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二十七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27

  我們看第十三頁第三行:

  【寶塔中有全身者。即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也。】

  這一句很重要,因為我們都是不太容易在經本上能夠看得出這個意思。若不是古大德給我們這樣詳細的註解出來,可以說許多人都是迷惑在字裡行間,不曉得佛所說的真實義趣。

  【過去者。言前也。東方者。動處也。言前則靜。東方則動。】

  說前,意思是在靜。說東方,意思是在動。

  【此心非靜非動。】

  「非靜非動」,也就是動靜不二。

  【故復過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也。】

  諸位對照經文,意思就明顯。

  【實相心寶。清淨無垢。故國名寶淨。清淨實相。出生一切法寶。故佛號多寶。】

  由此可知,「寶淨」與「多寶」,都是說我們自心的體用、自心的德用。

  【作大誓願者。發心弘經也。】

  什麼誓願叫大誓願?發心弘經。要是從事相上來說,當然是弘揚《妙法蓮華經》就如同過去天台宗所建立的,這是狹義的;廣義的是指大乘一切經典,弘揚大乘一切經典這是廣義的。弘經,向下大概都是開示這個意思,要具備些什麼條件?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弘揚?這些事情,概略的在前面都已經給諸位說過,諸位要是忘記也沒有什麼關係,我看你們差不多每個人都有個錄音機,你們可以重複再溫習兩遍,就不會忘記。我給大家在此地這幾天,三十個小時所講的,可以說句句都是很重要的話,希望諸位要認真的學習。弘經的先決條件,此地也有幾句話這個意思,我們只取它的幾句話。第一個要:

  【收攝妄心。】

  這個地方講得很好:

  【妄盡覺圓。】

  換句話說,我們要是不斷妄,你在自行化他上都有障礙,魔障重重。我們讀《楞嚴》,看到經裡面講的五十種陰魔,可見得魔上都加一個陰魔,你們想想這味道。加上陰魔,就是那個魔是五陰變現的,五陰就是妄心,色受想行識。你只要能夠「收攝妄心」,五十種陰魔就不作怪。自行,少魔障,縱有魔障也對你無可奈何,為什麼?你心清淨,教化眾生心清淨,一切外在的魔障也沒有辦法來干擾你;換句話說,自行化他無不自在。雖然是講的「忍難弘經」,經上給我們說得清楚,總不如無難弘經,那就是更好。而一切災難,給諸位說,雖然與共業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真正的樞紐還是在別業。所以在共業裡面有別業,別業裡面有共業,正因為事實是如此,理論是如此,我們愈是在大災難、魔障現前的時候,愈要堅定信心,成就自己,利益眾生,這樣就對了。

  底下還有一句,這很重要,釋迦牟尼佛也入到多寶塔中,跟多寶如來兩個共同坐在一起,這一個寶塔裡有兩個佛。這是什麼意思?

  【二佛同處塔中者。權實融會也。】

  釋迦佛代表權,多寶如來代表實,權實不二,表這個意思。

  【大眾俱住空中者。同證實相也。】

  「空中」是一切沒有依靠,表示「實相」非空非有。

  【既凡有說法花處。】

  這個「花」就是華,花和華在古時候是一個意思,凡是有說《法華經》的處所。

  【皆往證明。豈不證前。授記皆自心之應分。而非外與耶。】

  這個大意講解,到這裡是一個段落。

  下面這是引一段公案來說,這個公案是個小故事,很有味道。大意是一個出家人在打坐、在入定,聽到兩個鬼在講話。這兩個鬼講的什麼話?此地引用得很清楚,一個鬼說明天有了替身,有人來替他。另一個鬼就問:那人是什麼樣的人?這鬼就一五一十把那個人的樣子告訴他。這個出家人聽了之後就記在心裡,到第二天一看,果然有這麼樣的人,他就勸他,就阻擾他,這個人就沒做替身,沒死了,本來這天這個人該死的,被這個出家人救了。這個鬼就對於這個出家人恨透了,明明這個人來替我身,我的好事被他破壞,鬼要找他麻煩。出家人一入定,心不動。諸位要曉得,心動就有形,動就有相,有相,鬼就能夠找到你。這一入定,這個心不動,不動沒有相,鬼找不到,所以他一入定,鬼就找不到;他一出定,鬼又發現了,在這裡,我又找到他;他一聽到鬼找到他,趕緊又入定。這樣子,出定被鬼看見,一入定鬼看不見,他恍然大悟,開悟了。你們看這個公案,他開悟了。這個開悟,說老實話,這是那個鬼找麻煩逼著他,把他逼開悟了。所以說人家稱他叫做鬼逼禪,鬼逼著他,他開悟了,他才成就。這個確實是有其事,不是寓言,也不是給你講故事,真有這個事情。

  由此可知,定中,心清淨,在定的時候,一念不生的時候,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他,他沒有跡相。鬼神能夠見到我們這個人,不是見色身,我們的色身他見不到,他見到什麼?他見到我們的妄念,我們起心動念現的相他見到,鬼神見到;所以我們一入定,我們身體在此地鬼神見不到。鬼神跟我們是凡聖同居土,住在一起,色相不相妨礙。譬如我們這個房間在此地,也許這個鬼房子正是建在我們這裡,我們的房子跟房子重疊在一起,我們見的是我們的色相,他見的是他的色相,我們的色相他見不到,所以他無礙;他的色相我們也見不到,彼此都不相妨礙。可是我們起心動念他見到,所以鬼要找人,你有念頭他就找到你,你要是沒有念頭他就找不到你。這個地方是一個鬼逼禪。

  古來還有許許多多的禪師與鬼道打交涉的,也是找麻煩的時候他就入定。有一個是金碧峰禪師,他的壽命到了,閻王就派個小鬼去找他。禪師在禪房裡入定,小鬼找不到,交不了差要受處罰的,怎麼辦?他就請教別人,他說禪師有個缽,缽是個寶缽,他最心愛的,你把那個缽敲動,一敲動他就出現。他就動那個缽,那個缽一動有聲音,禪師出定,誰動我的缽?那個鬼馬上抓到,抓到之後跟他講:你壽命到了,閻王派我來抓你。他說:你怎麼弄?我一動你的缽,你就出了定,我就能抓到。他說:這樣的,好,那再試試看,他一入定他不起定,小鬼就找不著,不見了,又沒有了。所以你們想想看,這個心有念就現妄相,我們心裡想一個人就有個人相,想一樁事就有一樁事情的相。所以想,心裡就有相,鬼神就見到;沒有想,心裡沒有相,鬼神什麼都見不到。想還算好,再一到思就麻煩,這個思就有分別、有界限。想,還沒有界限,單單是有相,還沒有分別、還沒有執著;到了思就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我們講造業,思就造業,想還不造業。想不造業,思就造業,所以思跟想是兩樁事情。想輕微,只現一個相;思裡面就有分別,就有妄念在裡面,這就造業。我們講意的行為就是思想。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請看底下一品,「提婆達多品」。底下這三品,也就是這一品跟「持品」、「安樂行品」,這是《法華經》上半部,進入到這個地方有很重要的開示,希望大家特別的留意。

  【前品中殷勤勸發諸比丘忍難弘經。欲其慧命不斷故。雖有弘經之人。無求法者。弘之何益。】

  這個事情,恰好講到我們今天這個社會,實在講這個法只聞來求。今天有幾個求法的人?你是真正有道、有法,沒有人來求,你送也送不出去。我們那個時候求學,老師也給我們說,你們求學那真是跪在地下求,可是求得之後,將來你想送出去,還得跪在地下磕頭作揖送給人家,人家還未必要。你說這個事情麻煩不麻煩?沒有這個精神不行!只有覺悟的人才求法,迷惑顛倒的人他再也不求法,他求的是世間名聞利養。有名利可求,他可以跪下來求;你說法,法既不是名,又不是利,他不要,不是名利他就不要。你送給他,他還嫌麻煩,送給他,他心不安,他有愧良心,所以他不要。弘之何益?諸位要曉得,妙法必須要弘揚,沒有人聽,總不能說一個人也沒有,總有幾個,沒有多人聽而已,有少數人聽那就行。除了這少數幾個人,諸位要曉得,龍天鬼神在座聽法的那就不少,我們肉眼凡夫見不到。有定功的人曉得,這個道場殊勝莊嚴,有許多的護法龍天、八部鬼神都在講堂裡,可見得不是沒有人聽!這裡就給我們說出來:

  【故引輪王求法。以啟末世之心。】

  下面給我們說出:

  【求法之要有二。一者。不得觀其行業。二者。不得觀其種性。】

  這個兩條相當重要,希望大家特別注意,下面有解釋,「不得觀其行業」,這就是說到提婆達多。

  【如提婆達多。是佛積世惡友。而佛云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乃至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

  你們看看這段話,「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冤家對頭,處處找麻煩,處心積慮要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你們在釋迦牟尼佛傳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眼光看他怎麼樣?大善知識。所以我們世間人跟菩薩不一樣,世間人看到冤家對頭,心裡忿忿不平,常常懷著報復之心,某人與我過不去,我應當要報復。這個一報復,冤冤相報永遠沒完的時候,冤冤相報這個仇恨就愈積愈深,不得了,到後來就一同入地獄,這麼來的,一次的報復比一次的報復一定要重。學佛的人真正覺悟,覺悟怎麼樣?別人對我怎麼樣的侮辱加害,我不報復,他想方法來害我、破壞我,因為我過去世這樣,他報復過來,我受了,不報復,這個帳到此就了了,以後再也不結冤仇,逆來順受。什麼事情都有因果,你走到馬路上有一個人給你點點頭笑笑,你看看不認識,前世有善緣;一個人也是不認識,無緣無故瞪你一眼,前世惡緣,都有因果的。他為什麼不瞪別人,他為什麼要瞪你,都是有因,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們曉得前因後果,自己心裡明明白白一點不迷惑,這個逆境來我們就可以忍受,坦然處之,決定不報復、不躲避,也不厭惡,消自己的業障。你們每個人都希望消業障,天天在佛面前磕頭,業障就消掉嗎?消不掉。天天要受人家氣,挨打、挨罵,業障就消掉,自己心裡一點怨恨心都沒有,為什麼?這東西報掉了。

  從前古大德,祖師大德傳法要傳給某個人,天天找他的麻煩,沒事也找他麻煩,那是消他的業障,成就他的忍辱波羅蜜,以後能夠擔負起教化眾生的重責。如果要不是這樣的人,你看祖師大德待人和顏悅色客氣得很。看到你是個法器,一天到晚找麻煩,為什麼?不把你的業障消盡,你將來不能成就,不能擔負起續佛慧命的這個重擔。所以千萬不要:這個老師對我不好,跟我兩個是冤家對頭,看到我就討厭。他是成就你!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成就他;釋迦牟尼佛有這個好老師,提婆達多有個好學生,都成就了。這是我們要學習。末法時期這一關最難過,小不如意就不能夠忍受,這種人一生沒有成就。對這種人就客客氣氣不要計較,為什麼?我們俗話講「薄福之人」,他的福太薄了,跟他計較的話,有傷慈悲心,有傷厚道。要計較就是大福報的人這才計較,沒有福報的人、可憐人,你跟他有什麼計較?一個小紙條貼在自己的座位旁邊,做個座右銘,天天看看,好好認真的來學。

  【此乃處逆為順之象也。】

  就是俗話講的逆來順受,所以他才成就六度,成就神通道業,乃至成佛廣度眾生,都是提婆達多成就的。諸位要記住,你在自行化他的時候,凡是來找麻煩的,那個人就叫提婆達多。你不要說釋迦牟尼佛有提婆達多成就他,我們都沒有碰到提婆達多。你那所有的冤親債主、找麻煩的人,全是提婆達多,你自己能不能像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真是不乏其人,常在左右。就是問問自己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是不是把提婆達多看作善知識?下面再用世間法來作證,證明世出世法都不例外。

  【舜稱大孝。父母成之也。】

  《尚書》有記載。我們中國人講孝道,為什麼不說別人而講舜?舜王他自己的親生母親死得很早,他父親就娶了個繼母,繼母對他就很討厭,常常想害他,把他害死。繼母有個兒子,就是他弟弟,是同父異母弟弟,弟弟也想把他害死。他的父親就順著他後母的心,所以一家三個人時時刻刻處心積慮就是想把他害死。他處在這麼個環境裡,舜對他的父親、對他的後母,對他弟弟愛護備至,盡孝盡敬,沒有一點怨心。曉得他們要害他,害他就像開玩笑一樣,他不在意,他處處預防,處處躲避。他有智慧、有聰明,畢竟沒有被他們害,他把他們害他當作開玩笑,他又要開我玩笑,一點都不生氣,終究把他的父母弟弟感化過來,孝心感化過來。所以那個時候堯王聽到有這麼一個人,特別召見他,非常的歡喜,認為他能夠把這樣的逆境轉過來,能夠把父母感化過來,他要是做皇帝一定是個好皇帝,能夠感化一國之人,所以把皇帝位子讓給他,大孝!孝感天地。我們一般人遇到這個境界,早就逃家出走,就算是不錯的了。舜不是如此,一定要感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再頑劣的人都能夠感化,為什麼?畢竟他有佛性。本經裡面講一闡提也有佛性,其他經裡面沒有說一闡提能作佛,都說除一闡提之外。一闡提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斷善根的人,沒善根。佛在法華會上說出來,這底牌掀出來了,一闡提也有佛性,一闡提亦當成佛,所以叫成佛的《法華》,講成佛講到究竟圓滿了。舜能稱之為大孝,父母是善知識,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仙人忍辱。利王成之也。】

  《金剛經》引出的忍辱仙人,他的忍辱波羅蜜圓滿,誰成就他?歌利王成就的。歌利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暴君,無道之君就叫歌利,暴虐無道。他成就他的,沒有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仙人的忍辱波羅蜜不能圓滿。這些都是說出逆境成就人,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處在這個境界裡頭,那真是求都求不到,成就自己的功德、智慧,怎麼還能夠說是把他當作冤家對頭?那就錯了。下面這是舉出植物來說:

  【松柏之操。在霜雪之嚴。刀劍之利。在砥石之堅。】

  這是講自然界,換句話說,得要禁得起考驗的才能成就。松柏耐寒,寒冷就是對它的考驗;其餘的植物就不行,一到冬天葉子都落掉。這個現象在台灣看不到,台灣這個地方處在亞熱帶,四季常春。你到大陸上江南一帶就看到,四季分明,秋天葉子都紅了、黃了都落掉,冬天你去看看樹,所有的樹只有樹枝,樹葉都沒有。有樹葉的就是松柏、竹子,松竹梅是歲寒三友,冬天它不凋謝,它能夠禁得起風霜考驗,就比方一個人要能夠受得了逆境的考驗一樣。

  【木因匠鑿而成梁棟。金由火烈而獲精純。】

  這也是說這個意思,木材必須經過木匠雕琢才能成為棟梁之材。否則的話,它不能起作用,它能夠有這個大用它要靠人。金從礦裡面要經過提煉,不經過烈火的鍛鍊,不能夠得到純金。

  【情與無情。莫不皆由逆緣而得成辦。】

  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今天來講是動物、植物、礦物,「莫不皆由逆緣而得成辦」,這句話大家要好好的記住。

  【故曰。善雖易為而難昇。惡雖難處而易就。】

  處善的境,就是處順境,順境好處,不容易有進步,很難有進步。逆境難處,能夠鍛鍊人,「易就」,容易成就。只要你有耐心,你能夠忍受得了,你一定有成就,就是逆境、逆緣,怕的是你忍受不了。就是說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頭,我什麼東西也學不到,光受這些折磨,這個環境我們是要待下去還是要離開另外去找個地方?諸位要曉得,什麼東西都學不到,忍辱波羅蜜學到了沒有?學到,這就行了。你還想學些什麼,你能夠學到忍辱波羅蜜,你以後什麼東西都能學得成就,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俗話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你想到別的人家那裡去,好,那真正善知識有道、有學,你到那裡去,人家問你,你從哪裡來?我從某地方來。你到那裡住多久?沒住幾天。人家馬上對你很客氣、很恭維,為什麼?你不能成就。今天跑到這裡,明天跑到那裡,後天又跑到那裡,到處這一跑別人就瞧不起你。他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你心不定,你心不定你到我這裡來也是住幾天,還是要跑掉的,不定!沒有用處。所以從前你學東西,人家一問你,你在某地方住多久?我住三年以上,三年、五年,至少是三年,別人歡迎你,為什麼?你有三年的耐心,人家可以考慮成就你;你三年的耐心都沒有,人家不考慮。所以這個大家要留意,你沒有三年的耐心,你走到哪個地方人家瞧不起你。

  所以我們一出家選擇住處,最低限度在那裡住三年,選擇的時候要謹慎,住進去就不能動。住進去了發現這裡什麼都不對,對我什麼都不利,至少也要住三年才離開。佛學院住進來了,這裡面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東西也學不到,也要念畢業,也不能夠說半路就開溜。你這個佛學院溜一次,那個佛學院溜一次,諸佛菩薩辦佛學院也不收你,為什麼?曉得你念不了兩天要溜掉,不收你。這個忍辱,你們想想看多重要!你們不能處逆境,哪裡會有成就?這是我在此地奉勸諸位的,你們要是能夠信受奉行,對你後來有大利益,你在此地至少是訓練心定。再有一個就是心既然是定,這是你學問的根本;再能夠說是背幾部經典,這是準備後來遇到善知識自己開悟、明心見性的張本,這多重要!你到處跑,不能成就。所以學什麼東西心要定,精神要能夠貫注。會教不如會學,會學自己成功,會教不一定成功,古人常講有狀元學生,沒聽說有狀元老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什麼?會學。

  佛經裡還有個公案,這個公案好像在《法苑珠林》、《經律異相》。說有個求法的人心非常虔誠,有個出家人跟他開玩笑,他說:你不是想求法嗎?我可以給你。他說:好。但是他說:你要好好的請我吃一頓,好好的供養。他就把他家裡值錢東西都賣掉,辦最好的菜來供養他。哪裡曉得這個人開玩笑,主要要騙他,叫他好好的供養吃一頓。吃了之後,那你得要傳我法了。好!他坐在房子當中,他說:你坐在那個牆角上。他拿個皮球在頭上打一下,你證了須陀洹果。他點點頭,證須陀洹果。你到那個牆角上去,他就乖乖的到那個牆角上,他又拿皮球打他一下,你證斯陀含果。四個角,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被打了四下,轉了四圈之後,他給他磕頭頂禮謝謝他。我跟你開玩笑。我真證阿羅漢果。嚇了一跳,他怎麼真證了?十分的誠敬,他得十分的利益,真證果。這個人教他,自己什麼也沒證,完全是開玩笑。他證了果,所以說是會教不如會學。

  你們不要怪這個老師不行、那個老師也不行,誰不行?你們自己不行。你們自己行,不是各個都證阿羅漢了嗎?所以大家要曉得學忍辱,忍辱以後才有精進,你看六度的順序,你不能忍就是懈怠墮落,這個忍太要緊,要能夠處逆緣。不能夠處逆緣,我們通常講境緣,境是講環境,多半是講物質上的環境;講緣是人事,人與人之間相處,所以這是冤家對頭,怨憎會。這些不如意的人與事,我們不要離開,不要躲避,離開躲避了,我們的忍辱波羅蜜到哪裡去修?要把這些境緣都看作善知識,成就我們忍辱波羅蜜,這在學佛就是要在境界裡面歷事鍊心。在這個境界裡頭鍛鍊,把自己的心鍊平,不平把它鍛鍊平,不清淨把它鍛鍊清淨,這叫功夫,這叫修學。早晚在課誦裡頭那是提醒你,真正用功在哪裡?就是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頭就在鍊。我們這個心不把它鍊平那怎麼行?不把它鍛鍊清淨還會有什麼成就?心平、心清淨,一切世出世間法都通達了。所以諸位要了解這一點,無處不是善知識,無處不是好道場。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