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  (第十一集)  1988/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4-002-0011

  請掀開經本,第一四一二頁第三行。上次講到「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上次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我們接著看下面經文: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這就說明為什麼要恆順眾生。我們看了這段經文,這普賢菩薩為我們說的,我們聽了之後還是感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恆順眾生就是『供養諸佛』?為什麼尊重承事眾生就是『尊重承事如來』?眾生跟佛有這麼密切的關係嗎?我們再看看底下一段,就明瞭了。

  我們凡夫說迷,在迷位,佛菩薩大覺。迷的是什麼?他覺的又是什麼?我們迷,是不知道眾生跟佛是一體的,是迷的這個;諸佛菩薩覺悟,就是覺悟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讀到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我們前面所講的,從「禮敬諸佛」那時候開始我就提醒諸位同修,諸佛是誰?一切眾生。你能夠禮敬一切眾生,你看這個經文,不就是禮敬諸佛嗎?就是禮敬諸佛如來。你要是歧視、輕慢一切眾生,就是歧視、輕慢諸佛如來,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佛法是平等法,佛法是清淨法。如何叫我們自己心地清淨、平等面對一切眾生,這才能夠入佛知見,才能真正像諸佛如來一樣的大徹大悟。我們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何以故。】

  這一句是假設的疑問,為什麼?『何以故』就是今天的話說「為什麼」,用這一句提醒我們的注意。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這是說明原因。菩提心裡面雖然講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菩提心的本體,深心是自受用的,大悲心是他受用的。菩提心裡面,實在講最要緊的就是他受用,就是對待別人的心。佛門裡常講,佛家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它沒有說深心為本,沒有說直心為本,而說以慈悲為本,你就曉得菩提心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大悲心』。沒有大悲,換句話說,就沒有佛法;沒有大悲,深心跟直心都不能夠顯露。所以菩提心完全展現在大悲心上,它是以大悲心為體。大悲從什麼地方顯露?在眾生。沒有眾生,佛的大悲心怎麼能顯得出來?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諸位要是真正明白這個意思,諸佛菩薩能離得開眾生嗎?離不開。菩薩要想成佛,你要是離開眾生,你就成不了佛,你也成不了菩薩。離開一切眾生,可以成什麼?可以成個阿羅漢,小乘人,他證的涅槃叫偏真涅槃,絕對不是如來果地上的大菩提、大涅槃,不是的,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你要想成無上菩提,決定不能離開眾生。要以大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從一切眾生之中,培養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這就是生了菩提心,因菩提心你才能證得無上菩提。這是把理給我們說出來了。所以,十大願王對象都是一切眾生,禮敬是對一切眾生,稱讚也是對一切眾生,供養還是對一切眾生。底下一段是比喻: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這個比喻裡頭,他把『曠野』比喻為生死,生死曠野;把不生善根的比喻作『沙磧』,沙磧我們現在講沙漠;『大樹王』比喻作佛;禪定、智慧比喻作『枝葉華果』;樹根是比喻一切眾生。花表菩薩,果表佛,你要成菩薩、成佛,大樹要開好花、結好果,要怎樣培養它?要培養它的樹根!把樹根比喻作一切眾生,水就代表大慈大悲,以大慈悲水灌溉大樹的根,它才能夠生長枝葉花果。這個比喻非常有道理,意義非常之深,不但成佛、成菩薩要慈悲一切眾生,就是人天福報也離不開慈悲一切。這個世間有大福德的人,從前做帝王的,現在做總統的,這些大富大貴,都是前生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他今天才有這個果報。佛菩薩則是以清淨、平等的慈悲對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所以他成就最偉大的。

  我們想想,這個世間人都有慈悲,可是這個慈悲心應用的範圍大小不相同。一般人的慈悲心範圍很窄小,不大;換句話說,他將來的成就也小,他開的花也小,結的果也小,不大。譬如說,前幾天有個同修來跟我講,他們自己要建個念佛堂,也想學講經,弘揚淨土法門。聽了之後我就搖頭,我說「你們的心太小了」,這是真的,「你們念佛往生有問題」。我說今天我們佛教在世界上不能夠弘揚,不能夠光大,不是佛教徒不多,不是佛教沒有力量,力量分散掉了。各人搞個小道場,各人搞個小廟,財力分散了,人力分散了,幹什麼都幹不成功。這樣念佛能往生嗎?不能!你跟佛菩薩的本願不相應。

  所以我就勸他,你真正發心,你到我基金會來,你想做領導人,我這個董事長馬上讓給你,我這是真的,不是欺騙人;我們總幹事也願意,都讓給你;我們做護法,我來護持你,使你能夠把佛教發揚光大,這是說的真心話。我們在第一屆圓滿的時候,我就到處找人來接,找不到!我找台中蓮社,台中蓮社他們派不出人來。找到淨律寺的住持,懺雲法師的徒弟,我跟他見過一次面,聽說這個人很不錯,真正懂得因果,我派專人到那裡去請他,來接收我這個地方。結果回來的人告訴我,他說他們聽了之後懷疑,大概是我們這裡出了紕漏,出了亂子,大概辦不下去了,爛攤子交不掉,要找他。你看看,這是他沒有福報。我絕對不會把爛攤子交給別人,我一切都做成功了,做成功了要交給別人。我說我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

  我此地交出去,我到別的地方再創一個,我到其他的國家地區再創一個。就是希望大家力量要集中,人力集中,財力集中,佛教才能發揚光大。今天世界許多地區請我們去弘法,我們派不出人來,人力散掉了。財力真是無所謂,為什麼?有財,我們就多做一點,沒有,就少做一點,這個自在;但是沒有人,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功。所以希望大家要發大心,要把力量集中,不要分散。你們想做領導人,我的確給你磕頭作揖,我立刻讓給你。我的觀念是誰領導都一樣,只要能把事情做好,我們在旁邊決定擁護。

  這個比喻非常的深刻,現在我們念佛人,實在講都是心量非常的窄小。我要搞幾個人,搞個小念佛堂,搞個圈圈,各個人都獨立,連淨土法門都被分化掉了,這個心態求生淨土會有障礙。所以心量要大,不要執著自己,不要執著個人,一切為一切眾生著想,為諸佛菩薩來弘揚這個法門。下面這是以比喻來合法: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

  花比喻菩薩,果比喻佛。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這個意思就是說,諸佛菩薩都是從迷而悟的,從妄而證真的。迷的是什麼?這經上告訴我們,迷的就是不知道本末,不知道法界的真相,迷的是這個;法界原來是一真。佛教傳到中國的早期,不僅僅我們同修一個法門大家看到是一家人,各宗各派統統都是一家人,所以寺院叫「十方常住」,沒有界限的。不僅是出家人,任何寺院都可以掛單,所以一出家不怕沒有住的地方,沒有吃飯的地方,任何寺廟都能住,到那邊他都會接待。就是在家的信徒,在任何寺廟裡面,你想去住幾天、住幾個月,沒有問題,寺院統統接待。一般寺院分內院、外院,外院統統是居士們他們居住的寮房。聽經、課誦在一起,四眾都在一起,像念佛、參禪、講堂裡面聽講都在一起,沒有分別的。不像現在人,現在人煩惱太重,障礙太深。煩、障是什麼?就是分別心、執著心,這是我們修學最大的障礙。這個障礙減輕,不僅將來往生得到方便,即使對開悟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下面再一番的解釋,的確是不厭其煩,普賢菩薩唯恐我們不能夠理解他所說的意思,再一次的證實。

  【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圓教的佛果。藏教佛、通教佛、別教佛都是屬於正等正覺,不能加「無上」,「無上」是圓教佛。對待一切眾生一定要大慈大悲,這個大慈大悲是看一切眾生跟自己沒有兩樣,這個慈悲叫「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的,沒有任何條件,「同體大悲」。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清淨心裡頭變現出來的現象,實實在在它是一體。佛菩薩就是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體,眾生在這裡面起分別、執著、妄想,不曉得這是一體。

  今天佛教如果要再在這個世間重新建立,要能夠恢復到像過去那麼樣的興盛,給諸位說,道場決定不能多。像我們台灣這個地區,一個道場夠了,每個宗一個道場,佛教大小乘一共十個宗派,每個宗派有一個道場。現在交通便捷,你去道場裡面參學,可以說不需要費多少的時間就能夠到達,不需要建那麼多的寺廟。你們諸位想想看,一個寺廟裡頭住幾人?那幾個人,寺廟就像家一樣,柴米油鹽樣樣都要過問,樣樣都要操心,出家人哪有時間去研究經典?哪有時間去修行?沒有辦法。

  如果我們有一個道場,這個道場住上幾千個人,管事的人有個幾十個、百把人就夠了,他們來執事,他們管事;換句話說,絕對大多數的人他什麼事情都不要管。研究經典的,好好的研究經典,領眾念佛的,好好的領眾念佛,各人有專業,他才會有進步。叫他樣樣都操心,他將來是一事無成,寺廟沒管好,經也沒念得好,不要說研究,念都念不好。念一部經不曉得錯了多少字,不曉得掉了多少句,念都念不好,有什麼辦法!為什麼?一面念經一面想到有什麼事情來了,這個沒有法子。所以現在佛法不如以往,道理就在此地。

  一個地區,我是絕對不贊成有很多道場,除非你修學不同的宗派法門,你可以建一個獨立道場。學禪的建個禪宗道場,學密的建個密宗道場,念佛的建個念佛道場,這樣就好。一個地區每個宗派有一個道場,這樣人力、財力一切力量都能集中,道場才能興盛,才能產生深遠的影響。小道場裡頭不出人才,這是一定的道理。為什麼?他人心定不下來,工作一樣多,一樣要繁忙,樣樣都要去照顧;換句話說,不可能心定下來修行、研經,都不可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這是從反面來說。『菩提』就是前面所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的佛果。你要想成就無上佛果,你決定不能離開眾生;離開眾生,一切菩薩絕對不能夠成佛。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我們在這部經上深深的體會到,經中真實的含義是人人都是善財,善是表示善根,財是表示福德。你能信、能解,這就是善根;你能夠遇到這個經典,能夠遇到這一乘了義的大法,你能夠明瞭,能夠發心修學,這就是福德。所以,你具足善根、福德,就是善財。既是善財,一定要依教奉行,應當直下承當,『平等心』就是見自他不二,利益眾生就是自己成佛。所以真正能夠體會,能夠理解,才曉得恆順眾生就是增長大悲心,圓滿大悲心。大悲順眾生就是供養如來,我們在第三願裡面講的「廣修供養」。

  【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一段是總結「恆順眾生」,第九願。下面是第十願「普皆迴向」: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

  『迴』是迴轉的意思,『向』是趣向,也就是目標。意思是說,把自己所修的種種善業,回過頭來要向著我們所求的目標。經裡面告訴我們,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迴向三處。前面說「恆順眾生」,所以第一個我們迴向給眾生,這個力量非常的偉大。真正能發迴向心,必然是勇猛精進,為什麼?不是為我自己修的。如果為我自己修的,我今天懶一天不要緊,這我自己的事情,與別人不相關。如果想到我是為一切苦難眾生去修的,我要偷一天懶,他們就多受一天罪,於心不忍;我早一天成就,他們早一天得度。所以迴向心要發的時候,這個人必定勇猛精進,必定很快就成佛,因為他所修學的不是為自己,他為一切眾生,所以他要精進。

  我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心發不起來。為什麼發不起來?不知道迴向眾生有那麼重要,就跟前面講「恆順眾生」,不知道恆順眾生這麼重要。所以對於眾生決定不肯遷就,要堅持自己的執著,這就沒有法子,十大願王就不圓滿。十願有密切連帶的關係,一願不圓滿就願願都不圓滿,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這十願,我有一、兩願修得很不錯,其他的差了一點,沒有這個道理。一樣圓滿,一切圓滿,一樣差,樣樣都差,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

  第二,「迴向佛果」,就是迴因向果;第三,「迴向實際」,就是迴事向理。所以,迴向能把我們的心量拓開,能夠破我執、法執,這個功德不可思議。請看經文: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

  這就把前面九願統統都包括在其中。前面九種的修行。

  【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第一個,「迴向眾生」。我修十大願王,我修十波羅蜜,我每天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為一切眾生。還不僅為現前一切眾生,全世界的一切眾生,這個心量還太小。你要為這個地球上全世界眾生,你來生可以做個國王統一全世界,做這麼大的國王,你成不了佛。為什麼?你心量太小,只有包一個地球,除了這個星球之外,無量無邊的太虛空,你就沒法子。你看菩薩講的,「盡法界,盡虛空界,一切眾生」,這才是成佛的心量,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為什麼人修的?所以有些人說,學佛的人消極,學佛的人自私,他搞錯了;他要真正明瞭,才曉得世出世間只有修普賢行的人最偉大,沒有比這個更偉大的。我們今天在佛門裡頭做一點點功德,都是為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而做的,你做得就自在。真的會做到不疲不厭,你的工作裡面有樂趣,工作裡面有法喜,法喜充滿。所以心量要廣大。底下一段是「回向菩提」: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

  病裡面有身病、有心病,身病好治,心病難醫,所以佛法重要的就是對治我們的心病。

  【欲行惡法皆悉不成。】

  你想作惡,惡做不成功。為什麼?沒有緣,缺少緣,惡做不成功。

  【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你發心想做樁善事,有善緣,有諸佛護念,有龍天善神保佑你,加持你,使你一切善事能成就,惡事不成就。

  【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這一段就是講的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一切諸惡趣門』,就是貪、瞋、痴、慢、疑、惡見,《百法》裡面所講的六種根本煩惱。我們能把這六種根本煩惱斷掉,你就脫離三界,不但不會墮三惡道,六道輪迴也超出了,這是「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就是指的本經。這個經用什麼方法開示?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依照這十個原則去修行,念佛求生淨土,往生西方世界就證大菩提涅槃。

  【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皆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這個是大願,發這個願代眾生苦。是不是真能代得了?不見得。雖然不見得,佛菩薩的確有代眾生受苦的心,他有這個願心。代不了是什麼?眾生各有各的業報,沒有法子。這裡頭要講求緣分,譬如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是阿彌陀佛把這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的惡業,他真的給你代替了,他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方法給我們代了。但是如果我們不願意往生,無可奈何,這個沒有辦法。阿彌陀佛雖然想代眾生苦,也代不了,你得願意去才行!這是講的緣分。你有這個緣分一往生,所以講「帶業往生」,你的見思、塵沙、無明煩惱統統沒有斷,無始劫以來跟一切眾生所結的冤業統統帶去。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把它消滅掉,把它轉變成度眾生的宏願,是這樣的方式。除這個方法以外,你想代一切眾生受苦,的確是不容易。唯一這個修行人是勇猛精進,這是代眾生苦,希望他們早一天覺悟,希望他們早一天回頭。

  【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一段就是結顯無盡,也是「迴向實際」,實際就是法界。法界無盡,所以菩薩這個迴向大願念念無盡。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

  一切菩薩廣大願海、行海,可以說都是以這十個大願為根本,所以它稱之為願王。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很明白的看出,西方世界就是普賢菩薩的世界,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普賢菩薩。所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真的是沒錯。《無量壽經》一開頭就講十六正士,與會的這些人,「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統統都是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再仔細深入一觀察,原來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普賢菩薩的世界,到那個地方統統是普賢菩薩。

  咸豐年間魏源居士(魏默深居士),將這一卷經跟淨土三經合起來,稱為「淨土四經」,這個見地非常的了不起,「淨土四經」是從這兒來的。他把它列入淨土重要的經典,與三經等量齊觀,是非常有道理的,後人對於經藏明白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印光大師再加進去的,變成「淨土五經」。四經、五經的來源,我們總得要曉得。明天大乘精舍辦了一個講座,在中山堂,邀我去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一共只有三天,就是明天、後天、大後天三天,都在中山堂講演,時間也是在晚上。三天主要就是講淨土法門,我明天得看看聽眾是那些人,再看怎麼個講法。這麼短的時間,把淨土法門、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介紹給大家,不是個很容易的事情。時間短,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家。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

  這一段經文,前面一句是結顯三處。『成熟』就是證入,我們俗稱叫得道、證果,成熟就是得道、證果的意思。特別是這個法門的意趣,一般宗派行門說在一生當中成熟,的確不容易。為什麼?煩惱不斷,怎麼可能會有成就?不可能的。但是在淨土法門,只要往生就是成就,哪怕是下品下生,也是不可思議的成就。這個諸位一定要深入淨土經論,你才會明瞭,你才會認真的去修學。這個法門知難行易,做,不難,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很難,那是相當之難。但是你愈明瞭你的信心愈堅固,你的願力愈強大。

  我們今天信心若有若無,願力又想去又不願意去。西方世界好!叫你現在去,不敢,不肯去。現在我決定不肯去,等我老了、死了再去,現在還沒老,還沒死,還不想去。這個信心有問題!真正想去是什麼?現在沒能力去;有能力趕快去,多一天也不想留在這個地方。那個願才是真願,才是真正的願力,我們現在信、願、行都有問題。所以菩薩在此地一再囑咐我們,『汝於此義,應如是知』。再看底下一段,這是比較經教法門的勝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

  這是拿世間珍寶、樂事來做個比喻。這個數量我沒法子算得清,你們仔細念念這個經文,這個數字是天文數字。比天文數字還大,我想現在天文學家也沒有辦法說出來這個數目字,數字太大了。

  【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

  這世間哪有這麼大的施主,能以這個世間『上妙七寶』、『最勝安樂』布施一切眾生。布施多少眾生?跟上面講的數量一樣多。

  【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

  下是布施眾生,上供諸佛,數量都像前面說的那麼多。這不是一次布施,一次供養,不是布施一個月,布施一年,供養一年,不是的。你看時間多久:

  【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

  數目字像前面一樣大,時間是用劫來計算的。這樣天天供養,天天布施,沒有中斷,無量無邊劫沒中斷。

  【所得功德。】

  你說這個人功德多大?這個人的功德,我們沒辦法想像。這個比《金剛經》上、其他經上比喻大得太多了,境界大,時間久遠,數量、數目字也超過。《金剛經》上「大千世界七寶」,哪能比得上它?差遠了。一個大千世界才一個世界,這是『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一個大千世界才一個佛剎,哪能比?不能比。他所有所得的功德。

  【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這就說明前面講的是財布施,是以上妙七寶、人天最殊勝的安樂;換句話說,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是這兩種布施。這樣大的布施功德,還不及有人聽到這十大願王,聽多少時候?聽了一次,『一經於耳』,你阿賴耶識裡頭種了這個種子,十大願王的種子種下去,這個功德超過前面的功德,不能比!

  可是,話雖然這樣說,我們這個世間人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前面那種布施的功德大家能看得見,這個功德看不見。「你說這個功德大,我什麼也沒得到」,看不見!不曉得這個功德的殊勝。殊勝在哪裡?你將來總有一天遇到緣,就憑你今天聽經這個種子,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作祖;你如果這一生發願,你這一生成佛。所以,學佛的人要覺悟,不要跟世間人去比。世間人所幹的事業,是六道生死輪迴的事業;學佛人所幹的事業,要跟諸佛菩薩一樣,在盡虛空遍法界普度一切苦難眾生。這個世間沒有法子跟他比,這個功德是真實的、偉大的功德,世間人迷惑顛倒,他哪裡會懂?

  我前天(星期天),晚上我有個同學會,我們其中有個同學,也是做建築的,發大財。對於佛法不相信,認為佛教出家人不過都是些神棍而已,給人念念經,騙騙人的錢而已。他的觀念就是如此,你怎麼樣講他都不相信,這種人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一闡提」,可憐!他現在在得意的時候,狂妄,到他將來失意的時候,他後悔都來不及;失意的時候,那可憐相就擺出來了。一個人能夠保證這一生都得意嗎?靠不住!

  你們如果還念古文,國文裡頭都有,韓愈有篇文章《圬者王承福傳》,圬者是做泥水匠的。做泥水匠的王承福,唐朝時候人,韓愈碰到他,他跟韓愈講他做泥水匠遇到的一些事情,韓愈給他寫成一篇文章。因為他天天給人家做泥水匠,看的人家就多了,今天這個房子請他做泥水匠,粉刷油漆一番,房子新了,過了兩年,這房子又換了主人。為什麼?這一家敗掉了,房子賣掉,買的新主人又找他來油漆;再過兩年,這家又敗了,又換了主人。他講世間富貴無常,房子還在,常常換主人。說明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興衰不一定,富貴的不會永遠富貴,貧賤的也不會永遠貧賤,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富貴的時候要修福,希望這個富貴不至於衰下去。

  你看在清朝,曾國藩那是了不起的一個人物。曾國藩作的官,在清朝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能超過他。清朝最大的地方官員是管兩個省的總督,他那個官做的是管四個省的總督,真的像皇帝一樣,管四個省。可是他對於他家的兒女、子弟管教之嚴,你們看看他的訓家、他的家書就曉得,絕對不能讓子弟過舒服公子、小姐的生活,不可以。灑掃,家庭裡面做事情,統統要下廚房,統統自己要下手,家裡有佣人,不能讓佣人侍候。養成什麼?勤勞,家不至於敗。所以曾國藩他的子孫,一直到今天在社會上還是很有地位,我們在台灣,曾寶蓀就是他的後人,他的家庭有教育,小孩有教養。這是真正有學問,能夠保持家風好幾代都不衰。

  通常一個人一生都保不住,中年發財,晚年敗了,我們看這個社會看得太多了,到老年的時候苦,沒有人侍候,沒有人照顧。可是,這些現象就擺在面前,多少人都是迷惑顛倒。追究其原因,是不肯修福!少年、中年發達的時候是前生修的福,這一生得的果報;享福的時候不知道再修福,福享完,沒有了。他前生修積得不多,所以很快就享完了,如果前生修積得多,大概這一生還享不完。前生修積得不多,所以一輩子就享完了,有的短短幾年就享完了。我們在現實社會裡面看到很多,我們應該要有所警惕。佛法的功德利益是無形的,但是這個利益之大,絕對不是世間所能夠相比的,經上所講的句句都是真實語,沒講錯。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

  這是說修行的方法,但是這個地方關鍵在哪裡?就在前面一句『深信心』。你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你能不能得到像經典裡面所說的功德利益?就看你是不是有「深信心」。我們也照這個去修學,但是我們的信心不足。不要談深,深字不要,單談信心我們就不具足。所以我們依照這個經典來修學,得的利益不像經上所講的,你要曉得關鍵的字眼在哪裡!深信是決定沒有懷疑,以清淨心、堅定的心百折不撓,這樣去做。

  『受持』是把它做到,每一願我都依教奉行,都把它做到,這叫「受持」。『讀誦』,經典再熟,天天還是要讀。熟透了,都做到了,為什麼還要讀?諸位要曉得,讀誦是利益人天。我在這裡念經,雖然沒有人聽到,有鬼神聽到。你每天念一卷經,不曉得度了多少鬼神,這個功德利益你自己看不到,但是真的,實實在在。為什麼要讀經,道理就在此地。別人聽到也會受感動,六祖大師就是賣柴的時候,聽到人家念《金剛經》,他在那裡聽,聽出興趣來,聽開悟了。如果他在賣柴的時候,那個店裡沒人念《金剛經》,我們這個世間沒有六祖了,就沒有他了。機會碰得巧,碰到那個人在念經,你們想想對不對?他要是錯過這個因緣,他的機會就沒有了,所以曉得讀經確實是利益人天。『書寫』,是流通經典。現在不需要書寫,現在我們印經,比書寫方便太多,數量要大得多。底下說能夠滅罪,滅除惡業,這就是得的功德利益。

  【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茶。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

  這一段是講現在的果報,特別是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妖魔鬼怪非常的多,如果我們對於《行願品》確實有深信心,這一切妖魔鬼怪看到你都遠離,絕對不敢惹你;你有諸佛護念,有護法神守護著。

  【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這一句就是善神保佑你,護法神護持你,這些惡鬼、惡神決定不會害你的。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

  你在這個世間,到任何地方都是吉祥的,不會遇到災難,不會有這些不吉利的事情出現。底下就比喻說:

  【如空中月出於雲翳。】

  雲散天青。

  【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皆供養。】

  這是講的增上果報。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這是講「等流果」。這個誦經的人於這個經有深信心,依教奉行,他就像普賢菩薩差不多了,也是普賢菩薩一類之人。

  【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

  這是他異熟的果報。他要是沒有往生,在這個世間決定是生人天善道,而在人天當中一定是生在尊貴之家。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這是說他的德用,換句話說,他有這個威德,他有這個能力,我們講德行,他不會受五欲六塵的纏繞。他心地清淨,不會為一切『惡友』牽纏,一切『外道』也沒有辦法能夠動搖他的心志。

  【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這也是斷煩惱的果報。後面一段這是最為殊勝的,這是講淨土的果報,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在這一段的文字上。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

  這是講人死的時候情形,六根壞了,眼不能見,耳不能聽,鼻也不嗅,身也僵硬,這是講六根敗壞。

  【一切親屬悉皆捨離。】

  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再親的親屬,沒有一個人能陪你去的。這個諸位要曉得。

  【一切威勢】

  你過去在這世間做過大官,大富大貴,你這個勢力也帶不去,沒有一樣你能帶得去。

  【悉皆退失。輔相大臣。】

  這是講譬如做國王,你底下有宰相,你底下有很多大臣,平常聽命於你的,現在這些東西沒有一個跟著你走。

  【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簡單講,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死的時候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

  你能夠帶得走的,你這一生以深信心修學普賢行願,這個功德你帶去,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

  【於一切時引導其前。】

  這個願王引導你。

  【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所謂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十大願帶著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願王的世界,我們這一生所造的業,就與那個世界的業報完全相同。盡虛空、遍法界,只有這一個世界的人全部都是修普賢十大願王,你也修普賢十大願王,跟他們志同道合,你死了以後到哪去?當然到那裡去,這毫無疑問的!所以這樁事情,你念這部經,再念《無量壽經》,你才明瞭;你把這兩部經對起來看,你才明瞭。你再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所講的也是說這個事情。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是金剛不壞之身,「金剛那羅延身」。金剛那羅延身是什麼?就是普賢菩薩。密宗裡面講「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普賢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是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這麼一回事情。志同道合,自自然然他就到那裡去。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

  這些大菩薩我們平常都很熟悉,都知道,但是沒見過面,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見到了。現在先聞名,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見到。見到的時候,不必人介紹,你自己統統都認識,絕對不會認錯人的。

  【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遶。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

  修普賢十大願王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跟諸位說,統統是上品上生。所以念佛,平常念阿彌陀佛的人,如果念佛懂得十大願王,以這十願存心,以這十願生活,以十願處事待人接物。因為你修這十願你就是修普賢行,修普賢行的人就是普賢菩薩,你現在是初發心的普賢菩薩。

  所以這部經,我們這一次在此地只講個大綱,講個綱領。我們明年,我下個星期二到美國去,大概在美國,我預計住一個星期,我就到加拿大溫哥華。在加拿大講《無量壽經》,加拿大兩個道場,一個道場是一、三、五講《無量壽經》,另一個道場是二、四、六講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這兩部經在那裡講完,我預定大概要一個半月,至少要一個半月才能講完。講完之後,美國有些地方必須要去一下,像舊金山、洛杉磯、達拉斯、華盛頓DC,都要去旅行一下。每個地方至少要去住一個禮拜,這樣子轉一圈大概又要一個半月,所以預計三個月回來。

  回來之後,我想我們要研究深入一點,我們來講《普賢菩薩行願品別行疏鈔》。《別行疏鈔》這個本子我想大概還可以夠用,也是精裝本這麼一冊,那時間就要長了,我們連《疏》帶《鈔》詳細來研究。大家曉得《普賢行願品》與我們的關係有多麼的密切,縱然花上一、兩年的時間來研究,值得!為什麼?幫助我們決定往生淨土,幫助我們各個人都能修普賢行。所以,這是淨土經典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底下這個文我們把它念下去,這是一個段落。

  【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這講時間之長。

  【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倒駕慈航。你看這個快!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給你授記,這是上品上生。一得阿彌陀佛授記之後,你馬上就可以分身,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去上供諸佛,下度眾生。你看這個多自在!這樣我們才真正明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逃避責任,是為了什麼?為了我們要普度十方世界無量無邊這些苦難的眾生。我們今天沒有能力,沒有本事,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得到這個能力。阿彌陀佛加持,這些諸大菩薩護念,我們立刻智慧開,煩惱斷,功德圓滿,能力成就,具足無量無邊的神通道力,才能夠到十方世界去普度眾生,正和前面三種迴向一樣。我們今天努力修學是為一切眾生,學成之後我們要普度一切眾生,絕不要聽信別人言論的影響。他說「你們念佛人是消極,念佛人是逃避責任」,那是他的見解。不要認為「他們都這樣說了,我還要積極一點,算了,我不念佛了」,那就錯了,大錯特錯!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

  這一句就是示現成佛。

  【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這是增上的果報,就是究竟成佛,這是講的八相成道。經文裡面,第一個是坐道場,示現成佛,像釋迦牟尼佛當年一樣。再就是降魔,『降伏魔軍』。第三個意思就是弘法利生,『轉妙法輪』。第四,能夠普遍令一切眾生『發菩提心』。第五,『隨其根性教化成熟』,隨眾生的根機,應機施教。最後一句,這是講利益無有窮盡。這都是修這個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才能夠得到的。末後這一段,這是結勸:

  【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

  這就是說,你真正能夠相信,真正能夠理解,能夠依教奉行,而且能夠為別人講解,勸別人也修這個普賢行願,你的功德只有佛知道。你究竟有多少功德,菩薩都不知道,只有佛曉得,這真正是說到了極處!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

  你要是聽了之後懷疑,換句話說,這種殊勝的利益你當面錯過,那太可惜了。

  【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

  『讀』是對著本子讀,『誦』是背誦,像我們近代弘一大師,他就能背誦,弘一大師早晚課誦,就是念《普賢行願品》。他的課誦跟別人不一樣,他是專修普賢十願,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他這個本子念得很熟,他可以背。

  【誦已能持。】

  『持』就是完全做到,統統能做到。

  【乃至書寫。廣為人說。】

  『書寫』是流通,『為人說』是講演。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到這個地方長行圓滿了。下面是偈頌,偈頌是屬於重頌。這末後一段,實在就是儒家所講的「止於至善」。《觀經》說九品,隨其品類,隨其行業,才能夠往生。清涼大師在《大疏》裡頭,就是這個經的註解裡面說,《大藏經》裡面有一百多種,或者是經,或者是論,講修西方極樂世界,都講要精進,要勤奮的積功累德,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經跟這一百多種經一比較,只要念這個經。在這個行法裡面,它不說多,只要你修一種,你像十大願王,我只要修一願,你要真正如理如法的修學,你就能成就,這個不得了!經上所講『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這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普賢菩薩用這部經來勸導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今天看到了。

  這個經雖然後面偈頌沒講,但是偈頌是屬於重頌,就是重複前面長行的意思,所以實際上的意義到這個地方已經講圓滿了。我們今天就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