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疏論節要研習報告  (第七集)  1997/09/2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6-0007

  請掀開講義:

  【經云。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光照法界。光即直心。炷即深心。油即大悲心。多以三心為體。上求下化。照理起行。不出此故。】

  前面我們曾經將菩提心,做了概略的介紹。《華嚴》清涼大師也是用《起信論》裡面所說的三心,這個三心與《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是一個意思,經論合起來看,意義就更顯得容易明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經』就是《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所說,這是舉比喻為我們解釋。『菩提心燈』,把菩提心比作燈明,燈放光,比喻菩提心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能夠光照法界。

  可是這一盞燈如果沒有油,它就不會發光。世尊將大悲心比喻作油,就是燃料,這裡面舉的燈,還是我們中國古時候的油燈,不是現在的電燈,是油燈。油燈現在都不用了,所以這種比喻就很難懂。不過從中國大陸來的這些同修們印象會很深刻,年歲大一點的人,我相信也不難懂。我這個年齡在中學念書的時候,晚上上自修都點油燈。一根燈草那就是炷,就是此地講的『炷』,『大願』就好比這個燈的炷一樣。

  『光照法界』,光就比的直心,就是至誠心、真心;真心裡面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神通、德能,這是我們的真心,後面我們還會講到。真心就是佛性,一切眾生各個本具,本來具足,跟十方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那麼現在我們的智慧、神通、德能,到哪裡去了?就好比這盞燈,這個燈本來是有光的,燈光沒有了;燈光沒有了,大概沒有油了,沒有燃燈的那個炷,這兩樣東西要是沒有,這一盞燈決定不能放光,這個比喻比喻得好。炷就表深心,油就是大悲心,可見得大悲心跟願力是多麼的重要。

  所以學佛如果不發菩提心,就不能成菩薩。沒有菩提心修學佛法修得很如法,功夫很得力,也只能證得一個小乘的羅漢,小乘羅漢為什麼比不上菩薩?就是他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就是他沒有願心、沒有大悲心,他缺少這兩樣東西。所以只求自利,不能廣化眾生。在大乘經教裡面,我們常常看到世尊對這些學生喝斥責備他們、勉勵他們要發菩提心。這個比喻當中我們要明瞭,如果沒有悲心、沒有願心,你就不能見性,直心就是真如本性。換句話說,沒有願心、沒有大悲心,自性就不能現前,真誠就不能夠顯露;自性真誠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在「三因佛性」裡面講,直心是正因佛性,大悲心跟願心是了因佛性;如果沒有了因,正因就不能夠現前,所以我們學佛,悲心跟願心決定不能夠缺少。

  淨宗是大乘佛法,佛在《觀經》上給我們說明修學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講得很透徹;而《無量壽經》講得比較簡單,只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無論是上、中、下三輩九品往生都必須具備的條件。上輩往生是這個條件,下下品往生也是這個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不能往生,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留意,不能不清楚。千萬不要以為,我每天在家裡念阿彌陀佛就行了。一天念幾萬聲佛號,念幾遍《無量壽經》,如果沒有大悲心,你這個燈有炷,裡頭沒油,還是不亮。

  所以念到最後,最後佛不來接引,不能往生,你可不能說:「佛經上講得不靈,我都照做了,為什麼佛不來接引,還不能往生?」你的菩提心燈裡頭沒油,佛真的沒有講錯。所以我們對於經典字字句句,都要認真透徹的去研究它、去體會它,不能夠等閒看過。重要的部份很要緊,我們注意到;不重要的地方還是很要緊,不可以疏忽。

  大悲心是什麼?利益一切眾生之心,這就是大悲心。利益眾生的事情應該怎麼做?自己要盡心盡力做一個學佛、念佛最好的榜樣,你的大悲心才能現前。心地裡頭確確實實有憐憫一切眾生的這種存心。現在這個世間眾生太苦了,誰去救他?要菩薩來度化他們,菩薩在哪裡?你發大悲心,你就是菩薩。你不度他,誰度他?你天天等著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普賢,你等他們來,你再等個一萬年,他也不會來!他為什麼不會來?你沒有大悲心,他怎麼會來!你這個燈不亮!諸佛菩薩看到哪個地方燈亮就到哪去,那個燈不亮,他怎麼會來?這個道理要懂。

  文殊菩薩是你自性般若智慧,觀音菩薩是你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地藏菩薩是你自性裡面的大孝,是自性本具的孝敬;這些全是大悲心。所以你要問問這些菩薩在哪裡?菩薩原來就在你自性裡面,不在外面,所以才說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用什麼感?菩提心能感,諸佛菩薩就來應。來應?怎麼個應法?這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加持;加持有顯加、有冥加。顯加有顯加的條件,我們常講因緣,因緣具足,這個加持的現象非常明顯。而冥加可以說,始終沒有間斷,才知道諸佛菩薩真正是大慈大悲。

  我們如何修大悲心?大悲心是救護一切苦難的眾生。我們知道現在這個世界,每一位同修從報章、雜誌,從電視、廣播裡面都得到整個世界的資訊。這一、兩年來全世界每一個地區災難頻繁,從這個趨勢上去觀察,這個災難會一天比一天嚴重,一年比一年顯著的增加,這個災難可不可以避免?給諸位說可以的,怎麼不能避免。災難從哪裡來的?人心變現出來的。人心善就風調雨順,人心不善就招致種種的災難,這正是佛在經論上常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如果要想消除劫難,只有一個方法,人人都懂得佛理,人人都明瞭這一些事實的真相,從今天起大家一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災難立刻就轉變,這是事實。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這個世間有幾個人明瞭佛法?有幾個人在修行?只有少數的少數,多數人不但不肯修行、不肯聞法,還在排斥佛法,你說有什麼方法?佛法是唯一能夠救度這個劫難的,他不要,那就無可奈何了,等到接受災難,還有什麼別的法子!由此可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定要盡心盡力弘傳佛法,每一位同修都有責任,遇到人就勸他學佛,不管跟你什麼關係,不管你認識不認識,你跟人家講話就勸他念佛,就勸他學佛。為什麼要這樣做?救劫難。我們自己能力很有限,雖有限也應該抱著「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還是要幹!幹一天算一天,我們自己有這個大悲心,這樣念佛往生淨土決定得生。

  今天新加坡這個地區法緣殊勝,從中國來這麼多年輕法師,每天在這裡講《無量壽經》,他們總共有十八位,要在這一百天當中將《無量壽經》講十八遍。你們想想看,一百天當中聽《無量壽經》聽十八遍,這個因緣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你們如果不放棄這一百天,天天來聽,你在這一百天當中,也經過十八遍的薰習,這還得了。這就是大悲心的具體流露,對於這個地區有決定性的影響,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這個地區,你們能夠來參與,就是發心救護這一個地區的眾生。佛法講共業、別業,共業當中有不共業,這一個地區人向善,這個地區人修善,在共業當中這個地區可以避免。誰去做?覺悟的人自己要發心出來做。

  後面說,『多以三心為體』,這是講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大乘過去在中國有八個宗派,八個宗派都是以菩提心為體。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如果你沒有大悲心,你上求你也不能成佛道,這就是你也不能證果,你也不能開悟。為什麼?沒有大悲心。沒有大悲心也不能真正度化眾生,縱然你過去生中,跟一切眾生結了很好的緣分。人要結緣,緣分很好,你的群眾很多,可是你沒有正法教導他,他們也不能開悟,也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這就是你也度不了眾生,可見得自度度他,菩提心是根本。

  所以祖師大德們時時提醒我們、勸導我們,要三心圓發,圓是圓滿,要發足!諸位要知道,雖然講三心圓發,實際上只有二心,為什麼?直心你怎麼發?直心發不出的,不用發的,直心是本有;只要你的願心、大悲心發足了,直心就現前了,就露出來了,這個一定要懂、要明瞭。實在講,深心跟大悲心來比較,大悲心最重要,有大悲心一定有深心,有深心未必有大悲心,這一點希望諸位特別要留意。『照理起行,不出此故』,菩提心燈照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理就是這樁事情。然後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與理相應,與理相應的行就是菩薩行,與理相應的心就是菩提心。那你是真正在修菩提心,修菩薩行,這是《華嚴經》上所稱的法身大士,你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所以說皆不出於此。

  【又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盡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菩提心為萬行之本,即此發心,便名為行。】

  這個『行』就是菩薩行。這一段意思很深很廣,我們一定要學習。我們確確實實想『見十方一切佛』,怎樣見十方一切佛?如果憑著我們自己修行是決定不可能,為什麼?如果要想見十方一切佛,你修行的功夫最低限度要到達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你才有能力見十方一切佛,要修到這個程度可不是簡單的。依別教而論,不談圓教,圓教太深了,我們把標準降低降到別教,別教裡面講三賢十聖,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賢位,到第二個阿僧祇劫才登地,初地;換句話說,你至少要修行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你才有這個能力。一個阿僧祇劫天文數字,我們的壽命太短太短了,所以這一生當中決定辦不到。可是諸佛如來很慈悲,在佛法裡面有一個特別的法門,就是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你就能見十方一切佛,而且你見十方一切佛那一種殊勝,超過別教十地菩薩;別說初地,別教十地都比不上你。這是一切法門當中的特別法門,特別法門只有這一個,沒有第二個。我們非常幸運在這一生當中居然遇到,這是無量劫來善根、福德、因緣的成熟,不可思議,一定要珍惜這個因緣。

  這個因緣裡面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千萬不要把上頭一句丟掉,你只注重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念到最後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上面那一半你漏掉了,上面發菩提心,你沒發菩提心,單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發菩提心,不念阿彌陀佛也不能往生,你只做到一半,少了一半,那怎麼能成功?你就知道菩提心的重要。

  菩提心從哪裡表現?我每天晚上到這裡來聽這些法師們講經,我都看了一看,來這個地方參加聽經的,發了菩提心了,沒有來的菩提心沒發,希望你們大家要發心,不發心不能往生。除非我們自己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辦,沒有辦法來聽經,這個可以,這個沒有關係;如果有時間能夠來聽經,一定要來。這種功德殊勝無量無邊,我讚歎不出;這種功德利益只有佛與諸佛他們知道,這是真實的功德利益。這個利益不僅是利益你自己,剛才講,利益這個地區,利益這個世界,而且利益盡虛空、遍法界,這是一點都不假。這正是諸位菩提心的流露、大悲心的流露。

  不管他在台上講得好不好,那是他的事情;我到這邊來參與法會,是我的菩提心的光照。如果諸位同修要是受過菩薩戒,《菩薩戒經》裡頭給你講,四十里之內有法師講經,你不去聽,你就犯了菩薩戒,你們還要不要受菩薩戒?新加坡這個國家不管從哪個地方到這裡,都不到四十里。從前四十里,這是釋迦牟尼佛在世,三千年前那個時候講的四十里,那個時候的「里」比現在這個「里」小,沒有現在「里」這麼大。那個時候的尺,度量衡尺,比我們現在尺小。實在講,四十里大概只有二十里的樣子,只有現在的二十里,中國的里,中國的里二十里。這樣的距離,法師講經,你走路可以走得到,大概走一個小時,一、兩個小時就走到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時間。兩個小時去,聽完經再兩個小時回家,這麼辛苦!如果現在開車的話,換句話說,就是兩小時的車程,你現在這樣算法才對。這是佛教給我們如何熱心來護持佛法。每一天都有這麼多人來聽,道場興旺,國家興旺,東南亞這個地區興旺,你想這個影響多大!你的功德有多大!這樣我們念佛往生才能見十方一切佛,你的因種下去了。

  『欲施無盡功德藏』,藏是寶藏,寶藏是什麼?佛法。這個地區佛法為什麼不興旺?沒人講經,所以不興旺。或者講經的時間不長,一年請幾位法師講一、兩次,每一次時間不多,一、兩個星期,一個月就完了,正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所以它興旺不起來。假如這個地區,每一天都有法師講經,三樓念佛堂每一天都有人念佛,念佛堂裡面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講經的講堂天天不中斷,假以時日,半年、一年、兩年、三年,你就看到效果。這個地區人人都學佛,人人都歡喜佛法。我們今天坐在這個地方聽經,就是普施無盡的功德藏。

  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幾個人懂得?懂得的人真幹!所以我們自己學佛,也要把佛法介紹給一切大眾。新加坡這個地區是熱帶,距離赤道很近,一年只有一季,所以你們穿的衣服很單薄,我發一個心做一千件T恤,印成阿彌陀佛,下一次做好了,每個人帶一件,來聽經都穿上。你們每天在家裡也穿,上街也穿,走著,人家一看「阿彌陀佛」,你看你們度了多少眾生?「欲施無盡功德藏」。

  現在雖然我看到有不少人做,做得不整齊,我們要整齊劃一;你們自己選樣子,我做一千套供養你們大家,你們才能真正做到布施無盡功德藏。我們用這個方法勸這個地區的人念佛,走出門人家一看你,前面、背後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你自己本身就是阿彌陀佛,從哪個方面看,你都是阿彌陀佛,這還能假得了嗎?

  『欲滅眾生諸苦惱』,這一句話用在今天來講,實在是太貼切不過了。現在眾生真的是苦,在歷史上古今中外,都沒有現在眾生這麼苦,不要看好像物質文明比過去進步太多。從前的社會,每一個人安居樂業,知足常樂,他過的是人的生活,真正會過日子,真正會享受。我記得我好像八五年或者八六年,在香港這個地區講經,我就把兩個世界做了一個概略的比較。

  過了一些時期,我記不得是哪一年,大概是在九0年前後,我到中國大陸去旅行,在大連有一些同修們請我吃飯。吃飯時談到外國,我那個時候住在美國,他們對於美國非常嚮往,心目當中美國是天堂。我就老實告訴他,我說:「美國人過的日子不如你們。」他們聽了很驚訝!美國人都是住洋房,家家都有汽車,都有電冰箱,都有彩色電視(那個時候,彩色電視大陸上還不多,很少!)他們聽到這些非常羨慕,所以我講的話,他們感覺到非常驚訝,問我為什麼。我問他,我說:「你們在座(那一天有二十多個人),你們二十多位,哪一位你們曾經是負債過日子的?」大家彼此看看,搖搖頭沒有!沒有一個負債。

  美國人的生活你們曉得,從生下來就負債,死了都還不完;他的房子從哪裡來的,車從哪裡來的?銀行貸款,保險公司,都是借錢來的。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天天在還債,那個日子不是人過的。哪有你們過的這個日子悠閒自在。放工之後,我看到你們在門口擺個小桌子,兩、三個人吃花生米,吃幾杯酒,在聊天,有說、有笑的,這種閒情逸致,在外國看不到。外國人生活緊張,壓力沈重,你們完全沒有,他怎麼能跟你比?

  我說了之後,他們半信半疑。可是從中國出來之後,到外國住了幾年,想想我的話有道理,哪有在中國過的那個日子舒服,毫無壓力。這個諸位要明瞭,這就是什麼?世間眾生苦,物質生活愈進步,壓力愈沈重,人都變成機械,哪裡是人?說實在話,我現在看作人比畜生都不如,畜生沒有壓力,那個日子好過!哪有人過得這麼辛苦!所以你要很冷靜、很仔細深入的去觀察,你就曉得眾生苦,怎麼樣滅眾生苦?還是佛法。真正明瞭佛法,懂得佛法的人,他才能夠離苦得樂,他能放下、能看破。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明白了,放下,心裡面妄想、煩惱、執著捨棄了,這些東西是一切苦惱的根源。我們一般講,根源裡最嚴重的得失,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想盡方法想得到;得到之後又怕丟掉,你說多苦!這個日子過得多苦。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你們到野外去看看這些動物,牠有沒有得失的觀念?牠沒有!我看牠們也沒有一天餓著,也吃得肥肥胖胖的,也逍遙自在。這就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求也求不來。

  同修們大多數看過《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明白這個事實真相,肯定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他很自在,他什麼妄念都沒有,該來的到時候就來,沒有的怎麼求也求不來,何必求它?不要求了!了凡先生沒有得失心,所以他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可以坐上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功夫,他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了!放下就有這麼自在,不放下就有這麼多苦惱。如果苦惱能夠有代價,值得!苦惱要沒有代價,你不叫冤枉嗎?所以何必要去求?所有一切動物,動物跟我們一樣也是業報之身,既是業報身,那就是一飲一啄,也是命裡註定的。可是動物沒有辦法改變牠的業力,人有辦法改變業力,你學了佛法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了凡先生相信算命孔先生的話,把得失的念頭捨掉,業力轉不過來;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把佛法教給他,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把業力轉變。業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自己可以改。所以沒有福報可以修福,沒有壽命可以修長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一生當中我們想作佛,想見十方一切佛,想布施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無盡功德藏,都可以辦得到。我們這一生當中,衣、食、住、行這一點生活所需求,那有求不到的?一定要相信。怎麼個求法?如理如法,有求必應。你要是不如理,就是不合乎道理,不懂方法,那你就求不到。你懂方法,你又懂得求的道理,如理如法是一定可以求到的。求作佛都能求到,這是最難的,哪有求不到的!

  怎麼個求法?天天到這來;我跟你講是真話,我並不是捧這些年輕法師的場,不是捧他們。我跟大家講的是真心話,希望大家菩提心發足,你來生到西方世界作佛。你現在雖然還沒去,西方世界已經報名、已經註冊了,《無量壽經》拿到手,《無量壽經》就是護照,就是簽證,念得那麼熟,具足信、願、行,你的簽證都拿到了。換句話說,你現在在這個世間就得諸佛護念,就得一切善神擁護,你還操什麼心?別人生活緊張,我大可以擺上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就度了一切眾生。每一個人生活這麼緊張,看到你這麼悠閒,他非常羨慕。你為什麼這麼自在?為什麼這麼快樂?你就可以把佛法介紹給他。《無量壽經》給他,拿去照這個做,你就像我一樣的快樂,像我一樣的自在;天天到這個地方來聽經就得到了。緣殊勝,像這樣的法會,這樣的地區,在這個世間不可多得,不可多見,希望同修們珍惜這個因緣。

  末後佛教給我們,你要想把前面這三樁事情都能做到,這是大事!『宜應速發菩提心』,趕快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薩萬行的根本,發這個心就是菩薩行,所以你們到這裡來聽經就是菩薩行。好,請看下面一段,看這段講義:

  【欲成行位。須解法理。不體理事。行亦非真。】

  清涼大師這一段的開示,實在是很重要。我們看到許多學佛的同修,自己以為修得很不錯,實際上他走錯路,他走到歧途,走到叉路,但是自己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道理?沒有深入經藏;換句話說,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他不明瞭、不通達。『法』後頭有個『理』,「法」在此地講是法門、是法相;法相、法門是依理而生,理則甚深。如果你不能甚深的去體會這大道理,你在事相上修行很可能不是真修,往往把造作一些罪業當作功德,這就錯了。

  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給諸位說明,希望大家從這個例子裡面細心的去體會「自讚毀他」。今年香港回歸中國,我是很多年沒到香港去,這個歷史的節日,我很歡喜去參加。跟香港過去聽我講經的還有一些老同修,在那個地方大家見了面,為我安排七天的講演,也算是慶祝香港回歸。同修們有幾個來告訴我,他說他們護持佛法,有人批評淨土宗,排斥淨土宗,他們挺身而出也去批評對方。對方也是學佛的,就是修學的法門不一樣,彼此互相攻擊,互相不能容忍。他到我這裡來邀功,我們淨土宗我們也能夠回駁他,以為我會讚歎他;他搞錯了,我聽了這個話狠狠的把他教訓了一頓。為什麼?這不是真修行,他毀謗我們是他的事情,與我們不相干,我們可不能毀謗他。為什麼?他是糊塗人,我是明白人,糊塗人跟明白人怎麼會打得起架來?如果兩個相罵、兩個打架,程度一般高,都是糊塗人。

  三藏十二分教都是佛說的,十個宗派、無量法門都是佛傳下來的,你要是毀謗,你就是謗佛;無論哪個宗派的經典都是佛說的,那你就是謗法;依照這些法門修學的人,自古以來多少高僧大德修學成就的人,你要毀謗豈不是謗僧?你每天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幹的是謗佛、謗法、謗僧,你還能去得了極樂世界?去不了!千萬要記住。你看看戒經裡面講,毀謗三寶的過失墮阿鼻地獄,大錯特錯!人家是修學那一個宗派,他毀謗我們,我們跟他不熟悉,我不能去責備他,我只能責備自己的人,我們自己錯了。他毀謗三寶,他墮阿鼻地獄,我們跟著他去,哪有這種傻瓜?這不能幹的!所以學佛存門戶之見就壞了。

  現在還有勝,勝是什麼?勝過,還有比這個更勝過的,拜師父。這個是我的皈依師,那個不是,我的皈依師高明,他不行!這個比剛才那個謗法門還要嚴重。所以我每一次,這是逼不得已,同修們來找我給他傳授三皈依,我一定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我的。如果你在外面說:「我皈依淨空法師」;將來你們墮阿鼻地獄,我不負責任。我一切交代清楚,我不是你的皈依師,你不是皈依我,你是皈依三寶,我給你作證明,你不是皈依我。我給你的皈依證上寫得很清楚「三皈證明阿闍梨」,我給你證明的。

  為什麼會墮阿鼻地獄?你犯了一個大罪,五逆罪。五逆罪哪一條?破和合僧。出家人進入這個僧團,這個僧團不是這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的,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僧團,我們是加入這個俱樂部,加入這個團體,這個團體是和合的僧團。如果你要說這個法師是我皈依的法師,那個法師不是,你在這裡分界限,起分化,你在這裡破壞和合僧團,你就是犯了破和合僧的罪名,這個罪名成立,按照戒律判刑阿鼻地獄,你看多嚴重!

  所以無論哪一個法師給你傳授三皈,見到出家人一律平等的恭敬,你就對了。不能把你那個師父看作特別、特殊,你有存這個心,而且表現在外面影響別的大眾,你就做了破和合僧的這個罪名就成立了。所以『不體理事,行亦非真』,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不勝枚舉。你們想想看,你不到這來聽經行嗎?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你真能搞得清楚嗎?這是舉出兩個大段,類似這個事情太多太多了。有許許多多的這些現象,我們開不得口,不能說!你問我,我也不敢講,我只有暗示你,你到經典裡面去找,你去細心體會。所以這四句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解法理,要體會理事;「解法理」就是要研究經教,深入經藏,多聽經,多做研究討論。

  淨宗學會,實在說,那個道場還是太小,如果有這麼大的道場,我們在研究討論,你們同修有時間都可以來參加,都可以來旁聽,你在這裡聽聽就開智慧。因為那個地方場所太小,二十幾個人擠進去把房子坐滿了,希望大家認真努力的修行。如果佛在那裡看到,看到你們大家都肯幹,佛就會送你們大道場;現在看到你們大家都不肯學,看看二十幾個人夠了,就給你這個小道場就行了。道場是佛菩薩送的。再看底下這一段:

  【因果理事。皆由眾生性有。】

  這兩句就是一小段。『因果』通世出世法,常言說得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它有轉變的現相,它有相續的現相,所以萬法皆空,萬法轉變跟相續這個現相永遠存在,所以說因果不空。這裡面有理、有事;理甚深,事太廣了。這些都是眾生性有,自性裡面本來具足,只要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這個事情就好辦。此地講因果事理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事理,再往上延伸包括一真法界,都是我們自性本具的。下面以比喻來說。

  【若性非金玉。雖琢不成寶器。】

  這兩句是比喻,用金跟玉來比喻自性,這個自性本具、本有。因為它本有,所以琢磨才成為一個寶器。假如這個自性裡頭沒有的話,不是金玉,你怎麼樣琢磨,琢磨就表示修行,你怎麼修也不會成就。你修行為什麼會得定?定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你為什麼會開慧?智慧是你本來具足。你為什麼會見性、會成佛?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自性具足,我們要想成佛、成菩薩,不難!你只要依照成佛、成菩薩的道理、方法去做,你就成就了,這就是琢磨。下面再合法。

  【良以眾生色性德而為體。依智海以為源。】

  這是將這個比喻合在法上來說。就因為眾生,『色』是講的色相,『性』是講的體性,『德』是講的作用,這三個字就是體、相、用;性是體,色是相,德是作用。體、相、用是宇宙人生的本體,現代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論,在佛法裡頭佛給我們指出來,就是宇宙萬有的體、相、作用。一真法界,《華嚴》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西方淨土是一真法界,有體、有相、有用,《無量壽經》上講得很詳細、很明白。往下看,十法界依正莊嚴也皆有體、皆有相、皆有用。我們今天在人法界,仔細觀察我們這個人身裡頭,也具足了體、相、用,色身、性體、德用,眼能見、耳能聽,這是作用。為什麼會有一真法界?為什麼會有十法界?下面講的『依智海以為源』。凡聖的變化差別就在智,智用海作比喻,比喻智慧無盡的深廣,這個智慧是自性本具的。

  【但相變體殊。】

  這是講十法界,十法界裡面依報、正報的現相不一樣,六道裡面差別就更大了。我們雖然都在人道,我們每一個人的面貌不相同,體質不相同,身體健康狀況不一樣,容貌不一樣,這就是『相變體殊』,這是怎麼回事情?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相?這一句講的是果,下面再把因說出來:

  【情生智隔。】

  道理就在此地。可見得壞,壞在哪裡?壞在情生。情不是個好東西,情一生,智慧就沒有了。給諸位說,不是智慧沒有了,智慧在,智慧變成情,情跟智是一樁事情;覺悟了,情就變成智;迷了,智就變成情,情跟智是同體。智怎麼會變成情?迷了。一念迷則一迷一切迷,智變成情;一悟一切悟,一覺悟的時候,情又變成智。情變成智慧就成佛,智變成情就變成六道輪迴,就現這個相,這是把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業因說出來。你看看文字多簡單,這樣簡潔的文字,把這麼複雜的事情,給我們解釋得這麼清楚、這麼透徹,你不能不佩服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表達的技巧,實在是高明到極處。我們學佛,這一樁事情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瞭,把情跟智要認識清楚。情決定有害,這裡頭有毒,比什麼都毒,世間所有一切的劇毒都比不上情,情真毒!

  還有一等迷惑顛倒的人,迷得太重。我在早年講經,遇到一些年輕的,在「大專佛學講座」的時候,聽經的都是學生,都是大專學生,這個在台灣的風氣很盛。學生當中就有提出來,舉手發問,問什麼?「法師,人要沒有情,活得還有什麼意思?」我就點點頭,我說:「好啊!這個情很好。」正好那一年講經是在台灣的南部,高雄有一條河叫愛河;我說:「很好!跳下去愛河永浴。」情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虛情假意。不要以為人家對你很好,我們學佛的人一看,這個人對我很好,情很厚,我馬上明白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會變!情會變,智不會變。所以在情裡面講愛,智裡面講慈悲,慈悲跟愛是一樁事情,但是情的愛會變,智的慈悲永遠不變。然後你才曉得,學佛,佛菩薩有真情,真情就是慈悲,真愛,永遠不會變。世間人、六道裡頭的人,乃至於十法界裡面的人,講的愛,你都要提高警覺,靠不住!這跟你說真話,靠不住,假的,不是真的,不要被他欺騙了,更不可以用情來騙自己,自欺欺人,幹這種傻事,他還叫學佛?哪有這種佛,沒這個佛。『情生智隔』。

  【今令知心合體】

  『今令知心合體』,「知」是智慧,「體」就是性體;如果你的智慧能照見自性,就是明心見性,這就是「知心合體」。

  【達本情亡】

  『達』是通達;『本』是根本,就是心性。這個時候情完全轉變成智慧,情變成智慧,情沒有了,智慧圓滿了。

  【故談斯經。】

  你要是明瞭這一段大意,你對於《華嚴經》就非常嚮往。《華嚴經》講的是什麼?就是講這樁事情,怎麼樣轉識成智,怎麼樣轉情為圓滿的智慧。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

  這也是清涼大師所說的。『諸佛』不僅僅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這個世間是講三種世間: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器世間;這三種世間就包括了九法界,九界眾生,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實在講,諸佛什麼樣的身相都能現,千變萬化,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現佛身。《無量壽經》第二品裡面所講的八相成道,也是這個意思,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說明這些菩薩在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化眾生的德用;以八相成道這個身分示現佛身,圓教初住菩薩就可以做到,所以初住就是分證佛,真佛不是假佛。天台講的六即佛的分證位佛,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這四十一個位次都是分證即佛。

  他們出現在世間,為什麼事情?就為『一大事因緣』,這個大事因緣就是下面所說的,『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這一句是佛在《法華經》上所說的,所謂是「佛知佛見」。佛知見是什麼?就是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智慧照見虛空法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絲毫沒有差錯,這就是佛知佛見。他所見的沒有錯誤,諸位想想,他還會做錯嗎?還會說錯嗎?決定不會。凡是做錯、說錯,都是你的見解思想有錯誤,你才會做錯事,才會說錯話。如果你思想見解絲毫沒有錯誤,你的身口決定不會犯錯誤。

  佛陀的教育其目的就在此地,就是要幫助一切眾生恢復我們自己的佛知佛見;我們用這個名詞來講,沒有接觸佛法的人不容易理解,什麼叫佛知佛見?再去跟他解釋,囉嗦大半天,他也未必有興趣來聽你的。所以我們對於初機,尤其是沒有接觸佛法的人,儘量不要用佛教的名詞,把它換成白話;白話雖然不能盡其義,接近一點就可以了,讓他歡喜接受,使他對於佛法產生興趣,我們這個初步接引目的就達到了。所以我常常講,佛法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是佛知佛見,這個大家好懂。其實這句話意思還是很深,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他也不曉得,但是他聽到這個名詞,他不會懷疑,他不產生疑問,也就這麼含糊籠統下去了,這樣也好。

  要緊的,佛這四個字他只能做到兩個字,開示。悟入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做學生能不能接受,他的教學有沒有成就,就看學的人能不能悟入。佛不能幫助我們悟入,佛只能開示。「開」,所謂是茅塞頓開,我們原先對於這些事情,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實真相,一無所知,心思閉塞。佛給我們這麼一表演、一說明,使我們的茅塞頓開,好比這一個大講堂,這個講堂裡面藏著有寶藏,我們人在講堂外面,講堂門關著,我們怎麼知道這個裡頭有寶?不知道!佛很慈悲把這個門打開,讓我們看看,看到裡面琳琅滿目的寶藏,聰明人這一看到,他就明白,知道這是寶;中下根性的人看到的時候是很好看,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也就是我們俗話講的不識貨。擺在你面前給你看,不識貨也枉然!把黃金當做黃土看待,那有什麼法子?從來沒見過!所以佛進一步指示,指示就是他看到之後不懂,一樁一樁告訴他,給他詳細說明,他這才悟入,所以叫開悟。

  所以開悟,利根的人佛一開他就悟了;鈍根的人要示才能悟。如果示還不悟,那就沒有法子了,那就叫什麼?根沒有成熟,慢慢來!其實我們無量劫以來,《無量壽經》上說過,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想這個善根多深厚!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他悟了還沒有入;悟就是明白了。為什麼沒有入?還沒有發心求往生,沒有入!你才想這個事情多難,《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個少的標準是什麼?過去生中供養四百億佛,少善根,還不能往生。

  諸位同修你們在這一生當中,聽到這個法門,能夠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們的善根福德多,多多少?超過阿闍王子;換句話說,超過了供養四百億佛,你一定比他供養得多多了,所以你聽到這個法門才肯發心,我決定要生西方世界,你只要發這個心,你就一定生。

  所以有同修來告訴我,他說:法師,我業障重,恐怕這一生不能往生。我點點頭,沒錯!你是不能往生。他一聽愣住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信心,你自己說你不能往生,那你當然不能往生,佛拉都拉不動。如果你自己要肯定自己,我這一生決定得生,十方諸佛如來都點頭,沒錯!你一定得生。你為什麼得生?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在《要解》上講的。

  所以講到信願行,蕅益大師講六個信,第一個是信自己,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那有什麼用處?所以我們佛門講的信跟其他宗教講的信不一樣。我在美國有些基督教的牧師,我們也相處得很好,他們來看我就談到:你們淨土講信,我們也講信上帝,沒有兩樣。我說:那可不一樣。他說:怎麼不一樣?你是信祂,我們信自,那怎麼會一樣?我們第一個信是信自己,第二才信佛;你對自己沒有信心,佛對你也無可奈何,幫不上忙。所以諸位同修要曉得,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非常深厚,過去生中親近這麼多諸佛如來,為什麼你沒能往生,現在還落得這個可憐兮兮的樣子?就是我剛才說的佛開示了,你還是不悟,你還是不入。為什麼不入、不悟?情執太重,就是根本的原因,最大的毛病。

  你如果想在這一生當中,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定要把情轉成智慧,我們這一生就不空過了,要不然這一生又落空。不知道哪一生、哪一劫再遇到這個緣,緣不容易遇到,這是我們要深深警惕的,要提高警覺。情,尤其是母子之情、兄弟之愛、夫婦、兒女,這是世間難捨難分,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就,都是被這個害了。你這種情執深能起作用,壽命到了的時候,一口氣不來,個人搞個人的輪迴,縱然來生見面也彼此不相識,你才曉得一場空,情執再深都是一場空,這是糊塗人幹的事情,不是聰明人。聰明人,你家親眷屬喜歡的可以永遠在一起,你這才叫真聰明,你這才叫真正愛護。如果我們學佛人連這個見地都沒有,你還談什麼?

  我在八四年跟我的母親第一次在香港見面,我們分別三十六年,那個時候她七十九歲了。我在香港講經,她申請到香港來看我。見面很不錯,沒有像一般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那就見不得人了,還都能沈得住氣。我講經,她在旁邊聽經,完全跟一般信徒一樣;下了座,我接待她。第二天我去看她,她住在一個同修家裡,她告訴我:這麼多年來常常想我。我就告訴她:不要想我,想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想阿彌陀佛,將來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妳無量壽,我也無量壽,我們才永遠在一起。妳要想我,依舊搞六道輪迴,最後是落空,這個很重要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提高警覺,不能幹傻事情,不能幹糊塗事情。要想永遠在一起,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辦到,所以你要覺悟;悟就是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徹底明白。悟了還不夠,要入;入是我契入這個境界,入就是一般講的證果、證得,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證果。

  今天我們具足信願,「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你在修行,你已經走悟入的道路。雖然沒到家,距離家已經不遠了,決定可以達到,這才叫入佛知見。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就是入佛知見,入佛知見就是證得無上菩提,佛經裡面的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為這樁事情出現於世,一生所示現、所教導的,也就是這一樁大事情,這是我們要深深體會到,然後才曉得,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我們取的是這個。所以自古以來,無論是出家的這一些高僧大德們,在家的這些長者居士,這裡面有許許多多佛菩薩再來的,我們在《高僧傳》、在《居士傳》裡面所看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他們一生生活行持,那是表演給我們看。無論他表現的是哪一種生活方式、是哪一種行業,種種不同我們將它歸納起來有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教給我們「知足常樂」,都表現出知足。諸位要曉得,只要你知足,你成佛就不遠。為什麼?知足是後補佛,你看彌勒佛住在哪裡?兜率天,兜率是梵語,什麼意思?知足。告訴你只要知足,你就是兜率天天人,你就是後補佛,後補佛成佛當然很快,你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知足要緊。富貴人知足,貧賤人也知足,知足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要,極樂世界才有把握,才行!要真的放下。

  每一次講經,新加坡的同修非常如法,都知道供養,供養不拘多少,前面有個箱子供養法師。過去我收到這個錢,還得動腦筋怎麼花,讓你們有福。你們供養我的,就是委託我替你種福,我不能給你種錯,種錯了我要背因果。今年我又開悟了,我那個錢不要了,我統統交給他們淨宗學會,因果讓他們去負,我不要了,你看我多自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

  所以我今年講的東西比去年不一樣,愈是後來聽愈有味道。這是我給大家講的,所以我對於我從前講的那些錄音帶,我都不想聽,為什麼?我一聽搖頭,胡說八道!你們大家還很喜歡,這個我就想不通了。

  所以境界要一天一天的提升,一年一年的增長,一年比一年要放下得多,你不放下,你就提不起來。譬如說我們到這個講堂五樓,你要不把四樓放下,你怎麼能到五樓來?你放下一樓,你才登上二樓,放下二樓你才能登上三樓,不斷的放下,放下原來就是向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諸佛菩薩出世在世間、應化在世間,他們的行儀、他們的教誨;教誨,我們固然要重視,他們的行儀更要去細心體會,我們從這個地方學習,才能有真實的成就,才能夠跟這個地方所講的因果理事,你才能透徹、才能明瞭。而後怎樣契入,契入就是放下,沒有別的,到最後把自己的煩惱、情執、分別、妄想全部放下,你就圓滿成佛。你放得愈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愈高,所以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從哪裡來的?帶業多少。帶得多的,我們就曉得,他放得少,他帶得就多;放得多,他帶得就少;帶得少的品位高,帶得多的品位低。我們如果想上品上生,你就得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好!我們就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