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  (第十二集)  1997/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12-0012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三面第一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善財童子。殊勝相已。熙怡微笑。安慰開諭。】

  前面曾經將『善財童子』做了一個簡略的介紹。讀《華嚴經》,對於經中所說的表法義趣,一定要很清楚,不能發生誤會,然後你才能懂得這個經中是趣味無窮。『爾時』是正在這個時候,文殊菩薩見到有人來參學,也就是現在所謂有人來拜訪他,向他請教。菩薩仔細觀察這個人,從觀察當中就了解這個人的善根、福德、智慧,都能看得出來。看到善財來了,菩薩非常滿意,經文上『熙怡微笑』,這是很滿意的樣子,對這個學生非常滿意,對他安慰,對他開導。註解我們把它念一念就行了。

  「第二」,這是第二段。「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下」。下就是以下這段文字、這段經文。「當根授法」。當根授法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應機說法。善知識教導學生總是要看學生的根性,所說之法一定要符合他的程度,他能夠聽得懂、能夠理解。也要符合他的需要,他想求的是些什麼,一定滿其所願,這才叫當根授法;根是根器,就是應機說法的意思。經文分為三段,剛才我們念的這是第一段。第一段是「結前生後」,就是承前啟後的一段介紹。「法有所付,所以熙怡。令自寶持,故須安慰」。這個意思就很深了。在世間法裡面,儒家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由此可知,中國古代家庭的組合,最重要的一樁大事,就是傳宗接代。而在佛法裡面,也是把這個事情當做第一樁大事,那就是一定要有承傳。佛法不能到自己這一代就中斷了,一定要有學生傳下去,代代相傳。在中國每個宗派,所謂祖師祖祖相傳,這是佛門第一樁大事。可是傳法之人不容易得到,確實是可遇不可求。自古以來,這些修行證果的大德,沒有人承傳的佔多數;他確實是修行證道,可是一生沒有遇到一個傳人。在現在這個時代就更難。

  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承傳?那就像經中所講的「善財」,所以善財不是指某一個人,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指一個人。是要求這個人有善根、有福德,有善根這叫做善,有福德叫做財。所以「善財」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有善根、有福德,可以傳持如來大法,這個人就叫做善財。《彌陀經》上說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無論他是什麼樣的品位往生,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於往生到西方邊地,給諸位說那個人都是善財。若沒有善根福德,決定不能得生,連邊地都沒有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

  經上所講的「善財」,實際上就是說我們本人,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都具足。今天我們因緣具足沒有問題,就是看有沒有善根福德。什麼叫善根?簡單的說,你聞到這個法門,讀到這部經典,能生歡喜心,能夠理解,這就是善根。能夠發願,能夠依教修行,那就是福德。你要是能信能解,你不肯照做,那你有善根沒福德;說老實話,還不如一個有福德沒善根的人。那個有福德沒善根,他對這個經典他不懂,他不能理解,但是他能夠老實念,也能往生。往生品位雖然不高,不要緊,為什麼?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下下品往生,他的受用,智慧德能,跟上上品也差不多。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這是西方世界跟一切諸佛剎土所不能比的地方,就是無比的殊勝。

  文殊菩薩今天遇到一個可以傳法的學生,這高興!所以熙怡。說出他正是時時刻刻所盼望、所希求,能有這麼一個學生,出現了。安慰開導是勉勵他,要珍惜這個稀有難逢的因緣,這個話實在講,也正用在我們現前。這個因緣不只「開經偈」所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從前說過,「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是真的,決定不是誇張。實實在在的話,非常稀有、非常難得,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緣分。要求解,要發願,要認真修持。

  下面這一段,這就是傳法,這個小註裡頭說,「正授法門」。正式傳授給他的法門。《華嚴經》,我們從《傳記》裡面知道,龍樹菩薩當年在龍宮裡面,這個龍宮就是大龍菩薩他的住所,大龍菩薩的住所。菩薩收集世尊所講的圓滿的《華嚴經》,這個經本藏在龍宮。龍樹菩薩所見到的原本,那個分量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古印度計算經文分量,是用偈頌為單位,不像我們中國人,中國人是用字數為單位。譬如說你這部書裡面有多少字,用這個做單位。一首偈是四句,不一定是偈頌,長行也是如此,只要是四句就叫一首偈,就叫一偈。這個偈的分量就太大了,沒法子計算,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這裡面分多少品?說一四天下微塵品。這個我們用天文數字來說都太小了,沒有法子來比喻。

  這樣詳細廣說的經文,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人能夠接受。再看中本,中本是略本,分量還是太大。最後看什麼?大概是看目錄綱要,就像咱們《四庫全書.目錄提要》一樣。過去商務印書館印的《四庫全書》,這已經是縮小了,精裝一千五百冊,像我們《大藏經》十五套,我們《大藏經》一套是一百冊,它一千五百冊。一部《四庫全書》等於十五套《大藏經》,這麼大的分量。《目錄提要》有五冊,那就少了太多,原本的《目錄提要》有五冊。商務印書館又把它重新編排了一下,編成一冊,這是看全書的目錄。我們現在念的《華嚴經》是什麼?這等於商務印書館編的那個一冊目錄。所以你要曉得,這個地方所講的十句,每一句裡面,不曉得有多少文章在裡頭,它是題目。龍樹菩薩傳下來是這個本子,《華嚴經》的目錄提要,我們看到已經夠受了。

  這個本子傳到中國來又不完整,龍樹菩薩傳到這個世間來的《華嚴經》有十萬偈,而傳到中國來的一半還不到。最早東晉傳來的只有三萬六千偈,你看一半不到,這是經分量太大了。從前用貝多羅樹葉寫的,我們稱貝葉經。也許諸位在故宮裡面看過,那個葉像芭蕉葉一樣,也裁得很整齊,一片葉寫四行,你想這一部書多少?兩面用繩子穿起來,很容易丟掉,丟掉就散失了。所以傳到中國來的本子是殘缺不齊的本子。

  到唐朝武則天時代,實叉難陀法師到中國來,也帶了《華嚴經》,比晉朝時候多了九千偈。翻譯出來就叫《八十華嚴》,八十卷,總共多少?總共四萬五千偈;五萬偈才是一半,四萬五千偈還缺了一大半。這一部,我們現在手上拿的這一部,這是貞元年間唐德宗的時候,印度有個小國的國王對中國進貢,就是對皇帝送的禮物,這是做為禮物送到中國來,而這一部分是完整的。翻譯出來我們稱它做《四十華嚴》,《四十華嚴》就是完整的《普賢菩薩行願品》,《華嚴經》最後的一部分,這部分完整。整個合起來中文的譯本,大概只有原本的一半,所以缺的地方就太多太多,我們一定要了解。因此,這個經裡頭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我們念的一句經文,可能就是一個題目,這是對於這部經首先要認識的。然後你再看下面傳法,傳法不是這幾句,內容太豐富了,這是傳法的題目。請看經文:

  【廣為演說一切佛法。】

  這一句是總說,就像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給法藏比丘說法一樣。世間自在王佛給法藏比丘說法,說了多久時間?千劫,時間是劫來算的,千劫。而在經文上就是一句,一句就是說明經千劫為他說法,廣為說法。那個時候人的壽命長,佛住世四十二劫,所以千億歲那個時間,對他們來講不算太長,壽命長。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濁世,五濁惡世,壽命很短。受持甚深廣大的佛法,確實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這一句是總說。下面這是別說,別是總中之別,『演說一切佛法』,哪些佛法?每一句裡面都有「一切」,都有這個字。

  【所謂說一切佛積集法。】

  清涼小註裡頭有。「別有十句」。這是第一,第一是說因法,後面八句是講果法,最後一句是總結,因果都在其中。因是修因,不是一尊佛修因,一切諸佛如來在因中所修學的,這一句裡面就含這麼多意思。我們常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從初發心怎麼樣修成佛道,這一句都包括了。雖然在這個地方經文很簡單,可是世尊在大小乘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多,這一句我們就應該要明瞭,佛平常所說的一切因地修學。

  我們也因為節省時間起見,總不能把這句就這麼念了就算,多少也要說幾句,我們才知道從哪裡下手。我們都是念佛的,在無量法門裡面選擇念佛的法門,這是高度智慧的選擇,真實福德的選擇,你選擇這個法門。佛在淨宗裡面告訴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觀經》上講的三福,這三條佛說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修行證果都以這個為基礎,你說多重要!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條。第一條是基礎的基礎,根本的根本。你要說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就從孝親尊師學起,這是基礎,學佛的開始。

  佛法在中國,是以四大菩薩代表大乘修學的層次,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的是什麼?諸位如果細讀地藏三經,你就恍然大悟,原來是三福第一福的詳細說明,三福第一福就是地藏菩薩。古德告訴我們人在臨命終時,那是來世罪福的分水嶺,就在那一念之間,你是去作佛、是作菩薩,還是去三惡道,就是最後那一念。這一念自己完全做不了主,聽別人擺佈。你的家親眷屬如果不懂這個道理,看到你要走了,又哭、又鬧、又捨不得,好了!這一下就把你送到三惡道去了。他是好心,以為自己很孝,怎麼個孝順?把老人送到三惡道,這叫孝順?這就是不懂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多少修行人在這個時候遇到這些冤家對頭,比什麼都可怕。

  我們這個道場,過去曾經印過《飭終須知》,我是怕大家看到這本書,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看過,那就很可惜,這書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這一次我特別用紅筆把它劃出來,套色印,題目把它換了。因為大家看到《飭終須知》,心裡都怕怕的,以為這要死了,不得了!所以對於這個興趣也就沒有了。我把題目換了,換成《怎樣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個題目大家看了很安慰、很高興。我叫印刷廠印了一萬冊,你們好好的去看看,你才曉得臨終這一招的重要。如果你旁邊的人無知的時候,真的你這一生念佛的因緣,都斷送在他們手上,太可怕了。

  怎樣才能保險,不受人擺佈?行!你能夠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不需要人助念,行!那是你的本事;可是你要懂得怎麼修因,那是果報。別人可以做得到,為什麼我做不到?實在講,人人都能做得到。怎麼個做法?息滅貪、瞋、痴,轉貪瞋痴為戒定慧,你就做到了。這個事情別人幫不上忙,佛菩薩也幫不上忙,要你自己幫自己的忙,自己轉自己的念頭。

  這樁事情我們看得很多,在台灣我是五十八年在南部講經,五十七年的時候,在我去的時候早一年,將軍鄉有一個老太婆站著往生。這個事情現在南部很多同修都知道,我提起來有很多人知道。她只念三年佛,預知時至,她走的時候沒告訴家人,一告訴家人一定又哭、又鬧、又傷心,好了!她走不了。她高明處是不告訴家人,她是吃晚飯的時候走的。家裡叫她吃晚飯,她叫她家裡:「你們先吃,不要等我,我去洗澡。」洗完澡之後,她在家裡的小佛堂,衣服穿得整整齊齊,站在那裡念佛,走了。家裡一家人等她吃飯,等了很久沒出來,去找她。到浴室看的確洗了澡,沒在;再到那裡看看,她在佛堂站著,叫她,她不答應。仔細一看,她往生了。這種人有本事,高明!

  她為什麼能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今天做不到,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與自己有關係的事情牽腸掛肚還罷了,沒關係事情也牽腸掛肚,你說糟糕不糟糕?哪些事情沒關係?外頭亂七八糟的事情,與我們都沒有關係;沒有關係還把它放在心上,你說你該不該死?不得了!佛之所以能成佛,他懂得修因,他能夠積集一切善法。這個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善是善惡兩邊都放下。

  實在說,我們前面講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重要。那部經就是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現代人說的,他講末法時期。要用現代話說,釋迦牟尼佛的預言,預言在今天兌現。經文一開端,佛就真是慈悲到了極處,教給我們一定要遵守,「不求他過」、「不舉人罪」。我們今天這兩條做不到。一天到晚兩個眼睛就像賊眼一樣,專門看別人過失,專門找別人麻煩,你還能成功嗎?你念佛為什麼不能得三昧?為什麼不能得功夫成片?你那個毛病在哪裡?毛病就在這裡。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要說與我不相干的,與我相干的也放下,也不掛在心上,你就能做到。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你才行,你才會相應。經上常講,大家口上常念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相應在哪裡?什麼叫相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相應?這個不相應。

  我們舉個最簡單的說法,阿彌陀佛是什麼?清淨平等覺,你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的。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你要不要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跟清淨平等覺相不相應?相應,那你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我念佛跟清淨平等覺相應,我吃飯跟它相應不相應?我念佛的時候相應,吃飯不相應,工作也不相應,應酬也不相應,那說老實話,你念佛也不相應。為什麼?一相應,一切都相應。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與清淨心相應,平等心相應,覺心相應,這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才叫做念佛人。念佛人就是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應酬當中,心都是清淨的,都是平等的,都是覺而不迷。怎樣才能做到?《般若經》上講得好,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若無其事,《般若經》上講的若無其事,宗門裡頭、禪宗裡講一絲不掛,毫不沾染,這就相應。否則的話,你功夫再好,臨命終時,你的命運操縱在別人手上,這是可怕極了。這三福就非常非常要緊。

  《飭終津梁》裡面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在臨終的時候,特別是他平常沒有學過佛,或者學佛不相信淨土的人,你勸他念佛他不肯念,那怎麼辦?念《地藏經》給他迴向。念《地藏經》迴向的目的在哪裡?目的教他肯念阿彌陀佛,用《地藏經》做底子、做基礎,以這個功德迴向,勸他念佛,他就歡喜,他就肯跟著念,目的在此地。奇怪為什麼他會有這種情形?說實在,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有冤家債主,那些鬼魂環繞在他的身邊,這些人、這些冤鬼你念阿彌陀佛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你念地藏菩薩他接受。所以你念的時候,他們離開,讓他的善根福德逐漸恢復,勸他念佛往生,道理在此地。

  我說這些話也有用意,這些年來我們專修淨土法門,忽然我一叫人念《地藏經》,現在又講《華嚴經》,奇怪!你這個法師,怎麼專修,怎麼現在又變成雜修了?我告訴你我沒有雜修,我還是專修。可是我這個專修方法,你們學不得,你們要學就變成雜修,我這個修法是專修。道理在哪裡?我能把它融歸到淨土。你們現在為什麼叫雜修?你們因為分別心太重,執著心太重,《地藏經》決定不是《阿彌陀經》。我看《地藏經》就是《阿彌陀經》,所以我是專,你們是雜。

  我看一部《地藏經》,就是《觀經》三福第一福的註解,我看《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的詳細說明,這是一不是二。你們看到這個經,這是華嚴宗,這不是淨土宗,你在那裡打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老實念阿彌陀佛就好。我講這個經來聽聽可以,不要學,你學不到,你一學就壞了,還是老實念佛,老實在家裡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就對了。懂得我說法的義趣之所在。

  此地『所謂說一切佛積集法』,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就是三福、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如果再說得多一點,那像是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八聖道,這三十七道品。這都是佛在因地修學一切法的總綱領,積集這些因法,修因的方法。

  再看第二句,從這個向下一共有八句,這是講的果法。因只說了一句,果說得多,是希望我們從如來果報上產生羨慕之心,所以果說得多,因就說得少。他為什麼因說得少?後面每一參都要細說因行,就在此地先引起你仰慕之心,希望你發心來學佛。

  【說一切佛相續法。】

  『相續』是講承傳,一代一代的承傳,諸佛如來也不例外。像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大迦葉尊者沒有入滅,大迦葉現在還在世,他沒有入滅。他的責任是要將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底下一尊彌勒佛。彌勒佛要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根據經上記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迦葉尊者他的壽命就要有這麼長,要等到彌勒成佛,將釋迦牟尼佛衣缽傳給他。這樣看起來,釋迦牟尼佛衣缽大概要好幾套,達摩祖師來中國不是帶了一套來嗎?大迦葉那一套,那是真的。恐怕達摩祖師傳來的,那是釋迦牟尼佛衣缽的複製品,或者不是原本。這是經上有記載的,要傳給彌勒佛,所以迦葉佛現在還在世間。你看虛雲老和尚的《傳記》,虛雲老和尚曾經在雞足山,在雲南雞足山住茅蓬,他聽到念經、木魚的聲音,可能就是迦葉尊者在誦經,《虛雲和尚年譜》上有記載。這個世間有佛菩薩住世,沒有入滅,他們壽命長遠,得自在身。這是講佛佛承傳的這個法。

  【說一切佛次第深入法。】

  這個意思就廣。一切諸佛修行證果,決定不是一個法門,是無量法門,所以大經上常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任何一個法門,你要依著它修行,都能夠成佛,都能夠證果。你要問那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我們也不難懂,原因就是修定,戒定慧三學,展開來是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乎戒定慧三學。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方法,實在講戒就是方法,平常我就跟大家講,持戒的定義就是守法,遵守老師的教誡。守法,你一定要守一個法,你才能得定;你要同時修很多法門,你決定不能得定。你得的是什麼?你得的是佛學常識,說老實話,與了生死決定不相干。這是古今中外,多少學佛人犯的通病,不知道佛法修的是什麼,佛法修的是定。

  你自己想想看,你是學一門容易得定,還是學個十門、二十門容易得定,這很顯然的道理。一門,你每一天想的就這樁事情。所以一個真正修道人,不但是佛法都捨棄,我學一本經我天天念這部經,天天想這部經,一年想到頭,年年都想這個經,慢慢自然得定,他妄念少。佛法尚且要捨,《金剛經》上講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都要捨,非法是世間法,世間這些東西你要放在心上,那就更錯了,說老實話是與你不相干。與你不相干的東西,也要拉拉雜雜放在心上,你就沒救了。

  所以會修行的人懂得,他知道修行的目標在哪裡,方向在哪裡?什麼人的事情,他也都不要管,哪個道場的事情,都與我不相干;諸佛如來的事情、菩薩的事情,跟我統統不相干。我們修淨土,頂多就念西方三聖,少,一尊阿彌陀佛就夠了,何必去攬那麼多?念茲在茲,你心就得定,這個定就叫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你才能得一心。因此法門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門,你要是有老師傳法給你,都會叫你一門深入,決定不能涉及第二門。從一門當中成就戒定慧,那個定要定到什麼程度?禪宗裡面的標準,明心見性,我們淨土宗的標準,理一心不亂,不是事一心,要得理一心不亂。得理一心不亂,就開智慧,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得理一心不亂之後,才可以廣學多聞。

  四弘誓願實在講就是修行的次第,這裡講的一切法是次第法。「煩惱無盡誓願斷」,那個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一分、斷一品,才能夠修無量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沒有破無明,決定不能學很多法,學很多法決定產生障礙。現代人修學真叫奇怪,真是一般人講的叫莫名其妙,他妙在哪裡?他四弘誓願前面兩個不要,度眾生的願也不要,他看到這個順眼度他,那個不順眼才不度他。煩惱他不要斷,他就要廣學法門,過沒幾天他就宣布他成佛道了,你說妙不妙?好像蓋大樓一樣,四層大樓前面兩層不要,下二層不要,第三層、第四層他蓋成功了,這個妙!所以現代學佛要小心,不要被人騙了。凡是蓋大樓下面都不要,他上頭蓋成功,那都是騙人,那不是真的。底下一句:

  【說一切佛眾會清淨法。】

  這一條要緊。實在講,這裡頭句句都是我們的學處。『眾會』,四個人在一起共修就叫眾會;會是聚會,眾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聚會。每一個人都得『清淨法』,怎麼得來的?六和敬。人人都修六和敬,這個團體聚會就是清淨法。而六和敬裡頭真正的基礎是「見和同解」,現代人講建立共識,這一條最重要。而佛家共識建立在哪裡?建立在清淨心上。要以我們《無量壽經》來講,就是以清淨平等覺為標準,這五個字。人人心地都清淨,清淨是沒有染污,就是沒有煩惱,沒有染著;平等是沒有分別;覺是清清楚楚,一絲毫不迷惑。你念念都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就是清淨法。

  所以《往生論》裡面講「清淨句」,清淨句怎麼個講法?曇鸞法師註解裡面說了很多,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的註解也用了不少,你們都看了,有沒有看懂?我相信你們都沒看懂。也難怪你們沒看懂,用現代人說,他沒註得清楚。實在講,古來這些大德註是註得很清楚,我們領會不到。現代人聽話不能含蓄,不能拐彎抹角,會不懂他的意思;古人的話含蓄,現在要直說,直說都聽不懂,你再含蓄那更糟糕了,當然不懂。清淨句就是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相應那就是清淨句。而古德這些註解,都用阿彌陀佛這一句,你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就是清淨句。可是我們念阿彌陀佛心裡還是打妄想,還是亂七八糟、還是不清淨,所以我講阿彌陀佛,你們體會不到,如果講清淨平等覺,你們容易懂。清淨心就是阿彌陀佛,平等心就是阿彌陀佛,覺心就是阿彌陀佛,這個意思你就比較容易了解,這是《無量壽經》的經題好。

  這個海會大眾那就叫清淨法。特別是我們修淨宗法門的同學,我們聚會在一起,與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有幾分相應?這樁事情千萬不要找別人,那個人不相應,他不清淨,你不要管他,管自己。佛沒有叫你管別人,所以佛我們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沒話說。那就是你仔細去看《戒經》,佛所說的一切戒律,他教給我們戒自己不戒別人。戒律誰遵守?你受了戒,你自己遵守,決定與別人不相干,你持戒才能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現代人受了戒,持戒決定不能得定,為什麼?他受了戒之後,他就拿這個標準到處去量人。這個也犯戒,那個也破戒,他的心裡面煩惱得不得了!

  本來他沒有煩惱,心很清淨,看到這個人破戒他煩惱,那個人犯戒又煩惱,他天天為這些事情煩惱,到最後他的結果就到阿鼻地獄去了,你說冤枉不冤枉?他真的去當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藏菩薩入地獄是為了度眾生,他墮地獄實在是冤枉,太冤枉了!不可以不知道。過失都在自己一身,與外面境緣沒有關係,你還錯怪別人,還怨天尤人,你不叫罪上加罪。這個實在講,不解如來所說義,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解如來真實義有幾個人?所以我們早年接觸佛法,看到世尊對戒律這種講解,我們佩服。世間法律它是治別人,佛的戒律治自己,與別人不相干,這才能得定,這樣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才能夠成佛作祖。每一天看別人的過失,糟了!這個就壞事了。第五句:

  【說一切佛法輪化導法。】

  這一句是講佛教化眾生的方法態度。世尊在經上講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講無量法門,為什麼佛要說這麼多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實在講佛哪有法予人?《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金剛經》上就說得很清楚,佛無有定法可說,不但沒有定法可說,佛簡直是無有法可說,所以才教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捨就是不要執著。為什麼不能執著?因為佛沒有定法,佛所說的一切法是應眾生根性而說的,應機而說,就跟這個地方科題一樣,「當根授法」。眾生的根器不相同,因此佛所講的法不一樣。

  就如同一個大夫給病人治病一樣,眾生害的病不相同,大夫開的藥方當然不一樣,不可能兩個人害一樣的病,吃一個藥方,沒有這種道理。縱然同樣的病,也有輕重不一樣,那個處方裡面是分量不相同,藥可能相同,分量不一樣。如果人要沒有病,那個大夫也就沒有藥,也就沒有藥方。因為眾生有種種病,所以佛就有種種法,就是這麼個道理。這就是轉法輪教化眾生。我們知道這些原理,曉得佛所說的一切法是治我們的毛病的。我們的毛病也就不外乎,毛病雖然很多,歸納到最後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就這三大類。哪些法幫助我們破除妄想,哪些法幫助我們斷分別,哪些法幫助我們斷執著;如果我們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佛就沒法了,所以佛法怎麼可以執著?下面一句:

  【說一切佛色身相好清淨法。】

  這句是舉一個例子,在十法界裡面舉佛法界,為什麼不舉其他的法界?其他法界的色相比不上佛法界。佛法界尚不可得,色相不可得,色相無所有,何況其餘,這就好懂。『色身相好』怎麼清淨?給諸位說,不執著就清淨,執著就不清淨,這個道理很深。可是一定要懂,不能不懂,每個學佛的同學都要懂得。為什麼?不僅僅是出家要弘法利生,在家同修只要你學了佛,你受了三皈五戒,你就有弘法利生的使命,你有這個責任。

  弘法利生是不是天天跟人講經說法?沒有必要,不需要。我這個色身就是個招牌,什麼招牌?學佛的招牌。你看看這個招牌好不好?人家一看到這個招牌不錯,他就學佛,你不就度了眾生。他看你很年輕,看你不老,看你精神飽滿、滿面紅光,快快樂樂,他就很羨慕。你怎麼這麼快樂?我怎麼這麼苦惱?我學佛!他就來學佛,學佛就可以像我這樣。所以我們這個色身相好,就是學佛的招牌,你要每天搞一個苦惱的樣子,愁眉苦臉,你就把佛的招牌砸掉了。人家一看你這個樣子,不能學佛,學佛像他這個樣子。你還以為你念佛有功德,那是罪過,你把佛的招牌砸掉了,佛是金字招牌。這一句就是講招牌,好!招牌好!

  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有這麼好相嗎?給諸位說,都能!為什麼都能?相隨心轉,大概你們都聽說過,真的相隨心轉。相能隨心轉,身體體質也是隨心轉。大乘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從念頭生出來的。如果你心想清淨,你的身就清淨,你的相就清淨,清淨的身相是最好的身相。我們今天講自然,一切都能夠隨順自然,就是最美好的。現在科學家天天講自然生態,諸佛菩薩就是圓圓滿滿的自然生態,絲毫沒被破壞。《楞嚴經》上講「清淨本然」,我們《無量壽經》上講了八個自然,夠多了。

  現在這個地球上,自然生態被破壞,為什麼被破壞?還不是被妄想破壞的。這些人在打妄想,天天打妄想,天天把自然環境破壞。我們人這個身體也是如此,色相也是,你天天在打妄想,把你這個身體組織破壞了,這一破壞,你的毛病就多了。所以學佛的人身體有病不怕,很容易恢復,念頭一轉變,你裡面的組織就恢復正常了,你哪裡會有毛病?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這裡頭是古今中外,不信佛的人很多,但是他都想求一個養生之道。沒有想到養生之道,在佛法裡面是最圓滿、最健全。只要你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你的色身相好就清淨。

  在一般大乘經上講,與《大般若》相應,就得清淨法。《大般若》講的是什麼東西?佛說了二十二年,這個經翻成中文是六百卷,在佛法裡面部頭最大的就是《大般若經》。《大般若經》把它總歸納起來,就是兩句話,「無智亦無得」,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無所有、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皆無所有,皆不可得,你能與這個心相應,豈不是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了嗎?說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你聽了很不高興;給你換個題目,清淨平等覺,你聽起來就很歡喜,其實一樁事情,這是真實智慧,這是自性的全體流露。一部《華嚴》所說,就是顯示出這句話的真實義,我們在那裡看到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工作,佛菩薩的事業,佛菩薩的應酬,讓我們在這裡學習。第七句:

  【說一切佛法身普遍成就法。】

  『法身』是本體,從理體流出的相狀,產生作用,這在本經經題上,用「大方廣」三個字來表示。「大」就是講的法身、本體;「方」是講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廣」是講它的作用,就是因因果果,循環不息的作用。『普遍成就法』,在覺悟的法界,大覺法界裡面,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這個經上,至少給我們講了兩個很具體的成就法,一個是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一個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本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淨法界。

  染法界裡面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一真法界來的。換句話說,就是從法身流露出來的,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怎麼變的?你有妄想分別,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四聖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那你再有執著,就把這個法界又變成六道輪迴。由此可知,諸位如果對於一切法再不執著,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你再於一切法都不分別了,恭喜你!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你就證得一真法界,你要往生西方淨土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生下兩土。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這個事是真的,也不難。

  可是要靠自己,你求佛菩薩,佛菩薩幫不上忙,沒有辦法,解鈴還須繫鈴人。十法界六道是你自己變的,還是要你自己從裡頭出來。佛給我們作增上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事實真相說清楚,出離的方法說清楚,我們明瞭之後,自己就曉得怎麼個做法。在哪裡做?就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從早到晚點點滴滴,遇到對人對事對物,我都不分別、不執著。我不執著,我就不在六道輪迴;我不分別,我就不墮四聖法界,這才真正會用功。

  功夫怎麼用?一句阿彌陀佛。你不會念,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古人講:「喊破嚨喉也枉然」。那是什麼?你口念,你不會用心。會念的人心口一致,會念的人一句阿彌陀佛,把執著打掉。我心裡執著念頭一動,阿彌陀佛把它打掉,會念!把六道打掉。分別心才起來,一句阿彌陀佛把分別打掉,絕對不落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所以你句句阿彌陀佛,與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是與一真法界相應,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這叫會念。不會念,天天拿念珠像打算盤一樣沒用,還是要搞六道輪迴。你看看會不會的差別多大?不能不知道。

  從前李老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能真正往生的只有三、五個。他老人家說這個話,我們不曉得聽多少遍了,但是究竟為什麼,他沒說清楚,我們也不敢問他。我今天給你們講清楚,你們今天再墮落,那就是很冤枉。所以要會念,會念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妄想分別執著念掉,一切人事物與我都不相干。《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相干何必扯到自己身上來?你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對人對事對物那一句阿彌陀佛要管用,這才行!這個是「一切佛法身普遍成就法」。第八句:

  【說一切佛無礙辯才法。】

  這個好懂!佛的智慧圓滿,因此他的『辯才』就『無礙』,有這個能力才能教化一切眾生。有智慧能觀機,有辯才他會說法,他能夠說得叫聽者生信發願、依教奉行。第九句:

  【說一切佛圓滿莊嚴法。】

  這一句是別說裡面的總結,後面一句是總結的總結,這是結前面的七句,都是從果上說。這個『莊嚴』,譬如本經講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在《八十卷》經裡面第一卷到第十二卷的上半部,總共有十一卷半的經文,講毘盧遮那佛圓滿莊嚴法。這一段經不太好懂,全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但是《無量壽經》大家念得很熟,《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是阿彌陀佛圓滿莊嚴法,我這樣說起來,你體會就比較深。《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都是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圓滿莊嚴法。這是說一切佛果地上的圓滿法。末後這一句總結:

  【說一切佛平等無二法。】

  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一切佛平等不二,不是說佛跟佛平等,佛跟佛當然平等,佛跟眾生也平等,佛跟萬事萬物都平等。你要說為什麼平等?因為俱不可得,俱無所有。總而言之,佛也歸到無所有不可得,法界也歸到無所有不可得,六道也歸到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是真如本性。但是我要問你,諸位必須要懂得,無所有是什麼都有,不可得是樣樣都得。奇怪了,是不是?那為什麼叫你無所有?你心上不能有「有」;事上有,事上統統都有,你心裡頭不能有。心裡頭有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心裡頭不能有得,心裡頭有個得,又是妄想分別執著,要懂得這個。

  不是說這些都沒有了,沒有了,那佛法到哪裡去了?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到底有沒有?這個話決定不能聽錯。所以說無所有不可得,你的心才乾淨,你的心是真正清淨平等覺。再告訴你,清淨平等覺也無所有,也不可得,你懂這個意思嗎?你心裡頭,「我很清淨」。糟了!你又有了,你又得了,告訴你那個不可以有!所以無所有是樣樣都有,是真有;不可得是樣樣都得,是真得,那可不是假的。你心裡頭要有這個「有」,有「得」的念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永遠不能脫離輪迴。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