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十三集)  1981  台灣  檔名:08-002-0013

  請看《法華經意語》第六頁,「譬喻品」:

  善根已熟,聽聞以後才能夠信受,由此可知,佛法確實是難信之法。如果佛法要是那麼容易叫人信受,諸位想想,今天這個世界應當變成樂土才對。信之一字不容易,必須要有相當智慧、覺悟的人,相信佛所講的道理,才會相信。我們中國人在整個世界上來說,確實是善根最深厚的民族,自古以來我們的列祖列宗就教給我們「忠恕待人,四海一家」。我們今天有些人學的外國人,不是我們中國優良的傳統,我們優良的傳統是「講信修睦,四海一家」,對待客人尤其親切。怎麼會去欺騙別人?怎麼會去害別人?這是我們中華文化裡面所沒有的,我們講的是良知良能,所以與佛法完全相應。佛法在全世界弘揚,也是我們中國人對佛法信仰最深,這個與我們傳統文化有密切的關係。

  【佛號華光者。華表因行。身子以智慧為因。慧能破暗。如華之有光也。】

  這個講到表法,諸位要記住,前面「方便品」裡頭含義很深。不但這些諸佛菩薩名號是表法,諸佛菩薩出現於世間一舉一動都是表法,這才真正是方便。所以你不要錯會了意思,表法,到底佛菩薩有這個人、沒有這個人?今天我給諸位說,釋迦牟尼佛確有其人,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就是代表這一個時代佛法教學的宗旨。

  而我們自己學佛的人,我們這個肉身在世間,這個肉身也是方便,也是表法,我們的名號也是表法。你要是出家,或者你皈依,你師父給你起的名,這名是表法的。現在的人確實跟從前人不一樣,從前人著重這個,譬如父母給兒女起個名字,就是父母對兒女一生所期望的,期望你將來做到名符其實。佛法裡面師父給你起的法名,也是對你期望,叫你的名字就是提醒你的覺悟,所以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怕你覺遲,叫你這個名字就是叫你覺悟。人家叫我淨空,我就立刻想到我有沒有淨、有沒有空?如果不淨不空,這是煩惱;做到既淨又空,這是佛法。所以給你起這個名字,時時刻刻提起你自己的警覺,也就是你自己的修學方向,名字不是隨便起的。現在還有些莫名其妙的出家人,覺得師父給他起的名字不好,筆畫也不對,又不吉利,這個名字不好了,要去找算命看相的,還找姓名學看看哪些筆畫好,自己就改個名字。這一改就好了,你就會發財,哪有這種道理?你要是信那個筆畫,那你何必去信佛經?你不用念佛經,你去念姓名學好了,它可以主宰一切,可以改造你命運,大錯特錯。佛法是心地法門,造業是心造,轉業是心轉的,姓名筆畫轉不了!諸位要曉得,轉不了。與心相應,心能轉業,心能夠改造自己的命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學佛的人決定不迷信,命運有,可以改造,所以佛法講命運,但是不是講宿命論,不是講那個命不能改的,能改。佛法講因果,你看看從前百丈大師所說的,佛法講的是不昧因果,而不是講沒有因果,是講不昧因果,「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昧因果意思是什麼?有因果,因果自己清清楚楚,曉得,明明白白。不像世間眾生迷在裡面不知道,他造因他不曉得自己造因,受果報也不曉得自己為什麼受果報。學佛的人知道自己過去、現在、未來造的什麼,過去、現在、未來受的是什麼,清清楚楚,不昧因果。

  這就講到名號的表法,華光佛有沒有?有這個人。我在講經之前,經前面上首菩薩德號的表法,跟諸位說過,意思是一樣的。這個地方是取表法的意思,花是代表因行,六度萬行之花,代表修因,修因後面一定會結果。果報的前面一定要開花,我們現在修行的花報沒有得到,果報我不相信;花報現在得到了,果報我們就可以相信。舍利弗他也是表法,他是代表智慧第一,所以這些統統都是來教我們。不但佛是開的方便門,這些諸菩薩、這些聲聞弟子全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助教,都是為了利益我們,一切的設施都是為利益眾生的。唯有智慧能破無明,諸位要曉得,無明是煩惱的根本,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都是從無明生的。什麼叫無明?明是一切明瞭,無明是一切都不明瞭。譬如我們對自己就不明瞭,我們自己從哪裡來的?我們自己為什麼來到這個世間?不曉得。我們前生幹的什麼,我們再前生幹的什麼,不曉得。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我們以後又是怎麼樣,統統不曉得,對自己本身不曉得,對於宇宙環境不曉得,這叫無明。明怎麼樣?對於自己過去、現在、未來一切因果都知道,對於整個大千宇宙環境也知道,再給諸位說,明瞭了決定不造惡業。起煩惱造惡業就是因為不明瞭,所以才造惡業。明瞭之後,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換句話說,善惡果報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叫清淨莊嚴。所以你所做的叫淨業,果報是清淨莊嚴,而不是善惡兩類的業報;換句話說,他不造業,這就叫做佛菩薩。

  佛法的教學是以智慧為第一,為終極的目標。再給諸位說,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如果說外來的,我們就沒有信心,我什麼時候能開智慧?我會開智慧嗎?就沒把握了。智慧是自己本來具足,這我們就有信心,我本來有的。本來有的,你現在智慧不能現前,為什麼不能現前?這裡面有障礙,障礙了自己的智慧不能現前。佛是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我們把障礙排除。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障礙是要你自己去清除,佛只能夠旁敲側擊告訴你哪裡有障礙,障礙要你自己清除,他不能夠代你清除。如果佛菩薩能夠代我們把障礙清除,他老人家大慈大悲,早把我們障礙都去掉,那我們就成佛了!所以這個障礙是自己造成的,還是要自己把它除掉。障礙雖然有許許多多,可是有個根本,根本的是什麼?經裡面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障礙在哪裡?「妄想執著」,這是根本的障礙。你要能夠把妄想執著去掉,你的如來智慧德相就現前,就與十方如來無二無別,所以修行的人、會用功的人,他從根本上去除,這個快,一生成佛,所謂頓教,圓頓大法,就從根本上。那個不善修學的人從枝葉上,枝葉上麻煩,枝葉上三大阿僧祇劫都搞不乾淨。

  譬如門口這棵樹,現在叫你把這棵樹砍掉,我不要這棵樹了。好,你把那棵樹的枝葉慢慢的扯一片下來,那也扯一片下來,這邊扯過來,扯到那邊,那邊扯完這邊又生了,新的又長出來,這不是麻煩事情嗎?這叫笨。聰明人,你不要了,好,拿個鋤頭把根挖掉,根一挖掉之後,枝葉不要管了,幾天就自己枯死了,連根拔除。所以會修行的人從根本修,我們中國禪宗特別提倡這個法門,你們看看大珠和尚的語錄,人家一開端就講從根本修。根本就是什麼?就是清除妄想,斷掉執著,這從根本修,如來智慧德相一時現前,成佛作祖一生成就。達摩祖師傳來的這一支都是從根本修,因為禪宗從根本修,我們中國的教下也不例外,教下雖然是在經論裡面發揮、研究、討論,他的修學方法也是從根本修。所以教下講大開圓解,禪宗講大徹大悟,大開圓解跟大徹大悟是一樣的功夫,都是從根本上修。不是尋枝摘葉,那是苦極了。南傳的小乘就是尋枝摘葉,斷八十八品見惑還要天上人間七番生死,費這麼大的勁才斷一個見思煩惱,塵沙、無明還沒斷,你想想看多笨,這是笨辦法。所以大乘法跟小乘法見解跟下手都不一樣,都不相同。

  這是講智慧要緊,開智慧必得要斷煩惱,煩惱裡面最嚴重的、最根本的,就是一個妄想、一個執著。執著是第七識,分別是第六識,妄想是第八識,你們學唯識,唯識裡面講轉識成智,「六七因地轉,五八果上轉」,五八根本不要理會,六七轉了,五八自然就轉。所以下手之處就是六七二識,這東西很麻煩,不是個簡單事情。你們不要聽了轉第六意識,好,我現在天天轉,你怎麼個轉法?你一天到晚就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絕不轉第六意識,就是自己絕對不打自己;它打別人,不打自己。你用第六意識,怎麼能轉得了第六意識?唯識學相當的繁瑣,古人所講的入海算沙。你們同學們有問我要《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我那裡有,大家分配給你們同學。可是《瑜伽師地論》不容易念,比《法華經》難多了,當然《法華》比《瑜伽師地論》要深得多,可是《法華經》好念。它那個雖然沒這麼深,難念,那個書要講一遍可不簡單,一百卷,分量很大的一部大論。但是要學唯識的,那是必修科目,《瑜伽師地論》跟《成唯識論》是唯識的根本論。這一門學問在我們中國,只是在唐朝時候,玄奘大師回來以後那麼曇花一現,現了一下,到以後學這門東西的不多了。不用深入的去研究,就是知道一個大概就可以。

  唯識在佛法裡面是教義的共同科目,戒律是生活規範的共同科目,淨土是歸宿的共同科目。這是諸位一定要認識,這三門是佛法的共同科目,無論你學哪一宗、哪一派,都離不開。但是在修學過程當中,決定戒律是第一,因戒生定,因定開慧,不但釋迦牟尼佛是這樣教的,十方諸佛沒有例外的。違背這個法則,給諸位說,不會成就。不要戒你就得定,也能得到,不是佛法的定,邪定,不是正定。沒有戒定也能開智慧,邪慧,不是真正的智慧,佛法裡面講狂慧。所以你要想得到正慧、正智,一定要按正確的方法來修學。佛法裡面的生活教育,就是《沙彌律儀》當中的二十四門威儀。你們不要講我要學這個東西,那我不是生活太拘謹了嗎?那個二十四門威儀是活活潑潑的,你不會學,你死在那裡面,那就是拘謹,你要是會學是活活潑潑。所以佛法的戒律它是活潑的,不是呆板的,哪一條戒裡面都有開遮持犯,可見得是活的,它不是死的。

  菩薩學的聞思修三慧,三慧是建立在戒定慧那個慧的基礎上。我們現在有很多人誤會,菩薩大乘修聞思修三慧,小乘修戒定慧,我們不學小乘,我們就學大乘。三慧怎麼學法?我們現在在講台上講經或者是聽,聞慧,法師講我聽,聞慧,我都聽懂了;聽了之後再去研究,研究是思慧;思了,想得差不多了,我應該這麼做,我就照它去做,修慧。全都搞錯了。實際上是怎麼回事情?法師在講台上講,你在那裡聽是搞的說食數寶,下了課你在那裡面去研究叫胡思亂想,一天到晚修的行叫盲修瞎練。說食數寶、胡思亂想、盲修瞎練,所以你搞一輩子你也成不了菩薩,這哪裡叫三慧?你把三慧搞錯。沒有戒定慧,你哪有三慧?我給你講的不會錯,說食數寶、胡思亂想、盲修瞎練,你認為那叫三慧,你看錯到哪裡去了。所以大乘法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而且告訴諸位,三學可以等修,也可以次第修。譬如我告訴你的,背誦經典是等修,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而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要分開來修,持戒、待人接物,我們日常生活這是戒律,我們早晚抽點時間出來修定,我們讀誦經典,當然這是三慧同時修的,著重在慧,是可以漸次,可以同時。但是三慧一定是同時,沒有先後,這要曉得,所以菩薩高明,小乘人比不上的。

  三慧怎麼講法?這三種都是慧,聞思修都是慧,具足小乘這個慧的基礎,就是開悟的。它是聽講的時候,耳根接觸音聲,接觸法音這就是聞慧;一接觸就悟,悟就是思慧。絕不是在那邊去想,一想就落在第六意識,那還叫什麼思慧,那是煩惱,那是分別。這個思是什麼?思這個名詞,就是用我們世俗的名詞,不是真正有思惟的、有分別的,沒有,就是一聽覺悟,這個叫思;一悟,悟就破了無明。對破無明來講叫修,對開悟來講這叫思,對接觸聞法來講它叫聞,所以它是同時的,不是分三個階段。我曾經就碰到過好幾個,就是誤會了把它分作階段,聽了幾年經,他來告訴我:「法師,我現在不要聽經了。我已經聽了兩年,這是聞慧,我回家要閉關去研究,思惟裡頭意思,我再修行。」我明白了,我說你現在還要不要聽?他說「我今天還聽」。好,今天還聽,今天我就講這個。講完之後,我說:你還要不要聽?「還要聽,我不閉關,不打妄想。」那就是誤會了,你把這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說食數寶,第二個胡思亂想,第三個盲修瞎練,你連小乘都不如。所以這個不能搞錯,搞錯就麻煩就大了。這都是講智慧能破無明黑暗。

  【以中道智。除二邊染。故國名離垢。】

  智慧無所偏依就叫「中道」,無偏謂之中。「除二邊染」,二邊,拿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相對的。我們今天科學裡面講相對論,這了不起;在佛法叫邊見,有什麼了不起。邊見,他們認為這是寶貝,我們佛法不要,佛法要把它去掉。離開相對這是中道。空有二邊不著,是非二邊不著,人我二邊不著,生佛二邊不著,你永遠要在中道。中道是真正的智慧,二邊都是染,凡夫執著有,為有所染;二乘執著空,為空所染;菩薩空有二邊不著,二邊都不染。「國名離垢」,離垢就是表中道的意思,空有二邊不住。

  佛在《金剛經》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教我們發中道心,一心;不同於凡夫、二乘,凡夫、二乘都有住。這句話也不好懂,我們想想,不住空那就有,不住有就住空,總落在一邊,二邊都不住這怎麼辦?這個事情很為難。你想想諸佛菩薩他們用事就是二邊不住,譬如拿釋迦牟尼佛來說,世尊示現在世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足跡遍五印度,一天到晚忙著弘法利生,一天到晚那麼忙,不住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不住有,這就叫空有二邊都不住。做了許多事情,跟沒有做一樣。我做了多少好事,心裡就有住,住了相,這就住了有。二乘人,我心空的,我什麼都不住,我什麼事也不要做,那就住空,二乘人真的什麼事情都不幹,他心清淨。菩薩心決定清淨,決定不生一念,不起一念,什麼事情他都做,做得圓圓滿滿,這叫做無住生心。這個生心是真心,我們學佛就要學這個,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心裡絕不能著相。我做了多少好事,我應該有什麼好的果報,那一切都完了,那就是世間善事,善事善業後頭有善的果報,三善道的果報。大家要曉得的,真正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毫都差不得。

  【以平等慧。斷人我惑。】

  諸位要曉得,你要想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你心裡有我就不平等,為什麼?有我就有我慢,我總比別人要強一點。這個我慢是四大煩惱常相隨,俱生煩惱,這不是教的,無量劫的習氣。有我就不平等,平等就無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這裡面要講求方便法,從什麼地方學起?我學佛那個時候,我接觸佛法在是民國四十二年,第一個老師就是章嘉大師,第一天我請教他的話就決定了我學佛的一生。我接近他是有個朋友介紹,帶著我一塊去看他,我第一句向他請教:「佛法在我的看法實在太好了,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一下就入進去?」我就提了這個問題向他老人家請教。他聽了這個問題之後,靜默了二十分鐘,眼睛看著我的眼睛不說話,坐在那個地方足足的看了二十分鐘,然後慢吞吞的說有,二十分鐘才說個有字,接著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種教學法,給諸位說,這是我們古來大德教學都是這個樣子。不像現在人心毛毛躁躁,沉不住氣,說了一大堆的話,沒有重心,不知道說些什麼,你找不到重點。這個二十分鐘靜下來,就是把你心定下來,他定了,我也定了,定中再說話的時候這就有力量,才能夠講得到信受。你這個情緒不穩定下來,這麼重要的問題,你看這個答覆六個字,聽了之後能夠信受奉行,不簡單,不是簡單事實。

  我這個定力沒有他那麼深,他這個六個字說出來之後,我接著就問,請教第二個問題,從哪裡下手?從什麼地方下手?他大概又停了有十五分鐘的樣子,給我說了兩個字,「布施」。那一天我第一次跟他見面,一個多鐘點就說了幾句話,時間都在面對面靜坐。以後我親近章嘉大師三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面對面這樣靜坐,說話的時候很少,可是每句話都非常得力,絕對沒有一個字廢話,簡單明瞭。布施就是修行的下手處,所以六度裡面第一個是布施。你們看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註解,你看看他講的布施,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修什麼?就是修布施;換句話說,就是修布施,放下放下再放下,把你的執著妄想統統放下,你就成佛了。放不下的是什麼?就是執著妄想。所以你要學,學布施,你自己喜歡的東西,心愛的東西,人家要就能夠給人家,首先忍痛給人家,不給人家不行,我要學布施那怎麼行?到最後就慢慢的不痛了。這樣你不練不行,單單你講,你講得再好,講得天花亂墜,一點用都沒有,這個佛法之門你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你放不下,到放下,頭目腦髓都可以布施,沒有一樣放不下,你才有門可入。今天你們講學佛,你們從哪裡學起?叫你們布施,問題就來了,統統是門外漢,聽了再多都是門外漢,一點用都沒有!你要曉得,叫你布施,你布施都給我,你們都成佛了,我墮地獄,這個事情我也不幹,我知道。所以你們布施給我的,我立刻轉布施,我是決定不留一點,我知道這個功德利益,我不受這個害處。

  我從弘法到今天,我五十六年到台北市弘法,我們開始印經,送這些善書給國內外的大眾,截至現前,差不多像這樣一冊一冊的,以冊為單位,大概已經印了五百萬冊以上,人家送給我的錢統統布施出去,海內外結緣。我那個地方的圖書館,圖書館你看買的房子,現在雖然沒有組織財團法人,用的名字絕不用我的名字,為什麼?我不願意還俗。大樓完工之後立刻組織財團法人,財團法人裡頭出家人不參加,為什麼?不還俗,在家人組織財團法人。也許你們問,那如果在家人霸佔了,把我們出家人趕走怎麼辦?趕走了我們就走路,絕無留戀,放得下!做了這麼多的功德,譬如講因緣果報,你有這麼多的時候,這個地方離開了,那個地方有大道場歡迎你去。操個什麼心?著什麼急?弘法利生自然有佛菩薩統統把道場都安排好了,用不著自己操一點心,多自在!所以我在外面弘法,十方道場哪個道場不是替我建立的?此地是聖印法師給我建立的,我在這裡講經,我離開了,他替我看廟。我在佛光山弘法,在那裡了講了十個月,星雲法師給我建立的道場,我走了他替我看廟。十方道場都是我的,沒有一個地方不是我的,盡虛空遍法界統統是我家,你們大家替我看守而已,我自在!覺悟了就自在,放下了盡虛空遍法界原來都是你自己。如果你守住這一點點,這是我家,那不是愚痴嗎?可憐憫者!所以大家要想成就要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你所得來的是圓圓滿滿。好,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