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智度論大意  (第八集)  1980/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11-0008

  請看《大智度論》第八卷,「釋初品中放光之餘」:

  首先龍樹菩薩給我們解釋「佛常光相」的因緣,我們在經論裡面常常看到佛有放光,而佛所放光有許多種類,最平常的一個是常光,一個是放光。常光是恆常都有的,常光的大小不一樣,實在講是由眾生心量當中顯現的。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世界上示現的常光是一丈,我們現在畫佛像畫佛身邊都有光,那個光多大?有一丈,這是常光。放光,經上見到很多,放光都是有特別表法的意思。

  經【世尊以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可見得佛的常光實在是遍滿虛空法界,而是由於眾生有業障,見不到佛那麼大的光。因此十方世界眾生業障有厚薄不一樣,於是見到佛的常光也不相同。這段論裡面給我們說明光的形相以及因緣。

  第二面解釋「廣長舌相」的所以,這是佛三十二相之一,廣長舌相在經裡面我們也看到很多,這地方說出佛常常示現廣長舌的因緣,最重要的是給我們做證信、做證明的,證明佛語真實。第四面有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是從第三面而來,在第四面有幾句要緊的話。佛法是講因果報應,因果報應並不是一種學說,也不是釋迦牟尼佛創造的,而是宇宙人生實實在在的情形,有因必有果,因果就是因緣果報,實在是不可思議,絕不能把它看簡單了。

  【佛言。是老女人施佛食故。十五劫中天上人間受福快樂。不墮惡道。後得男子身。出家學道。成辟支佛。入無餘涅槃。】

  這段我只念這句,這是有很長的一段公案。這段大意是講布施很少,而得的果報不可思議。這樣的話實在不能叫人相信,佛為了使人相信才示現廣長舌相,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頭髮。經裡面常常給我們講,三世不妄語,不要說這一生,過去生、再過去生,三世不妄語,舌頭可以舔到鼻端;能夠舔到髮際,這是證明佛的話確確實實是句句真實。示現廣長舌相多半是來證明的,證明佛所講的話是真實不虛。這裡面布施,頂重要的就是要以清淨心、恭敬心來布施,所獲的福報是不可思議的。縱然同樣的布施,心不清淨、沒有恭敬,那個布施的福報就是一世的福報、二世的福報,絕沒有這麼大。而不在乎布施之物多少,只講盡心盡力,心清淨恭敬,這樣的布施得福實在是不可思議。我們從這段公案因緣要能夠推想,不但在佛門裡面,一切眾生所有的布施他所獲得的果報。

  在第十面以下的問答,是解釋末法時期眾生學佛不能得道的原因,諸位自己細細去看看,好好的記在心裡,自己常常可以反省。

  【問曰。若佛有如是大神力。無數千萬億化佛。乃至十方說六波羅蜜。度脫一切。應盡得度。不應有殘。】

  『殘』就是有殘餘。還有好多人為什麼度不了?

  【答曰。有三障。三惡道中眾生不能解知。人中天上若大小若大老若大病。及上無色、無想天。皆不能聞不能知。】

  從這段一直到十一面的「乃得見佛聞法」,諸位要去多念幾遍,檢點我們為什麼學佛沒有成就、沒有開悟,原因就曉得了。

  在十一面經文之後,是解釋師子遊戲三昧以及六種震動,這是我們在一切大乘經典裡面也是常常看到的,在佛法裡面講可以算是佛學常識。何為遊戲三昧?為什麼會有六種震動?我們常講放光動地,底下註解就是解釋這個道理。第十六頁:

  經【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獄餓鬼畜生及八難處。即時解脫。得生天上。從四天王天處乃至他化自在天。】

  這段是說明釋迦牟尼佛入師子遊戲三昧,以神通力感得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所得的度眾之效果。六種震動能度眾生嗎?這也是我們疑惑的所在。註解裡面所講的,我們把論念一段:

  【問曰。若佛入師子遊戲三昧。能令地獄餓鬼畜生及餘八難皆得解脫。生四天處。乃至他化自在天者。復何用修福行善。乃得果報。】

  『地獄餓鬼畜生及餘八難』,就是我們講的三途八難。『四天處』就是四王天,欲界第一層。『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最高的一層。統統是說六欲天。佛大慈大悲,常常就示現一點師子遊戲三昧、六種震動,我們都可以生六欲天了,何必還要修十善業道?還要修四無量心?都不必修,我們就生天了。這樣說起來,比基督教信了上帝才生天還要來得方便,為什麼?不要信也能生天。所以此地這問題提得好,我們看下面這個解釋:

  【答曰。此如上說。福德多者。見光得度。罪垢深者。地動乃度。】

  諸位總得要記住,佛法當中『得度』的因緣必須要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才能夠得度;這三個基本條件要是不具足,沒有辦法。『福德多者』,就像《彌陀經》裡面講的多善根福德因緣者,『見光』就得度,這種光在佛就是常光與放光,在我們眾生的分上,我們常講的是光彩、風度。一個人有非常好的威儀,出類拔萃的這種風度,人一見心裡感受就不一樣,不必說話,這就叫見光得度。一見光彩他就得度,就能夠攝人之心,這是確實。諸位沒有見過我們老總統,老總統的相貌舉止跟一般人確確實實不一樣,你只要一見他的面一定生恭敬心、生敬仰之心。這心從哪裡生的?也沒有人教你、也沒有人告訴你,見他面自然就生恭敬心,這就是見光彩而得度,所以福德多的確實是如此。

  『罪垢深』的要『地動』才能得度,「地」是代表心地,地一震動那還得了!所以經裡面講地之震動,像《華嚴經》裡面所講,它是表法的,是說心地震動,一定要你動心你才得度。動心,由實相,你心震動了;由言教,你聞了法心裡震動,所以亦有許多的因緣,這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夠體驗得到。我在學佛過程當中,最初跟章嘉大師三年,可以說每個星期天都跟他見面,見到他的光明,對他很尊敬,他很慈祥。可是每個星期去討論佛法請他開示,三年都沒有信佛,只是把佛法當作學術來研究,沒有生起信心,沒有入這個境界,這就是見他的光明他度不了我。章嘉大師入滅,這震動了,想老師走了,這才認真的去反省,我跟他三年,他三年教了我什麼?認真的反省,這才入了佛門。章嘉大師活的時候沒有把我度了,這一死我得度了。他如果不死,我還是不會入佛門,可能一直到今天還是佛學的學者而已。很不容易,是罪垢深重。

  今天看了這些大專學生,什麼叫佛法還沒有搞清楚,他就皈依了,他就會拜佛,很不簡單。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我從來不拜佛的,多少人勸我,人家皈依大師都找不到這個機會,你一天到晚跟他在一起你還不皈依,我到最後被人勸得不好意思,好多人皈依,好,隨個喜,才隨喜一下。可見得經上講的有道理,由這個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在學佛的過程當中,可以說善根福德是比較薄,這是真的,因緣好,三者裡面我有一條,因緣好,一從開頭學佛起就有好的老師指導我,沒有走冤枉路。由於善根福德不足,所以佛法是不得其門而入,我在講台上十年才勉強得心應手。我們看看古來那些高僧大德一年、二年就得心應手,就通達了,我要到十幾年、二十年才能夠漸漸沒有障礙,這就是善根福德不夠,比不上過去的人。因緣可以跟過去人相比,善根福德比不上別人。

  有些人善根福德厚的,像這些大經他一聽就懂,我不是如此的。我最初接觸佛法的時候,剛剛接觸,我到十普寺去聽白聖法師講《楞嚴經》,我去聽了一次聽不懂,就沒有再去。聽過一次默如法師講唯識,也聽過一次,聽不懂,就沒有聽了。聽得比較多的在善導寺,演培法師所講的深入淺出,印順法師講的、南亭法師講的我聽了不少,還能有一點興趣。可見得淺的經能聽得懂,深的經聽不懂。學佛到第八年,那時候我在台中,李老師講《楞嚴經》,差不多八年、九年的樣子才聽到有味道。諸位可想而知,善根福德與宿世有密切的關係,但是這三者缺一條都困難,而裡面頂重要的是因緣,你縱然有善根福德,如果你沒有緣分,你這一生還是空過。善根福德差一點,緣分好,有長時間還可以彌補。由此可知,佛法重視緣分,結緣非常的重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與一切道場結善緣,與諸佛菩薩結善緣。明瞭這個道理,對於善根福德要多留意,要知道種善根、修福德,三者具足。像古來這些高僧大德們,他們開悟得快、成就得快,都是有因緣的。所以我們看到別人不必羨慕,人家過去世有修,我們現在懂得這個道理了,縱然沒有,現在修還來得及,不是來不及。這是這裡面的一點意思,這一章講了許多事情,一樁一樁給諸位提醒。在十八頁是解釋宿命通:

  經【是諸天人自識宿命。皆大歡喜。來詣佛所。頭面禮佛足。卻住一面。】

  『宿命』是六種神通之一,就是知道命運。我們現在不知道,要想想我將來這個命會怎麼樣,找一個算命先生給你算一下,靠得住靠不住?那是個未知數,大多數都靠不住,小小的一、二樁覺得算得還不錯,那是碰巧碰上了。如果你有宿命通就可以不必求神問卦,也不必找那些看相算命的,自知宿命。

  第二十頁是解釋佛度眾生,文不長,諸位看看就行了。可是在底下這一節,就是同一面最後的兩行,經文裡面八句,這八句都是說人中之不幸,在論裡面這一節都是說明這一切罪的業因,我們必須要曉得。佛之度脫,我們暫且不論,注意要把這一節經文裡面的義趣懂得,那就得度了,盲者就得視,聾者就得聽。為什麼會盲,這裡面有說出盲者的罪業因緣。平常我們常常提到,像《安士全書》、《了凡四訓》,這些善書裡面最重要的道理,就是給我們說明「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在一生當中沒有開悟,沒有能夠轉業,要拿俗話來說,都是受命運支配的。所以我今天一天吃多少粒米、喝多少滴水,都是一定的,一點都不會差錯。了凡居士懂得這個道理,他心定了,不求了。為什麼不求?求不得,命裡沒有你到哪裡去求?命裡有的丟也丟不掉。所以他心定了,他跟雲谷大師面對面三天三夜不打一個妄念。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我們對命運說老實話都不相信,天天還攀緣、還想求,你要是曉得命裡都注定的,求個什麼?不要求了。

  所以我說袁了凡是標準凡夫,他懂得因果報應的道理,所以真正能夠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心安理得。但是他是隨著業報,他不能轉業,所以他是凡夫。他的緣好,遇到雲谷大師,雲谷大師一開導教他轉業,教給他改造命運的方法。可見得我們的命運是操在自己手上,不操在別人手上。我們自己可以改造自己的命運,可以轉變自己的命運,我們要說我們命不好,為什麼你不現在來改?一改就好了。經論裡面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怎樣求法?要懂理論、要懂方法。諸位好好去念《了凡四訓》,那是一個榜樣,再去念《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那也是一個榜樣。這兩個人是最顯著的例子,兩個人的命都不好,沒有兒女,這一有求有兒女了,得了好兒女,短命他能夠變成長命,沒有富貴能夠求得富貴。由此可知,不但是佛法修行證果可以求得,世間的名聞利養都可以隨心所欲,只要你懂得理論與方法,沒有求不到的。

  你曉得這個道理,一切罪業它是有因緣的,為什麼聾、為什麼盲、為什麼啞?都有業因的。而這段註解註得相當的詳細,在第二十一面就是說生盲的罪業因緣。生盲就是一出生下來眼睛就是瞎的,這叫生盲。有後來瞎的,當然也有罪因,沒有罪因不至於遭這樣的果報。在二十二面說明聾的罪業因緣、啞的罪業因緣、狂的罪業因緣。第二十三面說亂心的因緣,說狂自裸的因緣,這是說狂人之相。在二十五面說飢餓的罪業因緣,所謂是遇到飢饉,飢荒得不到飲食都有業因的。在二十七面佛給我們講病苦的因緣業緣。在二十八面說這些殘廢者的因緣,一直到二十九頁終了。這一大段都是舉出世間種種不幸的果報各有前因,我們如果不願意遭受這樣的苦報,就不要造這些業因。我們自己得這樣的果報,自己一定要反省,我們前世一定有這些罪業因緣,現前知道了,就應當反其道來修正,這就叫修福,這就叫植善根。種植善根,積功累德,力求改過自新,現前的果報就可以轉了。這一段論文裡面,比《了凡四訓》在理論上要說得詳細得多,也說得很透徹,可以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甚至《感應篇》、《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合起來看。對我們現前有很大的好處,也可以說眼前就能夠得到這些功德利益。

  在三十面三行經文,是教我們修行的原則。行就是行為,如何修正我們的行為,這裡提出一個原則,頂重要的就是以「等心相視」,這句話是總說,也是我們常常在大經裡面讀到的平等心。通常講等念冤親,冤親是兩個極端,冤是冤家對頭,親是我們最親愛之人,它是兩個極端,冤親都平等了,還有什麼不平等?一切都平等了。諸位要明瞭這個意思,修平等心就是修法身,修平等心才是真正的學佛。

  我們看到經典裡面講的十法界的因地心,我們看看天台宗天台大師講的十如是、十界,百界千如。你看看佛的那個法界,第一句話就是平等心,佛的心是平等心。我們修平等心就是真正的學佛,慈悲心是菩薩,平等心是佛,十善心是諸天,五戒心是人,貪心是餓鬼,愚痴心是畜生,瞋恨心是地獄,這些都是講心地法門,也是十法界修行的大根大本,我們一定要重視。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種修法,就要從根本修。修學別的法門那是從枝葉上修,這是從根本上修,所以要曉得平等法門、平等心。

  平等心從哪裡修?要從待人接物當中修,要從順逆境界裡面修。什麼叫平等?心不動叫平等,順境裡面沒有受樂之心,心是靜的,逆境裡面不感覺到有受苦的念頭,順逆境界他平等,不動心,譬如在天堂,不感覺到自己有樂受。平等心怎麼修?平等心是不接受,樂受不接受,苦受也不接受,所謂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都離開了,心就平等。平等了,那就是《華嚴經》裡面一真法界。不平等才有十法界,十法界從哪裡來的?是不平等心變現出來的,就是分別執著才有十法界。一切境界裡面不分別、不執著,十法界就變成一真法界,實在說境界裡哪有一與十,沒有。心裡起分別、起妄念才有十法界;心覺悟、不迷、沒有妄念了,法界本來就是一真。可見得要平等心才能見性,要平等心才能見諸法實相,才能見到一切法的真實相。分別心、緣慮心決定見不到宇宙人生的實相,所見的就像《般若經》裡面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的是妄相。這一節文不長,也要多念幾遍,然後才曉得我們應當要怎樣的修學。這些話統是綱領當中的話,不管我們修學哪個法門都用得上。三十面:

  經【是時。眾生等行十善業道。淨修梵行。無諸瑕穢。惔然快樂。譬如比丘入第三禪。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嬈眾生。】

  這地方『行十善業道』有個很妙的地方就是『等行』,「等」是平等心,事上是修十善業道,心理上是平等的。這就不是天人所修的,天人修十善業道心不平等,菩薩修十善業道心是平等的,此地講『眾生』這是大心眾生。『第三禪』,一般說起來,娑婆世界最樂的一層天就是三禪天,三禪天享樂可以稱得上我們娑婆世界的極樂世界。也許有人要問,四禪天不是很高嗎?四禪不好嗎?給諸位說,四禪天人不動心了,雖有樂,他沒有樂受,他不感覺到有樂。三禪天人他有受,就有受來說,就有享樂這個心來講,三禪是到了頂點;四禪天我們稱它作「福生、福愛、廣果」,他的福報很大,他苦樂二邊都捨掉了,因此我們講享樂都舉三禪天。此地是用比喻來說,『譬如比丘入第三禪』。這段註解依然是用問答的體裁,說得很清楚。『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嬈眾生』,這三句在此地非常的重要。所謂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自己得大自在,絕對不嬈害眾生。能夠不嬈害眾生這就是定,這就是慧。持戒,戒定慧。

  我們圖書館最近正在研學《華嚴》,凡是認真參加研學《華嚴》的,《華嚴經》的疏論一定要認真的去念過。現在《華嚴經疏鈔》你們也請去了,《華嚴經合論》也都有了,可不能在家裡書架上擺著好看,如果你把這些疏論在書架擺上兩年,沒有用處。我們現在的進度是一個星期一卷,我們的進度是按照經文的一卷,疏論倒不一定。譬如第一卷經在《疏鈔》跟《合論》,《疏論纂要》裡面都有好幾卷,清涼大師《疏鈔》裡面是兩卷,《疏論纂要》裡面是四卷。我們要怎樣讀?不能偷懶,我們同修在一起得依眾靠眾,這是百丈大師的話,馬祖跟百丈都是鼓勵我們要依眾靠眾。哪曉得你在家到底念了沒念?最好用紅筆去圈,一個星期把這一卷從頭到尾,它本來也有圈,有圈沒關係,你再用紅筆再圈一下,到這裡來大家看看,看你圈完沒有,你要是沒圈完,你就沒有念。最低限度要按照這個進度,兩年當中《疏鈔》、《合論》從頭到尾都圈完,逼著你非念不可。當中有重要地方可以把紅筆劃起來,提出來我們研究討論,這叫念書。

  不這麼幹不行,不這樣幹就懈怠,就會偷懶。所以一個星期當中,諸位想想把《疏論纂要》、《疏鈔》、《合論》都像這樣圈一遍下來,大概也費不少時間,對我們自己解門、行門都有很大的幫助。兩年的訓練,心自然就不會往外跑,會入定、會得一心不亂的。在解門上,從頭到尾不管懂多少,你能夠圈一遍,就是仔細看過一遍,畢竟是不相同。所以對於大部經一定要做這個功夫。從前念書人,你看看《二十五史》,我們這裡有,我這地方《二十五史》兩部,有一部是有句讀的,標點圈出來了;中華書局那一部是沒有圈點的,那是叫念書人自己去圈,這才是成績。現在人文字修養不行了,標點符號去掉連句子都弄不通了。再給諸位說,如果我們把這三部註解從頭到尾這樣圈一遍,你的文言文修養好了,你再看《二十五史》、看《四庫全書》,沒有句讀你都能看得懂。這個確實的,看多了、圈多了自然就熟。所以在文字修養上、在佛法理論上、在行門功夫上,都得無量無邊的利益。大家要好好的把握這個機會,不要空過了,千萬不要買了書回家都放到書架上去。這是讀書的方法。

  《大智度論》在佛法裡面,別的不談,可以說是一部很重要的佛學常識,許多經論的註解都是引用《大智度論》。這部書讀了之後,以後你再看一切註解,你就曉得人家是從哪裡引用來的,讀起來更親切,容易深入。《大智度論》我們也是一個星期一卷,一卷也要從頭認真的讀下來。圖書館成立以來,我給諸位說,對我的利益特別大,為什麼?我也是被大家逼著要認真的去讀,我要去圈點、要去讀,還要把每一段重要的地方把綱領提出來,用紅筆寫在本子上。寫在上面我上台來講的時候裡面文都不講,單單只講上面我寫的這些紅的東西。這就是逼著我要念書,這兩年要加倍的精進。我希望我們諸位同修一起來,不單單是我往前面進,你最好慢一點不要趕上我,我不是如此。我是希望諸位快快的超前,為什麼?你們趕上我,我就退休了,將來弘法利生的責任都是在你們年輕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們不怕苦,苦裡面有樂,有最高的享受。他這問答裡面都很有味道,正面有,反面有,有些都是我們想不到的,人家都想到了。第三十五頁:

  【如是等種種不善語。名為呵不嬈眾生。是諸天人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嬈眾生。行是善法。身心安穩。無所畏難。無熱無惱。有好名善譽。人所愛敬。是為向涅槃門。命欲終時。見福心喜。無憂無悔。若未得涅槃。生諸佛世界。若生天上。】

  這幾句很重要,都說的果報。『行是善法』,善法是指這段經文所講的,就是在第三十面一開端的三行經文,從「一切眾生皆得等心相視」到「持戒自守,不嬈眾生」。如果我們能夠照這三行的教誨依教奉行,我們所得的果報,就像龍樹菩薩在此地所說的,一點都不假,『身心安穩,無所畏難』,這正是我們現在所要求的。我們現在天天看報紙、聽廣播,時局是非常的不安定,如何在即將來臨的大劫難當中,我們身心安穩、沒有恐怖,不會遭到這個劫難?菩薩教給我們,照佛前面講的這三行經文你去做,就可以得到。是不是真正能得到?給諸位說,決定可以得到,無須疑惑。大論在第一卷一開頭龍樹菩薩就給我們講,「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誰能夠得到這個功德利益?能夠深信不疑的人都能夠得到。如果你對於佛菩薩的教誨懷疑,不能夠完全的相信,那不能怪佛菩薩不幫忙,不能怪佛菩薩不照顧,而是我們自己不能夠接受。所以這兩句在我們現前這樣的時節因緣裡面講,可以說太契機了,正是在這時候所說的。『無熱無惱』這句是講煩惱,心不入道,行解不如法,是免不了常常生煩惱的。而這段開示就是教我們如理如法的修學,煩惱不生就智慧增長,像六祖在《壇經》裡面所講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如果我們無熱無惱就常生智慧,諸位想想這是多大的福報!這三句都是講我們能夠奉行像前面所講的善法,現前所得到的果報。

  『有好名善譽,人所愛敬』,這也是福報,所謂實至名歸,並不是求得來的榮譽。你自己到這個境界,自然有人恭敬讚歎,歡喜愛戴你。下面所講的是將來的果報,『是為向涅槃門』,這是真正一個修道的涅槃門的方向,涅槃是佛果,就是我們上求佛道的方向。『命欲終時,見福心喜,無憂無悔』,一生能夠在善法、在正道上行,他當然沒有憂慮、沒有後悔。「福」是什麼?譬如修淨土的,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接引你,這是福報,你見了心裡歡喜,隨著佛往生極樂世界;或者志願生天的,見到天人來迎接你,你也是沒有憂慮、沒有恐怖,到天上去了。『若未得涅槃,生諸佛世界,若生天上』,像生他方佛國土的、生西方世界的,也包括在其中,若生天上,這是講將來的果報。將來的果報都是現在要修因,現在沒有因,將來哪裡會有果?諸位要記住,因為我們道場念佛的同修多,念佛能生佛國土,這段經文裡頭沒有講念佛,怎麼也能生佛國土?你仔細看看有沒有講?念佛是要一心不亂,這地方的等心相視就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能生,佛國土是所生之處。念佛是一個手段,達到一心不亂,念佛要是沒有念到一心不亂,生西方靠不住,要念到一心不亂才靠得住。正像學校念書一樣,得一心不亂就是考試及格通過了。雖然念書,考試不及格還是不行。所以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有功夫成片,可見得念佛成績也有上中下三等。

  淨土法門裡面常常提倡的正助雙修,正修就是持名念佛,我們現在選的是這個法門。此地所講的就是屬於助修,助修助什麼?幫助我們修到平等,這就是福,這就是善根。所以我們平常培福、修福,如果目標不是幫助一心不亂,那個福報修起來麻煩就大了。為什麼?臨命終時就享福去了,還是到三善道去享痴福,不能往生,修的福報變成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障礙。所以修福要懂得目的是在清淨心,是在一心不亂。我們修布施,為什麼要修布施?我有這些財物太多了,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我把它布施掉,我心清淨,我念佛更專心,這樣才行。千萬不要想,我布施我收穫很大,我來生可以享大福,到天上可以作天王去。好了,來生到天上作王去了,天王壽命終了的時候還要墮落,所以那個修福就變成打閒岔,這是要注意到的。福是要修,目的要搞清楚,我們為什麼修福?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叫做正助雙修,這樣修才如理如法,果報正如此地所講。到這裡我們第八卷大意介紹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