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二十一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21

  請看《法華經意語》第九頁:

  迦葉一段介紹過去之後,下面是目犍連尊者,這都是示現的。目連尊者在此地聽了之後就半信半疑,他這個意思想,迦葉尊者跟我程度差不多,都是差不多的人,他都蒙佛授記,我還沒蒙佛授記。佛授記是平等的。諸位在經裡面都能夠看到,不但為五百弟子們授記,而且是為所有大眾在《法華經》裡面普遍的授記。這段文字底下一節,要說到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尊者在世尊會下他是代表解空第一。我們讀《金剛經》,《金剛經》的當機者就是他。這裡面有兩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

  【悟入真空。不廢幻有。】

  自己住在一真是真空。一就是真,真就是空,心境俱空,這是一真法界自受用,或者我們講一心不亂,都是這樣的境界。但是一切眾生並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眾生沒達到這個境界,我們不能夠把眾生捨棄了。自己是住在四智菩提,度眾生還是要用八識,就是此地講的不廢幻有。

  【解空故無諍。】

  我們在《金剛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稱他是得無諍三昧者。

  【無諍故心無高下。】

  這是我們學佛人,特別是初學現在就要做到。我在這麼多年講經教學當中,時時刻刻都勉勵人,我們要從「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去做起。如果我們還有個爭執不下的心,就不叫學道,那就世間人。你看今天,現在正在宣傳期間叫競選,競選就是爭,我們中國從前叫讓賢,不爭。這個競選,你要曉得是從外國進口的,不是我們中國的,中國本來沒有,中國本來的是讓賢,是退讓,從不爭,這是很要緊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選舉,但是選舉不是這樣的競選,選舉是誰來選?地方官吏來選。我們中國古書裡頭說「進賢受上賞」,國家最高的賞賜賞給誰?賞給替國家推薦賢人的這個人。他自己不一定是賢人,他能夠推薦賢人,國家最高的榮譽賞給他,鼓勵向政府、向國家推薦賢良。選舉是什麼人的事情?地方官的事情,列為地方官政績裡面第一條。如果你在這個地方做縣市長,做三年沒有替國家選拔一個人才,以後永遠不用你,國家不會用你。因此在從前做地方官的,時時刻刻要去採訪,地方上有哪些賢人、有哪些好人要培養他,要把他選拔出來推薦給政府,這是在地方官他的政績裡頭列為第一條。我們中國過去選舉,不是老百姓投票的選舉,是由地方官員選舉。這選舉有好處,為什麼?賢人選賢人,真正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唯有賢人才認識賢人,所以唯有英雄才認識英雄,一般老百姓他怎麼曉得哪個賢、哪個不賢?他不曉得。

  真正有賢德之人,他肯到外面去「你們投我一票,我是好人」,說不出口這個話。「別人都不行,只有我行」,這成什麼話?這個話說不出口的。人家要稱他,你很能幹,「我不行,別的人某人能幹。」都是推別人,都是自己謙虛,哪有說自己行的人!連孔老夫子都說自己不行。所以我們想想,中國過去這個選舉制度實在是好,像現在地方官吏縣市長都是本地人,從前做地方官不用本地人,本地人到別的縣去做官,別縣的人到你這個縣做官。為什麼本地不能做官?本地親戚太多,怕人情受不了,怕有私心。到別的那一縣去,那裡頭沒有我的家親眷屬,做事情可以很公正,你看這個設想很好。我們從前這個政治制度,確實有很多好處、優良的地方。諸位如果讀《周禮》,《周禮》等於說是我們中國歷代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換句話說,也可以講是周朝的憲法。我們每個朝代都是用它做基礎,設想之周到,設想之完美。官吏如果說貪污犯法,那個懲罰之重也不是現代法律所能夠比的。做官不必要政府來監督,為什麼?國家的刑罰很重。

  譬如家裡有個人做縣市長,在從前做知縣、知府,他的家親眷屬都要監督,「你要做個好官,你不可以貪贓枉法。」如果你要犯了什麼罪,家裡人都倒楣。那個時候懲罰不是懲罰你一個人,你的父母、妻子、眷屬九族,大的罪要滅九族。所以說是每個人性命都交關,你要做好官我們大家沾光,光榮、榮譽。你要做貪官污吏,做壞事情,我們大家全族的人都跟著倒楣,所以說自己家裡人都監督。如果你這個做官的要是做犯法的事情,家裡人可以檢舉,檢舉的時候那就懲罰他一個人,這個眷屬就沒有罪。家裡人要不提出檢舉,如果他犯了罪,牽連就很多。這是從前法律雖然這麼重,有好處,自己做事情小心謹慎,知道犯罪不是我一個倒楣,我的父母妻子眷屬統統要跟著倒楣。他做事情小心謹慎,不敢做壞事情,做壞事情很少,不像現在這麼普遍。現在的刑罰太輕,你一個人犯罪,你一個人當,你的父母妻子兒女都沒有罪。所以他敢犯罪,我犧牲自己,我一個人犯罪,我貪一筆錢,讓我的兒女父母能過舒服的日子,我就坐幾年牢有什麼關係,讓大家享福,他幹這個事情,他不怕。在從前不行,在從前有連帶處分。

  從前這個政治制度,優點確實是很多,不可以說一昧的抹殺專制,那這對於歷史不了解,對中國文化也不了解。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真正講專制不多,大家曉得秦始皇專制,秦朝政治專制,在明朝有點專制,除這二、三個朝代之外,都沒有專制過。這個政權就是君權與相權分得很清楚,它並不專制,它的權劃得很清楚,皇帝有皇帝的權,宰相有宰相的權,宰相是治國,治理國家的。就好像我們現在公司組織一樣,皇帝好像是董事長,宰相是總經理,他可以任用總經理,聘請總經理,一切的事務都是總經理他去辦,皇帝不過問的。你辦得不好,我換掉;辦得好,你繼續辦,所以並不是專制。你仔細去研究中國歷史政治制度,優良地方確實多!這是講到無諍,講到進賢。這裡頭有幾句話我們要好好的把它記住,無諍故心無高下。

  【無諍則戲論不生。】

  「戲論」是開玩笑。有傷大雅的玩笑不能開,有傷人心的玩笑不能開,這是要記住。佛法裡頭禁止戲論,戲論就是我們今天講,不要緊的話,沒有意義的話,就俗話所講開玩笑的話。戲論很容易讓人發生誤會,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會發生誤會。心清淨,心沒有諍,這些都可以免了,為什麼?他心是平靜的,自自然然沒有這些戲論,沒有這些玩笑,心是公平的、清淨的。

  【無諍則人所樂從。】

  「樂」是愛好,「從」就是追隨,一個無諍的人,別人都願意親近他,都願意追隨他。為什麼?這個人大公無私,待人處世都是能夠做到公平。特別是在世出世間做一個領導的人,一定要做到這個原則,你才能夠得到部下的愛戴推崇,心悅誠服,真正的服你,這是要自己做到。假裝不行,假裝你裝成這個樣子,一旦被人看穿了,一文不值,結果底下大眾一哄而散。所以要認真的去做。雖然講到一切無諍,這在德行裡面講是基本的德行,我們提出來的這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也許諸位要問,有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爭,好像不爭這個事情辦不通。那是要看什麼事情,為眾生的事情,為大眾的事情可以爭,為自己的事情不能爭。爭是非、爭利害,是大眾的是非、大眾的利害,自己沒有是非、得失,這個爭所謂是「其爭也君子」,這是君子之爭,是菩薩之爭,菩薩也爭這種。但是怎麼樣?必須要注意到時節因緣,什麼時候可以爭,什麼時候不可以爭,這個要注意。

  爭的時候,對方是個明理的人可以爭,對方不明理你跟他爭什麼?那就是從前人講「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不能爭,他沒知識,他不懂理你跟他爭什麼?他不懂禮,你說他哪個地方失禮,他根本就不懂禮,他失什麼禮?他懂禮沒有盡到叫失禮;他根本不懂禮,他就沒有失禮。譬如我們對長輩、老師,我們懂禮的人,他要來了我們趕緊起立,請他上座,我們給他奉茶。如果對一個陌生人,對你根本就不認識,你的身分、地位根本就不曉得,他也沒有學過這些,你見了他,他連招呼都不打,你自己隨便找個地方坐,他不失禮,為什麼?他不懂禮,不懂禮就不失禮,懂禮才失禮。講禮,要跟懂禮的人才講禮,不懂禮的人你跟他講禮所謂是對牛彈琴,我們自己就錯了。佛法裡面弘法講觀機,平時待人接物都要曉得觀機。

  勸告也要有時機,這一點諸位要曉得。凡夫修養的功夫還不到家,哪個人都愛面子,好,你有過失大庭廣眾之下訓斥你,雖然是對的,但是我沒面子,心裡面總是怨恨,總是不服。這種勸告就收了反效果。世出世法都一樣,同學與同學當中的勸告,要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沒第三者在。老師訓誡學生也要看情形,如果這學生有重大過失,非訓誡不可,也是關起門來不讓第三者看見來訓誡,為什麼?顧全他的自尊心,顧全他的面子。這樣學生接受訓誡,對老師感激,知道老師是真正為他好,還維持他的尊嚴;你大庭廣眾當中訓斥,有的時候懷恨一生。你要叫人家懷恨,這個事情麻煩大了,那不就等於把人家送到地獄裡去,菩薩大慈大悲怎麼能忍心做這個事情?不忍心。

  同學與同學之間,你的事情做錯了,不是隨隨便便跟他說,小事情沒關係,無所謂,真正說大的事情那是不能讓別人知道,勸告他要在一邊。勸告人家時不肯聽、不能改,就不能再勸告,再勸告那就要結冤家。還有一種是客氣,請你指教,真的一指教他就生氣了,那是客氣。這些我都有經驗過,我有個老同參也非常好,他也是講經說法,有一次我在聽,講完之後下了台,他看到我在座,他到我面前來非常客氣,我哪個地方不對,請你指教。請我指教,那我們也確實是好朋友,我剛剛想指責他,告訴他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我這一提,他臉色馬上變了,我立刻就恭維他,不說了,我才曉得原來那是客氣話,不是真的。以後我們聽話就要注意,哪些人講的不是真的,請你多指教,請你多批評,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真給他一批評指教,這個冤家來了,只有你行,你瞧不起我,我哪樣不如你?所以有客氣話,聽話要會聽,他是真的來請你指教,還是客氣假的?這就要搞清楚。你要不搞清楚,自己吃了虧,人家對你不滿意,你還不曉得,那個冤從哪裡結的不曉得。所以做人不容易,做菩薩是更不容易,這些都是有智慧,要謹慎。

  真正誠心誠意能夠到處請教別人的,虛心下學,這個人決定會有成就。你看佛門裡面行菩薩道,求學參學的,善財童子是我們的榜樣,善財童子諸位要曉得,那是一個行菩薩道真正修行人。所以《華嚴經》的好處,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善財就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這種教學真是無以復加,方法用盡。參學,學生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佛菩薩、都是老師,所以你的道業就成就。不能有兩個人,有兩個人怎麼樣?有爭,心不清淨就不平等,兩個人你跟我同學,你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兩個差不多。有這個心就障了道,障了什麼?障礙了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你念佛的時候障礙你一心不亂。

  我們自己要像善財一樣,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是我們的善知識,無情眾生也是善知識,你去念念《華嚴經》,蠟台善知識、香爐善知識、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連無情的眾生都是善知識。你懂得這個意思嗎?無情的這些眾生它表法,它表我們自性之中無量的智慧德能。我們看到燈燭代表的光明,你們在佛堂裡面,看到佛堂點的蠟燭、點的燈,這是代表般若智慧。你看到這個燈,它代表不代表般若智慧?馬路上的路燈,是不是代表般若智慧?統統都是。你只認定大殿裡面的燈代表般若智慧,其餘都不是,你的佛法學的是鑽牛角尖。日月燈光統統代表般若智慧,見到光明我們的心地就正大光明,心不暗昧、不迷惑,那不是一切光明都是善知識嗎?不都是我們的老師嗎?教我們心裡正大光明。你在佛殿裡聞到香,那是戒定真香,你這鼻子裡頭聞到什麼樣的氣味都是戒定真香。聞到水溝裡臭氣,那個臭氣在佛法叫香塵,也是戒定真香,只要一聞到氣味,就想到我們要修戒、要修定。香也代表信香,這樣才行!所以一切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法的教材,都是活活潑潑的經典,都是一切佛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六塵說法。不要看到西方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界何嘗不是六塵說法?只在我們六根暗鈍,接觸六塵不知道六塵是在說法,所以你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你如果現前就曉得,原來我們現前也是六塵說法,並不亞於西方,也不次於華藏世界,你一生怎麼會不成就!不要看到經,經就這麼幾本,前面跟你說無量義,哪裡是這麼幾本,你看看佛家的經典幾萬卷,這就多得不得了,不止!真正是「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一一微塵都是經典,一天到晚六根所接觸的,怎麼不是諸佛菩薩所說的經典!

  【議論削平異見。】

  「議論」,爭論有的時候也必須,那是在某種場合,同學與同學之間可以議論,議論開智慧,學生與老師之間也可以有議論。你們看看《楞嚴經》,《楞嚴經》議論最多,阿難尊者有許多的意見提出來問佛,這個一問一答。同學與同學當中還有爭論的,雖然是爭論,爭的是個理,不是意氣用事。理是愈辯愈明,是辯明個理,理明了大家都有福。所以佛教從前在印度有辯論大會,在我們中國過去也有辯論大會,佛教不是專制,佛教是開明的。講到大眾選舉,我剛才講這選舉,我們中國的選舉是賢人選賢,不是大眾的。大眾選舉最初實行的就是在我們佛門,我們佛門常住執事是大家推選的,現在制度不像從前,從前是大家選舉,每年換一次。執事是服務常住,是服務,那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的,真正用功的是清眾,哪個不願意做清眾,誰願意管事!但是大眾事情誰做?總不能請別人來做,這是不可能,所以輪流做,一年輪一次。執事是選舉,和尚也是選舉的,這個普遍選舉制度最早就是實行在我們佛門,一切是大家開會決定。

  佛門裡頭羯磨,羯磨是印度話,翻成現在的意思就是會議。三番羯磨、四番羯磨,就等於現在所謂三讀通過、四讀通過,這表示謹慎。不是說一次這就決定,三次、四次是叫你仔細思考,不要到以後有顧慮不周到地方,有過失,慎重的考慮。我們佛門裡面有四番羯磨,現在世界上所有國家制定法律,最慎重三讀通過還沒有到四讀,我們佛門裡有四讀。可見得我們佛門裡制定一切法規,比世間法律還要謹慎。所以真正的民主是在我們佛門,幾千年來我們就實行民主制度,一切事情由大家共同決定,絕沒有任何一個人專制。所以制度之良好,這佛法為別人稱道,為社會所尊崇,有它的道理。也只有到了最近,寺廟才變成子孫廟;在從前這個寺廟都是十方常住,只要是出家人,任何廟裡都可以掛單,出家人的家就是廟,天下廟都是自己的家。到以後這才慢慢變成有所謂子孫廟的出現,才分派系,這是錯誤的,這不是佛門本來的。

  【見平則如來性地清淨明了。】

  可見得這「平」是見解平了,見解要有高下就不平,見地平,心性就顯了。禪家所謂說明心見性,念佛人所講一心不亂;換句話說,我們念佛不能達到一心不亂,參禪得不到明心見性,障礙就是我們的心地不平,我們的見解不平。要不然怎麼會不見性?怎麼會不一心?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一切大乘經的好處,就是它的理論都是最高的原理原則。只要我們能夠把握到,無論修哪一宗、修哪個法門,你應用這些原理原則都能很快的成就。

  【佛法興勝。則魔外不侵。】

  從這兩句我們也能夠明瞭,現在有很多對佛法關心的人,說我們佛法衰到這個樣子,佛法將來還能興嗎?佛門整個都敗壞還能興嗎?給諸位說,能興。整個世界的佛法統統敗壞了,如果有三、五個人同心就興起來。你看當年世尊在世的時候九十六種外道,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組織僧團五比丘,連佛一共有六個人,就把佛法興起來。邪不勝正!今天真正有個像樣道場的話,有個小道場提倡正法,如果每天能夠做到八小時講經,八小時修行,長年不斷,不用多,如果說有個小廟的話,有五個人、十來個人能夠這樣修學,三年這個小廟一定名聞世界。為什麼?全世界所沒有,你們這個地方能夠有八個鐘點講經、八個鐘點修行,不得了!在從前你要想名聞世界很難,為什麼?每家都是這樣,每個廟都是這樣,不希奇!你今天如果有個道場能夠這樣實行三年的話,電視台就來訪問,衛星傳播播到全世界,哪個不知道!真正是慕名來拜訪、來求道的,都到你家來了。正法在此地,你不用出門,真正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廟不在大,有道就靈;沒有道,建再大的廟也沒有用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真正有道人,有那麼三、五個道人在一塊,那個道就興起來。

  這個事情要吃苦,以前洗塵法師碰到我的時候,也曾經跟他拉拉手,我們兩個人想合作來做,結果他跑掉了。我給他怎麼建議?我說我們向全世界弘法,我們不要動,找五、六個志同道合,我們把一切都放下,住帳篷。現在的帳篷很考究,比起古時候是殊勝得多了,又輕便,那個帳篷很輕巧,疊起來是個背包,張開來的時候,晚上哪裡都可以住,托缽。過從前釋迦牟尼佛時候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我們這五個人組織一個僧團在全世界弘法。他拍著我的肩膀,「好,我們決定就這麼做。」好,我等你,一直等到今天沒消息,這洗塵法師說的話。好,真好!什麼都沒有,到哪個地方人家尊重,托缽一定會有人供養,而且天天吃好菜,為什麼?難得!大家齋主一定做了好菜,不容易,會有今天這幾個出家人來托缽,天天吃好菜,天天有好供養。可惜他沒有很認真的做。肯認真好,把你什麼一切事業統統丟掉,我們住帳篷、托缽,弘法利生,我們走到哪個地方都講經說法。你這個寺廟請我講經說法,我不住在你寺廟裡,我不打擾你寺廟,對你只有貢獻,沒有一點點的騷擾。我們住到野外搭帳篷去住,我們吃飯到街上去托缽,弘法你借地方給我們,我們在這裡講經說法,我們組成這樣的僧團,就把佛法給興起來。你們想想看,如果有五個人在台灣這樣弘法,台灣佛法就興起來,可見得事情不難!當然這個事情女眾不行,不相應,這個事情要男眾,女眾不相應,女眾還是要有精舍,還是要有道場,不能住帳篷。這個裡頭佛法決定能夠興。

  【是故欲證自心。當以滅意為首。記其成佛。必曰供若干佛。造若干塔者。】

  這幾句話要留意,這是講修行,你要想證自心,「證自心」就是證道,就是證真如本性,也就是證法身理體,從哪裡起?從「滅意」起,就是轉識成智起,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要從這地方做起,不轉不能成就。佛在本經裡為諸弟子授記,每一次都講到他曾經供養多少尊佛,曾經造多少塔。也許我們聽了這個話,我們完了,我們一尊佛也沒供養到,我們成佛沒指望。諸位要記住,一切眾生各個都是佛,就是因為你沒供養是真的。如果我們拿對待佛菩薩一樣的恭敬心,對待一切人,你就供養無量佛。如果以《華嚴經》來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無量無邊佛一天到晚都圍繞著,你不曉得供。一切大乘經裡面常講的,「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你見這個眾生還過不去,那個眾生還跟他發脾氣,那你有什麼辦法?你要跟佛做對頭,你怎麼能成佛?你想想看,這不學善財行嗎?善財的眼睛裡面,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是佛,他每天供養無量佛。你說是每天供養無量佛有問題,他每天接觸的人還是有限,縱然像我們天天講經的,講經的時候接觸的人也不過幾百人、幾千人而已!縱然還有幾萬人來聽經,這個場面殊勝,那也不是無量佛。諸位要曉得,有形的事相看起來不多,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剎那當中你已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信不信?我們凡夫是只看到事相這幾個人,你沒有看到心之所及。你要是曉得這個道理,供養無量無邊恆河沙數諸佛原來也不是難事情,也不需要很長的時間,都做到了。

  起塔是做什麼事情?起塔是供佛舍利。說這個兩句是有始有終,佛滅度後留下舍利,大家都起塔來供養,這是說明什麼?就是這個供養恭敬有始有終。不是供養有開始,後頭就沒有了,這個不可以,這個不是恭敬心,這兩句的意思就是代表無盡的心。所以我們對供養父母,一生都要供養的,父母不在了,到忌日還要祭祀,慎終追遠,念念不忘。我們對老師也是如此,老師跟父母一樣,老師在我們要供養他一生,老師不在了我們要紀念老師,老師還有後人、還有眷屬我們還要照顧,這就是此地的意思。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成個什麼佛?你們那天到中興大學聽我講孝,孝是無始無終。孝道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那個大綱就印在《彌陀經要解》最後一頁,這個書裡面都有,你們打開看就在那篇。這是我給個日本人講的,東西很簡單、很扼要,已經把一切世出世間法給說盡。孝道就是佛道,孝就是法身、就是理體,表現在事相上萬德萬能,就是此地供養恆沙諸佛,造若干塔,就是這個意思。

  理上通達,沒有障礙,事上要做到,沒有事修,性德不能現前,性德要靠修德才能夠顯,我們這一生才能到如來地。所以佛法是真實法,一絲毫的假都摻不得,別人對我們假的,我們清楚不是不清楚。像道安老和尚被人家騙他錢一樣,他曉得,曉得還是讓人家騙,這叫慈悲。我們樣樣明瞭,心如明鏡,自己做的事情正大光明,隨順一切眾生,眾生在迷,他不覺悟,那就隨他迷。到可以覺悟的時候再把他喚醒,好像一個人睡覺一樣,他還沒睡好,你把他叫醒他發脾氣,他恨你。你讓他睡,睡到他差不多快要醒的時候你再叫他,正好他睡醒了,精神飽滿,你把他叫醒,他感謝你。所以,什麼都有時節因緣。那個人正在迷,他迷得很起勁,不能喚他,喚不醒他,那是成反效果。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