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楞嚴經  (第十七集)  1979/9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17

  在第一卷裡面是很重要的一段,上一次將這段讀過一遍,希望同修們一定要記住,頂好是把它背過。這段裡面對於一個修學大乘的人來講,實在是關鍵的所在。我們對於十法界依正莊嚴因果之事不能夠明瞭,於是對於修行,無論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種法門,我們都很難得到真正的利益,那就是由於我們不曉得修行要領的所在。如果要在一切經裡面讓我們自己去理出一個頭緒,相當不容易,可是佛在《楞嚴經》裡面,用最簡單的言詞把修行的要領都給我們提出來。前面幾句話實在是講得好,我們想想我們自己這些年來,所修、所學的是不是像佛在楞嚴會上所講的: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

  『無上菩提』是大乘法,要是依圓教來講,從初住菩薩以上,一直到究竟覺,都叫做無上菩提。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來講,理一心不亂就是無上菩提。佛給我們說,這些修行人是不能得成。

  【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

  這是講不得已而求其次,能夠成個聲聞緣覺也不錯,可惜連個聲聞緣覺也成不了。聲聞緣覺在念佛法門講,等於是事一心不亂,這個事一心不亂我們也沒有能證得。不但事一心沒有證得,我們連個功夫成片都沒有念到。念這麼多年怎麼念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不能成倒也罷了,如果念佛念成外道,或者念成魔王魔子魔孫,那就冤枉了。可是我們想想佛這幾句話,再拿今天學佛界裡頭同修一勘驗,變成外道、變成魔王魔子魔孫的,真是大有人在。別人怎麼樣成就,與自己沒有關係,自己成個什麼自己一定要曉得,我是成菩提,還是成聲聞緣覺,還是成諸天魔王,還是變成外道?要有自知之明,這非常的重要。下面佛就把這個因緣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

  這底下兩種根本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它記得牢牢的,要能夠把它背得很熟。今天這個文就是講兩種根本:

  【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假如我們用這個做修行的根本,修得好的也不過成個聲聞緣覺,稍稍有點偏差就變成外道,就變成魔,這個關係太大了。這就是古德常講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是講因地。此地這個因地,『無始生死根本』是什麼?『攀緣心』,就是唯識裡面講的第六意識心,如果再說得詳細一點,就是用心意識。用心意識修行,給諸位說,決定不能得成無上菩提。這個話我們在楞嚴會上見到,見到之後,我們用什麼方法從今以後我們不用心意識,我們能做到嗎?這是真正關鍵的所在。用心意識就是錯用了心。這段當然要說一說,我們從文上來看,「無始生死」,無始這兩個字是指時間上來講的,佛法裡面講無始有種種講法,也就是說我們自性一念不覺而起無明,從此以後我們是愈迷愈深、愈來愈苦,所謂是輪轉六道。很不容易找到我們是什麼時候迷的,什麼時候開始在六道流轉?拿劫數來講也是無量劫的無量劫。我們在《地藏經》裡面,你看看地藏菩薩度化眾生,他經過真是恆河沙數的塵點劫。菩薩度化眾生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在這麼長時間裡面也都有我們自己,可見得我們墮在輪迴裡面這個時劫太長遠,所以這叫無始生死。

  生死的根本是什麼?給諸位說,是第八識。第八識俗話叫做靈魂,在六道裡面投胎、受報都是它在那裡幹的。八識從哪裡來的?要曉得八識的體就是真如本性,本性迷了我們就叫它做第八識;本性悟了,就是第八識悟了我們就叫它真如本性,一個東西兩個名詞,一個是悟的名詞,一個是迷的名詞。佛與眾生實在講就是迷悟不同而已,除此之外沒有什麼不同的。可是本性一迷,諸位要曉得,不迷的時候法界是一不是二,叫一真法界;迷了以後,這就從一真法界變為無量無邊的法界。佛法通常用歸納的方法,將無量無邊的法界歸納為十法界,就是歸納為十大類。我們現在說迷了一真法界,這個迷就叫做無明。無明有沒有體性?給諸位說,無明沒有體性。無明徹底是虛妄的,無明的體,給諸位說就是真如,可見得如果是追究到根源,根源是一個不是兩個。悟的時候沒有生滅,所謂是常光現前,迷的時候有生滅。我們今天要是能夠把迷真正認識、真正明白,那就叫悟,就不叫迷。這樁事情《楞嚴》裡面說得很詳細,《大智度論》裡面說得也非常詳細。大概在這兩次我們就可以讀到,在第五卷、第六卷裡面就討論這個問題。這些經論合起來研究、來讀,實在有很多的好處,為什麼?彼此互相做註解。《楞嚴》給《大智度論》做註解、給《華嚴》做註解,《華嚴》、《大智度論》又給《楞嚴》做註解。合起來一看,就能夠把這個意思都能會通,經論雖然不同,說的事是一樣,是說一樁事情,我們必須要在經論裡面開悟。

  《大智度論》在第六卷裡面,佛以十種比喻來比喻真空理體,這個比喻佛在《般若經》裡面講的。通常我們沒有看到這麼多,像《金剛經》裡面講的有六種比喻,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六種比喻。不管六種也好、十種也好,懂得一種全都懂了,一種不懂那全都不懂。比的是什麼?比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這些事。佛眼睛裡面看都不是真的,如夢幻泡影;我們總覺得這是真的,你一覺得是真的,無限的煩惱就生起來,起惑、造業、輪迴、受報,冤枉!悟了之後,徹底明瞭,這些事情都沒有了,也不起惑、也不造業、也不輪迴、也不受報。佛是千經萬論苦口婆心,他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覺悟,叫我們從迷惑裡面省悟過來。不是叫我們把這些法相名詞記熟,記這個東西沒用處。沒有用處我也叫諸位記,為什麼?沒悟,沒悟就要記,常常記在心裡,常常回味它,提起觀照功夫,幫助你開悟。悟了之後不要記,悟了之後都是自己,一切明瞭、一切通達。我們學佛要在這裡學,這叫真正的學佛、真正得受用。

  給諸位說,這個事情我們一生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從哪裡做起?就是這段經文做起。妄本明瞭了,我不用它;真本我明瞭了,我用它就行了。用妄本你是凡夫,用真本就是佛菩薩,真妄不二。不要以為這裡講兩種根本,你就認為是兩個,錯了,二而一、一而二,二而不二、不二而二,這才是真正的覺悟。你要把它分成兩個,果然還有個真本、有個妄本,你守住真本還是在妄裡頭,不是真正的真。諸位一定要明瞭這個道理,這是經的難講處,意思難體會之處;換句話說,絲毫都錯不得。生滅與不生滅也是不二,因此佛在大經大論裡面常講,阿賴耶是生滅與不生滅和合稱為阿賴耶識。阿賴耶就是第八識,第八識有見相兩分,給諸位說,見相兩分都是無量無邊的。相分之廣大我們學佛的人稍稍還能夠體驗得到,為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的色相都是阿賴耶的親相分,我們懂得,雖然不甚懂得也勉強可以同意,點點頭。一切的精神作用全是阿賴耶的見分,這點比較難懂。我們眼能見、耳能聽,阿賴耶的見分作用;你的眼也能見、耳也能聽,也是阿賴耶的見分作用。我們再問問,阿賴耶是一還是二?給諸位說,阿賴耶非一非二。怎麼說非一非二?從理體上講它是一,從作用上講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作用同一個本體,所以非一非二。這點意思這是真實義,這是諸法的真實相,必須要了解。

  僧肇大師說過,「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會是真正體會到,體會到一切萬物,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除自己之外沒有別人。我們中國道家所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也是這個境界。道家雖然這樣說,沒有詳細的闡明,佛法詳細的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金剛經》裡面解釋,「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我在這個經裡頭「如是我聞」這個如給諸位講得很多,「如」是一如非二如。諸位要能夠體會到一如,要能夠會歸到萬物為己,你才真正的會用心,你這一生,正如同經典上所講的,決定得成無上菩提。如果要不會,我們要有個覺悟,「我現在是錯用了心」,要有這覺悟,有這個覺悟我們還有悟入的機會,假如連這點覺悟都沒有,那就太難了。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必定是要錯到底的,我們好心要學佛,結果免不了要成魔王外道。由此也可以能夠體會到,古人為什麼把《楞嚴經》看得這麼重,《楞嚴經》幾乎在中國無論哪個行門他都要讀誦、都要研究,原因就是這部經裡面對於本修因說得非常詳細。只要我們在本修因上對了,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容易、都會有成就,這個關係太大了。

  剛才我們講的八識裡面的見相兩分,諸位真正要懂得這個意思,所以三明六通是我們的本能。別人心裡面有事情我知道了,叫他心通。我憑什麼知道?因為我們阿賴耶見分是一不是二。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曉得?因為我們的觀念上起了分別、有執著,我們執著是二,你是你的阿賴耶、我是我的阿賴耶,好了,你阿賴耶裡面東西自己障礙住,我不曉得。諸佛菩薩沒有,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都是自己,所以你一起心動念他就曉得。為什麼?他當中沒有障礙,本來是一不是二。六根的作用,每一根的作用都是盡虛空遍法界,都沒有障礙,像《華嚴》裡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的,奇妙極了。本來沒有障礙,現在是處處有障礙,這叫迷。迷的現象就是在一切境界裡頭分自分他,妄想、執著,顛倒錯亂,這是迷的現象。所以阿賴耶廣大的相分把它忘掉了,只執著什麼?自己這個身根,這一點點認為是我的身體。阿賴耶無量無邊的見分也把它拋棄掉,只取什麼?在我身根這一點點作用,認為這是我的見分。經裡頭有比喻,正好像大海,把大海忘掉,海裡頭起了個水泡,認為水泡就是大海。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的人,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把這一個身,身起的這點作用,當作自己的身心。

  這個消息,前面七處徵心已經透露得很明顯,我們講得也算相當明白。我們的心在哪裡?前面說過,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非有、非無,給諸位說,無所不在!這是應當要覺悟。不覺這就迷,唯識裡面所講,第七識是什麼?是執著阿賴耶見分的一分,阿賴耶見分太廣大,執著它的一分為自心相,這就是此地講的生死根本,所謂是『用攀緣心為自性者』。阿賴耶的相分,相有親疏,我們常講淨色根這是親相分,浮塵根這是疏相分。淨色根,說實在的話,我們肉眼看不到,是不是色?是色法。譬如我們作夢,作夢我們這個身體睡在床上動也不動,這個身是疏相分,夢中那個相就是親相分。人在這裡睡覺,作夢到外面去遊山玩水,有定功的人他能夠見到你的親相分,你在夢裡頭幹些什麼事情他都曉得。為什麼?他看到,我們凡夫看不到,他看得到。由此可知,三界裡頭有無色界,無色界的人是不是真的無色?不是的,沒有粗色有細色。有甚深定功的人,還是看到他們的起心動念,還是看得到他們的造作行為。作用上來說,七識是執著我,這是極重的迷惑,六識是隨著境界起分別。

  佛說一切法,我們現在所以遭遇到很大的困難,不能夠領悟,我們怎麼樣?我們看經,眼看著這個字隨看隨分別,耳聽說法的音聲隨聽隨分別,這就糟糕。為什麼?用攀緣心來看經,用攀緣心來聽法,這樣搞法愈迷愈深,不會開悟的。佛的意思是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這個意思,開經偈裡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那談何容易?如來的真實義,是說了這些之後叫我們不要分別、不要執著。譬如我跟諸位說不可以執著,你就分別不可以執著,怎麼樣?馬上執著那個不可以執著,不就糟糕嗎?叫你不要分別,不可以分別,你分別那個不可分別。難就難在這個地方,這是我們錯會了意思。真正能懂得佛的意思,佛的千經萬論,給諸位說,你儘管看、儘管聽,聽而無聽,人家問你有沒有聽到一句話?一句話也沒聽到。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如果你參加了,一天也沒缺,聽了四十九年,你聽過釋迦牟尼佛說什麼法?一句也沒說,你成功了!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法說?沒有法說,一個字也沒說,而我一個字也沒聽,你才是真正懂得佛法。我們不然,我們就像阿難一樣,聽了都記在心裡,結果把意思統統錯會了。這就是我們現前障礙的地方,也就是這裡一語道破,我們用攀緣心,把這個東西當作自性。自性在此地講就是真心,這根本就不是真心,我們誤會了,把這個東西當作心。

  七識執著、六識分別,前五識是接受外面的境界,也叫六入。從眼識裡面入色法、入色塵,這個色塵的落謝影子,色塵也沒有真入進去;耳識落聲塵的影子,乃至於意識落法塵的影子,所以它有領受境界的作用。根跟境一接觸的時候,現行就薰成種子,種子又薰現行,種現互相的薰習,而成一種什麼現象?相續不斷的相,我們在這個相續相裡面迷了。相續相,給諸位說,就是生滅相,種薰現、現薰種,是一種生滅相,循環的相,結果我們都被欺騙了。誰欺騙你?沒有別人,自己騙自己,這是要曉得沒有別人騙你,自己騙自己。我們現在看電影,在電影銀幕上看畫面,看這個人有動作,有說有笑,諸位要曉得,你把電影後面的帶子拿來一看,一張一張的,它也不會說、它也不會笑,它是死板板面孔。它就是快門速度太快,我們迷了,一秒鐘二十四張,快門開放二十四張,我們就被騙了,這叫相續相。佛給我們講,阿賴耶識裡面種現相薰的速度,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們要彈得快的話,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次乘六十再乘九百,多少?二十多萬。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把我們騙得以為是真的,都欺騙了;一秒鐘如果說是有二十萬以上的生滅,我們怎麼能覺察到它是假的,它是虛妄不實在的?再給諸位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這個相,所以佛說如夢、如幻、如泡、如影,決定不是真實的。這個相從哪裡來的?就是自己阿賴耶識裡頭的種現相薰。凡夫不能夠明瞭,把這個東西當作自性。

  攀緣心是什麼?就是第七識相應,妄想生滅的心。這個心從哪裡來的?沒有體,是以六塵落謝影子為體。這個地方講的攀緣心,主要就是講第七識跟第六識,因緣會的時候就有,因緣散了就沒有。不但六、七二識是緣生的,阿賴耶也是緣生,學唯識的同修應當曉得,八個識五十一個心所都是有為法。所謂有為法就是因緣生法,也是屬於生滅法,在唯識裡面講是依他起性,二十四個不相應是遍計所執性,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屬於依他起性,都不是真實的。我們現前這個心,是隨著境界而有的,境生則生,境滅則滅。那也許說,我沒有境界的時候,我在那邊打妄想也生,還是境界,什麼境界?第六意識緣法塵。法塵有兩分,所謂有生法塵、有滅法塵,第六意識攀緣阿賴耶識裡面五塵落謝的影子。可見得你這個心只要一生,決定是因緣會合,這就假的。不與境緣相會的,給諸位說,那是真心,凡是與境緣相會的統是妄心,這總需要記住。這個給諸位說,是確確實實的真相,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我們無始以來就把這個緣影當作自己的本性,所以才執著這個心在內,或者是像前面所講的在外、在中間,才有這麼許多的執著。也正因為這個攀緣心它是個相續相,相續不斷,一剎那九百生滅念念不停,它不會止住,止住就成佛,真心現前。它不會止住,所以在這個現象裡面產生我執、法執,這就是此地所講的生死根本。

  這個真相,對一個學佛修道的人來講太重要了。你要不了解這個真相,不但無上菩提不能成就,連個聲聞緣覺也不能成就,決定是外道、是魔王、是魔眷屬。確確實實,這等於走路,這是三叉路口,那個路走對、走錯就在此地決定,諸位想想,這多重要!如果明白了,像諸佛菩薩一樣,根境不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像鏡子照外面東西一樣,清清楚楚絕無染著,那就是沒有妄想,不起念頭,不分別、不執著。諸位要曉得,這個時候是什麼心?平等心、清淨心,這就是佛心,這是真心。我們要想真正有成就,要在這用功夫,怎麼用法?你說是一下就到這個境界,那是再來人,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可以學習,道理懂得了,這就是佛門常講的「理可頓悟」,道理一下就明白了;「事須漸除」,我們在實際上轉境界要慢慢的來。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境界裡頭要提起觀照,常常要提起覺性,不要迷惑。所謂覺性,是不是把一切事情我都清清楚楚了,這樣來解釋覺性太含糊,為什麼?這一種的覺,我們一切凡夫眾生都有。而佛法裡講的覺不是講這個,它講的是什麼?樣樣清楚沒分別。有分別的覺是迷不是覺,有執著的覺是迷不是覺,有妄想的覺不是真覺,還是迷。

  可見得我們現在所用的,就是生滅跟不生滅和合在一起用。如果我們專門就是在生滅法裡頭,不生不滅法我們沒有,沒有,你怎麼個用法?沒有就不起作用。要曉得我們現在是生滅、不生滅和合著在用,混攪在一起用,這就叫迷。迷一定帶悟,悟裡頭不帶迷,迷是一定要帶悟,它不帶悟它迷不起來,所以覺與不覺是同時的。我們現在就是覺與不覺合在一起用,覺裡頭可以沒有不覺,不覺裡頭必定有覺,阿賴耶是真妄和合,真就是覺,妄就是不覺。我也常在大經裡頭勉勵同修們,我們要修平等心、要修清淨心、要修慈悲心,這些話都是與覺相應的。假如我們還是在境界裡頭用一種不平等、不清淨,用這樣的心來用事,我們在佛法裡再修上個三大阿僧祇劫,還是老樣子,給諸位說,不會有一絲毫的進步。為什麼?我們把心全用錯了,我們把佛法沒有一句聽懂。真正懂了能有受用,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做,現在就做。聽講的時候不分別,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妄想,一切明瞭,一切明瞭是真心的作用。這才是經裡面所講的「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給諸位說,這三個看起來是三個過程,諸位曉得是一樁事情沒有先後的。如果你要是把它有先後,先依文字再起觀照以後再證實相,那也是錯了,你還是用攀緣心,你還是不會依文字。你是依迷惑起妄念,證的是什麼?前面講的魔王外道,那是你所證的。

  所以要曉得,《般若經》裡面講這三句話,是同時的。它這個說法正是跟凡夫迷惑的因果相反。我們凡夫是根塵相接觸就起分別執著,一起分別執著阿賴耶識裡頭就落種子,也是同時,沒有先後的,速度太快!我們現在講所謂電的速度快,電要比起我們心的念頭這個速度是小巫見大巫,不能比。電一秒鐘不過是三十萬公里,而我們在這個一剎那周遍法界,電怎麼能夠跟它相比?電要與心的作用來相比的話,這心的作用好像是電,電的作用好像螞蟻一樣。佛菩薩根塵相接觸就是依文字,這我在講席裡頭也講過很多遍,一接觸就叫做觀照,什麼叫觀照?不起心意識的作用就是觀照。所以他的成就是證實相,當下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真如本性,實相就是菩提涅槃。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這樣講,四十九年所講的就是這麼一樁事情。怕我們聽不懂,反覆給我們講,一種方法講,把人會聽厭、聽煩了,換個方向來講,所以才有八萬四千法門。他的花樣很多,換種種花樣來給我們講,給諸位說,都是講一樁事情。你要是悟了之後,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黃葉止啼,簡直是開玩笑,在那裡變把戲。由此可知,所謂是苦口婆心,我們凡夫眼睛裡看的。他自己呢?他自己無說,他四十九年沒說過一句話。是不是真沒說?給諸位說,真沒說。

  這個意思很難懂,希望諸位慢慢的去體會,體會到之後我們將來要學習,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用八識,不用八識用什麼?四智。第六識不用了,不用分別,給諸位說,第六識就是「妙觀察智」,一起分別,妙觀察沒有了。第七識要不執著了就是「平等性智」,可見得不平等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阿賴耶裡面不再落種子就叫「大圓鏡智」,前五識就「成所作智」,成就無量無邊的善根功德。可見得四智裡面,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屬於體,成所作是屬於用,有體有用。在凡夫境界裡面講,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是迷惑,前五識是造業,惑業苦。我們要是悟了、會了,從此以後我們五識不受五塵,第六識不隨境分別,第七識再也不執著我法,是什麼樣子?現行漸漸的就滅了。我們剛才講種現相薰,這下子現行斷掉,不薰種子了。諸位要曉得,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是虛妄的,不是真實,因為相薰所以才覺得種子無量無邊,一不相薰,種子馬上斷掉。阿賴耶識種子沒有了,這一沒有,阿賴耶立刻就轉成大圓鏡智。

  諸位千萬不要以為,我無始劫以來阿賴耶這麼多種子,我怎麼能去得掉?阿賴耶不是像個倉庫一樣真的堆這麼多東西,不是的。阿賴耶像個空空房子裡面的黑暗,幾千年的黑房子一點光都沒有,我著急這個房子黑暗,什麼時候才把它去掉?一盞燈點了,全都去掉。沒有想到這麼容易!它裡頭不是裝拉雜東西一點一點叫你慢慢搬出去,它不是的。所以破迷不難,很容易,問題就是我們不會破,不知道訣竅。古人的比喻「千年暗室,一燈能除」,點一盞燈就除掉,黑暗就沒有了。我們阿賴耶裡無始劫的種子,就好比是千年暗室,就是這個意思。只要我們現行不薰種子,種子就斷掉,阿賴耶變成什麼相?就是真如本性,湛然不動,恢復它的精明,這就是唯識學家所講的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也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就是真本,可見得真本跟妄本是一本不是二本。

  佛是實在不得已說是斷妄證真,哪有妄可斷、哪有真可證?它是一不是二,所謂斷妄是什麼?斷迷,迷就是妄,悟就是真,而迷悟是一體不是二體。譬如我們迷路,我們要向東走,把西面誤會以為是東面,忽然省悟過來,西面並沒有變成東面。境界並沒有動,只是自己的一念迷清醒過來而已,迷的是自己,悟的還是自己。諸位只要能夠認清這一點,迷悟在自己,與外境毫不相關。悟的人,外境都是我們悟的增上緣,成就我們無量的智慧,境界都是我們的善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怎麼悟的?不但有情眾生是善友,無情的眾生也是善友。我們都在經裡面讀到,板凳善知識、桌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香爐善知識,這就告訴我們,情與無情統是善知識,成就自己無量的智慧功德。我們自己迷的時候,外面的境界都是幫助我們造業的因緣;悟了的時候,外面是智慧功德的因緣。可見得外面的境界是中立的、是不偏不倚的,就看我們自己用什麼心去看。我們怎麼可以去怨天尤人?怎麼可以怪境界不好?那錯了,迷上加迷。

  這些我們都要從大經大論裡面細心去體會,一定要覺悟,覺悟之後才肯承當,我們修行才有個立足處,就是有一個根據。而現前對於真實的狀況不了解,所以我們不肯承當,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雖然是六根門頭所謂是放光動地,可是就是不覺。我們讀了這幾個字,總以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那是佛與大菩薩,我們哪裡有?這就是不肯承當。我們眼能見、耳能聞,眼能見是眼在放光,耳能聞是耳在放光,鼻能嗅是鼻在放光,舌能嘗是舌在放光,為什麼不肯承認?只要離開心意識的作用,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我們六根光明就照天照地、就普照法界。我們今天有光明,是放光動地,但是好像光度不遠,範圍太狹小,那是我們分別心、執著心把自己的光明封閉住。實在講,如果說這點妄心真正把自己光明封閉住,那我們光明不是真的,還是妄的。我們六根的光明,就是六根的作用,縱然在迷,或者縱然墮落在畜生地獄,六根的作用依然是盡虛空遍法界。分別執著你得不到受用,是你自己畫的圈子,你自己認為你自己只有這點東西。外面依舊是自己的,但是自己不曉得,這真叫冤枉!

  所以,真的是永遠不會變的,會變的不叫真。諸位就曉得,我們眼的能見性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縱然在迷,我們的見性還是盡虛空遍法界。絕對不是說我迷,我的作用失掉了,作用並沒有失掉。如果說真是迷了作用就失掉,那我們這個真性的作用還是有變的,不是不變;沒有失掉,而是我們自己不能承當,自己不敢去受用。硬是在沒有束縛而自己畫許多小圈圈來束縛自己,這是凡夫當前的狀況。尤其是攀緣三界六塵,造成什麼現象?分段生死的現象、六道輪迴的現象。假如諸位再要不攀緣三界、不攀緣六塵,給諸位說,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誰造的?自己造的,不是別人給你製造的。再給諸位說個老實話,各人造各人的六道輪迴,絕對沒有說兩個人六道輪迴是一樣,沒有,是兩樣的。再說十法界,各人是各人的十法界,也不會是兩個人同在一個十法界裡,沒有這回事情,只有到一真大家才相同。我們就拿現前這個講堂來看,諸位在座,我們是不是坐在一個講堂?不是的,各人坐在各人的講堂。你把這個話聽懂了,今天所講這個經的道理,你就得到消息。你說我們兩個人同坐在這個講堂,這是迷不是悟,不了解真相。明明我看到是你,你這個相是我心裡變現出來的,我的相是你心裡變現出來的,非一非異,這是說真話,實在的話。所以說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宇宙,別的人不相干,別的人絕對不會摻雜到你自己宇宙裡面來。這個理諸位要是會通,僧肇大師這句話你就明瞭,會萬物為自己,由這個境界可以入一真法界,可以見到諸法實相。

  二乘人,他是起厭惡三界六道的心,他用的什麼心?他還是用的攀緣心,攀緣真諦。凡夫是攀緣俗諦、攀緣世俗,有六道輪迴;他不攀緣世俗,他攀緣我們俗話說真理,真理是空空洞洞的,那是什麼真理?他攀緣這個。菩薩,沒有悟的菩薩,你發了菩提心,你修六度萬行,你是個菩薩,你用的什麼心?用的攀緣心。攀緣菩薩的中道第一義諦,還是用攀緣心,攀緣中道第一義諦。這兩種人產生一個什麼現象?變易生死。攀緣心要是真正捨掉,不但六道生死輪迴沒有、分段生死沒有,小乘、權教菩薩的變易生死也沒有了。菩薩等級很多,變易生死粗細不同,總而言之一句話,毛病都出在攀緣心上,都把攀緣心當作自性,這是苦不堪言,冤枉極了。佛在此地一語給我們道破,大慈大悲,佛要不給我們說破,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今天曉得了,我得要問諸位,是真曉得,還是假曉得?那就是說用攀緣心來聽法,這還是幹的老一套。曉得了,曉得了還是有變易生死、還是有分段生死,還是出不了輪迴,為什麼?還是用攀緣心。

  今天的時間到了,二種根本講了一種,很重要,下一次再給諸位講真本。特別在此地交代,真妄是一不是二,這個才能覺悟,才不叫我們死在字裡行間,要我們真正得受用、真正要開悟。《楞嚴》這部經,它裡面所講的道理與方法,可以說是一切修行人的原理原則,是一切修法裡面最高的指導綱領,不可不知。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