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第七迴向章 (第三集)  1986/12   台灣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1-0003

  請掀開經本五百三十面: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攝受。積集辦具。悟解心淨。開示發起時。】

  這一段是說明菩薩因為修行成就無量的功德。這一句裡面多半都說修行之體,所以在第一句就講『於此善根修行』,這個「此」就是指前面所說的,依照這個善根來修行。『安住』就是作意,我們心安住在什麼地方,凡夫的心多半安住在名利上;換句話說,就是你心裡面牽掛的是些什麼,常常放在心裡面放不下的,這就叫安住。菩薩們他們的心是住在利益眾生之上,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的心念念都是為自己,這是首先要揀別的。既然發心了,要學佛,學佛頭一個就要學佛的存心,佛存什麼心,我們也要存什麼心,我們過去存這個心錯了,從今天起要把它修正過來,這就是修行的根本。

  第二句講『趣入』,趣入怎麼講法?「入」是要入到這個境界裡面去,「趣」是趨向,一定要趣入到這個境界。要想趣入,一定要用功,有一分功夫則有一分的趣入。譬如我們拿西方極樂世界來說,這就非常的明顯,你有一分功夫,將來那個入就是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品位就高一層;你用二分的功夫,你就有二分的品位;用十分的功夫,那就上上品往生。因此這一句就是教我們要努力精進,這樣才能夠趣入。

  第三句講『攝受』,這個地方的攝受是說自己,不是化他,因為九句裡頭末後二句才是化他,前面七句統統是講的自己。這個攝受的意思就是把所有的行德都攝歸到自己,怎麼攝法一定要懂得。實際上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提到,見到別人有善行,除自己之外,像我們展開經本,我們看到佛的行持,看到菩薩的行持,我們應當要學習,要把佛的行持變成自己的行持,把菩薩的行持也變成自己的行持,這個叫攝受。單就這個我們能不能圓滿的成就?給諸位說,不能,要想圓滿的成就,還得把一切眾生的心行攝歸自己,一切眾生,佛經上說的,縱然到阿鼻地獄,阿鼻地獄眾生還有善心,可見得如果說是個惡人,這個惡人一點善都沒有,找不到;不但我們找不到,佛也找不到,盡虛空遍法界找一個專作惡一點善念都沒有的,找不到。反過來說,一個完全的善人說他一生當中沒有一個惡念的,這也找不到。可以說九法界的眾生善惡混雜,善多惡少就往上升,惡多善少就往下沉,要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一切眾生的善心善願善行,我們也要把它攝歸到自己,這個攝受就是我們要學,學把它變成自己的心行。你會這樣修了,看到那一切眾生作惡,作惡你就可以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起過惡念,我有沒有這個惡的行為,如果有,馬上改過來,也是攝歸自己,要這樣學,功德才能夠圓滿,要認真的去做,這個叫做攝受。

  『積集』就是功德由少慢慢集成多。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功德,諸位要曉得那是生生世世修行累積的成就,積功累德。不要以為這是小善算不得什麼,我們就不必去做了,這個念頭是錯誤的;小小的過失這沒關係,就放逸了。諸位要曉得,善與惡都是累積,集小善就成大善,集小惡就成大惡,個人是如此,家庭社會國家無不如是。我們今天到國外去看一看,看看人家國家老百姓普遍他想什麼、他做什麼,如果他想的善多惡少,他所做的也是如此,這個國家有前途。如果這個國家老百姓他想的惡多於善,造作的也是惡多於善,這個國家可以說現在雖然還沒有亡國,趨向亡國不會太遠,我們能夠看得出來。積集非常的重要。同修們多半都是希望求生淨土,淨土經裡面當然最重要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裡面明白的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就是要你去累積,天天去修,積功累德,這才能夠辦得到。

  第五句『辦具』,「辦」是辦理,「具」是工具,在此地來說,一切助道的因緣,像我們現前這個法會,這是我們助道的因緣,我們舉行一個佛七,大家在一塊共修,這也是辦具,這個很重要。不但要增長我們自己堅固的信心,提起自己往生懇切的願望,而且還要常常想著幫助別人,因此資助的因緣就非常的重要。這裡面實在講每一條都包括許許多多的方法,在於我們自己會用心。

  第六講『悟解』,這九句是一層比一層深,「悟」是覺悟,「解」是明瞭,對於一切事一切理都能夠覺悟通達明瞭,這是悟解,這是慧,這就是智慧。

  第七講『心淨』,心清淨,不被境緣誘惑。境是指物質環境,就是六塵;緣是人事的環境,不被一切人迷惑,不被一切事物迷惑,我們心就清淨,心清淨就是定。自修結歸到定慧,把慧放在前面,定放在後面,這個意義很深,那就是告訴你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自己要能做得了主,不被誘惑。

  末後這兩句是化他,開示、發起。『開示』,開是開顯的意思,把這些事理明白的顯露出來,指示給別人,使別人也能夠覺悟,也能夠明瞭,這是開示。佛菩薩祖師大德為我們說法,都叫做開示。末後這一句『發起』,發起是勸導大眾在一起共修,我們發起一個學佛社,發起一個講座,或者發起一個念佛會,這樣的福德就更圓滿。這兩句是利他,但是諸位要曉得,雖然講連著善根修行有十句話,每一句裡面都包括其餘的九句,句句如是,一即是十,十即是一,條條都是一樣的,這個意思很深,諸位要細細去體會。

  行的體性說出來了,也就是依據,菩薩行根據什麼?就是根據這些。剛才說了這很重要,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自己具不具足,沒有具足的要學,已經具足的更要勉勵,要把它擴充。後面這一段就是講菩薩行的德用,菩薩存這個心,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有些什麼好處?有什麼用處?用就是德,德與用常常是連在一起講,德用。下面經文長,我們念一句解釋一句:

  【得堪忍心。閉惡趣門。】

  這是第一句,第一句就提出忍耐,忍是我們修行證果成功的樞紐,沒有忍決定不能成功。沒有忍免不了要造惡,縱然身口不作惡,他的心裡還有惡念,心不清淨。如果能忍,連一個惡念都能忍受得住,不起,身口當然不造惡業,所以『閉惡趣門』,得忍這才能息惡。忍辱我們一定要非常的重視,《金剛經》大家念得多,《金剛經》裡面對於菩薩六度法門,只提出兩個重要的,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忍辱。布施是修德,忍辱是成德,單有布施,沒有忍辱,你那個功德隨修隨就漏掉,都失掉,不能保持。能保持的就是忍辱,所以非常重要。

  我們對一切眾生種種分別執著,諸位要曉得,前面跟諸位講過,過失不在眾生,在自己。這個話諸位乍聽起來好像不以為然,你要細細的去想,過失確確實實在自己,為什麼?別人有過失與我不相干,自己有過失,障礙自己的行門,障礙自己成就,這一點關係非常之大。第二句:

  【善攝諸根。威儀具足。】

  這就是戒律,雖然沒有明說戒律,『善攝』,攝就是收,他能夠收攝自己六根,具足良好的威儀,威儀拿我們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風度,風度非常好。古人講威儀,威德儀表,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善攝那個「善」,善是運用得非常巧妙,也能看得出菩薩行非常的活潑,特別是本經所顯示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到末後「行願品」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這個善字太重要。有一些人持戒持得很嚴,死在戒條之下,那就不善,雖然持戒,不善,他這個戒律的果報還是有漏的福報。善持戒的人,戒能得定,定能開慧,這樣他成就了。不善於持戒,死在戒條之下。要知道佛的戒律是教我們得定的,你要懂得這個意思。第三句,前面這個「得」字是一直貫下來的,譬如第二句「得善攝諸根,威儀具足」。第三句得:

  【遠離顛倒。正行圓滿。】

  句句他都得到。這一句是說遠離顛倒錯亂。顛倒,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邪知邪見,他能夠遠離,這一點也很不容易。怎麼知道這個見解是錯誤,思想是錯的?邪與正一定有一個標準,拿這個標準來衡量一下,我們就曉得哪些是邪、哪些是正。譬如前天有一位從一貫道轉到我們這邊來,他就告訴我他在一貫道裡面所聽到,講的理論都是勸人做好事,勸善規過,並沒有什麼不好,感覺太好了。它怎麼邪?怎麼能說它邪?諸位要知道,如果以世間法來說,以那個標準來看,它不邪,它好;如果拿佛法來看,它就是邪,邪在什麼地方?佛教給我們要得究竟法,究竟法就是決定要了生死出三界,來生不再輪迴六道,這是正。他講的那些是勸人生天,天上比人間好沒錯,它那個天是什麼天?諸位要稍稍通達一點佛法,你就曉得那是欲界天。換句話說,依然逃不過六道輪迴。所以拿佛法這個標準來一看,它這個思想見解是錯誤的,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再以佛法來看,特別是以大乘佛法來看,許多宗派、許多法門,許多宗派法門裡面,一生決定能成功的,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一門。換句話說,要拿這個標準來看,凡是相信西方極樂世界,肯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個人知見最正,正知正見。還要參禪,還要持咒,還要搞他方淨土,這個知見不正,邪知邪見。《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歸宿。

  倓虛法師過去念佛七當中講的開示我有一個帶子,前幾天舊金山來的甘居士,他把這個帶子送給我,我們現在已經拷貝五個在櫃台上可以出借,你們可以借回去聽。他是北方口音,口音很重,如果要是聽不懂就多聽幾遍,多聽幾遍就能聽懂。他一生看到往生淨土預知時至,走的時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老人家自己也是坐著走的,差不多一個月之前就曉得,說他什麼時候要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一生看到二十多個人,都是念佛。修禪持咒走的時候都是糊裡糊塗的,不清不白,真的有問題。他老人家是天台宗的祖師,念佛求生淨土,給我們做了個榜樣。所以特別把這個帶子大量的拷貝給同修,你們同修要保存可以拷貝過去;不願意保存喜歡聽聽,到我們櫃台來借。

  正知正見,說實在話,就是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發願往生,這個人知見純正至極,我們來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甚至可以說現在一發願,你這個願是真願懇切之願,從發願起,心裡面牽掛的什麼事情?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外,什麼也不牽掛,那麼你現在已經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學什麼佛法到西方去學都可以,不在此地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不值得。我們要把時間精力充分用在念佛上,這就是『正行圓滿』,唯有念佛求生西方確確實實是圓滿。再看底下這一句:

  【堪為一切諸佛法器。能作眾生福德良田。】

  這一句要是用在我們念佛法門上來說,就是我們真正發願求生西方,那這個話說得是一點都不過分。『堪』是你有能力,可以接受一切諸佛的大法,一切諸佛的大法是什麼?就是西方淨土。我們下個月十九號此地要舉辦一個大專講座,同學們要求講《彌陀經》,我們圖書館每一個星期五講《彌陀經》,這是長講細講,那要講好幾年經才能圓滿。大專講座只有七天,我們略講精講,七天把《彌陀經》精華給諸位介紹出來,你就曉得這部經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部經本來的題目就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堪為一切諸佛法器』,就是你能夠接受這個法門。『能作眾生福德良田』,曾經有人問我,我們生生世世欠了許多眾生的債,欠他的命債,欠他的錢財,不還清怎麼能成佛?成了佛之後還要不要再來還?這的確是個問題,哪有不還債的?當然要還債,因果分明。可是你真正發心修淨土,你就別擔心還債,為什麼?因為你是「眾生福德良田」,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了,六道裡頭的眾生他跟你有債務還沒清除。你想想看你已經作佛了,他雖然在六道裡頭輪轉,必定有一天他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去了不是討債,他沒有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討債,他因為跟你有緣,你必定度他,佛不度無緣之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五比丘前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冤親債主,憍陳如尊者第一個得度,憍陳如是誰?《金剛經》上講的歌利王,頭一個冤家對頭,把這個忍辱仙人凌遲處死的,忍辱仙人成佛,第一個度他,這就是能作眾生福德良田。

  【為佛所念。長佛善根。】

  第五句就是我們俗話講諸佛保佑,保護你,庇佑你。不但本師釋迦牟尼佛常常念著你,阿彌陀佛常常念你,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不念你的,佛既然常常念著你,怎麼不長善根!佛的護念叫做佛力加持,我們今天講加持,佛的神力加持。這種加持,在你初發心的時候,你自己不容易感受得到,如果到你心地相當清淨的時候,你有一點功夫的時候,這種加持的力量你會覺察得出來,確確實實隨時隨地都有三寶的力量在加持你。第六句:

  【住諸佛願。行諸佛業。】

  佛的願是度眾生,佛的事業是永遠不疲不厭的去幫助眾生,教化眾生,這是菩薩事業。佛的願通常歸納起來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一切諸佛共同的願望。我們也發這個願,但是要真正的發,發了之後要把它做到。佛的事業是教化眾生,這個事業非常的廣大,絕對不是說只有在講堂講經說法,或者領眾修行,這是佛的事業,如果要這麼看法,佛的事業就太狹小了。我們在這部經的末後「入法界品」裡面所看到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那五十三位善知識,他們所做的就是這一句,『住諸佛願,行諸佛業』,各行各業統統都有。由此可知,世間上任何一種事業都是佛的事業,迷了就是眾生的事業,覺悟了就是佛的事業,只是迷悟不同而已!事業裡面自己心不清淨,這個是眾生事業;事業裡面自己得清淨心,這就是佛的事業。諸位要曉得,佛法與世間法差別在哪裡?就是在迷悟,悟了沒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沒有一法是佛法,我們讀經迷在這個經上,讀經也不是佛法。我們穿衣吃飯,穿衣吃飯不迷惑,穿衣吃飯都是佛法,這一點一定要明瞭。

  【心得自在。等三世佛。趣佛道場。】

  這一句說心跟佛相等,佛是什麼心?平等心,菩薩是六度心,佛是平等心。『心得自在』,自在是解脫,慧解脫,三昧解脫,『等三世佛』。由此可知,修平等心的重要。『趣佛道場』,佛道場在哪裡?只要你心得自在,心平等,佛的道場你就見到,處處皆是佛道場,沒有一處不是佛道場。心要不自在,心要不平等,釋迦牟尼佛那個大雄寶殿、西方極樂世界的蓮池海會都不是道場。自在解脫平等心重要。

  【入如來力。具佛色相。超諸世間。】

  這是說內『入如來力』,如來有十種不可思議的神力,前面講了很多,後面還會遇到,此地就不多說,就是佛的十力。菩薩雖然比不上佛,但是菩薩也有佛的十種力的少分,就叫做入如來力。『具佛色相,超諸世間』,這是從外面講的,佛的相是什麼?慈悲,諸位要明瞭這個意思,不著重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著重在這個地方。佛是平等心、慈悲相,這就是佛。「超諸世間」,六道凡夫做不到,六道凡夫心不平等,雖然慈悲,他是從不平等心裡面生的慈悲,所謂是愛緣慈悲,他喜歡他,他對他慈悲,討厭他就不慈悲。不像佛,佛是從平等心裡面生出來的慈悲,這個慈悲是無條件的,是平等的。親近佛的人,佛對他慈悲;厭惡佛的人,佛對他還是慈悲。這個當中決定沒有差距,這個是佛相。佛相要注意修自己慈悲,大慈大悲。第九句:

  【不樂生天。不貪富樂。】

  剛才講了,這些外道他們再好,目標是生天,天上為什麼不能去?天不究竟,天上壽命雖然長,諸位要記住,他一生當中的感受跟我們人間相差不了多少,縱然講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他一生的感受大概跟我們人一生的感受沒什麼兩樣,這是諸位要牢牢記住的。我們常常看到水上的蜉蝣,水上小蟲在水上可以跑來跑去,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朝生暮死,壽命只有幾個小時,大概十個小時,牠那十個小時也是牠的一生。要拿牠來看我們人,豈不是就像我們人看非想非非想天一樣,那真是不可思議。人要活上幾十歲,活上一百多歲,牠的壽命只有十個小時,你想想看牠看到我們人,跟我們人看諸天沒兩樣。牠十個小時是一生,我們幾十年也是一生,到了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還是一生,一生你所感受的大致相同。明白這個道理,天上可以不必去,沒有意思。那個蜉蝣看到我們人,就像我們看神仙不可思議,壽命那麼長,而我們人縱然活一百年,也是一彈指時間就過去了。六道輪迴就是這個樣子,一定要覺悟,『不樂生天』,不到這個地方去。『不貪富樂』,這是連人間也包括,人間的富貴也不貪圖,生活只要能過得去就可以了。多貪負擔太重,壓力就太大,對於修行道業有很大的障礙,所以佛教我們安貧樂道,這個貧也不是指貧困,貧就是不貪的意思,守住我們自己的本分就好了。安於本分,不多求分外的,本分以外的不貪求,這樣就好了。

  【不著諸行。一切善根悉以迴向。】

  這一大段雖然是講『迴向』,但是都是著重我們真正有東西這才能迴向,你要不認真的修心,不認真的修行,拿什麼迴向?我今天這樣存心,我這樣修行,我為一切眾生,這就是迴向眾生。我願一切眾生早成佛道,願一切眾生各個念佛往生淨土,這就是迴向菩提。如果自己能夠不著相,就是迴向實際。末後講『不著諸行』,這些諸行有沒有?有,樣樣都要做;雖然做,不執著,所謂是三輪體空,不執著在那裡,這就是迴向實際。而不是說我不著相了,我就不去做了,那是錯的,那是落惡趣空,不著相還要積極的去做,比著相的人做得還要積極,這才是真正不著相。念到這個地方,句句都是成就自己,這從事上來講,當然事是太多太多,說不盡,只舉幾個例子而已。下面這一段是成就利他,自己固然重要,眾生也非常重要,要幫助別人。

  【為諸眾生功德之藏。住究竟道。】

  菩薩修行為眾生,『諸眾生』就是一切眾生。『功德之藏』,「藏」就像倉庫一樣,好像倉庫裝著功德,這個叫功德之藏。眾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可惜的就是他自己迷失了他的功德藏,功德藏不能開顯,他得不到受用,不是他沒有。菩薩覺悟了,幫助眾生開顯他自己本來具足的功德寶藏,所以菩薩要發這個心,因為發這個心才住『究竟道』,最究竟最圓滿的大道。這個究竟圓滿,從淺的意思來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從更深一層來看就是西方世界極樂淨土。因此我們在現前,就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如何把《華嚴經》的理論方法境界變成我們自己實際上的生活行為,我們學這個經就沒有白學,學以致用。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華嚴》教學目的圓圓滿滿達到了,這就是究竟道。再看下面經文:

  【普覆一切。於虛妄道中拔出眾生。令其安住一切善法。】

  這一句是總的意思,普是普遍,當然這個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大慈悲心關懷一切眾生,這是『普覆一切』的意思。一切眾生可以說都是在虛妄道中,還沒有發心求道的都是求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求這個東西;求這個東西,給諸位說,多半來生都在三惡道,發心學道的人多半也只在人天兩道當中,這都是『虛妄道』。縱然是在佛道裡面,像小乘,大乘法裡面許多的宗派,佛法是平等的,無有高下,但是不對機,不是說得不好。禪確實能夠明心見性,你就參禪,你這一生能不能明心見性?做不到,充其量你只能得禪定,那就算不錯了。得禪定盤腿面壁,這一坐可以坐上一個月、兩個月不起定,這功夫不得了,倓虛老和尚說果報在哪裡?四禪天,他講了四禪天,還是出不了三界。諸位要曉得,盤上腿子在那裡坐上幾個月都不下來,不要吃不要喝的坐在那裡不動的,比不上一個念佛人。念佛人能往生淨土,縱然是下下品生,比那個人都高得多,天上最殊勝的天福比不上西方淨土下下品的境界,何況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同佛壽量,無量壽!一生決定成佛。生到四禪天還是要輪迴,那個不究竟,那還是一個虛妄道。

  老法師講的,他的一個同學,諦閑法師的學生,參禪參了幾十年相當有功夫,結果是一念之差,這一念之差是起了貪心,貪名、貪利。在佛門裡很多,這個法師剛剛出家的時候有道心,一心向道,等出家年數久了,作了大和尚,有了名氣,名聞利養都來了,貪心就起來。諦閑老法師這個徒弟也不例外,信徒多了,皈依的也多,供養也多了,貪心也起來,傲慢心也起來,著魔了,最後的果報是跳江自殺,就當土地公去了,餓鬼道當一個小小的福德鬼。錄音帶上有,你們自己去聽。另外一個念佛的,也是他的徒弟,念了三年佛,走的時候站著往生。等老和尚去替他辦後事,因為老和尚那時候住在觀宗寺,觀宗寺到他那個地方交通不方便,走路,去請老和尚來,三天,他在那裡站了三天,死了站在那裡三天不動,也不倒,等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念佛念了三年,有這樣的成就,老和尚常常說參禪學密比不上念佛,差遠了!這是大家要真正覺悟、真正留意。

  「虛妄道」也是有很多等級,換句話說,也有許多不同的標準。我們拿最高的標準,最後的一個標準,就是西方世界,任何一宗、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相比,所以『虛妄道中拔除眾生,令其安住一切善法』。至善的善法就是求生淨土,如果不能接受,他學禪、學其他的法門就讓他去學。 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的介紹,介紹了他不接受,我們的責任盡到了。

  【遍諸境界無斷無盡。開一切智菩提之門。建立智幢。嚴淨大道。】

  第一句說我們幫助眾生不僅是心裡的懷念,要付諸於行動,真正去幫助他。幫助他不是在一個地區,也不是在一個時候,『遍諸境界』就是空間十方,『無斷無盡』就是時間三際,佛門常講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力達不到,心要達到,願要達到。而能力是盡心盡力的去做,為這些眾生『開一切智菩提之門』,就是把佛法介紹給他們、推薦給他。『建立智幢,嚴淨大道』,這兩句是建道場,我們今天講建道場。建道場的方式也非常之多,有力量建一個寺院,寺院是道場。但是在今日之下,寺院已經不能發揮道場的功用,現在寺院一建都變成觀光旅遊的一個目標,觀光旅遊人多了,還辦什麼道?沒法子辦道。不像從前,從前寺院叢林都是建在深山,交通很不方便,人跡不到的地方,大家好安心修行。現在不行了,現在這些名勝地區統統開了馬路,交通很便捷,讓大家旅遊觀光去了,就變成觀光道場,不能修行。要認真建立修行的道場。

  現在的修行人跟從前的環境不一樣,大家工作非常繁忙,叫他成天住在這個地方聽經念佛,做不到!如果不是天天繼續努力在幹,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很難有進步。今天最理想的道場就是已經退了休的同修,你這一生事業都了了,退休,自己有一點積蓄,我們大家在一塊共修,建一個像養老院一樣的道場,大家在一塊念佛,這樣有成就。這也是這些年來我在國外處處提倡,希望大家發心共同建立一個這樣的道場,這是大規模的,真正修行要有成就的。其次小規模方便的,像我們目前這種形式,這種形式只是把佛法介紹給諸位,讓諸位認識什麼是真正的佛法,僅僅能達到這個目標,修行成就相去甚遠。比這個規模更小的,最小的是家庭,家庭裡面每個星期找你的親戚朋友鄰居定期集會講經念佛,這樣非常之好。

  諸位曉得台中李老師,他在台中這一番事業,海內外同修們都讚歎的。他早年剛到台中的時候就是在同修家庭裡面講經,每一個同修家裡去講一部經,聽眾十幾個人、二十個人,風雨無阻,一年到頭不間斷,他從這樣做起來的。我到台中跟他的時候,他在台中十年了,同修們家庭講經那個時候還有,我還參加過,去聽過。到以後慈光圖書館建立,道場多了,規模大了,家庭的不去了。現在我們在國外發展就是用這種方式,希望學佛的同修就自己家庭裡面做為道場,邀集同修到家裡面來定期研究經典,大家在一塊共同念佛,念佛共修,這是建立智幢,嚴淨大道。「嚴」是莊嚴,「淨」是清淨,「大道」就是心,清淨心。

  【普能示現一切世間。】

  『示』就是做出來給人看,普遍的我們盡心盡力去做,做一個榜樣給人看。

  【令除垢染】

  這就是煩惱,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這些東西都要把它擺脫。

  【心善調伏。生如來家。淨佛種性。】

  『心善調伏』,特別是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接觸的人與事都非常的繁雜,不管在什麼繁雜的環境裡面,都要曉得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以高度的智慧來應付一切人與事,都會做得圓圓滿滿,自己心地清淨不染,這個就是學佛。『生如來家』,這個家是比喻『淨佛種性』,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以佛為我們修學的榜樣,以佛做為我們修學的典型,一個模式。

  【功德具足。作大福田。為世所依。安立眾生咸令清淨。】

  眾生要種福,到哪裡去?必定有個種福的所在,這樣的佛子就是眾生的大福田,就是這個世間依靠,他能夠叫眾生心安理得,指出眾生一條光明的大道,能令眾生身心清淨,這個是成就利他的功德。

  【常勤修習一切善根。】

  為了自利利他,所以不斷的勤修,這一句是總結,不斷在勤修。『修習一切善根』,像前面所講的,前面曾經說這個菩薩隨所積集一切善根,此地特別強調這個應當常常勤修,精進不懈,修習一切善,才能成就自他真實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