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第四集)  1988/7  台灣華藏圖書館大專講座  檔名:05-001-0004

  這一次講座,因為時間只有七天,很希望同學們將《圓通章疏鈔》真正能夠有些了解,希望沒有講到的這些部分自己要看。問題盡量的都在《疏鈔》上,就是《疏鈔》以外的問題最好我們不問,我們把時間專注在這一門上。

  問:這位同學他提的是,曾經聽過師父的《十四講表》,裡頭說不持咒,在平常功課是否可以念佛為主,持咒為助行?

  答:這個經裡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用別的幫助。這個意思就是說不必持咒、不必參禪,就是一句佛號就能叫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所以它是主張專修的。持咒,我們這裡面有往生咒,它與這個相應,所以念往生咒不在此限,可以念往生咒,其他的咒的確可以不必要。大悲咒是念觀音菩薩的,是與觀音菩薩求感應的。但是真正感應一定要自己生起大悲心才有感應,執持大悲咒而沒有大慈悲心是不會有感應,這點諸位要知道。大悲咒,有很多人講念大悲水可以治病,很靈驗的,那個持咒的人一定心地非常慈悲,真正發大悲心,他就會有感應。如果持大悲咒,雖然念得很好,念得很熟,他沒有慈悲心,他念的大悲水沒有感應,可以試驗一下就曉得。所以大悲咒,一定是要把自己的大悲心給念出來。念阿彌陀佛是把自己的佛性念出來,大悲心當然在其中,清淨、平等、慈悲。所以,理事都要明瞭。

  問:第二個問題,十地菩薩尚有一分無明,而如觀音、文殊菩薩,皆已成佛,而現菩薩相度化眾生,為何仍有一絲無明?

  答:菩薩裡面,通常經上講有三類,第一類就是一般的菩薩,雖然發了菩提心,並沒有證得,這個我們叫名字菩薩。確實發了菩提心,修六度萬行,沒有入境界,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四相沒破。《金剛經》說得很明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不是真菩薩,那叫名字菩薩,這是第一類。第二類真菩薩,破了四相,從初住位到等覺位,這是真正的菩薩,叫實教菩薩。我們前面講過的實、頓,實教菩薩。第三類他已經成佛了,他成了佛,所以叫倒駕慈航,再退到菩薩的位次來,為了度化眾生。所以有三類。佛退到菩薩位上來的時候,他沒有無明,他就是佛,以菩薩的身分出現而已。你問的像文殊、普賢、觀音之類的,這是已經成了佛的,再退回菩薩地位上,他沒有無明。我們通常講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是指真正的等覺菩薩,十地菩薩,他不是倒駕慈航的。

  觀音、文殊、普賢,有沒有?有,因為同名觀音菩薩的很多,同名普賢菩薩的也很多。我再舉個比喻給你說,菩薩是通名,像你們在學校裡面稱教授,教授是通名,觀音菩薩、普賢菩薩還是通名。他說教授,他什麼教授?國文教授、數學教授,你說是不是通名!國文教授有多少人!張、黃、李、趙很多,不是指一個人。所以觀音菩薩不是指一個人,普賢菩薩也不是指一個人。就好像在學校念書,我們講國文教授,不是指一個人。學校那麼大,每個班級都有國文,國文教授很多,英文教授也很多,數學教授也很多,不是指一個人。所以,同樣是觀音菩薩,有等覺的觀音菩薩,有十地的觀音菩薩,有十迴向的觀音菩薩,有成了佛倒駕慈航的觀音菩薩,不一樣,這個我們要曉得。譬如說你修觀音法門,你依照觀世音菩薩三經來修學,你就是觀音菩薩。你是什麼觀音菩薩?你是初發心的觀音菩薩,你不是那個倒駕慈航的觀音菩薩,但是名稱一樣,都是觀音菩薩,這個要知道。我們現在一稱觀音菩薩,大家都會想到阿彌陀佛旁邊的觀音菩薩,那個沒有無明,那是倒駕慈航的。

  問:這位同學,他說常聞虛空中的念佛聲,應以何心境待之,依此念佛聲而念,或以自心而念?

  答:如果你常常念佛,這個境界是好境界;但是你如果執著這個境界,那就變成魔境了,所以不能執著。我們常常聽到空中,我們自己確實沒念佛,但是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可以跟著它一道念,或者不跟念專聽都好。不要以為這很奇怪,這個感應,一般念佛人念到功夫成熟,決定有。而且這個境界現前,證明你念佛功夫得力了。這個念佛的音聲是從自心生起的,我們只要不執著它,就是好境界。不要以為這是很了不起的感應,我自己怎麼樣,不要起這個心,以平常心看待就好。通常真正用功,以清淨、至誠念上三、五天,這個境界就會現前。

  問:這位同學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難道這一切現象都是假的?又我們如何去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答:這個問題是從《金剛經》上來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事實,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三千年前給我們說破這個事實真相,現在我們的科學家證明了,證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一切現象,現在科學家明瞭都是像原子、電子、基本粒子組合的,根本就沒有這些現象存在。只有什麼東西存在?那個基本的粒子存在,只是它的排列方式不一樣,排列方程式不同,看到森羅萬象。所以,一切現象就是這些東西緣聚,聚就有相,散了就沒有相。譬如我們這棟房子,我們從最粗的地方來講,這房子是一些鋼筋、水泥、磚頭、石子,依照我們構想把它排列出來現的相。如果這些材料堆積在那邊,你不承認那是房子,把它排起來就是相了。排起來還是那麼多的物質,把它拆下來堆在那一堆還是那麼多的物質,所以物質不生不滅。

  相有、相無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佛法裡面講真實,真實是永遠不變的,永遠存在的,那是真實;凡是有變化、凡是有生滅的都不真實。所以一切的現象都是一些基本的物質,我們現在講基本物質,緣聚緣散而現的現象。你不能說現象不存在,現象確實存在,現象也確實是有;雖然它存在,雖然它有,它不是真有,它不是永恆的存在,它是暫時的存在,剎那剎那在變化。如果我們從科學更深入去觀察,這些基本粒子、原子、電子存在不存在?也不存在。現在科學家明瞭了,原來是波動,連物質都不能存在。這就是物質可以變成能量,能與質是一不是二,這就更深入,與佛經裡面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完全相應。所以,這一切現象有,就正如同我們作夢一樣,夢有沒有?有,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佛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告訴我們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大了,我們可以生活在這個世間得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自在。為什麼?不要去執著,不要去計較,不必患得患失,何必那麼認真計較?假的,不是真的,何必自己找自己的煩惱?才真正能夠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真正實踐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希望在這個生命過程當中,把我們的真心、把我們本性完全顯露出來。我們的真心、本性不能顯露,就是誤解了這些虛妄,把它當作真實,在這裡面產生無量無邊的煩惱,障礙真性的顯現。所以,說出真相有很多的好處。

  觀照是修行功夫的第一個階段,觀照就是覺,禪家用這個名詞。禪家在修行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觀照,第二個階段是照住,第三個階段是照見。《心經》裡面「照見五蘊皆空」,那是入最高的階段,那是明心見性。觀照就是提起覺心,譬如我們講念佛,前一堂跟諸位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就是觀照。我第一個念頭起來了,這個不怕,第二個念頭馬上換成阿彌陀佛,這叫觀照。到我們只有一句佛號,一切妄念沒有,那就是照住,照住就是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在禪宗講,照住就是得禪定。再往上去照見,那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是我們常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那是照見。照見不容易,相當不容易,修禪的人得禪定,照住,這是有人能夠做到。但是觀照,這是一般初學用功夫的可以說普遍都能做得到的。

  所以這是修行的三個階段,它也是從綱領上說法,無論在哪一宗無論在哪個法門,都有三個階段。像念佛裡面不講觀照,觀照、照住、照見,不用這個名詞,它講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家的境界相同。功夫成片就是禪家講的觀照,事一心不亂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亂就是照見,用的名詞術語不一樣,事實的境界是一樁事情。

  問:第二個問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沒有其他積極的意思?

  答:有,有積極的意思,這積極的意思成就你的智慧,成就你的定力。你曉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跟前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意義相同的,這是你真正智慧現前,你真正認識一切法的真相,這是智慧。真相認識之後你決定放下,放下跟諸位說不是事放下,心裡頭放下。心裡面再不會受這一切法的影響,說得更淺一點的,不會在一切法裡頭有得失的觀念。我得到也是虛妄的,失掉還是虛妄的。譬如你作夢,你夢裡面得到黃金,或者你夢裡頭什麼東西被別人搶去了,都是假的!真正覺悟了,我在作夢,那很自在,得失的心沒有了。如果我們在世間得失的心沒有了,你就好自在,你煩惱沒有了,你真正就快樂。實在講這個世間無得亦無失,沒有得失,得失是個妄念,是個錯誤的想法。你看在《百法明門》裡面,得失是屬於不相應行法,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第一個就是得,得的反面就是失,一樣的意思,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拿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事實上沒有,只是個抽象的概念,絕非事實。所以你真正明白了,你把這個放下,沒有得失,這人好自在!

  而我們在世間一切受用,這是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裡有的,我想不要,不可能,你不要它還是會來;命裡沒有的,我想去求,你也求不到。這樁事情諸位好好念念《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真正念通了,你會非常自在,非常快樂。你曉得你命裡所有的一切丟不掉,一樣都丟不掉,誰也搶不去;你命裡沒有的,怎麼強求求不到。一個人能夠安分守己,心情是定的。所以,袁了凡能夠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坐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他不是禪定的功夫。雲谷禪師佩服他,了不起,你很難得,三天不起一個妄念。袁了凡說了老實話,我的命給人算定了,我起妄念也沒用處。雲谷禪師說,我本來以為你是功夫了不起,原來你還是個凡夫。袁了凡可以說是標準的凡夫,我們連標準都夠不上,很可憐,他那樣才算是個標準的凡夫。聖人是什麼?聖人是明白事實真相,他只不過是相信自己的命運,不會強求,安分守己度他的一生,就真正得到快樂,沒有煩惱,沒有憂慮。

  所以,這有它積極方面的意義。更積極的是造福,袁了凡遇到雲谷禪師之後,才了解命運有,但是命運不是不變的,命運是操縱在自己手上的,自己可以創造命運,可以改造命運。以後他真正改過來,完全改過來。所以,命運是自己創造的,自己可以改變的,這是它積極的意義。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成佛,我們可以成菩薩。我們成佛、成菩薩之後,可以在十法界裡面乘願再來,普度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這是最積極的意義。

  問:第三個問題,雖知有三惡道,三途苦,但若眾生不覺察其苦,那麼受果報之時痛苦是否存在?

  答:存在的。現在他不覺察,他為什麼不覺察?他迷得太深。譬如那些吸毒的,他認為吸毒很樂,他沉迷在那裡面,他不覺察;一旦毒品來源沒有了,他的苦立刻就覺察到了,他天天在吸他不覺察到,一天不吸那就不得了。他會不會有斷的時候?有斷的時候,必定有斷的時候。到他覺察痛苦的時候,他已經後悔來不及了。所以,今天一天到晚心裡想貪瞋痴的,他想得很高興,將來墮到三途,這個苦了。墮三途他知不知道?知道,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必須要他果報報盡,那個罪要受完,就好像判刑的人一樣,一定要把他服刑的期間服滿,他才能夠出頭,這是很苦的事情。

  問:這位同學有六個問題,上品上生是否淨土法門當中最高的境界?

  答:這是在修行過程當中是最高的,不是證果最高的,是修行裡面最高的。證果比這還要高,那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這是講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達的時候上品上生是最高的。

  問:第二個問題,持名念佛至三輪體空,是否為實相念佛?

  答:是的。但是這個相當不容易做到,因為三輪體空的時候,連三輪體空這個觀念都沒有;如果自己還覺得有三輪體空這個念頭存在,你已經沒有空,三輪沒空。所以,這是相當高的境界。譬如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你還覺得本來無一物,你已經有了,你有一個本來無一物,你還是沒有到無一物,還是有一物的境界。所以,真正入三輪體空,連三輪體空都沒有,跟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是同一個境界,這個時候是實相念佛。

  問:第三是《觀無量壽佛經》中,中品、上品生者不用持名念佛,為什麼?

  答:他是用觀想。因為念佛的方法在《觀經》裡面提出了三種,除了實相沒有說之外,實相太高了,決定不是凡夫能夠修行的。實相是什麼人修?是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因為他才入實相的境界。權教菩薩他還有四相,《金剛經》上說的四相,有我、有人相,你達不到實相境界;真正四相沒有了,四相空了,那是實相境界。《觀經》不講那麼高,講一般境界裡面,它講觀想、觀像、持名,這三個方法都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以它講的是觀想念佛。實在講這三種方法我們可以合起來用,三種方法裡面最方便的、最殊勝的是持名,所以《無量壽經》裡採取持名,《彌陀經》裡採取持名。你就曉得,雖然用觀想到上品,持名一樣也是能達到上品。所以,方法雖然有三種,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達到上上品,不僅是中品、上品,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

  問:第四個問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之念佛法內,是否為自力法門而不用發願求生,是否較難,指「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答:這還是他力法門。為什麼?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所以這個法門是屬於二力法門。靠我們自己心想,靠阿彌陀佛的感應,是二力法門才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如果是不發願求生是決定不能往生的,這點諸位要知道,是不能往生的,你只能夠與西方極樂世界結個緣而已,這一生不能成就,那就很可惜了。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自他佛統統念的,絕對不是只念自佛,不念他佛,自他不二!自佛與他佛當中沒有界限,自他是一不是二,這個感應才快速,它才是圓、才是頓。如果自他當中劃了界限,這就不圓了,也就頓不了,自他當中沒有界限。

  問:現世是否可成就念佛三昧,證無生法忍?

  答:可以,可以做得到的,證無生法忍是屬於理一心不亂。《大勢至圓通章》這個方法就是最好的指導原則,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得心開就是成就念佛三昧,證無生法忍,就是這個意思。所謂不假方便,不用其他的方法,就是純粹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這個方法觀想、觀像、持名三個可以合起來用,一而三,三而一。譬如說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心裡想阿彌陀佛,心裡想阿彌陀佛是屬於觀想。如果我們面前對著有阿彌陀佛的佛像,供養西方三聖佛像,我們眼睛見到,這是觀像念佛。所以,有觀像、有觀想、有持名,這三個合成一個。我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編的《淨修捷要》,他就是把三個合成一個,不僅是身禮佛、口稱名、意想佛,實際上他把觀想、觀像、持名合成一個,這個方法非常殊勝。

  問:持名念佛不勞觀想,與觀想、觀像念佛,誰較殊勝?

  答:這個意思剛才講過了,實在講,講殊勝是持名殊勝,的確是持名殊勝。因為持名可以能夠做到不間斷。你要是純粹講觀想,依照《十六觀經》,那個相太微細了,我們心粗,相細,不容易觀成,這是難。如果專修觀像念佛,你一天到晚你要面對著佛像,那你的福氣很大,你不要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佛像面前。你也不要去工作,你的一切生活有人照顧,有人給你燒飯,有人給你洗衣服。否則的話,你燒飯,佛像就斷掉了,你離開佛了。那是很大的福報,這種大福報的人不多,不但是在家人很難,出家人都做不到。持名有個好處,行住坐臥不管在哪裡,我這句阿彌陀佛不斷,這個方便,所以它的確是三種念佛當中最方便的。因此自古以來,修這個法門的人都是以念佛為主,觀想、觀像來輔助。

  問:這位同學問的,如何不以色受想行識念佛?

  答: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曾經講過。雖然話是這樣說,我們能不能做到?其實是不能做到的。我們現在還是用色受想行識來念佛,這是諸位要明瞭的。用色受想行識念佛是我們凡夫初學的階段,高級的就不用。就像剛才所講的,念佛的三個階段,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都是沒有離開色受想行識的。到理一心不亂,三輪體空,離開了,就不用這個了。所以經上講的,不用色受想行識念佛,那是高級的人,那是實相念佛,不是初級的,我們一下做不到。但是要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念到相當程度的時候,我們能夠把這個放棄、捨掉,更升一級。假如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你死執著在色受想行識念佛,你頂多只能夠念到事一心不亂,你不可能證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功夫到那個程度了,要肯捨,像你念書一樣,你小學畢業了,你能夠把小學捨掉,你才能升中學;你要是留戀,我小學不能捨,你永遠不能到中學。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上面還有高的境界,達到這個層次了,我這邊要捨掉,才能夠晉升。

  問:念佛與念咒有何差別?

  答:這個差別很大。念佛,這個心變成佛,前面講是心作佛,心立刻十法界裡變佛法界。你念咒不一定變佛法界,咒裡頭內容很複雜,有很多咒都是跟鬼相應的。所以念咒的時候它感應特別快,特別殊勝,就是與這些天道、鬼道,因為很多咒語都是鬼神的名號,你叫他他就來了,他就現前。所以他有特別快速的感應。你跟他往來久了,關係密切了,眼前可以得一點小的利益,以後你想擺脫他的控制不太容易。就跟黑社會一樣,參加、進去容易,以後你想擺脫他很困難,往往你受這些鬼神控制,你不聽他的話,他就來找你麻煩,那你真是無可奈何了。念佛,我心變成佛心,變成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這與妖魔鬼怪不相干。所以這個不相同,差別很大。

  咒裡面,往生咒就是念阿彌陀佛,這是與阿彌陀佛相應的;前面跟諸位說了,大悲咒是與觀音菩薩相應的,這是我們知道的;六字大明咒也是與觀音菩薩相應的。如果我們遵照這個經訓,「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們可以不必持咒,專念佛號就好。持咒,往生咒可以念,大悲咒也可以念。

  問:第三,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

  答:極樂世界很特別,不是化土,也不是報土,是法性土,這個不可思議。所以,與十方諸佛的世界不相同,它是性德的相分。十方土是不是性德的相分?是的,當然是離開性德沒有一切法,那是性德迷的相分。西方極樂世界是性德悟的相分,這裡有迷悟不相同。

  問:這位同學第一個問題說,無想無念時,可以不用念佛,為什麼?會不會上無想天?

  答:如果你一直能夠保持無想無念,那就到了無想天了,那個麻煩就大了。這是說我們念佛的人,不是說你一天到晚不念佛,念佛的人,早晚兩堂功課不能缺,可見得你是念佛。平常的時候保持著佛號不斷,這個好,念得愈多愈好。偶爾在我們沒有妄想、沒執著、沒有分別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念佛可以。為什麼?念佛目的就是教我們心清淨,我們心已經清淨。但是這個清淨心你保持不長久,你又會胡思亂想,念頭一起來,馬上改成佛號,念佛效果在此地,所以要懂得這個方法。如果你一直保持在無想無念,那你是修無想定,你的果報在無想天,那就錯了。

  問:第二個問題,見佛有何好處?又法喜充滿的告知他人,以啟他人之信心,有何不可?

  答:這告訴人是看什麼人,真正對於念佛有信仰的人,真正肯念的人,可以告訴他;對不信的人,不修念佛法門的人,不必告訴他,告訴他他會毀謗。所以這要看人,看什麼人,不是每個人都不可以告訴的。見佛的好處前面說過了,給我們做個證明,念佛不是假的,功夫決定不會落空,佛給我們做見證。但是佛相出現的時候,現前見佛不是天天見,不是常常見;如果天天見,常常見,這著魔了,那個問題就大了。你在一生當中,見到一次、二次、三次,這好相,決定是好相,常常見到那就不是好相,這大家要注意到。魔才常常出現,佛菩薩不是常常出現,偶爾出現,當你功夫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他出現給你做個證明,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問:這三十二拜每一拜念三句佛號,每一句佛號有觀想,請師父慈悲再開示一遍。

  答:這個我看看,夏居士這個本子如果印來不及,我看你們人數不多,我們影印幾份送給你們好了,內容非常好,大家可以照這個去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