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第七迴向章  (第十一集)  1986/12  台灣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1-0011

  請掀開經本第五百四十四面:

  【為令一切眾生悉能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無不遍故。為令一切眾生智慧利益為世所宗與佛等故。】

  這段經文很長,講到迴向所為,當中說到隨意來顯示菩薩迴向的大願,經文一共有一百一十句,前面有七十二句都是講修行從因到果當中的歷程,也就是過程,修行的過程。我們在前面讀過,像十信位、十住位、十行、十向、十地、等覺、妙覺,這是有次第的。後面有三十八句,就是我們今天念的,這三十八句,句句都是講菩薩所修的圓融之行,因圓果滿,特別為我們顯示出每一個位次當中,從初信位一直到等覺,位位之中都有與佛等同的處所,這種情形只有在圓教一乘經典裡面才說到,其他經論當中很少有這樣的境界。這些圓融行當中,如果要說到如來果地上,果地上那是圓滿,當然談不上修行,可是每一尊佛成了佛之後還在那裡修行,他修什麼?這是我們要明瞭的。他那是大慈大悲,做出一個榜樣來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的,絕對不是說成佛之後還去修菩薩行,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瞭。

  第一個小段,就是十句裡面,是令眾生於種性位中因行圓滿。所以我們看到第一句就是『為令一切眾生悉能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無不遍故』,這一句意義非常的深廣,當然在華嚴會上都是法身大士,他們畢竟與我們境界不相同,他能做得到。我們今天很難做到像經上所說的,去到一切佛剎聽佛說法,我們雖然有這個願,沒有這個能力;雖然沒有這個能力,但是經上提醒我們一句話,就是「聽受正法」,這句話非常的重要。如果聞不到正法,我們就沒有法子修行證果,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正如《楞嚴經》上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能夠聞佛正法,那就像《彌陀經》上所說的,那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三個條件少一個都聽不到正法。

  昨天中國佛教會舉行一年一度的團拜,這一次團拜與往年不一樣,往年都是諸山長老團拜,因此在家居士很少,今年是四眾弟子一起來團拜,所以人數非常之多。當中佛教會的祕書長了中法師就談到,現在一貫道我們政府要承認它是一個宗教了,所以有許多人關心這個事情,就打電話到中國佛教會去問了中法師,我們佛教應該以什麼態度來面對這個現實。佛教會也做了一點工作,也做得不錯,大家都曉得一貫道他也拜佛,他拜我們佛教的彌勒菩薩,也拜觀世音菩薩,也念佛教的經典,他也念《金剛經》,也念《心經》,他也講這些經典。可是講不是佛法的意思,曲解了經義。所以佛教會就提出我們有衛教的責任,就是保衛我們自己佛教的責任,不容許其他宗教歪曲佛教的形象,這個是光明正大,這個在法理上能講得通的。

  一貫道拜佛,我們不反對。如果說是歪曲我們的佛法,那我們要提出來糾正,這個事情雖然報到內政部,雖然也呈報到立法院,究竟能發生多大作用?這個很難講。所以我聽了這個報告之後,我也站起來說了幾句話,因為這個事情大家都非常關心。我說現在電視台上,我們佛教有三個節目,有星雲法師主持一個節目,淨心法師、聖印法師都每一個星期在電視台弘法,這三個人如果聯合起來,在電視台上講講《金剛經》,講講《心經》,看一貫道講我們什麼經,咱們打聽一下,我們在電台上講講,讓全國的同胞們都真正了解原來《金剛經》是這個意思,一貫道就偷不去,就沒法子歪曲了。與大家介紹彌勒菩薩,介紹觀世音菩薩,這才叫真正的衛教,這是「聽受正法」。一貫道來拜佛,我們歡迎,我們不反對,但是決定不能歪曲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因此聽受正法這一句,我們要特別的重視。

  『無不遍』這一句暫時我們做不到,縱然你是要做,只要有講經的地方我都去聽,為什麼?「無不遍故」,我要到處去聽,到處去求法,這個意思沒錯。但是你一定要曉得,參學要有參學的本錢,要有參學的資格,什麼資格?有能力辨別邪正,這才有資格參學。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離開他的老師出去參學,那是什麼資格?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的資格,才是「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無不遍故」。所以這句話是對誰說的?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我們現在連初信位都沒有,哪有資格去參學!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就是守住聽受正法,就是守住這個原則,誰是正誰是邪,這就是要有智慧來揀別,也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如果我們路走錯,問題就很嚴重,金錢精力這個損失還不算大,最大的損失是我們光陰虛度了,光陰空過了,這個不得了!這是無比的損失。

  今人之中不能辨別正法,我們取古人,師法古人。如果我們想學《華嚴》,我們讀清涼大師的《華嚴經》註解,以清涼為我們的老師,那是真正善知識,不會錯的。我們今天在此地一起來研究《華嚴經》,就是根據清涼大師的《疏鈔》,我們以他作老師。我們學《彌陀經》,我們以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為老師。我們這個講堂從今天開始講經,星期一星期五我們講《彌陀經疏鈔》,依據蓮池大師的,我們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星期天我們念佛專修淨業,希望在一生當中能夠得一個正果,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哪怕是下下品往生,都有這個能力,什麼能力?就是「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無不遍故」。

  剛才你說了,要到這個程度得法身大士,下下品帶業往生怎麼能做到?給諸位說,只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可以做到,修其他的法門決定做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特別,只要一生到那個地方,就圓證三不退,這是得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你就有能力到諸佛剎土去供養去聞法。所以我們的修學是以《彌陀經》為主,以《華嚴經》來幫助,《華嚴經》是幫助我們的,《彌陀經》是主修,這一句要牢牢的記住。不是正法,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接觸,要珍惜自己這一生寶貴的光陰。

  第二句,『為令一切眾生智慧利益為世所宗與佛等故』。這個「宗」就是遵從的意思,「智慧」,在這一句裡頭特別要著重智慧,智慧與世間聰明不一樣,智慧是清淨心的德用,是從清淨心流露出來的,這叫般若智慧。與世間世智辯聰是迥然不相同,因為世間的聰明才智是從心意識裡面生出來的。而佛法所講的般若智慧,是從戒定慧裡面生的,是從定當中生的,定是無分別智,這種利益是說不盡的,真實不可思議。對自己來說,破迷開悟,永斷生死輪迴,圓證無上菩提,這是對自己的利益。對別人,能夠幫助別人破迷開悟,幫助別人圓成佛道,世間智慧決定做不到。菩薩修學位位之中,這些事可以說都是與佛相等。這三十八句,句句都是一切菩薩共同修學的,只有修學功夫淺深不相同,可以說科目完全相同,內容也相同,所以叫圓融之法。第三句:

  【為令一切眾生以一切智知一切法普圓滿故。】

  這是說求得究竟圓滿的智慧,『一切智』就是經論裡面常講如來果地上的一切種智,此地一切智就是一切種智,不是小乘人所證的一切智。因為這個經不但是大乘,是圓頓一乘,這裡面當然沒有二乘人的境界,唯有一切種智才能知一切法。前面講的一切智,也就是常說的根本智,知一切法就是後得智,也叫做權智,這是二種智慧都圓滿,實智圓滿,權智圓滿,這一句是我們學佛人的目標。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不求世間福報,不求長壽,不求富貴,我們要求的就是圓滿的智慧。第四句:

  【為令一切眾生行不動業得無礙果普圓滿故。】

  這一句我們也要特別來介紹它。在我們圖書館的同修大概都是修淨土的,都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彌陀經要解》裡面都讀過,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發無上菩提心,要到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往生?我想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一樁事情,就是此地講的要『行不動業』,你有這個條件就能往生。其實我們在講席裡面也不曉得講了多少遍,問題是我們要真正能夠體會,真正能夠記住。念佛,有人說我一天到晚我的佛號不間斷,這樣能不能往生?古人說過「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如何才能往生?佛號要能把煩惱伏住才能往生,如果伏不住煩惱,佛號念得再多,不得力。

  蘇東坡居士,宋朝的大文學家,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帶一幅阿彌陀佛的佛像,跟別人講這是我西方工具,西方工具這四個字蘇東坡說出來的,蘇東坡最後有沒有往生?沒往生,臨命終叫他念佛,他說此處用不得力,所以蘇東坡沒往生。什麼原因?他不是不念佛,他念佛,雖然念佛伏不住煩惱,這叫功夫不得力,還是去不了。從這裡我們就明白,一定要把煩惱伏住,這叫功夫得力,才能夠帶業往生。如果要是講斷煩惱,斷煩惱是一心不亂,可以說一萬人當中沒有一個能做得到,斷煩惱不容易!伏煩惱是可以做得到的,只要你自己真正努力,古人所說的「萬修萬人去」,萬修萬人去就是古人講的伏煩惱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可是要自己真正努力,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一起來,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取代你的念頭,不管你這個念頭是善念還是惡念,這樣功夫才能得力。否則的話,煩惱起來了,念念增長,這個就麻煩大了。

  貪念增長,這是餓鬼道的業因;瞋念增長,地獄道的業因;邪正是非不明,畜生道的業因,愚痴。我們從早到晚妄念不停,晚上在睡覺之前仔細反省反省,我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善念多,果報在三善道;惡念多,果報在三惡道,怎麼能出離三界?如果我們一反省,這念頭起來,我馬上就用佛號壓住,我這個方法用得很成功,能夠叫自己妄念不起,這就叫淨業,這樣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才能往生。說老實話,我們今天除了求往生,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的大事,其他的事情都是些雞毛蒜皮,不值得一顧,有的人喜歡修福,你想想看是福報要緊,還是往生要緊,這個帳要好好的算一算。你修福報,修得再大,人天果報,你不能出三界。今天我們要以往生修淨業列為第一,福報是助修而已,助緣而已,要把這個事情看作我們第一樁大事,所以要「行不動業」,這個不動業就是八風吹不動,心不會再被外面境界所轉,這個時候就是你念佛的功夫得力。這是什麼境界?給諸位說,這是功夫成片的境界,不是一心,一心是見思煩惱斷了,那叫一心。見思煩惱沒斷,伏住了,不為外境所動,能夠到這樣的功夫,自己往生就有把握。《楞嚴經》上所說「若能轉物(境)則同如來」,跟此地這一句的境界完全相同,不會被外境所轉。你在境界上自己能夠做得了主宰,主宰就是清淨心,不動心了,了了分明,如如不動,我們要修這樣的行業。「得無礙果」,你的心在境界裡面自在無礙。

  如果我們不提底下『普圓滿故』,不提這個,就是行不動業得無礙果,在念佛人份上來說,功夫成片就做到了。如果要講「普圓滿故」,不但要得一心不亂,而且要得理一心不亂,才能講圓滿。我們現在圓滿暫且不談,我們只要行不動業得無礙果,自己就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常常拿這二句經文來檢點自己修學的成果,來堪驗自己真實的功夫。我們在環境裡面,順境還有沒有貪愛之心,逆境裡面還有沒有瞋恚之心。如果在境界裡面我們的心還不清淨,我們念頭還會被外面境界所轉,自己要趕快警覺,我們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古人所說的一口氣不來,我們三途六道去了,非常非常的可怕。所以應當要特別警覺,要求一個功夫得力,只要不被外境所轉,自然就得自在無礙。第五句:

  【為令一切眾生所有諸根咸得神通。能知一切眾生根故。】

  『諸根』就是六根,『神通』是六根的作用。「通」是通達無礙的意思,我們眼能見,耳能聽,乃至意能知,這都是通,通達無礙。「神」是神奇,超越我們的常識。譬如我們的肉眼,我們隔一張紙就有障礙,那邊就見不到,這就有障礙。這種障礙不是本來有的,迷了才有障礙,悟了就沒有障礙。我們把話再說得白一點,這個心染污不清淨就有障礙,心地清淨就沒有障礙。我們今天小小風一動,我們心就慌了,意也亂了,禁不起考驗,所以我們就處處都有障礙,我們本能失掉了。本能我們的眼有能力見盡虛空遍法界,我們都能見得到,隔了這些障礙物也能看得到。現在在理論上科學家已經明白,但是如何能做到現在還不曉得。譬如我們現在用科學儀器、用X光、用紫外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它能看得到。佛是五眼圓明,任何的障礙對他都發生不了作用。

  佛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六根的能力跟佛沒有二樣,現在我們在迷,沒錯,是迷了。迷了,我們六根的能力有沒有喪失?佛告訴我們沒喪失,所以在本經《華嚴經出現品》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神通就是德相的一種,統統都有,並沒有失掉,只是迷了而已。沒有失掉,為什麼?這是真的,性德本能怎麼會失掉?如果失掉,不能叫性德,不能叫本能;並沒有喪失掉,只是迷失了。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也給我們說「本覺本有」,這個神通是本有的;「不覺本無」,咱們這個迷是不覺,本無。如果肯定相信這二句話,我們就有了辦法,本有的決定可以恢復,本無的決定可以斷除,這給我們學佛帶來無比的信心,我們相信自己這一生可以圓成佛道。

  《彌陀經》裡面講三資糧,講到信,第一個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實德能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相信自己一生當中有能力恢復。有什麼樣的能力?這個能力人人都有,問題就是你願不願意恢復,你肯不肯恢復。果然願意,你只要放下就行了。今天所有的障礙都是你放不下,看不破、放不下,果然看破放下,則一切咸成。這一句的大意,就是希望一切眾生諸根通利。『能知一切眾生根故』,能夠了知一切眾生的根性,幫助眾生,接引眾生,那就方便了。第六句:

  【為令一切眾生得無差別平等智慧。於一相法普清淨故。】

  『無差別平等智慧』是真智慧,這也是般若智慧的別名。『於一相法普清淨』,於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沒有一法不清淨。為什麼清淨?因為稱性之故。可見得一切法確確實實是不垢不淨,沒有染當然淨也就稱不上,沒有染淨。染淨是在人,所以染與淨沒有絕對的標準。你以染心看一切法,一切法沒有一法是清淨的;你以清淨心看一切法,沒有一法是不清淨的。由此可知,境界確確實實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也必定是唯心所轉,心能轉境,而不是境轉心。我們如果常常保持在這個境界裡面,與佛就接近。為什麼?佛心沒有差別,佛心平等,我在一切境界裡面也沒有差別,也平等,那麼我們自己用心與十方諸佛就非常的接近,這就是入佛知見。第七句:

  【為令一切眾生與理無違。一切善根悉具足故。】

  『理』就是法性,法性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無不依之而現起,今天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此地所講的『眾生』是廣義說法,一切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與法性理體決定沒有違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上一句就是這個意思。『一切善根悉具足故』,世出世間一切善根,在一切眾生,無論是動物、植物、礦物,這是現代人的說法,確確實實具足一切善根,都能夠幫助我們生起善心善行。這個意思非常之深,要很細心的去體會,真正明白了,會用了,那真是利益無有窮盡。第八句:

  【為令一切眾生於一切菩薩自在神通悉明達故。】

  『明』是明瞭,『達』是通達,菩薩是在因地修行,佛是在果地,菩薩在因地。這個意思就是說,因地所修行的『自在神通』,都能夠明瞭,都能夠通達。你真的能明瞭、能通達,自己也必定入了這個境界。這一句裡頭重要的二個字就是「自在」,怎麼樣才能真正做到自在?要放下就自在。諸位想想,我們心裡面還有牽掛的,還有放不下的,你就不自在;你真正放下,什麼牽掛都沒有了,你得自在。如何能夠放下?一定要看破。在佛法裡頭,看破是真正的學問,放下是真實的功夫,能看破、能放下必得大自在,大自在裡面就顯示無量的神通。

  我們在現前現實的生活當中,你說我有很多事情沒有法子放下,我有很多責任、我有很多義務沒有盡到,我怎麼能放下?你要這樣想法,你就全錯了。放下,什麼事也不管,什麼事也不做了;你在學校念書,好,放下了,明天不要上課;你在政府機關當個職員,放下了,明天不上班;家庭主婦放下了,明天不買菜、不煮飯,這還成什麼世界?放下不是這個意思。

  看看《華嚴經》後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那五十三位善知識男女老幼各行各業統統都有,人家那個五十三位善知識各個都是看破放下,都是得大自在,那些人都是做出榜樣來教我們。你去想想什麼叫做放下,放下是心地上放下了,沒有罣礙;不是把工作丟掉,人家的工作比我們做得認真,比我們做得圓滿,他看破了,放下了,得大自在。譬如經商的,五十三參裡頭有商人、商主,就好像現在我們講的企業家,在佛經裡面稱之為商主,他很會做生意,很會賺錢,天天都在那裡經營他的事業,他看破了,看破怎麼樣?沒有得失心,這是看破了,放下是沒有一絲毫的牽掛,每天努力在經營,不為自己,為利益一切眾生,他在那裡修布施波羅蜜,他為社會大眾來服務。用他的智慧,這是內財布施,用他的體力、用他的雙手,都是屬於內財布施;用他的技能,用他的財富,是外財布施。經營事業奉公守法,那就是修持戒波羅蜜;按照自然去發展,這是忍辱波羅蜜;天天求新求進步,這是精進波羅蜜;自己如如不動,是禪定波羅蜜;智慧增長,是般若波羅蜜。你看看菩薩所修的,真正看破放下得大自在了,六度圓修!我們無論站在哪一個工作崗位上都是六度圓修,你仔細去看看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哪一個不如此!這是菩薩自在神通,我們應當學的。所以放下不是什麼工作不做了,還做得特別起勁,放下就是簡單一句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一切妄想,放的是這個,提起的是六度萬行,自度度他,這個叫真正放下,真正看破了。第九句:

  【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佛無盡功德。若福若智悉平等故。】

  一尊佛的功德實在就是無量無邊,何況是『一切佛』!『無盡功德』,用二個字也就包括盡,一個是福德,一個是智慧。所以我們供佛都供三尊,一佛二菩薩,佛是代表本體,菩薩是代表起用,從體起用,起用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我們供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代表法身本體,觀音菩薩代表福德,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華嚴三聖,毘盧遮那代表本體,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福德。一佛二菩薩都是表這個意思,這三位是平等的,體用不二!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我們凡夫修學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心不平等,菩薩總比佛要小一點,總是有這種分別執著,就是不平等的心。從前禪宗的祖師,學人來向他請教參學的時候,他考驗學人,等於考試,外面人來拜訪他向他請教,他舉一個手,我這個手像不像佛手?你們說像不像,我的手像不像佛手?你們有人說不像。為什麼不像?不平等,這個過失在自己。他又伸出一條腿出來,我這個腳像不像驢腳?驢是畜生。這個意思就是:上與諸佛平等,下與一切眾生平等。佛法是建立在真正平等的基礎上,你才能破除一切障礙圓成佛道。我們無始劫以來分別執著,這不平等的心、不平等的習氣,是我們自己學佛的大障礙。我們什麼時候發現這個障礙?什麼時候發心要把障礙排除?如果你發現了,我要把這個障礙排除,你就是覺悟了,這就是智慧現前。一定要明瞭,體用不二!佛跟菩薩平等,佛與一切眾生也是平等,我們只有迷悟不相同,除了迷悟之外,沒有一樣是不相同。佛是覺悟了,我們是迷惑,除此以外,哪一樁事情不平等,樣樣平等!第十句:

  【為令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解一切法平等一相無遺缺故。】

  『菩提心』就是覺心,唯有大覺才能『解一切法』,迷心決定不能夠了解。「解一切法」就是通達諸法實相,《般若經》所說的。諸法實相是『平等一相』,從性上講完全相同,既然性相同,法也不例外,無論形相怎麼樣的不相同,本質上是相同,古人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從金上看就是看本體,從器上看看現象,金與器是一,決定分不開,所以性相一如,體用不二。一定要有個覺悟的心,要覺心。

  「菩提心」平常講直心、深心、大悲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確實很難做得到。但是菩提心非常重要,它是大乘佛法的基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以菩提心為根本,不發菩提心決定不能往生。什麼叫菩提心?在念佛法門裡面來說,就很容易理解,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發菩提心,就是三心圓發,直心、深心、大悲心都圓滿了。你只要發一個心,我這一生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菩提心就圓滿。妙不可言!這個意思都在《彌陀經》裡面,《彌陀經要解》、《彌陀經疏鈔》裡面詳細討論這個問題。念佛人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發心求生淨土,二六時中心裡面所繫念的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別無一個妄念,你們想想這一切法是不是平等?一切法自然平等了。怎麼平等?都放下了,世間法放下,出世間法也放下,統統放下了,那就平等,法法都平等。任何一法裡面你再也不牽掛,這就是「平等一相無遺缺故」,沒有漏掉一個,也沒有欠缺一個。

  下面是第二段,也有十句,是說解行位中因圓果滿,前面講十信,講信位,這是講解、行。

  【為令一切眾生了達正法。為世最上福田故。】

  『世』是世間,世間最上的福田,無比的福田。換句話說,世間一切的福德都是從這個地方生的,田取能生的意思,五穀雜糧田裡面出生的。田有出生的意思,你能夠在這裡種植,它就會長出福德來。世間福德可以說最肥沃的福田,是什麼?是『了達正法』。世間人哪一個人不求福?各個人都求福德,但是他沒有找到真正的福田,沒有找到最上第一福田。真實最上第一福田在佛門裡面,佛門裡面什麼?是不是我們去起個廟?去塑一尊佛像?現在有很多人發心印經、放生,是不是搞這些?這些是的,小福田,不是最上福田,不是第一福田,最上第一是明瞭通達正法。為什麼這樣說法?因為明瞭通達正法,那就成佛了。建廟修福,我看我們現在任何一個人也比不上梁武帝,梁武帝一生修多少的福報!起廟,他一共起四百八十座的寺廟,度出家人,度幾十萬人出家,他來供養,修福哪一個人修得過他?你看看達摩祖師還說他並無功德。修這些,給諸位說,人天福報而已。

  現在有很多人的確是善心好心,真正是善人,所修的是人天有漏的福報,沒有種植到最上第一福田,他沒找到,是非常可惜的一樁事情。最上福田還有第一最上的,第一最上的是什麼?就是了達淨土法門,那是第一最上,為什麼?決定一生成佛。《華嚴經》圓教一乘,《華嚴經》是怎麼圓滿無上菩提?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還是求生西方淨土才圓滿菩提。你要曉得《彌陀經》不容易,是正法當中的正法,第一正法,我們今天能夠遇到,應當要慶幸,應當要把這個第一最上福田介紹給你的親戚朋友,你愛護他們,你希望他們也成就,一定要把第一最上福田介紹給他們,推薦給他們,讓他們都能夠明瞭通達,然後才能夠談得上如理如法的修行。第二句:

  【為令一切眾生成就平等清淨大悲。為諸施者大力田故。】

  這一句的大意是著重在『成就』這二個字,學佛有幾個必然的階段,第一個是不相信的,不相信的我們要幫助他起信,要能叫他相信,目的就達到。我們過去舉辦大專講座的目的就在此地,希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專同學們對佛法能夠相信,能夠不懷疑、不毀謗,我們的目的就達到,這個是佛法弘揚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已經信了的人,要幫助他理解,如果不理解,單單只有信,信而不解,他得不到實際上的利益,所以一定要幫助他理解。已經理解的人,要幫助他修行。已經修行的人,已經肯修行的人,在修行裡面也有幾個階段,也分幾個階段,那就是修行沒上軌道不如法的,我們要幫助他如法,幫助他功夫得力。已經功夫得力的,要幫助他增長;已經增長,要幫助他成就,成就一定是了生死出三界才算是成就。在小乘人來說,四果羅漢才算是成就,禪宗裡面是以明心見性為成就,得禪定不能算成就,要見性才能算成就。教下以大開圓解為成就。念佛人的成就標準比他們低,念佛人只要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圓滿的成就,這種成就比禪比密比教都要殊勝,那就是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這是無比的成就。此地講成就,『成就平等清淨大悲』,這是為利益眾生的。『為諸施者大力田故』,大力的福田,菩薩應化在世間,接受眾生的布施供養,眾生就得福。

  下面經文還很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