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二十四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24

  請掀開講義第十一頁,「授學無學人記品」,這個以下幾品對我們的修學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特別要注意到。

  【阿難是佛之弟。羅云是佛之子。】

  「羅云」是羅睺羅尊者。

  【授記居於後者。自外而內。自疏而親。以顯先人後己。平等之至也。】

  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佛法這是超越了世間法,佛法裡面常講「怨親平等」。既然是平等,哪裡還有先後、內外、親疏?可是佛畢竟是在世間弘法,所以對於世間的習尚並不破壞。所謂是「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覺」,對這個世間法他不破壞。而且在世間法裡頭示現一個榜樣教給我們,這個地方也就是示現給我們做樣子,我們應當要學習。無論在什麼場合,要記住,多替別人著想,這樣才能夠培養菩提心。菩提心是學佛的基礎,是大乘佛法的根本,而菩提心的培養確實就是要從先人後己著手。菩薩不起心動念則已,一起心動念就會想到別人,而不是專想著自己,我們也可以說,菩薩與凡夫起心動念之所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我們想想,我們二六時中起心動念是為自己想,還是為眾生想?這些地方就是要學習的。在《法華經》裡面,從「授記品」以來,我們看佛為菩薩、聲聞大眾授記,而把他自己一個小弟,跟他的兒子擺在最後,最後再給他們兩個授記,這個意思就是此地講的兩句話,「自疏而親,先人後己」,就是教我們這兩句話。

  【二人之記。劫國莊嚴壽命眷屬。皆出菩薩之上者。明其因深也。】

  這兩個人不是普通的人,他們是無量劫來,與釋迦牟尼佛可以說密切的配合教化一切眾生。底下尤其說得清楚:

  【阿難與佛。同時發心。】

  換句話說,他們兩個程度原來是相等的。

  【不取速證。堅誓護法。】

  釋迦牟尼佛示現證果成佛,而阿難尊者則示現護持。在跡象上來說,他是世尊的侍者,做侍者,我們所看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上的護持,照顧釋迦牟尼佛的生活,佛滅度之後,負責結集經典,這是阿難尊者他的事情。從這兩樁大事情來看,他是佛的真正護法人,不只護持這一次,所以他的功德跟佛沒兩樣。在此地也是勸勉我們要發心護法,你要說護法究竟什麼樣的功德,你讀《法華經》這一品,你就曉得功德之大,不可思議,在諸菩薩之上,有這麼大功德。因為縱然有弘法的人,如果沒有護法的人,這個弘法效果也非常有限,不能夠教化廣大的眾生,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將來諸位學成之後,不一定是各個都成為弘法的人才,同學當中哪個有福德因緣,有這種成就,我們別人要共同起來護持他,他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如果諸位有這樣的見地,佛法必定能夠興盛,這是菩薩行。

  千萬不可以看到別人有一點成就,我們嫉妒障礙,他在弘法,我們把他破壞,阻撓他,罪過就無量無邊。是不是真的能夠把他破壞?給諸位說,不能,不但不能,反而幫他更快的成就。為什麼?他發心做這樁善事,譬如講一部《法華經》,如果我們把他破壞,他講不成了,他講《法華經》的功德沒有了,其實不然,人家圓滿了,你們去讀讀大經,「發意圓成,圓滿功德」。你這一阻撓,他不講,功德圓滿。你不阻撓的話,他必須把經講完功德才圓滿;你把他一破壞、一阻撓,他倒省了事,他不要講,功德圓滿。你們想想看,你能破壞別人嗎?自己造了業,他是圓圓滿滿的功德,沒有一絲毫欠缺。為什麼?他不是不做,他是當中有阻礙做不了,事上沒有圓滿,心是圓滿的。所以說是一切破壞只能破壞事相,不能破壞人家圓滿的心,不能破壞人家圓滿的功德。破壞到底破壞了誰,會有那麼大的罪業?破壞了一切眾生聞法的機緣。所以你破壞法師講經,與法師不相干,這個結罪不在法師那裡結罪,法師圓滿功德。跟誰結罪?聽經的大眾,他這個聽經的機緣沒有了。如果這個道場是一百個人聽經,換句話說,你跟一百個人結罪;有一千個人聽經,你就是跟一千個人結罪,這個事情麻煩。大家要曉得,破壞大眾聞法的機緣,而沒有破壞法師。你要是把這個事理看清楚,帳算明白了,這種傻事情我們決定不幹。聰明人修隨喜功德,某法師在某地方講經,我們看到的親戚朋友,我們勸他去聽經,他聽經所得的功德就等於我們給他的;換句話說,等於那個法師代我講經,你看這個功德多大。所以隨喜功德,與法師講經功德是一樣的、相等的。

  諸位要曉得,主持佛法教化一方,不一定要自己講經說法,也不一定要自己領眾修行,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這好比辦學校,你做一個校長,校長可以不必領導學生、帶著學生做功課,也可以不必給學生上課。但是一切教化都是他在主持,譬如整個教育政策、教學的計劃、課程的編排、老師的聘請,他做這個,這就行了。這個校長在佛法裡面稱為親教師、和尚。教員是執行校長的命令,執行他的政策。他叫你教什麼,你就擔任這個科目,把這個科目教好,你是個好老師,整個教學計劃你不管,教學的設計你不管。所以教育成功、失敗,那是校長跟教務主任他們去管,這個責任最為重大。等於說他們在設計,他們做工程師在設計;我們做工頭,是替他執行他的計劃,執行他的構想。所以教學的成功與失敗責任在他,諸位要曉得,不在教員,教員怎麼樣好,就是這一門。好像整個建築的大工程,這裡面有許多的工程單位,你這一個老師是單位一樣,是水泥工或者木工,我做得怎麼好,我木工做好了,其他的不好有什麼辦法,那別人做的。通盤的設計就是校長跟教務主任,教務主任是助手,他們兩個人。一個好的校長、好的教務主任,這個學校已經辦出名聲來,辦成功。這一段它的重點就是說明護法的功德利益。

  【羅云於佛佛前。】

  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到,不僅為釋迦牟尼佛,這個菩薩發心更了不起,不管是哪一尊佛,你要示現成佛,他就來示現為佛長子,他示現佛子的身分。不是一尊佛,哪一個成佛他都來,他都來給你表演為佛的長子。

  【密修梵行。】

  在聲聞眾裡頭,他是個修密行的,別人看到他好像在僧團裡面很頑皮,實際上他修行沒有人曉得。你看他一天玩到晚,他真正修行,真正在用功;換句話說,僧團裡面是個調劑。大家天天生活都很莊嚴肅穆,時間久了感覺得枯燥無味。這個小沙彌也能夠在僧團帶出一點活潑的氣氛,僧團裡面小孩活潑的氣氛,他實在是內裡面修密行,內修密行。其目的幫助世尊:

  【欲啟其滯小聲聞。】

  他修的是菩薩行,啟發這些聲聞大眾,希望他們迴小向大。世尊不說,由他在當中以善巧方便來逗引這些聲聞,叫他們覺悟,迴小向大。你看看這個功德多大,就是幫助佛接引小乘人到大乘,這是羅睺羅尊者。不但是幫助釋迦牟尼佛,哪個菩薩示現成佛,他都來幫忙這些眾生。教學貴專,《三字經》說「教之道,貴以專」,羅睺羅尊者他這種教學真是專家,每尊佛出世他都以佛的兒子出現於世,幫助佛教化眾生,專家!不但在世間教學強調,佛法裡面教學,羅睺羅尊者示現專,專到了極處。我們讀這樣的經,應當要有所感化,有所啟示,我們應當效法。在授記的時候,這個功德莊嚴的殊勝超過前面授記的那些菩薩、聲聞弟子,他們的功德實在是太大了。

  【二人同時得記。劫國壽命皆等者。以顯解行同時也。阿難持佛法藏。持法必得解。羅云行密行。行由解生。】

  阿難尊者所表現的是多聞第一,而羅睺羅尊者所表現的是密行第一。他們兩個人代表行與解。

  【行起解亡。故彼佛滅後。羅云成佛。】

  它都有表法的意思在。

  【以解發行。以行成解。二者相資之象也。】

  佛是以兩個最親近的人來做代表,一個是最喜歡的小弟代表解門,佛之長子代表行門,行與解相輔相成。行門與解門,我再說個簡單的,解就是講的看得破,行就是說的放得下,放下能夠幫助你看破,看破亦能夠幫助你放下,這兩門是相輔相成的。此地講的「二者相資」,資就是資助、幫助,解幫助行,行幫助解。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是精進而沒有懈怠。

  【身子上根。迦葉等中根。千二百下根。】

  身子表上根,迦葉等是表中根,千二百是代表下根,上中下三根普遍的授記,顯示出佛法的平等。

  【解行居於三根之外者。實由之而統攝。】

  上中下三根都離不開解行,解行是佛陀教學基礎,統攝八萬四千法門,統攝上中下三根。

  【若聖若凡。解行統之。】

  在佛法裡面講的道就是「解行」之道。為什麼?一切凡聖所共行的大道,成佛也是走這個道,初發心的學人亦是走這個道。

  【夫解行皆自心之本有。非從外來。既信自心成佛。其誰不發解乎。既發解已。其誰不修行乎。】

  這是諸位要特別牢牢記住,我們學佛不必畏懼,佛法的廣大精深那是真的,廣大精深那是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可是博大精深的佛法,是我們自己自性原本具足的,可見得它不是外面來的,是本來具足。既然是本來具足的,諸位想想,我們能不能成就?當然能夠成就。前面一段說,只問我們自己肯不肯直下承當?如果肯直下承當,這個事情原本不難。難的是我們自己迷失本心,不肯直下承當,難在這個地方。這一段說得尤其是明白,要緊的就是要我們能夠相信自心,相信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能成佛。如果有這個堅定的信心,他就成功。我們想想,有這樣堅定信心的人又有幾個?實在是太難找。而每個人自己所感覺是業障太重,諸位要曉得,你心裡一天到晚念著業障太重,業障焉能不重嗎?給諸位說,叫你改過自新,不要念著過去造的罪業。你要曉得,你每念一遍,你的罪業又加了一番,我身沒有造罪業,想過去造罪業,一想心就造罪業,阿賴耶識裡面罪業的種子就又增長一分。好像我們對花圃一樣,你灌溉它一次,你想它一次灌一次,這是不好的。要念什麼?念善法,念三寶。憶念三寶,就等於三寶的種子天天你培植它,天天澆水施肥滋潤它,三寶的種子成熟。所以一切善惡業都不要去念它,都不要去記它,為什麼?因為這些業習種子我們要把它消除。既然是決心要把它消除,怎麼可以去滋潤它?我們要想三寶的種子增長,我們對於三寶種子要天天照顧它,要時時去滋潤。

  《彌陀經》所說的,就是叫我們二六時中念佛、念法、念僧。佛法僧,諸位還要知道,除了法翻成中國語言之外,佛與僧都是梵語沒翻,因此你要曉得它的意思。念佛就是念覺,什麼叫念佛?是不是一天到晚念著佛佛佛,這行嗎?這不行。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念念覺而不迷,這叫念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迷在境界裡面,這個念佛就失掉。法是正,正是不邪,這是法。我們平常講的正大光明,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心正、行正,這叫法,這叫念法。我們心行不正,邪曲,法就失掉。怎麼樣念僧?僧是清淨、和合。我們自己自心不清淨,處大眾不和睦,僧寶就沒有;自己心無論在什麼境界都清淨,無論與什麼人相處都是和睦。佛教給我們入手,修行就要修柔和、忍辱,這就修的僧寶。諸位要曉得三寶的意思,三寶是自性三寶。

  外面這個三寶,佛像、經典、出家人,我們講的事相上的三寶,這是住世三寶,這個三寶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它的功德在哪裡?就是叫我們眼睛一看到佛像,我們就想到要覺而不迷,它在那裡提醒我們;見到經典,就想到我們心行要正大光明;見到出家人,我們立刻就想到,我們做人應當是心地清淨,與大家和睦相處。所以這個住世三寶有無量功德。但是,現在有幾個人曉得三寶的意義?為什麼不曉得?佛教沒有宣傳,沒有把這些道理講解給大家聽,一般人不知道,於是住世三寶的功德也沒辦法顯示出來。不但沒有好處,現在實在講,三寶如果不能夠發揚光大,我們出家的弟子,在家弟子也有份,出家、在家的佛弟子都有無量無邊的罪過。為什麼?你叫社會人發生誤會,人家一看到佛菩薩形像,迷信、偶像,我們有沒有份?為什麼他看到佛菩薩形像叫做迷信、偶像?是我們做得不夠,宣傳不夠,他誤會。所以他這種說法,我們不能怪他,是我們自己沒有盡到責任,沒有把這些道理講清楚,沒有解釋給他聽。

  他看到經典,他覺得古老東西過去了,沒有用的東西,所謂落伍跟不上時代。他見過經典沒有?沒有,他也沒有聽過,也沒有讀過,一看到這個線裝書他就反對。哪裡曉得,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文字裡面最上乘的文字、最微妙的義理,永遠是在時代的前端,它怎麼會落伍!凡是講這些古籍是落伍的思想,這些人都是不讀書之過。讀書的人不敢說這句話,為什麼?佛法裡面講精進,既然講精進永遠在進步,那怎麼會落伍!儒家裡面講,你們打開《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怎麼會落伍!它不會落伍。這個思想,商朝時候「湯之盤銘曰」。我們中國老祖宗永遠是追求進步的,他怎麼會落伍!怕的是說如何落伍的那個人他是真落了伍,他自己落了伍他不曉得。別人走在前面,走得太遠,他自己沒有看到,他以為別人在他後頭,他自己在前面,那裡曉得人家遠遠在他前面。

  一見出家人,社會的寄生蟲,再一看,恐怕來化緣的來了。這些都是招致一些世間人的誤會,不但不知道恭敬三寶,不曉得三寶的意義,在三寶裡頭發生嚴重誤會,造成錯誤的觀念,以至於一些錯誤的行為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誰給他的?我們都有責任。從前沒有這些誤會,為什麼?每個寺廟都講經,每個出家、在家的信徒,都了解佛法、都尊重佛法,真正是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懂,都接受佛法的教學。所以佛法在中國將近兩千年來,與我們固有文化結合成為一體,這是有它的道理在。今天的衰,我們要曉得衰的因素。它為什麼衰?我們要覺悟,如何能夠叫佛法在我們這一代復興,我們才能夠對得起佛祖,才能對得起我們的祖先,我們這一生也就沒有空過,也就成就無量功德。但是,每個人都有共業與別業,業力太大,佛在經上講「業力之大能敵須彌」,我們有這樣的大心大願不能轉眾生的定業。在眾生善業沒有現前的時候,大家都造惡,大家都趨於有五欲六塵的享受。不能接受佛法的時候,諸位要記住,自己要精進努力的修持;機緣成熟的時候,要盡心盡力的弘法利生。

  古人的榜樣太多了,你就以達摩祖師來說,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機緣不成熟,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自己用功,從來不懈怠。一直到他臨走,機緣都沒成熟,只傳了一個慧可大師。我們可以說一直到第六代能大師手上,機緣成熟了,能大師將達摩祖師所傳來之法,普遍的弘揚在中國。以後中國的寺院,每個寺院都加上一個禪字,不管它裡頭是不是學禪的,它都要加上個禪字,你想想看這個影響有多大。這個影響,如其說六祖的影響,不如說達摩祖師的影響。所以給諸位說,在機緣沒有成熟要有耐心,千萬不要我學一輩子都沒有發揮,我學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處?這是世間人的看法。尤其是在今天,我要特別提醒諸位,你也努力在修學,想將來弘法度生,將來沒有緣分,你很想教學,沒有學生,這個時候你不要灰心,你看看達摩祖師不灰心。你這一生只要傳一個人,不要傳多,只要傳一個人,他再傳一個人,傳幾代下去之後一定發揚光大,這就行了。何必這個果實要自己看到?要在自己手上完成?不必。這都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典型、留給我們的榜樣,教給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修學。

  所以修學能夠不退心就是解得深,凡是退心的,對於佛法解得很淺薄。就譬如走路一樣,走路他不退轉,他一直往前面走,他認識路,他熟,他曉得前面什麼目標,再前面是哪裡,他清清楚楚,他慢慢的走,他會走到。那個退轉的不認識路,他不曉得,他跟著你走,好像走了一段時間還沒到,算了,你大概走錯路,我不幹,我走另外一條路,他對前面情況是一無所知。由此可知,行與解的關係多重要,這也就是說在順序上排列的信解行證。就是淨土宗,它雖然不是按照信解行證的順序,它是信,解行同時,再求證。所以學淨土,不是說學淨土可以不要解了,我修行就行了,沒那麼容易!如果老實修行就行了,怕的你不老實,你要曉得老實兩個字太可貴!老實兩個字不容易做到。老實是什麼?雖然他不解,他對老師的話百分之百的相信,絕不退轉。他不認識字,他也沒念過書,他佛法教義什麼都不懂,他的老師教他,你就老實念佛,一直念下去什麼都不要管,將來佛接你往生。他相信,我就照這個話我一直念下去,到臨命終時佛來接我往生,佛就真的接他去。他一生不退轉,哪個人勸他,你再改別的法門,他不聽,他很老實。今天又想禪,明天又想密,這個人就不老實。

  研究經也是如此,今天《法華經》好,我研究它;明天《華嚴經》也不錯,又動了心;後天三論不錯,又動了心,不老實。不老實研教,教不成就,修行,行不成就,就是你不老實,三心二意。我們的前途要是毀就毀在這上面,不是外面的誘惑,怪自己做不了主張。也有人問我,我們在這樣情形之下怎麼辦?遇到很多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教我這個,那個善知識教我那個,他來問我,我應該怎麼選擇。你說我怎麼能代他選擇,我要選擇這個,別的那些人聽到就氣,對我恨透了。我只給他一句話,自己心裡要有主張,我只教他這句話。心有主張就不動搖,在教,學哪個法門,行,學哪個法門,十方諸佛來勸我我也不動搖,你就決定成功。這真的,如果佛要勸你的時候你動搖,魔可以化一個佛來勸你,為什麼?魔就希望破壞你的佛法,希望你不要成就。所以你要記住,佛來的時候都不動搖,何況其他的人?我樣樣都可以聽,樣樣都可以接近,就是不動搖,決定有成就。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