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摘要—從一部經得清淨心  (第五集)  1991/9  美國麥迪生  檔名:04-005-0005

  大概在民國五十七年的時候,台南將軍鄉有一位老太婆,也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站著往生的,多了不起!我去年在高雄講經提起這個事情,高雄很多同修都還記得,都知道。林看治寫的《近代往生親聞記》裡頭有她的傳記。我知道這個事情,是佛光山的一個工友跟我講的。那個時候星雲法師請我在佛光山教書,我有一天晚上帶了十幾個學生,在水池旁邊討論佛法,那個工人走到我們這個圈子來,給我們講了一個鐘點的開示,我們洗耳恭聽,聽了非常歡喜。那個老太婆是他的鄰居,所以他勸我們念佛,他說這個念佛是真的,他親眼看到的,講給我們聽。一句佛號,上上品往生,哪裡要這麼多麻煩,要繞這麼多圈子。所以經典愈涉獵多,思想愈複雜,心愈不清淨。確確實實人家腦子裡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了這個之外什麼也沒有,所以他能在那麼短的時間有那樣殊勝的成就,這個真正叫妙行。實在是值得我們反省,值得我們檢點,值得我們學習的。

  【於諸惑業及魔境。】

  『惑』是迷惑,『魔』是魔障。什麼叫「魔」?凡是對我們修學有障礙的都叫魔,這個要知道。

  【世間道中得解脫。】

  在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裡面,能夠覺悟、能夠不染,這就得解脫了。末後這兩句是比喻:

  【猶如蓮華不著水。】

  佛家常常用蓮花來表法,蓮花代表什麼意思?我們知道蓮花的根是生在泥土裡面,花是開在水上的,佛用這個做比喻,把池底的泥土比作六道,六道是染污的,雖然生在染污,它不染污,它超出了。泥土上面是清水,水比喻佛法,比喻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花開在水上,這個意思就是說四聖六凡統統不染,不但六道不染,佛法也不沾染,這就高明,超出六凡四聖,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十法界之上,十法界諸位曉得它是水,出了水那就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裡面有沒有佛?沒有了,無佛無眾生,超越了,所以是平等法界。《華嚴經》上華藏是平等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佛對我們講有佛、有菩薩、有聲聞、有天人,但是你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名字統統沒有,你聽不到,所以佛是隨順我們的知見,方便為我們說的,真正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平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名詞。所以這個比喻非常之好,佛門裡面常常用蓮花,看到蓮花就要想到《華嚴經》上這一句話,『猶如蓮華不著水』,世間所有一切法不要放在心裡,不要沾染。換句話說,我們在這個世間可以受用,不能把它放在心裡面,放在心裡面你的心就被染污了。你受用它沒有關係,就是小乘經上也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就給我們講,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這是世間事相;「不可得為世間意」,心裡頭不要牽掛,不能有。心要清淨,心是主宰,心清淨了,你的思想、見解、精神當然清淨,你的身體也會清淨,這個很重要,一切都是心為主宰。

  【亦如日月不住空。】

  這個比喻跟前面比喻,意思是一樣的,『日月』在太空當中運行,是動的,不是住的。這個比喻叫我們不要住,住就是住著了,不要住,不要著相,意思在此地。

  下面有兩首是講成熟眾生,二十一跟二十二。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要成熟眾生,當然要隨喜眾生,要恆順眾生,所以經文裡面有恆順、有隨喜功德,這是為成熟眾生而立的大願。眾生苦,一切眾生都苦;欲界裡面,佛給我們講了,苦苦、壞苦、行苦,統統具足。色界天人雖然沒有苦苦,他有壞苦、有行苦。縱然到無色界身體不要了,沒有身體了,這是我們現在世間人常講的靈界,靈界他們就覺得這不得了了。靈界怎麼樣?靈界是無色界,無色界還有行苦,並非究竟。他們今天所講的靈界,說實在話還到不了無色界天,無色界天太高了,不是。他們今天講的靈,恐怕是鬼神這一道,都不是正神。正神那個行持不像他們這樣子,正神的道德觀念、德行在人之上,我們人間聖賢人都達不到他的境界,哪裡是像現在邪知邪行,所以這個不是正法。由此可知,三界統苦,佛弟子總得要盡心盡力,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苦海。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而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真正覺悟來的。所以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我們要叫眾生脫離苦海,那就要幫助他破迷開悟。佛法的教學,目的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

  底下這兩句,是講他的願力廣大無邊。在時間上講『經於剎塵劫』,幫助眾生不是幾天的事情,不是幾年的事情,也不是幾百年、幾千年的事情,是無量劫,要發這個願。空間上講是十方,佛弟子要沒有這樣廣大的心量,怎麼能做得到?所以讀了行願品,時時刻刻要提起自己的正念,念念當中要有真實的願心去幫助人,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區,總有一個幫助人的願望。到底幫助多少?盡心盡力就圓滿了。佛弟子的本分應該要去做的。

  二十三首是「心行願」,是第四個小段。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常生歡喜心』,這一句出自於《華嚴經》上的,我們在這裡念到。這個兩首,我們非常明顯的看出來和合僧團。一個和合僧團,佛告訴我們至少是四個人,四個人志同道合,這就是一個僧團。前面我跟同修們說的遠公大師,當年建念佛堂,志同道合有一百二十三個人,那真是太殊勝了。僧團最少的是四個人,四個人稱為眾,佛家這個眾的單位是四個人以上,志同道合建立的僧團就是正法道場。這一個道場建立了,十方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為什麼?這個三歸依裡頭說的「眾中尊」。眾是什麼?眾是團體,世間所有團體沒有這個團體尊貴,這個團體四個人一條心。所以一切團體,眾就是團體,所有團體裡頭這個團體是最尊貴的。我們受持三皈戒,是「皈依佛二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這個眾就是團體,這樣的團體非常的稀有,是諸佛如來護念,護法善神擁護。

  但是實在來說,找四個人志同道合,還真難找,真不容易找。對於修學想法、看法完全相同,非常困難。我在台北這麼多年,我那個道場都做不到,大家同修雖然都是我這裡剃度的,每個人有每個人想法,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做法,不能和合。這麼多年天天講經說法,聽了還是有意見,你就曉得太難太難了。所以說台灣這麼小小一個地區,一個僧團不能出現。實在講,真有一個僧團出現,這整個台灣人都有福,因為它有諸佛菩薩、有龍天護持,這個地方就會不遭災難。為什麼不能和合?換句話說,每一個人不肯放下自己的成見,都自以為是,覺得你所講的未必正確,佛講的也未必正確,這就難辦了!所以大家在一塊共修,短時間像你們一個禮拜就這麼一次,這沒有關係,如果每天在一塊,吵的吵、鬧的鬧,問題都發生了。所以這個和合多難,太難太難了!所以這個經典上講的一切諸佛護念,這實在是不容易,就是它太難得、太可貴了。我們讀到這些地方,心裡真正要生仰慕心、慚愧心。我們能不能跟別人相處?不要問別人能不能跟我相處,我能不能跟別人相處?這個是和合關鍵的所在。每一個人都發心,都願意跟大家相處,這就是和合的基礎。和合必須放下自己所有的成見,這個才能和合。你有你的看法、有你的想法,就決定不能和合;每一個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那怎麼和得來?『同行』就是共同一起在一塊修行的人。

  我們這幾年來提倡這個《無量壽經》,實在講與這個和合稍微接近了一點。為什麼?大家都依這一部經,我們對世出世間法,想法、看法、做法,都以這個經為標準,以這個經為原則,把大家知見拉近一點。幾時能夠把自己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全以《無量壽經》,這個和合就達到了,所以每一天讀經是促成和合這個目標。依不同的經典,就有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思想完全開放的時代,完全自由的時代,任何人都不能夠約束別人,所以講和合就特別困難。一個家庭,父子見解都不一樣,兒子有兒子的看法、老子有老子的看法,都不能和睦。在外國,連小孩都不能夠責備他,我聽說美國的小孩會打電話給警察局告狀,警察就來干涉,這個問題嚴重了。所以父母不能教兒女,老師不能教學生,這成什麼世界了?無怪乎天下大亂了。所以這兩願要好好的去讀。第五個小段也有兩願,是「供養願」。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圍遶。於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在這兩首供養當中,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它所講的是法供養,與前面長行完全相應,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供養的境界,跟前面所講的完全相同,時間是盡未來劫,空間是十方,供養的重點是佛法,而且在佛法裡面特別顯示出普賢的行法,跟《無量壽經》第二章上所講的「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完全相應。所以魏源居士將這一卷經,附在淨土三經之後。淨土宗本來只有三經一論,現在有五經一論,這個五經怎麼來的?這部《普賢行願品》是清朝咸豐年間,實在講距離我們並不算很遠,咸豐皇帝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慈禧是咸豐的妃子。魏源把這一卷經附在淨土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他附在這個上面很有道理,這個不是隨便附的,真正有眼光。因為《無量壽經》跟這一卷經關係太密切了,不能不合起來讀。到民國初年,印光老法師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又附在四經的後面,變成淨土五經,五經是這麼來的。

  在傳記裡面我們曾經看到有記載說,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這個也有證據,不是假的。我們再看老法師一生的行儀,確實很像大勢至菩薩,就是跟《大勢至圓通章》所講的非常相似。他把這一章附在四經後面成為五經,淨宗的經論才真正圓滿。因為《大勢至圓通章》是淨宗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換句話說,那是淨土宗的心經,經文不長,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短,實在講非常非常重要。我們淨宗常常講的老實念佛,那個老實要什麼樣的標準才算老實?能夠做到大勢至菩薩的教導,那才算老實。他在修行方法上給我們講了兩句,那兩句就是老實,「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做到這兩句就是老實,這兩句做不到不算老實。再給諸位說,這兩句也是甚深禪定的妙門,因為《楞嚴經》上二十五位菩薩統統修的是首楞嚴大定,這是禪定裡面最高的定,是如來果地上的定。大勢至用什麼修的?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所以念佛這個法門是禪定,是最殊勝的禪定,這個很多人不知道。昨天還有人提出,問淨宗經典上講禪定講得太少了,哪裡曉得禪定講得很多,講得很究竟、很圓滿,他沒看出來。在此地我們也了解了五經的來源,五經到此地,這淨宗經典可以說非常的圓滿,沒有辦法再加一點進去了。所以這些確實都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見得到的。

  我們再看下面兩首,這是「利益願」,利益講三業不空。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諸有』是講的三有,三有就是講的三界。要細說有二十五有,二十五有歸納起來就是三有,三有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有什麼?有業因、有果報,有了這些東西。『所修福智恆無盡』,這是講在三界之中修福、修慧永遠沒有止境。『定慧方便及解脫』,這是在世間修出世法,定慧、方便、解脫,這是出世法。

  『獲諸無盡功德藏』,修因必定得果,果上只用一句話來說明,無盡功德藏。「功」是指你修學的功夫,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你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穫,這個德就是收穫。定是功夫、慧也是功夫,方便、解脫都是功夫。無盡的功德藏,是指的菩薩果位。這部經是大乘了義的圓教,圓教初信位的菩薩他的功德就等於小乘須陀洹,換句話說,真的是聖人,見思煩惱八十八種見惑斷盡了,這才證得初信位。初信位,在一般上講就證得了位不退,這是講斷證功夫,就入聖人之流了,位不退了,但是他的智慧、功德超過須陀洹太多了,絕對不是小乘須陀洹能夠比得上他的,只是講斷煩惱跟他相等,除這個相等之外,其他的都超過,統統超過。這無盡功德藏!既然有修、有證,當然要有用場,否則的話你的修證沒用途,那跟沒有修證有什麼兩樣?一定要起大用,這個用就是底下講的利益眾生。

  『一塵中有剎數塵』,這完全是華嚴境界,小大不二,一多不二,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塵」是依報當中最小的,「剎」是依報當中最大的。剎是什麼?我們通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你看一粒微塵裡面有微塵數的大千世界,一一大千世界(剎就是大千世界)又有無量無邊的諸佛,每一尊佛教化無數的眾生,菩薩見到了,上供諸佛、下化眾生,上跟佛求法,對下幫助佛接引眾生、幫助佛教化眾生。『恆演菩提行』,「演」字用得好,不但用言語來講經說法,還要身體力行,那就是表演的意思,要把它做到,做一個樣子給大家看。

  我們接著看偈頌第二十九首,這是第七個小段,「轉法輪願」。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這一共是有三首,十二句,這是說的諸佛如來弘法利生的大願。前面這三句都是講的境界,也就是講弘法利生的範圍,經上用的比喻,這個比喻實在是廣大無邊。開頭講『十方諸剎』,這是講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這個已經就不可思議了,往下看這個境界愈來愈妙,愈來愈不可思議。『毛端』是正報裡面最小,就是講我們的汗毛,毛尖端叫「毛端」。『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這是講正報裡面含攝依報,不僅僅含攝依報,這是空間裡面含著有時間,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時空不二。『佛海』,「海」就是形容佛之多,就像大海的海水一樣,無量無邊。十方世界,『國土』就是世界,世界也是無量無邊。普賢菩薩的修行,與時空合成了一片,也就是一切時、一切處,菩薩沒有不認真在那裡修行的,時間三際,空間十方。由此可知,修行絕對不是拘束在一點,也不是拘束在一個面,它是圓融廣大不可思議,這是普賢菩薩的境界。

  下面就講說法利生了。『一切如來語清淨』,語怎麼會清淨?心清淨。心清淨,言語自然就清淨了。凡夫的語不清淨,這個不清淨主要他是有妄想、有執著。妄想執著裡面,顯而易見的都是為個人的利益,起心動念總想到自己的利益,這是我們學佛的人要細心去覺察。時時刻刻,起心動念,念頭一動,馬上回來想想,這個念頭是不是與自私自利有關?既是為人,還是為自己。為什麼?我多做一點功德、我多做一點好事,沒有忘掉「我」,處處都是為了我。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這一關就破我執了。這是念念都不忘我,這個問題很嚴重,所以你就曉得「我」這一關這樣難突破。在所有一切法門裡頭,為什麼要選擇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我」這一關不突破也能往生,這叫帶業往生。可是修學其他法門,你不突破就不能出三界,這是一定的。唯獨淨土法門可以不破我執,能成就,除這一門之外,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都是要破我執才會有成就。難易就從這個地方看出來了,顯示出來了,哪個法門容易、哪個法門難。所以佛心清淨,他語就清淨,不但清淨,而且語非常之微妙。

  『一言具眾音聲海』,無量無邊的音聲,佛在一音裡面統統圓滿具足。同樣一個道裡,一個字、一句裡面,也具足了無量無邊的義理。所以這個經,我們要問,要認真去問,這個經裡面有什麼意思?有多少意思?我們可以講,經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是「一」,什麼都沒有;可是眾生要來問的話,它裡面就有無量義。佛的言語沒有改變,文字沒有改動,對初學的人有初學的講法,對中等程度的人有中等程度的講法,對阿羅漢有對阿羅漢的講法,對菩薩有菩薩的講法。一切眾生不同,這個經的意思統統不一樣,那你要學,到哪裡去學習?沒法子學,這東西能學得會嗎?活的,它不是死的。死東西,一個意思、兩個意思好學,無量義,到哪裡學?確實如此。你看看一部經,《華嚴經》太大了,自古以來註解這個經的人很少,就是它分量太大了。我們看看一般經,像《法華經》、像《楞嚴經》,幾百種註解,如果是一個意思那早就註盡了,還要幾百種?幾百種註解就幾百種的意思,你說哪個意思是對的?個個都對。哪個意思不對?個個都不對。這個佛法跟世間法真的不一樣。所以佛法的修學,古德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那個一經怎麼通?從一部經裡面得清淨心,所有一切分別執著妄想,統統都沒有了,那個就通了。心清淨,像一面鏡子一樣,無論什麼經典擺在面前一照,就無量義,無量義就生了,那就通了。所以你只要有念、有想,就不通;離開了想、離開了念頭,就通了,就沒有障礙了。妄想分別執著是障礙,障礙你本性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

  所以這個經叫你去念,念的時候不要打妄想,不要想經裡面意思,一直念下去,用意何在?是修定。因為不念經會亂七八糟亂想,念經了就不打妄想了,目的在此地!就是把妄想給念掉,念掉之後清淨心就現前了。清淨心就是根本智,一對照經典的時候,後得智從根本智裡流露出來,到那個時候這個經叫大開圓解。圓是圓滿,說法應機說法,他是什麼根機、什麼程度?就給他怎麼說法。所以說法是因人而異、因處而異、因時而異,沒有一定的說法,聽的人得利益了,這就對了!好像那個大夫用藥一樣,這個藥一用,他一吃病就好了,這就對了,就沒錯了。從治病上來說,我們中醫比西醫是有道理,中醫治病,醫師出的處方絕對沒有相同的,藥也沒有相同的。你們兩個得同樣的病,你們的體質不一樣,下的藥不一樣,或者藥用的一樣,分量不一樣。不像西醫,都是成藥,你們兩個一樣的,那個藥也一樣的,這個實在講是沒有道理的。的確是不相同的,那真的是中醫比西醫高明。高明就是什麼?他每個人都不一樣,用的藥就不一樣,這是正確的,這很有道理。佛經也是如此,同樣一部經,對任何一個人講的時候不會一樣的,這叫應機說法,才能夠叫大家得真實的利益。這個是統統離不開清淨心,清淨心才是一切法寶的根源,法寶從清淨心裡面流露出來的。

  『隨諸眾生意樂音』,這是契機,一定要適合眾生的根性,要適合眾生的願望,還要適合眾生的生活狀況,他修學起來才容易,才很快樂。這個法門修得很苦,那就有問題了。法門愈修愈快樂,所謂法喜充滿,這是對機。學得很痛苦,這個法門學得不對機,好像我們有病服藥一樣,這個藥服下去之後總覺得身心都清爽、輕快,病減輕了,這個藥有效。如果這個藥用了之後感覺到很痛苦,必定不對症,我們在得病看醫生的時候,這些常識知道。佛法經典就是藥,對治我們心病的,對治我們煩惱的。這個東西學了,煩惱增加了;學了,妄想也增加了,愈學還愈麻煩。不學佛,我這個生活好像過得還滿悠閒自在的,這一學佛,人也多了、事也多了、是非也多了,你想想看,你這個佛法學得如法不如法?不學佛的時候沒事,學佛之後事還多了,這就錯了。這些地方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佛說法絕對是恆順眾生,隨緣而不攀緣。

  我們怎樣接受佛法?自己所具備的條件是「誠敬」。從前曾經有人問印光老法師,向他老人家請教,有沒有方法能夠很快的契入佛法,老和尚答覆他說,有!誠敬二字,真誠恭敬。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換句話說,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誠敬是自己具備的條件,另外一方面是三寶加持的。三寶加持的力量與你誠敬心成正比例,你有一分誠敬,佛菩薩那個神力加一分;你有兩分誠敬,他加兩分。加多了沒用處,你得不到;加持加少了,他對不起你,絕對跟你自己成比例的。換句話說,沒有虔誠恭敬就得不到諸佛菩薩加持,這就說明了許許多多聽經的人他得不到利益,雖然你看到他每一次都來聽,聽了很久,私下聽聽他談談話,邪知邪見。聽那麼久的經,沒有聽進去,沒有聽懂。縱然說得再淺,他也沒有聽懂,甚至於還有把意思聽錯了,這個都常常見到的。我這個道場都常常見到,講完經問問他,他把意思全講錯了。這印祖說得很有道理。這樣才能夠得到佛菩薩神力加持,我們念《普賢行願品》就得到普賢菩薩威神力加持,我們念《無量壽經》就得到《無量壽經》的加持,我們念《普門品》就得觀音菩薩的加持,一定得本尊的加持。這才真正體會到意味。

  下面是第八小段,「淨土願」。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這個八句是屬於淨土願,淨土必須要先淨心。維摩長者,在經上告訴我們,維摩居士是跟釋迦牟尼佛同時出現的,他老人家是示現的在家佛。成佛,在家可以成佛,維摩示現的是在家佛,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出家佛。成佛,在家、出家都能成就,這是兩尊佛同時示現在世間,也是告訴我們,修行證果不在形象上,也告訴後人應該如何去求法。像我們現在一般觀念上錯誤,只要看到出家人,唉呀,這都是了不起!在家人修持再好,跟出家人一比總是矮了一段,沒看在眼裡,這個觀念錯誤。真正學佛求道,是要看那個人他的修行功夫,他的真實學問,是要看這個,不能看外表。維摩居士當年在世,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像目犍連、舍利弗,這是佛的大弟子,當然弟子見佛都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這是印度的古禮,最敬禮。目犍連、舍利弗見了維摩居士,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在家居士,他們兩個是出家人,對維摩居士的禮節跟對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沒有欠缺一點。這給我們說什麼?說師道第一,佛門裡面老師是第一大,一定是尊師重道,老師不一定是出家在家,只要是在老師的身分,他就是第一大。我們今天人犯了很大的錯誤,特別是出家人,見到有修、有德的居士,總認為他是在家人我不願意跟他學,錯了,大錯特錯!有許多在家的居士修得比出家人好,真是真正的大善知識,在這一個時代多少人當面錯過,非常非常的可惜,所以我們真正學佛必須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歐陽竟無在「內學院訓」裡面,那個小冊子就講得很清楚,引經據典,說明佛法是師道。在教學裡面老師是第一大,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

  在近代,確實我們很多觀念上錯誤、做法上錯誤,這個對於佛法的弘揚、弘傳都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偈文裡面,普賢菩薩說『我能深入於未來』,他有能力到未來,我們沒有能力,我們也沒有能力回到過去,更沒有能力進入到未來,他有這個能力,這說明了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是真實的。如果是真的,怎麼能回到過去、怎麼能到未來?不是真實的。這個理論現在逐漸被科學家發現了,如果時光倒流,可以能夠回到過去,科幻電影、小說裡面有時光隧道,有這些觀念了。那是真的,但是現在科學家不曉得用什麼方法可以回到過去,可以能夠進入未來。佛法裡面能做到,為什麼能做到?因為佛法知道,時間與空間是我們妄想執著裡面產生的,不是事實。你看它在百法裡面排列的,排在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抽象的概念。時空從哪裡來的?是抽象概念上發生出來的,不是事實。

  怎樣能突破?你把這個抽象概念捨掉就突破了。譬如以最簡單的例子來說,許多同修從台灣初到美國來,來了一、二個星期,時差就搞得很苦,為什麼有時差?他有時間的執著,有分別執著,假如你把時間分別執著丟掉了,你怎麼會有時差?就沒有了,這是真的,一點不假。只要你有這個執著,就決定有,你沒有這個執著,這個東西確實就沒有了。我往返都沒有時差,為什麼沒有時差?我沒有時間,所以沒有時差,你有時間就有時差,我沒有。我沒有時間,問問你們現在是幾點鐘了,你們就幾點鐘了,我沒有,我沒有時間。這要問為什麼沒有時差?把時間丟掉了。所以菩薩達到清淨心,清淨心裡面沒有界限,沒有過去、未來的界限,沒有東南西北這個十方的界限。所以他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過去、現在、未來,統統展現在面前,還有什麼入不入。這是事實真相。下面就講得更好了,『盡一切劫』,這個把時間就說盡了,過去劫、現在劫、未來劫,把它收在一念,又能把一念展開為一切劫,一切劫實在就是無量劫。『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確實這只有心到相當程度的境界才能達到。我們知道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像經上講的這種境界,最低限度要八地以上,那都入這個境界了。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三世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在一念當中統統見到了。我們曉得華嚴境界跟西方極樂境界完全相同,在《華嚴經》上必須是法身大士才能夠入這個境界。在西方淨土,博地凡夫下下品往生也能契入這個境界,這就不可思議,這就叫難信之法。佛在經上講一般修行修到這個境界,至少要用兩個阿僧祇劫的時間,才能沾到邊。念佛人這個便宜佔大了,念個三年五載,這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不是沾邊了,是深入。這個難信,誰能相信?難信之法!等覺菩薩對於淨土這個理論,還是像隔羅看月,它不是沒有道理,道理太深了,不是普通人能夠明瞭的。所以那些通宗通教的大法師,有的真的不如一個老太婆,老太婆給她一講她就相信,她就成就,這是什麼原因?《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聽能夠接受,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一聽到這個法門,十方諸佛冥冥當中加持他,自己善根發現,又得佛力加持,他馬上歡喜就相信了。所以這個絕對不是一般羅漢、菩薩能夠比的,羅漢、菩薩沒有他善根深厚。

  也許我們聽了有懷疑,他既然善根這麼深厚,他為什麼不當羅漢、菩薩?還當凡夫,還當個愚痴的凡夫?那個羅漢、菩薩高的不得了,為什麼善根還不如他?這一點我們要曉得、要明瞭。譬如兩個人念書,兩個人都很用功,一個考取學校,一個沒考上,那個考上的就好像作了羅漢、作了菩薩,沒考上就是沒上過學的、沒念過書的。當然考上學校,他年年升級,菩薩階級愈升愈高。可是這個沒考上的他也很發奮,年年都在讀書,雖然年年讀書,運氣不好,年年都沒考上,我們就是這類人。我們絕對不是這一生當中才學佛,要是這一生當中才學佛,不可能的,你怎麼可能對這個法門生歡喜心?不可能。多生多劫,多生多劫為什麼沒成就?說實在話對這個世間貪戀、有牽掛,修得是不錯,臨命終時一個妄念來了,沒去成。這樣搞得生生世世生死輪迴,這樣耽誤掉的。耽誤是耽誤,但是善根福德在,善根福德沒丟掉。這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換句話說,我們的修行都沒有達到及格的標準,沒達到這個標準。什麼叫及格的標準?見思煩惱裡面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念佛求往生的願不切,又想往生又捨不得這個世間,這就沒成功。真的想往生,這個世間統統要捨掉、要放下,不能帶著去,我們是為這個因緣耽誤掉的。但是我們的善根福德是累積在那邊,無量劫來累積的善根,今天又遇到這個經典,一觸發,我們的善根觸動了,現前了,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我,我們自己沒有感覺到,有人是感覺到,有些人沒有感覺到。沒有感覺到,還是加持你,這才使你對這個經典一聽就生歡喜心,深信不疑,一向專念。所以它不是個偶然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老實念佛的人,他的善根福德超過菩薩,聲聞、緣覺就更不必說了,超過菩薩了。這個樣子才能入佛的境界,才能夠體會得諸佛如來『如幻解脫』,以及他的威神力用。我們再看下面的句子: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這個八句是「承事願」。三福裡面有「奉事師長」,此地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偈頌前面講境界,這個境界實在不可思議,確實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正中現依,依中現正,『毛端』是正報,佛剎是依報,這是毛端裡面現佛剎,正中現依,現的依報不可思議。它不是現一個大千世界,是現的三世莊嚴剎,現的是過去、現在、未來,統統都在這個毛端裡頭顯現出來,毛端沒有放大、世界沒有縮小,到底怎麼個現法?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一品經品題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可見得這個偈頌,真的是每一段裡面都是這個境界。

  前面是舉一個,然後再給你講,『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嚴」是莊嚴,莊嚴佛淨土,莊嚴諸佛淨土。「毛端」無量無邊,現剎更是無量無邊。普賢菩薩有這個能力去參拜諸佛莊嚴淨土,他有這個能力。『所有未來照世燈』,這個「照世燈」是比喻,就是指的佛陀,把這個世間比做黑暗,佛代表的是光明,照破黑暗,利益眾生,這是用比喻來讚佛。『成道轉法悟群有』,「有」就是眾生,指的九法界有情眾生,有就是有情,九法界有情,「群」就是指九法界。佛示現成佛,講經說法,開導一切眾生。

  『究竟佛事示涅槃』,「究竟」是圓滿,圓滿之後佛就示現般涅槃,佛就入滅了。這個圓滿,諸位要曉得,是一個階段的圓滿,要講究竟圓滿那不可能的,那達不到的,一個階段的。你譬如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那個時代,這個時代應當得度的他統統得度了,這度完以後再沒有了,還有那些佛弟子沒有成就的,根性沒有成熟,那是什麼?下了種子了,種子下去,成熟的已經成熟了,該下種子的都下種子了,沒事了,沒事就走了。諸佛菩薩決定不可能沒有事住在這個世間,沒有這個道理,住在世間什麼事?就是度眾生的事。度眾生要靠緣,有緣的都得度了,沒有緣的趁早走了。眾生,像我們凡夫是業力住世的,那沒法子,不自在,想走走不了,業力主宰的。換句話說,在這個世間該享福的享福、該受罪的受罪,為什麼?果報。所以人生,什麼哲學家、科學家,講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那都叫妄想。人生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佛法說得好,人生在世為的是什麼?人生酬業,這個講法講得太高明了。酬是酬償,業是業報,你從前造的業你現在該受報了,人生在世就為了這個。你造的善業,那你今天享福,你過好日子,你得的果報;你造的惡業,你應該受罪,人生在世就幹這個事情,你說這個多可憐!看穿了一文不值。

  佛菩薩到這個人間來示現,為什麼?是為了度化眾生,度化眾生那是有機緣的,緣成熟了,得度。一個人、兩個人成熟,諸佛菩薩用化身來度;眾多人同時成熟,以應身來度。像釋迦牟尼佛出世,那是應身,為什麼?那是有很多的人機緣在這個時候成熟,沒有緣絕對不現在這個世間。就像我們凡夫,凡夫沒有業,不會出現在這個世間,確實是來酬業的。這個講人生事實的真相,我們要清楚、要明白。明白事實真相,我們就心平氣和了,與大眾相處,我們不迷,我們覺。我幹的是什麼,他幹的是什麼?我統統清楚、統統明瞭。哪些事情我該說,哪些事情不該說,自己也明瞭。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都知道了。佛法就是給我們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這一期教化圓滿,示現入般涅槃,菩薩統統隨喜、統統親近。

  底下有三首偈是講「成正覺願」,這裡面十二句都是講的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實在講這十二句裡面,多半都是講如來果地上特殊的能力,不是菩薩所能夠比的。第一句是講他的神通,能夠在一念之間周遍法界,有這種能力。這個能力就是遍到,想到哪個地方立刻就到達。西方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在整個法界(太空)裡面,這個距離不長,很短,一念就達到了,可見這個速度不是任何速度能夠跟它相比的。我們今天曉得速度最快的是光、是電,光電跟神通力來比較,那太小了,微不足道。如果用光,從我們地球發射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不曉得經過多少萬萬年才能達得到。天文學家計算這個銀河,從這一端到那一端,利用光的速度都二十年,這一個銀河系。就算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大千世界,這當中十萬億個銀河系,這還得了!你說那個光要多少年才能達到?你看這個念力,心的力量,一念就到了。所以這個速度不是任何速度能夠相比的,這是本能,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現在我們這個能力喪失掉了,喪失不是真的失掉了,真的失掉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法子,去不成了。不是真的失掉,是迷了。迷了,這個作用現不出來。哪一天不迷了,這作用就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