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第七迴向章 (第七集)  1986/12  台灣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1-0007

  請掀開經本第五百三十九面,第五行:

  【為令一切眾生善根眷屬具足故。】

  這個是第二個小段,前面我們曾經讀過的是有二十一句,都是說的十信位,十信位特別是講的圓融十信,這就是善趣賢首位之行。第二段有十句,這十句是講成就種性位中的修行,也就是十住位。雖然這些都是法身大士大菩薩的境界,我們讀了之後也是很有利益的,我們雖然初學,法身大士他們所修行的綱目要領,我們在生活當中也都能夠用得上,所以應當要學習。

  『善根眷屬具足』,什麼叫做善根眷屬?「善根」,當然在此地不是指世間法的三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痴,而是特別著重在精進。精進,凡是能夠幫助精進、成就精進的一切善巧方便,都叫做善根眷屬。換句話說,菩薩他是為了教一切眾生,以種種善巧方便來養成善根,來增長善根,尤其後面有「具足」這兩個字,這句話對我們來講,實在說很重要很重要。我們今天善根發不起來,縱然發起來,沒有持續的力量,所謂是幾分鐘的熱度,因此我們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原因在什麼地方?沒有善根,這一點諸位特別要記住。怎麼說沒有善根?今天我們學佛的,今天跑這個道場,明天跑那個道場,我們哪裡都去拜佛,哪裡都去聽法,給諸位說,這個沒有善根,你進步是有,有進,你不精。善根精進,精就是純而不雜,進就是有進無退,這才叫善根。我們學佛,學雜了、學多了,雖然天天在那裡用功努力,不叫善根,這一點諸位同修特別要記住。

  為什麼諦閑老和尚,我想錄音帶有不少同修都聽過,我這一提起來你們應當很熟悉,諦老法師那個徒弟念佛念了三年,就預知時至站著往生,三年的時間不長,他有這麼大的成就,原因在哪裡?就是這句話,「善根眷屬具足故」。他頭腦裡頭沒有第二樣東西,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真正做到老實念佛。倓老告訴我們,他住在小廟裡頭三年,從來沒有出廟門一步,也沒有人管他。反正老和尚交代他,你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下去,念累了就睡覺、就休息一下,有了精神繼續再念,不受任何約束,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成功了,這叫精進。如果他今天聽聽這個老法師講開示,明天參加那個道場的法會,他三十年都不能成功,他也往生不了。這一點我們同修仔細要反省反省,我們學佛這麼多年,念佛念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連個消息都沒有?人家念了三年他就有成就,我們搞了三、四十年都沒有成就,必定有一個道理在,這個道理是什麼?我們這個心散亂,力量不能集中,就是沒有善根。世間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痴,不但對於世間五欲六塵我們不貪,對於佛法也不貪,這個才是善根。我看到這個經喜歡,那個《楞嚴》也喜歡,拿在手上都捨不得放下,這個不行。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好,樣樣都好,你只能取一個,你取一個這叫善根,你同時取幾個,你的善根就要打折扣,就不行了。

  在晚近,江味農居士是我們一個好榜樣,他專攻《金剛經》,在一部《金剛經》上用了四十年的時間,所以他在晚年寫成一部《金剛經講義》,那是《金剛經》註解的權威,人家一生的功力用在這一部經上,這叫精進。周止菴居士也是一生的精力用在《心經》上,二百六十個字,他也寫了一部註解,《心經詮注》,我們這個道場過去都翻印流通過,一生的力量用在一部經上,其他的都放下了,這叫不貪,功力用在一部經上,用在一個法門上,這叫做善根眷屬具足。這個眷屬就是附帶的,譬如他每天有固定的作息時間,每天讀經幾小時,研究幾小時,念佛幾小時,用什麼方法來念,這都是善巧方便。佛號提不起來,咱們現在用隨身聽來幫助,隨身聽就變成眷屬,用這個方法來幫助我們,提醒我們的佛號,叫這一句佛號不中斷,這樣做法就決定成功。

  我還要報告諸位,原本我們因為看到台中李老師往生了,我們繼續來講《八十華嚴》,滿老師的弘願。昨天我跟台中周家麟居士碰過頭,他們台中同修要求他過了陰曆年在台中開講,就是接著李老師的《華嚴經》接著開講,他講了我就不要講了,我就用不著了。所以過了陰曆年,我們把這一卷講完,就是第七迴向,第七迴向是觀世音菩薩,把第七迴向講完。過了陰曆年之後,我們《華嚴經》還講,但是一個星期講一次,我們《彌陀經》加強,《彌陀經》要講兩次,我們一三五,星期三講《華嚴經》,星期一跟星期五講《彌陀經》,我們以《彌陀經》為主。《華嚴經》怎麼講法?不是像現在這個方式,按照經文一句一句給諸位講。我們選講,哪一段好,大家翻到哪一段去講,真正對我們有切身利益的我們來選讀,我們在一卷裡面選幾句,選好的句子,我們用這個方法來講。因為連貫的講,台中已經有人了,我們就不要花那麼多的時間,也不必浪費這麼多的精神。我們講精華,講重要、最好的部分,也許我們可以編成講義來講,擺脫經文,編成講義、編成大綱。所以這句文對我們的確是很重要,我們自己今天失敗,不能成就,就是善根眷屬不具足。第二句:

  【為令一切眾生善根智慧常現在前故。】

  這個句子後面一句都是從前面一句來的,如果善根眷屬不具足,『善根智慧』當然不能現前,這是一定的道理。你有巧妙的方法來助修,你的智慧就現前,『常現前』,這個不容易!我們現在這個心是常迷惑,六祖見五祖的時候,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想想,我們心中常生煩惱,常生妄想。人家常生智慧,與前頭一句有關係,所以這一句就不要多說。第三句:

  【為令一切眾生得不可壞淨心圓滿故。】

  這就是心地清淨,怎麼叫不可壞?『不可壞』也就是不可染,也就是不可動,無論什麼境界現前,自己清清楚楚,那就是智慧現前,明明白白。如如不動,就是『淨心圓滿』,沒有一樣不曉得。「淨心圓滿」在《彌陀經》裡面來說就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淨心圓滿。第四句:

  【為令一切眾生成就最勝清淨善根故。】

  這個善根世出世法統統都可以包括,無貪、無瞋、無痴、精進,善根能到清淨,尤其到『最勝清淨』,這當然是大菩薩的境界,不是普通人的境界。我們縱有善根,不清淨。清淨不清淨從什麼地方說?凡是有所求就不清淨,凡是為了自己就不清淨。不但如此,為令一切眾生行不行?為令一切眾生還是不清淨。要怎樣才能到清淨?雖為一切眾生,不著為眾生相就清淨,所謂是三輪體空,事情要不要做?要做,盡心盡力去做,雖做而不著相,不以為我在這個地方我能做,也不以為我做了多少事情,我對於這一切眾生有多大的恩惠,有多大的功德,決定沒有這個念頭。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樣才叫清淨,這個功夫深了,那就是最勝清淨。第五句:

  【為令一切眾生於煩惱睡眠中得覺悟故。】

  這是比喻,『睡眠』是比喻無明,從煩惱無明當中大徹大悟,要覺悟!這都是種性位中修行的綱目,也就是十住菩薩所修的。我們在經上已經讀了不少「一切眾生」,彷彿一切眾生是許許多多、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這個講法當然也不能說錯,但是這不是本意,這個意思是引申的意思,本意這個一切眾生是什麼?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何以曉得這一切眾生都說的自己?我們在《壇經》裡面得到很大的一個啟示,六祖大師告訴我們「自性眾生誓願度」,四弘誓願說的,可見得眾生是講我們自己的自性眾生。我們有哪些眾生?生就是生滅,眾是眾多,我們在這個講堂坐了兩個鐘點,心裡念頭的生滅就不曉得有多少!貪瞋痴慢,這些念頭這一個生一個滅都叫做眾生,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修行的重要性,因為在這個地位的菩薩,他所修的是直心,十行位的菩薩是修深心,十迴向的菩薩是修大悲心,三心圓滿這才登地。可見得三賢位的菩薩縱然是度化眾生,還是度自己。登了地,那才是真正教化眾生,自己菩提心圓滿了。

  現在這個地方所講的,這十句統統講的十住位的菩薩,修直心,直心就是真誠之心,真心裡面沒有煩惱,真心裡面沒有無明,無明與煩惱都是妄心,所以我們要覺悟。怎麼覺法?《起信論》裡面講得很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你要相信這兩句話。換句話說,真心誠心是你本有的,妄心迷心本來是沒有的,本有當然可以現前,本無當然可以斷得掉,我們要有這樣的信心,然後才能斷煩惱。曉得煩惱本無,無明也是本無,當煩惱起來了,禪家用功他追究,所謂參話頭,觀心,你去找去,你認真一找到最後必定是找不到,找不到就沒有了!沒有了的時候,真心就現前,這是禪家用的方法。念佛人不用那麼麻煩,念佛人就用一句佛號阿彌陀佛。諸位要曉得,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自性,就是自性覺,念這句阿彌陀就把我們煩惱無明給念掉,所以你要會念,你不會念,愈念愈生煩惱;會念,愈念煩惱愈少,欲念無明愈薄,無明薄,智慧就透出來。經上每一句每一字,要知道它真正的意思。第六句:

  【為令一切眾生滅除一切諸疑惑故。】

  我們迷惑實在是太多太多,疑問也太多。怎樣叫我們不疑、不迷惑?這個很難很難,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世間只有兩種人疑惑斷掉,第一種是絕頂聰明智慧的人,他一切都通達都明瞭,他不疑他不惑。第二種人就是老實,所謂下愚之人,下愚之人他老實,你叫他念佛他不疑惑,他也不迷,他念佛了。你另外叫他參禪,他不幹,我還是老實念佛,我別的路子都不走,一句彌陀就念到底。這種人行,凡是這樣的人都能成就。老實難,這世間很少能找到個老實人,老實人就是教你一樣東西的時候,決定不再搞第二樣,我有這一樣非常非常滿足了,不再貪多。這樣的人可貴,這樣的人一生必定有成就,他雖然不懂,他不懷疑,為什麼?他不要,他不想知道。你說有許許多多法門,許許多多經典,他不想知道,他不願意多求,我只要有這一門就夠了,聽說這一門能成功那就行了,不再搞第二門。不但人來勸他修他不接受,佛來勸他修他也不接受,決定一門修到底,這個人才叫做老實人。所以世間有這兩種人是不疑不惑。一般中等程度人疑惑就太多太多了,這是很麻煩的事情,障礙自己。我們學上智學不來,學下愚可以,這一點我也在此地奉勸諸位,我們學下愚,學什麼?學不如人,果然自己知道不如人,自己有成功的把握;自己不服氣,那就壞了。不如人,我就老實念佛,我除了會念這句阿彌陀佛之外,我樣樣都不如人,你們搞別的法門,那我只有頂禮、只有佩服、只有讚歎,我不如你,我搞那個不行,沒有把握,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往往這個不如人的人有大大的成功。所以這一句也非常的重要。

  【為令一切眾生得平等智慧清淨功德故。】

  這一句也非常重要,也是從前面來的。去掉疑惑,心平等了,平靜了,心裡再不起波浪,再也沒有念頭。那個念頭就等於波浪一樣,心裡面沒有波浪,不起念頭,心平了。平了就等,跟誰等?跟佛等,因為佛的心是平靜的,我們自己心也平靜了,就平等。佛法裡面講平等,是從這個地方說的,大家心裡都沒有念頭了,一念不生,這真正平等;起一個念頭,決定不平等。每個人打一個妄念,每個人心不一樣,每個人心都不相同,這世界上四十多億人口,找不到兩個人那個心念頭是一樣的,找不到。佛教我們把所有念頭都拋棄掉,什麼妄念都沒有了,真正平等。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平等心的自受用就是清淨,自受用、他受用都叫做功德。功是講功夫,你能夠使心地清淨平等,這是功夫;平等是功夫,得的是智慧、清淨,這個是德。這也正是學佛我們所希求唯一的一個目標,我們求智慧,我們求清淨,我們求平等,這三樣東西是有密切的關聯。心平等了,必定清淨,必生智慧;心清淨了,決定平等,也決定生智慧;真正智慧現前的人,心平等,心清淨。有一個必定有其餘的兩個,不會說我得一個,那兩個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說我有智慧了,我心不清淨,我心不平等,那麼你就要曉得這個智慧不是佛法裡所說的智慧,而是佛法當中所講的世智辯聰,不是佛經講的智慧;佛經裡面的智慧,必定是清淨心、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這是深深值得我們自己去反省,認真的去修學。第八句:

  【為令一切眾生功德圓滿無能壞者故。】

  功德就是指前面所講的平等心、智慧心、清淨心,這是功德。功德要『圓滿』,圓滿當然也就『無能壞』,沒有任何力量能夠破壞你。諸位要曉得,這是三賢位初賢位的菩薩所修的。怎麼說不壞?絕對不為外境動搖,這就不壞,自己才能真正成功。所以一個道場,古人講真正在一塊共修,這個道場不能隨便讓人夾雜進來,大家進了這個道場之後,這一生在此地專修,要求一個決定性的成就。像我們淨土宗,最初在東晉時候,這個可以說提倡在一塊共修,實在講任何宗派裡面來講,是淨土宗最早提倡的,普遍提倡是禪宗。馬祖道一和尚發起建叢林,就是提倡在一塊共修;百丈立清規,制度是百丈大師起草擬定的,這是中國叢林制度的機緣,這是唐朝中葉。可是淨土宗的共修是在東晉的時候,慧遠大師在廬山創辦蓮社,有一百多人參加,參加他這個蓮社,個個往生,個個都成就了。諸位要曉得,加入蓮社就是認真修行,共住在一塊每天念佛。縱然講經論,也純是淨土的經典,三經一論,除這個之外,一概不談。人數多少沒有關係,你們看《西方確指》,一共只有十二個人,十二個人在一塊共修也是個個成就,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我們今天雖然講蓮社,有蓮社之名,沒有蓮社之實,為什麼?學得太雜太亂了,也不是真正在一塊共修,為什麼?道場很多,法師很多,還有許多人情佛寺,這個法師打個電話給你了,不去不好意思,得罪他了;那個法師下個請帖來,那你也得要去應付一下,你想把心定下來不容易,太難太難,這個是實際環境不許可的。所以真正共修,俗話說得六親不認,所有交往都一刀兩斷,跟人不再往來,這樣才能夠成功。這樣要在一塊修行,修三年的話決定成功,我可以說是你真能六親不認,所有一切內外緣關係統統都斷絕,你要修三年,保證這三年功夫超過你一般修行三十年以上,三十年你都抵不過他三年,為什麼?前面所講的善根眷屬具足,他一天到晚頭腦裡頭沒有東西,只有阿彌陀佛。想,想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應酬也沒有,什麼雜念、什麼牽掛都沒有,這才能成功。所以真的要往西方極樂世界不難,難的就是你肯不肯這樣做法。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那就是決定不容許打閒岔,就是決定不容許外緣來破壞。你雖有功德,不圓滿,為什麼?有破壞你的,有參雜你的,你是雜而不純,所以你這功夫不能得力。我這一生想不想成就,這個事情只能問自己,誰也不能勉強誰。第九句:

  【為令一切眾生具足清淨不動三昧故。】

  『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正受,受就是受用,就是享受、受用,正是正常,正常的受用,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什麼?平等清淨智慧,這是正常的。不平等、不清淨、迷惑顛倒,那叫凡夫,那個享受不正常。不正常的享受,佛給我們講有五種,苦、樂、憂、喜、捨,你有苦、你有樂、有憂、有喜,有這些心情,這都是不正常的。這裡給我們講的是要他正常,不但正常,而且是清淨不動的正常。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所有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我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動心。不動什麼心?在境界裡頭沒有苦樂憂喜捨,沒有這個心。可見得你這個心永遠是清淨,永遠是平等,永遠是充滿智慧的,這就叫具足清淨不動三昧。末後一句:

  【為令一切眾生住不可壞一切智智故。】

  這兩個『智』在一起,前面這個智叫根本智,下面這個智就是後得智,根本智是智慧的本體,後得智是智慧的作用。好像鏡子一樣,鏡子那個本體、能照的體,我們叫做根本智,它照的作用就是後得智。在佛法裡面,稱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叫一切種智,此地用的『一切智智』。這是叫『眾生住不可壞』,我們住在哪裡?要住在不可壞的圓滿大智慧裡頭。佛法怎麼會迷信?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就是一切智智。既然說不可壞,不可壞的反面當然就可壞,智慧怎麼叫可壞?迷了叫壞了,不迷就不可壞;智慧對面是愚痴,你有一念愚痴,你的智慧就壞了,就破壞了。愚痴永斷,無明永斷,這個智慧就不可壞。無明的相、愚痴的相是什麼?給諸位說,是動心,心才一動就壞了,就是無明。唯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華嚴》也是唯識六經之一,「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從哪來的?無明是不覺,不覺就是無明。覺是智慧,智慧就是覺,覺性是不動的,無明是動的。諸位曉得,我心動了就是起無明,心在境界裡頭不動,這是你真心在照,叫照見;你心才一動,結果照失掉,就不叫照見。我們平常講看見聽見,不能叫照見,照見只是對覺心來說的,迷心不用這個字樣。

  修行人用功夫,用的什麼功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如何常常保持一個照見,這是功夫。換句話說,六根接觸六塵沒有一樣不明瞭,雖然明瞭,這個心沒有動,沒有起一念,喜怒哀樂貪瞋痴這個念頭統統都沒有。不起一念,這是智照一如的境界,智照平等的境界,這個境界跟佛的境界是相同的,沒有兩樣,佛的本事就是如此。可是我們見色聞聲心就動,就在那裡起分別,就在那裡生好惡,生喜怒哀樂,這些都是妄念。妄念起來的時候,自己要覺悟,曉得我那個照失掉,失掉怎麼辦?趕緊拉回來,怎麼拉回來?不分別、不執著了,把你的心恢復到平靜,這是功夫。諸位曉得,真正修行人做功夫從這裡做,這個是做真功夫,這個就是住不可壞一切智智。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講的是十住菩薩修行的綱領。底下是第三段,也有十句,這十句裡面講十行位的菩薩、十迴向位的菩薩,他們在這個境界裡面修行的要領。我們看經文:

  【為令一切眾生成滿菩薩無量清淨神通行故。】

  這個行念去聲,當動詞講。在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神通,現代人都喜歡神通,都很樂意發心去修行,修什麼?修神通。能不能修得成功?昨天周家麟居士告訴我,在中南部有人學這個東西,修到相當一段時期,他可以看到人或者看到動物,小狗小貓,看到牠心裡面所想的,他能夠知道,好像那個狗要轉彎,要往哪裡去了,他都曉得。周家麟居士就把這樁事情去請教李老師,李老師就告訴他:這個人距離發神經不太遠了。果然不到半年,這個人發神經病,真的發神經病了,而且這個人跟他是同事,因為發神經,當然不能再做事,所以也就被這個單位開除、解聘,像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神通有沒有?給諸位說,神通是我們的本能,哪有沒有的!不奇怪,人人都有,各個不無,只是大小而已。我們讚佛萬德萬能,我們每個人都是萬德萬能,能力怎麼喪失掉?你迷惑了,迷了自性覺,所以你自性光明不能圓滿的透出來。神通是自自然然開發的,不是刻意去求得的,刻意去求得的是迷上加迷,其實你所得的神通絕對不是你自己修得的,也不是你本性裡面恢復的,而是一些天魔外道妖魔鬼怪來玩弄你,來欺騙你。這樁事情《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你有這個念頭,魔就得其便,魔就來了,魔來幫助你,你確實有天眼、有天耳、有他心,實際上這個能力是魔的。魔要是離開,你什麼也沒有了,統統都失掉;魔附在你身上,好像這個能力你統統都具足,那不是自己的,假的。這個諸位多讀《楞嚴》,你就明瞭。此地所講的神通是本能,「成」是成就,「滿」是滿足、圓滿,菩薩無量清淨神通行。通常我們講六種神通,這六大類。可貴的是清淨,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恢復自己的本能,這就是神通。

  【為令一切眾生修集無著善根故。】

  『著』是執著,一切都不執著,不執著也不執著,這才是真正的無著行,也可以講為不著相,經上常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個也是所有的善法都能從這裡生出來,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都可以從這裡生起,所以稱之為善根。

  【為令一切眾生念去來今一切諸佛心清淨故。】

  這就是教我們念三世佛,『去』是過去佛,『來』是未來佛,『今』是現在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心清淨,三世諸佛的心都清淨。我們為什麼念這個?念這個於自己有大功德,要把自己的清淨心念出來,想到諸佛的心多清淨,我心要是清淨,那我也就成佛了。實在說,凡夫與佛差別在哪裡?就是差別在心地清淨上,凡夫心不清淨所以叫凡夫,如果凡夫的心清淨,他就不叫凡夫,就叫佛。菩薩的心比凡夫清淨,比佛不如。由此可知,像本經裡面所講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第五十二就成佛,連佛算五十二個階級。實際上五十二個階級怎麼產生的?就是心地清淨程度分為五十二等,就這麼回事情。地位愈高愈清淨,愈下就愈不清淨,就這麼回事情。你就曉得修清淨心的重要,心淨則土淨,非常的要緊。清淨心中是一念不生,我們今天實在講做不到,理上我們很了解很明白,事實上做不到,一天到晚我想不打妄想,還是要打妄想;晚上睡覺希望不作夢,還是一躺下來到起來不斷在作夢,這個就是沒法子,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斷也斷不了,想斷都斷不掉。佛才教給我們八萬四千法門,這些方法、這些門道都是幫助我們求清淨心的,許許多多法門裡面,用得最普遍、用得最有效的,確實無過於念佛法門,這個法門容易巧妙,就是你念頭一起來,馬上換成阿彌陀佛,不管什麼念頭,善念也好,惡念也好,淨念也好,染念也好,不管什麼念頭,只要有念頭起來,馬上換成阿彌陀佛。換句話說,以阿彌陀佛這一念代替一切的念頭,使你這個念頭淨化,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求心清淨。

  【為令一切眾生出生清淨勝善根故。】

  『勝』是殊勝,心清淨了,身就清淨,語也清淨了,待人接物所做一切的事業沒有一樣不清淨。像本經末後的一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都有,沒有一個人不清淨,沒有一個人的事業不清淨,這就是『出生清淨勝善根』。由此可知,那個根源就是在心,心不清淨,外面做得怎麼清淨,都不究竟,都不圓滿。所以真正修行,大修行人他是從根本修起,我們過去讀的禪宗語錄,包括《壇經》、永嘉禪師的「禪宗集」、「證道歌」,大珠和尚的語錄,都是著重在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心地,就是修清淨心。

  【為令一切眾生滅除一切魔所作業障道法故。】

  這一條也很重要,因為在我們現在實在講是法弱魔強,什麼叫做魔你要認識,魔絕對不是青面獠牙,那個很恐怖那個樣子,不是。如果那樣的魔一來,你早嚇跑,那魔對你沒辦法。我說一個很簡單很具體,說這個魔諸位要仔細去想想,凡是能夠引發你貪心的就是魔,凡是能夠引發你瞋恚心的就是魔,那個境界現前,貪心起來了,曉得那是魔,他把我煩惱勾起來了,外面那是魔,裡面是煩惱魔,魔與魔打交道我上當了,這我就吃虧,為什麼?心不清淨了,這叫魔。叫你起心動念,叫你起貪瞋痴慢,那就是魔境,魔境現前了。你一定要覺悟,魔境現前就障礙了道,道是什麼?清淨心。貪瞋痴慢一起來,清淨心失掉,這是障道。因此這些障道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滅除,恢復到自性清淨,這一點非常重要。魔,給諸位說,也就是佛,他現在面前,你心不動,那就是佛境界。可見得佛與魔不在外頭,在內心,境界現前,我如如不動,就是佛境界;心一動就是魔境界。魔佛在自己心裡頭分,外面沒有,這是諸位一定要曉得的。不要想這是佛、那是魔,我要親近這個,要遠離那個,那你早就著了魔,你心就不清淨,你心裡面生好惡,你心裡有取捨,自己著了魔還不知道。第六句:

  【為令一切眾生具足無礙清淨平等功德法故。】

  『清淨平等功德』,跟前面意思一樣,多了一個『法』,法也不難懂,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平等,都要清淨。『具足無礙』,無礙是華嚴境界,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才是真正的清淨平等功德法,這個境界不是初學人能做得到,這是真正的功夫,是上乘的功夫。

  【為令一切眾生以廣大心常念諸佛無懈廢故。】

  這一句就是勸我們認真的修學念佛法門,不能夠懈怠,不能夠中斷,不能夠夾雜,我們這個佛號才真正能夠念得成功。

  【為令一切眾生常近諸佛勤供養故。】

  這是常修供養。修供養真正的利益是自己得,為什麼?要曉得所有煩惱根源就是慳貪,如何能把自己貪心慳吝心從根拔除,就是要修布施,對諸佛菩薩布施我們叫供養,對一切平等眾生我們叫布施,布施跟供養實在是一個意思,拔除我們根本煩惱。這是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學佛的人一定要認真的來修學,要勤修。第九句:

  【為令一切眾生廣開一切諸善根門普能圓滿白淨法故。】

  『白淨法』就是善法。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一切善統統是從善根裡面生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精進,從這個裡面生的,生一切圓滿清淨的善法。

  【為令一切眾生無量心廣大心最勝心悉清淨故。】

  『無量心』,清涼大師註解裡面叫四等。什麼叫四等?第一個是名字,第二個是言語,第三個是現身,第四個是說法。諸佛如來與這四法平等不二,才顯示出所謂佛佛道同。諸位要曉得,佛的名字是平等的,無論哪一個名號,一切諸佛可以說都是共有的。譬如釋迦牟尼佛,「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淨的意思,哪一尊佛不仁慈?哪一尊佛不清淨?你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不仁慈嗎?他不清淨嗎?所以這個名號阿彌陀佛也用得上。阿彌陀佛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我們釋迦牟尼佛不是無量覺?藥師佛不是無量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呢?佛的名號一切佛都能通用,絕對不是專屬於某一尊佛的。所以名字同、言語同、現身同,法身、報身、應化身、說法也同,這才顯示出佛佛道同,無量心是這個意思。

  『廣大心,最勝心』,勝是殊勝,自行化他究竟圓滿,這是最殊勝。『悉清淨』,沒有一樣不清淨。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十句是講菩薩在十行位、在十迴向位修行的綱領,這是綱目,我們應當要效法,應當要去體會,要去學習。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