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行願品文殊十信章  (第十一集)  1997/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12-0011

  請掀開經本第十九面,倒數第四行,從經文看起:

  【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皆從城出。來詣其所。】

  到這裡是一段,這段是總說。此地這個『時』字就是三乘人會圓滿的時候,文殊菩薩到達講堂的時候。『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它的意思前面都已經說過了,這個地方就不必重說。凡是菩薩的道場,講經說法之處就叫「莊嚴幢」;就叫「娑羅林中大塔廟處」,這不是指一個地方,所有一切宣揚《華嚴經》的場所就是這個名稱。所以要明瞭它表法的意思,不是專指一個處所。

  『福城』也是表法,這些人聽到文殊菩薩在這個地方要講經說法,大家都來了,都到他這個道場來,『皆從城出,來詣其所』,到達這個地方。下面就告訴我們,來的是哪些人?經文裡面給我們列的有四眾同學。這個四眾弟子都是在家的弟子,因為出家的弟子前面說過了,前面六千比丘、三乘聖者,都隨同文殊菩薩到達這個地方,可見得這個法會非常殊勝。這是福城,在家居士聽到菩薩到此地來講經說法,非常歡喜,也來參與這個法會。這段經文雖然長,可是它的意思很容易懂,經文很容易懂,要緊的地方我會跟大家提示,請看經文。

  【有優婆塞。名曰大慧。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這一句我們就曉得,這是在家的男居士,有『五百人』,他們帶頭的名字叫『大慧』。『優婆塞』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近事男」;優婆夷是「近事女」,一般必須要正式受過三皈依的,才能稱為優婆塞。在中國通常還得要受過菩薩戒,受過在家菩薩戒的稱之為優婆塞。當然這些人我們深深相信,他不但受過三皈依、菩薩戒,而且都是大菩薩,在家的菩薩,絕對不是普通人,為什麼?我們在裡面看到,第十位是賢護優婆塞。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賢護等十六正士」,他老人家是在家的等覺菩薩。由此可知,此地列的這些人,大概都是和賢護差不多的人,即使不是等覺菩薩,也是地上菩薩之流,他們都是大菩薩,不可以輕視他們。

  文殊菩薩表智慧,沒有智慧不能入華嚴境界,這位帶頭的大德,名字就叫大慧。這些上首的名號,他們來的是五百人,而這個經上只說了十個人,沒有完全說,完全說太多了,只說了十個,舉這個例子,也是上首。既然是上首,他們的名號用意都很深。顧名思義,名號裡面不外乎是智慧德能,我們讀了之後,自己要迴光返照,我們有沒有這個慧?有沒有這個德?一定要見賢思齊,一開端大慧,我們學佛就是要求大智慧。

  底下是「列別名」,一共有十位,以他們來做代表,第一位是:

  【須達多優婆塞。】

  這個人我相信每位同修對他都非常熟悉,就是以黃金布地,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就是他,祇樹給孤獨園。『須達多』就是給孤獨長者,就是他的本名。他是在家居士的身分,稱優婆塞。須達多這個名字的含義就是「大福德」。供佛,能夠盡捨家財,供佛弘法利生,如果沒有智慧、沒有福德做不到,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底下一位:

  【寶德優婆塞。】

  世間人都愛珍寶,而不知道『德』才是真正的珍寶,這個物質的珍寶、財富是假的。佛在經上常講五家所有,那個你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且很容易失掉,唯有智慧德行是『寶』。這個寶是生生世世可以跟著你的,你永遠享受不盡,所以佛教給我們積功累德,功德是寶,第三位是:

  【圓光優婆塞。】

  光是光明,圓滿光明,這裡面含著有兩重意思:一個就是相好。我們常講一個人的風度光彩,他的光彩達到圓滿,沒有一絲毫的缺陷,可見得他的福報很大。福報一定從智慧而來,沒有智慧他怎麼會修圓滿的福報?這個名稱、名號很重要。你看看,一切諸佛如來,成了佛之後,成佛是圓滿智慧,智慧圓滿了,福還要修;智慧圓滿了,當然福德是很容易圓滿,可是要修福。這個經上常講,以釋迦牟尼佛為例子,他老人家成佛之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修相好。那就是什麼?積功累德,修相好。這是常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一百劫的積功累德修成的。

  為什麼要修相好?凡夫不識貨,你說佛有多大的智慧德能,他不相信,很難叫他信受奉行;凡夫看外表,外表這個相好,他一看生歡喜心,他就來親近。由此可知,佛修相好,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換句話說,招牌要好!『圓光』就是招牌,你看看佛的招牌,《楞嚴經》上講,阿難發心出家要修道,為什麼?就是羨慕佛的相好,他不是別的,就是因為羨慕佛相好才出家的,才修道的,也想有這麼一個招牌,有這麼一個樣子。由此可知,圓滿光明非常重要。由此,我們也能夠體會到,你修行有沒有功夫?你修行有沒有成就?都在你面孔裡表現無餘;你的面貌、你的神彩、你的體態全表現出來了。功夫得力了,身體一定健康。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講,你一定不會老,不會生病,確確實實如此。這個光是光彩,圓滿的光彩。第四位:

  【名稱天優婆塞。】

  這個名號所表的,就是現在所謂的知名度,好的名聲。這個人有智慧、有德行,當然被一般人稱讚,社會大眾稱讚。

  【月吉祥優婆塞。】

  『月』是比喻,比喻清涼。他的心地清涼就像月光一樣;『吉祥』是吉利,所在之處沒有不吉利的。第六位:

  【月喜優婆塞。】

  『喜』是歡喜,可見得他心地清涼,常生歡喜心。第七位:

  【月智優婆塞。】

  這三位名號上都有「月」,月顯得心地清涼,清淨心生智慧,這是『月智優婆塞』。第八位:

  【大智優婆塞。】

  『大智』跟「大慧」意思非常接近,可是裡面也稍有不同。智通常講「斷」,他有決斷、有果斷的能力,才稱之為智。

  【賢護優婆塞。】

  這是我們念佛同修非常熟悉的,他在《無量壽經》是第一個代表的。

  【賢吉祥優婆塞。】

  『賢』的意思很深很廣,如本經上所講的三賢位的菩薩,尤其這賢裡頭含有「普賢」的意思,所以意思很深。這是舉出這十位代表。

  【如是等眾。】

  『等眾』就是他們這一幫有五百人。

  【前後圍繞。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

  到達道場,見到文殊菩薩,見到之後當然先要致敬,先要行禮。

  【到已禮足。右繞三匝。卻坐一面。】

  行禮完了之後坐在一旁,有他們的坐位。這是第一段,這是男眾居士,第二段是女眾居士。請看經文:

  【復有優婆夷。名曰大慧。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這人數也不少,跟前面男居士的人數相等。顯示出法門平等,在華嚴會上的確是平等的。她們帶頭的稱為『大慧優婆夷』,這個人充滿了智慧。她們這五百人也舉了十位上首。請看經文,經文表法的意思很明顯,我就不說了,念念就過去了。

  【所謂妙圓光優婆夷。】

  前面有「圓光優婆塞」,這裡加個『妙』,加個「妙」意思就很深了。經上凡是加上妙,妙是不著相,著相就不妙了。換句話說,一切境緣當中,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不妙,離一切分別執著,這叫妙,妙的定義在此地。由此可知,這是真實的境界。第二位:

  【梵德優婆夷。】

  梵是清淨的意思,積功累德而不著積功累德之相,這才叫『梵德』。著相修行就不清淨了。雖修的,這是佛在經上常講,三界有漏的福報,不能算是功德,是福德。如果離相那就是功德,功德跟福德差別在此地。下面一位:

  【吉祥優婆夷。】

  「梵德優婆夷」、『吉祥優婆夷』,這個好懂。

  【妙臂優婆夷。】

  「臂」是手臂,手臂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像觀世音菩薩,示現的千眼千手,這個意思相同。我們世間人常講,雙手萬能。既然有這樣能幹的手臂,一定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一切眾生在苦難當中,你要伸出援手,要去幫助他們,這就稱為「妙」。雖然幫助一切眾生也是三輪體空,不著相。《般若經》上教給我們,菩薩為一切眾生服務,盡心盡力,可是做了之後,心裡頭若無其事,那就妙了,『妙臂優婆夷』表這個意思。

  【賢光優婆夷。】

  『賢』是德,有德有慧,光明是表智慧。

  【賢吉祥優婆夷。】

  這個名字好懂。

  【月光優婆夷。星宿光優婆夷。】

  這兩位都是用「光」來表法,『月光、星宿光』都是表清涼,星、月都是表清涼。

  【賢德優婆夷。】

  這個名號意思很好懂。

  【妙眼優婆夷。】

  末後一位『妙眼』,妙眼是慧眼,智慧之眼。所謂看破世間,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才叫做「妙眼」。我們一般說,對於一切事理真妄、邪正是非,都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這是智慧之眼。下面:

  【如是等眾。】

  這也是等其他的五百人。

  【前後圍繞。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到已禮足。右繞三匝。卻坐一面。】

  這個禮節、威儀跟前面相同,她們也有她們的坐席,行禮之後她們就入席,坐在自己的坐位上,這是第二類。第三類就有一點特別了,童子。第四類是童女。童子、童女沒成年,成年就不叫童子、童女。在我們中國古時候,男子是二十歲才算成年,沒有滿二十歲稱童子。而童女是十六歲,滿十六歲就不叫童女,那稱為少女,不能稱童女。在古時候女子十六歲就梳頭了,那就成年了,不像童女,童女紮個小辮子,裝束打扮都不一樣,所以十六歲算成年。男子是二十歲行冠禮,算成年了。它所表的意思,前面都曾經報告過,這個用意很深,說明童子都發心求道,何況我們成年人,更要努力去追上,所以它有很多的含義。請看經文:

  【復有童子名曰善財。】

  他為什麼叫『善財』?下面經文有介紹,到底下的時候我們再說。

  【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他們也有『五百人』。

  【所謂善禁童子。】

  這五百人當中也有十位代表,上首十個代表,這十個童子名號上都有善,這個意思就很深了。第一位『善禁童子』。第二位:

  【善戒童子。】

  這兩位的名號意思都非常接近。禁是戒律裡面的「止持」;佛教我們哪些事情不能做的,他都能夠遵守,這叫做禁。如果說『戒』,那個意思比這個要廣,戒裡面還有「作持」,哪些事情佛教你一定要做的,那你就一定要遵守著去做。所以戒律有止持、有作持,止是不可以的、禁止的;作持是你一定要做的。一般來講,小乘戒多半是止持,是叫你禁止的;大乘菩薩戒都是作持,教給你利益眾生的事情,應當盡心盡力去做。這兩個人擺在前面,也就是說,學佛從哪裡學起?從持戒入門。童子所表的,這個意思很深!第三位:

  【善威儀童子。】

  『威儀』,我們現代人講禮貌、禮節,也就是講對人、對事、對物要守規矩,要懂得規矩,要守禮,是這個意思,表現在行持上。第四位:

  【善行童子。】

  你看它的意思,一個人一個人的名號的意思,後後深於前前,都是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修行。修行就是日常生活行為錯誤的地方,把它修正過來,修正的標準就是這些名號,所以名號用意就很深,不是隨隨便便的。

  【善思惟童子。】

  『善思惟』,就是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思想見解沒有偏邪的,這叫做善。

  【善智童子。】

  智慧。底下:

  【善慧童子。】

  『善智』、『善慧』。可見得,這兩位他們的智慧不是邪智慧,是正智,正智才稱為善。下面一位:

  【善眼童子。】

  這是第八位,『善眼』。就是經上常講的,以慈眼視一切眾生,這個叫善。

  【善臂童子。】

  喜歡幫助一切眾生,前面「善眼」是見到,『善臂』是手到,見到他就能做到,它表這個意思。最後一位:

  【善光童子。】

  才成就光明智慧。我們要想得圓滿的光明,要依這個原則去修行。名號就是教給我們修行的標準。

  【如是等眾。前後圍繞。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到已禮足。右繞三匝。卻坐一面。】

  他們行完禮之後,也有他的坐席,這都入坐了。後面這一段童女。

  【復有童女。名曰妙賢。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童女』也是『五百人』。從人數上來說,這四眾都平等。她的上首也就是領眾的人,名字叫『妙賢』。古時候大概中國跟印度都相同,尊重賢德,賢德而能夠不著相,心地清淨,若無其事,那就妙了,這稱為「妙賢」,她們這一類也有上首。請看經文:

  【所謂大慧童女。】

  這個名字的意思好懂。

  【善賢童女。端嚴面童女。】

  『端』是端莊,『嚴』是莊嚴,『面』是面貌,這個跟前面「圓滿光」的意思是一樣的,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可見,她有智慧、有賢德。

  【堅善慧童女。】

  這個名稱裡頭,著重在『堅』,堅定。

  【吉祥賢童女。】

  這個好懂。

  【吉祥智童女。供養德童女。】

  在四眾弟子表法當中,童女修供養大概比其他一類的都要來得多,供養而不著相,才是真正有德。《般若》上常說的「三輪體空」,這就是修普賢菩薩的「廣修供養」。底下一位:

  【吉祥圓光童女。】

  圓滿光明當中,才是真正的吉祥自在。末後一位:

  【妙覺童女。】

  從名稱上來看,這些童子、童女也不是等閒人物,都是大菩薩示現的,在華嚴會上,一生圓滿成就。

  【如是等眾。前後圍繞。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到已禮足。右繞三匝。卻坐一面。】

  她們也有她們的坐席。這是敘說「福城」,城裡面的居民,聽到文殊師利菩薩來到這個地方,有這麼多人聚集到道場,參加文殊菩薩的法會。我們請看底下一段經文。下面這是第二段,「三業調化」。這裡頭有兩段經文,第一段是「身意調機」。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來集。】

  這句話裡面,我們要懂得它的意思。『悉已』,都來了。福城人不多,總共我們才看到四個五百,只有兩千人,很小的城。「悉已來集」就是善根成熟的人都來了,那善根沒成熟的,不要說文殊菩薩,佛來了他們也不來聽。這就是說,該來的人都來了,就是這麼個意思,該來的都到齊了,悉已來集。

  【普遍觀察。隨其心樂。即以神力。現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諸大眾。以大慈力。令其眾會。皆得安穩。清涼快樂。以大悲力。起說法心。普遍成就。以大智力。令其開悟。滅除一切。煩惱心垢。以無礙辯。將說甚深。廣大佛法。】

  文殊菩薩在沒有說法之前,口裡頭沒有說法,他這個身說法,身的表態,意裡面的觀想,就是說法,身、語、意三業說法。這個地方講的是身跟意,他的意念,意念表現在形態上,令與會大眾都能夠感觸到。我們現代這些科學家講的磁場,文殊菩薩的磁場,能攝受與會的一切大眾,但是世間人不能說得這麼清楚,這是實實在在的。雖然一句話不說,大眾有這麼多的感受,就蒙利益。學習講經說法的同修,要特別注意。菩薩上了講台,沒有講經之前,他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這我們要學習的。先看看與會的大眾,『普遍觀察』。這一看,就曉得他們喜歡些什麼?他們想要的是些什麼?想聽的是些什麼?想得到的是些什麼?『隨其心樂』。

  沒說法之前,先『現自在身』。這個身相令一切大眾看到生歡喜心。歡喜是攝受,菩薩說法大家才喜歡聽,才注意聽,聽了之後才能依教奉行,不歡喜就不能接受。一定先以他的威神力、神通力現自在身,現這個身相。剛才我講的招牌,招牌很重要!『威光赫奕,蔽諸大眾』。文殊菩薩這個時候的光彩特別好,當然這是他本身修持的功德,同時升座講經,一定得諸佛如來的加持,這是一定道理。你的心愈真誠,加持的力量愈顯著,得佛力加持,光彩勝過與會任何一個人,光彩比不上他,「蔽諸大眾」,這是自己的神通力,和得佛的加持。

  下面雖然說自力,實在講還是有諸佛加持的,自、他二力都顯示在其中。『以大慈力』,自己的大慈悲心,諸佛如來的佛力加持。『令其眾會』,這個地方說眾會,前面講四眾,除前面四眾之外,在這個大會裡面,我們在前面看到,有六千比丘眾,他們算是一會;還有三乘人,他們也算一會。所以這個大會會場裡面,有很多小團體。使這些大眾人,都能得安穩、清涼、快樂。菩薩還沒有講經說法,進到這個道場,氣氛就不一樣,感受就不一樣,他的煩惱就輕,智慧快樂就現前。

  又『以大悲力,起說法心』,悲憫一切眾生,雖然與會的都是菩薩,菩薩疑惑沒有斷盡,沒有能證得究竟果位,所以文殊菩薩還是以大悲心,為大眾講經說法,『普遍成就』,成就佛果。『以大智力,令其開悟』,以他的智慧,諸佛如來加持的智力,幫助眾生聞法開悟。『滅除一切煩惱心垢』。煩惱有三種: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因為與會的大眾三乘人都有;換句話說,有這三種煩惱的人也不在少數。

  末後是『以無礙辯,將說甚深廣大佛法』。「將說」是還沒說。在沒說法之前,他的真誠清淨慈悲的流露,就造成道場的特殊的氣氛,讓與會的大眾就有很深的感觸。我們要想令法會也有這樣的成就,就是真誠;唯有真誠才能感通,才能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護念加持,這個氣氛就不一樣了。這個註解就不必說了,請看經文:

  【復於是時。觀察善財。以何因緣。而立此名。】

  這個小註我們把它念一念,這是第二段,這個科判都很清楚的。「別觀善財」。特別照顧善財童子,為什麼?「知其不群」,他是在大眾當中很特殊的一個人物。「特迴聖眷」。特別蒙到文殊菩薩的照顧,眷就是照顧。「善財會名,因此而立」。所以往後一直到經的圓滿,都叫「善財會」。末會裡頭分成三會,善財會五十三參,因此而立。「雖有五百,非遍為故」。童子雖然是有五百人,但是,往後善財會只有他一個人,並不是五百童子都參加的,所以他在童子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人物。文殊菩薩在此地,就要特別跟我們介紹一下,善財這個人物,說『以何因緣而立此名』,為什麼他叫善財?我們看底下這段經文,這段經文就是他的名號的來由。

  【知此童子。初入胎時。於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

  佛法裡面,一般人都很尊重苦行,對於苦行僧總有一分特別敬仰之心。為什麼?我們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不能不由衷的佩服,持戒苦行,這是一類。在佛法裡面迦葉尊者做代表,代表苦行。可是大乘法裡面不一樣,大乘法是講享受,跟那個完全相反,大乘法以善財為代表。善財一出生,家裡頭金銀琉璃七寶都現前,帶來了無量的財富,不像那個修苦行的,空生。須菩提是空生,《金剛經》上講的,出生的時候,家裡財寶忽然都沒有了,代表小乘的境界。善財童子一出生,家裡到處都是珍寶。這一句是總說,『七寶樓閣』。

  【其樓閣下。有七伏藏。】

  『伏藏』是地下藏著有寶。

  【於其藏上。生七寶芽。】

  地上七寶都出來了,好像下面藏不住,都露出來了。

  【所謂金。銀。琉璃。玻璃。】

  古時候沒有現在的玻璃,玻璃發明沒多久。經上所講的『玻璃』,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水晶,這個要記住。佛經上講的玻璃,就是現在講的水晶。『琉璃』是綠色的玉,我們現在講翡翠,翡翠就是琉璃,玻璃是水晶,它是七寶之一。

  【赤珠。硨磲。瑪瑙。】

  這是經上一般常說的七寶。其實珍寶無量,用這七個做代表,七也代表圓滿的意思,要懂得它表法,才有趣味。

  【善財童子。處胎十月。】

  他在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家裡的財寶就滿了,他是『處胎十月』。

  【然後誕生。形體端正。肢分具足。】

  『肢分』就是說他的身體沒有一絲毫缺陷。『形』是形貌;『體』是體肢,端正。

  【其七伏藏。縱廣高下。量各七肘。】

  這個七寶。

  【忽自開現。光明照耀。】

  七寶從地上就這麼長出來了,而且長得很高、很大,寶都有光明,『光明照耀』。這是他出生的現象。

  【內外家族。視之無厭。】

  他家裡面的人,以及外面來參觀的人,當然人家生了一個小孩是喜事,而且家裡面有這樣的富足莊嚴,除了親戚朋友,恐怕有不少鄰近的人,都到他們家裡來拜訪,來看看,大家看了都非常歡喜。

  【復於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

  『自然』是說不是人為的,自自然然他們家裡平常用的東西都變成寶物,自自然然它就變現了。

  【珍奇雜寶。各各盈滿。】

  哪些寶?底下說了幾種:

  【所謂金剛器中。盛滿諸香。於香器中。盛種種衣。】

  印度說的衣跟我們中國這個衣的觀念不一樣。我們中國這個衣是一件一件做成的;印度的衣,你們看看印度人,他就是一塊布裹在身上,所以印度人講衣,我們就是講布匹。這是種種色彩也好,料子也好,是說這些東西。

  【美玉器中。盛滿飲食。摩尼器中。】

  『摩尼』是如意寶。

  【盛滿雜寶。黃金器中。盛滿銀粟。】

  『粟』是小珠珠,是這一類東西。

  【白銀器中。盛滿金粟。金銀器中。盛滿琉璃。琉璃器中,盛滿金銀。及摩尼寶。玻璃器中。盛滿硨磲。硨磲器中。盛滿玻璃。瑪瑙器中。盛滿赤珠。赤珠器中。盛滿瑪瑙。星幢摩尼器中。盛滿水精摩尼。水精摩尼器中。盛滿星幢摩尼。如是等五百寶器。自然出現。】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是說明善財童子出生,他們家裡面發生的事情,發生這麼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復於宅中。遍雨種種。珍寶財物。及諸資具。一切庫藏。悉皆充滿。】

  這一小段是前面這段的一個小節。不止前面所說的,他們宅中他所居住的房子、庭院裡面,玉是從天上落下來的,不是雨花,它是雨寶,種種珍寶都落在他們家裡。『及諸資具』,「資具」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生活必需品,資生之具;還有他家裡的庫藏都充滿了。末後這一段總結。

  【以此事故。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呼此兒。名曰善財。】

  他的名字是這麼來的。『相師』,古時候印度有這麼一個習俗,家裡生了小孩,一定請一個會看相的來看看這個小孩,給這個小孩起個名字,有這麼一個習慣。其實這段經文,它裡面含的意思很深,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我們把清涼的註解念一念。這是「別觀因緣」。這一段經文是特別觀察善財的因緣。「於中亦二」。這個經文分二段,「一觀外緣。二觀內因」。這一段經文是觀外緣。「前中復二」。我們念過去這一段經文,這是觀外緣。「先別明。後以此事下,總結」。末後的這一句是總結。下面清涼大師要告訴我們,這一段經文是什麼意思。

  「財多屬依」。依報,財是表依報。「善通依正」。這個善的意思,依報裡頭有善,正報裡頭更善。「生而財現,是其善相」。這個小孩出生,家裡面樣樣都順利,我們說這個大家就好懂,經上講這麼多,意思就在此地,並不是真的有一個善財出生,會出現這些怪現象,那不把人嚇倒了。所以你要懂它的意思,並不是真有這麼一個人,全是表法的。就是這個小孩出世的時候,出生一切都順利。這個小孩是誰?就是我們自己。你出生了沒有?你還沒出生。什麼叫出生?你生了心想學佛了,那叫出生。你現在還不想學佛,你還沒出世。就是表我們自己,我們發了個大心,想修學大乘法,修學華嚴法,尤其是修學淨土法;淨土是華嚴的歸宿。你一心一意發心要求生淨土,你沒有一樣不順利,你沒有一樣不自在。所以你發這個心,就等於善財出世了;雖沒出世,沒出世,你這些財寶都有,還埋藏在那裡,沒有出現。等你這一發心就出世了,善財就出世了,你就事事如意、吉祥自在,它表這個意思。

  也許說,我們已經發心學佛了,為什麼還這麼苦惱?你發這個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一定跟經上所說的一樣。為什麼說你發這個心不真?你縱然發心,你著相了,著相就不行。你看前面表法的,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這四十個人的名號,名號所說的這些智慧功德,我們有沒有?如果我們都具足,你真發心了,你善財出世了。所以善財不是別人,善財是修學這個法門的代表人,他是代表人。我們發心修學,我們就是善財,是這麼個意思。並不是真有善財這個人,真有福城這個地方,那就錯了!你要是找些考古學家,到印度去找這個地方,你永遠找不到。所以懂得佛說法的義趣,它是表法的,善財是這個意思。所謂依正。生而財現,是其善相,「稱曰善財」。

  下面給我們說明,「小聖尊空,生而空室」。就像經上常說的,須菩提尊者是小乘阿羅漢,他們尊重苦行。所以生下來之後,那個現象也是表法的,也不是真的。佛法不能坐實,坐實就糟了!要曉得佛講經,意在言外,你要去體會才有味道,不可以把它坐實。小乘法它著重在事相上,大乘不一樣。「大士貴德」,貴在積功累德。「生多法財」。你積功累德,那個果報功德法財就不可思議。這是大、小乘不一樣的地方。世尊在《法華》上,也特別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叫我們要弘揚大乘,末法時期根性多半是大乘根性,你要叫他修苦行,人家不來了。你給他講學佛多麼快樂,來的人就多了。小乘根性當然有,少數,總是大乘根性的人多。末法時期,現在說民主自由開放,那就適合於大乘的環境。小乘人是保守的,大乘人是開放的,這個不相同,根性不一樣,一定要知道。

  外面的因緣說完了,底下這一段,「觀其內因」。前面講的是外緣,底下這是說內因,內因這一條重要。我們念一念,它總共有十句,看看我們善財出世了沒有?如果你要出世了,那你一定具足,這十條你都有了,你就善財出世了;如果這十條沒有,你得想辦法出世才行,你能把它做到,你善財出世了,華嚴會上就有你一分了。請看經文:

  【又知此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

  這是第一句,這一句我們可以肯定,我們在座每一個人都有,這個不會缺的,為什麼?如果沒有,這一個半鐘點你坐不住。你看!旁邊那些人就沒有,他就不進來,他就住在隔壁,他就不進來。你們老遠,下雨都跑來,證明這一條有了。那再看第二條:

  【深種善根。】

  這個也沒有問題,我相信個個人都具足,這兩條有了。下面:

  【信解廣大。】

  這一條不見得有。如果沒有,這沒出世。「信」跟「解」都要大,信大法、解大理、修大行、證大果,要有這樣的胸懷,這才行!決定不是修學小法。我們看不少人,學佛的人,他也很勇猛精進,執著在小法裡面,他不了解大乘法的義趣。所以要看看善財童子這個現象,這哪裡像修行人?修行人怎麼可以這樣享受?他不曉得,大乘在享受裡面修行成功的,比在苦行裡面修行難,這個要懂得。所以大乘修行比小乘困難多了!小乘是捨棄一切榮華富貴,在裡頭斷貪瞋痴;大乘就在貪瞋痴裡面斷貪瞋痴,那不是小乘人能夠想像到的。

  所以諸位往後看五十三參就曉得了,這個社會上哪一個行業都有,哪一個行業都是菩薩。你看到他的作為,好像不是修行人,他的心地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樣。所以大乘菩薩,《戒經》裡頭都有,在原則上也講得很清楚,小乘戒論事不論心,大乘戒論心不論事,它不一樣的。譬如小乘這個殺生,動了念頭,我恨他要殺他,但是沒有殺,不犯戒;要殺,斷了他的命才叫犯戒,犯殺戒。大乘人動個念頭就犯戒了,大乘人在念頭上。如果你沒有念頭殺生,你把他殺了,不犯戒。為什麼?你沒有起念頭,那個不犯戒;小乘人那個就犯戒了。小乘人是論事,大乘人是論心,不一樣!所以大乘比小乘難,難修!『信解廣大』,特別指這一部經,你要能信,你要能夠理解。第四:

  【常樂親近。諸善知識。】

  這一條我們能不能做到?喜歡親近善知識。第五條:

  【身語意業。皆無過失。】

  這一條很難。換句話說,《無量壽經》上修行的總綱領,你一定要把它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這三業才清淨,才沒有過失,可見得這個標準就高了,愈往後愈高。所以前面那個根我們有了,我們可以說只有前面兩個是決定沒有問題,到第三個就有問題了,那往後問題就愈來愈嚴重。

  【勇猛精進。】

  我們還懈怠懶惰,這就不行。第七:

  【淨菩薩道。】

  『菩薩道』是什麼?經上講的十波羅蜜,這不是六度,是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有沒有去照做?道就是生活,就是工作,就是處事待人接物,處世之道、生活之道。菩薩這十個條件,你有沒有應用在生活上?有沒有應用在你日常工作上,乃至於在應酬上?你要都用上了,你就是菩薩道,你就在行菩薩道。在行菩薩道,那你就是普通的菩薩。這個地方的標準還要『淨』,比普通菩薩還高一等。淨怎麼樣?淨,不著相,著相就不淨了。這些往後在經文裡頭會細說,每一條都要細講,如何應用在生活上?怎麼個應用法?

  【求一切智。】

  『一切智』就是無上菩提,是講的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的目標是不是在求這個?

  【成佛法器。】

  『成佛法器』,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具備作佛的條件,我們有沒有具備作佛的條件?末後一條:

  【心行清淨。猶如虛空。】

  作佛也不著作佛的相,那才是圓滿究竟佛;作佛要著了作佛的相,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不是圓教的佛。我們依天台家的講法,可見得這個意思深!末後這一句總結,也是總綱領,最高的一個標準。

  清涼大師這個註解裡面,我們把它念一念。這是「別觀因緣」的第二段,「觀其內因。據此觀因,亦非聊爾」。根據這十句,也不是平常人!「但未入位,福智所資。亦似布衣,深蘊德行。又此稱善,對上為財」。具足這十種德,這就是善財出世了。雖然他具這樣的德行,但是他並沒有證入菩薩的果位。所以這個地方講但未入位,他沒有證得菩薩的果位;也就是說,他還沒學佛。他的確具足成佛的條件,但是他還沒有聞法,還沒有學佛。因為他是童子,他不是優婆塞、優婆夷,他是童子。可能還沒有受過三皈五戒,只是聽到菩薩來講經說法,他們很歡喜,有善根也來俱會,是這麼一個情況。所以他有智慧,他有福德,因為這個原因,聽說這裡有法會他就來了。

  下面是個比喻,好比布衣,深蘊德行。「布衣」是沒有去作官,古時候作官,那個服色就不一樣了。布衣就是老百姓,沒有官位的,沒有官階的,但是他有德行。又此稱善,此就是這一段;內因這是善。對上,「上」是前面那一段,前面那一段講的是外緣,外緣叫做財。具足前面所講的那叫財,具足這個地方的十條叫做善,這也是「善財」名稱的一種說法,有好多種說法。「又解心順理曰善,積德無盡曰財」。這是善財另一個意思。解心跟禪宗裡面講「明心」是一個意思。禪宗講明心見性,清涼大師在此地講解心順理;跟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是一個意思,說法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是相同的。教下講解心順理,「理」就是性之理,叫善。積德無盡,由此可知,解心順理是性德,積德無盡是修德,性修不二叫善財。那我這一說,諸位就更清楚、更明白了,這是善財童子名號的來源。

  這一段代表我們「自性善財」,一定要懂這個意思,符合經中所說的這個標準,我們自性善財就出世了,往後就可以五十三參;假如沒有具備這個條件,我們的善財沒出世,看看人家的善財,我們在旁邊就參觀了,看別人。如果自己善財出世了,那這裡頭所講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上。自己從早到晚,六根接觸的境界,你會展開這個經文,字字句句都相應,你就入了法界。若能隨文入觀,那這五十三參,這五十三個階級,你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到最後你就圓滿成佛,基本的條件在此地。

  這個註子裡講,「文有十句。初二宿因」。前面兩句是過去世的善根,我們每一個人統統具足。信解以後,「信解已去」,已去就是以後這個八句。「通其過現」。有過去的善根,有現前的善緣,實在講,過去生中沒有善根,這一生你也做不到;這一生能夠做到,與過去生的善根有密切的關聯。

  今天時間到了,光陰過得很快,我們農曆這一年又過去了。講到這一段也很好,今年到這個地方告一個段落,把善財介紹出去了。過年期間我們打一個佛七,講經大概要停十天。希望這十天大家不要空過,在家裡好好孕育,等到下一次講經,你們的善財都出世了,那就恭喜,功德無量了。再講起來就格外有味道了。在此地祝福諸位,新年快樂,法喜充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