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第七迴向章  (第十三集)  1986/12  台灣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1-0013

  請掀開經本第五百四十六面:

  【為令一切眾生修菩薩行調伏眾生不休息故。】

  這一段經文是繼續講十地位中因行圓滿,經文一共有八句,前面二句上一次講過,今天我們接著講的是第三句。果地上示現十地位來行菩薩道,這些都是我們所謂倒駕慈航,雖然證到妙覺的果位,依舊不捨因行。像我們在《楞嚴經》上讀到的,在「普門品」裡面讀到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樣的身分,這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第三句是講『為令一切眾生修菩薩行』,可見得這是帶果行因,「行」是行為,「菩薩」是覺,「菩薩行」就是覺行,覺而不迷。『調伏眾生』,「調」是對於心情上,我們今天講情緒,要調理;「伏」是對煩惱來說的,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我們要想方法把它伏住,性情不善要知道如何能夠調適。要緊的是末後這一句,『不休息故』,這一句在此地意思是格外的深長,為什麼?通常我們想修行很苦,就是忍辱裡面就有修法這一條,修行也很苦,那我修到成佛了,我就可以不必再修,這是功德圓滿了。成了佛之後還要修,修什麼?為眾生做榜樣,所以成了佛之後也不能休息。換句話說,永遠不休息,就是為了要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這一條說這個意思。第四句:

  【為令一切眾生以妙辯才具一切音。隨機廣演無斷盡故。】

  這也是說法,說法也是永無間斷,雖然講的是無說而說、說而無說,一定不間斷。佛說法不間斷,這裡我們就要能夠體會得到,我們聞法就不能間斷。為什麼說聞法不能間斷?給諸位說,不要說我們現前,就是到等覺菩薩,還要常常聽佛講經說法。我們今天是個什麼地位?前面講調伏,佛用什麼方法來調伏眾生?就是說法,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聽聽佛法,心情就平靜,就清涼自在,就能夠把許多妄念放下,可見得聽法重要。正因為如此,所以佛菩薩說法永無間斷,道理就是在此地。

  明白這個道理,凡是學佛的同修一定要發心學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一定要發心。也許有很多同修們說我不是弘法的材料,我沒有這個能力。那麼你要來問我,我能不能夠講經說法?我就告訴你,你決定不能,為什麼不能?因為你自己沒有信心,「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事情,只要你自己有信心,三寶決定加持。你要有信心,相信你自己能夠做得到。你要問諸佛菩薩,諸佛說你行,你決定沒有問題,為什麼沒有問題?因為你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到,世出世間法成敗的關鍵都是自信心,一開頭就不相信自己了,那是決定做不到的,什麼人都幫不上忙。你要有自信心,心要覺、要正、要清淨,像諸佛如來一樣,無條件的幫助那些苦難之人,幫助那些迷惑顛倒的人,無條件的。如果說幫助人我們還要取一分代價,那就錯了,那你的心就不清淨。真正以清淨心發願,一定感應道交。底下一句:

  【為令一切眾生能以一心知一切心。以一切善根等迴向故。】

  這一條裡面講到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神通大用。神通,我們在講席當中也曾經跟諸位說過許多,這是我們的本能。換句話說,本來有的能力,現在我們這個能力喪失掉;換句話說,這個能力不能現前,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我們把一心失掉,現在在生活裡面我們用的是三心二意,不是一心。什麼叫三心二意?三心就是《唯識》裡面講的心意識,我們用這個,這個東西當了家。二意,意根就是末那識,與第六意識,我們今天用的是這個。所以一天到晚虛妄分別執著妄想,這不能間斷,所以把本能失掉了。本能是什麼?就是知一切心,變成了無知,本來是知的,現在變成無知,學佛無非是恢復我們自己的本能而已。

  怎樣恢復法?首先就是恢復自己的一心。佛法雖然講無量法門,這些法門給諸位說都是求一心不亂的,法門宗派施設不同,名相不一樣,意思沒有兩樣。在念佛法門裡面叫一心不亂,在禪宗裡面叫明心見性,在教下裡面叫大開圓解,在密宗裡面叫三密相應,名詞不一樣,實際上一樁事情。一個法門得到,一切法門統統得到,就是「一心知一切心」。諸位要曉得,我們自己雖然迷,不覺;諸佛菩薩他們是覺,不迷。我們自己起心動念,甚至於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自己起心動念自己都不知道。可是諸佛如來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就是騙別人,騙自己,決定騙不了佛菩薩,佛菩薩本能恢復,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底下說『以一切善根等迴向故』,「等」是平等,「一切善根」包括世出世間二種善根,世間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出世間的善根是精進,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是從這善根發生的,以這個善根平等迴向,迴向三處,迴向菩提,迴向實際,迴向眾生。

  【為令一切眾生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安立眾生於淨智故。】

  迴向與發願稍稍有一點不同,發願未必有實際的行持,但是迴向決定有實際的功夫,否則拿什麼迴向,一定有實際的功夫。這句裡面說,『為令一切眾生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安立眾生於清淨智慧之中,要怎樣才能做得到?我們想想今天的社會,這一句的開示太需要,如果大家都歡喜修善根,都樂於清淨智慧,世間就不會有動亂,眾生也不會有邪思,天下太平,眾生就有福。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一個方法,弘揚正法,只有這個方法,所以教學太重要了。我們中國的社會能夠在全世界立國五千多年而沒有消滅,今天世界上文明古國只有我們中國這一個國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給諸位說,就是靠教育,靠儒家的教育,儒家講倫常八德,以及大乘佛法的教育,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到現在差不多是一千九百多年,將近二千年,儒佛的教化使我們能夠存在這個世間。過去歷朝歷代雖然有動亂,那種動亂的幅度可以預知,為什麼能預知?因為人人心裡面都有一個道德的標準,雖有起伏,幅度不大,不會超過這個標準,偶爾超過,馬上會回頭。可是現代不一樣,現代儒沒有了,佛也等於沒有了,一般老百姓的心裡面已經失掉道德的標準,甚至於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道德,這個不得了!這是天下大亂的根本原因。學佛的同修應當發心,人人有這個義務要幫助眾生修集一切善根。

  一切眾生都有良知良能,可惜沒有能夠顯發,沒有能啟發得出來。王陽明致良知的學說,也就是佛門裡頭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可惜沒有人能啟發。我記得從前李老師在講經的時候,講了一段王陽明的小故事,王陽明一生可以說是儒佛的功夫都有相當高的造詣,倡導致良知的學說,陽明哲學。有一次他出去旅行,在路上被一窩土匪遇到,土匪也把他抓去,抓去到最後聽說他是陽明先生,土匪對他也很尊敬,於是這一窩土匪就圍著問他:「你講的人都有良知,我們作土匪的人最沒有良心,你看看我們有沒有良心,你要說得我們都滿意,我就放你走;說得不滿意,你從此以後就不要提倡致良知。」陽明先生看了一看:你們每一個人都有良心,都是善人。「不相信」。陽明先生說:「好,你們哪一個人不相信,我當眾試驗,立刻就試驗出來。」這裡面有個最惡的土匪最不相信,說自己良心是黑的,是沒有良心的,他說:好,我來給你試驗,看你怎麼試驗法?陽明先生:「你聽我的話,我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你把衣服脫掉。」外套脫掉,裡面再脫掉,又脫了衣服,光光的。「褲子脫掉」,脫掉了,裡面還穿了一件,「再脫掉」。這不能脫了,這怎麼可以脫?「可見得你有良心,你有良知。」馬上就指出來了。人人都有良知,你自己沒有發現!雖然是一個小故事,確確實實說明人皆有羞惡之心,人皆有惻隱之心,這個就是良知良能,這個就是佛性。

  可惜的是沒有人啟發,啟發的功德是教育,所以儒家的教育、佛家的教育最能啟發人性,這個叫教育。今天我們的學校偏重在科技,科技所走的方向是功利,功利就競爭,競爭到最後就是掠奪,當然就有戰爭。啟發心智的教育是和平的、是溫和的,會給眾生帶來很大的幸福,所以教眾生安立在淨智上,清淨智這是真智慧,不是世智辯聰,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智慧,這是真智慧。

  【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福德智慧清淨身故。】

  前面這個『一切智』就是根本智,『福德智』是後得智,末後這一句智慧清淨身故,這是二種的總結,一個是根本智,一個是後得智。根本智是智慧的本體,後得智就是根本智的啟用,二種智慧都是清淨身,智慧清淨身故。佛法的教育是以求智為目標,是以福德為大用,所以有體有用,這才能帶給一切眾生所謂真善美慧的人生,我們今天講究竟圓滿幸福,才能夠達得到。

  這種智慧的獲得,要從修正功夫裡面才能真正得到。修行一定要知道修的是什麼,行的是什麼,證得的又是什麼,一定要清清楚楚。得到的就是現前的幸福自在,這就是我們得到的。如果我們學了佛,無論在精神生活、物質生活上還是非常的痛苦,那麼我們所修的並沒有得到。如果在生活當中非常的自在,非常的快樂,這個得到了,縱然物質生活缺乏,他還是非常快樂。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可以說物質生活貧窮到了極處,一瓢飲,一簞食,過的窮苦的生活連孔老夫子都說人不堪其憂,別人要是過這個日子,那就是憂慮到極處了。可是顏回是「回也不改其樂」,他快樂得很。試問問他為什麼快樂?他樂的什麼?他的精神生活充沛,物質生活雖然差一點,精神生活美滿,沒有欠缺,這就是他的證得。

  佛法裡面像這種情形太多太多了,佛陀在世的時候,大迦葉尊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家庭非常的富有,他跟佛出家之後,他修苦行,佛對他非常的讚歎。我們一般人看到他苦行,他很苦,其實他自在得不得了,他比誰都快樂。佛法所修的是離苦得樂,真的,你認為他苦,他樂得很!你不知道他的境界。每一天穿破衣服,日中一食,吃的東西別人看都不要看的,你認為苦,真樂!他樂的什麼你決定不知道。你認為豐衣足食是樂,他那個境界裡頭絕不以為豐衣足食是樂,這個就是身心清淨,境界清淨,國土清淨,古人所謂是知足常樂,他心裡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多自在。心理健康了,生理就健康,精神生活充沛了,物質的需求他就知足,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圓滿,在境界當中才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大智慧、大福德。末後這一句:

  【為令一切眾生善知一切眾生善根。觀察迴向普成就故。】

  知自己固然重要,也要知一切眾生,為什麼?平等性智才能現前,知道自他不二。曉得自己善,也曉得一切眾生善,你才能夠對一切眾生起恭敬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你才能夠做得圓滿。如果不能『善知一切眾生善根』,十大願王第一條決定做不到。沒有第一條決定沒有第二願,沒有第二願當然沒有第三願。十大願王好比十層大樓一樣,沒有第一層,哪會有第二層!禮敬諸佛是第一層,稱讚是第二層。我們今天十大願王的名稱,就是口裡念念而已,我們沒有做到,一條都沒做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我們不曉得「一切眾生善根」,所以看一切眾生是以一個不平等的心看待,有高下心,有分別心,所以十大願王沒有辦法修學,這十大願王要用平等心去修。這個地方講「善知」,這個善字非常之妙。

  『觀察迴向普成就故』,觀察就是對一切眾生來說的,承前面善知來講的,這個樣子迴向的功德就無量無邊,為什麼?他稱性,他稱法界,所以末後結成普遍成就。世尊成佛的時候,他自己說了,大地一切眾生同時成佛,本來成佛,這就是「普成就」的實例。如果看到一個眾生不是佛,他自己證的佛就不究竟、就不圓滿。這也就顯示他這個清淨平等心,確確實實完全顯露出來,沒有一絲毫的缺陷。凡夫所以稱之為凡夫,就是你自己的性德不能顯露,不但看一切眾生有高下不平,看一切諸佛也有分別執著。這個佛比那個佛高明,那個佛不如這個佛,你看有什麼辦法?生病了,找藥師如來,他不找阿彌陀佛,認為阿彌陀佛治病功夫比不上藥師佛,他還在分別,這個就沒法子。因為你不曉得佛像是表法的,教你看到佛像要能夠回光返照,照見自性功德,供養佛菩薩形像你就真正得利益。

  我在講席當中也說過,佛教裡面供佛像的方式,就是儀式,有供三尊佛的,我們叫三寶佛。供三尊佛的,當中一定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左面是藥師佛,右面是阿彌陀佛,這是三尊佛的供法。代表什麼意義?本師在當中是代表我們根本的老師,有報恩的意思,報本反始,報恩的意思。沒有佛教化我們,我們永遠迷惑顛倒,不會開悟的,所以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老師的名號就是他老人家教化我們的宗旨,所謂方針。閻浮提眾生絕大多數的人病根,第一個就是沒有慈悲心,第二個就是心不清淨,這是閻浮提眾生二大病根。當然其他的毛病很多,但是重的先治,這二種病最重就要先對治。本師的德號釋迦牟尼,釋迦就是仁慈的意思,對治我們沒有慈悲心,「釋迦」這二個字喚醒我們自性裡面的大慈大悲。「牟尼」翻作寂滅,就是清淨的意思,我們心不清淨,我們心散亂,心裡面一天到晚胡思亂想。

  剛才這個年輕人我們看他很可憐,二十六歲,得到這個病,魔鬼附身,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晚上不能睡覺,他母親很痛苦,日夜都要人看到,發作的時候就亂來亂動,甚至於打人。他在工廠做工的時候掐著人脖子,要把人送到西天去,是不是他自己做的他自己不知道,魔鬼附身!他家人帶他到這裡來看我。我就跟他講:眾生的病,病源有三種。第一種是生理上的,像飲食不小心,我們俗話常說病從口入,所以飲食要小心,穿衣服要注意,氣候變化無常,你得到風寒,像現在有很多感冒的,這些是生理上的病,你要找醫生來診斷治療,這是一類的。第二類就像這個小孩,冤鬼當然是他的冤家對頭,附到他身上來,這個醫生沒辦法,醫生只能治生理的病,不能把鬼魂驅逐走。像這一類的病,在佛門裡面,像誦經拜懺,作超度的佛事調解,他要是接受,他就去了,就離開,他的病就會好,所以這是調解。如果他冤仇很深,他不肯接受,那沒辦法。但是大多數都會接受,因為調解兩方面都得利益,勸他不要冤冤相報。第三類叫業障病,那個沒辦法,為什麼?不是冤家債主找上門來,是自己造的罪業太深,這個醫生不能治,佛門超度也不能治,佛菩薩也沒法子。可是有一個方法能治,真正的懺悔改過自新能治,要從內心裡面懺悔。所以沒有不能治的病,問題是你要真正懂得。

  他家人家庭環境也不好,換句話說,要出錢做功德他也沒有力量,所以找到我們這裡來。總算他還有點福報,還有點善根,我們這裡不是經懺佛事道場,我們大家同修來幫助你,所以我叫他家人到這裡來給大眾禮謝一下,這個樣子才能收到效果。你自己真正有這個誠意,有這個感激的心。我們講堂當中,甚至有個人打個電話,說某某人病得很重,請你給我迴向一下,人連影子都沒有來過。給諸位說,這個縱然我們給他迴向,他得不到,為什麼?輕慢之心,沒有恭敬心,最低限度你要求我們大眾給你迴向,可以的,你的家親眷屬,你要來禮謝法師,還要來禮謝大眾,因為說聽功德是全體的,你要真正虔誠禮謝,你才有這一份功德,輕慢心得不到功德的。

  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下面有十句,這十句是說果地上的圓滿,這是講到極處:

  【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成等正覺普圓滿故。】

  在這十句當中,我們都要看看佛的心量,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的心量,你就有收穫,就得真正利益。我們的心量小,不能容忍;你看佛的心量廣大,佛希望一切眾生各個成佛。我們今天看到別人有超過自己的,心裡就不舒服,這怎麼行?念念當中都要跟別人做一個計較,希望能勝過別人,這些是我執沒破,煩惱沒忘,都是我們菩提道上大障礙。此地雖然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可以做參考,可以學習。要常常念這個經,心地能夠拓開,可以拓開心量。

  這一句裡面,前一半是『得一切智』,這個一切智就是一切種智,如來果地上圓滿的智慧。『成等正覺』,這是從相上說的。如果我們從體相用來講,「得一切智」是體上講的,「成等正覺」是相上說的。像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菩提樹下證等正覺示現成佛,從相上說的。『普圓滿故』,是從作用上說的,自利利他普度眾生無不圓滿。佛是願每一個眾生都達到這個境界,什麼時候達到?現前就達到。如果還說過三大阿僧祇劫之後,過無量劫之後,這個不是佛心;佛是希望我們現在就成佛,就跟他無二無別。我們能不能做得到?能不能做得到,這個話不能問佛,要問自己,自己肯不肯信,肯不肯依教奉行,如果自己真的肯信,能夠依教奉行,一生決定可以做到。

  用什麼方法做到?就是本經所講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大願王是我們現前生活的準則,我們要把每一願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而目標就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菩提,那就是此地講的「得一切智成等正覺普圓滿故」,那就都得到,都成就了。如果你要不相信,你要修別的法門,你一生不容易成就。法門雖然多,固然是不錯,不對我們的根性,所以《華嚴經》在「離世間品」講了二千多個法門,末後善財童子所選擇的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所以念佛法門最早提倡的,就是華嚴會上文殊、普賢這二位菩薩,可以說他們二個是最早提倡的。如果我們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那是真正的沒有善根,沒有福德。再看底下這一句:

  【為令一切眾生得具足神通智。於一處出興。一切諸處皆出興故。】

  這個確實是如來果地上的圓滿神通才能做得出來,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這就是隨類化身,成佛之後是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應化身無量無邊!這就是神足通。我們眼前是見不到,這是真的做不到。可是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生到西方極樂界,哪怕是下下品往生,這是品位最低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諸位要曉得,《彌陀經》裡面所講的境界,就是凡聖同居土的境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這種能力。經上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天早晨都要到外頭去轉一圈,這一圈轉多大?要遊歷十萬億個佛國土,回過頭來的時候,再回來吃早飯,你們想想看,這個時間短,他已經遊歷十萬億個佛陀土,他怎麼去的?這裡去的,分身去的。十萬億諸佛如來的面前統統有他,他在那裡聞法,他在那裡禮佛,統統都有,這是千百億化身,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有。西方極樂世界,他有沒有離開?給諸位說,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面前還有他在座,同一個時間,十方世界每一個諸佛道場都有他在,分身去的,這就是具足的神通智。《華嚴經》上所講的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確實能沾到邊緣,不是邊都沾不到。我們要是一生當中不能達到佛說這些話,你想想看有什麼意思,那不變成吊胃口!說得這麼多,我們自己沒份,我們聽了多難過。確實能做得到,人家是無量劫修得的,我們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成的就得到,這個真是便宜事情,太便宜了,所以沒人相信,確實是如此。

  【為令一切眾生得普莊嚴智。嚴淨一眾會。一切眾會皆嚴淨故。】

  這一句是講莊嚴道場,莊嚴道場最重要的就是淨,清淨。身語意三業清淨叫莊嚴,而不是亂哄哄的。所以道場的興衰,你就觀察這個道場的大眾,如果道場大眾是雜心閒話,這不是一個興旺之相;如果這個道場大眾在一起,心地清淨,莊嚴肅穆,這個道場是興隆的氣象,這叫做莊嚴,這是真正莊嚴。這一條裡面,如何能叫一切眾生得到清淨莊嚴,『一眾會』、『一切眾會』,「會」必定有大眾,至少四個人,四個人才能稱為一個僧團,四個人在一起身心清淨。四個人以上,那可以說是無量無邊千萬人的大團體,各個都能夠身心清淨,身語意業三業清淨。

  【為令一切眾生於一佛國土。普見一切佛國土故。】

  我們看到,佛果圓滿的境界,確實只有往生西方極樂界,古大德稱讚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所以見一佛就是見一切佛,蕅益大師的《要解》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西方淨土是法性土,生一佛國土就是生一切諸佛國土。這幾句話豈不就是暗暗的指示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與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相等。所以今天實實在在講,聞法的機緣不容易得到,實實在在不容易,我們應當要珍惜。一般講經,講名相、講文字、講講故事,那是熱鬧熱鬧而已,沒有把佛法真正要緊的東西找到。這個要緊是真正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不但我們這一生的問題能夠得到圓滿的解決,生生世世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也得到一個總的解決,那就是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華嚴經》實實在在說它就是給我們介紹西方淨土,《華嚴經》裡面所講的如來依正莊嚴,只要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依正莊嚴跟他沒有兩樣。諸位想一想,如其不然,這《華嚴經》有什麼意思!說得再好,我們得不到受用,所有的境界到最後統統要落空,我們學它幹什麼?我們念它幹什麼?真正體會到這個道理,它就是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所看到,你的生活,你的依報正報,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它是極樂世界的詳細介紹而已。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看作詳細的《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就是簡略的《華嚴經》,這二部經沒有差別!你要想頓證華嚴境界,那你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生一佛國就是生一切諸佛國土。

  【為令一切眾生以一切莊嚴具。不可說莊嚴具。無量莊嚴具。無盡莊嚴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普周遍故。】

  『具』是工具,莊嚴的工具是什麼?我們只要把這三個字搞明白,其他的是數量上的問題,那個不要緊,意思能夠體會得到。『一切』、『不可說』、『無量』、『無盡』統統是數量,這些數量有有形的、有無形的,有形的是事相,無形的是你發願發心,願心廣大無有邊際。重點就在『莊嚴具』這三個字,莊嚴具是什麼?是不是建築富麗堂皇的道場?香花花幔,是不是這些東西?給諸位說,不是的。真正的莊嚴是修行莊嚴,依教修行。莊嚴具是什麼?我們這個身就是莊嚴具,我們的心是莊嚴具,我們身語意三業是莊嚴具。莊嚴具裡面有最勝的莊嚴,最殊勝的莊嚴是什麼?修西方淨土,念念之中,像大勢至菩薩一樣,「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諸位想想,還有哪一法比這個更莊嚴?這個最殊勝的莊嚴具,我們人人都具備,不要向外求,本身都具足,只要在二六時中,我們知道念佛的祕訣,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這就是最殊勝的莊嚴。

  我們自身能夠這樣做,必定能夠影響你的左右,影響你的家人,影響你的鄰里鄉黨。身教,我自己做到,待人接物守住十大願王,對待任何一個人恭敬,決定不能輕慢一個人,禮敬諸佛。對待一切人稱讚,對待一切眾生盡心供養,對自己懺除業障。你要真能這樣做到,你的家人沒有一個不歡喜,絕對不會反對你學佛;你的鄰里鄉黨見到你沒有不羨慕的,自自然然要模仿你,要來跟你學,身教!身莊嚴,這是莊嚴佛國土。其次言教,言教就是說法,說什麼法?一切法門第一法就是勸人念佛求生西方。說個老實話,你們同修發心學講經的,講什麼經功德最大?講《阿彌陀經》功德第一大,為什麼?只有《阿彌陀經》能夠真正救自己,真正救度一切眾生。講別的經,只不過是懂得一點佛學的常識,佛學這些理論,於自己了生死,於自己成佛道,必定是要隔一層,古人講的隔靴搔癢,很難得到利益。所以大家要學,一定要學淨土法門,依淨土三經一論,這是最主要的。或者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淨土五經,靈峰蕅益大師編的《淨土十要》,都好,全是勸我們念佛的。當然淨土法門是以小本《彌陀經》為中心,依這個為主。小本《彌陀經》非常的深,經文雖然不長,大家也念得很熟,幾乎多數的同修都能夠背誦,可是意義非常之深、非常之廣,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的無量法門,也不出《彌陀經》的範圍之外,這個經不可思議。註解裡面最好的,可以說是蕅益大師的《要解》,蓮池大師的《疏鈔》,我們道場就是講這二種註解,《疏鈔》講完了講《要解》,《要解》講完了再講《疏鈔》,《疏鈔》講完了再講《要解》,就是二種註解交替。諸位要曉得,這個道場就是第一道場,這個道場是具足莊嚴,能有機會參與這個道場,那真是經上所說的,這個人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華嚴經》實在講,在在處處字字句句就是讚歎西方淨土,諸位要是仔細看看,你能夠覺察得出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讚歎西方淨土,勉勵我們要生信、要發願、要求生淨土,所以說「莊嚴一切諸佛國土普周遍故」。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一段還沒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