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二十八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28

  我們接著看「提婆達多」這一段:

  【永嘉云。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這幾句是《永嘉證道歌》裡面的話,《證道歌》可以說句句都是格言,應當要把它念背,在日常修行可以能夠隨時提起觀照的功夫,這是對這一品的意思完全相應。這一品的主旨,是教我們如何去處逆境、逆緣,成就自己無量功德。世間人一般的缺點就是不會「觀惡言是功德」,不會觀。你看這用的字,我們世間人聽人家惡言,煩惱心就起來。佛法裡面教我們觀,觀是什麼?用智慧叫觀,在眼叫觀,在耳也叫觀,鼻舌身意統統是觀,你要會觀就自在。這個觀就是般若裡面所講的「觀照般若」,六根接觸六塵如果是般若用事,都叫做觀照。所以在惡言這個境界裡頭,只要你能夠用般若觀照,這個惡言是功德。為什麼說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怎麼成就的?正如同提婆達多成就釋迦牟尼佛,歌利王成就忍辱仙人,舜王的父母、弟弟成就他的孝行,豈不是成就了功德嗎?如果沒有這些逆境現前,忍辱波羅蜜從哪裡完成?忍辱波羅蜜就是要在逆境裡面去修行。「不因訕謗起冤親」,從什麼地方表現你無生法忍、大慈大悲、忍辱功德之力?就是在逆緣、逆境裡面,顯示出你慈忍的功德,表現出你真正證得無生法忍。諸位要曉得,無生法忍是要理一心不亂才能夠證得,心在境界裡平等。

  【由是而推。佛從提婆聞法者。在逆緣也。由以逆緣。成就人之菩提。故成佛時號曰天王。】

  世出世間,我們可以說無論是哪一行哪一業,要是有真正的成就,都是從慈忍而成就的。如果他這個成就要不是慈忍,他的成就不是真正的成就,表面上好像成就,不久就敗壞,所以不是真正的成就。真正的成就,成就的大小,與慈忍力的大小成正比例。慈悲心大,忍辱的心大,他的成就就大;慈忍力小,他成就就小,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來雖作狀頭。實在勸誡後人也。蓋後之求法者。多因逆緣而退。如身子乞目等。若能處逆常順。則無法不為知識矣。】

  到這裡是一段,這是講求法之要有二,第一段講「不得觀其行業」到這個地方,這是前面這一段。「如來」在此地指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起了個帶頭作用,遇到冤家提婆達多。實際上諸位曉得,釋迦牟尼佛早已成佛,提婆達多也是大菩薩示現的,他們兩個在唱戲,一個唱正派,一個唱反派,是唱給我們看的,讓我們在這裡面學習。所以他的用意實在是「勸誡後人」,我們是這一堆後人裡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勸誡我們的,給我們講的。為什麼佛當時這樣慈悲示現?佛曉得後來求法的人,遇逆緣而退心的不曉得有多少,禁不起考驗,遇逆緣而退,小小一點的障礙就退了心,這怎麼能成就?這個問題實在是個大問題,不是一樁小事情,是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沒有耐心、沒有恆心、沒有長遠心。

  修道,你看經典裡面常講的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多長的時間?這就是要我們培養長遠心、恆心、耐心。特別是在逆境,諸位要曉得,我們娑婆世界這個世間,古人常講「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的事情才十分之一,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你要找個一切都順心如意的環境裡頭去修行,你到哪裡去找?你有多大的福德?有的環境很好、很舒適,這道場有財富,有許多護法來擁護,它裡面沒有道,順境,在生活上是順境沒有道。有的有道的那個環境非常貧苦,甚至連飯都沒得吃。特別是在求學的時候,諸位要曉得,真正有道的老師,他是很守本分,不作怪,常說「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來拜」,老師很守本分不作怪,拜的人就少,供養就少。你跟他學,學什麼?只學個清淨心而已,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講的精神上的享受。出門沒車坐,要走路的,是這樣的一個環境。

  千萬不要誤會,這個老師這樣有道德學問,又具有無量功德,一生做這麼多好事,怎麼還會這麼窮?你們看看台中李老師是個榜樣,是個修行人的榜樣,他今年九十多歲了,還是自己照顧自己,出門還是要走路。他如果要是不做這好事,就是以他薪水來說,他自己本分賺的錢來說,買幾輛轎車都夠了,買幾棟樓房也夠!他老人家怎麼樣?除了很簡單的衣食以外,全都布施掉,他給我們做的榜樣。他的衣服,一件衣服都穿三、四十年的,不會天天去做新衣服穿,穿沒穿壞還能穿,吃飯吃得最簡單的。我在這個地方十天,你們看到我的飲食怎麼樣?李老師的飲食就跟我這一樣簡單,一點都不麻煩,統統布施盡了。你要跟他學道,就學他這樣,一樣吃苦,看起來好像物質生活很苦,精神生活比誰都樂,為什麼?身心無事,這個多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快樂的事,這種樂誰知道?你跟人家講,人家作夢都想不到,想不到他樂在哪裡?看他這麼苦,樂在哪裡?一生穿個布鞋,皮鞋也沒穿過,李老師沒穿過皮鞋,粗布衣,清茶淡飯。

  我們不要說別的,他在台灣這三十多年來,所教化的眾生,如果說是連聽他講過經的人算起來,我給他估計至少有五十萬人以上。這是最保守的估計,絕沒有一點誇大,他怎麼不樂!他太樂了。今天一般人說競選台中市長,還要到處去拜託、去拉票,李老師如果在台中點點頭,我要做台中市長,我相信他馬上就做。為什麼?他不需要拉票,他台中蓮社有姓名、有住址的,我看就有二十多萬人,一個人拉十人太簡單了,他篤定當選,只要大家點點頭,他就當選了。人家不幹,人家不幹這個事情這就叫高人,清高!諸位要記住,清一定就貧,濁富,清貧濁富。你要高,高一定要清,一定就貧。所以我們過去修道的人,你不要看別人,看看小說上面,貧僧、貧道。現在我們要出去稱個貧僧,人家要懷疑,現在是富僧、富道,現在富。貧僧出門怎麼可以有轎車、有私家車?從前僧道真貧,穿草鞋,甚至草鞋都買不起,這草鞋值幾個錢?從前兩個銅板一雙草鞋,兩個銅板只能夠買一套燒餅油條。草鞋你們也沒見過。所以說連草鞋錢都沒有,換句話說,連吃一套燒餅油條的錢都沒有,真貧。這是教給我們,要能夠處逆境不退心,學世尊、學忍辱仙人、學舜王,這都是我們的榜樣。在眼前的李炳老是我們的榜樣,他只是個沒有剃頭的出家人而已,相是在家相,他的生活純粹是出家人生活,甚至於我們出家人做不到他的樣子。第二就是:

  【不觀種性者。】

  「不觀種性」,不得觀他的身分或者是家庭背景,那個某人出身富有之家,或者出身貧賤之家,或者受過高等教育,或者他沒有念過書,這些都是包括在種性裡頭。不要看那個人好像呆頭呆腦,好像沒什麼知識,比我們自己差得遠,說不定將來他成佛在我們之前。不但對人不敢輕慢,對於畜生也不敢輕慢,蚊蟲螞蟻不能輕慢,說不定牠一轉世就作人,這一修行就成佛。說不定我們墮三途,牠不會墮,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非常可能。不要認為我們現在很聰明、很伶俐,不見得。底下就舉出例子說:

  【托龍女以明其事也。】

  龍是畜生,畜生比不上人,這個底下說得很清楚。

  【多寶乃實相之體。智積乃實相之用。】

  經裡面多寶如來表實相之體,智積菩薩表實相之用。

  【白佛欲還本土者。攝用歸體之象也。】

  諸位合在經裡頭一看意思就明瞭。在這個地方特別注意是它的表法,我們往往讀經不曉得經裡面表法的義趣,死在經文裡面,這個得不到受用,不會開悟的。

  【釋迦不許。當與文殊論明妙法者。不廢大用之象也。】

  大家只注重這兩句就好,「攝用歸體,不廢大用」,佛法有體有用,「體」是清淨無為,「用」是無所不為。體是根本智,用是後得智;體上講真空,用上說妙法。但是諸位要曉得,體與用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就可以廢用,因為它是一,一就不能廢用,所以體與用是一不是二。

  【文殊與無數菩薩。俱從大海湧出者。智行皆依心海出生之象也。】

  要注意表法的意思,「文殊」表智,「無數菩薩」表行,大智與大行都是從心生出來,心太大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海」就是比喻。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真心變現之物,都在真心之中,絕沒有跑到心的外面去。你要不信,可以從夢境裡頭做比喻,你晚上睡覺作夢,整個夢境就是你的心變的,那個夢境絕沒有超出心外。夢境裡面夢到自己,那是你自己,夢到一切人物還是你自己,你自己心變的,夢裡面山河大地還是自己,夢裡面的虛空世界也是自己,沒有一樣不是自己。我給你講的這些話容易懂,為什麼?你曾經做過夢,醒過來想想是的,不錯,統統是自己變現出來的。夢裡面夢到一個很愛護你的人,你感激得不得了,醒了,有什麼感覺?那人是自己,自己愛自己,有什麼好感激的。夢中夢一頭老虎要吃掉自己,諸位知道,老虎是自己變的,自己吃自己也不害怕,就這麼回事情。現前這個境界就是在做大夢,你夢還沒醒。你現在睡覺做那個夢是第六意識起作用,我們世間所講的是下意識起作用。現在我們做的夢,夢裡現的相是阿賴耶識起作用,阿賴耶識的作用,阿賴耶識一旦醒悟過來就叫大圓鏡智,《證道歌》講「覺後空空無大千」。

  要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皆是我們夢中所現的境界。你要是覺悟,雖然現在還沒醒過來,在夢裡一下覺悟,我現在在作夢,覺悟了。夢裡也有時候知道自己在作夢,但是沒醒過來。菩薩就是這樣,並沒有醒過來,自己曉得作夢,他態度就不一樣,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現前,曉得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體。像老子所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知道是一體。他對於逆境能夠容忍,那是自己變現的,不是外面的;順境他不貪戀,因為也是自己變現的。所以順逆境界他就等觀,平等觀,在這裡面不動心了,漸漸功夫深就慢慢醒過來,超越了。佛經就是給我們啟示。所以諸佛菩薩對待一切眾生,最大的功德是喚醒夢中人,使我們自己曉得我們在作夢。這是說明,「皆依心海出生之象」。

  【既等從心海出生。何聖凡之可間。人龍之可分耶。】

  既然是平等都從心海裡面出生,哪裡有什麼凡聖!凡聖是方便說,對還沒有覺悟的人、沒有覺醒的叫他做凡,已經覺醒的就稱他作聖。實際上在體性上來講,沒有什麼分別,是一樣,只是現象上有迷悟不同而已。既然沒有凡聖可分,「人龍之可分耶」?人是人道,龍是畜生道,換句話說,哪有人畜之分?

  【以不可分故。即彼龍類而修菩薩行。】

  諸位要曉得,畜生裡面修菩薩行的很多,不但是這些靈性高的畜生類裡面修菩薩行,我們知道很多,還有這些低等動物也有修菩薩行。畜生裡面,龍是靈性最高的,狐狸、猩猩靈性都很高。除這個之外,一般的畜生修菩薩行也不少。我們佛教裡有小冊子《物猶如此》這本書,裡面專門記載過去現在這些動物牠們學佛的成就,畜生修行往生的也很多。高雄草衙有個寺廟,在今年前幾個月出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這個廟裡有一條小狗,這隻小狗通靈性,每天寺廟早晚課誦牠都來,來的時候牠站在當中,打三皈依牠就走,早晚課都不缺。有一天有個外地法師經過那裡,聽說這個事情,隨喜課誦,看到小狗到打三皈依牠要走了,他把牠叫住,「你不能走,你怎麼可以走?你要曉得你現在的身分不是住持,打三皈走是住持和尚,你不是住持,你要把課誦做完你才能夠離開。」這隻小狗從此乖乖的課誦完才走。

  這隻小狗就是這個廟裡以前的住持和尚,死了之後投胎還到他的廟裡,還跟著大眾課誦。人家曉得以前這個和尚人非常好,投落到畜生道,講什麼好像牠都知道。不簡單,這還是個好的榜樣,如果落到餓鬼道、畜生道恐怕不曉得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講牠就覺悟,牠就知道自己的身分不對,現在是條狗!你們要曉得,寺廟裡有的時候看到小狗、小貓,甚至老鼠,乃至更下一點蟑螂,許多都是本廟以前的出家人。在家也不例外,家裡養的動物可能是過去的老人轉世,因為他捨不得離開這個家,他留戀。留戀,又得不到人身,罪業深重得不到人身,五戒不全得不到人身,那怎麼辦?就投到畜生道裡,牠還認定這是牠的家。有的時候牠對前世的因果還不昧,在牠自己還感覺到,我的兒孫對我不孝順,天天打我、罵我,又不給我吃。牠家裡人哪裡曉得是老人,不知道,只是把牠當畜生養。

  我過去還看到一段文章,文章上寫的也是一個事實,它是講一個人記得三世的事情。他前一世是個修行人,修行得很好,死了以後,他的神識隔了很多年都沒有去投胎,他神識在什麼地方?就在他自己書房裡,白天就藏在書架後面,晚上就出來。他修行有功夫,所以並不是四十九天就投胎,他隔了很多年以後投胎了,投什麼胎?投公雞,那個雞就在他家裡,牠很清楚。每天那個雞又往桌子上跑,又要往床上跑,牠那個媳婦、兒子來趕,牠總覺得媳婦、兒子不孝順牠。原來是牠自己的床,牠要上去的時候人家把牠趕下來,那個桌子從前是牠讀書的桌子,牠跑到上面去看看,人家也把牠趕走,所以牠就很生氣。到後來發現這隻雞太討厭,媳婦把牠殺掉。殺掉以後又投胎了,這次投人胎,都記得清清楚楚,當中墮落是雞,被媳婦殺了。如果他媳婦要曉得,那個雞原來是她公公,那她對牠就很尊重,就不會那麼虐待牠了。總是把牠當畜生來看待,不會把牠當人看待。佛經裡面常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六道是永遠在那裡輪迴,我們千萬不要欺負畜生,說不定畜生前世是有恩於我們的人,是我們的相識。我們沒有天眼通,沒有宿命通,如果有天眼、有宿命,你再一看六道裡頭多少畜生與我們都有親屬關係。

  【龍乃異類。女非男子。八歲非耆德。】

  龍女年歲才八歲,並不是年歲很大,龍女八歲成佛。

  【剎那非久修。】

  說明修行成就實在講是沒有時間的短長,問題就在你悟不悟?看破、放下,關鍵就在此地。看破叫解悟,放下叫證悟,悟有兩種。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解悟好比認識路,路雖然認識,你沒走,你還在老地方;證悟是走到了。禪宗裡面常講「悟後起修」,就是指解悟以後才開始修行,悟後起修他們修行快。為什麼?他們認識路,有方向、有目標,進展得快,不走岔路,不走冤枉路,不走迂迴路,不退轉,所以很容易成就,絕非盲修瞎練。不認識路的人,那個修行就盲修瞎練,不認識路也不曉得目標在哪裡,對於教義不能夠通達,麻煩在此地。世尊四十九年講經,目的就是叫我們認識路,認識之後這個路是自己走的,無需要老師帶我們走。所以這個悟就是剎那之間,每個人悟都是剎那之間。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悟?你要找出自己不悟的原因,把原因消除,那你一剎那之間也開悟,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之所以不開悟,就是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還沒看破,不肯放下,這個東西就是堵塞了你的悟門。我們為什麼沒看破?為什麼不肯放下?不曉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真相;如果曉得它的真實相,立刻就看破,立刻就放下,真是不費吹灰之力就看破放下。

  不了解真相,以為這一切法是實實在在有的,不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假的!好比作夢一樣,在夢裡不知道是作夢,把那個夢的境界都當作真實的。如果你曉得是作夢,夢裡有人送給你一個金山,你也不會歡喜,曉得這是作夢不是真的,夢一醒來之後什麼也沒有,那得了金山有什麼歡喜。夢裡有人殺我頭,也不怕,殺就殺,作夢,假的,醒了以後頭還在脖子上,沒被殺掉,所以你自然就看破放下。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對事實真相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之後,在一切境界裡,順境也好、逆境也好,自然不動心,自自然然曉得怎樣待人、怎樣處世。見什麼樣的人曉得說什麼樣的話,處什麼境界曉得該怎麼做事,用不用頭腦去想一下我該怎樣?不用,自自然然的;如果一想,那就落在心意識裡頭,不想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他動過念頭沒有?沒有動過念,沒動念就說這麼多東西出來,不動念,所以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身體一切造作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整個身心境界都在三昧之中,這是悟了的境界,我們講明白人的境界;沒悟是糊裡糊塗的人,醉生夢死迷迷糊糊的過日子。

  所以佛在此地,對於這個問題,以龍女做個榜樣給我們看,說明這個事情不是難事;雖不是難事,我們自己這個障礙實在太大。如果諸位沒障礙,那就可以證果,經還沒有聽一半就開悟,就證果了。龍女在法華會上,一半還沒有到,「安樂行品」講完才一半,她一半還沒到,講「提婆達多品」的時候,她就成佛,由這裡看這又不難。前面給諸位說的,此法非難非易,沒有難,就在當人自己肯不肯承當?悟了的人他決定不會貪戀世緣,這是給我們自己做一個借鏡。不要以為我們自己:我開悟了。開悟怎麼樣?還貪財、貪名,那開什麼悟?這叫增上慢,沒開悟。悟了之後對於這個世緣,心裡面確實沒有印象,這個心乾乾淨淨,無論是在順境、是在逆境,心都是清淨的,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六祖大師開悟,他的心本來無一物,自本以來就無一物,這個心清淨,悟是覺的;心裡有一物,有個佛也不行,有一個佛,佛還是一物。《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這才是真正悟入境界。我們佛法裡面講的小悟、大悟、徹悟。我們先要從名利上放下,從這裡下手,看到別人有了名利,有了富貴,你的心還會動,功夫不到家。

  自己是個出家人窮得不得了,有道,有道誰曉得?哪個知道你有道?道又值幾個錢?看到富僧坐私家車,蓋了個大廟,侍候的人眾那麼多,信徒那麼多,你動不動心?心裡才動,你要曉得你是凡夫,你沒開悟。確實不動心,這個心才真正開悟,悟的心是清淨的,悟的心是無一物的。你要問,修行在哪裡修?在境界裡面修,時時刻刻考驗自己,我心動了沒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動了沒有?修的什麼行?用的什麼功?用的不動心的功夫,一切順逆境界裡頭不動心,給諸位說,這是真功夫,這個功夫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證大菩提、大涅槃。誦經、拜佛、參禪、打坐、念佛,目的都是要達到這個境界,那些是什麼?那叫方便法。我們的心接觸外面境界還動了,動了怎麼辦?念佛的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把動念的心壓下來,心裡面想阿彌陀佛,不想這個境界。參禪的人或者用觀心的方法遠離境界,或者用參話頭的方法離開外面境界。所以這些是方便方法,你要會用!絕不是念佛人每天在阿彌陀佛像面前,念個一萬聲佛號,阿彌陀佛我今天對得起你,我念了一萬聲。離開佛像還是起心動念,那有什麼用處?接觸外面的境界,心裡面還動貪瞋痴,給諸位說,這樣念佛念了一輩子,就算他每天一萬聲佛號一天也不缺,他也不能往生。

  為什麼?譬如他的病天天吃那個藥,病沒有治好,藥投下去不生效,沒治好,治的不是地方,這搞錯了。譬如病痛,我這個膀子很痛,那個醫生給他開了藥,叫你用藥敷一敷、貼一貼,他把那個藥貼在這裡來,那有什麼用處?貼了多少服藥,告訴醫生不行,我這裡還是痛。為什麼還是痛?藥貼到這邊來。現在的修行人都是幹這個事情,他不曉得把佛號去伏貪瞋痴,去伏煩惱,他念佛號是有口無心,要唱給阿彌陀佛聽的,巴結阿彌陀佛,去討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一天念你這麼多,到時候你要接我去」,他用的這個心,糟糕不糟糕?他沒有用在降伏煩惱。我們見到外面境界稱心的,心裡起了貪心,一句阿彌陀佛壓下去,貪心壓下去;見了逆境,心裡面不高興,起了瞋恨心,一句阿彌陀佛把瞋恨心壓下去,這個藥是正好用對了地方。

  諸位要是懂得這個道理,佛堂裡的課誦不重要,那等於說學生在學校上課的課堂作業,那是初學的人的課堂作業。怎麼最重要?心裡起念頭,這個時候最重要,這個病起來了,立刻這個藥投下去,把那個病立刻控制住,這頂重要的。二六時中課誦功夫不間斷,不間斷念佛,這叫真正會念佛,真正會誦經。誦經那個誦是背誦,你要是不背誦,一天到晚把經本拿在手上,走路也拿著,站著也拿著,坐著也拿著,那多麻煩!念背了,不要拿經書,而這個經是一遍一遍在心裡誦,注意力精神都貫注在這經上,把外面這個事情喜怒衰樂漸漸就伏住,才能夠發生功效。初學的人,誦經的功效比念佛功效大,因為佛號太短,一面念阿彌陀佛還打妄想,妄念很容易摻雜在裡面,很容易滲透。背誦一部經不容易滲透,因為一部經要滲透,底下就背不下去了。所以,初學的人誦經比念佛效果要來得顯著。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