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圓覺經—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第三集)  1981  檔名:09-009-0003

  (請從09-009-0002b音檔位置00:20:21開始)

  經本,第一頁第四行第二個字開始,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從前面兩句念起:

  【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這是佛講《圓覺經》的處所,這個處所很特殊。上一次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一段沒能講完,只講了兩句,但是這個兩句是總說,特別著重在「入」,我們要曉得如何才能夠「入」,如何才能夠得「三昧正受」。

  今天接著說『一切如來光嚴住持』,可見得不是一尊佛,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光」是講的智慧光明。我們這個大經,在道場差不多也有不少是我們圖書館這邊老聽眾,說起來比較上容易一點。因為我們大經是經常不斷的在講,雖然不能入,這個概念總比較上要清楚一點。「嚴」是莊嚴,智慧光明的莊嚴,這個是真正的莊嚴。說到佛的光明,佛有身光、有智光。身光裡面有常光有放光,但是頂重要的是智光,智慧光明,智慧又有根本智與後得智。智光不能現前就不能夠解決問題,什麼問題?佛法裡頭常講「一大事因緣」。「一」就是講的一真法界,就是此地講處所的問題,一真法界,我們一般講成佛、成菩薩這個問題;「大事」是指的生死大事。諸位必須要知道,智慧不開,這個問題解決不了。

  今天下午有一個同修來看我,他過去在我們圖書館聽經,有一年沒有來了。今天來告訴我他做生意這一年非常不好,所以很少到圖書館來,名字幾乎我都忘掉了。他就說現在有人教他說是念一個什麼咒,生意就會好,就會轉變命運,就會發財。我說,如果這個人這個咒要這樣靈,我們總統要拜他做老師。為什麼?那個咒一學會,我們就是經濟大國,我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就可以咒一念,大家做生意都發財了,我們台灣是人人都發財,豈不是經濟大國嗎?豈不是世界上第一富有國家嗎?所以這個學佛難,實在是難。難在哪個地方?都是趨向迷信,這個怎麼得了!咒靈不靈?咒有的時候靈,咒是屬於加行,你自己沒有根本,那個力量加不上。幫助你,你自己本身要有基本的條件,別人來幫助你才能幫得上忙;你連個基本條件都沒有,這個神咒一點用都沒有。他也是有疑惑來問我,類似這樣迷信的情形,今日之下太多太多了。

  佛法在根本法裡面,上一次也跟諸位提過,是以平等、清淨、慈悲,修是修這個。他說,他記得我從前說過一句話,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不錯,我是說過,我說過很多很多次。佛氏門中靈得不得了,有求必應,問題呢?要如理如法的求;不如理不如法,不相應。所以學佛不是迷信,先要把宇宙人生的大道理要搞清楚,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有求必應,才能夠感應道交,最基本的,你這個心要像佛,要是一個佛心。佛心是什麼心?一心,我們念佛法門裡面講「一心不亂」,這是佛心。二心,就不是佛心,佛菩薩沒有二心。我們要修的,這個是第一要緊的大事情,福慧都在其中。如果我們捨本逐末,單單是求福求慧,求不到的。你要是得了一心,福慧自然具足,都在裡面。

  我們今天是不是從根本上來修學?有許多人還是尋枝摘葉,在枝葉上求,不是在根本上求,枝葉上是死的不是活的。《圓覺經》,尤其是第一章,所講的是根本之根本。前面我從「如是我聞」、「一時」都把基本的教義給諸位說出來,聽了,聽了沒有用處,聽得再熟,你自己講得再好都沒用處,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沒有用處,聽得多了說食數寶,理論與我們的生活要不能融成一片,我們的修行都叫做盲修瞎練。為什麼?理跟我們生活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這盲修瞎練。因此,求智慧是學佛人第一樁大事。智慧從哪裡得來?從定得來,諸位一定要記住。你以為智慧從經本裡面就可以得來了,那是假的,你縱然是把這個《大藏經》都背遍了,你也開不了智慧。開智慧要修定。

  那是不是我們要盤腿面壁去修定?盤腿面壁那個定開不了智慧。所以在經典裡面,我們要講到最簡單、最扼要,說理說事說得最清楚,可以說無過於《六祖壇經》,《六祖壇經》可以說是把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精華全部融攝在其中,言簡意賅。六祖告訴我們,修定的時候是動中有不動,這個是真正的禪定。那個裡面開示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圖書館的成立,我們就啟講這部經。現在快圓滿了,大概還有三次,就圓滿了。很難得很難得,我們講了將近兩年,把這部經講完,希望在圖書館聽經的同修要有受用。換句話說,無論你在哪一個行門裡面,你研究哪一部經典,綱領掌握住,能夠有這部經做最高指導原則,無論在解門、在行門你都會很快的成就,這是六祖真正是幫了我們的大忙。

  所以大家總要以開智慧為第一樁要緊的大事情,為了要開智慧這才修定。定是什麼?簡單的講就是不動心。應當從哪裡修起?這個我在中南部講經許多人問我,從怨親平等修起。因為我們心裡頭最不平的就是怨親,這個相差太大了,我們最親愛的人跟冤家對頭,這個心起伏最大,不動就是定,一有起伏定就沒有了,定沒有了智慧也沒有了。我在高雄講經,有幾個人很想修,我就教給他這個方法。他問我從哪裡下手?我說你這一生當中,哪一個跟你最過不去,你最痛恨的,你的冤家對頭,你把他供一個長生牌位供到佛面前,每天早晚功課拜了佛之後就拜他,你拜上三年你的功夫就不一樣。他說,我拜了三年,我看了他還是不平。那你功夫不到家。先供長生牌位來拜,漸漸來訓練,到以後見了這個人也跟見了佛一樣,從這個地方修,怨親平等。這是我們初步下手。

  你要想成佛,你要想修西方極樂世界,想求一心不亂,你不從這裡做起,可以說你不得其門而入,沒有門可入。不管你用什麼心,你怎麼樣念佛,你這一生西方去不了。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西方極樂是清淨世界,你還有冤家對頭,到西方極樂世界,他也往生了,到蓮池海會還去吵一架,還紅紅臉,哪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第一步就要把冤家對頭看作自己父母,看作佛菩薩一樣。他對我什麼界限,那是他的事情,他討厭我,我見到他躲避,我迴避。我尊敬他就跟尊敬父母師長、佛菩薩一樣,成就自己的一心不亂,成就自己的平等清淨。這是我告訴諸位,入門下手的修法。定,不是講講,不是盤腿面壁,那個沒用處的,那是裝模作樣的。一定要在境界裡面不動心,眼見一切色法不動心,眼根在色塵入定;耳聞一切音聲不動心,耳根在聲塵上入定。這個叫修定,甚深禪定。這是講到智慧之要緊。

  「住持」就是說這個境界,智慧光明莊嚴的境界,這是如來之所住持。這講「一切如來」,再給諸位說明白一點,「一切如來」包括我們自己,我們今天把「住持」失掉了,我們的心是不是安住在智慧上,是不是安住在莊嚴上。我們今天的心住在哪裡?住在五欲六塵上,住在生死煩惱上,而沒有住在一切如來光嚴上,沒住在這上,這是我們的過失。底下這一句話就說得太好了,我這麼說你們也許還不相信,一切如來怎麼會有我的分?你看『是諸眾生清淨覺地』,這個就沒話說了,「一切如來光嚴住持」就是一切眾生清淨覺地,「清淨覺」就是佛。哪一個人沒有清淨,哪一個人沒有覺,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依清淨而起不淨,依覺而起了不覺。

  你們諸位好好研究《大乘起信論》,我在此地也特別提示諸位《大乘起信論》的重要,雖然古人講那是百部大乘經的教義,那個「百部」不是一個數目字,可以說是一切大乘經的教義的總綱領,你能把這個總綱領掌握到了,一切大乘經就迎刃而解。我們一部一部大乘經去研究不勝其煩,馬鳴菩薩大慈大悲,將這個一切經的經義融攝在一個小冊子裡面,等於說是給我們做了一個專題講演,使我們用很少的時間能夠通達大乘教義。那個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什麼叫覺,什麼叫不覺;(09-009-0003a音檔從這開始)佛是怎麼覺的,眾生又如何不覺,這都要搞清楚。你要是不了解,你怎麼個修法?必須要透徹的了解,你在行門上才有下手之處,才有一個入門的地方。這些都在大經大論上,本經也不例外,也是非常好的一部經典。

  這個意思,如來果地上所證的一真法界就是眾生的因地心,因果不二,不是兩樁事情是一樁事情。因此,本覺與不覺也是不二,如果是二你就沒門可入了。你看《壇經》裡面印宗法師問六祖,什麼是佛法?六祖答覆他,佛法是不二之法,二就不是佛法。如何才能達到不二?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這就是不二。本來無一物,就是念佛人的一心不亂。如果裡頭還有一物,這就不叫一心;一心裡面什麼都沒有,才是一心。有了一物了,就不叫一心;有了一物了,也不叫不亂,就亂了。所以念佛人要曉得,你念的是什麼?你的宗旨、目的在哪裡。這個地方是說到了極處,佛與眾生不二,一切如來與諸眾生不二。我在此地教給諸位求一心,你要是參禪的,教給諸位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無論哪一個法門都離不了這個原則,八萬四千法門殊途同歸。

  下面這是講境界,入了這個境界是個什麼樣子?『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這多自在。這個三句十二個字,把佛的境界形容得淋漓盡致,真正是第一等文章。十二個字,把佛的那個境界,描寫得清清楚楚。諸位果然入了這個境界,你的身寂靜了,心寂靜了,身心寂靜看這個世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個什麼相?清淨寂滅相。這是如來果地上所見到。沒有入這個境界,我們看到是十法界生滅的相。這樣的菩薩,在佛門裡也有個術語,寂滅忍。說別的大家也許不太熟悉,我們本省這些年來年年都啟建仁王法會,諸位《仁王經》至少也念過好幾遍,《仁王經》裡面講五忍菩薩,這個就是寂滅忍的菩薩。寂滅忍在菩薩是什麼地位?寂滅忍分三品,上品是如來果地,中品是等覺菩薩,下品是法雲地的菩薩,第十地的菩薩,「身心寂滅,平等本際」。

  再給諸位說,一真法界寂滅相是本來的相,就是《般若經》裡面所講的「諸法實相」,實在是這個樣子。我們把它看作十法界,看作生滅無常,是看走了眼,看錯了,誤認了,那不是實相。那像《金剛經》裡面講我們眾生這個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看的是妄相。為什麼?因為你用的是妄心,你今天用的這個心是分別心、是生滅心,你用生滅心看外面這個境界就是生滅相。你要是用寂滅心(就是一心,一心裡頭沒有生滅),你看到這個外面境界相叫不生不滅,沒有生滅,清淨寂滅。不學佛的人跟他講這個境界很難講,佛法稍稍有一點根基的,你們在大經裡頭一定常常讀過,「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這個正報用一心,外面當然是一個境界,一真法界。我們用的二心、三心、四心,用的妄心,外面當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定的道理,境界是隨心所轉的。《華嚴經》裡面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只要你心平等了,一切萬法無不平等。這個時候不但是你這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是此地講的「圓滿十方」。我們坐在這個地方,這一個身,身也是圓滿的充遍了法界。可惜的是什麼?你用分別心看不出來;你用一心,你就看到了。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再告訴諸位說,這種境界是人人可以證得,問題就是你幹不幹?前兩次跟諸位說,這個事情不求人,問自己,自己願意幹,決定有成就,就怕你自己不幹。你要果然認真的幹,像我這樣很笨的人,業障很重的人,我也能夠證到這個境界。何況諸位善根福德都比我深厚,你們要真正肯幹成就比我快,也在我之上,這個我可以相信。從哪裡能夠見得你們諸位善根福德比我深厚?從這個修學歷程當中。我過去親近的老師,對我講解佛經的道理,沒有像我現在講得這麼透徹,也沒有這麼多的時間,我跟章嘉大師一個星期兩個鐘點,我在台中跟李老師一個星期只有三個鐘點。你們諸位同修幾乎是天天在聞法,這個福報就是太大太大了,從這個地方來看,你們大家的善根福德比我深厚。我那個時候修學真是苦不堪言,明天的日子不曉得怎麼過,不能想,想了問題就來了,所以就根本沒有明天的想法,明天還沒到不去想他,過一天算一天,這樣的修學。諸位今天是衣食無愁,福報比我殊勝,機會比我多,你們要成就當然比我快,這是一定的。

  問題就是你們信不信,你們肯不肯幹。我唯一的一個長處,就是老師怎麼教,我就怎麼做。我頭一次見章嘉大師,第一次跟他見面,他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告訴我做六年,我就老老實實做六年,真幹。大概我比大家稍微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一點,老師怎麼教,我就怎麼做。經裡面佛菩薩怎麼講的,我想想這個是很有道理,我就這樣做。我今天奉勸諸位這樣的肯定,就是因為我照這樣做了,我所收的效果跟佛菩薩講的一樣,佛菩薩沒騙我,我講話就硬了。如果我這些年修的那個果報跟這個不一樣,佛菩薩騙我,我今天就要跟大家來討論,這個經典到底靠得住靠不住,理論、方法上有沒有偏差,為什麼我們照這樣做得的果報不一樣?那就值得檢討。

  今天的結論是誰修誰成就,正是永明大師所講的「萬修萬人去」,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正確理解教義,能不能把握這個正確的方法,這個是關鍵之所在。要想成就,首先就是要學「身心寂靜,平等本際,圓滿十方」,這是我們的修學目的。我們無論在解門、在行門,都要與這個大目標、大方向要相應。換句話說,凡是叫我們身心不得清淨的,我們都要遠離,都要捨離。凡是叫我們心不平等的,我們要捨離。第一天我跟諸位說過,佛法什麼都不是,專治我們毛病的,身心不清淨是病,心不平等是病、不圓滿是病,佛法就是治病的良藥。病好了,藥也不要了,就是成佛了,這個時候我們叫成佛。這個三句是講的自受用的境界,下面這個三句是講他受用境界。

  『不二隨順』,所以佛法不是死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是什麼?功德就是「不二」,自己永遠是一心不亂,一天到晚辦事都是一心不亂。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什麼事都可以做,要緊在哪裡?不二,就是一心。這個你做一切事跟諸位說都叫做不分別,你在政府機關辦公,你的心清淨,一心,事情辦得非常好,這個是佛事;你是家庭主婦,每天照顧小孩、燒飯,你是一心不亂,你這個燒飯、照顧小孩叫佛事。這個道理要不搞清楚怎麼叫修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佛事,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是修行,功夫沒有間斷的。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待人接物,沒有一樁不是佛事,一心就都是佛事;二心就都不是了,全都不是了。

  這個地方就是叫我們用一心不亂,恆順眾生,叫「隨順」。如果不隨順怎麼能夠度一切眾生?諸位要記住,度一切眾生絕不是一定要出家,要在講台上說法這叫度眾生,這個是千千萬萬形式當中的一種而已。你在任何一個行業裡面,任何工作裡都是在普度眾生,要曉得這一點。度眾生也不一定要說法才叫度眾生,諸位要曉得,凡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就是度眾生,這就是「不二隨順」,叫他在境界裡頭覺而不迷,幫助他也達到心地清淨,也達到一心不亂,不管你用什麼方式。你們諸位去念念《華嚴經》,你看《四十華嚴》五十三參,這些菩薩們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那都是在普度眾生。做生意的菩薩顧客就是他的眾生,公司的老闆他底下的職員就是他的眾生,學校老師學生就是他的眾生,你在家庭家長的時候,你這一家人、這一族人就是你的眾生,寺院出家人是做一個示範而已,所以度眾生是念念都在度眾生,從來沒有間斷過。所以他是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這個「諸」就是無量無邊,不是一種。你身心清淨自然就放光明,善根成熟的眾生一見到你,就有攝受的力量在裡面,眾生一見你,他就不願意捨棄你,我們俗話說有緣,有緣的眾生則得度,緣沒有成熟的眾生廣結善緣,所以要結緣。這就是「現諸淨土」。「不二境」就是一真法界,佛菩薩永遠住一真法界。譬如佛跟我們在一起,他住的一真法界,我們住的六道輪迴。我們面對面手牽手,他住一真法界,我們在六道輪迴,為什麼?他用一心,我們用妄心;人家用的真心,我們用妄心。所以我常常是苦口婆心勉勵一切同修用真心,絕不用妄心,待人接物純真無妄,我們自己住一真法界。千萬不要,他對我惡心對我,他常常找我麻煩、過不去,我還對他好。那你不是自甘墮落嗎?他要墮阿鼻地獄,我也得跟他去,不去對不起他,哪有這種道理。

  我們自己走的是佛道,我們也處處鼓勵別人走佛道。他不走,不走,我們的責任盡到了,我們的心圓滿的。如果說這個人過去對我過不去,他是我冤家,我說法的時候要跟他說一點假的,把他送到地獄裡去,這就不對了,你這個心不圓滿。再惡的人,再大的仇恨,也是一律平等,也是大慈大悲,沒有兩個心看待,一心看待,你自己住的是一真法界,這就是「不二境」。自己永遠住不二境,不管別人怎麼對待我,給諸位說佔便宜的絕對是我,縱然是遇到冤家不能夠原諒我把我殺掉了,這一殺掉我的神識立刻就到西方上品上生,我還得感謝他。為什麼?他早一點把我送去,要不然我還在這個世界,還得苦幾年。不但不恨他,還多謝他,他是善知識,成全我們早一天往生,決定上品上生。有一念怨恨,墮落了,西方世界沒分,這個虧吃多大。

  待人誠實語,不騙人的。所以學佛的起步,不自欺,不欺人。不欺騙自己,不欺騙任何一個人。佛法講真,只有一真才能夠證得「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我們要想入佛的境界,你不這樣做的話就與道相背了。凡是與道相背的,全是假的,決定不是真實的。所以應該要捨離,遠離一切虛妄。妄心是虛妄的,心意識都是虛妄的。五十一個心所更是虛妄,連八識都是虛妄的,五十一個心所當然更是虛妄,你們念念《百法明門》就曉得。境界相是虛妄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百法》裡面,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行法全是有為法。前面九十四法有為法,後面六法是無為法。「一切有為法」就是指的這些,「如夢幻泡影」,都不是真的。我們用意識心,用五十一心所,這就造成了六道輪迴,苦海無邊。

  如果你一旦覺悟了,這是假的;知道是假的,才肯放下。為什麼我們現在放不下?不曉得那是假的。我今天告訴諸位是假的,你們常在聽經是假的,假的還是放不下。為什麼原因?沒有肯定。這個在煩惱裡面,就是見思煩惱裡面貪瞋痴慢疑,雖然聽到了,我很相信很相信了;很相信,還是不相信。為什麼?果真相信,立刻就斷了。這個在一般講法,一斷就證果,見思煩惱一下放下了,就證阿羅漢果。念佛法門立刻就得事一心不亂,無明也放下了,你就證得理一心不亂;禪宗裡頭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法裡頭所謂圓頓法門就是如此。《圓覺經》也是講的圓頓法門,也是講求頓超的。《楞嚴經》諸位聽過不少遍了,「歇即菩提」,歇就是放下。剛才講了,放下見思煩惱,就證阿羅漢果。果真相信了,一下就放下。所以我們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佛在那裡說法,經還沒有講一半裡面就有很多證阿羅漢果,有很多證了大菩提。什麼原因?就是這個理一下明白之後他就放下,當下就證果,《楞嚴經》大家能看到。

  由此可知,證果實在講沒有時間限制,沒有修行時劫長短,要曉得佛說法有方便語,隨順我們眾生說的;有真實語,是他自己親證境界上說的,我們都要能體會得到。楞嚴會中摩登伽女,大家曉得她是淫女,佛的《楞嚴經》還沒有講一半,她已經證到三果羅漢了;法會還沒散場,已經證三果了。可見得真正明白的人,當時就放下,放下就證果。明白之後那個心怎麼不清淨!

  再看下面經文: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

  這個名相就不必解釋。『十萬』,這個「十」不是一個數目字,是代表圓滿的意思。「十」是表法的,實際上是表的無量菩薩。像華嚴會上,像法華會上,這些數字統是表法的。所以「十」在此地是個圓滿的意思。這個地方要注意的,此地是大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我再勸勉諸位,要學,要學大菩薩,大菩薩是真正的菩薩。小菩薩是,小菩薩不行,小菩薩不能開悟。小菩薩也修六度萬行,心量小,有分別,有執著。在天台大師四教裡面,藏、通、別、圓,這個藏教的菩薩就是小菩薩;通教,這是前面通小乘,後面通大乘,還不是真正大菩薩;大菩薩最低限度,別教才擔當得起。可是此地講的不是別教,此地講是真正的大菩薩,圓教菩薩。藏、通、別、圓從哪裡分?從我們發心上分,你發的是什麼心,所以這個發心的關係太大了。

  這個地方講的圓攝大菩薩,簡單的說第一個要有大根器。這個大根器我在此地跟諸位說明,在座的諸位人人都具足大根器,為什麼?如果你要是沒有大根器,就是過去生中你要未曾供養無量無邊如來,在今天末法時期這個一乘了義的經典你沒有緣分,你聽不到。本經後頭有,一切大經佛都跟我們說明,末法時期你能夠在了義大乘經典,像《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彌陀經》、《圓覺經》,這些大經大論,你能夠參與這個法會,能夠以歡喜心、恭敬心來聽,證明了你過去生中曾經親近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你是一個有大根器的人。你要不相信,在樓上住了多少人,隔壁有多少人,他為什麼不來聽。你們老遠到這個地方來聽,他就住在隔壁,他也不來,沒有善根。這個東西一點都不能勉強,這正是所謂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佛慈悲圓滿的,這些人為什麼,他不來?不是佛不度他,不來,住在隔壁他不來。所以諸位能夠來就是善根福德深厚,這一層大家都具足。

  第二個要具足大智慧。這個就有問題了,所以說頭一個條件我們可以說大家個個具足,向下幾個條件就不見得具足,如果要都具足了,那你就是圓頓菩薩。圓頓菩薩決定一生成功,不會等到來生的,不會的,一定這一生成就,那麼就是要有大智慧,智慧就是抉擇,心地清淨光明,對於一切事情照得清清楚楚。

  第三個條件是要信大法,就是對於佛一乘了義的這些經論深信不疑,這一點很不容易。我記得我出家受了戒,到台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見到我的時候,第一句話就叫我要信佛,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也教了兩年佛學院,難道還不信嗎?老師跟我解釋,信不了。什麼叫信?你看看經的後面「依教奉行」,這個叫信。道理跟你講了,還是我行我素,這不信。換句話說,信了就做到,沒有做到就不信。做到一半,信了一半;做到百分之九十,信了百分之九十,你們想想這個信多難。百分之百的做到了,這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了。我們聽了學了,學了之後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換句話說,不信,根本沒有信,白聽了。這些理論、這些方法不是空口說說而已,說了之後與我們日常生活、與我們的心態行為要融化成一體,理論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理論。

  像前面經文剛才我們念的「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這就是生活,就是我們一天到晚待人接物的心,一天到晚的生活行為就是這個,這個自己就入一真法界。如果諸位能夠做到這一點,二六時中果然是這樣子,你要來問我,我說「你已經成佛了」,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決定沒有話說。你能夠做到一半,你可以得事一心不亂,可以往生方便有餘土。你能夠做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你可以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聽是聽了,我也曉得,我也會講,我也會教別人,我自己的心行與這個根本不相應,那叫說食數寶,諸佛菩薩的淨土與你沒分、沒緣,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

  所以這個信,非常非常之不容易。信了以後,解大義。對於佛法的經義,正確的道理,要理解。但是諸位要曉得,佛法的義趣,絕不是思惟想像能夠理解的。所以我那一天在報紙上看到的,我們的教育部要把宗教納入到大學(教育部也告訴我),將來各大學校可以設宗教學院。我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那天晚上講經我就提出來,有問題。問題在哪裡?納入到學校的時候,用什麼東西來研究,用心意識來研究,換句話說,用分別心,用意識心。用這個心來研究佛法,完了,研究個三大阿僧祇劫智慧也不會開,佛的意思什麼也不曉得。在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你研究三大阿僧祇劫,我的意思你都不曉得,你怎麼能懂佛的意思?佛法的方法跟世間做學問的方法完全不相同,佛法不但宗門參禪叫你離心意識參,教下也是要離心意識,心意識是妄心,叫你用真心。我們這個方向搞錯了,起步踏錯了,一錯到底。

  所以從前教學,你們看看《高僧傳》,看看這些歷代祖師的語錄,他們的教學,為什麼學生沒有多少年,三年五載就恍然大悟,就開悟了。我們現在也辦佛學院,有的人這個佛學院念三年畢業了,再到那個佛學院,念了好幾個佛學院,念了二、三十年,你問他,他還是什麼都不知道。這什麼原因?錯用了心,人家過去教學是不用心意識,現在的教學完全用第六意識,那怎麼能成功?第六意識是妄心,你在這個地方研究,研究叫打妄想,怎麼能開智慧?打妄想當作智慧,這個算是錯到了底。

  我們學東西,如何能夠離心意識學?現在教學的方法值得檢討。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的時候,一開頭李老師就不准我記筆記,也有不少人寫筆記的。(09-009-0003b音檔從這開始)老師告訴我你要開悟,你悟的境界一年跟一年不一樣,你今年費這麼多功夫寫的,到明年是統統用不著、丟到垃圾堆裡,你豈不是白費功夫嗎?我想想這個道理也不錯,所以我跟他十年沒有筆記,聽了十年經的時候,聽了三十多部經沒有筆記。我在外面講經也沒有筆記,就是要把心意識給捨掉,不用分別,完全用的直心,用的清淨心,能接受多少就接受多少,不打妄想,不鑽牛角尖。這一句沒聽懂,沒聽懂絕不過問,不要再去研究,一研究落在第六意識裡。我們試問問今天教學,他能不能用這個方法?他不用這個方法。用心意識研究世間學問可以,研究佛法不可以。一切經論是諸佛菩薩、這些大善知識真如本性當中流出來的,無分別智裡面流出來的,我們用分別心決定不能解其義。

  所以我也常常告訴一些同學們,佛經沒有意思,你不要想去求解義,沒有意思。再告訴你,佛經裡頭有無量意思,每一個字都有恆河沙的意思,說之不盡。從理上講沒有意思,從用上講圓滿十方,對什麼程度的人,說什麼意思;對哪一行業的人,說哪一行業的意思。無量無邊的意思,活的不是死的,一落在心意識裡就變成死的了,死的不是佛法,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希望諸位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所以一定要求解。求解,唯有一心才能夠正解,思惟想像那一定是錯解了意思。這個就是佛在《華嚴經》裡面講過,「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世間第一等聰明智慧的人不能解佛法,為什麼原因?他那個智慧是心意識。那麼解佛法的人是什麼人?要離心意識的人,他自然就解了。為什麼?一離心意識,你心跟佛心、祖心是一個心,一心無二心。一心裡面流出來的東西怎麼會不解?一個心!不要聽講,不要研究,自然就懂了。所謂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個心裡頭流出來的。所以諸位只要能夠證得一心不亂,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統統都理解,不要學,一接觸就悟了,為什麼?一切法都是一心變現之物。你要在一部經裡頭字裡行間去尋求,一切註疏裡尋找,這個古人比喻叫尋枝摘葉,不曉得在根本上下手,在枝葉裡頭去摸索,這個太苦了,費得時間太多了,幾時找到根本,幾時大徹大悟。這是講求解的要緊,求解有求解的方法,有它的道理。

  第五要發大心,大菩薩一定要發普度一切眾生之心,為一切眾生做增上緣。心發了也不是叫你天天去求,求了怎麼?那是攀緣。佛法不攀緣,佛法隨緣。前面講隨順,不攀緣。換句話說,諸佛菩薩沒有一天不說法,他的道場門是敞開的,任何人都可以進來,進來不進來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功德是圓滿,這個叫隨緣不叫攀緣。如果說是我要找人來、邀這些人來聽講,這叫攀緣。佛法裡頭沒有攀緣,佛法是念念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聞法,都能夠開解,都能夠證果,都能夠證得圓滿究竟幸福的生活。可是佛法不拉人,不勉強人,不強迫人,是要你自己歡歡喜喜、法喜充滿而來聞法,這個是大心。所以大心不能誤會,大心要到處去找人的時候,那就是錯了。

  第六修大行。諸位曉得什麼叫大行?凡是求一心不亂的就是大行。我今天最簡單的告訴諸位,「不二隨順」的是大行,不二是自己一心不亂,又能夠恆順一切眾生。我們現在的話就是協助一切眾生,幫助他,他有疑難隨時來隨時要給他解決,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他;自己一心不亂,清淨、平等、光明,「圓滿十方」,這個叫大行。境界裡面有分別,這個行就小了,就不是大行了。

  第七個,就是最後一個要求大果。我們所希望這個果報是要至高無上,其餘的法門跟諸位說,有實在的困難,有實實在在的困難,淨土法門穩當、可靠。可是在淨土裡面,我們要發心,取實報莊嚴土,取上品上生。人要有這個志氣,千萬不要說「我下品下生就好了,我就滿足了」,這個志氣太劣了。志氣要提起來,要上品上生,因為這個事情不是做不到。我告訴諸位,這不是求人的事情,做得到。可是要想上品上生,佛法的理論要貫通。

  今天我們學佛有個很大的障礙,要不是有幾個老同修提起來,我也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前個禮拜有人跟我提起來,他說現在有很多學佛的年輕人,鑽牛角尖,食而不化。而忽然使我想起了一樁大事情,今天大家鑽牛角尖,對教理不能通達,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缺乏的什麼?缺乏的同參道友互相的切磋琢磨。你們沒有這一點,這一點比那個老師指導還要重要。我在台中十年,有老師指導,有同學在一塊切磋琢磨,所以得了不少利益。我們同時跟李老師學講經的幾個人,到以後我們一共有七個人,我們每一個星期有兩次聚會,聚會的內容是把老師教給我們東西,我們裡面輪流複講,複講完了之後再討論,討論裡頭有爭執、有吵,吵得面紅耳赤的,大家都爭執不下,那這個問題第二天請教老師,有的時候也就馬馬虎虎算了。所以說沒有同學在一塊這樣的熱心來討論、來研究,不能夠發覺問題,你自己有不懂的時候,你通不過去;或者還有自己沒有想到的,沒有看到的,經過別人一問的時候還給他問住了,自己沒發現。所以這樣的互相切磋琢磨非常之重要,古人講「有師有友」。單有老師沒有同學不能出來,單有同學沒有老師也沒有辦法。為什麼?同學在同學當中,他沒有尊嚴,他彼此不服,問題解絕不了,疑問斷不了。單單有老師,老師太尊嚴了,不能常常去問,常常去問他也害怕。同學在一塊就無所謂,可以吵架,可以打架,沒有關係。這師與友都很重要很重要。

  我們圖書館將來也要舉辦研究討論會,一個星期至少要舉辦一次兩個小時,同學當中輪流來做主席,來互相討論。我避開,我在那裡怕大家不講話,我躲開讓你們去吵去,讓你們去鬧去,才能夠發現問題,才能夠把自己的疑問斷掉。你們聽經聽多少年,這個裡頭疑問很多,見到我又不好問,同學當中又沒有什麼聯繫。這有個場所就好了,專門給你們互相討論,互相研究,在這個裡面發現問題。斷疑生信,才能夠成就自己的道業,成就自己的菩提。

  今天時間也到了,就講到此地。

  (09-009-0003b音檔剛好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