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講義節要  (第四集)  1995/6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24-0004

  請掀開經本第五頁第三行,看「明宗」最後的一段,「經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又云:以無我人眾壽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菩提。阿耨菩提者,實相般若也。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觀照般若也。因觀照而證實相」。我們看最後這一段,這一段也是修宗最後的結論,非常重要,這裡面所說的都是本經的經文。離一切相,則名諸佛,由此可知,若不離相就不名諸佛,不名諸佛就是即非菩薩,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就不是菩薩,這地方所講的諸佛就是菩薩。天台家所說的菩薩叫分證佛。天台講的六即佛,第一個是「理即佛」,從理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從理上說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有真心、都有本性,從心性上講那就是佛,這從理上說的。後面這五種說法都是就事論事。在事上說,我們學佛了,學佛但是沒見性,沒見性叫「名字即佛」,有名無實,名字是佛,實際上是凡夫。如果修行功夫相應,沒見性,得定了,距離見性很接近,這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破一品無明,證得一分自性,這叫「分證佛」,所有佛就是心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就是成佛。

  在大乘圓教來說,初住菩薩就見性了,所以初住菩薩就是佛,是真的佛,不是假的佛。從初住到等覺這一共是四十一個位次,《華嚴經》上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位菩薩就是此地講的諸佛。圓教初住菩薩雖然只破一品無明,只證得一分法身,可是他的能力的確不可思議。像我們讀《普門品》,觀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樣身來說法,應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薩就現佛身而為說法,他有這個能力,他能夠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能現這個身。所以他們是真的佛,叫分證佛,不圓滿。到究竟圓滿,我們稱為究竟佛。所以佛有六種說法。這地方講的諸佛就是指分證佛,從初住一直到究竟佛,這四十二個位次,諸是這個說法。這些諸佛,也就是從初住菩薩說起,都要離四相,四相要不離就不是佛。在《金剛經》後面說不是菩薩,不是諸佛是同樣的意義。由此可知,不可以不離相,不離相是決定不能成就。

  如果我們再從本經細細的去觀察,不但大乘諸佛要離相,連小乘證果也要離相。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須陀洹,小乘初果,須陀洹他著不著相?他有沒有感覺到我證得須陀洹果?有沒有?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沒有。世尊問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尊者的答覆告訴我們,須陀洹也不以為他證得須陀洹果。這就是說明大小乘的果位都是離一切諸相,這個意思很重要。如果要不離相,不要說大乘菩薩沒分,小乘初果也沒分。由此可知,我們過去生中無量劫來,雖然善根福德累積得很深、很厚,為什麼現在還落到這種地步?就是沒有能夠離一切相。一切相是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統統包括在裡面,只要有一樣沒有離開就不能證果。從這些地方我們體會到,我們看得出,修行證果難,太難了,難在哪裡?難在離一切諸相。這句話說起來容易,說起來很輕鬆,做起來可不容易。所以一定要離相。修行修什麼?離相而已。

  又云,這也是經上說的,都是根據經上的經文,這個很好,提出修學的綱領。以無我人眾壽,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離相,離一切諸相,一切諸相總不出這四大類,這四大類全都包括,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通常我們把它翻作中文叫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本經所講的「實相般若」,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心性,我們淨土宗裡面講的理一心不亂,名字不一樣,是一樁事情。一定要離相,不但要離相,還要修一切善法。哪些是善法?離相所修的一切法都是善法,穿衣吃飯都是善法,離相!若不離相,天天供佛、供菩薩都不是善法,著相。關鍵就在離、著,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知道。不要以為看到這善法就想到天天去做好事、做善事,你就錯了,你已經著了相,你已經著了修善法的相,我、人、眾生、壽者統統具足,那都不是善法。

  此地所講的善法不是我們觀念當中善惡之善,諸位要曉得,善惡之善是相對的,相對的就不清淨。所以這個相對的善惡,你修善感六道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感三惡道的果報。總而言之,善惡都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這不是真善。真的善,善惡二邊都沒有,二邊都不著,二邊都不著什麼意思?離相,離一切諸相。所以離一切諸相,說老實話你作善、作惡都是善法。這個聽了很奇怪,作善是善法,作惡怎麼也是善法?你看《華嚴經》就曉得,《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有三個菩薩做很惡的事情,幹什麼?貪瞋痴。勝熱婆羅門愚痴,三毒煩惱,它是善法,為什麼善法?人家不著相。甘露火王瞋恚,脾氣好大,一天到晚動不動就殺人,善法;伐蘇蜜多女淫女,這妓女,善法,人家離四相,沒有四相。這就是說明,只要離一切相,離一切相善惡二邊都不沾染,這是《華嚴經》顯示出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才叫得大自在,這是大菩薩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如果要學勝熱婆羅門、學伐蘇蜜多女、學甘露火王,必定墮阿鼻地獄,那就問題嚴重了,那個學不得的。他們是用什麼?用貪瞋痴度眾生的,他用這個做手段的。

  所以佛菩薩度眾生,那個手段我們沒有法子想像的,不可思議的,應該用什麼方法度,他就用什麼方法度。到最後的結果,都是令一切眾生斷煩惱證菩提,他怎麼不善?那叫真善。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不離相不行。我們這真正修行,真實的功夫,就是對於一切諸相的執著是一天比一天輕,一天比一天冷淡,這就是進步,這是好境界。假如對於一切諸相還是堅固執著不肯放下,你修什麼都得不到結果,那個結果是六道裡面的果報。你學佛持戒、修布施,修的是福,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你造惡,這是六道裡頭的罪報,你修的是這個。因此我們也體會到了,佛在經論裡常講,這一切眾生以輪迴心,什麼是輪迴心?妄想執著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不能捨棄妄想執著,你造的善惡都是輪迴業,造的善有三善道的業,造惡是三惡道的業,沒有辦法,出不了輪迴。天天在造輪迴業,如何能夠出離輪迴?不出離輪迴就是沒有成就。

  你要問,為什麼沒有成就?我們現在這樣子就是。不是說過嗎?無量劫修行到現在這是什麼成就?現在這一生還這麼苦惱。我們不是從這一生才開始修的,這一生才開始修,這個地方一個半小時坐不住的。你能坐一個半小時坐在這個地方,還能生歡喜心,證明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這個我說沒有成就,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沒有成就?沒有放下,沒有離相。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從這一生起,我們知道離相要緊,只要離相我們就成就了。離相,不是外面的境界相不要,那個不要你就錯了,那叫做斷滅相。相還是有,還是存在的,一樣可以用它。離相是離哪個相?心裡面分別的相、執著的相,離這個,不是叫你離外面這些事,那個事不妨礙。剛才講的《華嚴經》上這三位菩薩貪瞋痴不妨礙,貪瞋痴事上有,心上沒有。

  這個道理不但在大經上顯示得這麼清楚,小乘經上都說,你看小乘講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斷了就超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有因有果,三世因果,過去的因果,過去世的,我們沒有辦法下手;未來世的,來生沒來,我們也沒有辦法下手,能下手的只有在這一生當中。這一生當中的因果,前面五條是果報,果報已經得的果,果報沒有辦法了,要在因緣上下手。因緣只有三條,愛、取、有,就這三條,愛取有這三條斷一條,六道輪迴就沒有了。以我們凡夫的心量來看佛菩薩,當然看得不準確,就以凡夫的心量來觀察,像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這些人,他們最低限度做到什麼?他愛取或者有,「有」沒有,這個心裡頭真的沒有,表現在外面好像有愛、有取,這個內心裡頭沒有有。我們的麻煩是心裡頭真有,這個要命,這就是搞六道輪迴。人家有本事心裡頭沒有,乾乾淨淨,絲毫不染,所以他超越六道輪迴。這叫我、人、眾、壽這個四相決定沾不得。修行方法很多,叫八萬四千法門,所有一切法門修什麼?離四相而已。離了四相,實相般若就現前。為什麼?實相般若是本有的,不是修來的,而是這些虛妄把它障礙住。虛妄去掉,好像雲彩去掉,太陽就出現。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自己本來具足的。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觀照般若也,在整個修學綱領裡面這一句最重要,我們真正下手處就在此地,離一切相,一切都不要執著,去修善,這就是觀照般若。本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入了經文大家就看到了,你看佛是怎麼生活的,佛的日常生活就是觀照般若。我們的日常生活叫無邊煩惱,早晨起來眼睛張開就煩惱。菩薩觀照般若,你看菩薩為什麼他的生活是觀照般若,我們學習要從這裡下手。因觀照而證實相,換句話說,現在我們的生活如果不是觀照般若的生活,你要想見性難,太難太難了,簡直就是不可能。我們平常講得粗顯一點,講得明白一點,我們要過佛菩薩的日子才能成佛、才能成菩薩。我們的生活如果不是佛的生活、不是菩薩的生活,你要想作佛、作菩薩不可能,就這個意思。所以要想作佛先要過佛的生活,要學著過佛的生活。本經就是教導我們過佛的生活,經文不長,五千八百多個字,字字句句都是觀照般若。如果我們善於體會、善於運用,現前生活就能夠改變,真的,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從凡夫的生活轉變為佛菩薩的生活。這個經才好,我們才要學,要沒有這種好處我們學它幹什麼?我們的時間有限,精神也有限,沒有真正好處的東西不用看它,浪費精神、浪費時間,那就真可惜。所以我們要抓住寶貴的光陰,學最好的東西。

  底下一大段叫「辨用」,辨是辨別,用是用處。「明宗,是明因位之修」,前面這一大段,明宗是明瞭修學的綱領。「辨用,是辨果地之證」,我們抓到綱領了,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修行一定得好處、得利益,這個好處、利益就是此地講的,就用,學了之後他馬上就有用,學以致用。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真正肯用心修行的人,不是沒有,有,真肯用功修。但是你仔細觀察,他沒有得到利益,沒得到好處,原因在哪裡?江味農居士在《講義》裡面就告訴我們,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的原因,第一個是理論錯誤,他不了解這裡頭道理,第二個是方法錯誤。換句話說,如果理論通達、明瞭,方法正確,他得的受用不但明顯,而且快速。最顯著的是過去心情憂鬱,妄想很多,日子感覺過得很苦,前途渺茫,他有這個感觸,他不快樂。真正懂得方法、懂得理論去修行,這些疑慮全都沒有了,他生命當中有方向、有目標,有非常光明的前途,他的日子過得很歡喜、很快樂,歡喜、快樂就帶來的身心健康,我們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

  佛法的修學是大喜事,世出世間什麼樣歡喜事沒有佛法當中這個歡喜,所謂「法喜充滿」。我們修行得不到法喜自己就要覺悟,得不到法喜必定是理論或者是方法上偏差,否則的話,一定會得到。法喜實在說是我們這生命當中最豐富的養分,你只要得到,確確實實這個面孔放光。我們在古人註疏裡面所看到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雖然不像他那麼樣形容,容光煥發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我們今天講人氣色好、精神好,樣樣都飽滿,為什麼?歡喜!這是我們學佛要常常去檢點、去檢查的,我們有沒有得到?檢查我們功夫有沒有得力?心情開朗,心裡頭沒有事。心裡頭為什麼沒有事?離一切諸相。心裡頭為什麼有事?相沒離,沒離你就有事。離了心裡頭哪有事?這才能得清淨心,這就是結果,現在就得果報、就得受用,一直到圓滿成佛。「而顯體,是顯因果之目的」,目的無非是見性,我們俗話講目的是成佛,成佛就恢復自己自性當中本有的智慧德能,這就叫做成佛。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但以妄想執著所障,不能證得」,佛這個話是在《華嚴經》上說的。所以佛法是真平等。一切眾生,這個地方所說的眾生是指有情眾生,有情就是有情識的,我們現在人所講的動物,有情就是講的動物。所以你不要看蚊蟲螞蟻,牠也有如來智慧覺性,佛看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我們看一切眾生不平等,佛知道一切法的真相。螞蟻是畜生,造作惡業墮的身相,我們瞧不起牠,我們哪個人沒有做過螞蟻?過去生中都墮過畜生道。哪個人沒當過餓鬼?哪個人沒有下過地獄?現在到人道出生來,把從前的事情忘記掉了,這惡道都去過。往好的地方想,哪個人沒有做過上帝?哪個人沒有做過天王?也都當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做過天王有什麼了不起?真的像這個經上講的一場夢而已。

  本來都是佛,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現在搞成這個樣子,病根就是妄想執著,但以妄想執著。我們在六道裡頭,六道實在講是個大監牢獄,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沒有辦法超越,原因在哪裡?就是妄想執著。所以六道是誰造的?自己造的。怎麼造的?妄想執著造成的,不是別人造的。我們在六道裡受苦受難,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救我們?我們都怨天尤人。這不是佛菩薩造的,自己造的,自己造的唯有自己才能夠解決。所以佛只能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說出來我們覺悟了,六道是自己造的,自己的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只要把妄想執著去掉,那就又恢復了,恢復就是證得了,這才知道妄想執著對我們是大害。

  「妄想,分別心是。執著,我法二執是」,解釋什麼叫妄想、什麼叫執著。妄想就分別、起心動念,這個不能不曉得。不曉得,我們就不知道從哪裡修行、從哪裡下手;曉得,就知道了。妄想是分別,那我們見色不分別,聞聲也不分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學什麼?學不分別,學不分別就是離妄想。學不執著,《金剛經》上的方法是教我們把心量擴大,一切大而化之,不要去執著,不要去斤斤計較小圈子。這個方法非常高明,不要執著我,不要執著法,法是一切諸法。這個執著就是以為我是有的、真有,一切諸法是實在的,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我跟一切諸法都是因緣所生,凡是因緣所生都沒有自體,所以大乘法中常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既然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何必執著它?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這個理很深,事非常微密,我們凡夫是粗心大意覺察不出來,佛指導我們、引導我們,我們循著佛的引導,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了解諸法實相,然後你才深深相信,才肯定佛所講的話句句真實,我們應當要遵照佛的教誨去做。

  「起信論云」,這是《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造的,「以不達一法界故,不覺念起,而有無明」。這也是個大問題,一般初學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佛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為什麼會不覺?為什麼會有無明?無明從哪來的?這個問題在佛法裡面叫根本大問。不是現在人有,佛在世的時候弟子們就已經提出這個問題,像《楞嚴經》上富樓那尊者就提出這個問題,請教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會有無明?既然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會有無明?無明是幾時有的?現在人修行破了無明,見了本性成佛,成佛之後幾時再會起無明?他問得比我們詳細,我們還沒想到後面。而世尊給他做了詳細的解答,這個問答都在《楞嚴經》第四卷裡面。如果諸位有這個問題,你讀《楞嚴經》,讀了以後看你會不會開悟,讀了不開悟那怪你自己,你不可以說佛沒講得清楚。我看《楞嚴經》佛是講得很清楚,你要說是沒有開悟,只能怪自己沒看清楚、沒有聽清楚,佛確實講得很清楚。這個地方《起信論》裡頭這一段跟《楞嚴經》的意思相同。

  不達,達是通達,一切眾生不知道是一法界,一法界是真的,叫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一真法界,一是真的。不覺念起,念是什麼?就是前面講的妄想。而有無明,無明是什麼?執著,妄想執著,所以一真法界你就不能證得了。《華嚴經》上毘盧遮那佛他所住的國土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住的淨土也是一真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你看看這就曉得,要破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一真法界。無明沒破,一真法界決定無分,那真的,沒有破無明,你的生活範圍在虛妄的境界裡面,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無明蓋覆了真心,你所活動的範圍全是虛假的境界。無明破了之後真心現前,真心現的那就是真的境界,真實的境界,真實境界叫一真,一是真,二就妄了。我們今天不止二,所以現在人講滿腦子裡胡思亂想,不止二,亂七八糟,無量無邊。

  如何能把這些妄念統統捨棄到歸一?一是什麼?一是無念,有念就二。怎麼說?有念跟無念對立就二。所以禪家念佛一聲他要漱口三天,為什麼?念佛他落到二,他心裡還有個佛,有佛也不行。這是禪宗跟淨土宗的方法不一樣,淨宗的容易,就是淨宗有一個佛,有阿彌陀佛,雖然沒有能力離一切相,沒有能力破四相,可是念佛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得一真法界,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一品煩惱沒有斷,四相沒破,他到了一真法界,這個奇怪!所以這個法門許多菩薩都不相信。今天這個法門很多人不相信有什麼奇怪,沒有大驚小怪的,你就可以告訴他,很多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不相信,為什麼?理上講不通。從理上講一定要破一品無明才證一分法身,你才能入一真法界。這念幾句阿彌陀佛往生就證一真法界了,哪有這種道理?

  人家菩薩修行,修兩個阿僧祇劫才有能力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我們念幾天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還超過他,他怎麼相信?他搞了兩個阿僧祇劫,你才搞幾天,你居然超過他,這在一般人講太不公平、太不合理了。一般人看到真的是不公平、真的是不合理,為什麼?他只看到現前一段。假如要往整個事件他都看到了,他就點頭,這個人雖然短短幾天念佛往生,過去生中無量無邊的善根福德因緣,他不是這一生的,在這一生成熟而已。他的善根福德因緣比那個菩薩高多了,為什麼?那個菩薩不相信念佛法門,這個人馬上就相信,就憑這一點,那些菩薩就不如。所以了解全部的事實就覺得這不奇怪。淨宗法門修行的人都是不可思議,佛在《無量壽經》上講的,一個人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佛說那不是凡人。佛這個話說得很恰當,絲毫沒有誇張的意思,完全是事實。

  這也是說我們在這個時代,藉著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這一生遇到這樣好的因緣,這因緣真的是稀有。因緣是什麼?《無量壽經》,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過去一般人修行都依照《彌陀經》,依《無量壽經》修的人太少了,為什麼?《無量壽經》的譯本太多,所譯的本子並不是很理想。你們看原譯本,裡面有很多的文字很生澀,念了不順口,意思看不出來,很難讀。所以依照《阿彌陀經》修。依照《阿彌陀經》修那是善根福德因緣完全成熟了,也就是說他百分之百的成熟。百分之九十的成熟,還沒有完全成熟,對那個不相信,不能接受;看《無量壽經》原譯本也不喜歡,看了都搖頭。所以夏蓮居,這才五十年前,為我們會集了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我們一看生歡喜心,也就是說,我們善根福德因緣有個八十分的信心能生,從前八十分、九十分信心生不起來。《無量壽經》比《阿彌陀經》講得詳細,講得清楚,我們讀了之後生歡喜心,發願求生,這就是因緣成熟了。善根福德因緣三樣都具足,三樣都成熟了,這很不可思議,這一生才能夠出離三界、脫離輪迴,念佛往生,這才是真正有了結果。

  但是諸位要記住,一定要把世緣捨掉,決定不能掛在心上;你要把這些東西掛在心上,你的麻煩就大了,這一生又被害了。再親的人都要講清楚,你講清楚就不害他。我十二年前在香港講經,我母親到香港,我們第一次見面,那天晚上也講經。所以我對她老人家也很佩服,沒有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沒有。我見到她了,請她在旁邊坐著聽經,跟平常完全一樣,這點很不容易。不像一般人,出家人也不行,見到家人也是痛哭流涕,那心整個都亂掉,放不下,不可以。所以我母親開口就跟我說,常常想念我,我就告訴她,不要想,我說想我的時候還要搞生死輪迴,想什麼?想阿彌陀佛。你想阿彌陀佛,你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想阿彌陀佛,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才會永遠在一起。你要想我,搞六道輪迴,永遠不會在一起,那才叫大錯特錯!

  所以她聽了想想,覺得也滿有道理,回家就吃素、就念佛了。今年往生瑞相很好,她真的成就,這個目的達到了。我弟弟他有一個詳細的報告,她是兩次見到阿彌陀佛,一次見到觀音菩薩。在往生的前幾天,家裡面有一個佣人,這佣人是個遠親,是老人家重孫輩的年輕人,照顧她,她就告訴這個小女孩,她說我要走了。小女孩就問她,你到哪裡去?她說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她說西方極樂世界你去過嗎?她說我去過,我帶妳去好不好?小女孩說我太年輕,我現在不能去。這大概就是在一個多星期之前,所以她預知時至,走的時候念佛走的。到第三天給她換衣服,身上是軟的,比生前還要柔軟。這個人走的時候,這麼長的時間身體軟,就證明她走得很自在、很安詳,沒有恐怖;如果有恐怖,她的身體是僵硬的。所以人死了屍體為什麼那麼僵硬?恐懼、害怕。她是一絲毫恐懼心都沒有,她身體是軟的。

  第八天入大殮,火化,還是軟的,所以殯儀館的人從來沒有見過。她度了不少人,她現身說法,從來沒有見過,火化的時候撿到三百多顆舍利,這才是真的。所以你們兒女情長,你想永遠在一起,假的,作夢;真的心上一絲不掛,老實念佛,才能夠永遠在一起。除這一法之外,想永遠在一起是不可能的。那永遠在一起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頭。善友永遠在一起,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都作佛、都作菩薩,那得大自在。這是我們自己清楚,首先要幫助家人,我們不能幫助家人,你怎麼對得起?尤其是父母,那真叫對不起,這是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說明無明怎麼來的,生死輪迴怎麼來的,都要搞清楚、搞明白。這個底下說得清楚了,「不達即不覺」,就是迷惑不覺悟,無明就是妄想執著。「此經大用,能開眾生究竟圓滿之智慧」,這部經的作用它能夠幫助我們開智慧,不是普通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果地上的真智慧。「此智為一切眾生性體所本具,即是眾生皆有之如來智慧覺性」,為什麼能幫助我們開智慧?智慧是自己本來有的。你相不相信?相不相信《金剛經》能幫助我們開究竟圓滿的無上的智慧,你相不相信?事實擺在這裡,《金剛經》教我們離一切諸相,你果然離一切諸相,智慧就開了;你不肯離一切諸相,那智慧當然不開。所以這是事實。離一切諸相,你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不清淨的心起作用就是煩惱,你為什麼會有煩惱?心不清淨,妄念很多,雜念很多,妄想很多,所以你不生智慧。清淨心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它怎麼不生智慧?這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是自己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這是真智慧,就是大乘經上講的如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本經裡面所講的實相般若。

  「性具智開」,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開了,心清淨就開了。你們這裡有不少同學想發心講經,講經要智慧,經怎麼能講得好?心清淨就講好。心不清淨,你把《大藏經》從頭到尾背過你也講不好,為什麼?你心地染污,你心生煩惱,心生煩惱怎麼會把經講好?哪有這個道理!所以你要想把經講好,先用功修行,修清淨心。佛的一切經都是從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的,你的心清淨,跟佛就相應,你心清淨跟佛的心是無二無別。清淨心裡面流出來的經論那你怎麼會不懂?從佛心流出來的跟自己心流出來沒有兩樣,你的心跟佛心一樣清淨,佛心裡流出來的就是你自己心裡流出來,沒有兩樣,哪有不懂的道理!這才是問題的中心,這才是最要緊的。

  所以智慧現前,「不覺者覺,無明者明」,這兩句話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金剛經》上講的諸佛,《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便是通達一真法界」,只要你見性,也就說只要你得清淨心,清淨心智慧現前了,你現在住在這個世間,境界變了,境隨心轉。心不清淨,智慧沒有開,我們住的境界是六道輪迴,是六道的境界;心一清淨,智慧一現前,這個世間是一真法界。可見得兩個人在一起,住的是兩個不同的境界,不是一樣的,你要說一樣的錯誤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地,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法界,不可能說兩個人同在一個法界,不可能,沒有,只有諸佛,成了佛才行,凡夫一個人就是一個法界。《楞嚴經》上講的,我們大家在一起好像有共同的,叫「同分妄見」,我的法界裡頭有一部分跟你是相同的,雖然相同,各人是各人的,絕對不是一樣的。

  譬如像我們講堂有十幾盞燈,燈的光明放出來,光光互照,看起來一樣,相同的,但是每個燈有每個燈的光明,你熄一盞燈,那一盞燈的光明沒有了。換句話說,我們在六道裡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六道,不可能說我的六道跟你的六道是完全相同,沒這回事情,各人有各人的六道。迷的時候是這個境界,跟作夢一樣,各人做各人的夢。我昨天作夢夢到你,你昨天作夢也夢到我,那叫同分妄見,還是各人作各人的夢,各各不相干。不相干還硬拉著相關,這叫迷惑顛倒。沒這回事情的硬要把它拉成一樁事情,你說這糟糕不糟糕?所以這都是迷,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如果要不是真正深入經藏,多聽佛的開導,這些現象擺在面前,我們一生當中真的連作夢都想不到,事實真相想不到,都迷在這個虛妄境界當中。所以一悟,這一真法界了,悟的人住一真法界,迷的人還是搞六道輪迴。

  「便是從根本上破障斷惑」,《般若經》的方法直截了當,就是離一切相,恢復清淨心,就能達到這個效果。你懂得這個道理,回頭再看看淨土宗的方法,絕不比般若遜色,比般若還殊勝。因為般若你真的要達到、真的要離得乾乾淨淨才管用,百分之百的離相才管用;百分之九十離掉,還有一個沒有離掉,不管用,還是在六道。我們修淨土的好,大概只要離個百分之五十就夠了,還有百分之五十沒有離的,帶業往生,這就方便太多了。所以修淨土容易成就,我們只要離開少許,憑佛的願力加持就能往生,就能得這個境界。譬如我剛才舉的例子,母子之情,我母親聽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將來還能在一起,她拼命念佛求往生,她真的能往生。

  但是修般若這一念不行,這一念決定還是在輪迴,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心還不清淨,她心裡還有一個希望在那裡,將來我們永遠在一起,這是妄念,這就是執著,這個妄念執著她就不能成就。但是這一點點妄念執著往生西方,行,叫帶業往生,就帶這個。這就說明淨土比般若更要殊勝、更要方便。般若幫很大的忙,般若叫我們看破、叫我們放下。我們也很想看破、很想放下,但是就是看不破、就是放不下。看不破也要看破,放不下也要放下,放得不夠徹底沒有關係,老實念佛就行。江味農居士本人就是這樣的,最後他還是念佛求生淨土。就知道這個法門雖然是好,是從根本上破障斷惑,但是難,絕對不是容易事情。可是用這個來幫助念佛求生淨土,那就真的有把握了。

  「當知發大慈悲心,便是開此智。依教發心,分別心已融,我見潛消。故令發無上菩提心,滅度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而實無眾生得滅度。全經不外發揮此義。並忘其為菩提心,直令向一念不生處契入」。這一段所說的全是經裡面所講的,到了經文我們都會念到。佛這是大乘方法的善巧,的確超過小乘,它的方法是教我們把心量拓開,把心量放大。我們凡夫的心念念想自己,想著自己的利益,他沒有想別人。縱然心量大一點的,想我一家人的利益、一族人的利益,乃至於像現在,我們能夠想到我自己一國人的利益,沒有想到別的國家,這個心量還是小。你這一個國家富強了,別的國家不如你,說實在的話,你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中國古老的諺語說,「一家飽暖千家怨」,你的日子怎麼好過?大家都富足了,我們的日子就好過。

  心量一定要大,我們住在地球上,最低限度眼光要放在整個地球上的一切眾生,要有這樣大的眼光,你才真正有幸福、有快樂。我們沒這個眼光,縱然說出來了,大政治家顧慮到全世界人民的幸福美滿,天天還吃眾生肉,我們人過得好,眾生過得這就不好,畜生天天要受到殘害,日子還是不好過。怎麼不好過?被殺害那個畜生來世轉成人,你是前一世要我的命,我這一世要報仇,我也要你的命,都來了,欠命的還命,欠錢的還錢,你這日子怎麼會好過?所以心量廣大,一切眾生都要得到他應當得到的幸福生活,世界才會和平。這樣的心量佛教有,其他宗教都沒有,其他宗教只是愛人,上帝愛世人,不愛動物,動物都應當被人殺、應當被人吃。所以這些動物死了以後都變成阿修羅,阿修羅跟上帝打仗,上帝也不太平。這我們在佛經上看到的,忉利天主要跟阿修羅打仗,有的時候也吃虧。

  所以說大慈悲心很重要,慈悲一切。大慈悲心這大字是清淨、平等的意思。如果有分別、有執著,這個慈悲就不大了;換句話說,有條件的慈悲就不是大慈悲。大慈悲是無條件的,對一切眾生用清淨心、平等心去愛護他們、去照顧他們、去幫助他們,這才叫大慈悲心,這樣的心量是真心。所以佛用這個方法,真心顯不起來,用這個方法妙,妄心都是很狹小,迷,愈迷心量愈小,愈覺悟心量就放大一點。佛教你把心放得無量無邊,不但我們地球上一切眾生我們要以大慈悲對待他,乃至於盡虛空遍法界,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所有一切眾生,我都是以一個心,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來看待,這真心就現前,這樣就明心見性。這是明心見性好方法,世尊在這裡一開端就教給我們。真心在哪裡?真心是什麼樣子?怎樣恢復我們真心?佛這個方法真的叫妙絕了。不愧這部經叫《金剛般若》,真的是名實相符。所以般若正智就開顯了。

  依教發心,佛在這個經上怎麼教給我們,我們就接受佛的教導,依照教導發心,把這個心量拓開。從今之後,起心動念都想一切眾生,不要想自己,想一切眾生,什麼問題都解決。今天我們兩岸這幾天很緊張,原因在哪裡?我們想我們的,沒有想他,他想他那邊,沒有想我們,這個糟糕了。我們能夠想他,他也能想我們,問題解決了,沒事了,都是心量小不夠大。那個心量要搞到太虛空一樣的,那這個不是地球上的問題,連外太空的問題都解決了,這是真的,是事實。分別心已融,融化了,分別執著都沒有了。我見潛消,我見是執著,你看那個分別執著不破自然沒有了,這就是所謂大而化之,這個方法真的是好。

  所以佛具體教導我們,故令發無上菩提,發無上菩提心怎麼發法?像佛所說的,「一切眾生」,這經文上講的,「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此地是節錄下的,滅度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滅是滅煩惱、是滅苦難,一切眾生在沒有覺悟的時候,迷惑顛倒、生死輪迴,滅就是滅這些。度,前面講過了,幫助他超越煩惱、超越生死、超越輪迴,這是度的意思。幫助他達到無餘涅槃,無餘涅槃就是本經上講的「實相般若」,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真法界,也就是圓教講的究竟佛果。涅槃是梵語,意思是不生不滅。生滅法都是假的,生滅法都是無常的;不生不滅就是我們真心本性,真實的究竟圓滿。幫助一切眾生到達這個地位,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都證究竟的佛果。這是生心,《金剛經》上講的「而生其心」,也是前面講的修一切善法,我們應當要做的。雖然這樣做了,而實無眾生得滅度,這句話很要緊,這句話就是不著相,離一切相。前面是修一切善,光修一切善要不離相不行,這目標達不到,你所得到是六道輪迴的善果,一定要離一切相才真的超越,不離相不能超越六道。

  所以修一切善要離一切相,怎麼離?作而無作,認真努力在幫助一切眾生,心裡若無其事。不能有一個念頭,今天我幫這個人,明天我又做多少好事,那就完了,那就是世間有漏的善法。所謂有漏是帶著煩惱,就是不清淨的心,不清淨的心所修的善法那個善也不清淨。你能夠離相,這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四相都離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都離了。須菩提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的,而釋迦牟尼佛教給他的就這一句。這個意思須菩提尊者聽了以後立刻就領悟。他懂,我們不懂。所以須菩提尊者再為我們啟請,他啟請的話一句很簡單,「唯然,欲聞」,唯然是他自己我完全明白,懂得了;可是還有很多人不曉得,他們很想明瞭、很想聽聽,那兩個字是代我們一切眾生啟請的,所以佛就詳細說明了。雖然詳細說明,全是說的綱領,全是講的原則。這些綱領原則適應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任何一個行業的工作統統都適應。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是菩薩,都修般若波羅蜜,都可以叫你過佛菩薩的生活,都能叫你圓滿成佛,這個了不起。不要改行,不要換一種生活方式,就在現前這個生活方式上。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