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講習  (第九集)  1998/4/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8-0009

  剛才印刷廠的老闆來,我們交給他們印書,是照相影印,所以底本一定要很乾淨。我剛才看到你們的底本,裡面有鋼筆圈畫、改的那個,如果那個他就印,他就照那個版就印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搞個很乾淨的本子。那個印的時候,他沒有錯,錯在我們這裡,我們這裡隨便鋼筆改的、標點符號不對畫了好多圈,他印下來,也就是那個印出來。還有我們給他的本子,紙張最好不要用廢紙,怕它印的時候,後面會透過來,用白紙,給他的本子我們一定用白紙,用乾乾淨淨的。我剛才看到這個,我們要注意到。我們自己用的稿本,草稿無所謂,做好之後,一定要做個很乾淨的本子給他。

  你們做了五卷是嗎?五卷可以印成一冊,那個不太厚,五卷印成一冊。將來我們希望,每一個月的東西,有一個小的段落,我們可以隨時就把書籍印出來,就是註跟解都填進去,填進去之後,希望每個月我們出一本。跟我們講演的錄像,錄像他們要做成VCD,傅居士他發心來做。所以就是月月我們有新的東西拿出去。對於新加坡以外國家地區的,我們都提供這些母帶給他們。我們印的書,分量不必太多,每個地方寄幾本,他們可以翻印,這樣就方便了。

  對於講演這些方法,你們大家隨時可以提供意見,如果覺得有不妥當的地方都告訴我,我們努力來求改進,希望對廣大的聽眾都能夠帶來聞法的利益,才能達到講這部經的效果。這部經,首先我們就是在觀念上要修正。一般人看到佛經都認為是莫測高深,都以為經典裡面所講的理論、意境太高,不是我們凡夫能做得到的,這是一般人都有這個觀念。這個觀念對於修學產生重大的障礙,第一個,他不願意學;第二個,學了沒用處,何必浪費時間精力,修學的興趣就沒有了。這是我們首先在觀念上要修正的。知道這部經跟我們的生活、跟我們的修持關係非常密切,甚至於給我們現在整個世界,大家都曉得災難頻繁,這部經典說明這些災難的根源,以及災難消除的理論與原則,你說這個東西對我們多麼重要。明瞭之後,才知道這部經是非學不可,不學就不行。沒有這個認知,這個障難如何能排除?所以首先要有這個認識,要明瞭這部經對我們修學究竟好處在哪裡?然後才會認真努力的來修學、來探討。

  清涼、李長者,再加上道霈禪師,給我們做引導,協助我們深入《華嚴》。他們的東西確實是博大精深,我們就像入寶山一樣。入寶山,沒有法子把這些寶全部都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希望得到的是什麼?得到的是眼前迫切需要的。我們自己需要的,社會大眾所需要的,我們先取這一部分,而後慢慢再深入。第一次我們得到些什麼東西,再過一段時期,第二次去,我們又得到些什麼東西,慢慢來,這個寶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我們自性的寶山,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如前面所說的,隨著我們自己的程度,隨著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在裡面取哪一部分,也就是這部經典怎麼樣講法,如何去理解,才能解決我們實際上的問題。

  下面一段文是長者《論》裡頭,在七十三面,我們接著看,接著看下去,第五行,《論》,它這上面寫個論,就是李長者《合論》裡面的,「此一部之經,總有五種因果遍周義。」在這個地方,把這個周的意思顯示出來,明白指示出來了。清涼講「五周因果」,周是什麼意思?五,我們曉得五種,這個我們看出來了,差別因果、平等因果,我們看到有五種。周是什麼意思?周遍法界。每一種因果都周遍法界,再給諸位說,每一種因果都是交叉重疊的,換句話說,我們看這些因果要從五個角度來看,你才把因果的真相看明白。因果很複雜,無論是哪一樁事都有這五重因果,而且每一重因果都是周遍法界。就是說明盡虛空遍法界確確實實是一體的,如果不是一體,決定不能周遍,它是一體的,這是學《華嚴》可以說是基本的認知;沒有這個基本的認知,《華嚴經》上所講的那總是叫格格不入。這個障礙都是從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而在事與理上,確實都沒有障礙。由此可知,所謂一切的障礙,都是一種錯誤裡頭產生的,我們佛法裡面講妄想分別執著,從這個裡面產生的。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事實真相完全顯露了。顯露這個真相,就是清涼所講的無障礙的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無礙,事無礙,是法爾如是,本來就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從它作用上說的。理是講的自性,真如本性是理;事是講的現相,一真法界的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相。總而言之,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唯心所現」,這個心是真心。真心也叫做本性,我們佛經裡面講的,佛經不講自然,叫法爾,「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在今天,理事有障礙,理論跟事實脫節,事跟事裡面的衝突那就更大,我們今天講矛盾、講衝突,這就障礙,事與事的障礙。理論與事實的障礙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換句話說,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就能看出事實真相,理事沒有障礙,事與事也沒有障礙。在這個地方才能看到自性的圓融具德,具是具足,德就是我們常講的萬德萬能,一絲毫的矛盾都找不出來,都沒有。於是在此地,我們能夠稍稍體會到一點,領會到一些,所有這一切矛盾的現象,都是九法界眾生的情執,都從這裡生出來的。九法界眾生程度、層次不一樣,情執有輕重差別不相同,愈往上面去,情執愈薄。他有,他並不是沒有,因為有情執,所以在生活現象裡面,理事不能圓融,事事不能無礙。在十法界裡面,菩薩法界、佛法界都達不到圓融自在,這是我們在前幾次給諸位說過了。

  四聖法界裡面沒有執著,有分別。分別也有輕重不一樣,譬如聲聞分別心就重,緣覺就比較輕;緣覺跟菩薩比,菩薩分別心輕,緣覺就重;佛跟菩薩比,佛分別得輕,菩薩就重。十法界的佛,沒有離分別。要是以天台家的講法,十法界裡面的佛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別教的佛超越了,別教的佛在一真法界,就是分別也斷掉、也沒有了,只要有一絲毫分別就出不了十法界。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是多麼嚴重。這個事實真相,真的,只有佛講得清楚,世間任何學術、任何宗教沒有講過這些事情。所以實實在在講,他們不能超越六道這個範圍,我們才叫世間法。所以世間法,狹義的說法就是指六道,不能超越六道,廣義的再就說到十法界。可是世間人,除了學佛之外,誰能超越六道而到四聖法界?沒有。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為這些眾生示現在六道,教化一些眾生,使有志的,我們經上常講的大心的凡夫,幫助他出離生死,永脫輪迴,幫助他悟入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

  《論》裡面講五種,實在講跟清涼大師所說的非常接近,意思都是相同的。它第一段,「示成正覺因果遍周」,示是示現,示現成正覺,示現給眾生看,做出這個樣子來,就是我們講的作師作範。諸佛菩薩化現在世間,為一切眾生作師作範,我們一般講這個講法。如果自己要在這一生成就的話,想在這一生決定成就,這個意思我們要說得更窄一點,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為我作師作範,換句話說,為我一個人示現的。正如同本經末後,一切諸佛菩薩就給善財童子一個人示現的,是不是真的?真的,一點都沒有錯。依正莊嚴是為我一個人示現的,凡夫就是我一個人,我一個人是凡夫,除我之外,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諸佛、都是如來,都是我自己的大善知識。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是諸佛如來示現來教我,所有一切無情的眾生,也是諸佛如來示現來啟示我的、來教化我的,我在這麼好的一個修學環境當中,這一生哪有不成佛道的道理?你看這是一個觀念的轉變,這一個轉變,不僅是大乘的法器,一乘法的法器,最殊勝的法器。為什麼?在這種認知之下,他所修學的一定是普賢行,跟普賢行相應。不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還沒有這麼圓滿。他的性德圓滿的流露,恭敬、讚歎、供養、懺悔,一直到普皆迴向,圓圓滿滿的流露出來,這個就入華嚴境界。

  我們讀經,參看清涼、長者的引導,對於這一樁事情逐漸明瞭了,知道有個入門的門徑了。知道這個門徑,可是沒入進去,還站在門外,還在門外徘徊,沒進去。怎麼沒進去?煩惱習氣沒斷掉、沒捨掉,這個東西不能帶去的。你能把煩惱習氣捨掉,一步就跨進去了。所以我們讀這個經論,讀這個註解,你聽我在此地講解,你們門找到了。進去,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沒有辦法把你推進去,李長者、清涼大師也沒有辦法把你拉進去,進去要靠自己。所以善友只能夠指示你門在哪裡,你要自己進去。進去怎麼樣?真修,真幹!真的把這個觀念換過來,真正肯定承認虛空法界是自己,我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真的,不是假的。真斷煩惱,真發菩提,你就一步就跨進去了。這一進去,那就了不起!這個了不起是我們凡夫說的,自己可不能有了不起的這個念頭,一有了不起出來,又墮落了。凡夫眼光裡面,你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圓教是初住,超越三界。所以要曉得,一切人事環境、一切物質環境,都是諸佛如來為我們自己示現的。我們自己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善惡順逆境緣當中,都是菩薩學處,都是菩提場。七會九處,第一會就是菩提場。菩提場在哪裡?一切時一切處,無不是菩提場,菩提場就是成正覺的所在,就叫菩提場。你看,它當然是周遍的,它不是有個一定的處所,周遍的,周遍法界。這說第一段的意思。「即世主妙嚴品是,通下五品經總是」,清涼大師四分裡面的第一分。

  第二段,「進修因果遍周」。前面是示成正覺,等於說是門指示給你,現在你要進去。你得到這個門路,不進去,那多可惜!你看多少修行人,自古至今,找不到門路,沒有門路能夠契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什麼?諸佛果地上的境界,沒有門路進得去。諸佛果地就是大方廣,入大方廣的門徑就是佛華嚴。所以你要修,你要真幹,要進修,進是進步,修是修改錯誤,你要不把你的錯誤修正,你怎麼會進步?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改進,進修就是改進的意思。修就是改、修正,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哪些想法?所有一切的想法,你想錯了;所有一切的看法,你看錯了;所有一切的說法,所有一切的做法,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就有進步。天天修正,不斷的在修正,永無止盡的在修正。所以每一天要檢點自己的毛病,認真去檢查,你能夠發現自己的毛病就叫開悟,你覺悟了;把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是此地講的進修。在進修過程當中,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因果循環相續不斷,也是周遍法界。我們在經上學習了,一定在生活上用上,我們生活要進修。生活裡面修什麼?把煩惱習氣修掉,飲食起居,我一定要想吃什麼東西,毛病,妄想分別執著;我一定要想穿什麼,總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眾生的生活,攀緣當中的生活,不懂得隨緣。

  我在美國、在澳洲,他們外國這些地方,野生動物很多。野生動物跟人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因為人絕不傷害野生動物。所以那些外國動物不怕人的,你給牠一點花生米,放在手上,一招手,牠就來了。不像在我們中國、台灣地區,遇見了人,嚇死了,趕快跑掉。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要殺牠、要吃牠。所以牠也有靈性,牠也知道,這些人很可怕。在美國、在澳洲,那些人很可愛,像朋友一樣。所以我們看鳥,飛鳥,這些小的走獸,我們跟牠在一起玩,細細觀察牠,我覺得人不如牠們,牠們除了生活所需求之外,牠什麼都不想。我跟牠們相處觀察,你看跟一般人就不相同,牠是我們的老師。你看,牠覓食,吃飽了,牠就睡覺,隨便在哪裡,牠就睡了。牠的生活跟大自然融成一片,一切隨緣而不攀緣,能隨遇而安,自在快樂。牠受報,牠不造業;業也造,造得很少。我們人在受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與自己不相干的,也拼命在造罪業,真叫莫名其妙,遠遠不如那個小動物。我這次在澳洲,還照了些相片,忘了帶來,餵鸚鵡,鸚鵡你要拿吃的東西給牠,牠馬上就到你身上來了,頭頂上也站了,身上、手上全都給牠站了,幾千隻,不怕人。這些小動物,鸚鵡,我們看了,牠也有組織,牠裡頭也有帶頭的,那個帶頭的飛到哪裡,牠們後面都跟著一道去,好像也有個隊長一樣。所以諸位細細觀察萬物,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動物愚痴心重,痴,貪瞋比我們少,愚痴比我們重;我們比畜生,愚痴比牠們輕,可是貪瞋比牠們重。所以你微細一觀察,這個裡頭的事理,你逐漸逐漸就明白了。

  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在這個世間吃飽、穿暖,行了,其他都沒有必要了,有也好,沒有也好,一切隨緣,你說你這個日子過得多自在、多幸福!古人有言:「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個話很有道理,是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學習的,學什麼?無求,然後這就能夠契入了。我們對人要修正我們對人的那些毛病,佛跟儒都講得很多很多,那完全從細節上講的,《華嚴經》也講得很多,到經文的部分,我們都看到了,佛教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對事犯的是哪些毛病?我們對物犯的是些什麼毛病?一樣一樣把它修正過來,這叫真修行。我們對人不恭敬、不誠實,這是毛病;我們說話不負責任,說的話不能兌現,這都是毛病。對物不能夠愛惜,佛祖跟我們講得太多了,在一個道場,愛護常住物,常住物要愛惜;國家社會公共設施之物要愛惜,乃至於你自己私人日用平常之物也要愛惜,要知道妥善的保養,要曉得好好的去利用,不浪費物力。我們學了,學了就要真做,特別是一些不好的習慣、習氣,自己一定要知道去改進。習氣是多生多劫的,習慣是我們這一生當中幾十年養成的,改當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改,不能不改,不改就沒進步,不改就與佛所講的不相應。關於進修這一個部門,經典裡面也是很大的一個分量,一共有二十品經。

  第三,「定體遍周」,這是已經契入,入門之後,「十定、十通、十忍等品是。」這是等覺菩薩的境界,等覺菩薩的修持,以定為體,通與忍都是他的德用,定體遍周。第四段,翻過來,「行海遍周,即普賢行品、離世間品是」,長者分這二品。這個普賢行不是後面的普賢行願,不是那個,這就是「普賢行品」。後面的是「普賢行願品」,它的全名,在《四十經》裡面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才是全名;在《八十經》裡面,翻譯叫「入法界品」,跟這個有差別,這是著重在行。還是比喻,行是以定為體,這個意思就是你要懂得正行,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叫正行。正行是什麼?正行是動中有不動。所以佛法用圓來表法。現在工商業,它都有個標誌,我們中國人稱叫商標,有個標誌,外國人叫mark,有個標誌。我們佛教也有個mark,這個mark是法輪,用輪來代表。我們佛教的教旗,不曉得什麼人設計的,這設計得不好。他設計的旗子是六條,五種顏色,六條來設計的,他這個設計是表六波羅蜜,前面單色的代表前五度,後面五種顏色合在一起的,代表般若波羅蜜。般若是理,前面五種是事,表這個法。實在講不如用法輪,輪表的意思比那個圓滿。輪的確是圓滿,輪是圓,圓心不動,心是定體,此地講的定體;圓的周在動,周就是行,行海遍周,確實表這個意思。圓心又表空有不二,圓心是空,圓的周是有。在現代念過中學的,學過幾何都懂這個道理,圓有沒有心?決定有心,沒有心怎麼能成圓?圓心在哪裡?找不到,覓之了不可得。幾何裡面所講的點,點是個抽象概念,它是空的。點移動就成為線,線就有跡象,你可以能夠覺察得到。線我們能畫得出來嗎?畫不出來,幾何上的線人畫不出來。你所畫出來的是什麼?那是面積,你在顯微鏡下看好寬好長,面積,那個不是線。線是什麼?線就是界線分開的,那沒辦法畫的。顯示出空有不二,虛實不二,心是虛的,圓周是實在的,是實的;理事不二,心是理,外面圓周是事;性相不二,心是性,外面圓周是相,圓才能夠真正顯示出不二法門。

  菩薩行是不二法門,所以他得大自在。我們今天壞在哪裡?我們今天壞在心壞了。我們這個心在心裡真有,心不虛,心不空,心就不靈了。心不定,用我們《無量壽經》上來講,心不清淨,心不平等。諸佛菩薩的心是清淨的,也就是諸佛菩薩的心是空的、是虛的,什麼都沒有。好像經上有個小公案,有人問釋迦牟尼佛,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的弟子當中通常顯示的是舍利弗尊者智慧最大,好像沒有他不知道的。有人向釋迦牟尼佛請教,舍利弗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智慧?釋迦牟尼佛答得很妙,佛舉鼓做一個比喻,你看鼓,你一敲它就響,敲得重,響的聲音大;敲得輕,聲音小。這就好像舍利弗的智慧一樣,你問他,有問必答,沒有一樣不曉得。智慧從哪裡來的?鼓裡面有些什麼東西?大家曉得鼓裡頭空的,什麼都沒有。對!舍利弗的心是空的,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靈了,心裡頭有東西就不靈,鼓裡頭塞一大堆東西,敲不響。佛舉這個比喻來答覆他,很妙!所以你要開智慧,不難,把你心裡拉拉雜雜的東西統統清除掉、統統丟掉,你就靈了。我們想想,我們心裡的妄想多少?分別執著有多少?憂慮牽掛有多少?塞滿了,它怎麼會靈?他哪裡會有智慧?

  所以我在台灣很多佛學院請我教授,不去,為什麼我不去?不忍心。學生心裡已經充滿拉拉雜雜的東西,我再把佛法加進去,又多一層拉雜東西,豈不是害死他嗎?你以為學佛法會開智慧,不會,學佛法把你的智慧、慧門統統堵塞了。為什麼?因為你學了一肚子佛法。本來要空,現在又把佛法塞進去,你說糟不糟糕?所以你要曉得,要細心想,佛說法善巧,佛說了,一面說一面叫你丟掉。你看《般若經》上都是這樣的,絕不容許你有絲毫執著,你才有個悟處。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是佛教給我們,對佛法也不能執著,佛法也不可以放在心上,佛法要放在心上,壞了。這才叫善學,真會學。真會學是什麼?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頭講求的是悟處,這是我們真正學東西,不是叫你記得。記是什麼?全部裝進去了;悟處是一看就明瞭,裡面還是空空的。所以連世間法都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記問之學是什麼?那不是慧,那是識,不是慧。那是你從外面撿來一大堆的垃圾,不是你自性的流露,自性的流露是慧,撿人家一大堆的垃圾,不行,不是慧。所以佛真的是慈悲到極處,佛不讓我們撿他的垃圾,你自己要撿,他沒有辦法,他決定不許可你撿的,不讓你撿的。所以要慧,要開智慧。開智慧沒有別的,空、靈,你心空就靈了。所以斷煩惱是第一,斷煩惱就是清除垃圾,把你心性裡頭拉拉雜雜東西統統把它清除掉,恢復到清淨,恢復到平等。

  諸位要知道,有我就不平等,決定起貢高我慢。相宗裡面講得好,你看第七識,形容第七識,第七識四個特性,第一個是我痴、我慢,只要有我,決定生傲慢。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我總比別人高一等,貧賤到了乞丐,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做到乞丐了,乞丐還傲慢,看到有錢人,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你看看,你才曉得這個東西嚴重,這就是你的靈性堵塞住了。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你的修持功夫愈高就愈謙虛,這一定的道理。世間人也是這麼講,儒家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學問,愈是有智慧,愈是平易近人,愈是溫和、謙虛、卑下,愈是覺得自己不如人。你看在《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一個個都是自己謙虛,無量法門,我只懂得這個法門,其他的法門那些人都比我高,我不如他們,都是這樣的,哪有自己貢高我慢的。哪有他行,我也不比他差;他懂,我也行,現在人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學謙虛、要學恭敬,一定要把自己心裡面這些垃圾清除,我們講得最粗淺的,就是你的牽掛憂慮執著要把它清除得乾乾淨淨。四弘誓願第二願才能做到,「煩惱無盡誓願斷」,要真正發誓願。斷煩惱就是清除自性裡面的障礙,清除心地裡頭的污染、垃圾。然後學法門就容易,不難,「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們在過去傳記裡面所看到的,龍樹菩薩學佛法,大小乘佛法,他三個月就學完了。他學的分量比我們今天《大藏經》的分量還多,為什麼?我們《大藏經》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是少分,那個時候交通運輸非常不方便,全部都運過來不可能。所以印度的高僧到中國來,中國的高僧到印度去,都是在那裡挑挑揀揀,揀一些帶回來,哪裡能全部搬回來?就如同你們在此地,我們短短相處這二、三個月,你們將來回國去,我們這裡有些東西給你帶去,此地東西你不能全部帶去,你帶不了,你也只能在這挑,哪幾樣好的我帶進去,盡量的帶,不都是一樣的情形嗎?龍樹菩薩在印度學的,他學的是統統都學到、都看到,在我們中國的《大藏經》,那是挑挑選選帶這麼一點過來,不是全部的。帶過來之後,再經過翻譯,又淘汰一大部分,仔細再去看看,哪些東西我們很需要的,把它翻譯出來,次要的、不太需要的,不翻。所以我們中文《大藏經》保存的可以說是佛法的精華,是少分。但是現在世尊那些原始的典籍都失掉,都喪失了。現在全世界保存佛法最完整的就是漢文《大藏經》,其次就是藏文《大藏經》,巴利文《藏經》是小乘的,大乘的沒有。但是巴利文《藏經》跟我們漢譯的四阿含對照,聽說它們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由此可知,我們對小乘經典的翻譯相當完整。

  龍樹菩薩為什麼三個月就把整個佛法都讀盡、都通達?沒有別的,煩惱輕,智慧長。龍樹,我們曉得他是初地菩薩,所以人家學習就能那麼快。現在我們就明瞭,我們學習為什麼這麼艱難?煩惱沒斷,你學東西就非常非常苦,非常艱難,一定要斷煩惱。斷煩惱沒有別的,放下。捨棄,什麼都放下!不但世間一切法放下,絕不沾染;這個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心上放下。事可以隨緣,沒有障礙,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什麼東西是障礙?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你得把這個東西放下。諸佛如來與華嚴會上這些法身大士,他們為什麼沒有障礙?不但理事無礙,事事都無礙,為什麼?人家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道理就在此地。有絲毫的染著就把你自性的般若智慧障礙住,你智慧透不出來。透出來的變成煩惱,變成邪知邪見;邪知邪見還是智慧,變形、扭曲了,變成邪知邪見。

  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修行生活什麼是最重要的?定最重要,定是體。我們用淨宗的話,大家更容易明白,清淨心最重要,平等心最重要,清淨平等就是定。離開一切染污,心就清淨了。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捨,不是好東西,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沒有辦法脫離輪迴。這個東西擺在心上,心就變成輪迴心。原本是佛心,原本是真心,有這些東西污染就變成輪迴心,你所造作的一切輪迴業,你能出得了輪迴嗎?統統放下,統統捨棄掉,遠離一切分別心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有染污就不清淨,染污就是執著,你有貪瞋痴,貪瞋痴是染污。由此可知,佛法修行修什麼?恢復自己本來面目而已!宗門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如如自在的佛。所以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恢復自性而已,恢復我本來面目,沒有別的。定,「定體」,要用我們淺顯的話來說,就是存心。第四,「行海」,就是我們的生活行為。我們要存什麼心?要存清淨平等心,然後我們過的生活就是諸佛菩薩的生活,是個大自在隨緣的生活。

  末後這一段,「法界不思議大圓明智海遍周」,這就是「法界品」,我們一般人稱的「普賢行願品」。長者這個地方有一段話我們要注意,「以此一部之經,五品之內,品初皆有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以為品首者」。每一品開端都有這個字樣,這個字樣顯示著很深的意思。「明此五法,是一時、一法界、一剎那際、一體用,一切諸佛一共同之法。如是之法,不離十定之中剎那際」。長者這個給我們的啟示很大,這一段清涼沒說,所以長者有很多東西的確可以補充清涼之不足,合起來看實在是好。五法,五周之法,這個五周全經的大意,過去蓮池大師有個表解,畫了一張表,那個表好像妙因法師在他《華嚴史略》裡頭附在最後。

  妙因也很難得,但是也很執著。我在舊金山的時候,他來看過我幾次,好人,老實人。沒有出家之前,他是當教員,他是念師範學校的。出家之後,學佛也受了一些災難,修持很好。過去跟隨弘一大師,所以持戒很嚴,生活比較上拘謹一點,對於經教很下功夫。我在美國,我去看他的時候,他收藏的這些線裝書相當豐富。可是現在人一走,這些法物又不曉得流到哪裡去了。無常,這一點我們要懂得。懂得之後,盡量什麼?盡量建立圖書館,東西不要自己來收藏,自己需要用,參考資料隨手能拿到,用完之後歸還圖書館,自己不要負保存的責任。保存責任,這個裡頭也有因果,不是開玩笑的。所以得到不要歡喜,你保存不善,你就有過失、就有罪過。所以還是一切放下,自在。我們常行法布施,需要參考資料不怕沒有,它有因果,我常常布施,哪有得不到的?可是決定不要自己保存,一定要遍施,歡喜普遍布施,這樣就好。所以五周因果的前面都有這個字樣,這是長者給我們點出,他說這是什麼?一時,沒有前後。而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五周有前後,清涼大師為什麼這麼說?清涼從行布上說。李長者為什麼說一時、一法界、一剎那際?他從圓融上說。「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礙圓融」,行布就是有次第,有先後、有次第,圓融是沒有次第、沒有先後,說的意思都沒有錯。

  末後,道霈法師有個評曰,在七十四面倒數第三行,「五周之義,疏論稍殊」,就是清涼跟李長者的說法有點不一樣。「各有所主,大旨無乖」,大旨都沒錯。這個地方特別顯示出是一時,所以佛經講一時是非常非常有道理。我們將來做註解、做易解,諸位就用一時,不要說有一個時候,不要用這個話。有一個時候跟一時味道完全不一樣。有一個時候還是有先後次第的,不如就用一時說得好,就這麼講法,不管人家聽得懂、聽不懂,沒有關係。所以一時不需要加以解釋,就是說一時。

  一法界,這也是真的。實際上十法界還是一法界,就正如我們今天這一個社會,一個大的社會,好像新加坡這個地區,我們把它比作一法界,這個地區裡面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社團,那就變成十法界。雖然有許許多多社團,都在新加坡這個地區,沒有離開一法界。一法界是真的,因為它不變的。你社團會變,社團常常改組,有的新社團成立,有的舊社團解散,它是個無常的。而這個地區,這是常住的。所以一法界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一法界不礙十法界,十法界也不礙一法界,這個就是理事無礙。

  一剎那際是講真相。我們今天所謂整個宇宙人生,它的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一剎那際。這個的確說出事實真相。你明白了,你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般若經》上講的「無所有,不可得」。一切諸法,無所有,不可得,為什麼?剎那際。所以前幾天我們樓下仙人掌開花,我們就照了很多照片,那個照片實在講可以把它放大,我們可以選幾張掛起來,讓大家常常看到,想到什麼?剎那際。你看那花一開,馬上就沒有了,讓你領略到剎那際,而我們所有世界一切這個現象也是剎那際。我們每天見面,這現象是什麼?相續相。剎那剎那相續,不是真的,這種剎那剎那相續,剎那剎那在變化。相續,不是前面的相跟後面的相是真的連續,不是,變了。它變的速度很小,你看不到,它真的變了,換句話說,前一剎那跟後一剎那絕對不是一樣的。

  現在一般懂得一點科學常識的人知道,我們身體內部的細胞新陳代謝,哪裡會一樣?前一秒鐘這個身體,跟後一秒的身體不相同,有一些細胞已經死了,再有一些新的細胞已經形成。這是我們講很粗很粗的相,微細的相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因為剎那生滅,所以佛法裡頭也叫做不生不滅。它要真的不生不滅,我們講不生不滅,這不叫廢話嗎?說的有什麼意思?確實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為什麼說它不生不滅?是因為它生滅的時間太短暫,沒有辦法發現,生的時候就是滅的時候,叫生滅同時,所以叫它做不生不滅。你要能夠見到這個現象就入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就是剎那際,幾時你看到剎那際,你就是無生法忍的菩薩。無生法忍的菩薩高了,你看《仁王經》上講的,下品無生法忍的菩薩是七地,中品是八地,上品是九地,這個地位高了。再往上去,寂滅忍,不是無生忍,那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菩薩境界最高的是到這個地方,無生法忍,上品九地菩薩,就是他看到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所有一切依正莊嚴都是幻相。

  所以我們常常用照相機,你看快門一按下去,就是剎那際,就是個事實真相。你一按下去之後,你第二次再按的時候,不是前面一次了,不是的。現在照相機很普遍,也很便宜,你們每個人都有,你們照相每一次按快門,有沒有想到剎那際?生命就是這剎那際,玩賞是短暫的,紀念是假的,你死了以後,還誰紀念你。地球還有成、住、壞、空,地球毀壞之後,誰紀念你?所以這些地方,事相上,表示一個什麼?情至厚,恩德,恩情至厚,是顯示出這個意思。借用這個幻相來表法,恩德情義之厚,是這個意思。我們對老師、護法感念,我們上課照片掛在這裡,我不在,誰掛?沒有人掛,馬上就沒有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借重這個假相,讓我們把性德流露出來。性德是什麼?知恩報恩,有恩有德。我們與一切眾生有恩有德、有情有義,這個社會才祥和,才能和睦。

  現在這個社會,別人已經進入功利的社會,過利害的生活,我們還生活在道義裡面,不一樣。所以他們生活很緊張、很苦,我們生活很輕鬆、很自在。什麼原因?我們生活在道義裡面,他們生活在利害裡面,那怎麼會一樣?我們同樣生活在這個地區、同樣生存在這個社會,可是我們的感受是完全不相同。我們每天法喜充滿、無憂無慮、自在快樂,他們是憂慮重重、患得患失,一時一刻心都不安,怎麼會一樣?你要問這個原因到底是什麼?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一個是明白,一個是不明白,就在此地。明瞭,所有一切都化解。所以功利的社會,利害的社會,我們一樣還可以行仁義、行道義,沒有衝突,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就擺到生活上來。所以一剎那際,這個事實現代的科學家也發現了,而且很注重,今天科學(尖端科學)量子力學就是研究這個問題。他們研究發現,發現剎那際,但是他不能入佛的境界,原因就是分別執著沒放下。他如果放下分別執著,他從這裡真的就入佛境界。他確實能夠超六道、超越十法界,關鍵就在分別執著沒有放下。

  下面,「一體用」,一體用實在講就是大方廣,一個理體,怎麼說一個作用?作用都是自性的德用。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的作用是自性顯現的,十法界、六道、三途,這裡面一切眾生所有一切作用也是自性顯現的,唯心所現,怎麼不是一個體?但是體用裡面的感受,苦樂憂喜的感受,不同就太大,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唯識所變。識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愈嚴重的,這個用他就把它變質了,還是這個作用,他把它扭曲了,就產生變化,不是一個正常的用。諸佛菩薩因為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起用是正常的,正用,我們一般講正受,三昧,叫正受。諸佛菩薩這個受,這個受是受用、感受,純正的,沒有變化,完全是自性流露出來的。凡夫,因為妄想執著把正受變化、扭曲了,扭曲就變成苦樂憂喜捨,變成五種受,一個正受變成五種受;五種受,再隨著你分別執著程度的不一樣,於是對於苦樂憂喜捨的感受就又不相同,道理在此地。

  你要曉得根源是一個體用。因此,極苦的環境裡面,阿鼻地獄,這極苦的,佛菩薩到那邊去現身去度化眾生,現身現同類身。大經論裡頭常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到地獄道現地獄身,到畜生道現畜生身,到餓鬼道現餓鬼身,不現同類身不能度眾生。現同類身,跟這些眾生過同類的生活、處同類的環境,凡夫是真苦,佛菩薩現那個身過著同類的生活,有沒有苦樂憂喜捨?沒有。這不就是跟你講的事事無礙嗎?佛菩薩為什麼沒有?佛菩薩知道這是剎那際,知道是同一體用。佛菩薩那個受就像唱戲舞台上表演的受,舞台上表演有的時候笑、有的時候哭,劇本上寫的,叫你笑你就笑,叫你哭你就哭,不是真的,表演的。可是凡夫在那個境界裡,他不知道,他真苦,他樂的時候,他真的有感受樂,他真的有苦,他不是表演,佛菩薩是表演的,不相同在此地。你們想想看,豈不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一個不明白,明白的人是佛菩薩,不明白的人是凡夫。不明白的人才有苦樂憂喜,明白的人沒有,不但沒有苦樂憂喜,連這些形相統統都沒有。明白的人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無所有,當下即是。這個慢慢去體會,真能夠體會個一分、二分,真的一生受用無盡。

  「一切諸佛一共同之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這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在《華嚴經》裡面叫做華藏世界,這入華藏世界。華藏世界遍一切處,我們這個地方都是華藏世界。「如是之法,不離十定之中剎那際」,這一句話做總結,非常重要。這是入剎那際定,真實、徹底、究竟、圓滿的明瞭事實真相,這個事實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也可以說盡虛空遍法界的事實真相,徹底明白了。

  下面這舉例子說,「降神」,降神是從兜率降生,「入胎,示現成佛,入涅槃」,這是略舉八相成道,「不離一剎那際,更無移也。」我們世間人看佛示現在這個世間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實際上剎那際。這個話說的是真的,說真的沒人懂,說四十九年,人家都懂、都點頭,沒錯。說剎那際誰懂?如果說剎那際,佛沒有說法。這個意思佛在經上也常講,佛不說法,佛不度生,說這些話都與剎那際相應。說而無說,無說而說,塵說剎說,而沒說一個字。這些意思都與這一段文相應,我們曉得他說的是真話。

  如果說佛說法說四十九年,說了一切諸法,這五乘的佛法,也沒有說錯,從行布上說,從跡象上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世尊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這是從理上說,從性上說,這裡面沒有矛盾。實在我們今天常講矛盾,這個字也念錯了,但是大家都錯了,統統都錯就對了;現在念正音,反而沒人懂,應該正音是念矛順。我們講矛順,你懂嗎?你不懂,一定要講矛盾,你就懂了。所以念正音的時候,你反而不懂,大家都錯了,大家錯就對了,我們要隨俗。譬如我們現在講四書,你們大家都曉得《大學》、《中庸》,《大學》兩個字也念錯了,兩個音都念錯了,你念古音的時候沒人懂,古音那個「大」念「太」,「學」念「教」,「太教」,你懂嗎?不懂,你不懂。所以現在大家念《大學》,我就念《大學》,一說大家都懂,隨俗就好。到這個地方,這是一個大段落,把這部經的大意略略的介紹出來,使我們明瞭這部經對我們很有用處,對我們很有好處。入不了門,這是事實,真的是不容易,也就是說我們心裡面這些垃圾很難清除。可是你不清除你就入不了門,如來果地上這種殊勝莊嚴的境界,你沒有辦法享受得到。可是佛真的是有圓滿智慧,真實的慈悲。

  我在初學的時候,初學的時候,我們也有幾個同參,很好的朋友,常常在一起,我常常研究經教,他們也看《大藏經》。當中有一位同學把《大藏經》從頭到尾看過一遍,他看的是《嘉興藏》。《嘉興藏》的分量比較少一點,那時候台灣剛剛印出來,精裝本二十冊,《中華大藏經》第一輯,它取的是《嘉興藏》,明朝時候的本子。他看完之後,提出兩個問題,他說釋迦牟尼佛沒講清楚,很遺憾!哪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無明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無明?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沒講清楚,好像在《大藏經》裡沒看見。我說《大藏經》分量太大,你眼花了,你看過之後沒有注意到,佛講得很清楚,你沒有留意到,你只能怪你自己,你不能怪佛。第二個問題,他疑惑,他說經上講佛是萬德萬能,這個是不是讚歎的話?不是真的。如果佛要真的有萬德萬能,假如一個眾生造作五逆十惡無間地獄的罪業,佛能夠叫他馬上成佛,我就相信佛是萬德萬能。如果佛沒有這個能力,萬德萬能是讚歎的話,不是真的,就好像我們從前讚歎皇帝萬歲、萬萬歲,實際上他活不了幾年還是要死,恭維讚歎的話。我就告訴他說,佛的智慧德能能令一切造作極重罪業的眾生立刻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讀《華嚴》就了解,剎那際!問題就是你的轉變,你在剎那際一轉變,你就成佛。為什麼?所有這一切境界是虛妄的,它不是真。真的,你就沒有辦法轉;假的,還不好轉嗎?問題你能不能回頭、能不能轉?關鍵在此地。都是一個念頭的問題,識變的,識就是念頭。最明顯、最殊勝的,佛教你念阿彌陀佛,你能夠把萬緣統統放下,真的放下了,你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作佛了。你放下心裡面拉拉雜雜的東西,你就放下六道、放下三途、放下十法界,你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成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阿彌陀佛是心作佛,本來是心是佛,你現在又是心作佛,你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成佛要多久?一剎那。今天大家念佛作不了佛,就是你又念佛,還有那個垃圾東西還愈填愈多,這個沒有辦法,被那個拖累,你作不了佛。你要把這些垃圾渣滓東西統統甩掉,單單這一句佛,你不就成佛了嗎?念茲在茲,念什麼成什麼,想什麼成什麼。這是給你講真實話,想什麼變什麼,「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想什麼變什麼,想佛就變佛,想菩薩就變菩薩,一點都不假。

  所以我們最殊勝的方法,就是我們這個垃圾除不盡,除不盡怎麼辦?除不盡,求生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除不盡還可以帶著走,只有這個法門。除了這個法門之外,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把這個垃圾除盡,你才能成得了佛,只有這個法門除不盡也行。諸位同學要知道,吳居士從山東來,告訴我,山東現在念佛往生的人好多好多!這不是假的。他為什麼能成功?死心塌地,心裡的垃圾不管它了,有多少也不問,我只一心念阿隬陀佛,一心求阿彌陀佛來接引,到時候阿彌陀佛就真來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再把你心裡面這些拉拉雜雜的東西再去捨掉,到那裡捨掉容易,因為那個地方不會增長,沒有外緣給你增長。到極樂世界決定沒有貪心,為什麼沒有貪心?你所想要的東西都現成的、都太多了,你還會貪它嗎?你們想想看,今天我們住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對我們最重要?空氣最重要。誰貪空氣?誰把空氣拿去儲存著?沒有。為什麼?太多了。你們在這裡貪圖黃金珠寶,西方極樂世界滿地都是的,你要去貪那個東西,人家說你撿磚頭、瓦塊、泥巴幹什麼?所以你貪心自然就沒有了;樣樣都如意,瞋恨心也沒有了;天天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愚痴就沒有了。所以到那個地方斷貪瞋痴好快!在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環境是幫助你增長貪瞋痴慢的;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環境,貪瞋痴慢自然不生。所以我們換一個環境,移民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去的條件很簡單,只要具足信願行,真信切願,老實念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連佛法也放下。你佛法不放下,佛法也是個累贅,也是個麻煩,佛法也要放下,一心念佛,決定往生。所以佛的萬德萬能不是假的、不是讚歎的,實實在在的。好,我們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