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第七迴向章  (第十集)   1986/12   台灣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1-0010

  請掀開經本第五百四十三面:

  【為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轉不退轉無盡法輪故。】

  經文這是第六段,第六段裡面一共有十一句,是說成佛果位中的修行。這個意思在前一次我們也曾經討論過,果地是究竟圓滿,應該不會再有修行這些事情,為什麼又說如來果地上還有修行?從前面五句裡面我們仔細去觀察,都是為了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一個榜樣,所以是示現而已。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懷疑了。佛給我們示現的榜樣,比那些菩薩們教給我們的意義尤其是深刻,換句話說,這是直接跟佛學習。這一句是第六句,第六句是為了『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智』,「一切智」是如來果地上的智慧,此地的一切智不是指阿羅漢所證得的。智慧在佛法裡面通常講有三類,就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個地方講的一切智就是一切種智。

  得到智慧之後就要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佛門裡頭的術語就常常講轉法輪。為什麼把教化眾生比喻作轉法輪?輪的相在一切物相裡面是最圓滿的,輪它是圓的,它有圓周,它有圓心,從圓心到圓周它有柱,像車輪一樣,所以這個意思很圓滿。輪的作用就是要動,如果這個輪要不動,就一點用處都沒有,輪是一定要動的,要叫它轉動。我們今天這個車需要輪,沒有輪的時候車就沒用處。幾乎近代所有的科技都離不開輪,離開輪就沒有法子起作用。輪的軸動,心不動,圓心不動,不但心不動,心還是非有非無。圓心在哪裡,你找不到,你也看不見。你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有,有,找不到,你說它沒有,沒有,圓怎麼成就的?它一定有個心。佛用這個方法來代表佛法,佛法確實也是非有非無,這就比作我們真心本性。我們的本性,六根沒有辦法覺察得到,眼看不見,耳也聽不見,手也摸不到。不但摸不到,這個心也想不到,我們用心去想,想不到。雖然六根都達不到,不能說它無,因為它能現一切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在本經給我們講得很明白,萬法唯心。破地獄的偈子上有二句話,就是《華嚴經》上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你不能說它無。因此,佛就用輪來代表佛法。

  你懂得這個輪的意義之後,你要曉得我們應該如何來修身。因為我們的身就是一個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完全一樣,我們的身就好比是輪的軸,身體是一部機器,現在科技相當發達,有所謂硬體軟體,我們這個身豈不是許多硬體,骨骼就是硬體,皮膚血液就是軟體,也是由軟體硬體構造成的。機器要常常動,不動就壞了,就會有障礙,有故障。去年我出國八個多月,我有一個小照相機留在這邊,走的時候我還交代他們常常拿去照照,結果沒人去照,充電的電池四個都生鏽了。這是美國最好的電池,壽命至少用三年,沒有用,二個月就生鏽了,沒法子。照相機一看,長霉,不靈了。機器不能不用,不用就壞了,一定要常常用。身體要動,不動它就會出毛病,身體一定要運動,活動,你要活就要動,不動就死了,就不能活,一定要動。

  你們每天早晨去練太極拳,這是動;佛門裡面每天教你拜佛,拜佛是動,拜佛也是運動,五體投地每一個動作都做得很正確,也是全身都在運動。身要動,心不能動,心要一動心就壞了,為什麼?心非有非無,你這個心一天到晚在打妄想,心在動。現代人不懂得養生之道,他顛倒其事,他那個心一天到晚都在動,都在那裡想,身要舒舒服服在那裡不動,這個顛倒了。應該是身動心不動,他顛倒了,他心動身不動,所以不到年歲老,就已經一身的毛病。法輪這個意義非常之深廣,佛用這個做為佛教的標誌,叫轉法輪。

  得一切智之後,要『轉不退轉無盡法輪』,從這個意思裡面我們也能體會到,學佛不能夠退轉,要勇猛精進,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才是正確的。譬如我們今天用念佛來講,我們念了一段時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清安自在,這是好現象,這是功夫得力,可以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現在可以生凡聖同居土了,要不要去?要去真能去得了。功夫成片裡面也有三輩九品,大概上三品的功夫就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就能去得了;要不想去,也可以多住幾年,這是講凡聖同居土,功夫成片上三品就有這個能力。大概中三品就預知時至,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走。如果臨命終時還有很多病苦,那要看他最後一念頭腦清不清楚,就是他臨走的時候,斷氣的時候,看他頭腦清不清楚,頭腦很清楚是念佛去的,那是決定往生,那沒有話說;如果在臨終那一剎那,他糊裡糊塗的,不省人事,神識顛倒,這就很危險,當然在這個時候幫他助念是最有效的。助念,他要能接受,他要能回頭,才有效;如果助念他不理會,那就沒有效果。

  雖然到功夫成片的上三品,我們今天讀這段經文,我們曉得我們可以走。有沒有必要留在此地?有。什麼理由?希望在這個地方把你的品位往上提升。我既然已經功夫成片,為什麼不念到一心不亂?那這樣說,我也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努力,提升境界。這話沒錯,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想從凡聖同居土生到方便有餘土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是真的。佛經上說,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我們這個地方修行速度快;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退轉,但是進步很緩慢,什麼道理?沒有逆緣。我們這個地方是成功快,墮落也快,你不成功就墮落。說個老老實實話,一生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亂,你這一生也能墮到阿鼻地獄,都快,都是一生就把這個事情就辦掉,就看你怎麼個辦法就是了,這是我們要曉得的。自己功夫到這個程度,要在此地提升,要禁得起人事一切環境的考驗,在這個境界裡面就是修你的清淨心。實在講三輩九品,或者講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都是你那個清淨心的純度不一樣。這就是不退轉無盡法輪。底下一句說:

  【為令一切眾生了一切法開示演說普圓滿故。】

  當然這也是佛為我們示現的,也是教我們學習的。『了』是明瞭、是通達,『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間法,如果你不明瞭,你不通達,你就不能為人演說。可是,要想通達一切法,談何容易!你通達佛法,你不通世間法,也不行,世出世間法都要通達,這決定不是一生能夠學得了的。佛教的經典,拿台灣所出版的《大藏經》,一萬多卷的經典,你這一生能學得完嗎?世間法新的知識我們不談,我們談舊的,舊的現在在台灣,台灣是做了一樁了不起的功德,《四庫全書》,現在《四庫全書》全部印出來了,去年我在美國聽說一部是台幣一百五十萬,這是世間法。《四庫全書》,你能念得完嗎?那是舊知識,新的知識還不算。世出世間的這些書我們一生念不完,不要說一天念一本念不完,一天念十本也念不完,念二百年也念不完,世出世間法你怎麼通達?不通達又不行,要學學不完,這個事情只有靠感應,世間人不知道,學佛的人知道,如何來通達?感應通達,求這個。

  用什麼來感應?用誠心,用真心,至誠感通,我們這個心真誠到極處,就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心清淨到極處,一接觸就明瞭,雖然是沒有學過的,一聽就懂得,一看就明瞭。像我們過去在研究的《六祖壇經》,六祖大師世出世間法都通達都明瞭,靠什麼?就是真誠的心。六祖說不識字,也有人說大概識字比較少,不是完全不識字。我們不管他到底識不識字,書念的多與少,總而言之一句話,大概念書是不太多,從他一生的歷史上來看,他並沒有接觸多少佛法,但是他能夠給無盡藏比丘尼講《涅槃經》,這個不可思議;他能夠給法達禪師講《法華經》,這個也是不容易;給智通講《唯識》,講得那麼妙。這就是說佛法教理各宗各派他都通,你看他講的《唯識》,轉八識成四智,講得真好!比唯識學家講得都好,簡單扼要,幾句話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不是普通人,完全靠的至誠感通。

  因此學佛學個什麼,就是要把真心顯露,待人接物要用一個真誠之心,這樣就與諸佛菩薩相應,也與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這就是《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菩薩修行成就之後,他說他得了二種殊勝,第一種就是與諸佛感應道交,第二種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所以才能夠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這是講到了一切法,我們不用真誠這樣的心、這樣的態度,你想學是學不到的。有很多人一生非常勤奮的學,只能學個皮毛而已,只能學個表面文字而已,裡面含藏的義理,文字表面上學不到,佛學辭典裡頭也找不到,古德註書裡頭你也找不到。但是你要是用真心誠心,那你就發現了,字字句句裡頭含著有無量義,你遍遍都有悟處,遍遍都有新的發現,還是這麼多文字,文字一個字也沒改,每念一遍就有一遍新的意思發現。但是你要是沒有真誠的心,你就發現不了,念一百遍也發現不了。讀經要真誠,待人接物也要真誠,不能說是我讀經的時候真誠,待人接物那就還照往年一樣,那你讀經也是假的。絕對不會說一心二用,我又用真心,同時也用妄心,這不可能的事情。

  諸佛菩薩用真心,可以說阿羅漢以上都是用真心,六道凡夫用妄心。我們要覺悟,覺悟之後能用真心,就與佛菩薩同一類,這才叫真正的佛弟子。然後你才能夠體悟一切法的體相作用,這樣『開示演說』才能達到普遍圓滿,開是開啟,示是指示,演是表演,說是演說。所以佛法裡頭有表演,不是呆呆板板在說的,它的確是帶表演的。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釋迦牟尼佛一會兒舉起拳頭,一會兒伸掌,他是帶表演的。再看《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等於像演戲一樣,把佛法體相德用完全在生活當中表達出來,讓我們看,讓我們去領悟,讓我們學習,這樣才叫圓滿,不僅僅是演說。第八句:

  【為令一切眾生以時修習清淨善法普圓滿故。】

  這一節著重在時節因緣,修行必定是有階段的,像我們念書,有小學的時代,有中學的時代,有大學的時代,佛法也是如此。如果以本經來說,最初是十信位,十信位的時代,再往上提升就是十住位,十住位再往上去就是十行位,再來就是十地位,再來就是等覺、妙覺,它有五個大的階段,修行的綱目在《華嚴經》是以十波羅蜜跟普賢的十大願王,這是綱目。從初發心就是修這十條綱目,一直到成佛還是修這十種綱目。就好比學校課程一樣,小學有國文,中學也有國文,大學也有國文,課程的名稱一樣的,沒有改變,內容不一樣,內容裡頭深淺差別就很大。像十信位的菩薩修布施持戒忍辱,十行位、十地位他們也修布施持戒忍辱,內容不相同,課程的名稱相同。這個地方講到『以時』,這是時節,哪一個階段是哪一種修行的方法。『修習清淨善法』,清淨善法就是菩薩的六度萬行,在《華嚴經》裡面稱為十度,把第六般若度展開為方便、願、力、智,就變成十波羅蜜。我們自己的修學,在現前的環境你也要體悟到這個意思,如果能夠懂得時節因緣,善巧修行,什麼樣的境界都能幫助我們成就無上道,能夠把種種的障礙變成助道的增上緣,這是會修行的人。所以他修行進度非常之快,超過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這些障礙你不能把它變成修道的增上緣,你真的被它障礙住,那好了,你墮落也快,一下就被障住,障住就墮落。所有的障礙,你要有善巧方便把它突破,這個是智慧,這是功夫,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成就。在什麼時節,在什麼環境,我們要用什麼態度,要用什麼什麼方法來修學,這一段是講這些。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他一生當中並不是完全順境,他遭遇的逆境很多,雪山六年的苦行,在弘法的時候沒有供養,三個月馬麥之報,人家拿餵馬的馬吃的東西,那時候不得已沒東西吃,只好也就吃那個。在外面跟他對立的有九十六種外道,除這個之外,他還有個很大的冤家,常常來找麻煩的,這個冤家跟他又是親戚,堂兄弟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處心積慮想謀害他,所以他一生不是很順利。對內來講,他的僧團,就是他的學生裡頭有很多調皮搗蛋的,不守本分不聽話的學生,六群比丘。你們老同修都應該曉得,佛為什麼制戒律?所定的戒律都是為六群比丘定的。一個安分守己的好學生,何必要定那麼多戒條給他守,用不著。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無論是自行化他,不是一帆風順,也是障礙重重,他能突破,這個就是「以時修習」。

  從歷代祖師當中我們來看,這都是我們的好榜樣,你曾經看到哪一個人修行一帆風順的?沒有,鳩摩羅什大師吃了幾十年的苦頭,他雖然年輕的時候在西域知名度就非常高,姚秦派兵等於說把他搶到中國來的,這真是不擇手段,派了大軍把這個人要來。還沒到中國,秦國就發生政變,苻堅是秦王,姚萇發起政變,把他的王朝推翻取而代之。他的大將呂光半路上聽說國家政變,他也就宣布獨立,宣布獨立的時候就把鳩摩羅什軟禁,差不多軟禁了十七年,苦!十七年當中不能發揮,不能起作用,一直到呂光死了之後,他的姪子呂隆接位,姚家姚興是第二代,這個時候才把呂隆消滅,把鳩摩羅什大師迎接到長安,羅什大師到長安之後只住了七年就圓寂。他對我們中國真正貢獻只有七年,但是七年在佛法上的貢獻,那個功德不可思議。

  古來的高僧大德,一生都是遭遇許許多多的困難障礙。六祖你們都很熟悉,在獵人隊裡頭過了十五年,日子也不好過,他已經明心見性,看到獵人天天打獵,天天殺生,他還替那些獵人守網,看野獸,還要每天煮飯給獵人吃,你們曉得那是菩薩,那是明心見性的祖師,伺候什麼人?伺候那些造作罪業天天殺生的人,不是伺候一天、二天,伺候了十五年!他在那個環境裡頭,他要怎麼修法?經上講得很清楚,他很慈悲,獵人打的野獸,他看到野獸還沒死,還可以活,他就偷偷把牠放掉。自己吃肉邊菜,他要替這些獵人燒飯,那些獵人都要吃野獸,都吃肉的,他放那些菜一鍋煮,煮完之後肉給獵人吃,他吃菜,吃肉邊菜。哪一個成就的人都是遭過大災大難,舒舒服服想過一生不會有成就的。我們在哪一個時代,在哪一個環境裡面,自己要曉得,如何利用這個時代、利用這個環境,成就自己、成就別人。只成就自己,不能利益眾生,你決定會墮落,為什麼?自私自利,利己損人,你的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只求自利,不求利他,你的果報還是在三途。

  你們要不相信,你們好好的去念一念,慈雲灌頂大師的《大勢至圓通章疏鈔》,我們圖書館印過,你們諸位好好的去念念。大師後面他給我們舉了念佛一百種果報,第一條果報就是念佛念到阿鼻地獄去了。我當年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很不服氣,念佛果報再不好,也不會到阿鼻地獄,念佛的人怎麼會墮阿鼻地獄?真的,真的墮阿鼻地獄,那就是雖然口裡面念佛,他的心、他的行都是損人利己,自私自利,這樣的心、這樣的行為念佛,果報在三途。所以要懂得在一切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修清淨善法。

  善惡的標準要牢牢的記住,什麼叫善?利益眾生的叫善,利益自己的就叫惡,這是佛法裡頭善惡標準,善惡的界限。世間人看到也許不會同意,但是你要學佛你要曉得,佛法教我們明心見性,教我們得一心不亂,如果念念有個自私,念念都為自己,你就不能見性,你就得不到一心。為什麼?事一心要破我執,理一心破法執,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你的我執堅強,破不掉,所以得不到一心。佛教給我們是好不是壞,是有道理的,不是故意給我們為難。如果我們念念為別人,把自己忘掉了,這個我執不斷,自然就沒有了,你這個念佛功夫縱然不能到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可以得到的。可是諸位要記住,你有我執,事一心就得不到,最高的也就是功夫成片而已。什麼時候能把「我」忘掉,這才能到事一心,事一心破我執,斷煩惱障,這個往生品位就高,生方便有餘土。我也是在講席當中常常勉勵同修們,起心動念要為別人著想,別想自己,縱然我執沒破,但是淡薄了很多,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沒有了,破我執就容易;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是重的話,我執是沒法子破的。佛教給我們的都是真正的善法,應當要能夠體會,要能夠生感恩之心。第九句:

  【為令一切眾生成就導師無上法寶等清淨故。】

  『導師』就是佛,此地講的導師,這是《華嚴經》,就是稱的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如來是法身佛。『無上法寶』是什麼?如果就經典來講,當然是指《華嚴經》,是經中之王。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華嚴是根本法輪,這是就經教上來說,無上的法寶。如果就理論上來講,無上法寶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第一義諦,這是就理上來講。如果就行法上來講,就是修行方法上來講,給諸位說,那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無上法寶。我們怎麼曉得?因為這部經講修行方法,講到最後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裡面包括太多了,佛法裡面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在這一句當中,全都包括了。在修行方法上來講,無上法寶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無論是教是理是行是果,沒有一樣不清淨,像毘盧遮那佛一樣的清淨。這是拿清淨最高的標準,給我們做一個典型,做一個樣子。正是古人所說的「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我們要往上看,縱然得不到,還能得個中。立志要在這一生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得不到,還能得到事一心。你要是志立得太低,我功夫成片就好了,一生功夫成片達不到,那不又落空了嗎?還是六道輪迴,這一生又空過了。所以一定要立最高的志向,努力往上爬,爬不到頂頭,爬到一半也不錯,也算是很有成就了。

  但是句句經文裡面都給我們講清淨,你就要領悟到清淨心是多麼重要。清淨心是要你自己去修,外面擾亂,愈是擾亂,愈顯得我自己清淨心的功夫,這就是比極樂世界修行時間縮短的道理。因為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沒人擾亂你,所以你的進度就很緩慢,這個地方擾亂你的太多太多了,擾亂你,你還是清淨,這個不是容易事情。外頭一攪擾,心馬上就亂了,立刻就墮落;怎麼樣攪擾,心還是清淨的,你的功夫成就了。這就是那些有能力往生的人,他還不願意往生,願意在這個世間歷事鍊心,把自己的境界不斷向上提高,理由就在此地。再看底下一句:

  【為令一切眾生於一莊嚴無量莊嚴大莊嚴諸佛莊嚴普圓滿故。】

  這裡面給我們說了四種莊嚴,第一種是講『一莊嚴』,什麼叫做一莊嚴?說得清楚明白一點就是一心不亂,這是一莊嚴。《維摩經》裡面所講的「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就是一心。在行門裡面講一行三昧,這些都是一莊嚴,無二相故。我們在《壇經》裡面,也看到六祖入了這個境界。六祖在光孝寺遇到印宗,就是講風動幡動的時候,印宗見他的時候,向他請教,就問到,他在黃梅的時候,五祖有沒有講禪定解脫這些法門。六祖就告訴他: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那個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這個不二法,就是一莊嚴。如果你要是遇到六祖,你請教他什麼叫禪定,什麼叫解脫,他一定會給你解釋什麼叫禪定,什麼叫解脫,他不會給你講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什麼,他不會給你講,為什麼?你不夠程度。你問他禪定,他就給你解釋什麼叫禪定,這是真的。印宗是夠水準、夠程度的,用這些話點破他,破他的所知障,把他的境界往上再拉高一層,他這是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這叫做一莊嚴。

  『無量莊嚴』是什麼?是眾多的差別,森羅萬象。一莊嚴與無量莊嚴,有沒有妨礙?不妨礙,一莊嚴是理,無量莊嚴是事,事相上有無量莊嚴,理上只有一個,理不礙事,事不礙理,理事無礙!講到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一,一有沒有辦法說?沒得說,所謂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是真正的佛法,純真無妄,言語說不出來的,想像不到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思是思惟,議就是討論,就是言說,不但不能說,想都不能想,那就是一莊嚴。佛給我們說了這麼多經,說了這麼多論,說了這麼多的名相,這就是無量莊嚴。無量莊嚴從哪裡來的?從一莊嚴來的,一是體,無量是用,沒有體就沒有用,有體一定有用,有用一定有體。在凡夫境界是不是如此?給諸位說,也是如此,雖然如此,我們把體迷失了。換句話說,我們是迷失了一莊嚴,因此對無量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屬於無量莊嚴,無量莊嚴的所以然我們也不明白,迷了理,同樣也迷了事,所以在這個裡面起惑造業,胡作妄為,我們過失在這個地方。

  下面講的『大莊嚴』,大莊嚴一定是稱法界,才能叫做大莊嚴,無論是依報環境,或者是正報,我們的身體,都與這個相應,都具足這些莊嚴,這叫做大莊嚴。佛與大菩薩親自證得,這是他們的現量境界,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的意思告訴我們,一切眾生與佛、與大菩薩同樣的具足這些莊嚴。剛才講,雖然具足,你是自己迷失了,你自己不曉得,佛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佛知道你是佛,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佛,自己迷失了自己。『諸佛莊嚴』是總說,總前面這三種莊嚴就是諸佛的莊嚴。『普圓滿故』,這是普遍圓滿。這一句經文裡面含著無量義、甚深義,要細心去體會。末後這一句:

  【為令一切眾生等入三世所有境界悉周遍故。】

  實在講,三世十方所有境界本來就是周遍的,如果不是周遍,為什麼心地清淨的人能知道過去未來、能知道此方他方,就是因為三世十方的境界是周遍,所以才有這個現象。如果不周遍,你怎麼會知道?像鏡子一樣,境界本來就現前,它一照當然就照到;假如這個境界不現在前,那鏡子照也照不到。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用心如鏡。《唯識》裡面把它比喻作大圓鏡智,把我們這個心就比喻成一面鏡子,這個也很有意義。所以學佛的人,我們每天早晚都要照照鏡子,你洗臉的時候得要照個鏡子,你一拿到鏡子立刻就想到大圓鏡,這一面鏡子就是佛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拿到鏡子照照看我面孔有髒的話洗洗乾淨,你要想我心髒不髒,你就要聯想到我心裡面骯髒的,我更應該要把它洗得乾乾淨淨,那個鏡子不是佛法是什麼?那鏡子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什麼?你看看哪一個人哪一天不照鏡子,有幾個人能夠從鏡子想到要照自己心裡面的污穢,他沒想到。所以學佛的人跟不學佛的人,不一樣就在這個地方。

  不僅僅佛門裡頭種種造像美術雕塑建築是表法的,世間哪一樁事、哪一個物相不是表法的?只要你會用。你要是會用,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二樣,六塵說法,在乎你自己能不能體會得到。臉上骯髒,實在講沒什麼關係,不太礙事,頂多人家看到你討厭而已;心裡骯髒不得了,要受六道輪迴,這個事情麻煩,所以洗心比洗臉更重要!希望同修們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從今以後你只要一照鏡子,就想到我心裡髒不髒,趕快把心裡面的分別執著妄想貪瞋痴慢這些拉拉雜雜東西洗乾淨,把它擦乾淨,恢復到你心地的清淨,恢復到你自己的大圓鏡智,這就是學佛,這就是真正在做早晚課,你早晨起來照鏡子,晚上睡覺也照鏡子,真正早晚課,比你早晚課念經念佛還有效,你們就想想看對不對。

  經文到這個地方是一個大段落,底下是第二個段落。第二個段落裡頭一共有三十八句,這三十八句是說明圓融行,因圓果滿,說明位位之中都有佛的意思。前面講行步,就是次第,像《華嚴》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一個階級一個階級,這叫做行步,就是次第。雖然有次第,可是每一個階級裡面都有佛,它是圓融的。這就是《華嚴》最殊勝的地方,行步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步。圓融跟行步是不是混攪在一起?不會,清清楚楚。正如同燈光一樣,我們這裡二支燈,二支燈都亮了,好像光是混在一起分不開了,光雖然是在一起,各射各的,一點也不會差錯。你要不相信,你把這盞燈熄掉,它的光就沒有了。菩薩行當中亦復如是,就像這個樣子。正因為這個道理,我們一初發心就可以學如來,就可以學等覺菩薩,為什麼?圓融。到了等覺菩薩,他也學初發心的人,這亦是圓融,圓融不礙他的次第。等覺菩薩學初發心的,並不是貶低了,他退轉了,他變成初發心了,不是的。我們初發心學等覺菩薩,絕不是躐等,我們一下就升級,升到等覺菩薩,沒有,我們還是初發心。這種修學,又跟世間修學不相同。

  這裡面也分作四段,就是三十八句分四段,第一段裡面有十句,是令眾生於種性位因圓果滿,就是於種性位,種性位前面曾經說過,就是十住位,十住菩薩,也就是初初見道,見道而後這才能夠修道。請看經文:

  【為令一切眾生悉能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無不遍故。】

  諸位要記住,剛才剛你講的種性位,你不要聽了這句經文,哪個道場講經我都去聽,哪個法師講經都去聽,為什麼?經上講的,我們應當到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經上講得沒錯,一切佛剎你有能力去嗎?你沒有能力!你今天充其量到別的寺廟道場聽聽法師講經,那不是佛剎,佛剎是一個佛國土,是佛所居住的所在,所以決定不要誤會。現在人學佛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你像棵小樹一樣,你還沒有根,你對於一切是非邪正還沒有能力辨別,你到處去聽,不但有些邪法你不能辨別,你聽你就中了毒,你的心性上就受了染污。縱然是正法,正法要不契機,還是不得利益。

  你們要去念念《高僧傳》,要去看一看古來這些大德的語錄,或者是那些名山寺院的歷史,就是山誌,寺院的歷史,你們如果去翻一翻,你會發現很多很多來參學的人,和尚叫他走,你會看到這些事情。他很遠的地方來,到這裡來想請教,談了幾句話之後,老和尚說你的因緣不在我這裡,指點他:你的因緣在某某法師那裡,你到那邊去。此地拒絕,介紹他到別的地方去,他到那個地方去,果然沒有幾年他成就了。這個拒絕他的和尚有沒有能力?沒有能力,怎麼曉得他機緣在某個地方,怎麼曉得他到那裡會有成就,住在我這裡不能成就,他怎麼知道?是不是有神通?當然也有,高僧大德有神通的,也不見得都有神通。這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給諸位說,佛法常說契機契理,說到契理,沒有話說,天下叢林道場這些住持高僧大德沒有一個不契理,這個沒問題。問題在哪裡?契不契機,譬如我們這個道場大家都是念佛的,來的這個人非常虔誠,到這裡來禮拜、來求法,他求什麼?他要我教他參禪。我這念佛道場,搞你這麼個人來,要跟你講禪,不是把我道場攪亂了嗎?某一個法師那個地方專門是參禪的,那我就可以告訴他:你的因緣不在我這裡,你要在某個法師那裡,那裡是個禪堂,你到那裡去參究,你就會有成就,就是這麼回事情。同樣是正法,不契機不行,不能成就。所以佛法貴在一門深入,怎麼能夠到處去參學?這個不可以的,一門深入。

  你真正想成就,你這一生只能親近一個老師,一個老師指你是一條路,你要是親近二個老師,二條路,親近三個老師三叉路口,親近四個老師十字街頭,不曉得往哪走好,完了,沒法子,不知道往那裡走好。所以古人一生就是在一個道場,一個老師,一部經論,一個法門,他那一生篤定成就。你就想想,現在的學佛人為什麼不成就,一天到晚亂跑,到處聽,什麼都看,看得頭腦裡頭亂七八糟,說這樣他也懂,說那樣他也懂,實際上一樣都不懂,這就是現代人的大毛病,沒有師承。聽多了,貢高我慢,這個也瞧不起,那個也覺得不如我,搞得一身的毛病,一身的罪孽,自己不曉得。

  參學是佛門裡也是一個重要的科目,到什麼時候才有資格參學?你要跟一個老師,在這一個老師手上畢業,老師就叫你出去參學。什麼時候畢業沒有一定,要看你自己修學的程度,那個標準就是你有了慧眼,你能夠辨別是非真妄,你有能力辨別,而且有能力在一切法門裡面,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要到這種功夫,你的老師決定不會多留你一天,他要把你多留一天,他對不起你,為什麼?你已經有資格出去參學,你有資格。參學是博學多聞,成就你無量的智慧,成就你甚深的禪定,他不能障礙你,他要不讓你去是障礙你,所以在這個時候他要鼓勵你出去。你沒有這個能力,他決定不能讓你出去,一出去就毀掉,出去你一聽別人,你就動了心,你就著了相,你就想這個法門不錯我想學學,那裡也想學學,就糟了。

  我們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手上畢業,他學的是念佛求生淨土,他對於這個法門有堅定的信心,決定不改,所以出去無論是見到禪師也好,密宗的上師大德也好,學教的也好,學戒律的好,不管什麼樣的人物他都會去親近、都去拜訪,他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瞭,自己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絕不受影響。他有這個能力,文殊菩薩鼓勵他出去參學;他要沒有這個能力,文殊菩薩決定不放過他,不會把他放走的。今天縱然有這樣的老師,你們肯親近嗎?今天真正有這樣的善知識,沒有學生,學生要是遇到這樣的老師,我這個老師算了,不要親近他,跋扈專制,只准聽他的,不准聽別人的,還要毀謗老師。今天的人,善知識在你面前,你也沒有辦法親近,主要就是你沒有一個求學的良好態度,你要曉得善知識都往生了,都走了,不住世了。為什麼?沒有學生,他住世幹什麼?善知識不住世,惡知識就住世,所以妖魔鬼怪太多太多了,邪知邪見,這是諸位一定要明瞭。

  善知識沒有了,怎麼辦?這問題嚴重。我常常勸勉同修,善知識真的沒有了,找古人,今人找不到,找古人。古人怎麼找法?古大德的著作在。以古人做我們的老師,不是現在現在人才開始,在我們中國孟子是第一個,孟子是以孔老夫子作老師。孟子出世的時候,孔老夫子已經過世,已經不在世間。他長大了,對於孔子的學說非常敬重,把孔老夫子的著作找來,天天研究,天天學習,以孔老夫子做為榜樣、做為老師,這叫私淑弟子,他學得很像,後來的人尊稱他為「亞聖」,孔老夫子是「至聖先師」,他稱為亞聖,他學得很像!

  在中國歷史上,以古人做老師,效法古人的,多得很,都有成就。像寫《史記》的,中國歷史第一部《史記》,寫《史記》的司馬遷,司馬遷的老師是誰?孔丘明。孔丘明跟司馬遷不是一個時代的,怎麼會以他做老師?孔丘明有一部著作《左傳》,左丘明的著作,司馬遷就念《左傳》學《左傳》,文章學得很像學得很好,成為一代的文學家,他學一家之言。他要是諸子百家樣樣都學,那他一樣也不能成功,他學一家、學一個人。以後韓愈,唐宋八大家首領,大王,韓愈學司馬遷,就是專門學《史記》,念《史記》,研究《史記》,學《史記》文章的作法,所以他能成為一代文豪。這些人都是以古人做老師。

  在佛門裡面最著名的,我想很多同學曉得蕅益大師,蕅益大師是學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學佛的時候,蓮池大師往生了,不在世間,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世間,我們現在能看到《蓮池大師全集》,現在精裝本這麼厚,四冊,蕅益大師就專門學他的東西。換句話說,除了蓮池大師的著作,什麼人東西不看,專門研究蓮池大師的東西,他也學成了,學得很像,學成功了,也成為淨土宗一代的祖師。所以學,要學一家之言,以一個人做我們的榜樣。我們跟他學,學得跟他一樣,這樣才能成功。真正學成了,然後再博學多聞。

  這個地方我先給你說種性位,種性位是圓教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就畢業了,就有資格出去參學。初住菩薩就是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只要一證理一心不亂,就可以出去參學,就有資格出去參學。換句話說,事一心不亂還沒有資格,還不能出去參學;到理一心不亂才有資格出去參學,在禪宗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可以出去參學。教下裡面講要大開圓解,也是大徹大悟才有資格參學。所以出去參學不簡單,不是個容易事情。

  唯一的一個例外,那就是往生西方淨土。如果我們念佛真的往生了,即使往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一品煩惱也沒斷,那是凡夫境界,他也有資格「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無不遍故」。一切諸佛世界只有西方極樂世界特別,除他那個世界,沒聽說過。所以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它太特殊,那是有特別的因緣,不能跟一般世界一般佛法相提並論,這是我們在《彌陀經》、在淨土典籍裡面可以能夠看得到。所以我們讀這句經文的時候,要知道他真正的意思,真正到了種性位,確實是如此,要往詣一切佛剎聽受正法。像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每天早晨要去參訪十萬億尊佛,要去供養,要去聽法,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決定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希望同修們要牢牢的記住,現在一定要學一家之言,跟一個善知識,跟一個老師好好的學,把自己的根基打穩。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