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大意  (第三集)  1995/5/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22-0003

  請掀開經本看第四面第十小節,旁邊有這個小數字。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經文到這個地方,這為我們詳細說明,怎樣降伏其心,這個心就是妄想心。凡夫都有妄念,而佛將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所謂有生死,有六道輪迴,生死與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那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妄念。所以妄念要斷了,不但生死沒有了,輪迴也沒有了。所以佛法,大小乘所有的行門,雖然依據的理論經典不相同,修學的方式不一樣,它目的是一個:怎樣把妄想除掉。這個是無量法門、一切宗派裡面共同的方向和目標。

  《金剛經》可以說是直捷了當,沒有委曲婉轉,教給我們斷妄想的方法。世尊在日常生活當中所示現的,也就是他所表演的,我們凡夫粗心大意,要依照佛法上來說,業障太重,看不出來。逼得等著須菩提說出來,為我們啟請,要求世尊以言語詳細為我們說明。佛所說的,總是離不開他所顯的,所以一開端就說諸菩薩摩訶薩,這是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可以說是沒有例外,就應當要像佛一樣的降伏,一樣的住,那就對了。這一句是總綱領。

  今天這個地方就是加以說明,佛是怎樣降伏其心的?這個方法很妙。比小乘高明太多了,比大乘權教也來得方便多了。他的方法就是把心量擴大,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不要去想自己,想一切眾生。所以佛在此地教給我們,一開端他就把十二類生說出來了,實際上六道眾生的生態,前面四句都包括了,胎、卵、濕、化,講一切眾生的生態,總不出這個範圍。像我們這個人,有一些我們講高等的動物,胎生的;有卵生的,像鳥雀一類是卵生的;有很多低級的動物,化生的、濕生的,這都包括盡了。

  『有色、無色』是指色界天跟無色界天,『有想、無想』,完全講的是無色界天。這是六道裡面真正是高級的凡夫。末後一句,『若非有想非無想』,是六道裡面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這一句把三界六道統統包括盡了,也就是佛法常說的三千大千世界,這幾句的範圍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很難想像的。在過去有不少的佛門學者,這些老法師們,總認為佛所講的三千大千世界,類似我們現代科學發現的銀河系,銀河系範圍太大太大了。

  我們要是根據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後面那篇文章來看,他講的也滿有道理。他的看法是一個銀河系是佛經所講的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小世界。這樣說起來,三千大千世界的範圍就不得了了。一個大千世界裡面,包括多少個小世界?十億個。它是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個小千世界。然後再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一千個中千世界,才叫做一個大千世界。這樣乘出來之後是十億!換句話說,這個範圍是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六道的範圍,這是黃老居士的看法。

  我們常說我們的心量,要不能突破這個範圍,就沒有辦法超越三界。這是個事實,所以心量要大!大乘經上常常讚歎,佛與大菩薩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看人家那個心量多大。佛在此首先把心量拓開。我們度眾生的對象,『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你要發這樣的大願大心。《金剛經》確實(佛在此地說得很清楚)是為發大心者說。心量不夠大,這個法門他很難得受用,一定要發大心量!

  「滅度」,我們先說這兩個字,滅就是滅妄想,我們妄想太多了,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要把這些妄想、煩惱滅掉。度的意思很多,佛菩薩把這些理論方法,教給我們。這個度就當做協助講,當做幫助講,他來幫助我們。從我們自己本身來說,我們現在是有煩惱、有妄念,能夠度到無妄想、無煩惱的那個境界,對於自己修學。度是這個意思。

  它的標準是要無餘涅槃,「涅槃」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不生不滅。在四諦裡面,它翻的簡單,就翻作滅,苦集滅道。這個滅就是涅槃。滅什麼?滅煩惱。煩惱是因,生死是果。煩惱沒有了,生死就沒有了。這個諸位要知道的,這個是滅。無餘那就是斷滅得乾乾淨淨。像小乘阿羅漢,證得涅槃了,那個涅槃不究竟,不是圓滿的。只把粗重的煩惱斷了,微細的煩惱還存在。所以它那個不能叫究竟涅槃,不能叫無餘涅槃,這個地方無餘,連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還有餘一品,必須把那一品也斷掉,圓滿的成佛了。

  由此可知,要發一個大願,發一個大心,幫助一切眾生,成究竟圓滿佛,要幫助他到這裡才為止。幫他作了菩薩,作到等覺菩薩,還不夠,還不圓滿。這樣的願心,才叫做圓滿的願心。雖然發這麼大的心,如果你要是著相,實實在在講,你不但幫不上別人的忙,自度也成問題。本經的宗旨,叫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幫助眾生入無餘涅槃,這是修善,這是善達到究竟圓滿。可是決定不能著相。

  底下就說『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心裡頭若無其事,乾乾淨淨,痕跡都不著。這就是世尊在生活上所表演的。為什麼?因為佛教給我們,修行終極的目標,禪家所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而凡夫見不了性,成不了佛,毛病出在哪裡?執著這些假相,所以你就見不了性。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現象,近,從我們自己的身體,包括我們的思惟想像,也就是我們講的心理現象,生理現象,這是最近的。外面遠而說,就是虛空世界。我們今天講的是無量的星球,這是我們活動的空間,是我們生活的環境。這些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現的,所謂是緣合就現生;緣散了,它就滅了。佛為我們說破,其實這些現象,真的就擺在我們面前,實在是因為粗心大意,沒有細微的觀察出來。

  有情的眾生,我們今天講的動物,動物有生老病死,生是緣聚,死是緣散,緣聚緣散。大,到世界,現代科技發達,我們現在在望遠鏡裡可以看到,太空當中,幾乎每天有新的星發現,每天也有舊的星爆炸、毀滅,消失掉了。這就是真正看到世界的成住壞空。佛告訴我們,這些是緣聚緣散的一個現象。凡是緣生之法,決定沒有自體,它的體是眾緣和合的,它沒有自體。所以佛說「當體即空」!當下就是空,「了不可得」!如果看清楚、看透了,你才曉得一切萬法,擺在面前,生即無生,滅即無滅,生滅是幻相。所以佛告訴我們事實,事實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從哪裡看?你觀緣,就不生不滅。這是叫你粗看,再要細看的話,緣也是眾緣和合的。再往裡面觀察,那也是空的。

  現在的科學家,實在講也很厲害!他們觀察入微,以前的科學家,認為還有物質存在。縱然分析到原子、電子,他認為還有個物質存在。現代科學家說得就更進一步,根本不承認有物質存在。物質現象是什麼?西方科學家是講「場」的現象,也有人說是「波動」的現象。這就完全否定了物質的存在,這個跟《心經》上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個味道就很接近了。如果明瞭這個事實真相,還有什麼好執著的。只要不執著,真相就大白!你生活就很自在。那真正就幸福了。

  人類的苦惱在哪裡?患得患失。其實你能不能得到?得不到。《金剛經》精彩的在後面,《金剛經》難講也是在此地。講前面把後面都說出來,到後頭沒得講了,放下了。所以前面很含蓄,到後面才說穿。這是這個經之難處(我們因為時間短,而且聽眾每天有新來的,不見得你明天有時間再來)。假如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真相都看得清清楚楚,生活就像諸佛菩薩一樣,遊戲人間哪!樣樣可以享受,沒有一樣他認真的,他不認真就自在了。

  我們今天有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樣樣事情都認真。哪裡曉得,你說能得,能得是你的念頭妄想。你想,哎呀,我今天得到這麼多錢了,我今天得到些什麼!那只是想那個念頭,念頭是心!這經上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能得的那個都沒有,都落空了。所得的,這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因緣所生,當體即空,所得是個空的,能得也是個空的,一場空!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你日常生活,枉費了心機,自找苦吃!這是佛感嘆的「可憐憫者」,真可憐!如果你想得,還真得到了,那不叫可憐。你所妄想的,到後來全是一場空,不要到後來,當下就是空的。這才叫冤枉,才叫真正可憐。

  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為什麼?佛法也是因緣生,眾生沒有這麼多毛病,佛還有什麼話好說?佛沒有話好說了。因為你有貪瞋痴慢,佛才把這個理、事說明白,這個叫佛法。你要沒有貪瞋痴慢,釋迦牟尼佛一句話也沒得說了。所以佛法也是因緣生。佛在這個經上說,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個意思就是,佛法也不能執著。你要執著真有個佛法,你又被佛騙了。但是佛沒有存心騙你,是你自己誤會了,那沒法子。佛不存心騙人,但是你已經上當了,這佛很冤枉!佛沒有騙人。所以佛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徹底了解事實真相,為什麼還要積極的斷惡修善?一般人講,「我都一場空了」,這個人很消極!甚至於說:這人生還有什麼意思!你沒有把佛的意思了解,你又錯會了意思,又聽錯了。佛給我們講,事實真相是空有兩邊都不住!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不住空,就是積極去幫助一切眾生。不住有,雖然積極在做,心裡頭痕跡都不著。所以哪一個佛菩薩,不是積極的去教化眾生。我們世間人這種積極,比不上他!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一句話不太好懂。必須要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的真相,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這才叫真實「無」,而不是假想的,不是假設的。古德為我們說了五條:第一個緣生,因緣和合而生的。舉個例子,我們佛經常常用我們自己本身做例子,四大五蘊之假合,沒有自體!四大,也有很多人講錯了。佛經講四大:地、水、火、風。他完全把它看成實體,這個講法是講不通的,是很勉強的。其實這個四大,是講基本的,我們講元素也好,講原子也好,四種特性,四大性質。地,它是一個物體,已經形成一個物體了,我們今天講固體,你能夠看得見的。再小,我們在高倍顯微鏡之下,能看得見的。火大,水大,我們現在講帶電,帶陰電、帶陽電,陽電是火大,陰電是水大。還有一個性質,風大,風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基本的物質。所有一切這些現象,物體的現象,都是這一個基本物質所組合的,那個基本的物質有這四個特性,所以叫地水火風。地水火風是講基本的物質,它有這四種特性。動物、植物、礦物都是它組成的,我們今天講,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

  但是動物跟植物、礦物的差別,動物有靈性,他還有個心。也就是說,他有物質的部分,還有精神的部分,精神部分就叫心法。心法,佛跟我們講,五蘊後面的四條,受想行識。受是他有感受,他有苦樂憂喜的感受,他有思想。行,是說它不能夠止住,它是剎那剎那在變化的,行是講變化。譬如我們常講。我們人一年比一年老,衰老,這個叫行,你不能夠住在那裡不動,我們人年年十八做不到,他會變化的,這個行就是變動的意思。其實哪裡是年年在變,我們曉得天天在變,豈止天天在變,剎那剎那在變,剎那不停,這個叫行。識是心之本體,這個本體是變了質的本體。真正的本體,是沒有念頭的,真心離念,妄心有念。變了質的這個心,是妄心。他有分別,他有念頭。在法相裡面講,就是八識。第八識是識,第七識是行,第六識就是意識,有分別有執著。一切有情的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都是四大五蘊的和合,所以他沒有自性,當體即空!

  第二講同體,相雖然有差別,可是本體是相同的,這一點的確很難懂。所有一切萬法,同一個性體,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是一個,一切法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所以你找到根源的時候,根源是一個,這是佛在經論裡頭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個法身就是本體,它的名詞,在佛經裡有一百多種,但是都是說的一樁事情。都是講這個本體,平常我們在此地講的實相,講的真如,講的如如,都是說這樁事情。我們講真心,講本性、講清淨心,統統都是說它。因為體是同的,所以諸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就無條件了。同體還有什麼條件?我左手給蚊子咬了,右手去趕趕,這左手難道還去謝謝它?為什麼?同體!我們凡夫不知道眾生是同體,佛菩薩知道,所以佛菩薩對於眾生的愛護慈悲,叫無緣大慈,為什麼?沒條件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沒條件的。他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是一個整體。

  第三,從本跡上觀察,從性體上講,沒有生滅。既然沒有生滅,哪來的涅槃?由此可知,佛說一切法,都是跟世間相對而建立的,這一邊沒有了,這一邊也沒有了,兩邊都沒有了,那才叫事實真相。所以佛教給我們,世間法不能執著,當然佛法也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一個是病,一個是藥!病沒有了,藥也沒有了。沒有病的人,天天吃藥,那準生病,那不是好事情,所以兩邊都要捨棄。我們現在是有病的時候,需要用佛法來醫治,但是你要曉得,佛法也不是真的好東西。病好了,它也不要了。所以你也不要留戀它,也不要感激它,它幫你忙,你起這個念頭,你就錯了,又生病了。所以佛才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要叫你捨得乾乾淨淨。

  第四無念,因為有念,所以才有一切現象的發生,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是真的。如果沒有念、沒有想了,一切法不生。我們今天念斷不掉。換句話說,這個生滅,生滅就是生死輪迴。這個現象就沒有辦法擺脫掉。佛告訴我們,生死輪迴是假的,就是你那個妄念變現出來的,哪一天妄念沒有了,這個境界就沒有了,這是佛為我們說到,究竟徹底圓滿的說法,也是真實的事實真相。

  明白這個道理,佛為我們說的,有情眾生的法界有十大類,十大類是大分。要細分,給諸位說,法界是無量無邊。簡單來說,每一個人就是一個法界,不可能兩個人同一個法界,不可能。而自己一個人,也是無量法界。為什麼?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就不是一個法界。一個小時之前的我,跟一個小時之後的我也不是一個法界。你才曉得法界無量無邊!

  這究竟怎麼回事情?因為我們的念頭太複雜了,只有得定的人,他才可以在一個短時間內 ,住在一個法界裡面。為什麼?他能住在一個境界裡頭,我們不行。前面念頭滅了,後面念頭又生了,前後念頭不一樣,真的叫胡思亂想,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晚上作夢,夢亂作,就能夠體會到這個念頭的複雜,念,念想不一。他要能專想一個,那就不錯。專想一個,在佛法裡面就叫三昧!叫正定,他住在一個境界裡頭。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十法界是自己變現的,沒有任何人在主宰著。我們想佛就成佛,想菩薩就成菩薩,想什麼就變什麼。這些人,人將來會變什麼?將來都變鬼。他為什麼會變鬼?天天想鬼。鬼是什麼?貪!貪財、貪名、貪色,那個貪天天在長。佛告訴我們貪心就是餓鬼,瞋恨心是地獄,嫉妒瞋恨,這個就是你想地獄,你常常想這個,就是造業,你造這個業,你將來這個境界就現前,現前就受果報。想什麼就變什麼,這個想太可怕了。

  但是修行的時候,你這個想也太重要了。所以佛法,無論哪個法門,實際上,你仔細觀察,觀想,就是看你想什麼。所以諸佛菩薩勸我們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那你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同樣一個道理,你要是能夠想得很美,想得很善,你的相貌一定變得很圓滿。清淨、慈悲,充滿了愛心,這個相貌就圓滿。天天搞貪瞋痴,搞嫉妒障礙,那個相貌就愈來愈醜化了。相貌從哪來?心想生,這看相的人,相隨心轉,就是這個道理。相會隨心轉,身體體質也會為心所轉。

  我們能夠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大家如果能夠冷靜一觀察,你馬上會發現,一般人有正常的工作,他做得很自在,生活也過得很好。這一退休,沒事情做了,他退休一年,比他工作的時候,至少要衰老五年以上。他在工作的時候,不太容易老,退休之後一年老過五年,兩年老過十年,為什麼?他天天想「我老了」,他想老,這個老就老得好快;老了的時候,這裡痛,那裡痛,他就想病,就天天跑醫院,你說糟糕不糟糕。原來他病很少,這病愈來愈多,他沒事,在家裡天天想老想病想死,那就沒法子了,沒救了。

  你從佛法講的這些道理,仔細觀察,一點都沒錯。如果你能夠把老病死都忘掉,你就永遠年輕,你就不會老!所以沒有工作的時候,他就覺得「我老了,退休了,這個時代不是我的,年輕人的時代了」,他就天天打這個妄想,那對他的生理,體質的變化,就愈變愈壞,愈變愈衰老,都是從心想生。所以佛告訴我們,真心無念。念是妄心。

  第五,佛教給我們觀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能夠把生、佛看平等了,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人物都平等。《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修行下手處,在極不清淨裡面修清淨心,就是在差別裡面去修平等,這叫真修行。這才叫會用功。總而言之,性是真實的,相是虛妄的。佛法的修學是教我們正信,教我們明心見性。怎樣見性?性跟相是一體的,性跟相是不能分開的。只要不著相,只要了解相的性質,那就見性了。換句話說,絕不能說離開一切相見性,沒這個道理的。即相見性,只要不執著,空有兩邊都不執著。

  淨土法門,實在講,與這個道理完全相應。大乘修行,古德常講,轉識成智。轉是轉變,識就是分別妄想。其實經上常講,講降伏,講斷,這都是方便說。性相既然是一體的,那個相怎麼能斷?相斷了,性也沒有了。真正的意思是轉變,那就對了。所謂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成涅槃,轉六道成一真法界,轉變哪!靠什麼轉變?靠念頭。由此可知,歸根結柢,就是把觀念轉過來。

  觀,我們今天講,看法。念,想法。你把你的看法想法轉過來,就成功了。所以淨土法門,下手就是轉識成智。這個道理很少人知道,實在講,那個念佛的人自己也不曉得。他怎麼能說得清楚,說得明白!因為這個法門,是十方世界大智慧人所選擇的。佛經裡面,大家所公認的,足以代表整個佛法的經典,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裡面,文殊、普賢是《華嚴經》的代表的菩薩,而文殊普賢最後選擇西方極樂世界,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十方世界像文殊普賢這樣的大菩薩,沒有一個不發願求生淨土的。所以西方淨土,是大智慧人所選擇的。

  今天我們莫名其妙也選擇這個法門,這只是碰巧,跟文殊普賢選擇的沒有兩樣,這個很不可思議。但是選是選定了,是不是像文殊普賢那麼認真去修?這就很難講了,他們選定之後,是認真修學,所以成就不可思議。我們假如也能認真,那成就也不在文殊普賢之下,這個理與事都無限的深廣,因為選擇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心定了,這一生別無所求,唯求西方。

  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妄想,他自自然然就淡了,自自然然就放下了。這就是前面講的,云何降伏其心。念佛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二六時中,只有一念。我們選擇用持名的方法,這個方法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平等得到了,智慧就現前。清淨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這個法子豈不就是轉識成智,就是降伏,就是即念離念。用念阿彌陀佛斷一切妄念,也就是兩邊不著。

  所以念佛人要發大心,西方淨土,實實在在不可思議,我們發一個大心,不但是自己要求生淨土,一定要把淨土法門,盡心盡力介紹給一切眾生,這個道理,這些事實要能體會得到。世法,剛才說了,緣生的,一場空,一場夢。縱然生到天上,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還是一場夢,還是了無所得。這不能不知道!我們在這個世間,本著佛在《金剛經》上開示的這些道理原則,來處事待人接物,這一生真實的幸福美滿。也像從前方東美先生所說的,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菩薩』,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玄奘大師所譯的覺有情。玄奘大師以前所譯的,我們叫它古譯,古時候翻譯的,譯作大道心眾生。奘法師,我們稱它為新譯,他譯作覺有情,覺有情確實譯得是很好。與菩薩這個梵語原文的意思相應,覺悟的有情眾生。覺悟就不迷了,還有我人眾生壽者,這個沒覺悟,沒覺悟就不能叫菩薩,覺悟了才能夠叫菩薩。這是佛在此地為我們解釋出來,心量擴大了,這才叫做菩薩。

  四相,『我相』,執著,在粗的相上講,執著這個身是我,微細的相上來觀察,執著這個念是我。小乘人能不執著「身」是我,他有念!他有能想能思惟,他認為那個「能」是我。《金剛經》後半部說,那叫我見。他把那個東西當作我,那比把身相當作我是要高明得多,但是還是一個妄想。與我對立的,這是『眾生』。這一切現象相續不斷的,這是『壽者』。壽者我們今天講,就是時間,時間這個觀念,眾生可以說空間的觀念。他還有這些妄想存在,他沒覺悟!雖然說的四相,那個根就是我相。我相要沒有了,後面三個都沒有了。所以佛說降伏,著重在我。發心為一切眾生,就是降伏我相,這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迷惑的人,念念為自己,為我的家庭,為我自身,為我家庭,這個是迷。完全不知道事實真相,這個心量很小。

  覺悟的人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體,所以他念念不想自己,念念想眾生,這是大乘法,降伏我相最高明的方法。我相不降伏,自然就沒有了。他不想我了,起心動念都想眾生。尤其佛在此地教給我們,想眾生,不是想別的,念念都想一切眾生,要幫助他成佛。這個還得了!這個思想純正,真實的美滿。而又能幫助眾生不著相,連此地講的壽者相也降伏了。「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那個眾生相也降伏了,自自然然的降伏,沒有用一絲毫勉強,這是高明到極處!

  所以發無上菩提心,這是前面講的,能發這個心,就是大乘佛法講的無上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諸位要記住,一定要修普賢行,才能夠圓滿你的大願。普賢行跟菩薩行的差別在哪裡?差別在念頭。菩薩還有念:「我要滅度多少的眾生」。普賢菩薩做這個事情,心裡頭沒有這個念頭。所以普賢行很難做得到!《行願品》裡面,普賢行提出十大綱領,十大願王,就是修行的十大綱領。第一個「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什麼意思?我們佛弟子,對佛是最恭敬的,提到佛,真誠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我們要對待一切眾生,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要用對佛的恭敬心,那才叫禮敬諸佛。諸佛裡面的含義很深很廣,在有情眾生,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誰?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沒有一個眾生不恭敬,你不恭敬,就是不恭敬佛!

  不但這個有情眾生是佛,無情眾生也是佛,桌椅板凳都是佛,對待它們,要跟對佛同樣的恭敬心。禮敬,敬是敬心,禮是怎樣對待,桌椅板凳你對它的禮敬,每天擦得乾乾淨淨,擺得整整齊齊,這就是對它的禮敬。書本,我們看的時候展開,看完之後把它合起來,不看的時候,放在書架上,擺得整整齊齊,這是對它的恭敬。所以禮敬諸佛,要用現代的話就是一切恭敬。以真誠之心,恭敬之心,對一切人,對一切物,對一切事。對事的恭敬,就是認真負責去做,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不盡心就不恭敬了。這是第一條。

  能這樣做,那叫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菩薩裡面最殊勝的,菩薩行裡面最圓滿的,所以《華嚴經》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這話沒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普賢菩薩的法界,諸位《無量壽經》念得很熟,《無量壽經》一開頭,「德遵普賢」。西方世界,一踏進去,就要修普賢行。所以西方世界成佛容易,成佛快速,原因就是,整個環境都是修普賢行的環境。我們雖然做不到,要心嚮往之,要天天向普賢行靠近,才行!做得雖然不圓滿,做比不做就強多了,不能不做。

  講到修行上,修行上總綱領的術語,不外乎觀照,特別是禪宗、性宗。其實其他宗派雖然沒有用觀照這個名詞,功夫沒有兩樣,說法不一樣就是了。禪宗講觀照、照住、照見,我們念佛的人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名詞用的不一樣,意思、境界都相同。所以念佛也是觀照。如果妄想很多,散心念佛,就很難得受用。雖然念佛,還在那裡打妄想,可是有很多同修告訴我,念佛已經念了兩三年,妄想還是那麼多,好像對於念佛,信心沒有了。其實這個錯了,念佛決定是正確的,決定有功夫,現在你妄想還那麼多,就是你的功夫還不夠,繼續努力,功夫得力了,妄想自然就少了,當然,如果能懂得道理,懂得理論,懂得方法,你收的效果就會提前,這個時間能夠縮短。

  在通常,一般古大德教給我們,口念佛號,心想彌陀,這個樣子比較容易攝心。心想佛,口念佛,手拿念珠,初學的人,用念珠有幫助,到你念到純熟了,那念珠用不用無所謂了。所以念珠有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初學計數,把你念頭繫在數字上,不想別的,想我今天念了多少了,這個是止妄想的方法。另外一個作用,念珠有提醒念佛,怕忘掉了,一看到念珠,佛號就提起來了,所以念珠有兩個作用。

  古大德教給我們念佛的祕訣,不懷疑。不懷疑是智慧,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信解,不夾雜,不間斷,那是功夫。這個法門之好,就是行住坐臥,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場所,你的佛號在心裡,都可以綿綿密密的不斷。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你用一句佛號,保持你的清淨心。久而久之,功夫純熟,就得力了。自自然然心開意解,你煩惱少,智慧就增長,你對於一切人事的看法,自然就不一樣。你比從前一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一切都明瞭了,你的言行過失就少了。說話也好,做事也好,都能做到恰到好處,不至於犯錯誤。

  功夫再往上提升,禪家講的照住,照住就是得定,那就很有受用了。再說念佛,叫事一心不亂,跟這個境界是相同的。再往上提升,照見,像你們念《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那是高級的功效。照見就是見性了,明心見性。在念佛法門裡面,叫理一心不亂。可見得我們說的名詞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

  眾生的大病,實在講,就是心量太小,自私自利,這實在講非常可怕,這個就是一個人,為什麼累劫的修行,都不能夠成就,不能夠超越三界。實在講,根本原因就是心量太小了,因為心量小,我執非常堅固。所以佛在此地,用這個方法巧妙,他叫你發大願,發跟諸佛如來同樣的願,把你這個心,大而化之,這樣子我見不除,自然沒有了。我見沒有了,我執自然也就沒有了。所以這個是轉煩惱成菩提,極妙的一個方法。下面經文是: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這是說明,不住相才是正住。前面尊者問,發了菩提心,我們的心應該安住在哪裡?住在無住上,一切都不住。又要行於布施,為什麼?如果不行於布施,你就落空了。應無所住,一切有你不住了,那心就落空了。行於布施是不住空,應無所住是不執有,空有兩邊都不住,就對了。布施涵蓋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布施。菩薩行,無量無邊,世尊說法,把它歸為六大類,叫六度。六度第一條,就是布施。布施含三個意思,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用這三個意思,你再看底下的五條,那一個布施全包括了。

  持戒、忍辱,無畏布施。這個無畏是令一切眾生對你有安全感。你持戒,譬如說,持不偷盜戒,我的財寶被你發現時,我很安全,他不偷盜,財不露白,他不偷盜,沒有關係,我有安全感,這叫無畏布施。忍辱,他修忍辱的,我對他也有安全感,言語舉止不小心得罪他了,沒有關係,他忍辱,他不會怪我,他不會報復的,這個屬於無畏,叫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法布施。可見得,這六度,布施都包括了。六度包括一切法,豈不是布施就涵蓋一切法。

  佛法要行,不能住。要行,要去做!佛在此地,要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行一切法。你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福報會自然現前,但是不能因為我求福,我才行布施,那個你所得到的太有限了,這些都是實在的。財富,財從哪來的?世間發財的人,都以為自己很聰明,很能幹,可以賺很多大錢,其實全錯了,他那個財是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比你聰明的人多得很,比你有智慧的人也多得多,比你機會多的那些人也多得很,為什麼他們賺不到錢,錢偏偏被你賺?你命裡頭有!所以我常勸人讀《了凡四訓》,真的,一點不假。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一文都求不到。確實是事實。

  命裡怎麼有的?你過去生修的財布施,有因有果,你修財布施,你得財富。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你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財富、智慧、健康長壽,你都要,你要不肯修因,你怎麼會得到?就因為這個事實,所以佛才敢說大話,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用什麼來保證你有求必應?因果!你向佛要求,佛教你種因,叫你修因,你修因一定得果報,所以有求必應。你那個福報,不是佛菩薩賜給你的,是佛菩薩提供方法,你去做,你修得的。可是修得的這些福,最好自己不受,絕不接受,我有福報讓大家共享,那你的福報就愈來愈大,愈大,都給大家,享福的人就更多,自己決定不享,為什麼?你一享,又著了四相。又從菩薩掉到凡夫去了,那才划不來!實在說,我們生生世世修行,吃了大虧,就是修了一點福報,趕緊去享受!所以落得今天這個地步。這是我們要向諸佛菩薩學習的。

  釋迦牟尼佛,福報大,累劫所修的,你看他在經前面示現的,三衣一缽,天天到外面去托缽乞食,他沒享受;諸菩薩阿羅漢,福報都比人天大,沒有一個自己在享受,而把這個福報,都讓一切眾生去享受,這就對了,這就正確了。所以這個叫行大行,發大願,行大行!自己認真努力去修布施,三種布施都修,把這個福報讓給一切眾生去享受,其實讓一切眾生享受,你自己才得到真正的享受。那個受用很不可思議,那種福不是我們世間一般人能夠想像得到的。他心裡面,就是佛法常講,充滿了法喜。法喜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對人身心第一滋養的好東西!沒有比這個滋養價值更高的,沒有了。我們世間人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所以這個諸佛菩薩,法喜充滿!那真正的享受。

  說到這個地方,現代我們住的地球,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病毒,防不勝防,你們在新聞裡面看到,非常可怕。如何抵抗這些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清淨心、慈悲心,人心到清淨慈悲,這個病毒就不會感染了。一般容易感染,你心有毒,心之毒就是貪瞋痴,叫三毒煩惱!裡面是毒,外面是毒素,那就很容易交感!那沒藥可治。最重要的是修清淨心,斷貪瞋痴。佛教給我們,把貪瞋痴變成戒定慧,你在這個環境裡面,也像諸佛菩薩一樣,遊戲神通!病毒再多,若無其事。所以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看到奇奇怪怪的現象非常非常之多,大家冷靜想一想,三十年前沒有,很少看到,現在非常普遍。不是沒有原因的,冷靜仔細觀察,你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究竟是怎麼回事情,然後才知道,對治最有效的,無過於佛法。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