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妙法蓮華經  (第五集)  1987  台灣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  檔名:08-001-0005

  第二段裡面「本國土妙」,就是小目第三。「本果妙」還沒有講,上一次講過「本因」,第二「本果妙」。本門當中,首先是將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這是說他的修因久遠。第二段講「本果妙」,有因必定有果,因既然是久遠,我們可想而知,釋迦牟尼佛成佛不是在這一生當中,而是久遠劫來他早就成佛了,這是講本來之果。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印度,這是應化示現成佛,這不是他的本果,本果是久遠就成佛。這樁事情佛平時很少說出,到法華會上,所謂「開權顯實」;換句話說,法華以前佛是方便說,隨順眾生的知見說。有許多甚深的事理並不是一般凡夫都能夠接受的,所以在機緣沒有成熟的時候佛不說這些。到法華會上可以說機緣成熟了。在過去教學當中由阿含而方等、而般若,於世出世間一切事理大致上都了解個大概,這個時候說真實法,縱然學生不能夠證得,大概也不會有懷疑。所以這是時節因緣成熟,可以說佛本地所證的妙果。

  第三「本國土妙」。自從佛證得佛位之後,這就是居一真法界,在一真法界才是如來的本國土,而佛常在一真法界當中說法教化。實在講佛所居住的國土跟我們凡夫所住的國土並沒有兩樣,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常言說佛居淨土,我們眾生住的穢土,娑婆是穢土。如果真有淨穢,諸位想想看,這還是萬法的實相嗎?實相是不二法,淨穢是二法,可見得它不是真實的,真實是不二法。由這個原理我們可以了解,佛居的淨土跟我們所居的穢土確實是不二。淨穢從什麼地方分?從心地上分,佛心清淨,所現的依正莊嚴無不清淨;凡夫的心是染污的,所以見外面境界也是染污的。這才是真正說明了淨穢是一不是二。淨穢的差別是在人心,並不在境界,境界沒有差別。學佛要不懂這個道理,要不從自己心地裡面去修,什麼時候能夠離開娑婆而生到淨土?這個道理明白你就曉得,什麼時候你心清淨了,那就是轉娑婆為淨土的時候。

  佛經當中常說「唯佛一人居淨土」,為什麼?菩薩的心還是不清淨,唯有佛心清淨。這個地方講的佛,廣義的說見性就成佛,在圓教說,《法華》是圓教,圓教初住菩薩就見性,明心見性;換句話說,初住以上都是住在淨土。我們講西方淨土,西方真正的淨土是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方便土、同居土不是真正的淨土,真正淨土是實報土。西方淨土的殊勝就殊勝在同居、方便,這二土都帶業,其餘的十方諸佛國土沒有這種情形,這是西方淨土特別殊勝之處。經裡面說,「我淨土不毀,我此土安穩」,所謂是「昔本非古,今亦非今,無古無今」,古今不二,這才真正叫做常住,是如來本國土妙。這個十種比喻,諸位一定要記住,說的是釋迦牟尼佛,實際上都是自己本人。假如說佛本來是這樣妙,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又如何?我們自己的本來跟釋迦牟尼佛的本來是一如無二如,這才是妙不可言。釋迦牟尼佛的本來很妙,我們的本來不妙,這個妙的意思是有欠缺的,不是圓滿的。我們自己每個人的本來面目就是此地本門裡面所說的十類。嚴格的講跡門我們不如佛,本門在理上講與佛無二無別。論事這是講跡相,跡相是有迷悟不同;本是從理體上說,理體上沒有不同。

  第四是講「本感應妙」。「古今既常在此說法教化,必有能感之機」。我們應當曉得,現前能感之機,過去世都有因緣,過去世佛菩薩應機說法,也就是現前佛菩薩的應機。由此可知,這感應的道理也是通三世的,不是一生一世的。而三世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感應之言就應當重視,曉得這個關係不是偶然的,生生世世的關係。雖然講生生世世關係,眾生與佛,有領悟得深的,一生成熟;有領悟得淺的,免不了還要沉淪。這是什麼原因?這不是佛菩薩所應的不平等,感應實在是平等的、實在是不變的。原因是在眾生習氣、煩惱有厚薄不等,煩惱輕的這一生成就、成熟了,煩惱重的還要等到來生來世才能成就。就以釋迦牟尼佛為例子,他老人家是久遠劫之前就成佛,我們跟他的關係太密切。從久遠劫到今天,諸位想,釋迦牟尼佛教化多少眾生?這受教化的學生當中,有多少人已經成佛?有多少人已經是登了地的大菩薩?我們跟那些佛菩薩曾經同樣發心、同樣在一塊參學過,為什麼人家是成佛、成菩薩,我們還在這當凡夫?像學校念書,老留級,不肯上進,這是我們自己的習氣。習氣要是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放不下。

  這個毛病曉得了,我們自己就得認真檢點、檢點,在這一生想不想成就?是不是還要等到來生?如果這一生想成就,來生願意到這個娑婆世界來,乘願再來多好!願力要生娑婆而不是業力,業力不自在,願力是得大自在。如果要想來生乘願再來,這一生當中的機會萬萬不可以放過,我們這一生當中辦得到。為什麼這樣有把握說辦得到?剛才說過,我們是多生多劫都跟佛學習,善根深厚,每一位同修都是善根深厚之人。只要你肯回頭,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當中回頭,回頭是岸。我們多生多劫的修學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在五欲六塵裡頭不肯回頭、不肯放下,這是自己障礙了自己,不是別人障礙你,不是外緣障礙。所以諸佛菩薩縱有殊勝的感應道交,而我們自己有障礙,自己不能成就。這是講的本感應妙,我們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關係非常親切,不是一生一世。

  第五是講「本神通妙」。神通簡單的說是「天然之性,通古通今,通自通他」,沒有障礙。大經裡面所講,「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從根本上說是一精明,精明之體就是法性,在我們有情眾生來講叫佛性,性是一不是二,性中相通,沒有障礙的。所以在一乘教義裡面,沒有古今、沒有方所,道理就是在此地。有了障礙才有古今、才有方所,有古今,古不能通今,今不能通古,這是障礙;有方所了,此方不通他方,他方不通此方,這是障礙。像《法華經大成》裡面講,「無邊剎海,不隔毛端」,彈指咳嗽,聲震大千世界。這一彈指,我在這一彈指,諸位沒有聽到,為什麼沒有聽到?粗心大意,這不通。因為諸位用的是六識,不是用的根性,你要用真性,這一彈指聲音太大了,聲震大千,這大千世界都震動。佛經裡面常講,佛說法的音聲,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我們好像看不出來,實際上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在理上確實能講得通,而我們怎麼?粗心大意看不出來,佛是清清楚楚。這是講的本神通妙。佛這一彈指、一咳嗽就震動大千界,我們咳嗽一聲、彈指一下,難道不震動大千界嗎?一樣也震動,而是我們自己不覺得。所以諸位去細細參這個道理,參透了你才曉得這裡頭真正的妙處。

  第六講「本說法妙」,講到本說法,跟諸位說,是六塵說法。說法不一定只是言詞,色相也在說法,色聲香味觸法沒有一法不說法。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的,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現前的世界就不是六塵說法了嗎?如果不是六塵說法,佛門裡面教學這種種施設那又是什麼?供的花,花在說法。但是我們不懂,看到這個很美、很好看,不曉得它在那裡說法。花是表修因,表六度萬行。前面供的果,果也在說法,果是講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如來果。所以見到供果就要了解,我們要早一點證果;見到花要早些修行,趕快修行,這是色相在說法。豈止是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現前六塵也說法。我們的心思太粗,雖然六塵都說法,我們沒有感覺。實在講這個心思昏昧,麻木不仁,這認定了一定言詞才說法,不是言詞就不是說法,而且言詞還要搬上佛經,擺在那裡說法,平常這個說話都不算說法。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生到那個地方,你的福報就大,為什麼?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心思敏利,心就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草一木,風吹草動,自己都能開悟,都在說法。實在西方跟娑婆哪有兩樣?就是人家那個地方人心細、心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開悟,天天悟,天天都有悟處,永無止境的開悟。我們在這個世間怎麼樣?天天迷惑,永無止境的迷惑,愈迷愈深,這是兩個世界所不同的地方。人家為什麼能開悟?人家是樣樣放得下。極樂世界確實佔了個大便宜,心裡想衣服穿,衣服已經在身上,想吃什麼東西就擺在面前,不要為衣食操心,所以他能放得下。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業報重,沒那麼大的福氣,衣食要費多少心思、費多少勞力才能夠得到,生活艱難,不容易。得來不容易,所以得到之後又怕失掉,於是乎怎麼樣?就是樣樣都放不下。實在給諸位說,放下是對的,放不下是錯的。放不下,說老實話,連最起碼的因果報應都不相信。

  真正能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他放下,他曉得什麼?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要積蓄幹什麼?這個道理雖然常常講,幾個人肯相信?大家一定會以為,好,我全部都放下,全部都施捨掉了,我明天吃飯怎麼辦?這問題馬上就來了,所以怎麼樣?不敢放下。佛講的理論是不錯,可是這個不行,事情不相信,理論點頭是對的,不肯相信。這就是常講的,這個道理你懂得了,懂得你能不能相信?不能信。縱然真的相信了,確實是有道理,我相信這個道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雖相信,自己還是不肯幹,還是放不下。這就是我們多生多劫跟著諸佛菩薩學習所不能成就的原因就在此地。你什麼時候真相信,一切都放下,你那一生當中決定成就。為什麼?障礙沒有了。所以這是講最基本因果報應的道理。諸位果然真正明白,我們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身體所接觸的無不是諸佛說法,確實是熾然說、無盡說。這是本說法妙。諸位要是參透,六塵都是經典,六塵都是無量義,皆是大乘經、一乘經典。

  第七講「本眷屬妙」。就從本經裡面來看,下方世界這些菩薩們也來參加靈山盛會,彌勒菩薩是補處菩薩,看看這些大眾都很陌生,一個都不認識,這人從哪裡來的?而且來的人數字很多,且是變化無邊,多眾能成少,少眾能成多。補處菩薩都不曉得這些人數究竟有多少,何況等覺以下的這些人?單單下方所來的這些聽眾,等覺菩薩尚且不知其數,何況是其餘的九方?這些人是什麼人?如果與佛沒有因緣,他怎麼會到法會來?凡是到法會來的與佛都有因緣。這是十方來的這些大眾,是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的本眷屬,人人與佛都有關係。既然如此,等覺菩薩為什麼不認識這些人?為什麼不知其數?諸位要曉得,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斷,那就是他的障礙。假如他把那一分生相無明斷盡,他就一切通達而沒有障礙。換句話說,等覺菩薩最後這一品無明他還捨不得放下。他要把這一分無明再放下,就究竟圓滿通達無礙,十方所有來的大眾每個人他都認識,每個人的本跡因緣都知道,他跟佛過去什麼關係都曉得。所以通與礙就在放得下、放不下,放下就通了,不放下就有障礙。

  放下、不放下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別人事情,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辦,佛也幫不上忙。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釋迦牟尼佛難道對他不愛護嗎?這好像國王對待太子一樣,繼承王位的,不能說不愛護。但是問題,這個忙是幫不上的,是要讓他自己成就的。佛對於菩薩是這個心,佛對於我們也是這個心,決定沒有二心。佛要是說有二心對待一切眾生就不叫佛,佛沒有二心。他對等覺菩薩是什麼態度,對我們也是什麼態度。而我們怎樣?不能夠體貼佛心,佛教給我們這些道理我們不能理解、不能相信、不能依教奉行。雖不能理解,他老人家的辦法多,教學的方法善巧。所以說是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不行,再換一個方法,無非就是教我們開悟。再說得淺顯一點,無非就是教我們放下,放下就開悟,放不下這悟門就堵塞。所以無非是教我們放下而已。放下,這一切現成,一切圓滿。無量法門把它歸納為一個綱領,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就什麼障礙都沒有了,本性裡面的智慧、福德全都現前,所謂是本有家珍。這個十門都叫本有家珍,本門十妙是本有家珍,不是從外來的。第七本眷屬妙,這剛才說過了。

  下面第八是「本涅槃妙」。涅槃就是證果,這兩個字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是不生不滅,這是究竟果。涅槃也是本有的,成了佛不生不滅,我們現在有生滅嗎?假如我們現在真有生滅,成佛時候證得不生不滅,那成佛是真有所證得。《心經》裡面明明說的「無智亦無得」,《楞嚴經》裡面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到那個時候恍然大悟,我們現在還是不生不滅,不是說成佛了才不生不滅,現在還是不生不滅。但是問題在哪裡?現在不生不滅的相我們見不到,我們所見的是什麼?所見的都是生滅。這原因在哪裡?實在講很簡單,我們現在這個心是生滅心,所以看到外面的境界是生滅法,妄心見的是妄境。佛教我們捨妄取真,你看《楞嚴經》就是講這個道理,叫我們捨妄心用真心。真心是什麼?攝影機看外面境界相,實際上外面境界相哪有生滅?沒有生滅。但是攝影機它的鏡頭是一開一關,是生滅的,所以看到外面境界相,裡面攝進去是一張一張,是生滅的,生滅心看生滅境。

  假如我們能夠捨識,我們用見性見一切色相,一切色相不生不滅;用聞性聞一切音聲,一切音聲不生不滅。六根根性是清淨的,所以見外面一切六塵境界也是清淨的。見了性的人看外面境界是什麼相?清淨寂滅相。諸位千萬不要懷疑,萬一我要是真用了六根根性,見一切色,這色相亂七八糟;什麼聲音都不生不滅,那不是吵死人了?不是的。你心清淨這一切音聲是清淨的,一切色相是清淨的,不生不滅又是清淨,清淨寂滅相,與你的清淨不動心完全相應。所以佛在大經裡頭,確實把這些大道理,轉識成智、超凡入聖這些綱領,都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能信得過,能認真的去修學,必定能夠證得。

  可是談到信得過也確實是不容易,哪有說聽個三遍、五遍就相信?說老實話普通的人聽個二十年、三十年未必能相信。這聽二十年、三十年的經,就在我們台北市也太多了,他信不信?一點點小事情還斤斤計較,這就等於考試,一考才曉得不行!念佛念得非常虔誠的,枉然,至少他也學個五十年的佛到六十年的佛,學了五、六十年,一天到晚念佛精進,滿口佛法的大道理,遇到一樁小小不如意的事情還得要計較好幾天,心裡至少不痛快好幾個月,我就看到過。所以我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何必要計較?像我們印經,這個印經裡面發生錯誤常事,一般人不知道這個苦處。我過去搞過校對,也實際做過這個工作,非常之困難,校對五、六次的印出來還有錯的。那要是找印刷廠的麻煩,印刷廠,給諸位說,如果那麼嚴格來找麻煩,台灣省沒有一家印刷廠。為什麼?誰都不敢開印刷廠。免不了要出錯誤的。真正是學佛的人何必計較這些,什麼事情得過且過。

  縱然犯了大錯,你們諸位同修也許還記得,這個印刷廠出過一次很大的過錯,就是我印小本精裝本《四十華嚴》,上下兩冊,現在也許諸位同修還有這個書。裡面什麼?裡面印錯誤了大概四、五卷,四十卷的東西錯了四、五卷。照一般講的話,那個書可以全部作廢,要給我重印,我們這樣要求他可以。而當時我查出錯誤,老闆跟我說,非常抱歉,以後怎麼樣?以後另外印一個單行本,就是把裡面那一部分,因為精裝本要拆開來是沒有辦法的,拆開來再裝進去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也是從那次得到一個經驗,因為過去我印經錢先付給他,從那次以後,所印的東西,印好了以後再付錢。所以一直到今天,他給我印東西就先印,印出來之後再付錢。這是他對我很大的歉意,對我們以後才真優待的,我們印東西不要付訂金,出過大錯誤!所以諸位要曉得,不必計較,錯了,已經錯了,再計較,錯中又加錯。我們學佛學什麼?學心清淨、學心平等,做事求盡善盡美,我們盡心盡力就是盡善盡美,就是圓滿,縱然人家做錯了也是圓滿。

  所以講到證涅槃不是個容易事情,證涅槃就是在清淨心上,在一切法上都能夠看到清淨。佛,成佛之後在十方世界以無量無邊的化身,我們常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實際上何止千百億!千百億在此地不是當數字講,是當形容詞講,無量無邊的化身。處處示現,換句話說,佛的身是生本無生。嚴格的說,無生無滅,時時現身指不滅,現即非現是不生。由此可知,非生現生,在本體上講並沒有增加什麼;無滅現滅,在本體上也沒有減少什麼,不增不減。這個事理的真相我們如果是恍然大悟,才明瞭佛所謂的「昔本不生,今本不滅」。不生不滅,而諸佛菩薩示現生滅,這是涅槃妙,就是生滅與不生滅不二,這是妙。佛菩薩妙,我們也妙。我們現在現這個身,我們的本性不生,可是現在生這個身,過了若干年這個身滅了,咱們的本性不滅,色相滅了。仔細想想,跟佛所說的道理是不是相應?確實是相應。可見得諸佛菩薩非生現生,非滅現滅,在我們的身上又何其不然!

  所以真正是一個明白人,你去找生滅了不可得,沒有生滅,沒有生滅就是沒有生死。世間人最恐怖的就是死,如果曉得沒有生死,那還有什麼恐怖的?還有什麼不敢放下的?世人所不敢放下,說實在話,就是對生死恐怖,貪生怕死。放不下是什麼?是為了要維繫這個身命,實際上是不是就能維繫得住?不是的。身命是業報,絕不是說你積財多你的命就能夠長遠活下去了,不是如此。而這個道理真正懂得的又有幾個人?他有壽命的人他什麼都沒有,窮光蛋一個,他也活得很自在;沒有壽命的人,他家財萬貫,壽命到了還要死。他總不能說我錢財很多,還沒有花光,我現在還不能死。壽命到了一樣要死。可見得與他的錢財沒有關係,何苦要積財?

  你們常常看電影、看戲,我不曉得諸位有什麼心得?我看到電影、戲劇,看到那些做國王的、公侯將相的,我看得很多,要請我去做國王我不幹,我有心得,是什麼?太苦、太無聊了。你說做皇帝,早晨五更就要上朝,哪有我在這睡大覺自在?做了總統,每天早晨早飯一吃完之後馬上要會報,忙得不得了,哪有我這麼清淨悠閒自在?不要說叫我競選,你就說請我去做,磕頭作揖,頭磕破流了血,請我去做總統我也不幹。為什麼?太苦了,哪有我這個自在?這就是我的心得。人生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意義價值是什麼?心地清淨。佛法裡面講求最高的價值,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一切境界當中得大自在,這個生命多有意義、多有價值。

  世間名聞利養是假的,清淨平等是真實的。為什麼?前面這裡講,通三世、通古今、通十方。世間的名聞利養、公侯將相不通三世,也不通十方,障礙重重。如果說是為衣食、為生活,不必那麼辛苦,今天的社會確實工作一年可以休假兩年。一年的收入,能夠節儉一點用,不要跟人家比賽,衣食所費費不了多少。如果要跟人家比,那自己苦吃得多。譬如做一件衣服,這一件衣服要是仔細一點穿,穿個十年沒有問題。可是你要跟人家比,今天做這衣服,明天人家又想個花樣,不行了,我這樣子落伍,新樣子出來,趕緊又去做新的。新的還沒做好,又有個新樣子出來,永遠去追,永遠也追不上。自己是衣服的奴隸、衣服的奴才,一輩子被衣服所左右、被衣服所控制,這人多可憐。

  所以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是教我們節儉,一切的設計是實用,就既舒服是又大方。從前做的這些桌椅,這都是老式的,這種家具至少也得用一百年以上。今天這個東西沒用處,為什麼?花樣年年新,要買這麼好的東西,明年換了樣子,這個樣式落伍了,大家不要了。所以現在的東西都是假的。連做桌子,從前的桌子道道地地是木材,現在的桌子,在我們圖書館做的,我才恍然大悟,全是假的,上面貼薄薄的一張木頭皮貼上,就跟一張紙一樣貼在上面,看起來好像這材料是不錯,哪裡曉得全是假的。真是,我們這個生活是自己欺騙自己,還要別人欺騙我嗎?自己在欺騙自己,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我們中國幾千年老祖宗所教的都是教我們真實,咱們現在這個假的都是跟外國人學的,這些花樣我們中國古人這是作夢也沒想到過。所以要見到諸法實相是要以清淨心,佛法所說出來,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怎麼去想怎麼有道理。你拿世界上所有這些學者、這些宗教,他們所說的總沒有佛法講得這樣究竟、講得這麼圓滿。唯有佛法是真實,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的。

  第九講「本壽量妙」。壽量是人之所愛、人之所求,哪個人不求長壽?佛無量壽相,所以壽無量。法性身不生不滅,壽量兩個字加不上。既然加不上,為什麼此地講個本壽量妙?方便說。是指佛在最初聞法發心修道,一直到他證到如來位,這一段期間我們稱之為壽量。而壽命有沒有盡?沒有,成了佛,成了佛也沒有。為什麼說成了佛也沒有?剛才說過,成了佛之後還以無量無邊的應化身普度一切眾生,行菩薩道。由此可知,從跡相上來說是真無量,不是假無量,這是講的本壽量妙。壽量是我們眾生的見解,而在如來上是從體起用而已,體無邊,用也無盡。

  最後一條是「本利益妙」。我們就以釋迦牟尼佛做例子來說,釋迦牟尼佛在這次示現成道,這是成佛,成佛是無上的利益,最圓滿、最究竟的功德利益。它從哪裡來的?我們要推究根本,他是在大通如來的時候複講的利益,這是我們講到教學。所以講到教學,我是這三十多年的經驗,我不贊成西洋的教學方法,我認為這個方法把我們害苦了。我深深的反省,覺得我們中國的古老教學方法有道理。今天西洋教學法,你就是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你所學的東西是漂浮的,沒有根柢。拿現在學校來說,大學畢業,甚至於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學問沒有根柢,這是個可悲的現象。

  今天我在天華小報,我在那裡看到一段消息,華岡佛學研究所招生,招十個學生,大學畢業的,裡面有一些名教授,舉了有好多名教授。將來這些大概都是佛學博士,四年畢業了,佛學博士。名字是好聽,佛學有了博士,中國佛學有了博士。在以前只有日本才有佛學博士,我們聖嚴法師就日本的佛學博士。將來再過幾年我們台灣也有佛學博士,從華岡這出來,有佛學博士。大概佛學博士出來,恐怕這個一塊錢、兩塊錢還得爭個面紅耳赤,那個沒有用,還是放不下。佛學博士拿到了,那個眼睛漸漸長長在頭頂上,瞧不起人,貢高我慢,所以將來他們成佛,貢高我慢佛,哪有這種道理!所以諸位必須要懂得。我這些年的心得,我不願意接受外國的方法。而我自己實在講是吃了大虧,就是吃了外國教學法的虧。我今天一再奉勸大家,從根本上下手,唯有從根本上下手,你們一定有成就。

  你不說別的,他們四年,從現在進去四年,將來拿到佛學博士。你們四年不要幹別的,四年當中兩部經一定可以能背得出來,你能背一部《楞嚴》、背一部《法華》,兩年背一部,你們把這經背熟了會開悟。他那個博士拿來,拿《法華經》來說,他能背得下去嗎?他不行。你能背這兩部大經,你在修學上是有根、有柢。不要說看別的多東西,你就看看《六祖壇經.機緣品》裡面所講那些開悟之人,哪一個不是有幾千遍經的底子?我們今天人為什麼不開悟?一部經的底子都沒有,你憑什麼開悟?你一部經底子都沒有,你的心是浮的,你心不定,悟是從定中得來的。同樣是四年的時間,他們四年要學很多東西,他的心定不下來;你四年的時間背兩部經,你的心是定下來的。我說背兩部,實際上講背一部就行,不必背兩部,兩部是累贅,一部是正確。一部兩年的時間能夠把它背下來,然後繼續再背上個三千遍、五千遍,你就不一樣!這叫根本法,有根、有柢,絕對不是那些人能夠比較的。

  你說念大學四年,大學文學院你去念四年,說老實話不如你把這四年當中去背四書五經。雖然沒有大學文憑,你實際上的學問,你的底子,比大學畢業的程度要高得太多。不但高得太多,大學文學院的教授甚至於都不如你,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文憑那個東西是假的,再跟諸位說,到將來的文憑,文憑現在跟鈔票一樣貶值,貶到將來不值錢了。你要不相信,你去問問老年人,三十八、九年,四十一、二年間,那個時候大學畢業生那張文憑多值錢。現在大學畢業文憑不值錢,為什麼?人數太多了。那個時候大學畢業生少,聽說你是大學畢業生的,哪個機關都是爭先恐後的來找你、來爭取你。現在大學畢業生沒有人要,再過個幾年,研究所的那張文憑,博士文憑,就像現在大學文憑一樣,沒人要。為什麼?博士太多了,滿街都是,還值什麼錢?所以到那個時候,又變成真材實學這是值錢的,看你是不是有真本事。為什麼我們不同樣用四年時間我們學一點真東西?

  我不曉得你們同學當中,也許還有人能夠記得,大概是在七、八年前,有個學生叫連淑慎,那時候年歲很輕只有二十幾歲,他在《文心雕龍》上大概下了三年的工夫。他講這個古文,一般大學的名教授都講不過他,這是有根有柢。到台中,李老師都佩服得不得了。但是什麼?他沒有學歷,大學礙於法令,不能請他做教授,他的程度超過了大學教授。台中有位徐醒民居士,你們也曉得,他的程度大概也超過研究所的指導教授,可是他也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真材實學。所以東西要學真的,唯有真實的東西才能夠傳道、才能夠弘道,假的東西表面上好看,不切實際,這是我們要記住。

  釋迦佛他在大通如來那個時候所學的就是古老教學方法,學講經從哪裡學起?從複講學起,就從小座講起。經裡面所謂「六百八十萬億恆沙之眾獲益」,當然都是多生多劫的緣分。如果說沒有真實的利益,怎麼能說在複講當中得度?複講的利益,諸位對於《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很熟悉,前面長行文佛講,後面偈頌是阿難複講的。現在我們正讀的《華嚴經.觀自在菩薩》這一章,前面的經文跟偈頌,現在讀的偈頌一大段,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後面還有一大段的偈頌,那是善財童子複講的。像這些我們都得要曉得,複講的利益功德太大。可是今天我們疏忽,我們不重視,複講,學生複講,人家不願意來聽,寺院的老法師也不支持,這樣如何能夠出得了弘法利生的人才?

  我們圖書館這個地方歡迎大家到這裡來練習講經,來學講經,這裡是開放的、是公開的。你們自己如果說是把這個機會放棄,那實在是太可惜,別的寺廟你去找他,他未必肯答應你。所以諸位真正發心,要把握著機緣,要學諸佛菩薩,成就自己,利益一切眾生。如來生生世世弘法利生從沒有間斷過,這是講本利益妙。「本跡十妙」我們就講到此地,妙益無有窮盡,不要說我沒有能力細說,就是請釋迦牟尼佛來講,他講上三大阿僧祇劫,那個妙的意思他也講不完。總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去領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