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講習  (第二集) 1998/4/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8-0002

  樣式,可以用這個做樣式,經題是頂格,科題低兩個字,圓圈是第一個字。經文是頂格,然後就是解,解第一個字,解這個字跟科題的圓圈平行,註解是經文的第三個字,經文的第三個字就是註解。這裡面的小註是另外寫在一本,以後慢慢就像這樣再補充到易解文的下面,以這個做樣本,照這個樣子做就是,將來我們做的東西就會很整齊。我們下一堂上課,還是你們幾位同學輪流來做主席,跟上一屆的情形一樣,我還是坐在後面來聽,每一位同學到這裡來輪流做主席,把你自己所做的念給我們大家聽。你查出來的註解都抄出來,抄出來以後,怎麼樣把它變成白話文,你把你變成白話文的意思也要講給我們聽。我們大家再給你提供意見,使這個註解能夠達到盡善盡美,能夠很通俗、很淺顯,讓初學的人看起來沒有困難,對經的意思沒有解錯就可以,目的就達到。不必深,淺,但是沒有講錯,這個目的就達到。

  下個星期這個時間我跟大家講經。這一次我剛剛送李木源到中國,他們這次的團很大,差不多將近一百二十個人。剛才他告訴我,託運的行李二百五十二件,這個團實在是很大的一個旅行團,他們五月八號回來,我把星期六、星期天講經的錄像帶也讓他帶去給茗老看看。我們是流浪在海外的中國人,幾乎每一個中國人跟外國人的文化背景不相同。外國人實在講游牧的生活過慣了,對於鄉土的觀念很薄,這是實實在在的。你看外國人住一個房子,住個三、五年,他就搬家,插個牌子就賣掉了。中國人的老家幾百年都不會動的,所以有老家,外國人沒有老家。所以鄉土情很深,每一個在海外的中國人都不例外,尤其年歲大了,總是想落葉歸根。國內如果有緣,我們決定不可能在國外生活,不可能在國外活動。

  《華嚴經》,這世間人不曉得,深入佛法的人懂得,稀有的因緣。我們展開這個經本,大家在這裡研究,不論人數多少,稀有的因緣。李木源居士知道,茗山老法師知道。李木源今天告訴我,新加坡有史以來沒有人講過《華嚴經》,我們今天在這裡是第一次。而在這個世界,可以說是最近,六十年前,應慈法師在中國講過《華嚴》,沒有圓滿;三十年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講《華嚴》也只講了三分之一;幾乎是同時間,我在台北講《華嚴》也只講了一半,可見得這部經要把它講圓滿實實在在不容易,一定是這地方人心向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這部經才能完成。這部經在哪個地方完成,這是那個地方的福報。在中國歷史上,《華嚴經》講圓滿在歷史上有記載,講其他的經沒有。

  所以在外面的華僑絕大多數愛護祖國,總是全心全力想協助祖國。李居士這次會去看茗山法師。茗山法師希望焦山定慧寺這個地方將來做彌陀村,那是很理想的一個環境。我覺得也可以做佛學院,佛學院可以跟彌陀村合起來,佛學院的學生天天到彌陀村去講經,帶領退休的這些老人念佛,使他們過最殊勝的晚年這一段生活,無論在物質、在精神上,我們統統照顧到。李木源居士很發心,物質生活他負責來照顧。我們也很感嘆,年歲都大了,還能做幾年?光陰一定要珍惜,決定不能夠浪費。你們年輕,認真努力修學,將來就續佛慧命,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大事因緣,我們自己要清楚、要明白,然後才能夠真正會做到勇猛精進,不需要別人督促,自己知道這一生應該做些什麼。

  你們四位昨天做到什麼地方?經文做到哪一段?經題還沒做完。經題我們可以參考《纂要》第一冊。經題你們做註解,要把複雜怎麼樣變成很簡單,這個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我們對於初學學者的貢獻就在此地。「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七個字,《纂要》前面節錄《疏鈔》,已經把《疏鈔》節錄得相當簡單,我們還要簡化,他節錄的對我們現在還不能夠契機,我們把前面這六對不說了,六對就不要提了,單單解釋這七個字。

  「大者,體大」,在這個本子一百零七面倒數第二行。我們講解的時候,在你講解的時候,大,我們不要說「大者,體大」,大有體大的意思。這個體怎麼講法?人家好不好懂?這在哲學裡面講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可是一般人恐怕對這個體還很難體會,加一個字好不好懂?理體。理體會不會好懂一點,單單這個體不太好懂。理體,就是道理,理體,用這個。「方」是講現相,現相很廣大。「大」是講理體,「方」是講現相,「廣」是講作用,我們用這種方法來解。不要講相大、用大,那個都搞不清楚,用是講作用。「佛」,果大也不好講,佛是證得究竟的大果;「華」是表菩薩因地的修行;「嚴」是屬於真實的智慧,唯有真實的智慧才是真正的莊嚴;「經」是教學。這樣子解釋經題就比較簡單了。

  下面再註解,再註,註可以詳細一點。十種意義我們會把它略過去,我們不能講十種。「大」,在一百零八面,「今各以二義釋之」,我們也只取一、二句話,然後把它再簡化。「理體」,理體有恆常、普遍兩個意思,恆常不變,遍於一切,遍於一切理事、現象。這個話你們仔細研究研究,就是宇宙之間一切法它無有不遍,它都普遍的,因為它是一切法的理、一切事的理、一切現象的理、一切因果的理,它是個原理,這樣講比較好懂一點。這個體,不是對佛法有相當研究的人會把他搞糊塗,我們用理來講可以。這個意思他懂得之後,跟他講解比較好說,到以後再講到性、講到體,體就是前面大的意思,性也是前面大的意思,他就比較容易會通。這個大,我們這樣註就夠了,不囉嗦,很簡單。

  「方」,第二個方字,在一百零八面,倒數第二行末後。「方字相大」,方就是現相,現相包含一切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如果說得比較通俗一點,現相包括宇宙人生的全體、全部,你看用全體好、用全部好?宇宙人生的全部,統統包括在裡頭,要用佛法的術語就比較好講,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但是世出世間又會把人搞迷糊,什麼叫世出世間?這一點我們要常常為初學的人想,為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想,包括那些大學教授,包括那些博士、碩士,他沒有接觸過佛法,所以佛學名詞他沒有法子理解。我們怎樣把它簡化,讓他們一接觸的時候就能夠懂得一些,雖然不能夠深入,但是淺顯明瞭,沒有誤導,沒有錯誤。

  理體的現相,在註裡講也行,在解裡講也行。實在講這七個字是一樁事情,「理」是現相之理,「相」是理體的現象。或者「理」,理體也行,真理也行,一般人講真理,真理也行。所以現相是真理的現相,整個宇宙人生就是真理所變現出來的現相。「用」是作用,理變現相是理的作用,理體有作用,它會變現相;現相裡面千變萬化,相也有作用。理的作用無量無邊,相的作用也是無量無邊,這個相在佛法講是十法界六道的現相,千變萬化。無論怎麼變化都是一個理,所以叫真理,那是真的。「廣」,廣是講作用,就是講真理跟現相的作用,都是無窮無盡的。古人解釋裡有「能包、能遍」兩個意思,包是包容,遍是普遍。一看就明白,你的效果才能達到。

  我們今天這個工作的目標非常明顯,昨天跟諸位說了,為初學的人編一套《華嚴經》教科書。意思決定不違背疏論,我們依據疏論,我們在疏論裡面取最簡單的,就是把疏論用「簡易淺明」這四個字來編成一套便利於初學人學《華嚴》,我們編這套教材。為什麼要這樣做?《華嚴經》能挽救這個世間。他初步接觸,他發生興趣了,他再去深入,深入有原來的原書在。換句話說,我們做的這個東西就是接引他來入《華嚴經》疏論,等於說我們做介紹的工作,讓他一看,這東西這麼好,值得研究,他就會找原書來研究。有這個程度的人,有這個能力的人,他找原書。沒有這個程度的人,他淺顯的明白,對他這一生,無論在生活上、無論在事業上都有幫助,都有真實的利益。同時我們這部經跟《無量壽經》可以能集合起來。他嫌《華嚴經》分量太大,學了這個之後導歸極樂,好事情!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到《無量壽經》。所以決定跟《無量壽經》集合成一起,《無量壽經》分量就少了。這也是彭際清所說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真正能夠扣得上。

  今天,李木源居士剛才在機場說:現在海內外有不少人說我們一門深入好像有問題,提出很多質疑。李木源答覆得也很高明:我們是專科,我們不是辦大學,我們辦專科,你喜歡學這個專科你就來,你喜歡學別的專科就學別的,我們是專科。專科成就容易,這實實在在的。如果你在一年當中,你學十門功課,你學得很鬆散;一年當中學一門功課,你的成績決定比他高。實在講現在科技發達,都走向專業,都走向專科,世間法也是走向專科。科學家他專門研究這個東西,他這個東西真正是達到頂尖,你問他另外一樣他不知道。但是世間法,他一門東西專到頂尖,他不能觸類旁通;佛法要是達到頂,就一切都通達,妙在這個地方。

  為什麼佛法達到極處一切會通達?佛法達到極處是清淨平等覺。世間法達到極處,他還是有分別執著,他沒有捨掉分別執著就不通。分別執著是界限,永遠在這個界限裡面,他不能夠突破。佛法是突破所有一切界限,所以你真的深入之後,世出世間法無所不通、無所不能。這也是真正世間許許多多學者所希求而沒有法子做到的,因為他們不知道障礙是什麼,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突破這個障礙,關鍵在此地。障礙就是見思二惑,我執、法執,這個東西是障礙。世間人無論研究什麼學問,人我沒有離開,名利沒有離開,這是大障礙。人我、名利是嚴重的我執跟法執的表現,你這個東西不捨棄,你怎麼行?所以佛法難就難在這裡,你沒有辦法捨掉我執,你沒有辦法捨掉法執,這是佛法之難處。你說佛法容易,容易也在這個地方,只要你把二執破了,佛法太容易,一點都不難。由此可知,難易不在外緣,在自己,與外面境緣毫不相干。外面什麼樣的力量,天魔外道都沒有辦法破壞你,佛在經論上把這個道理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明白。

  我們自己要覺悟,這一生當中遇到的是稀有因緣,決定要成就。我們成就之後,全心全力弘揚佛法,教化眾生。將來在《無量壽經》上,現在還沒講到,講到的時候我一定跟諸位同學細說。《無量壽經》上三個真實,三個真實就是全部的佛法,「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你說佛法是什麼?就這三句,說盡了,再就沒有了。真實之際是什麼?就是諸法實相,就是我們常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住真實慧是自受用;惠以真實之利是他受用,自利利他,圓滿法輪,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所以你真正通達之後住真實慧,不住煩惱,不住妄想,不住分別,不住執著,住真實慧。真實慧是什麼?真實慧就是清淨平等覺,住清淨心,住平等心,就是真實慧。「廣」這麼解釋就行了。

  下面,「佛」,佛的解釋也比較通俗,一般人都能夠曉得,佛是印度梵語音譯的,意思是覺。覺有能覺、有所覺,能覺就是佛的意思,所覺就是經題上大方廣三個字的意思,大方廣是所覺,佛是能覺。這裡寫大方廣就行,大方廣三個字前面解釋了,所以只說大方廣就可以。大方廣是他所覺的,他對於大方廣,就是對於真理、現相、一切作用他都能通達明瞭,這個人就叫做佛,我們就稱他作佛。它這個意思也是這樣的,它這個講的也是這樣的。

  「覺上用者」,體、相、用,在用上就是世諦、世間法。覺體,體是大,大是真諦。相,相是中道。但是這個麻煩,又節外生枝,又囉嗦了,我們覺還是用前面所說的大方廣三個字就行。如果在前面大方廣註解裡意思補充一點也可以,譬如體相用,體是真理;用是現相,行,現相可以包括世間法。但是它這個地方,相講中道,講也是能講得通就是,相講中道,也講得好;但是用講中道就更有意思,我們要用中。相是俗諦,用是中道,用是覺中道,相是覺世諦,你們想想看,這個講法行不行?它這個講法能講得通,是菩薩的境界,菩薩境界是這樣的,因為一切相是平等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是中道。但是我們世間人迷在相上,它這個講法是菩薩的境界,我們把它換一個講法是凡夫境界。凡夫境界,相就是世諦。真諦是體,這個沒有話說,真諦就是真理。我們凡夫看現相是千變萬化的,尤其五濁惡世,現的相是非常不好。我們要作用是要用中道,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叫用中。你能夠會用中,你就很自在。所以這個沒錯,這個境界很高,我們用不上,我們把它變一變,我們就用上,我們把水平降低。相是現相,十法界現相非常非常複雜,但是相是中道的話,什麼樣的複雜都等於虛妄,它都是平等的。相上平等的,苦樂平等,邪正平等,善惡平等,無有一法不平等,這是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在這個世間是極度的不平等。我們講用中,對於一般水平低的人有好處、有利益。所以法要契機。這個是契理,契菩薩的機;契理,不契我們現代眾生機。

  我們當然要契機,你不契機你做的就毫無作用,我們所有精力都浪費了。我們合理,我們並不是不契理,我們契理,沒有違背理。不是不契理,我們契理。人家問的時候,你的講法為什麼跟古人講法不一樣?我們說出個道理出來,我們有道理。作用後面可以寫儒家提倡中庸,佛家提倡中道,用中是最高明的、最殊勝的,會用中是真實智慧,可以這樣寫法。會用中,或者是能用中,會用中、能用中都是真實智慧。實在說《論語》、《孟子》,這是孔老夫子跟孟夫子表演的,表演什麼?用中,他們會用中。《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也是會用中。你看不同的身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事業,不同的工作,但是各個都會用中。用中就是菩薩,偏了就是凡夫。凡夫不會用中,偏在一邊;二乘也不會用中。凡夫偏在有,執著有;二乘偏在執著空,空有是二邊,不是中道;菩薩用中,既不偏有,也不偏空,所以他得自在。這是佛字。

  下面,「華」,華是比喻,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所以把開花比喻作修因。你修好的因,你就得好的果;你修不好的因,你就會得不好的果,我們這樣解釋就行了。佛這個字,還要加一句,你看加在哪裡,「佛是究竟圓滿的果位」,要加進去。佛是究竟圓滿的果位,你看是最前面,還是加在哪裡好,這個意思要加進去,因為這裡有因有果,華是表修因。加在第一句好,佛是究竟圓滿的果,然後再解釋,佛是印度的梵語,意思是覺。究竟圓滿的大果,或者是證得究竟圓滿果位的人,什麼人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那個人我們就稱他作佛。所以這是平等的。

  華裡面的意思,大家再斟酌一下,我們講修善因必定得善果。「善惡的標準」,這句話決定不能夠缺少。善惡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大方廣,與大方廣相應的這是善,與大方廣不相應的就是不善,我們不要說惡,我們說不善。與大方廣相應的就是善,大方廣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的體相用,它不是普通的體相用,真如本性的體相用。我們一般說法,與自性相應的是善,與自性不相應的就是不善,大方廣就是自性。與大方廣不相應的就是不善,或者是相違背的,違背大方廣的就是不善。我們斟酌用這個字彙,要用得很通俗,大家一看就懂得。我們考慮就是特別是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盡量減少他的麻煩,愈白愈好,你才曉得愈白你度的眾生的面就愈大。我們這個東西搞得如果能小學生都懂,你說你度多少人!如果我這個東西能夠度大學生,你度的人就很少。中學生比大學生不知道多多少倍,小學生又多多少倍,真的是普度眾生。所以你寫得愈白愈好、愈淺愈好,普度一切眾生。雖然很淺,深的人看到有深的味道,淺的人也能看得懂,這就很妙了。

  第六個字「嚴」,嚴是莊嚴。莊嚴兩個字,那就搞不清楚了。實在意思是美好,最好是用美善、善美。因為美而不善不是嚴的意思,嚴是美還要善,才是嚴的意思。盡善盡美,用這個好,這個意思大家好懂,盡善盡美好懂,沒有問題。嚴是盡善盡美的意思。在此地所指的就是前面講的大方廣,大方廣都是盡善盡美,體是盡善盡美,現相盡善盡美,作用盡善盡美,這就是嚴的意思。這個說法囉不囉嗦?說了這麼多。它就是形容前面大方廣,就是體相用,七個字完全是連在一起的。體是盡善盡美,體現的相盡善盡美,體的作用、相的作用也是盡善盡美。本來就是盡善盡美,今天你搞得不善不美是你自己搞錯了,你自己錯用了心,你自己的觀念見解錯了,然後你的言行錯誤才搞得不善不美。實際上樣樣都是盡善盡美,這是嚴真正的意思。嚴是果上也嚴,因上也嚴。這個嚴,前面「大方廣佛華」這五個字統統都嚴,體上盡善盡美,相上盡善盡美,用上盡善盡美,證得果位的人盡善盡美,在修行因地的人也是盡善盡美,才有味道。它是交叉的,每一個字裡頭都圓滿含攝其他六個字的意思在裡頭,然後後面的經,就是教,教也是盡善盡美,徹前徹後,每一個字裡頭都圓滿包含其餘的六個字,我們在這裡去體會。

  華嚴兩個字是比喻,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比喻,這個題是具足立題。現在這些立題也不必說了,說了會把人搞得糊裡糊塗。我們自己不能不知道,人家問,我們能夠解答,能夠說得出來。但是我們講是愈簡單愈好,不要講到叫聽眾還產生問題。法師,這個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意思?那就麻煩了。最好聽眾一聽都懂了,沒有問題,這就好。不必自己給自己製造很多疑問讓人家提出來,一樁一樁來解釋,那就很麻煩。嚴就用這個方法就可以,這就講清楚了。是不是把嚴這一個字,盡善盡美是徹前徹後,這個加一句進去也行。徹後就是經這個字,經是教,教也是盡善盡美,所以無有一法不是盡善盡美。徹前是前面大方廣佛華,後面是經。你們現在在文字上都可以加,然後回去再慢慢整理,現在等於是資料,回去再整理,再想想看,怎麼樣把它寫得很通順。整理出來之後,就在此地念給我們大家聽。每一個人自己整理,每一個人都念給大家聽,然後我們大家投票,哪一個講得比較圓滿,這個字的解釋就用你這個做依據,就定了。

  後面,「經」這個字,經就是佛陀教學所用的教科書。這種教科書它有四個特質,特質容不容易懂?特別的性質。它有四個特別的性質:貫、攝、常、法。它的性質跟普通一般教科書不一樣,他的教科書有四個特質,貫攝常法。貫攝常法做個簡單的解釋。「貫」是貫穿一切法,也就是說他全部的教材、文章的結構、思想的體系是一貫的,有條理、有層次,一點都不亂。像科判就是,你看這部經從頭到尾多有體系,科判一排下來,這一部經少一個字都不行,少一個字科判斷掉了,多一個字加不進去。多一個字是累贅,少一個字是缺腿,它做到這種程度,這是一般教科書上做不到的。然後人家知道這樁事情,對佛經就不能不佩服了。就是它做到什麼?不能增加一個字,也不能缺少一個字,這真叫做絕了。文字做到這個程度,就是思想體系是多麼的精嚴。這就顯示出真實智慧,你沒有真實智慧怎麼能做到這個程度?世間的東西做不到這個程度,就不是真實智慧。

  「攝」是什麼?攝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你們大家想想用什麼名詞好?就是有一種吸引力把你吸住,你一接觸佛法就欲罷不能,就吸引。現在有很多人對佛法實在講他沒有體會到,所以他提不起興趣。真正明白入進去之後,興趣之濃,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比不上。所以方東美先生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拿到最高的享受,世間什麼名聞利養那都不足道,哪有這個享受舒服?哪有這個享受快樂自在?高等的享受,你們沒有嘗到,最高的享受。所以你真入進去之後,字字都是無量義,字字都是究竟圓滿,你說那個味道多濃!所以它攝受人心。我們舉比如說世間的文學作品,中國四大小說,攝受力量很強,看了還想看,可是你看十遍、二十遍不想看了,它的力量就到此為止。我對這四大小說,年輕的時候大概看了十幾遍,現在再叫我看,一點興趣都沒有了。好的電影,像從前演的「魂斷藍橋」,我看過四場,以後再就不看了,它的吸引力就這麼大。佛經的吸引力是生生世世,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你都捨不掉,你才曉得它的味多濃!這是攝的意思。它不是一生的,你永遠都享受不盡的。

  「常」是永恆不變的,我們所謂真理,它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真理,永恆不變。「法」是法則、是方法,十方三世所有修行人都必須要依照這個方法才能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你要不依這個方法,你決定不能證果。所以佛門裡面教科書有這四種特質,這個是要介紹的。他如果了解,雖然沒有嘗到味道,也聽說佛經不錯。聽說,他沒嘗到。

  這七個字是交叉的、是圓融的,每一個字裡頭都含著有七個字。比如說大,「大」裡面有方、有廣、有佛、有華、有嚴、有經。「方」裡面有大、有廣、有佛、有華、有嚴、有經,每一個字裡頭都圓滿融攝這七個字。這個題,意思你要是明白了,盡虛空遍法界亦復如是。佛融虛空法界,我們也在佛心中,我也融虛空法界,諸佛菩薩也在我心中,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這個就是高層次,這個要深入。經題就到這裡。

  「人題」,我們再補充,人題比較簡單。《八十華嚴》是實叉難陀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他翻譯的。《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上有實叉難陀的介紹,把那個地方節錄下來就可以。

  下面是品題,品題是:

  【世主妙嚴品第一】

  這個要先做註解。「世」,這個字是世間。世是指時間,但是這個世都省略,這個世是指世間,然後再解釋世間兩個字。世是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世,我們中國三十年叫一世,你看這個世是三個十,三十年叫一世,它是指時間。間是講空間,間跟界的意思是一樣,稱世間也可以,稱世界也可以,界跟間都是指空間。佛法講世間,把它分作三大類。一類是經上講的「器世間」,用現在的話來講,生活環境,器世間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它這個地方講的是「化處」,這是佛教學場所之所在。第二類是「眾生世間」,這是教學的對象。第三類叫「智正覺世間」,能教學的人,我們用個括弧,佛菩薩,佛菩薩是老師。眾生世間就是講的學生,哪些人是學生?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學生。所有佛菩薩都是老師。世間裡面有這三類。

  下面一個,「主」,世主,主要是指世間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各個團體、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就叫主,我們叫做主席。國家的領導人,這是國家的主;縣市領導人,這是縣市之主,一個城之主,一個市之主;公司行號的領導人,這一個公司的主;一個學校的領導人,校長他是一個學校的主。在《華嚴經》裡面還有許許多多鬼神,那都是一類一類的,他是個領導人。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像經裡面所講的地神、水神、林神、山神,統統是器世間主。這是講物質環境裡頭、生活環境裡頭。

  人事環境裡面,眾生世間有主。眾生世間,像我們這個世間有一些國王,國王是一國之主;天王,這是天主。天有很多,不是一個很單純的,佛家講二十八層天。二十八層是說大的分別,每一層裡面又有許許多多差別相。我們講一個地球是講大的,地球上許許多多的國家,每一個小國家都有國主。天上也是如此,像忉利天,我們常講三十三天,就是它有三十三個區域,每一個區域它都有主。我們講忉利天,忉利天彷彿是天上聯合國的主席,它底下有很多小國,聯合國的主席,就有這個意思在。這舉一個例子就可以,很複雜,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都非常複雜。這複雜裡它都有集團、它都有組織,正是孔老夫子所講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一類就是一個社團、一個團體,裡面一定有一個領導人,這叫世主。

  在教學也是如此,智正覺世間,這是講教學,教學也有一個主導的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是導師,我們大家以他為主。而佛許許多多的學生,經常不斷分布在其他地區代佛弘法,他在某一個地區,他在那個地方也做主。像我們現在許許多多的道場,分布在每一個地區,每一個道場都有住持,住持就是主。像世間辦教育,學校很多,每一個學校的校長是主。這叫智正覺世間。但是此地的智正覺世間是完全指佛陀教育,而不指其他教育,佛陀的教育稱為智正覺世間。智正覺也要註解,智正覺怎麼解釋?智是明白,正是不邪,覺是不迷。我們這樣講,對人、對事、對物明瞭,不迷、不邪,這樣講容易講。你要再囉嗦一點,標準就是前面講的「大方廣佛華嚴」,就是經題,經題涵蓋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的思想見解與大方廣佛華嚴完全相應,就是正知正見;與大方廣佛華嚴相違背,就是邪知邪見。因為這部經完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純正到極處,所以這部經叫一乘法。對於世出世間宇宙人生說得很透徹、很明白,它不是凡夫知見,是如來果地上的知見。這個不是理想、不是推測,是現量境界。

  後面,「妙嚴」。「妙嚴」兩個字,這個地方講得很好。在一百一十九面第四行,最後兩個字看起,我們把這個文念一念:「眾生不嚴,不感佛興。正覺不嚴,不能為主。器界不嚴,非真佛處。」這個解釋妙嚴。下面又有一段接著,「復由佛嚴,顯遇者有德。眾生嚴,顯輔佛超勝」,輔是輔導,輔佛超勝。輔佛就是眾生、這些善知識幫助佛來教化眾生,用現在話講就是護法,眾生就是護法,輔就是護法,護持佛,佛才特別感覺得超勝。「如是互嚴亦為妙嚴」,兩個意思都好。你們把這兩行半的經文變成白話文。今天時間到了,明天講給我們大家聽。用一點功夫,把這個變成白話文,意思好,非常非常好。

  後頭還有「品第一」。品第一,論裡面有解釋,解釋得很好很好。「品」,品是品類,這個好講,就是類別,一類一類的,品類。「第一」,這個第一意思就深了,不是前後次第的第一,這裡講的就有點玄了,皆是一時一處,這是第一的味道,品品都第一,門門都第一,法法都第一,入平等的境界,這很有味道。你們好好的揣摩,明天我們再來研究這幾個字,非常非常有味道。《華嚴經》這種討論的方法來研究,比我們在講台上講演還要清楚,得的利益還要殊勝。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會講。好,我們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