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  (第十四集)  1987  台灣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  檔名:08-001-0014

  前面將本經義理概略的介紹過,接著這段要說明的是這部經究竟對哪些程度人來說的,也就是說明什麼樣的根機才能夠適合《法華》的教義。這個說法一定是要有對象的,老師教學一定要有學生,什麼樣的經典適合於哪一類的學生,這是我們應當要辨別的。第一段裡面就釋名,解釋題目的名稱。「聖人說法,必有所為之機」。機有二,一種是通,一種是別,「通則普收一切」,「別則揀其當機」。這個裡面講,第一條就是說明「教所被機」的意義,聖人是指佛菩薩,佛菩薩說法一定有接受佛法的對象。接受佛法對象的人裡面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大類就是我們通說,佛是平等對一切眾生而說,這個叫做通途。因為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當然就可以接受佛法;換句話說,佛菩薩說一切法,一切眾生各個都是佛法所被之機。話雖然這樣說,佛心是平等的是不錯,可是眾生根性不相同,所以有利根、有鈍根,有過去生中曾經久修佛法,有過去生中不聞佛法。因此在教上講是決定平等,沒有話說,機上講那就差別很大。因此就有第二類的別,揀其當機。

  凡是古德講經,或者是註解,玄義裡面講到的教所被機都是著重在別機上,通的無需要多說話,都是注重在別上。所以說「別則揀其當機」,哪一類的根器最適合於這個法門,這是要揀別的。在一般的揀別,所謂有五種接受佛法比較上困難,這五種我們也要把它記住。記住,不但是將來諸位教別人要懂得觀機,特別重要的是要自己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資格來承受佛法,這比什麼都重要。第一種是依文解義的人,這個佛說不是機,他喜歡鑽在名相裡面,望文生義,以為他就了解。換句話說,這在四依法裡面是「依識不依智」,在揀別非機裡面列在第一條。可見得佛法不可以望文生義,自己以為懂得、以為通達了。第二種是「高推聖境者」,這是什麼?就自卑感太重了,一講到諸佛菩薩,我業障深重我怎麼能成佛?諸位要曉得,有沒有這些人?很多,我就遇到不少。朋友當中勸他學佛,我這一身業障,我哪有資格學佛?怎麼勸他他也不敢,連佛門他也不敢進來,總覺得自己虧心事做太多,不敢回頭、不肯回頭,如其說不肯回頭,是不敢回頭、不敢學佛。甚至於已經入門的這些道友們,也高推聖境,譬如說念佛,我下品下生就夠了,我就不錯,上品上生我沒有分,我不敢想。這個錯了。說實在話佛法的道理他不懂得,才有這種錯誤的見解。

  第三類也不是學佛的根機,是什麼?著空,頑取空,所謂是惡取空一類。聽到佛法裡講空的,他說什麼都是空的,萬法皆空。實際上他空不空?他一點也不空,他把善法都空掉,惡法他不空。這一類叫惡取空。古德常說「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所以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前面就說得很清楚,古人不輕易講《般若經》。為什麼原因?就是怕聽的人發生了誤會,執著空,這個病就太大了,執著有的病好治,執著空的病難治。所以江居士說,不講《般若》也不行,為什麼?不講《般若》總是不能成就,講《般若》又怕人誤會,事實在是很難。所以他主張《般若》要講,要深講、要圓講,圓就是講圓滿,不是講一部分,講一部分怕人發生誤會。你把它講周全、講得有深度了,才不致於發生誤會。這是第三類的。第四類是「自恃天真」,佛法裡面常講,譬如《證道歌》裡說,「絕學無為閒道人」,我還要學什麼?我不要學,什麼都不要學,我清閒自在,我就是佛。實際上煩惱並沒有斷,自以為天真,這也是大障礙,這樣的人他不肯精進、不能好學。第五類的是固執成見,先入為主。

  諸位想想,這五種實在是不少,哪一類為數都甚多,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隨時隨地都見到。這五種見解的人,不但是《法華經》他沒有分,任何一部經典、任何一個法門,可以說他都沒有分。即使他學佛了,他學了一輩子也不會有長進,這是自己有障礙。在一般講除了這五種,都是佛菩薩所加持之善機,就是良好根性之人,都可以修。利根的就進度快、入得深,鈍根的就漸漸的來,由淺而深,一定都會有成就。所以這五種我們自己一定要仔細的去檢點,自己是不是這五種人?這表解上就是第二段的五種。別人是不是這樣我們不要去理會他,為什麼?與我們不相干。如果講度眾生,那還早了。菩薩度眾生,這個五種人菩薩度不度他?也度他,菩薩照說法,你聽不進去是你自己有障礙。並不是說你不能接受,佛菩薩就不給你說,不是,那也不是佛菩薩,那佛菩薩的心不平等了。佛菩薩還是說。換句話說,聽不聽在你。能聽進去多少也在你,說的人是平等說、普遍說、無間說,這叫真正的大慈大悲,所以佛菩薩沒有分別心。

  祖師給我們這樣的揀別,是說我們眾生自己分上的事情,不是別人分上的事情。大主意是教我們自己檢點我們有沒有這個毛病。你看第一條初學佛的人免不了,所謂死在名相之下。第五條也常見,先入為主,固執成見,「擔麻棄金」,他先挑了一擔麻,麻不值錢,路旁邊看到一堆黃金,捨不得把麻丟掉,這是我擔了老遠,現在你叫我換黃金,不幹,他捨不得。這就是比喻固執成見,原先學了點小法,不了義的小法,以為這是初學的,就不肯放棄,不肯捨棄。反過來佛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我們所要求的是佛法的義理,不是名相,不是文字言說。文字言說是工具,好比船隻一樣,我們要船是要船裡頭裝的貨物,不要這個船。

  下面講,「此經有十種機」,我們一條一條給諸位介紹。第一條「無信不住」,信就是信心,沒有信心的人當然不能接受《法華經》。佛在經裡面說,舉一例子講,「優婆夷不信。四眾皆有。此舉重言。又不信之罪眾罪之首」。大經裡面常講,《華嚴經》裡我們讀過,「信為道元功德母」,《大智度論》上龍樹菩薩也引《華嚴經》這麼說。我們看佛所說一切經,要用科判來分它的段落,任何一部經都可以把它分為四分,信解行證。序分,「如是我聞」,就六種證信,一開頭就講的信成就,所以信太重要!不信佛法,這個過失,跟諸位說,世出世間任何一個過失都沒有這個過失大。為什麼?任何過失都有方法補救,唯有不信佛法沒救。佛法可以救一切的罪過,你不信佛法,一切罪過沒救了,所以才說不信之罪是眾罪之首。這個事實試問問幾個人知道?真正明白了,懂得信這麼重要,諸位想想他能不信佛嗎?他能不信法嗎?真能信佛、信法他就有受用,就能夠消災滅罪、破迷開悟,就能夠得到這樣的功德利益。

  不信的人麻煩大,諸位要曉得,不信的人很容易毀謗三寶,信才不會毀謗,不信的人會毀謗。不信的人障礙道法、破壞佛法,甚至於說到處說法師的過失,這就是滅佛、滅法、滅僧,滅三寶。他的罪業,諸位曉得,阿鼻地獄,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出頭。我們自己想想,如果我們要是破佛、破法,說出家人過失,諸位要記住,我們那個信佛不是真信,為什麼?真信佛的人決定沒有這個事情。出家人無論做什麼壞事,真正信佛的人也不說,為什麼不說?與自己不相干。說了什麼?說了自己造口業,他做壞事與我不相干。我在說他做什麼什麼壞事,那是什麼?替佛教做反宣傳,教大家都不要相信三寶,我們自己造的罪業大了。自己造作毀滅三寶的罪業自己還不曉得,還認為自己很得意,認為自己還很不錯,愚痴、迷惑顛倒無過如是。所以諸位要記住,三寶的過失決定不能說。這是我們講的從眾生方面來結罪說。從自己本身也不應該說,為什麼?你說了阿賴耶識裡面落壞的種子。不但是不說,出家人所做那些壞事不見不聞,何況還要說?

  真做壞事了,你看到了,試問那壞事到底是真的、是假的?太難講!怎麼說太難講?菩薩有示現這些惡行度眾生的,他示現的惡原來是大善,我們怎麼能曉得?表面上看到他現在很惡,哪裡曉得後來是大善,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說明察秋毫。你看《了凡四訓》裡面講,講這個善與惡,善有真善、有假善,眼前看到善,但是它留給後世有弊病,這是惡,雖善是惡;眼前幹的是惡,但是對後來有大利益,雖惡是善。我們沒有這個眼光,沒有這個智慧,單單看表面就能夠斷定是非善惡了?哪有那麼容易!你果然能判斷是非善惡,大智慧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看不到。換句話說,要看它深遠的影響、廣大的影響,要從這上去看。我們沒有開道眼,還沒有這個能力,首先要修自己,不要管別人的事情。

  佛經裡面說法師過失所得到的罪報,這些公案多得很。你們曉得憍梵波提,這個大家非常熟悉,《彌陀經》上天天念他。憍梵波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牛呞,什麼意思?他的嘴巴一天到晚動,就像牛吃草一樣,你看那老牛,牠不吃草的時候放在那裡,嘴巴一天動到晚,這是他的果報。佛說出來,他在多生多劫以前做小沙彌,小沙彌不懂事,看到一個老比丘在念經,年歲大了,嘴巴在動沒有聲音,就笑這個老比丘念經像老牛一樣。由於這個罪業,他以後就墮在牛裡面去,做了五百世的牛,所以得到人身,在釋迦牟尼佛的會下證到阿羅漢果,那個習氣還不斷,嘴巴還在老動,果報之可怕!怎麼說可以輕易毀謗法師?所以我們讀讀這些公案因緣,要知道警惕。過去不曉得,造作種種的罪業,現在要認真的懺悔,如果不認真的懺悔,給諸位說,果報能免得了嗎?免不了的。不但說法師不能夠隨便的輕笑,世間一般人也不可以笑話人。諸位要曉得,不要以為笑話人這沒有什麼太大的罪過,開開玩笑有什麼關係?開開玩笑也有果報,在造作的時候你很開心,你覺得無所謂,到了將來果報現前怎麼辦?這是說不信的人容易生謗。

  深信佛法的人不謗三寶、不謗眾生,做人的態度一定是隱惡揚善,就是看到人的過失絕口不提,看到人的好事一定讚歎。大家都能這樣做,這社會上,給諸位說,壞人就沒有了,壞人怎麼沒有?壞人被感化了。他做一件好事,人家都讚歎他,壞事人家不提,漸漸的心裡生慚愧。為什麼人家不提?人家原諒我。人家對我這麼好,我做壞事都沒有人說,我做好事大家都宣揚,真能造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壞人有一點點小過,渲染成大過,那罪過滔天不得了,那個壞人聽了之後愈生氣,你說我,我還要做一點壞事給你看看。那這個社會不愈來愈壞了嗎?壞人要做了一件好事,他還會做好事?壞人一想,我也不要做好事,做好事也沒有人會相信,反正我就惡到底、做壞到底了。那就鼓勵人作惡,不是勸人改過自新。所以真正信三寶,真正相信這個道理的人,做法不一樣、不相同,總是與人為善,成人之美。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說「違真自去」,真是真理。本經裡面講「一大事因緣」,前面說過開權顯實,法華會上所說的是真實法,說如來自己親證的境界。可是有一類人他不相信,他為什麼不相信?就是前面五種非機裡頭第五種,他固執先聞。因為釋迦牟尼佛最初教他小乘法的、阿含教的,他就執著阿含是對,老師最初教的;今天教開權顯實,他不肯聽、不肯接受。老師你所講的跟從前講的完全相違背,我還是相信你過去所講的,現在你所講的你自相矛盾,我不相信你,「五千退席」,自己就自動的離開了。經文裡面講「優婆塞我慢」,雖然他聞法,他也能說法,像清涼大師所說的「增長邪見」。為什麼?記問之學,沒有走開悟的路,沒有走真實的路,固執成見這一類的人。

  第三「乖實退席」,這是講的小乘,就是法華會上「五千退席」這段的公案。這些是小乘人阿羅漢,阿羅漢是未得,自己以為證得大涅槃了,阿羅漢的涅槃不是真的,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所以叫偏真,偏的不是圓的。我們在《楞嚴》裡面看得很清楚,他的功夫是「內守幽閑」,還是執著的滅法塵,法塵這一分,是這麼一個境界。到法華會上世尊開權顯實,這些人一聽,佛今天所講的這些道理跟從前所講的完全不相同,他們聽了受不了就離開。這三類是「不堪大法」。所以佛在法華會上一開頭,文殊、彌勒啟請,世尊一再講止止,就是算了、算了,不必再講了,意思就是這樣的,「止止不須說」。為什麼原因?怕這些人受不了,這些人他們是認假不認真,跟他講假的,皆大歡喜;跟他講真的,都跑掉了。

  我們現在這個世間跟釋迦牟尼佛那時候比差遠了。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以小乘法為假,咱們現代這個時代,諸位想想以什麼為假?耍假的大家都來了,法會熱鬧得不得了,收入多多。我聽說台北市恩主宮(關帝廟),一次法會都收入一百多萬。我們佛門裡面法師講經,諸位想想,那收入多少?不能比!講真的,真的不來;講假的,假的都來。這個年頭要騙人,你要是蓋個關帝廟、蓋個保生大帝廟,那人都要來,為什麼?保你的生命、保你的財產,你要不到這來燒香拜拜,你的生命財產都保不住。大龍峒你看保生大帝香火盛,所謂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給諸位說,假的不是真的,比佛那時候差遠了。佛那個時候假的,拿到現在,真的不是假的,可以證阿羅漢果,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保生大帝也不能保你出三界,也不能保你脫輪迴,他保什麼?關公人家把他當財神來看待,你的財富是過去你修因修布施得來的,不是他給你的。他果然要真正有能力給我,我也去拜他,他沒有這個能力,那是假的。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我的財富是我修因應該得到的果報,我去拜他幹什麼?這是舉兩個淺顯的例子來說。世人認假不認真,我們也不要說世人了,最怕的是我們自己認假不認真,那就可憐!

  佛門裡面有真有假,哪是真佛,哪是正法,我們要能辨別,哪是了義法、哪是不了義法。所以佛在法華會上,要人家三請他才答應,一請二請還不願意說,就是因為說真的一般人接受不了。三請接受,小乘人還是走了,還是不聽。這些五千退席的人真的就那麼不堪嗎?給諸位說,「大權示現」,並不完全都是真的那麼不堪。像唱戲一樣,故意裝出那個樣子,裝出那個樣子用意在哪裡?顯示如來說的真實法是曲高和寡,讓我們眾生的心生起更珍重的心理,這個法不容易聞到。所以那個五千退席的也是在旁邊敲邊鼓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我們怎麼能諷刺那個退席的真的是不堪大法嗎?要曉得這些用意。他不是真退席,他是示現的退席,是做樣子給後來人看的。這一類是增上慢者。

  第四條講「狹劣種大」,這一類的人也是說二乘人,聲聞、緣覺。雖然聽了不少大乘佛法,心裡面,阿賴耶識裡頭,確實有不少空、無相、無願這些法相名詞,大乘法相名詞、一乘法相名詞,可是他自己並沒有發菩提心,這一類的狹劣。但是什麼?聽了不少大乘法,這些大乘的種子阿賴耶識裡確實不少,種大,沒有發大道心,就是沒有進取心。諸位要曉得,佛說法的用意就是一乘法,經上說得太清楚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前面跟諸位解釋過,一乘是佛的真實法,三乘是佛的方便法。不能發一乘心,辜負了佛的教化,辜負了佛的恩德,這些人跟佛跟一輩子沒發大心。大心就是一定要發心成佛,那就是我們現在業障深重,這一生怎麼成得了佛?你要動這一念,就是前面五種非機裡頭的第二條裡面「繫滯行位高推聖境者」,不知道佛法是平等法。不但法性平等、心平等、境界平等,給諸位說,修行也平等。

  原因在哪裡?不相信,不相信裡面才造成的不平等。那個不平等是假的,平等是真的;不信是假的,信是真實的。這些話佛祖說得太多了,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這一生,只要發大心、修大行,一定證大果,沒有疑惑。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世尊在世為什麼要說法四十九年?大家應該懂得這個意思,就是眾生失去自信心,世尊苦口婆心天天講經說法無非是把大家的自信心喚回來。你自己能相信你自己就有成就,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已就不會有成就。我們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為什麼不相信自己能成佛?為什麼不相信自己能念到一心不亂?你要是不相信你決定不能成就。為什麼?頭一個障礙就是你自己障礙住了。給諸位說,外面境界沒有能夠障礙的,魔不能障礙,佛也不會障礙。

  你不成就,要怨天尤人,那你罪過可就大了。為什麼?因為天跟人都沒有障礙你,你為什麼要埋怨他?障礙你自己是你自己迷惑顛倒沒有信心,這個障礙你自己。聽了佛法不解義,或者是解義了不發心,或者發心而不肯修行,那有什麼話說?道理聽懂得了,要相信,信了以後就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就要照做。菩提心前面我給諸位解釋得很淺顯,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我這樣講大家都很容易懂。照做的,一天到晚二六時中,一切的修為就是修的這個三心。《華嚴經》裡面,你看從初住到第十迴向,三十個位次的菩薩,就是修這三心,三心圓滿了這才登地,成為大菩薩。法身大士尚且修學,我們怎麼能說不修?我們真能發心修學,諸位要曉得,你所修之行是法身大士之行,不是普通之行,你成就自然大了。

  第五種「守權含實」。這是說什麼?權教菩薩,不錯,是大乘的。雖然是大乘,他的毛病就在固執,守就是固執,也是先入為主,未能真正徹了「一乘實相」,所以他固執,他守著佛從前講的那些方便之理,執著不放。這是講一類行菩薩道的,「不見不聞此經」,去無上菩提那還遙遠得很。權教菩薩沒有見性,權教菩薩在淨土功夫裡面來講,沒有到理一心,他在事一心的範圍,沒有到理一心。但是他這個大乘的薰修也有相當的基礎,不過就是沒有成熟就是。他修的是六度萬行,功夫不到家,沒成熟,到時節因緣成熟了,他由權就能入實。換句話說,他能把過去所修權巧之法放棄了,他就能入實;那個方便法不能捨棄,不能入實。由此可知,權巧方便它的目的是接引初機,這是諸位要記住的,一乘真實法不能接引初機,初機的人受不了的。換句話說,一乘真實法要給初機的人來講,沒用處,一定要用權巧方便。所以佛的權教,對一般的眾生來講,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學佛一定要從權教學起,我們目前所修學的都是權。

  拿念佛來講也是權,真如本性裡面根本就沒有阿彌陀佛,我們現在天天念阿彌陀佛;真如本性裡頭也沒有西方世界,我們要求生西方世界。這個道理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都講得很詳細,這是權巧方便的設施,我們要明瞭。一定要照這樣做,如果不照這樣做我們就沒有依靠。像一乘境界、華嚴境界,像《六祖壇經》的境界,我們能達到嗎?說得很容易,「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可是那個心裡頭亂七八糟的東西不知道有多少,去不掉!你真有本事去掉,那行,那就不要用這個權變的方法,就用實在的,去不掉。《楞嚴》裡面教給我們「捨識用根」,《楞嚴》是一乘究竟法,咱們試問問,我們那個識能捨掉嗎?捨不掉,二六時中用的還是識,那只好修方便法了。說得真容易,做做看。當然權教的目的還是在一真真實法,目的還是要達到一真。因此我們修權巧方便法要曉得目標的所在,要往這個目標上精進。不能夠守住權不向前精進,那就壞了,那是永遠不能夠證得真實的。權巧是一種手段,幫助我們入一實,所以說權教的功德無量,道理也就是在此地。

  這合前面四種,這五種,下面註子說這五種都不是本經之機。可是剛才我說過了,佛對他們捨不捨棄?不捨棄,這就是佛的慈悲平等。佛還是用方便法來誘導他,佛還是普遍的說法,正好像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法一樣,不管你信不信佛,甚至你毀謗佛、反對佛,你來找麻煩的,一樣還是照說,這就是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是這個意思,決定是平等的法施,弘法一定要存平等心、清淨心、無分別心。所以這上面講本經十種機,底下說非機,非機還是這個十種之內的,並不是十種之外的,你想想這個味道。佛是平等的教化,就是這些人他得的利益少,他不能這一生成就,為什麼?他自己有障礙,不是佛有障礙。不是佛說法對他們要保留一部分,對那些人多說一點,對這些人少說一點,不是這個,佛是平等說。

  我們學佛的就得在這個地方學,所以我們無論遇到善人、惡人,是機、非機,都是以清淨心、慈悲心、平等心給他說法。他聽不聽是他的事,我們說到了,心安理得,他就墮了地獄他也不會怪我。墮地獄他就後悔,從前某人跟我說,可惜我沒有聽他的。後來他吃了虧上了當,他曉得某人這個話是好話,他沒有騙我。如果我們不跟他說,我現在遭這麼大難,吃了這麼多苦頭,這人他從前為什麼不跟我講?他才會怪你,才會責備你。過去早講了,你不聽,那你怪誰?所以諸佛菩薩沒過失,眾生墮阿鼻地獄,諸佛菩薩沒有過失,過失是在當人,是在他自己。佛在本經裡面顯示的,是以種種善巧方便來誘導,「薰其成種」。所以在法華會上佛才講一闡提也有佛性,這是過去都沒有說過的。古人就憑這一句,說成佛的《法華》。哪部經都是講成佛之道,講得最究竟、最圓滿,一闡提也能成佛,《法華經》說的。可見得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壞人,佛眼睛看一切事絕沒有惡事,六根所接觸六塵境界,皆是善人、皆是好事,他這個心多清淨,心地多慈悲。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就要從這些地方學。

  縱然那些謗佛的人,破壞一切善事的人,他要墮地獄、他要受罪苦,他罪報受完之後依舊要來接受佛菩薩教化。為什麼?與佛有緣,謗他也有緣。所以不信的人、毀謗的人,遇到佛也種了善根,這妙極了,也種了善根。所以《法華經》就怕你沒聽到,你要是能聽到了,無論是是機,或者是非機,都有無量無邊殊勝的利益。這個表解雖然畫得很簡單,諸位仔細看看,不信的,第一條無信的,他能夠聽到《法華經》一句、二句,一歷耳根也永為道種。聽不到佛經,聽到了經題《妙法蓮華經》,他將來憑這一句功德也能成佛,所謂「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我們在一乘了義經裡面才看到真正的平等,才能體會到大慈大悲的味道。如果我們在這裡不能夠體會到,諸位想想,這部經學習所得的受用就要差很多;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你得的受用一定就多了。這是沒入經文之前看看教所被機就能夠有許多的悟處。

  底下的五種是本經機,諸位要曉得,本經是什麼經?一乘圓教。聽了《法華經》就入一乘圓教,正是經上講「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下面這五種就是入佛知見,前面這五種是種善根,一下還不能夠入佛知見。入佛知見,就是《華嚴經》裡面的入一真法界,也是《彌陀經》裡面所講的入實報莊嚴土,就是生實報莊嚴土。底下五類就是的!前面五類雖然不能夠入佛的境界,可是佛還是平等說法,一個人也不捨棄。這也正是教給我們,不要看到這個高興給他多說一點,那個看得不順眼不跟他說法。這個人跟我交情不錯,我要多告訴他一點;那個人跟我是冤家對頭,他就是來請教,也要保留一些,不能全告訴他。那就不是大慈大悲,那不是佛菩薩心。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要學平等心,等念怨親,冤家對頭也一樣,自己知道多少就要跟他說多少,決定沒有保留,決定不可以吝法。好,今天這個十條我們講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