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楞嚴經  (第三十七集)  198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37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

  經文在上一次可以說講到很重要的處所。要曉得佛法教學的目的是要叫我們開悟,也正是禪家所謂明心見性,這是我們學佛的宗旨。即使求生極樂世界,還是為了這個目的,那是叫做無可奈何,在娑婆世界我們開不了悟、見不了性,這才求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學明心見性,還是學這個法門。為什麼不能開悟?這是我們一定要研究的,經典裡面常常讚佛為大醫王,諸位想想,醫生大夫給人治病,諸位要問一問,有沒有一定的藥方?問問看有沒有一定的處方?如果這個大夫有一定的處方,恐怕很多人都不敢請他看病,為什麼?張三、李四、王二來了,都是一個處方,那人要吃他的藥吃死了,他可以推卸,「你沒有照我藥方害病,你吃死了,我不負責任」,哪有這種道理?佛說法是活的,應病與藥,眾生的病不一樣,所以佛用的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才有無量法門。那個無量是真正的無量,而不是有量的無量,我們講八萬四千法門是從綱領上說,每一個法門裡面都有無量法門。因此佛在《般若經》才告訴我們,如來無有定法可說。但是有個原則,無量法門有個大原則決定不會變,那就是什麼?明心見性,這是不會變的。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不能明心見性毛病又出在什麼地方?諸位要想明心見性、要想開悟,首先要找出我們為什麼不開悟?這就是前面這一章經裡頭所講,我們不能開悟,就是「緣心聽法,此法亦緣,非得法性」,非得法性就是不開悟。由此可知,無量的法門,不論是哪個法門,你還是用緣心,你就決定不能開悟,決定不能見性。用在念佛法門裡面有點小成就,用在其他法門是決定不能成就,淨土法門成就什麼?帶業往生,這是沒開悟的人。所以在末法時期,眾生習氣太重,什麼習氣?就是用攀緣心。無論修學什麼法門,聽經、研教、念佛、參禪、持咒都用這些緣心;換句話說,都不會有成就。前面這番開示,這是綱領上的開示,是成功與否關鍵上的開示,非常重要。這段比喻也比喻得非常之好,禪宗後人有集子定這名叫《指月錄》,《指月錄》就是從這裡來的。佛建立的教法,諸位曉得不能離開六塵,演講是聲塵,放光現瑞是色塵,所以諸佛菩薩設教是離不開六塵的。六塵指什麼?是指離開六塵沒有法子給眾生啟示,但是學要學活的,因指要望月。所以今天這個比喻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指著天上的月亮,告訴另外一個人,這個人要聰明伶俐漢,因指要見月,這叫開悟。聞佛說法的音聲悟入法性,這是佛說法大主意之所在。不會的怎麼樣?不會的就跟底下所說的,『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拿著指頭指著月亮,看月亮,他怎麼樣?這個人呆笨,看到指頭就把指頭當作月亮。

  這一本經就是指頭,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指頭,指什麼?首楞嚴大定。你要誤會首楞嚴大定在哪裡?在《楞嚴經》裡頭,白紙黑字一大堆,楞嚴大定在這裡。那就糟了,這就叫死在六塵之下,緣心聽法,此法亦緣。我們想想這人笨不笨?這人太笨。是太笨,沒有想到我們自己就是這笨蛋一個,不曉得因指望月,把指頭當作月體,指著佛的言教、指著色塵的經典,以為這就是心性,大錯特錯。所以說『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這個地方的「指」比喻前面的月。諸位要曉得,前面的月是比喻心性,指是比喻佛的言教,可以代表佛門裡面所有的設施,這是以指。一切的設施都叫我們明心見性,見月,所以指是比喻言語文字,這說得更明白一些,月就是所比的真理、真如本性。若是伶俐漢就應當知道,我們要依佛所說之法,所謂是依文字,或者是依方便,依方便就是依指,這個指是文字方便,起觀照,觀天上的月,這是起觀照,才能夠證實相,看到天上真正的月亮,這就證實相。由此可知,佛門裡面所有言說設施,都是啟發我們觀照般若。正因為我們觀照般若提不起來,才藉著種種方法引發,為我們觀照般若做增上緣,這是個善學的。正如古大德所謂是言下大悟,或者在色相當中看到自然現象的變化豁然開悟,那是見色開悟。他為什麼會開悟?不執著色相、不執著言語文字他才開悟。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不能開悟,就是有執著,執著得太堅固。

  佛法是破執著的,執著是病、執著是煩惱、執著是生死,如果還要這麼執著下去,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諸位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以後聽經研教,至少你能夠得到一個方向、得到一個門路,那就是功力要勤,絕不執著,這個人在經教當中才有開悟的可能。最怕的是什麼?鑽牛角尖,「這句經文怎麼講的?底下一句怎麼講的?這個古人這樣講法,那個註解那樣講法,究竟哪個對?」在這裡研究、在這裡思索,全用攀緣心。這樣就算你壽命長,你能活三百歲,你研究三百年還是一塌糊塗,為什麼?錯用了心。善於用心的人用真心,真心是什麼?無分別心。意思看不懂,看不懂要不要研究?不研究。因為研究是攀緣心,攀緣心沒有結論,不研究怎麼樣?多讀,古人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恍然大悟。研究不能開悟,不研究的人開悟,不研究的人心清淨,不用攀緣心。你們看看自古以來這些大德們,在家、出家的,哪個人開悟是靠研究去開悟的?可以多讀、可以多聽、可以多看,絕不研究。換句話說,絕不用分別、絕不用執著,這樣就能開悟。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病,病在哪裡自己要明瞭,功力不勤不行,心是散亂的,妄念太多。所以叫我們念佛、叫我們背誦經典,道理在哪裡?攝心。心不散亂、心不執著、心無妄想,久久功夫純熟自然就發生作用,根塵相接觸自有悟處。所以要曉得自己的毛病,也要曉得眾生的毛病,要曉得對治的理論與方法,還要曉得對治的時節因緣。這些道理、這些方法你要都懂得,你自己就會用功,而且你的功夫能夠得力,從此以後在一切事物境界當中再不用第六意識了。

  給諸位說,你們常常念十大願王,用第六識、第七識,不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為什麼?它有成見、它有執著、它有分別,決定不能隨順。不用六、七識就可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為什麼?性中沒有分別、性中沒有執著。我們見色用見性去見,用見性則見色性,色是法,色性就是法性;用聞性去聞,聞的是聲性,聲是法,聲性就是法性。所以你要會用,以六根根性接觸六塵境界,就處處見性,這就是禪家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地眾生無不是真性現前,所以自己見性,看到一切大地眾生個個成佛,見性成佛。什麼時候成佛的?同時成佛的,決定沒有先後。到你成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成佛在我前,阿彌陀佛在我前,彌勒佛還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他在我後」,你還有前有後,決定沒有見性。有前有後是有分別,有分別、有執著才有前後,離開分別執著前後了不可得。諸位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禪家所謂坐斷三際,三際怎麼斷?三際是指過去、現在、未來,坐斷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在《楞嚴經》好講,你要是用見性去見一切色法,沒有三際;聞性去聞一切音聲,沒三際。你用耳識去聞聲塵,有三際;用眼識去見色塵,有三際。你看看《楞嚴經》講這個道理講得多透徹、多明白,學了要了,了是明瞭,明瞭就是開悟。悟了之後要會用,用在日常生活上這就叫修行,這在大經上是修大行。

  佛在此地這一段話是很感慨的話。非常難得阿難尊者的表演,阿難是大菩薩大權示現,把我們眾生的病他都裝出來,請釋迦牟尼佛來治療。佛所講的都是原理原則,我們聽了要悟,我們要活用,理論是活活潑潑的,給諸位說,儀規、方法也是活活潑潑的,決定不是死的。前面的開示、此地的比喻,我們都應當牢牢的記住,如果我們還是用第六意識,見色的時候分別色相、執著於色相,聞法的時候執著於音聲、執著於文字,就像這裡比喻,這個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不明瞭指的作用。色相是一指也,音聲是一指也,經典亦是一指也,指的作用是叫我們見性、是叫我們明理的。指要不要緊?不要緊,無關緊要。現代學佛還有些特別固執的人,認為中文翻譯的經典不可靠,恐怕翻譯的人翻得有錯誤,要找梵文經典。縱然找到梵文經典,在我想像他決定開不了悟,為什麼?就是此地講的「亦亡其指」。你要是明瞭這個道理,翻譯的多一句、少一句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同樣一部經典,在我們漢文經典裡面有許多種不同的翻譯。上一次有個居士送了我們幾十本《金剛經》,六種翻譯的,同樣是一個原本,六種翻譯的,裡面文字出入就六種不一樣,這要不要緊?不要緊,只要意思對就行了。你在這個經典、這個言語文字當中,能夠開悟、明心見性,這就行了。如果是多這一句就明心見性,少一句就不能明心見性,這個關係很大,這個我們是要注意到,它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見性不見性,就是你懂不懂指的意思。金手指指的也是月亮,黑人黑皮膚的手指你很討厭的,也是指的月亮,金手指跟烏手指沒有兩樣,它的作用是一個。一定說金手指指的月亮我就看到月亮,那黑手指指的我看不到月亮,不是指之過,毛病出在自己身上。由此可以知道,佛指的、菩薩指的、祖師指的,大家都是指的明心見性,你要是離開指而見性,那都開悟,都行,都成就了;你要死定認為佛的金手指,就死在金手指上,佛指的你也見不到月,一看到金手指,大概比月亮還好,比見月還重要。這個原理貫穿八萬四千法門,所以非常重要。千萬不要以為諸佛菩薩的聲教就是自己的心性,這樣一來真是叫指月雙迷,教觀兩頭都落空。這是目前教學沒有成績,病根的所在,我們自己知道這個病,徹底改過。諸位不要以為我沒有遇到明師,我不能開悟。阿難尊者遇到明師,遇到釋迦牟尼佛,而且跟釋迦牟尼佛當侍者,這總沒有話說了,你看看阿難到此地還是不開悟,還是被佛呵斥來、呵斥去,由此可知,開悟不開悟是不是在明師?不盡然。悟與不悟在乎自己,懂不懂教、懂不懂理,要是把理就當作教、教就當作理,那就錯了。一定要曉得,教為能詮,理是所詮,正好像手,手是能指,月是所指。你連能所都搞不清楚,怎麼會有成就?阿難尊者在此地所表演的,就是能所沒有搞清楚。

  我看到諸位也很用功,也很難得,用的什麼功?終日鑽故紙,何日出頭時?這不是說看經不對、看註疏不對,我也常常看到晚上一、二點鐘睡覺,諸位不要誤會,「你自己可以看,你叫我們不要看」,我跟你們看可能有個不一樣的看法,什麼不一樣?不用分別、不用思索,一看到懂就懂,不懂就不懂,絕不去想它。為什麼?我知道愈想就愈糟糕,你要去想它,為法所轉。所以東西要多看、要多讀,一遍一遍的看,就像看小說一樣,絕不用心、絕無困難,從頭到尾瀏覽,一遍一遍的瀏覽。給諸位說,一遍一遍有悟處,前面一遍都看得很清楚,意思沒看出來,第二遍、第三遍意思看出來了,可不是想出來的,想不出來,看得出來。這個意思是看出來了,是不是到此為止?不盡然,過了一年再翻來看,又有新意思出來,這裡頭意思永遠沒有止境,其味無窮。所以你這樣去讀經,你讀一輩子心裡都歡喜,不會厭倦。為什麼?遍遍味道不一樣,遍遍有新東西不是死東西。

  古大德的註疏我們不能不佩服它,好在哪裡?雖然不像經的味道那麼濃,它那個味道也是常新的,它的文章詞句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說這句這個講法,永遠就是這個講法,那是死句子。不要說經裡面的經文了,我們拿通序來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大比丘多少人俱」,每部經都是這樣的,過去我剛剛學佛的時候也不曉得,人家告訴我,這幾句你把它學會,以後凡是這個經都是這個講法。我記得很牢,都是這個講法,沒有第二個講法,每部經都一樣。你們現在聽我講「如是我聞」,是不是一個講法?每部經有每部經的講法。再給諸位說,就《楞嚴經》,第一遍「如是我聞」,跟我看第二遍「如是我聞」,就不一個講法,怎麼會是死的?「如是」兩個字你要都懂得,這三藏十二分教《大藏經》都可以放垃圾堆裡去。為什麼?如是兩個字全包括了。世出世間一切萬法無不在「如」當中,萬法皆如,萬法皆是。佛所有的一切言論,所有一切的施設,就是從如如之理裡面流露出來的。這兩個字天天講,講上三大阿僧祇劫,如是兩個字的意思都講不完,怎麼是一個講法?怎麼是一成不變的東西?給諸位說,什麼一成不變?真如本性一成不變。除了真如本性,什麼都在變,沒有不變的,萬變不離其宗,不離這個「如」。

  所以意思有淺有深,由淺漸漸涉入到深處,其深無底,佛法的義趣多麼濃厚。可惜的就是我們一般人觀念上錯誤,觀念一錯誤,用心用錯了,所以說非常勤苦修學,這一生不能開悟,你說這多冤枉、多可惜!所謂善知識,善知識是指我們一條活路,這是善知識;如果指的路是死路,這個不是善知識。在我們沒有涉入佛法之前,對於佛法大道理一無所知,你能夠遇到一個好人,真正在佛法裡面通達,指你一條活路,活活潑潑,這是幸運。指一條死路給你走,你要走好多冤枉路,幾時你在死路裡頭走活過來,超越這個死路,才有生路可言,才有個悟處。我們首先要認識,教的性質是什麼,理的性質是什麼,教與理有什麼關係,佛為何要設教來顯理,總得要明瞭這個道理,否則的話,真是連佛設教的用意都一無所知,那怎麼能談得上學教?

  後面這個兩句,『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這個迷惑顛倒的人,豈唯不知教意,同時他也不了解如來教心的體相。教是以音聲為體,不但在世尊那個時代,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漢朝以前,世尊出生的年代是在我們中國周朝,那個時候還沒有書籍,諸位到故宮博物院去看看,在那個時候還是甲骨文,鐘鼎裡面所能夠刻出的那些文字都受篇幅的限制,甲骨、鐘鼎,到後來才有竹簡,在孔夫子那個時候還沒有竹簡。所以教學都是憑口傳、口授,著重在背誦上,著重在講解討論上,音聲為教體。佛法重視在開悟,我們中國老祖宗教學也注重在開悟,你看世出世間教學都是著重在悟性。悟了就是活的,不悟就叫書呆子,死的。為什麼叫書呆子?念的書很多,沒有開悟;沒有開悟,所念東西不能活用,所學無所用。佛法更講求這一著,一定要開悟,悟就是覺照;自己不悟,沒有覺照的功夫。如果一失覺照,這些言語文字不放光明,沒光了,所以說是「不識明之與暗」。教放光,教是言語文字放光,怎麼放光的?聽的人開悟了,言教才放光。聽的人個個都不悟,言教放什麼光?光在哪裡?

  覺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同時再告訴諸位,在《楞嚴經》裡面所講的,本有的智慧、光明、覺照從來也沒有失掉,所謂是在佛沒有增加一絲毫,現在在凡夫也沒有缺少一點點。我們的般若光明覺照與十方如來無二無別,為什麼我們現在顯得這麼愚笨?這是自己害苦自己,把自己覺照的功夫忘失在一邊,專心作意在心意識上下功夫,這錯了。經文講到此地,理論已經講得相當的清楚,八識是依真如本性而起,所以八識是依他起性。他是誰?真如本性,沒有真如本性哪來的八識?八識究竟是什麼回事情?真如本性迷了就叫八識,悟了就叫真性,或者叫四智。唯識裡面講的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四智就是八識,八識就是四智。你要把八識認清楚就是四智,四智迷惑了就叫八識,是一不是二。並不是說你悟了,八識忽然變成四智,哪有這個道理?原本如是,從來沒有變過。你要是心裡真以為還有一個會變,這又是一個妄念,這個妄念就障礙你的悟門,障礙你見到諸法實相。所以心本來是靈明的,現在還是靈明的,靈明覺知之所以顯不出來,佛給我們講的,分別、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

  由此可知,諸佛菩薩之教眾生,教的什麼?無非就是破執著、破妄想、破分別,你以為還有佛法嗎?沒有法。分別、執著、妄想全是虛妄,而眾生不知,迷在這些虛妄,以為這個虛妄是真實,而把真實的給忘掉。佛給我們點醒,教我們離妄就是真,說離妄別有真,錯了,那真也是妄,離妄,妄即是真。這就是生佛之所以不同之處。諸位果然在理上明白,理上明白叫解悟,教下所謂大開圓解是解悟,解悟之後就必須要用功,什麼功夫?要求證悟。解悟是理論上通了,一通一切通,但是事上還沒有做到。譬如理上解悟,曉得沒有生死,再用的功夫是什麼?證明我現在這個身體不生不滅,這就叫做證悟。理事是一,事如其理、理如其事,性相不二,萬法圓融,這就是入一真法界。《楞嚴經》裡面就講的證入圓通,叫「二十五圓通章」,人家都證入圓通了。圓通在《華嚴經》裡面叫一真法界,在淨土裡面講實報莊嚴土,名字不一樣,境界是相同的。迷惑顛倒的人他把沒有照用的法塵、音聲文字,以為是有照用的靈明覺知之心,這樣一來有照、無照都搞不清楚,明之與暗都分不清楚,「亦復不識明之與暗」。諸位要曉得,《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大智度論》,名字叫得怪好聽的,都是無照的法塵,全是暗。我們要藉這個工具、藉這個指,把自己靈明覺知的心給顯現出來,這才是佛說經設教的意旨。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到了這個時候才曉得,原來大地眾生個個是佛,平等平等無二無別,這大事因緣才算是圓滿,才算是究竟。

  底下一段徵釋,『何以故』。何以故,是說這個人『即以指體為月明性』,就是錯認了法音緣影,以為是有知、以為有能力聽法。諸位要曉得,誤會指為月明性,這個好懂,淺;誤會攀緣心能夠聞法,這個不容易懂,為什麼?我們無始劫以來見色聞聲能夠辨別、能夠了知,好像都是攀緣心,都是第六意識。無怪乎阿難尊者一直到現在攀緣心還放不下,還認為這個攀緣心有五種殊勝功能。這五種殊勝功能,第一種就是攀緣心能夠理解佛法,佛一講法,我都懂,我要不用這個心,佛講法我一樣也不懂。阿難這個說法,我相信我們大家都同意,都認為他講得沒錯,哪裡曉得完全錯了,咱們第六意識是不會懂得的。

  《百法明門》,百法,法是暗的,法好像是「指」,要緊的是在那個「明」字。「門」是門徑,什麼門徑?「明門」,就是開悟之門、大覺之門。假如我們講了《百法》,阿賴耶怎麼講法、末那怎麼講法,講得頭頭是道,你筆記上記的一條一條,記得清清楚楚,錄音帶錄的一個字都不漏,你全搞的是百法暗門。為什麼明門會變成暗門?那就是你用的緣影心,所以把明門變成暗門。佛要是看到這個情形流眼淚,我講的是明門,你把它搞到暗門去了,完全變了質。《百法》是大乘法門裡面入門的書,大乘是明門,小乘才走的暗門。如何在《百法》當中叫我們大徹大悟?《百法》悟什麼?整個《百法》只解釋佛的一句話,「一切法無我」。這一部《論》裡面,前面百法就是解釋什麼叫一切法,後面有人無我、法無我,什麼叫無我。你在一切法裡頭悟人無我、法無我,你就入大乘之門,這是明心見性。現在我看不少學《百法》的,學了之後不但我執沒有去掉,我執還更增加。《百法》是叫我們去我執的,去人我執、去法我執,念了之後,人我執增加一百條,法我執又增加一百條,釋迦牟尼佛怎麼不流眼淚?所以不學內容,看看那題目就曉得,光明之門,不是個黑暗的黑洞。

  此地說,「何以故,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這是剛才我講,頂難的就是認如來的法音,自己六塵緣影之心以為是有知有覺、能說能聽,這就是以指體為月明性,所以不能開悟。怎樣才能開悟?諸位要記住,你要真正想開悟,要用無分別心來聞法。我也曾經告訴諸位,因為看到這些錄音機我心裡都很難過,難過在哪裡?這就是送了自己的命、堵了自己的悟門。為什麼?你的心完全為這些東西操縱,念念不捨六塵緣影,你怎麼會開悟?開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有悟處,一聽就悟了。聽了之後還想搬回去,一句一句記著不肯忘記,這就完了。你縱然是像錄音機一樣背得非常之熟,講得連聲音、態度都跟我一樣,你在外頭講的還是我的,不是你自己的。從我口裡出來是活的,你把我這個東西搬過去是死的。這個東西擺在此地給誰有用?沒有機緣到此地來聽經的,對他們有用。如果諸位要是抱著這個東西,想在這裡頭學習,學一點東西,那你連阿難尊者都不如。我跟諸位說的是真心話,希望你們成就、希望你們開悟,希望你們個個在這一生當中作佛作祖普度眾生,我不害你們。我過去曾經有一度也是打這個主意,時間很短暫,不到兩個禮拜,就有個菩薩把我度了。那是我錄李老師的東西,錄了兩個星期,有個人到李老師那裡告了一狀,李老師把我找去,「你再錄音,我的經從此以後不講了」。我不敢錄了,那是個菩薩度了我,為什麼?我那個時候要像這樣一直錄下來,我今天也是李老師的錄音機,也是走的黑路,就沒有走到光明的路。我有這個好因緣,有善知識在那裡告了一狀,把這黑路打破了,讓我又走向光明。諸位要曉得,這是走死路,不是走活路,不但這錄音機是死路,經典也是死路,都要曉得,這是指,不是月。

  捨掉指才能見月,捨不得指怎麼能看到月?捨得捨得,肯捨就得,不肯捨永遠不會得。你看看我們中國這個文字,捨才得,你能夠捨娑婆世界,才能夠得到極樂世界;娑婆世界捨不得,你怎麼能得到極樂世界?六塵緣影捨不得,怎麼能明心見性?所以要捨,捨了什麼都得到,捨了萬法都活了,到那個時候你橫說豎說、深說淺說頭頭是道。你要不肯捨,你把《大藏經》從頭到尾都背過,在講台上背得一點都不錯,無有一句是處。為什麼?全是黑暗的、全是死的。我們之所以不肯捨,當然也不能怪大家,為什麼?看看阿難的例子就曉得,真正是難捨。你要不肯捨,換句話說,本元心地你不敢承認。本元心地是什麼?六根當中的根性,在眼曰見性、在耳曰聞性,正是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八識是有生有滅的,六根根性是不生不滅的,捨了識你所用的就是根性,根性就是本元心地,本具原來具足的真心理地,這才能與十方諸佛是一鼻孔出氣。佛祖苦口婆心把這個道理說得這麼明白,這個事情分析得這麼詳細,我們還要不肯承認、還要不敢接受,不肯把舊習氣革去,如何不辜負佛菩薩、祖師大德?不要說他人,實在講辜負了自己。你要不肯捨,六道輪迴這個時間長遠得很;你要立刻捨掉,六道輪迴從今就斷、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攀緣心製造出來,捨掉攀緣心,六道輪迴就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了。諸位要問,究竟是住在哪裡?經上不得已勉強說,住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什麼人?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像《華嚴經》裡面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一真法界。你要是迴向西方,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一去就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

  此事再給諸位說,不難,一點都不難,難在你不肯回頭,難在你不肯放下攀緣心,幾時放下,你幾時見性、幾時成佛。『汝亦如是』,汝亦如是,意味還長得很,「汝」是指阿難,前面述說的把指誤會當作月亮,連月亮的體是光明的、指頭體是黑暗的,明暗都分不出來,這個笨人、愚人,阿難你也如是,你也是這個笨人、是這個愚人。跟佛這麼多年做侍者,學佛學成佛呆子,阿難就是標準的佛呆子,佛呆子裡頭的模範,我們千萬不可以學阿難。你看《金剛經》裡頭須菩提,人家多聰明、多伶俐,要學須菩提,別學阿難,阿難多聞第一,不學阿難,學須菩提一聞千悟。這不是說博學多聞不好,博學多聞不善用心不能見性。禪家,給諸位說,見了性之後再修博學多聞,參學目的就是在博學多聞。參學是什麼時候?悟了以後,悟後起修。《華嚴經》善財童子是我們的榜樣,他在文殊菩薩那裡開悟、見了性,然後再參學,五十三參圓滿菩提。五十三參就是博學多聞,世出世間沒有一法他不學,沒有一法他不知道,樣樣都通達。然後才曉得樣樣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所謂佛法,佛者覺者,佛法就是覺悟之法、智慧之法,一切法當中不迷,一切法都叫佛法;佛法裡面迷了,這佛法也不是佛法。我們迷在經典裡面、迷在聲教裡面,這哪裡叫佛法,哪裡叫學佛?佛是學悟不是學迷。這節經文我們說得細,費的時間也多,實在是我們眼前在修學有沒有成就的關鍵之所在,多說幾句也不妨。今天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