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五十八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58

  講義第二十四頁倒數第四行:

  【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又云。是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宣」就是宣說,這都是《法華經》裡面佛說的經文。

  【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又云。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

  這幾句話都非常重要。特別顯示出,佛的言說,是從無言說當中流露出來的言說,是在不可說之中不妨權說,「實」不可說,所以說不妨權說。雖然是權說,如果我們要用思量分別,確實沒有辦法理解,這就是佛法困難的地方。佛法難在什麼地方?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願解是不錯,能不能解?不能解。為什麼不能解?因為我們用的是思量分別。思量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換句話說,我們用的是這個心,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如果佛不在前面講,「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不說這幾句,我們很不容易體會到,為什麼佛法不能用分別思量。我們今天學佛之所以不成就,就是落在思量上、落在分別上。所以日本佛教看起來很發達,居然還有人說,我們中國現前的佛教比起日本至少要落後六十年,有這個說法。我們佛門裡面有時候好像對日本佛教也很佩服,我們也自嘆不如。實在講這是連我們自信心都喪失掉,我們連事實真相沒看清楚。佛門裡面當然有大德不承認這個事情。

  連世間的學者方東美先生,就批評過日本佛教,把日本佛教批評得一文不值,當著那些日本大法師的面前批評的。那日本人本來好像是趾高氣揚的,聽了方先生的一番話之後,頭都低下去,沒話說了。方先生怎麼批評它的?日本這個佛教裡面所出的人才,不要說在我們中國一流、二流的,在日本歷史上沒有,就是拿三、四流的,像我們明朝末年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這樣的人,日本都沒出一個。如果要像鳩摩羅什、智者、清涼,那更沒有了,那是一流的法師。我們中國三流的法師,在日本都找不到,你日本還有什麼成就?日本今天的佛教它出的東西很多,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諸位要曉得,它是落在思量分別裡面,所以說已經走了樣子。他們今天在世界上可以稱為佛學家,佛學的學者。明心見性、斷煩惱、成菩提沒有他的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他的分,那還談什麼?表面看見很熱鬧,裡面去看一看全是假的,不是那麼回事情。這一點我們要曉得,更應當反省的,我們自己有沒有落在思量分別裡面?別人是不是與自己不相干,我們自己有沒有落在這裡?

  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修為之中,我們用的什麼心?如果還用第六意識心,第七末那心,恐怕我們連日本都不如,那真正是落後六十年。他錯了,我們也走錯路,在錯的當中我們不如他。這樣學佛,給諸位說,將來連個下品下生都撈不到,功夫成一片都做不到,這一生勢必又是落空。過去世中生生世世我們都落空,都沒有成就,總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要好好的把握,不再落空。你要想不落空,轉識成智,我在一切法裡頭不分別,妙觀察智就現前;不思量,平等性智就現前。為什麼?因為四智是本有的,八識是本無的,本無的去掉了,本有的就現前,這個道理不難懂。本來無的你執著它要用它,本有的就不顯,被本無的遮蓋,這才吃了大虧。本有的雖有,它不起作用;本無的雖無,它起作用,凡夫虧就吃在這個地方。所以佛菩薩稱之為「可憐憫者」,真正可憐,自作自受,沒有人能救你。這個法確實是深奧,愈是正法,信的人愈少,為什麼?理太深,不是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所以他不信。離了思量分別就大徹大悟。在經上把這些理:

  【喻如頂上明珠。與之而莫不驚怪。】

  「驚」是驚奇,「怪」是感覺得怪異。

  【庫中珍寶。付之而躃地稱冤。】

  諸位這個一定要讀經,你才曉得這個公案,才體會到這個比喻。

  【醫師治之。反謂不良。不輕(常不輕菩薩)告之。以為虛妄。如是難信多逢怨謗。故佛備稱持誦之益。謗毀之過。殷勤誡勉。】

  難信必定多逢怨謗,一定道理的。你說正法別人不懂,他就懷疑、就毀謗、就障礙,這是一定道理。佛在世的時候就如是,何況末法時期鬥諍堅固的今天,你要說弘經不遭怨、不受謗,到哪去找去?今天謗佛、毀佛的人有多少,我們自己遭到怨謗又算什麼?所以我們要覺悟,一切怨謗都是為自己消業障,這樣才能轉境界。「佛備稱持誦之益」,注意這個地方「備稱」兩個字,特別的稱讚,「持」是受持,「誦」是讀誦。何謂受持?《起信論》裡頭有三句十二個字,要牢牢的記住,「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這就叫受持;換句話說,就是前面所講的,離思量分別就是受持。因為心緣相就是思量,言說跟文字都是分別,你們想想看,這不是轉識成智嗎?轉識成智才叫做受持。讀誦是三學三慧一次完成,也就是轉識成智的方便法,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我們心在境界裡頭不平的時候,常常起分別、打妄想的時候,念經,把心在境界裡頭收回來,讀經。讀經怎麼樣?不打妄想、不分別、不執著,用這個方法來攝心。所以諷誦的目的就是叫我們達到受持,受持真正的功德利益就現前。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十方諸佛讚歎不盡。

  毀謗的過失不得了。別人毀謗,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對他?是要用忍讓,不要辯駁。為什麼?愈辯爭論就愈厲害,譬如別人要罵我,讓你罵,罵累了你自然不罵;如果他罵你,你也回他,愈罵愈起勁,沒完的時候,沒完沒了。別人打我,讓你打不還手,他打了幾下,他打不下去,必須你還手打得才起勁,你不還手沒法子打,那個時候就會真正下不了台。對於侮辱、毀謗,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就是忍辱。我們能忍,不動心,始終保持著清淨心,真正叫消災免難。古人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說話不小心、不謹慎就傷人。他要是個菩薩無所謂,你傷他,他不動心;他若是個凡夫,若是個小人,這個事情可麻煩,為什麼?他記仇。你說的人無心,聽者有意,這個事情就麻煩,所以還是少說一句話好,多念一句佛有功德。與自己不相干的何必?與自己有關係的,自己也要謹慎,也要認真去考慮,當不當說,應不應說,說了這個話的後果如何要想到。縱然是好心,如果後果不善,我們也要特別謹慎。所以佛法裡常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因是造作,眾生是胡造妄為,到了果報現前害怕了;菩薩在造作的時候就想到後來的果報,所以他的造因很慎重。佛在此地是「殷勤誡勉」,誡是誡勸,勉是勉勵。

  【弘經之人須具三法。】

  三法,在前面說過。

  【藥王菩薩等。深體佛意。故說咒護持。令末世持經者。遠離魔障。其所說之咒。或六十二億恆河沙諸佛所說。或四十二億諸佛所說者。謂是佛佛授受護持之敕命也。然弘經之難。在古猶然。豈獨後世。】

  這個地方是「說咒」,菩薩說咒用意是來護法的,是來護持的,咒一般講是屬於加行。護法,最重要的就是護自己的清淨心,因為你心清淨,心生智慧,智慧就能夠應付一切災難。為什麼前面佛講持誦之益,菩薩還要來說咒?經是顯益,利益是明顯的;咒是密意,是暗暗當中的利益,我們常說冥冥加持,暗中來加持。咒語十之八、九都是護法神的名號,譬如我們人與人之相處,一見面你就能把這個名字叫得出來,就有個親切感;一見面點點頭,他姓什麼,我見過忘掉,就不好意思。這個密咒味道就在此地,這些護法神不錯,他是發心護法的,你能叫得出他名字,就特別有親切感,意思在此地。咒語裡面有一小部分是經義的精華,我們一般稱之為咒心,這就是一部經、一品經裡面最重要的幾句話,而佛是用他們的語言說的,不是用我們語言說,用六道鬼神語言說的,說他們的話,把經義精華等於說也告訴他們。所以顯說是為我們,密說是為鬼神,鬼神要能夠發心來擁護,對於我們的障礙就能夠排除許多,所以密咒持咒護持是這個意思。何況咒心都是佛說的,當然這裡面一方面是開導這些護法鬼神,另一方面勉勵他們護持後世修學的行人。因此這個持咒,不但是對他一種親切,能夠叫得出他的名字,同時也把佛教誡他護持的這些話提醒他。「弘經之難」,這個字在此地是雙關的意思,如果把它念成破音字,「弘經之難」,有許多的障礙,都講得通。「在古猶然」,古時候風俗那樣的淳厚,都免不了,何況在今天?我們今天弘經要是不遭難、輕而易舉,哪有這個事情?我們圖書館建立在此地,一個星期在此地講幾次經,誠如此地所說:

  【若非賢聖天神擁護。後五百歲持經之者。欲其無難。安可得哉。】

  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在道場護佑我們,我們自己還不曉得;如果要是沒有的話,我們這個圖書館想講經講不成,不那麼簡單。

  再看下面一品,「妙莊嚴王本事品」。我們來看看這一尊菩薩:

  【妙莊嚴者。以法言。即慈悲喜捨莊嚴自心也。以跡言。即稱揚供養之功德也。】

  從事相上說,就是《普賢行願品》裡面十大願王的「稱讚如來,廣修供養」,就是修的這兩願。從法體上講,就是你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慈悲喜捨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平等清淨,真正的慈、真正的悲。真喜、真捨。我們要是得到,自己就是妙莊嚴菩薩,有內必有外,外面所表現的必定是稱揚、必定是供養。所以初學的人應當是以稱揚代替毀謗,以恭敬代替懷疑,我們才能夠成就菩提道業。再惡的人,他也會有一點小善、有一點好事。古人教我們修陰德。《安士全書》裡面,文昌帝君教給我們「陰騭文」,教我們積陰德,陰德利益不可思議。陰德從哪裡修?從隱惡上修,我們見到人家做壞事情,起惡的心念,我們不宣揚他,我們自己知道了也不告訴任何一個人,這積的是陰德;他有一點點好處,我們讚歎他,就是救那個人,這是大慈大悲。久而久之,這個人他有良心他發現,你看我做的壞事人家都不說,我做一點好事人家都稱讚,他能夠改過修善。陰功好大!如果他做再多的好事,一句也不稱讚他;做一點點壞事,趕緊來渲染,這個自己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人家聽到,做好事幹什麼?做好事誰知道、誰稱讚?做壞事,做得愈多愈好,你愈說我壞,我比你說的還壞,成就了壞人。他本來不壞,你這一來把他激發,他做了更壞的人、更惡的人,做更多的惡事,誰叫他做的?你叫他做的。不得了!

  禍從口出,一點都不假,這些事情我見得很多,對人稱說。我們自己要曉得,我們自己不敢說人家的過失,因為我們自己想想看,自己也有過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到了佛,完全沒過失了,都不說人過失,我們自己還有過失,還沒有到完全沒有過失,我們有什麼資格說人過失?說人過失的只有兩種人,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除了這兩種人,再有人跟你說過失的,那是交情很厚的人,不是簡單的人,泛泛之交人家不肯說的,把你看作一體,才會規過勸善的。而規過勸善的時候,必定是在沒有人的所在,有第三者在,話就不好講。第三者見的時候會激起反效果,他不認為你是勸他,你是惡意毀謗他,你是惡意牴觸他。所以有第三人在會收反效果,不能收到正面效果,他會記你的仇恨。如果他這個仇恨記得深,這個事就麻煩,就結怨。佛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知不覺無意之中跟人結了冤仇,而冤仇都不容易化解。這個事情說實在的,防不勝防,我們自己確實對這個道理明瞭,很小心、很謹慎,不輕易說人過失,不毀謗人。可是我在講經當中無意的得罪很多人,自己都不曉得。經裡面是佛說的,佛告誡弟子,有人聽了,這個法師在罵我,這結了冤仇。

  後來人家告訴我,我自己都不曉得,我哪裡曉得他有什麼過失,我講的是經,經文這樣說的,我的冤枉只有佛菩薩曉得。他要那樣怪有什麼辦法?這是他的事情,唯有佛菩薩曉得,我確實沒有這個意思。你做的什麼事情,我又沒成佛,我又沒神通,你做了些什麼壞事,我不知道。這個事情就是說明弘經之難,沒有法子避免的,自己總得要謹慎。所以外頭一般人講經,我們想想也有道理,講了大家歡喜,他怎麼講?念一段經文講一段故事,那個故事跟經文風馬牛不相干,大家聽了很歡喜,為什麼?絕不得罪人。你要講經,經文裡頭免不了,佛要給我們辨別是非、辨別真妄,說明利害得失,勸我們改過修善,那我們有的時候聽起來就不入耳,聽出來好像都在說我的毛病,這都無可奈何的事情。

  【前文屢言。】

  多次的說到。

  【見有受持讀誦法華經者。應修種種供養。且持經在彼。於我何預當興供養。故引此往事證成。明供養之益當得成佛。與彼持經功德等無有異。】

  這幾句話要把它記起來,這是說明供養的功德不可思議。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供養利益之大,不曉得修供養能成佛。我們得要問,供養為什麼會成佛?這什麼道理?諸位要曉得,我們本來是佛。本來是佛,現在墮落成凡夫,這是什麼原因?是我們的清淨心中起了一念不覺,在這裡起一念無明,無明妄動這才起了煩惱障。煩惱障的大根大本就是一個貪,佛法把無量煩惱歸納為六個根本煩惱,六個根本煩惱再把它略為三毒貪瞋痴,三毒你還嫌麻煩,你再把它歸納一個就是貪。你為什麼會瞋恨?貪不到才瞋恨;為什麼貪?愚痴才貪,所以貪是一切煩惱的根本。布施供養就是把貪除掉,功德是除慳貪的。不要以為我辛辛苦苦好像賺了一點錢,我就供養他,送給別人,我得什麼好處?這就是你雖修布施供養,你貪心增長,貪心沒斷,你這個布施供養得的效果是反效果。布施供養對別人有利、沒利不相干,不要去問他,問的是什麼?我們自己慳貪心一分一分在減少,減到都無了,貪心斷盡,那你就成佛。世法裡頭不可貪,出世法裡頭也不可貪。我們今天念佛貪圖一心不亂,所以得不到一心,為什麼?你是以貪心去求。

  我們念佛貪圖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所以不能往生,為什麼?貪心,心不淨!常言說得好,「心淨則土淨」,才能往生淨土;你帶著貪心你就能生淨土,沒有這個道理。講生淨土的時候,下品下生還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有力量把你的貪心壓住,不起現行,煩惱是沒有斷,石頭壓草,古人所說的根沒有除掉。煩惱要斷掉,那是連根除掉。根在,石頭壓住了長不出來,這就是功夫成片的力量,有這個能力才帶業往生。諸位可想而知,這三毒煩惱決定不能有。如果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三毒煩惱常常起現行,不是好事,在功夫上來講,障礙功夫成片,我們不要談一心,不要說那麼高,你功夫成片做不到,換句話說,障礙到你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去不了!布施它的功德、它的利益,就是把這個貪欲壓下去,能伏得住,對什麼都不貪、不執著、不吝嗇。忍辱是壓住瞋恚,一切逆境裡面不起怨恨心,不起瞋恚心;禪定,是降伏我們散亂心的;精進,是降伏我們懈怠心的,懈怠、懶惰。智慧,是對治我們愚痴心的。六度是六服藥,治我們六種大病,功德利益在此地。

  如果你上了當被別人欺騙,這個佛門裡頭好修福,一本萬利,捨一得萬報。你們諸位想一想,這在佛門裡頭布施供養什麼心?增長貪心。為什麼?我做什麼生意也沒有這麼大的利潤,一本萬利;佛門裡一本萬利,到佛門裡頭來做生意,心裡念頭都想賺錢,我捨一得萬報。你們想一想,如果佛門裡真是生意這麼好做,大家都到佛門裡頭做生意;不是那麼回事情,錯誤了。大概我們過去生中學佛就是這個觀念,捨一得萬報,天天在念著,我的果報怎麼還沒有來?到後來發現沒有果報,我上了當,我被欺騙,連老本都捨掉,怨恨心起來了,貪不到,怨恨就起來,三毒煩惱就起來。不會學佛的人怎麼樣?增長三毒煩惱,有沒有?真有。我學佛的時候我見到很多,有錢、有力量的這些居士們,在佛門裡頭廣修供養,大施主,來的時候寺廟都把他侍候得像老佛爺一樣。到他生意做失敗倒閉了,再到廟裡來,人家看到理都不理他,居士寒了心,關起門不出門再也見不到,寒心了。他學佛學的結果怎麼樣?是貪瞋痴增上,毀謗佛法,佛教原來是騙人的。我見得多,我也聽得多。

  寺廟裡頭天天蓋房子,蓋得富麗堂皇;我們家人口那麼多,擠在一個小房子,想添個房間都沒錢。我們還把錢送到寺廟裡去,莊嚴他的道場,替他來蓋大房子。這裡出了錢,背後怨聲載道,這都是事實。我接觸的佛教面不大,我不常跑寺廟,聽到的少,也許你們聽到的比我更多。這叫顛倒,不曉得供養之意在哪個地方,是治自己病的,這就是不但自己病沒有治,把病加重。佛這六種藥是治病的,他用這六種藥把病加重了,這叫顛倒,這就是對於佛法理事俱不通,不但是理不通,事上怎麼修他也不通。功德利益不是他所想像的,他所想像的那個不是功德,不是真正的利益。眼前得一點小便宜,以為這就是功德利益,大錯特錯。眼前就是把整個世界給你,你還免不了生死輪迴,那怎麼叫利益?佛法裡面講利益有個定義,現在得利益,後世還得利益,這叫真利益;現前得利益,後世沒有利益,這不叫利益。佛法的利益是利益今後,永遠得利益,這是真利益。你把慳貪煩惱斷了,你是永遠得利益。所以我們要曉得,布施供養的利益是在這個地方,除我們自己慳貪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