻率怎麼來的?頻率是從差別裡面變現出來的。諸佛菩薩,像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天人,為什麼他們天眼能夠洞視、天耳能夠徹聽?徹聽就是所有一切差別他都能聽到,所有一切差別的光波他都能見到,他沒有障礙,他把這些障礙完全突破了,所以他才能洞視、能夠徹聽。這什麼道理?因為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只要把分別執著捨掉,障礙就突破了。你還有分別執著,這些差別的頻率是存在的,你很不容易突破。這麼多的差別頻率怎麼造成的?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給你受的。果然是自作自受,都是自己識心變現出來的。識,唯識所變。識是什麼?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阿賴耶是妄想,末那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妄想也叫做無明。

  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捨盡,你的自性圓滿現前,那就是毘盧遮那,圓滿現前,叫「寂用圓滿」,寂是自體,自體的相狀是寂。諸位要曉得,真心是不動的,動不是真心。這個動是妄心,無明是個動相,真心那個相狀是寂靜的。妄想的相是動相,智慧的相是寂靜的。這樣你才明瞭,為什麼世間人見不到事實真相。世間人研究一樁事情、探討一樁事情,他用思惟、用想像,我們講的他用思想,思是分別,想是想像,換句話說,他用的是第六識跟第七識。用第六識、第七識,他能夠達到的範圍有限的,阿賴耶識以內的,在事相上來說,十法界以內的。十法界是識變的,如果你轉八識成四智,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到一真法界。你能夠用四智菩提就超越十法界。世間人不懂得用四智菩提,用八識,用八識只能夠緣十法界以內,不能夠緣十法界之外。這就是說明為什麼世間人沒有辦法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道理在此地。這個就是覺與迷的問題,用四智,覺;用八識,迷。八識是動的,四智是靜的,四智是寂,寂用;八識是動用,不是寂用。所以無明的相是動相。《楞嚴經》上講得很好,「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不覺就是無明,不覺是動相,覺是靜相。

  所以佛法的修學,無論是哪一個宗派,無論是哪一個法門,著重在靜,著重在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統統修定。戒定慧三學,定是樞紐,戒就是方法。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無量無邊不同的方法,修什麼?都是修定。所以才說殊途同歸,都是修定。如果不是修定,這就決定不是佛法。佛法是什麼?佛法是覺法,大家這個觀念要搞清楚。佛法是覺悟之法,你不能執著:這是佛法,跟其他宗教就有差別了;不是的,信仰基督教、信仰伊斯蘭教的,他如果也修定,它是佛法。無論什麼宗教,無論什麼學術,只要他是修定,就統統叫佛法。所以你要懂得,佛法不是執著我們這個小圈圈,不是的,佛法是覺悟之法。修覺悟之法的人就叫菩薩,菩薩也不是佛教的圈圈裡才有,不是的。我們要清楚,不能搞迷了,不能搞歪曲了。基督教的牧師修清淨心、修定,牧師是菩薩;伊斯蘭教的阿訇,他也修定、修清淨心,阿訇菩薩,真菩薩不是假菩薩。覺行圓滿就叫佛。佛在哪裡?哪個宗教裡頭都有佛,各行各業裡頭都有佛,男女老少裡頭都有佛,佛不在寺廟裡頭,只要你覺修圓滿了,此地講的寂用圓滿,就是毘盧遮那佛。

  「果德法報」,修因證果,這個德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他果得到了。得到是什麼?得到是法身跟報身。法身就是毘盧遮那,是自性的性體,遍虛空法界,他明瞭了,一點都不迷惑了。報身是他的自受用身,報身有沒有相?可以現相,也可以不現相,他自在了。報身是什麼?報身是圓滿智慧,就是自性裡頭般若智慧是報身。本體是法身,智慧是報身,現相叫應化身。現相是什麼?現相是起作用。這個作用對誰說的?對眾生說的。如果是對自己說,我自己還要享受,凡夫,哪裡是覺悟的人?覺悟的人還動一個念頭,我享受,錯了。世間人才講享受,才要華藏世界,才要極樂世界七寶宮殿依正莊嚴,凡夫,哪裡是佛?佛沒有這個念頭。我們要問,毘盧遮那佛為什麼要現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現極樂世界?他不是自受用,他受用,是供養別人的,供養那些還沒有成佛的到這個地方來修行。我們才真正曉得,報、化都是他受用。

  古德講,報身裡頭它是兩種,一分是自受用,一分是他受用;應化身,完全是他受用。其實報身裡面的自受用就是真實智慧,他受用所現的色相說法度生。報身是度地上菩薩的,講度地上菩薩是講別教的,如果在圓教來講是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華嚴經》上講的。這些人都是永脫十法界,脫離十法界,他們都進入一真法界。在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微細的無明沒斷盡,佛現報身,幫助他們破四十一品無明,這個報身就是他受用。佛的自受用,清淨無為,不起一念。你想想,佛應化在我們六道、在我們人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心地多清淨,都沒有起過一念,在華藏、在極樂還會起心動念嗎?不可能的。所以「寂用圓滿」這四個字,裡面具足自受用跟他受用。「果德法報」是講它的現相,這個德也可以說作真實功德。「性相無礙」,就是清涼所講的四無礙法界,把無礙講圓滿了,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自所乘為宗」,這是佛在果地上自己所證得的境界,長者是以此為《華嚴經》的宗。宗趣,他用這個來作宗,這就說明本經的宗旨是如來究竟圓滿果地上的境界。

  下面,引用《法華經》的一句話說,「法華云:乘此寶乘,直至道場」。寶乘是比喻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成佛之法,不同二乘、三乘。二乘你所達到的是聲聞、緣覺;三乘,聲聞、緣覺、菩薩,菩薩達到等覺菩薩。這部經不是的,這部經是一佛乘,告訴你凡夫成佛的方法,這殊勝,無比的殊勝!教你凡夫成佛。直至道場,這個道場就是成佛的場所。道場在哪裡?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道場,並不是指一處。「此經云」,佛在這部經上說,「有樂求佛果者」,這個字念破音字,念去聲「要」,愛好,這個不念「樂」,樂好。你喜歡、你愛好求得佛果,這樣的人少,不多,有幾個人在這一生當中真的是覺悟了,不想要別的,就想要作佛。我們在古德裡面,真的就看到一個惠能大師,他有這個心願,他說出來了。他見五祖忍和尚,忍和尚問他:你來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這個很了不起,他是來作佛的。真正有心想作佛的,佛就給你說「最勝乘、上乘、無上乘、不思議乘等。」這些話都是形容的話。實在講這個「乘」也應該念去聲字,念「勝」,但現在大家都「乘」,就念「乘」就好了,念「勝」把人家迷惑了,反而不懂了。念「勝」是當動詞講,念「乘」是當名詞講。最勝乘就是一乘法,上乘、無上乘、不思議乘都是形容一乘法。

  《法華經》裡面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佛教人真實法,就是教人一生成佛;你不能接受,沒有這個願心,佛才給你講三乘。教你成佛你不敢當,我一身罪業,我怎麼敢成佛?連佛都不敢見。有,我曾經見到有人,我帶他到寺院,他不敢進大殿。我說:為什麼?我一身有罪業,不敢見佛。我說:你不錯。他說:為什麼?你還有良心,有很多人一身罪業,見佛也不在乎,你看到佛像、看到佛殿能生慚愧心,有救!你看多少人連這一點良知都埋沒掉,不知道慚愧。這樣的人,造作罪業知道慚愧,他要遇到善知識,要好好的來教導他,會有成就的。這些人往往是遇不到善緣,這一生還是隨業流轉。這些眼前之事,就擺在我們面前,實實在在講,我們是太粗心、太大意,如果你細心去觀察,你會覺悟。你看一個人,從生到死,幾十年寒暑過去了,他走了以後,你仔細想想,他這一生有什麼成就?有什麼結果?想想他,再想想我們自己,看看別人,回過頭來再看自己,就覺悟了。你在這一生當中,你對社會、對眾生有些什麼貢獻?你做了些什麼好事?這個不是事實真相擺在面前嗎?

  我在沒有學佛之前,年輕的時候,每天我都會看報紙,可是我看報紙跟別人看報紙不一樣。別人看報紙,詳細看裡面的內容,弄得頭腦亂七八糟的。我看報紙看什麼?看訃聞,報紙上登的那些,我看這個。每一天,這麼多人走了,到第二天,又這麼多人走了,我看這個。那個時候,我的同事、長官看到我都奇怪。為什麼?看看他們走了,慢慢輪到我也要走了,覺悟。人生在這個世間,過客,像住旅館一樣,今天來了,過兩天就走了。你在經過這段時間,你留下什麼?咱不懂佛法,也要留給世間人一個好的紀念,這是應該的。這是我們中國古人講的流芳百世,你就沒有空過,走過這一趟,你對社會、對眾生有貢獻,有好處,你走了之後,落得人家懷念你。這是沒有學佛之前,這是世間法。學了佛法之後,那就更清楚、更明白,我們必須要利用這一生短短的時間成無上道。在這個短短時間裡面,就修學最勝乘、無上乘,這個機緣好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後,可以在這個短短時間,在這一生當中突破三界,突破十法界。能不能做到?能。有沒有把握?每一個人都有把握,只要你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間所有一切法再不要放在心裡,老老實實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你就成功了。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決定不可以沾染,染上一點,你這一生空過,白過了。所以世間一切諸法、一切善惡、一切順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智慧觀照。雖然照得清楚明白,自己的心裡如如不動,沒有受到絲毫的干擾。你這才有條件修無上乘、修最勝乘,最勝乘跟無上乘,最後都結歸到極樂世界。

  本經到最後總結,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可是你要留意十大願王。所以十大願王,我們這次講的時候,不厭其煩多介紹幾句。十大願王第一條一切恭敬,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領頭一切恭敬。如果我們還有輕慢心對人、對一切眾生,我們這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成問題了,第一條。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上善從哪裡表現出來?就是恭敬,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恭敬,沒有一點貢高我慢之心,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要的條件。你們再仔細觀察念佛往生的人,走的時候有瑞相、好瑞相,確確實實走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他的。你再觀察這個人,心地一定很慈悲,對人一定很謙虛、恭敬,不管他有沒有知識,一定是這個樣子。心地善良慈悲,待人和藹,無論對什麼人,惡人、善人,恩人、冤家對頭,都是滿面笑容,必定是這樣的人,他才能往生,佛才能來接引。如果還有這個人我喜歡、那個人我討厭,你佛念得再好,臨命終時佛也不會來接引你,臨終見不到佛。所以這是我們念佛往生基本的條件,這個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要符合這十個條件。

  我們再看底下,「是為令初心者,志樂廣大,還得如來大智之果,與自智合一無二故。」佛說這部經,這底下實在講,前面講的是宗,這就是趣。目的何在?目的是教初心,初發心的人。佛在這個經上說,「初發心便成正覺」,問題是你有沒有發心?你真正發心作佛,你就成正覺。真正發心作佛,一切如佛,這就是真正發菩提心。菩提心廣大,沒有邊際。我們以《起信論》的說法來講,直心就是真心本性,沒有邊際。佛在《觀無量壽經》裡面說的「至誠心」,什麼叫直心?至誠心就是直心。至是到極處,誠是真誠,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真誠到極處就是真如自性,就是我們自己真心理體。真心是真誠到極處,這個裡面一個雜念都沒有、一個妄想都沒有,才叫做誠。心裡還有雜念、有妄想,心就不誠,就把你的真心變成妄心。真誠是真心,這個裡面是空寂的,前面講的是「寂用圓滿」,一念不生。

  諸位要曉得,起一念就是無明。所以有些人問,無明從哪來?無明沒有來處,你起一念,無明現前了,那就是無明。你一念不生,無明就滅了,就沒有了。可是凡夫的麻煩就是無明是一個接著一個,無明在相續,麻煩就大了。真實智慧的人,他無明一斷,永斷,再不會生了,那就成佛。不再有妄想,不再有雜念,這是理上我們清楚,事上我們做不到。做不到,佛有方便,像楞嚴會上講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是什麼?佛教導我們起心動念念眾生、念社會,決定不為自己。念念想利益眾生,念念想到利益這個社會、利益廣大的群眾,絕不想自己有絲毫的利益,這是轉的方法,真的是最初方便。我們為什麼無明會相續?就是因為念念都想自己,他不會把自己忘掉。念念都是為我,這個糟了!念念增長我執,那怎麼行?佛教給我們破我執的方法,把你的心量放大,一切大而化之。不像小乘斷我執,那個好辛苦、好難,硬斷,天上人間七次往來,那是真辛苦。大乘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把你的心量放大,把這個我擴大,如果這個我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那就行了,真心就全部顯露了。

  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看到一切眾生就像自己一樣,我們怎樣愛護自己就怎樣愛護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心變現之物,哪一樣不是自己?所以慈悲心廣布法界。佛教給我們從這個地方轉,然後你的「志樂廣大」,你的志廣大,要作佛;樂是愛好廣大,這個愛好是普度眾生,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你看看這個愛好是多麼廣大,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眾生迷在五欲六塵之中,放肆縱欲,就像《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他們現在造作的是五惡,他們將來所受的是五痛、五燒。造作五惡而能夠不受五痛、五燒,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決定會感得果報,而且這個果報不會太遠,就在眼前。這些造業的眾生,我們要以善巧方便提醒他,令他覺悟,令他回頭,回頭是岸。他真正能回過頭來,真正能懺除業障,就能夠免除這個苦報;即使造作極重的罪業都不怕,只要你真正覺悟、真正回頭,懇切求生淨土,品位還是很高。所以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要有廣大的志樂,幫助這個世間。

  我們宣傳佛法,將佛法(特別是將淨宗、大華嚴)介紹給社會廣大的群眾,這是好事情。可是這個美中還是不足,大家聽了,印象不夠深刻。如果能有一個樣子在這個地方,大家看到,他的印象就非常深刻,確確實實能夠感發人心,看到他真的是想回頭,要做出個樣子給人看。誰去做這個樣子?佛在此地期望就是初發心的大心凡夫。你們真肯做榜樣,道場大小沒有關係。我很想做個樣子,沒有人跟我學。你存這個念頭,壞了,你做那個樣子,叫裝模作樣,不是真的,假的,你不是真心。真心是什麼?只管自己依教修行,不問別人,一個人做。古時候佛法那麼興旺,就是有人肯幹,肯真幹!一個人找一個清淨地方,沒人知道,在那裡搭個茅蓬,自己在那裡真修、真幹。

  你看蓮池大師,諸位看看蓮池大師的傳記,蓮池大師在杭州,也去找個山上搭個茅蓬,在那裡進修,沒人知道。只要自己做得真實,確確實實把煩惱習氣斷盡了,心地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時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會去找一些善根深厚的人,所謂鬼使神差,就會有一些人遊山玩水,無意當中碰到了,走在山上迷路了,走到他的茅蓬去了,就碰到他了。碰到他,跟老和尚談談話,就立刻發現老和尚不凡,不是平常人,他們下山就宣傳了。一個傳一個,真正修道人就想到那裡去親近他。老和尚也不拒絕,並不是說人多了,不行,這不能住了,找地方搬家,不是,來住怎麼樣?再搭個茅蓬,人再多,再搭兩間,他那個道場這麼成就的。雲棲寺就是蓮池大師的道場,以後成為一個大叢林,自然形成的,不是預先去策劃的,不是的。他那個大殿「神運殿」,這就說明佛菩薩建的,不是他有意思建道場,道場是佛菩薩建的。

  你一個人只要真幹,你不要去管,不要坐在那裡等,一年、二年,怎麼還沒有人來?三年、五年,還沒有人來?你要存這個心,三百年、五百年也沒有人來。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人家在那裡一念不生,沒有希望有人來,是佛菩薩、護法神去把那些人領來了。領來的人,都是善根福德很深厚的人,不是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佛菩薩、護法神不會去領他來。如果你天天打妄想,天天想好多人來,果然也有那些人來了,那是什麼?妖魔鬼怪招的那些,也是那些人來了,以後你的麻煩可大了。真與真感應,妄與妄感應,正與正感應,邪與邪感應,你要懂這個道理。我們自己要做真、要做正,這個感應就是好的,不能有一點邪思,不能有一點作假,這個志樂就廣大,這樣的道場建立,對於整個佛法會起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從我們本身自己做起。不能說我建一個道場叫別人來幹,哪有這個道理?那都是假的。別人幹是跟著我們幹,至少我們也要有民國初年印光大師靈巖山道場那個樣子,我們不講規模,講規模就著了相,要有那個道風、學風。一二個人、三五個人住的小廟,能夠建立這個道風,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空過,就過得非常有意義、有價值。將來果報的殊勝,那也不可思議!這個果報實在講就像此地所講的「還得如來大智之果」,這個意思就是成佛,你發心想作佛,果然就作佛。

  自己日常生活,信願解行都與普賢行相應,與普賢十願相應,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果真的得來了。證得之後,你就曉得「與自智合一無二」,原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證的跟自己是一不是二。你的無量智慧怎麼會現前?一切諸佛如來在因地無量劫的修持種種殊勝的功德你統統都得到,因為你契入如來的境界,可以把別人修行的變成自己的,通了,裡頭障礙沒有了,別人所修的變成自己所修的。可是你要不入如來的境界,你就辦不到。這是什麼?他心智圓滿。我們講他心通,別人無量劫所修的,我統統都知道、統統都明瞭,把他所修的變成自己的功德,他心智圓滿。自他不二,自他是一;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此經宗趣,甚深難信。若有信此經中如來大智境界佛果法門而自有之,勝過承事十佛剎微塵數諸佛經於一劫所有功德。」這句話好,說得實在太好了。經很深,為什麼很深?理本來就很深,事本來就繁雜,沒有邊際。什麼人能相信?大心凡夫,他能夠相信。世尊在這部經裡面講毘盧遮那佛的境界、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這些事情都是真實的,都不是假的,所說的是一真法界裡面的狀況。一真法界也好,十法界也好,六道三途也好,如果你能夠從一切事相上體會到表法的意思,你智慧就開了。你在這一切事相裡面,見到因果,見到體相,見到作用。如果從這部經來說,你從一切事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點點滴滴裡面,你見到大方廣,你見到佛華嚴,你就入這個境界。實實在在講,點點滴滴裡頭都是圓滿的大方廣、圓滿的佛華嚴,真的是一毛端、一微塵,甚深難信,毛端、微塵都顯示出如來果地上的圓滿般若智慧的境界。你說佛法在哪裡?無處而不在,無時而不在,很可惜的凡夫迷失自性,真是古德所講的當面錯過。

  如果你能信得過,相信佛果法門,大方廣佛華嚴就是佛果法門,「而自有之」,我們自己具足,一絲毫都不欠缺。毘盧遮那有的,我們統統有;廬舍那有的,我們也統統有;釋迦牟尼佛有的,我們也統統有;阿彌陀佛有的,我們也沒有缺一絲毫分,圓滿具足,這從理上講。今天從事上講,我們跟佛差太遠,哪裡能比?如果你肯定我們性上具足,我們理上具足,依這個基礎來事修就不難,事上種種這些困難都可以克服,那個時候才所謂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為什麼人家難行能行,我們不能行?為什麼人家能忍,我們不能忍?人家明白這個道理,他的忍、他的行有理論的依據,他沒有疑惑,所以他行得自在。我們今天不了解事實真相,叫你忍,沒有理論依據;叫你行,也沒有理論的標準。所以你忍、你行,你有疑惑。你有疑惑,忍跟行都有個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行了,就不能忍,忍耐有限度,忍耐有限度是凡夫。如果是入這個境界,相信佛經上所說的,忍耐沒有限度的,有限度是凡夫。所以你要肯相信,知道大方廣佛華嚴自己具足,這個信心建立,這裡說「勝過承事十佛剎微塵數諸佛,經於一劫」。

  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阿闍王子,釋迦牟尼佛說的他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看看這個,四百億怎麼能跟他相比?一個佛剎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把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塵微,用這個數字來算,一個微塵算一尊佛,一個大千世界微塵數的佛已經就不可思議了,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佛,你去承事供養,你修的福報是多大!修多久?一劫,這麼長的時間。這個一劫是一大劫,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這四個中劫就是成住壞空,經於一劫這麼長的時間。一個中劫,佛給我們講有二十個小劫,你算算看這時間多長?一念信心的建立,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你有這樣的信心,這個信心才叫堅固,你信心絕對不會退轉,什麼樣的力量都不會動搖你的信心,這才叫清淨信心。

  下面舉「賢首品」頌裡面說明它真難。你看這個偈子裡頭講,「一切世界諸群生」,這是講十方世界,這一切六道裡頭的凡夫,這些眾生。「少有欲求聲聞乘」,這麼多眾生,有幾個人發心覺悟想求聲聞?聲聞就是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輪迴,有幾個人想離六道輪迴?不要說這個,我們再往下低一點,它這沒有的,有幾個人想脫離欲界?欲界是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放下、不沾染,脫離欲界,你生到色界天,有幾個人有這個念頭?色還是麻煩,色有壞苦,更聰明的人,色相也不要,身體也不要,有這個想法的人,才能夠脫離色界,生到無色界。這是我們三界以內的聰明人,小覺悟。

  小小的覺悟都沒有,貪戀五欲六塵,貪戀五欲六塵果報在哪裡?果報在三途。這一類的眾生,天天增長貪瞋痴,貪是餓鬼的業報,瞋恚是地獄的業報,愚痴是畜生的業報。他天天幹的是什麼?造的是三途業,他將來所感得的是三途的苦報。諸位要曉得,在人世間壽命很短暫的,六道裡頭任何一道都比人道的壽命長,你要是墮到這裡面,真是進去容易,出來難。我們一般講鬼道,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清楚,餓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所以我們人間祭祀鬼神在初一、十五,正好像我們吃三餐飯,到時候供養他一次。他的一天是人間一個月,他的壽命,佛講,短命的是千歲,長命的就千千歲,受這個苦報。地獄裡面的業報,時間就更長,經上種種說法(種種說法都有道理,不是有矛盾),地獄的種類很多,所以在地獄眾生,他感受那個苦報的情形也不一樣。壽命短的,人間二千七百多年是地獄的一天,你說多可怕。中國在這個世界上號稱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才二天,太可怕了!進去太容易,出來太難了。地獄的壽命,短命的都是萬歲,不是開玩笑的。他們的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多年,這是最低最低的算術來算,你說那個一萬歲還得了!所以在地獄的壽命論劫數算的,非常可怕。造這個罪業是太容易,墮到裡面想出來太難太難了,地獄不是沒有出頭的時候,就是時間太長。我們人生在這個世間,短短的這幾十年,為什麼不能咬緊牙根忍一忍?何必去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造地獄的罪業?你真搞清楚、真明白了,自然就不幹了。曉得那個樂太短暫,後面的苦太長久,得不償失,決定不幹這個事情。現在我們念佛清修,物質生活上好像是苦一點,這個苦的時間很短,往生極樂世界那個樂是永恆的,是真正長久的,永遠不退的。眼前這一點苦,我們就很甘心、很情願的來接受,很歡喜的來接受。實在講不以為苦,我們這個苦後頭有大樂、有常樂在,他們那個樂後頭有大苦、有長苦,哪裡會一樣?所以覺悟的人實在太少太少了,眼光短淺,求脫離三界六道的人少。

  「求緣覺者轉復少」,緣覺比聲聞高,聲聞斷見思煩惱,習氣沒斷,煩惱真斷了;緣覺是習氣斷掉,遠遠超過聲聞、超過阿羅漢。愈往上人愈少,「趣大乘者甚希有」。大家不要眼花撩亂,看看現在學大乘很多,怎麼會少?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這些現前形式上在修學大乘,內裡面連修小乘的人都不如。小乘把見思煩惱、五欲六塵捨棄了,我們沒捨棄。我們天天在讀誦大乘、講解大乘,自己也修學,好像也勸人在修學,還不錯,名聞利養一樣沒少掉。自己搞來搞去,搞得什麼?還是在欲界,出不了欲界。真正好像是持戒很清淨,一切修得很好,所修的是六道裡頭有漏的福報而已,不是修大乘,哪裡是真的大乘?真的大乘決定沒有對這個世間五欲六塵有貪戀之心,沒有;不但不貪戀世間法,二乘出世間法也不貪戀,一心一意求脫十法界,這是大乘。「趣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倍甚難。為此經宗趣。」到倍甚難,這是「普賢品」裡頭的偈子,特別舉出這首偈說明難信。

  真正信仰淨土的人是大乘,大乘當中的大乘。真正信仰淨土的人,身心世界、世出世法一切放下,一句佛號念到底,不雜一個妄想,不雜一個雜念,這樣的人也是難中之難。不是沒有,真有,這些人才叫住真實慧,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超越,他去作佛去了。這一生當中生活再艱難、再困苦,他咬緊牙根忍受去作佛了。你要忍受不過,還在這個地方貪圖,還在這裡打妄想,你這一生空過。一轉世,前世所修的忘得乾乾淨淨,縱然遇到殊勝的法緣還得從頭來起。而且這個緣你還未必能遇到,遇不到的佔多數,遇到的佔少數,太少太少了。縱然遇到,如果你貪欲的念頭還捨不掉,你還會受外面誘惑,你忍受不了誘惑,你又要墮落。這是佛家講的三世怨,你還會墮落,一墮落三途,麻煩可大了,將你過去修行前功盡棄。這些都是事實真相,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瞭。到這個地方是一段。

  下面這一段,意思很深,實在講講得好,長者所說的都是從心性裡頭流出來的,真實的見地。我們念一念:「說入佛果,不逾剎那,但隔迷悟。說無量劫,不移一時,說從凡夫地創見道時。因果一時無前後際,不見未成佛時,不見成正覺時,不見煩惱斷,不見菩提證,畢竟不移毫念。修習五十位滿,一切種智悉皆成就。總別、同異、成壞,一時自在。皆非世情所見,是故難信也。」這段話是解釋前面所說的難信,說明此經宗趣甚深難信。賢首品這幾句偈頌,是說明信的人太少太少、太稀有,長者這一段的文字是說明難信的道理。《華嚴經》上,佛講的是真實話,不是權教。權教是佛的方便語,有很多是隨順眾生知見而說的,為了什麼?一般人都能接受,都能聽得懂,都能信解。《華嚴經》完全說如來果地上自己親證的境界,這個境界說出來之後,凡夫常識裡頭沒有,阿賴耶識那個大倉庫裡頭也沒有,找都找不到,所以他要信,他沒有依據,這個就難了。像經上講的「說入佛果,不逾剎那」,這個東西難信。如果你給我們講成佛需要無量劫、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我們想這個很有道理。像念書一樣,我們求智慧讀書,從小學、中學、大學慢慢的來學,成就一個豐富的知識,得到相當高的智慧。我們相信,每一個人聽到都點頭,沒錯,是這樣的。現在叫你什麼都不要學,智慧一下就圓滿、開了,這個沒人相信,誰能懂得?但是這是真的,為什麼?「但隔迷悟」,這個理就在此地。悟了,悟了就全部現前;迷了,這才要慢慢學。悟了還學個什麼?悟什麼?悟自性,悟自心。心性裡頭智慧圓滿具足,一悟一切悟,一迷一切迷,生佛就是這一念之差。佛法裡面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個原理就是這一句。屠刀是比喻什麼?比喻妄想分別執著,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統統捨棄,你問題就解決了。這個話說得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可是我們這一念就轉不過來,我們念念還是生滅,念念還是生死,念念還是輪迴,什麼時候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如果這一部《華嚴》講完,我們花個三、五年的時間,你要把這部經真聽清楚、聽明白了,一下轉過來,我們這個法會功德無量!有幾個人成佛,縱然不能成佛也成法身大士;念佛往生,真的是上上品往生,實報土往生。看這一會當中能有幾個?我們也相信可能會這麼一、二個,如果沒有這一、二個,《華嚴經》的因緣不可能在此地講。在哪個地方講,都有一定的因緣,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也許會有一、二個真的明白,覺悟了,真的回頭了。確確實實凡聖就是迷悟,悟了就作聖,迷了就是凡夫。

  下面講時間,「說無量劫,不移一時」,這是說念劫圓融。告訴我們時間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迷的時候就無量劫,悟的時候就剎那,無量劫就是剎那,迷的時候剎那變成無量劫,都在迷悟。所以說是迷的時候是無量劫,過去的事情我們忘得一乾二淨;悟的時候,無量劫變成一剎那,那還不清楚嗎?太清楚了。無量劫之前,跟無量劫之後的事情,統統在面前,樣樣清楚明瞭。這個事實,現在外國科學家領略到一點,但是他沒有辦法做到。像我們看愛因斯坦所講的,他曾經說過,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他說過這個話,因為同時存在,你就有可能知道過去、知道未來,但是他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他能有這個發現算是相當高明。他可惜沒有讀過《華嚴》,他要讀過《華嚴》,《華嚴》就給他印證,就給他做證明,他的發現沒錯,但是發現得很淺,不夠深入。好,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