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永嘉禪宗集  (第三集)  1979/7  台灣圓覺寺  檔名:09-012-0003

  講到未得道前所提示的一些經驗,未得道前最重要的,如果從修學的成就上來講,在大乘佛法裡面講,要是沒有證得圓初住的地位,都可以說是未得道,可見得這個範圍是相當的廣泛。因為沒到這個地位,三界之內的分段生死、見思煩惱統統都存在。我們在凡夫地裡面必須要記住,儘管有這樣的信,有這樣的願,單單有信願,求三寶加持,這力量還是不足,必須要以我們的行持去實踐我們的大願,這才與三寶相應,與法性相應,而後一定可以得到有求必應,這是我們應當牢記在心頭。昨天晚上也曾經說過,如果單單憑信願,那是屬於迷信,求感應道交是相當難的,一定要有行持。行持最具體的方式,在當前必須要斷惡修善、積德,尤其是要發願弘法利生,只要大家發這個願,這個願果然真、果然切,必定有殊勝的增上緣。你說我發了這個願,我有這個心,可是怎麼沒有感應?那還是你的願不堅固、不落實,心願要踏實的話,一定有增上緣,有好的因緣。請看底下一段經文:

  【長得人身。聰明正直。不生惡國。不值惡王。不生邊地。不受貧苦。奴婢女形。黃門二根。黃髮黑齒。頑愚暗鈍。醜陋殘缺。盲聾瘖瘂。凡是可惡。畢竟不生。】

  這是接著前面來的,都是為了自利。第一句值得重視,六道裡面為什麼一定要生到人道來?我們曉得天道比我們殊勝得多,為什麼不生天?一般的凡夫都希望生天堂。為什麼我們學佛的人不希望生天堂?天堂裡面修行困難,天道樂多苦少,一享福就這樣迷惑了。我們世俗裡頭有一句話說,「利令智昏」,世間五欲財寶要是多了,福報大了,人的智慧往往就失掉;換句話說,天福享盡了,必然要墮落。所以天道不究竟,學道的人萬萬不要有願求生天上,生欲界天,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那都是邪知見。三途裡面太苦,也不容易修行。所以在六道裡面唯有人道可貴,人道是苦樂參半,苦多樂少,容易開悟;換句話說,對於修行菩提大道是一個良好的增上緣。因此以往的諸佛菩薩在因地都是求『長得人身』。

  人身得到了,需要『聰明正直』,如果沒有聰明正直,在人道裡頭也會造惡業。我們不以別的說,你看看後頭大經裡面所說的,我們不說別的,單單講求福來說,福,一切世間人哪個不想求?人人都想求福。福從哪裡來的?福報是從三寶裡面求來的。今天在世界上,無論是中國、是外國,他有崇高的地位,他有無量的財富,是過去在三寶門中所修得來的。現在這一生他在享受,可惜他沒有智慧,他要有智慧他就在他享福的時候再種福,他的福報就生生世世享受不盡。他沒有智慧,他在享福的時候把培福忘掉,不再培福,福報享盡他就沒有了,就得要墮落。何況在享福當中有形無形造無量罪業,福報盡了恐怕還不只墮落,這個問題相當的嚴重。

  有福的人再要培福,是不容易的事情,不說別的,我們舉一樁事情來說,大家讀過《感應篇》,《感應篇》裡面記載著曹翰的一段公案,這是宋朝一位將軍,他是造罪業重,死了以後墮落。在明朝時候有一位劉錫元居士,這一段公案是他記錄的,他有一次外出坐著小船,就是帆船,晚上趕路也沒有趕到碼頭,天黑了就停在河邊,把船繫在一根柱子上,就在那裡休息。他晚上就做了個夢,夢到有個人在求他救命,說明他是宋朝的偏將軍曹翰,他因為殺人太多,現在變成一頭豬,畜生。明天早晨天一亮的時候,頭一個被殺的那頭豬就是他,希望他聽到豬叫的聲音,趕緊就趕到岸上去,那個船就在屠戶的對岸,求他把這頭豬買下來放生。他告訴他,他在唐朝的時候是一個小販,賣布的,扛在肩膀上扛幾匹布,鄉下賣布的。偶爾之間經過一座寺廟,寺廟裡面法師講經,他就聽了一次經,聽得非常歡喜,把他自己賣布得來的錢打齋供眾。修這麼一次的福,他享受三世。諸位想想,在我們現在看微不足道,培這麼一點小福,他享受了三世,他第三世不造業的話,他的福報還會再多一些,還不只這些而已。

  所以佛給我們講,佛門裡面培福的功德無量無邊。尤其是在現在,現在佛法將要滅了,如果要能夠做續佛慧命的功德,諸位想想,比曹翰的功德不知道要大多少千萬倍。可惜真正培福是要機緣,《楞嚴經》裡面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是佛、哪是魔你要能辨別清楚,真正碰到佛法培福,那就像經裡面講的功德無量。如果要認識不清,搞到魔那個地方去培福,那好了,不但沒有福,還要幫助魔造罪業,他是主犯,你是從犯,統統都有罪過。所以諸位想想,今天能夠辨別邪正這可不簡單。怎樣才能辨別邪正?這四個字重要,「聰明正直」,這是智慧,正直是定,聰明是慧,有定有慧。換句話說,絕不感情用事,才能夠真正培福德;感情用事這就麻煩了,必然會落在妖魔鬼怪的掌握裡面。由此可知,聰明正直太重要了。這是首先我們要學的兩個條件。

  末後這些話,統統是外緣。『不生惡國,不生邊地』,邊地是指沒有佛法的國土。

  學業、道業都需要講求真實的恭敬心,一分恭敬心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心得十分利益;沒有恭敬心,老師教得再好,你也得不到受用,為什麼?沒有恭敬心。換句話說,不是老師貢高我慢,老師要求學生,你一定要對我恭敬,不是的,你要那麼講法那是錯誤的。恭敬心是你自己能夠吸收多少的關鍵,問題在這裡。尊師重道又建立在孝順父母的基礎上,在家裡不知道孝順父母,他會尊師重道?不可能。所以我們就可以斷定西方佛法不能生根,為什麼?西方人不知道孝順父母,西方人不懂得尊師重道,所以我就斷定西方人不能夠接受佛法。他今天所學的是什麼?皮毛,西方人的好奇心,學了幾天不耐煩,掉頭而去,就是這個情形,現在也看得出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孝親、尊師重道必須要重視。你看看菩薩戒經處處講孝道,孝順父母,孝順師長,乃至到孝順一切眾生,這是佛法的基礎。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彌勒佛沒有出世之前,這當中沒有佛主持教法。好像一個學校裡面,前面一位校長已經辭職、離職了,後面一位校長還沒有來到任,這個當中總要有一位代理的人。誰呢?代理人就是地藏菩薩,你們看看《地藏本願經》。說老實話,地藏菩薩的名氣沒有觀世音菩薩名氣大,觀世音大家都知道,地藏菩薩還有很多人不曉得。為什麼不請觀世音?為什麼不請文殊普賢?單單請地藏菩薩幹什麼?諸位要懂這個意思,地藏菩薩是代表孝道,《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你就可想而知,佛法的基礎確實建立在孝道上,沒有孝道就沒有佛法,諸位要想成佛作祖,要想大徹大悟,你從哪裡修?要從孝敬上修。所以把孝順父母之心擴展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佛的孝,這是大菩薩的孝道,而後才能夠成就。所以普賢十大願王前面的三願,就是孝道的實踐功夫,禮敬、讚歎、供養,也就是孝敬表現在外面的事相。懂得這個道理,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這才叫聰明正直。

  天底下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少,可是我們讀了佛經,只要有一個覺悟的也就不錯了,有兩個覺悟那更好。所以一定要發心續佛慧命。怎樣才能續佛慧命?一定要弘法利生。想想,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示現的榜樣,佛示現成道之後就是講經,沒有一天休息,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大家都知道。佛並沒有示現面壁四十九年,也沒有示現念佛四十九年,他老人家示現的是講經四十九年。這很明白了,不但教給我們言教,而且身教。所以出家人一定要明白這一點,要效法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要發這個大願。也許有同修問了,我發這個願,我沒有緣怎麼辦,我沒有法緣?諸位要曉得,法緣是你結的,結緣太重要了,你要不肯結緣,你哪裡會有法緣?這一點非常重要。結緣我又沒有能力,我又沒有財富!佛說的結緣不一定要財富。沒有錢,不要花一分錢可以結無量無邊的法緣,你們肯不肯做?廣結法緣,將來你弘法的時候你的法運才好。我把我結法緣的事情提供諸位做參考,我是十方供養,凡是給我的我都印經,我講經是跟大家結法緣,我印經也是跟大家結法緣,這十幾年來我們印了差不多有二十多萬冊的經書,這是廣結法緣。

  『不受貧苦』,貧苦也是障道,所謂貧窮布施難。但是諸位要曉得,貧窮也是果報,過去世我們沒有修財布施,這一世才貧窮;過去世我們沒有修法布施,我們智慧才不開。如果我們肯修財布施你就得財富,肯修法布施你就得智慧,肯修無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長壽,三種布施有三種果報。貧窮雖然障道,但是可以改造,只能障一般人而不能障非常人。所以我們學道的人,首先心裡要預備著受苦受難,一切貧窮苦難我們都甘心情願的受,只要不障礙道業。古人就說,「知命不容易,造命不難」,就是改造我們的命運不難,所謂「只盡人事,莫問天道」,我們自己盡心盡力去做,不要求果報,不必問果報,機緣成熟了自然成就。機緣沒有成熟,要四處去攀緣,不但得不到果報,縱得來也不清淨,不清淨,怕這裡面有障礙。古人說,命裡面是窮命,窮命是有,不但有而且還是居多數,但是命不能叫窮人不立志,窮,有志有願就好,就能夠奮發、能夠向上。命能夠使人賤,不能使賤人不修福。可見得,賤是沒有地位,沒地位不算什麼,只要我能夠積德就行了。反過來看,命可以叫人富貴,這個富人是命裡有的,但是命也不會叫富人,你要修德,它不會的,富人他不修德就為富不仁了。種種道理要是明白了,命運不足以畏懼,而畏懼的是怕我們自己不知道改造自己的命運,怕我們自己不曉得主宰我們的命運。從前楊仁山居士也曾經說過,楊仁山居士是近代在家居士裡面的一個榜樣,他老人家的功德無量無邊,清朝末年,要不是他,我們中國佛法也就斷掉了。太虛大師是他佛學院的旁聽生,他辦了個佛學院,時間不長,只辦了兩年,支那內學院。他把他自己的房屋統統捐出來做金陵刻經處,流通經書,他自己所有的財富統統捐出來,做佛教續佛慧命的事業。可以說,佛法能夠綿延到今天,確實楊仁山居士續佛慧命,好像燈裡的燈油已經盡了,他在裡面添油,使這一盞燈的光明延續到現在。到了今天眼看燈油又快沒有了,看看哪一位再來添油,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

  他老人家曾經說過,真正通達佛法、懂得佛法的人,絕對不會被命運所拘束,一定能夠創造自己新的命運。不但能創造自己新的命運,可以斷煩惱,超越命運所拘束,人天三界、諸佛國土隨意往生;換句話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國土就隨意去觀光、去遊覽,這個多麼自在。勤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對一切眾生平等布施,絕不受福德。布施而不受福德,這才叫真正有福德;布施受福德,福德就到此為止,不受比受好,諸位要懂這個道理。何況世間命運裡也有說,譬如你命裡有一百萬的財富,今天你果然不錯有一百萬了,你把一百萬統統捨掉、不要了,你命裡還是有一百萬,一百萬還會來的;你如果要,要就沒有了,要就是這麼多。這個理要是明白了,諸位想想,布施好不好?布施只有令財富增長,絕不會缺乏的。我給你布施,布施就沒有了,沒有這回事,所以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將來諸位到外面弘法,弘法一定有人供養,供養就統統捨掉,統統布施掉,你這一分福德是永遠存在,你走到任何地方都不會缺乏。你如果說,我講經說法在這裡辛苦了多少天,謝謝大家供養,這是我的代價。你這是把佛法當作商品買賣,我在這裡賣了一批,賺一筆錢回來了,你的福德就是這麼多。何況這裡面有過失,裨販如來,你把佛法拿去當商品買賣,這裡面就有罪過了,諸佛菩薩、護法神不來護持,妖魔鬼怪來護持了。你成天跟妖魔鬼怪做朋友,到最後你學佛都變成妖魔鬼怪,都學成魔子魔孫,這是發了好心到最後受了惡報。所以應當要普遍廣博的去布施,救濟一切眾生而不受一切的果報,不受一切福德。同時還要發心生生世世修行,不辭勞苦,萬萬不可以聽天由命,聽天由命是十足的愚痴人,是標準凡夫。為什麼?聽天由命必然是隨業流轉,這是我們要記住的。

  這是說到不受貧苦,能這樣真正的修就不受貧苦。所謂貧苦這兩個字我們要懂得,我們出家人衣穿得夠、睡得好、吃得飽就夠了,絕對不會貧苦。不是說銀行要存多少錢才不受貧苦,我有多少棟房子才不受貧苦,那就錯了,那是錯誤。只要衣食不缺就是不受貧苦,諸位要懂得這個標準,要懂得這個定義。你要不懂定義,貧苦的標準千差萬別,那個有一百萬家產的看那個一千萬的,我是個窮光蛋,人家有錢,人家一千萬我才不過是一百萬而已!諸位想想,什麼叫標準?衣食不缺就是標準。諸位想想看,我們台灣地區一千七百萬同胞,我們是真正不受貧苦,這個地區豐衣足食,這是個好地方,好國土。

  『奴婢女形』,為什麼這種身不能受?不自在。奴婢,男子稱奴,女子稱為婢,他得要服侍他的主人。你說我要來學佛,我要來聽經,他的主人不答應他就不能來,所以他不自在,他不能自由。「女形」,諸位要記住,永嘉大師是唐朝人,不是現代人,現代人這兩個字可以不要了,為什麼?現在女子也自由了,到處可以聽經,可以聞法。從前女人不行,不要說太遠了,連她出門都不行,女子不能出家的大門,出家大門到外面走那還得了,那給人家笑話了。所以從前的女子不能隨便出大門,不能隨便在一般場合當中活動,所以得到女身不自由;換句話說,命中注定就不自由了。現在算是開放了,比男人還自由,所以永嘉大師要是生在現在寫這本書,這兩個字他就不要了。

  『黃門二根,黃髮黑齒,頑愚暗鈍,醜陋殘缺,盲聾瘖瘂,凡是可惡,畢竟不生』,這幾句我們總說,不必一個一個字的來講解。這也都是障道、障法緣。我們舉一個例來說,這些可以說都是一切眾生所不歡喜的,自己也不歡喜。如果是以「盲聾瘖瘂」來做比喻,盲是眼睛看不見,不能看經書,這是他的障礙;聾雖然眼能看得見,不能聞法;啞巴縱然他能看能聽,他一時有疑問,他問不出來,所以統統是障礙。「醜陋殘缺」,不能當法師,法師要講求威儀,佛修行功德圓滿了,為什麼還要特別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一百劫裡修來的,那是功德圓滿以後修的,諸位想想,為什麼要修?因為相好是一切眾生所喜愛的,他還沒有聞到佛說法,看到佛的相貌他心裡生歡喜心,佛講的法他當然聽了。如果佛要是長得醜八怪,一看就討厭,你說得再好,我也不聽你的。可見得相好是為接引眾生的,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是欲勾;換句話說,用相好光明來攝受眾生,然後再叫他開悟,叫他聞法。這是我們在因地裡面就應當要修的。相好,福德之相,諸位想想,你要沒有福、沒有德,你的相怎麼會好?你要相好,一定要修福修德,要修成福德相。

  【出處中國。正信家生。常得男身。六根完具。端正香潔。無諸垢穢。】

  這六句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成就法器,這是成就法器的先決條件。『出處中國』,「處」就是出生的所在,「中國」在此地是廣義的說法,是指有正法的所在就叫中國。因為佛法是講中道的,大乘佛法講中道、講第一義諦,也就是說大乘中道弘揚的國土就叫中國。『正信家生』,生在家庭裡面是信仰佛法的,信仰佛法要緊的是正信,正信揀別不是迷信。現在學佛的人很多,信佛的人很多,正信的人不多。什麼叫做正信?正確的了解佛法的道理而相信,這叫正信。正確,沒有錯誤,正確的理解佛法的道理而相信的,這才叫正信。生在這種家庭裡面,接受佛法沒有障礙。為什麼?家庭裡面不是迷信,他是正信,你從小在家庭裡面受佛法的薰習,你就有正信的種子在,你就有正信的增上緣,這對以後學道是莫大的因緣。

  『常得男身』,男身,在過去社會是比較自在一些,求道、求學、參訪都方便。你看看過去《高僧傳》裡面,出家人到處參學的都是男子,都是大僧,比丘尼沒有出外參訪的。比丘尼怎麼辦?只有請法師到小庵裡頭講經,講經的時候請他來,講完之後送他回去,因為比丘尼不能到外面參訪。『六根完具』,這是對前面講的無殘缺,就盲聾瘖瘂來說沒有,「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都非常的健全;換句話說,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端正香潔』,端正是講威儀。『無諸垢穢』,既端正而香潔,垢穢是說罪業、過失,就是在行持裡面,戒律清淨,莊嚴無垢。這才是真正具備出家受道的資格,所以說之為成就法器。

  【志意和雅。身心安靜。不貪瞋痴。三毒永斷。不造眾惡。恆思諸善。】

  這是更向前進一步,前面是具備第一個條件,具備出家這個條件,這幾句是說明受道的條件,我們怎樣才能夠入佛門,怎樣才能夠得到佛法的受用,這地方六句話就很重要了。第一個是要『志意和雅』,我們想想,我們自己這四個字做得到嗎?「和」是柔和,這是修道求法的人必須具備的條件,「雅」是文雅。『身心安靜』,不但心要安,身也要安;心要靜,身也要靜。一個人的人品、儀態、風采,這八個字描繪得多美,多麼令人尊敬!怎麼會像現在出家人,在社會上人家都瞧不起我們。當然瞧不起,這八個字一個也沒有;你要具足這八個字,人家看到就是另眼相看。這一句這八個字是說我們的外表,表現在外面的威儀。

  『不貪瞋痴,三毒永斷』,這兩句是講內在之美,內裡面要把貪瞋痴的煩惱斷盡。這三個字一定要從境界上去磨鍊,才能夠斷得盡。你就講這個貪,無論是名聞利養,一現我們面前,心裡一動心就要覺悟,古人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什麼念?貪瞋痴的念,念頭一起來立刻就覺悟,我怎麼貪心又起來?為什麼還放不下?這樣回光一返照,貪心就消失,這就叫修行。這是真正修行,斷貪心,斷這個煩惱。瞋恨,凡是一切不如意的境界,貪是對稱心如意的境界,瞋是對不如意的境界,心裡面起煩惱、不高興了,立刻要覺悟,怎麼又起瞋恨心?這個要在境界上磨鍊,把你貪瞋的習氣磨得乾乾淨淨,不在境界上你就無從下手,一定要在境界上磨鍊。愚痴是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利害不能辨別,這就叫愚痴。貪瞋容易斷,愚痴難斷,為什麼?愚痴一定要聞正法,一定要開悟;換句話說,貪瞋斷掉之後,貪瞋斷掉是福,愚痴要用慧斷。我們就以止觀來說,止是定,止是福;觀是慧,觀是照。用止的功夫斷貪與瞋,用慧的功夫,就是觀的功夫破無明,這樣子三毒煩惱才有斷除的可能。

  三毒是八萬四千塵勞的根本,所以會用功的,他從這上面用功。這三個斷掉之後,好像砍樹一樣,樹根拔掉了;如果從一一小煩惱裡面慢慢去斷,就好像樹枝、樹葉上你慢慢去剪,永遠剪不乾淨,煩惱斷不乾淨。會斷的人就從貪瞋痴上,煩惱再多一概不要去理會,就在貪瞋痴上下功夫,把它拔除了,一切煩惱統統沒有了。『不造眾惡』,三毒煩惱拔除之後,自然一切惡業都不造了。為什麼?所造一切罪業統統是三毒煩惱裡面生的,三毒是根,沒有這個根他怎麼會造罪業?不會造罪業。『恆思諸善』,這就像佛菩薩一樣,舉心動念無不是善。像了凡居士、俞淨意居士學到之後,他到什麼境界?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相隨,這個還得了!這是在家學佛的居士。我們雖然出家,看看跟他比比,我們能比得過他?我們在清淨的時候能一念不生?我們的起心動念是不是都為一切眾生?是不是萬善相隨?這是要記住的。下面四句是教給我們要守本分,要老實:

  【不作王臣。不為使命。不願榮飾。安貧度世。】

  『貧』是修道人的本分,古人常說「清貧」,清高一定貧,清貧濁富,富而能到清那不容易,那太難太難了。你既然想清高又要想發財,哪能辦得到?辦不到的事情。你要想清高,一定就要安貧樂道,這是一定的道理。『王臣』是講的貴,王臣雖然貴,他不能出家,他不能修道。所以第一個就是不願意做官。現代有一些迷而不覺的一類人,出了家還想做官,做佛官,這就是大錯,這都是叫不守本分。『不為使命』,使命容易招惹是非,所以不可以為使命。但是在今日之下,尤其處在我們現前的環境,國難當前,出家人往往負有國民外交的責任,這也是屬於使命之一。但是這個是在非常時期,某些國家跟我們沒有正式邦交,我們出家人替國家做一點事情,方便之處是可以的,為什麼?這是非常時期。太平盛世的時候,國家都有我們自己駐的代表,也有我們民間團體,用不著我們出家人多事。實在有必要的,我們應當要盡力。

  『不願榮飾』,「榮」在此地當榮譽講,換句話說,也是屬於名聞一類,名聞跟利養往往都有連帶關係,這個是著重在名聞上。名聞,世俗人都求的,容易增長貪心,容易增長傲慢心,名氣大了貢高我慢。換句話說,這也是障道,心裡面有了這些,常常在這裡面去攀緣,不守本分,不老實。出家人的事業,給諸位說,就是修道、弘道、傳道,牢牢的記住這三句,其他的統統都跟我們沒有關係。像現在做的慈善公益這些事業,乃至社會救濟、開醫院、辦學校,統統不是我們的事情,在家信徒他們做的,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的事情就是了生死出三界、弘法利生,辦這個事情,這才叫本分,這才叫老實,我們不做那些事情。本分事情做好了,佛法自然就興旺。現在你看一般所做的情形,捨本逐末,本分的事情丟掉了。

  寺廟,只要是一個寺廟都應該做這三樁事情,修道,領眾修行,或者參禪,或者是念佛,寺廟裡面的清眾盡力的做,寺廟的信徒隨喜參加,領導大眾修行,這個叫修道;弘道就是講經,你辦各種講座弘揚佛法,叫大家對於佛法有正知正見,這是弘道;傳道就是培養底下一代的學生,使佛法有繼起的人才,不至於斷滅,每一個寺廟都應該這麼做。所以今天我遇到一些法師我都勸他們,既然有道場,應當每天講經四個小時,修行四個小時,如果每天有這樣八個小時,這才叫真正如法的道場。大家念佛的多,你就是上午念兩個鐘點佛,下午念兩個鐘點佛,上午講兩個鐘點經,下午講兩個鐘點經。自己要怕辛苦,我就請別的法師來講經,請別的法師來領導大眾修行,這個功德無量。一個寺廟的住持就好像一所學校的校長,校長他可以聘請教授,他可以聘請教員,這才幹的是本分事情,這才是真正的如來家業。我們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