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疏  (第三十一集)  1986/1  台灣華藏大專講座  檔名:04-001-0031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四面,「淨土願」:

  經【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這有兩首,這兩首如果乍看,看不出淨土的意思,你仔細觀察才真正能體會到什麼叫做淨土,這與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有密切的關係。註解裡面也把這個意思說出來了,諸位一看就明瞭了。可是經文裡面,確確實實它含著有清淨的義趣在其中。前面一首是完全講的法界性,正如大經裡面告訴我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要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本體,法界性就是法界的本體。法界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大,時空所含的一切法就叫做法界。第一首裡面,也就如同我們前面所念過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這在我們初學佛的人看起來,實在是不可思議。『我能深入於未來』,「未來」還沒有到(這是講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有這一句,當然也就能夠深入到過去;換句話說,過去、現在、未來原本是一,不是三,迷了的時候好像是有三際,悟了的時候是一,一真。嚴格的來講,真正要找過去、現在、未來的界限是找不到的。你看《金剛經》上不是說嗎?三心不可得: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不可得,找三世也找不到,相有,理沒有;迷有,悟了沒有,佛法之所求就是求覺悟。

  底下給我們說出來了,他怎麼能夠深入?『盡一切劫為一念』。前面我跟諸位說過,《華嚴》上講的,「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把這句說過。而經的一開端給我們講一真法界,全都是講的一,一真、一音、一念,都是講的一;而我們念佛這個法門就直截了當修一,叫一心不亂。整個法界叫一真,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是所入,一心不亂是能入。我沒有照《華嚴經》講,《華嚴經》講普賢行願是能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但是普賢行願你搞不清楚,你不曉得什麼叫普賢行願,所以我拿《彌陀經》這樣說法,你也容易懂。其實一心不亂就是普賢行願,而普賢行願最方便的一個修學法,那就是念阿彌陀佛。如果真正這句阿彌陀佛念好了,一句阿彌陀佛裡面決定圓圓滿滿包含了十大願王,普賢行願一條都不漏,你把這句阿彌陀佛念好。如果念這句阿彌陀佛,看看《普賢菩薩行願品》一條也沒做到,保證你那句佛號沒念好,你念好的時候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因為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一心不亂也是往生極樂,決定沒有兩樣。

  所以你要想到未來,或者你要想回到過去,用什麼方法?一念就行了。這在理論上講,我們能相信的,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為什麼?一沒有界限,二念就有界限,有界限就過不去,你想回到過去不可能,你想到未來也不可能。為什麼?因為你有二念、你有三念,叫三心二意,那是界限。有了界限就沒有法子通過,界限消除了,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面前,都在現前!說深入已經是多餘了,原本就在面前,諸位要好好的去想這個道理。我們今天與十方諸佛法界不能交通,大經上常說十法界一現九隱,我們今天是人法界,人法界現前了,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其餘的九法界見不到,一現九隱。如果我們生天,天法界現前,人法界沒有了,看不見了,九法界還在不在?在。為什麼它隱?因為你有了界限,你要把界限整個消除了,十法界統統現前,統統現前那就是一真法界。

  所以,我們講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法講無上正等正覺,如何才能證得?一念就證得,二念就不行。我們平常講,一般人三心二意,這是講凡夫。其實講三心二意不僅是凡夫,小乘聲聞、緣覺亦如此,權教菩薩還是如此,都用三心二意。三心是講心、意、識,是講這個三心,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識是講第六識,權乘聲聞緣覺、六道凡夫統統用的這個心,叫妄心。一念是真心,一念不是妄心。什麼人用一念?實教的菩薩,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真的,真實的菩薩,也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那些人用的什麼心?他用一心。換句話說,只要你肯用一心,你就是圓初住、別十地的菩薩。你還要用三心二意,你就是凡夫,修得好的也不過是權教二乘而已。由此可知,什麼叫修行?就是會用心,會用真心的就行了,那就要真修行。「盡一切劫為一念」,字面上的意思是念劫圓融,一劫時間長,一念時間短,長時間跟短時間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才能入過去,他才能到未來,在時間上無有障礙,事事無礙。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過去一切劫,現在一切劫,未來一切劫,如同我們在過年時候所念的「千佛懺」(就是《千佛名經》),它講三千佛,過去一千佛,現在一千佛,未來一千佛。諸位要曉得,佛這種說法都是隨順眾生方便說,因為在眾生境界裡頭確確實實是如此的。佛說法如果在大分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佛依二諦而說法,就是兩大類,二諦就是真諦與俗諦,俗諦就是隨順眾生的知見來說的,真諦是隨順他自己所親證境界而說的。但是諸位要曉得,真俗不二,這是我們很難懂得的,講真、講俗我們都比較容易接受,講真俗不二這就不容易接受了。此地完全講的不二法門,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我們很不容易體會,道理就在此地。第一首就是講的「同體淨」,一多相即,念劫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諸位要知道這是我們原來的境界,我們今天看到這是神通廣大不可思議,哪裡曉得我們的本能本來是如此的,現在搞得處處有障礙,搞得這麼可憐,應當要慚愧。為什麼落到這種地步?就是我們不會用心,錯用了心,用的是妄心。

  所以,我們的分別愈多、執著愈多、妄想愈多,痛苦愈多。這個我相信每一位同修都能夠體驗得到的。你分別少、執著少、妄念少,你的精神就愉快,你煩惱就少。煩惱從哪來的?不是外頭人給你的,是你自生煩惱。譬如外面人罵我,罵你你接受了,你就生煩惱,你聽了你接受,等於是他送禮給你,你接受了;你要不接受,你怎麼會生煩惱?他罵別人,你為什麼不生煩惱?你也聽到了,罵的是他,我不生煩惱,為什麼?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若無其事,罵他。罵我的時候,如果想到是罵別人,名是假名,指著我叫淨空,我的身,淨空在哪裡?你找找看,每一個細胞裡頭找不到,假名,名是假的,指著名字罵也罵不上。指著這個身體,身體是假相,四大五蘊和合的假相,身不是我,在這個身裡頭找我也找不到。所以,人家送禮你樂意接受,那有什麼辦法?這沒有法子,這是你自找苦吃;你要不接受,你就得大自在。所以你用妄心就接受了,你用真心,真心裡頭一法不立。六祖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是真心,真心裡頭本來無一物,什麼都加不上去,所以他自在。所以學佛的人要會用心。

  再看底下經文,『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這兩句就是「自在義淨」,必須自己要到一念。我們現在用的方法,用念佛這個法門,念阿彌陀佛的方法就是訓練我們一念。我們現在一下想恢復到一念,不容易,為什麼?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這個力量太強了。行住坐臥,那個妄念都會起來,你愈是不讓它起來,起來得愈多,你壓不住的,這個就是習氣。用什麼方法來恢復到一念?用這句佛號。所以這句佛號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方法。當我們妄念起來的時候,你不要去照顧這個念頭是善念還是惡念,該起來還是不該起來,不要理會這些,統統不理。念頭一起來,立刻就把它換成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使你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這也是一念,這一念是阿彌陀佛。但是這個並不是真的一念,是相似的一念,從相似這個過程才能夠證到真實的一念,真實的一念裡頭是無念的。如果我們想到無念,那無念還是一念,還是一個錯誤的念頭,不是真正的一念。真正的一念是有念、無念都沒有,不但離一切有念,也離無念,這才是一念。到一念的時候就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這是講的時間。「所有一切人師子」,這是佛,所謂人中之獅子,這是用來讚歎佛的,就是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如來你都見到了。諸位要記住,一念就是清淨,二念就不淨,所謂心淨則土淨,淨土願就從這兒來的。所以句句裡頭都含著有清淨的意思。註解裡頭它一句一句都解釋得很清楚,諸位自己去看。我提示給大家,就是重視一念,我們講功夫,講修行的綱領都在一念,時時刻刻不要把一念忘掉就好。在我們現階段當中,就是時時刻刻不要把阿彌陀佛忘掉,所有一切念頭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

  『亦常入佛境界中』,「常」是因淨,常是不間斷;「境界」是相淨。這也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心淨了,身就清淨,身清淨跟諸位說,你心裡面沒有煩惱,身就沒有病痛。為什麼身心清淨?身有病痛身不清淨,心有煩惱心不清淨,這是功夫,這個是事實的真相,身心清淨外頭境界沒有不清淨的,於是淨土立刻就現前了,這也是《華嚴》上給我們講的原理原則,境隨心轉。《楞嚴》上佛也說得很明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所以,我們要轉境,不要被境界所轉。怎麼個轉境法?我昨天那個比喻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今天重複再說一遍,多說幾遍不要緊,大家要牢牢的記住,要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待人接物去轉境界,你會轉了,你就是佛菩薩。境界裡面,總有一個是順自己意思的,一個是違自己意思的,所謂順、違兩種境界,我們所說一個是善緣、一個是逆緣,總是兩種境界。兩種境界當中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六根接觸對於境界了了分明,這是增長智慧,如如不動,那就是一念,在這裡練一心不亂,這就轉境界了。這個了了分明是真的了了分明。不是說我們聽話聽得清楚、看得清楚,你所看的不見得看到真實的,你往往只看到一個粗淺的相,你沒有看到究竟相;真正能看到究竟相、圓滿相,才是了了分明。

  這都是用心的關係,因為你用一念,所以你用的是清淨心,你才能夠真正看得到。正如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講《華嚴》常常提醒同學們,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行為,我們從早到晚接觸一些人、一切物、一切事,那就是五十三參,《華嚴》把它歸納成五十三類。你不要以為善財童子很幸運,遇到這麼多善知識,我沒有遇到,其實善知識一天到晚圍繞著你的身邊,你自己不認識有什麼辦法?你沒有法子,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順境裡面,我們對於順的體相用、因緣、果報、事理,如果拿《法華經》來說,就「十如是」,你全都看清楚,這才叫了了分明。只看到相,只看到事,不曉得性,不曉得理,你不圓滿;你樣樣看清楚,這才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怎麼樣?自己如如不動,決定沒有在這個境界相裡頭起心動念、分別,沒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又了了分明,諸位想想那個境界是什麼?那個境界就是佛菩薩,那個境界才使我們成就無量的智慧、甚深的禪定。所以,修行就是在境界裡會不會用心。佛法就怕你著相。所以大乘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著而已,離一切分別執著,真相就大白。所以這樣是「亦常入佛境界中」,這個境界是諸佛如來的境界。你能入佛境界當中,你不是佛誰是佛?如果我們會用心,我們眼前的境界,實際的生活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就是我們實際的生活,見色聞聲無一不是。前面給我們講的,一一塵中塵數佛,都在為我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全都是事實,都在那裡為我們轉妙法輪,是我們心裡頭起心動念,自己生了障礙,把一切如來的妙法給障礙住了,自己不見不聞、如聾如痴。那要入境界,不但這一念,要保持你的一念,這樣才行。

  『如幻解脫及威力』,這句裡面有兩個意思。「如幻解脫」,這是果清淨。解脫是清淨,解脫還如幻。特別是在本經裡面,地上菩薩所證的境界幾乎統統都有個幻字,沒有離開這個幻的意思。這是給我們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相有,體無,體是空的。所以這個有叫幻有,不是真有。你要曉得一切法是幻有,你的受用就自在了。為什麼?你不執著,不執著就是你在一切法裡頭沒有得失的執著,你就不造業。你就不迷惑、不造業,不生煩惱,不受果報,你在一切法裡頭遊戲神通,你自在。不是說一切法不能享受,一切法可以享受,應該要去享受,你可不能執著,你要執著,你就生煩惱。要曉得一切法了不可得,就如同什麼?如同我們作夢。夢是假的大家曉得,為什麼?因為夢的時間短,作夢的時間短,醒過來曉得我做了一場夢,原來是假的。如果你在夢中忽然覺悟了,我現在在作夢,那你在夢中可以盡量去享受,夢裡頭得到黃金了,你也不會歡喜,為什麼?你曉得那是假的,你沒有得的觀念。夢裡面夢到一隻老虎要吃你,你也很慷慨,好,我就發個慈悲心餵餵你,因為你曉得假的,我並沒有死,就是遊戲神通。我們現前的人生,實在是夢境,因為它時間長一點,你還沒有發覺到,你現在在作夢。如果你一旦要覺悟到,原來現在這個世間就猶如夢境一樣的,你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也可以盡情的去享受,決定在這裡面不起執著的念頭。

  我在講席裡也常常說,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萬物,拿現在的話說,我們有使用權,不能有所有權,有所有權就糟了、就壞了。使用權真的,所有權假的,哪一樣東西是你所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你所有的。你要說你所有的,給你說只是一個虛妄、錯誤的念頭。你認為這個東西是你所有的,其實沒有一樣,連這個身體都不是,身體也是我所使用的,也不是我所有的,何況身外之物?為了所有權爭得頭破血流,一天到晚搞煩惱,不值得,大錯特錯,那叫迷惑顛倒。如果把得失心打掉,你的煩惱可以說去掉百分之八十,煩惱去掉百分之八十,罪業也消了一大半。記住,不是說人到死了,這才曉得是一場空;其實,我們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睡著的時候不是跟死人一樣嗎?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身體抬走了,你都不知道。每天都要死一次,你還不覺悟嗎?當你睡熟的時候,你這個時候想想,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你所有的東西在哪裡?你已經去作大夢去了,這個現實世界你完全已經離開,你在那個夢境當中現了,這個世間隱了,就跟一現九隱的道理是一樣的。你睡著的時候夢境現前,顯了,我們這個世界隱了,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你自己的。諸位常常去想想這個道理,你才能真正體會到菩薩如幻解脫,他一切受用得大自在,絕對沒有一樣他所佔有的,包括他的身體,身體也不是自己。

  什麼是自己?再告訴諸位,盡虛空遍法界無有一法不是自己。這是太妙了,太奇妙了,這個你也不容易體會,也很難懂得。我們還用作夢做比喻,如果你一旦發現了我是在作夢,你想一想夢中所有的境界,是不是都是你自己?夢是你自己心變的,那夢境裡頭哪一法不是你自己?夢中有你自己,也有別人,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看哪一樣不是自己?這個時候全心即夢,全夢就是心,心是體,是能變;夢境是所變,是相分,是現相。佛法裡面常講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講心,能變的是心,是真的,所變的夢境是妄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入這個境界就叫證得了清淨法身。法是什麼?法是萬法,萬法就是自己。所以,到了一念、一心(這個一心講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的時候,什麼是自身?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這是法身,法身不生不滅。

  我們哪一個都有法身,可惜你迷了法身,那個悟的人就是悟法身,迷的人迷法身。所以說迷悟不二,迷的是這個,悟的也是這個,並沒有說悟了會多一個,沒有;迷了會損失一點,沒有。你迷的時候一樣也不少,你悟的時候一樣也不多,也沒有增加一點,迷悟不二。《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講這麼一樁事情,入這個境界得大自在,解脫就是自在。「及威力」,這一句就是講的「受用淨」,威是講威德,也就能力,不可思議的能力,這個宇宙萬有沒有一樁事情你做不到的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是自性的本能。譬如我們常常讀西方淨土,《華嚴經》裡頭顯示的更不必說,西方淨土常講那邊是七寶池、八功德水,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衣食自然,想吃什麼東西,這個東西馬上就擺在面前了,這就是威力。吃完了之後,它變化掉了,也不要去洗就沒有了,吃完就沒有了,也不要去洗碗、洗碟子,用不著。

  這個道理,今天科學家叫能與質的轉變,我需要用了,把能力變成物質我來享受;我不要用了,這個物質馬上又恢復能力,沒有了,這個多自在。我們今天科學家曉得這個理論,但是不知道怎麼變法。佛告訴我們怎麼變法?一心就能變。我們現在用妄心不行,變不出來,一心就恢復這個能力了。我們今天遠一點距離要坐飛機,還要飛上多少個鐘點才能到。你看用這個一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念之間他就到達了,不需要藉任何機械,一念之間就到達了,這個地方身體不見了,那個地方身體現前了,妙,實在太妙了,速度是遠超過了光速。這說的威力,威力清淨。所以在這個裡面是無有一法而不清淨。這兩首偈可以說,把淨土的體相作用都給我們說出來了,註解希望諸位自己去看。下面一首:

  經【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這是講「承事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或者我們講親近一切善知識,意思都一樣的。前面這一首完全講的境界,『於一毛端極微中』,這是太小太小了。前面我們說過微塵,微塵已經很小很小,在金屬裡面可以通過的。金屬我們現在講密度最大的,在這麼大的密度裡面它還是可以自由通過,沒有障礙,可見得微塵之小。極微比微塵更小,在佛法叫鄰虛塵,沒有比這個更小的。微塵再分就叫做色聚之微,色聚之微再分就是極微之微,此地就是極微之微。「極微中」,佛法常講的鄰虛塵,與虛空做了鄰居,就是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就是虛空了。這樣的微塵裡面,還『出現三世莊嚴剎』,「剎」是剎土,剎是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佛的教化區,清淨莊嚴的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在哪裡?在極微之微的裡面,極微之微的微塵沒有放大,大千世界也沒有縮小,大小不二,這個品題就是「入不思議境界」,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我們應當要相信,這是個事實,絕不是妄語,是佛的現量境界,不是從理論上推測的,確實是現量境界。

  『十方塵剎諸毛端』,像前面所說的,那是一毛端出現的三世莊嚴剎,十方像這樣的毛端極微是無量無邊,這些毛端極微之中所現的,那當然是無量無邊的三世佛剎。普賢菩薩說他都能夠深入,都能夠參與去莊嚴諸佛淨土,像我們念迴向偈「莊嚴佛淨土」,他是每一尊佛的淨土他都到了,一個也不漏。諸位要曉得,這些都是從一心裡面所顯現的。一心是寶,世間那些財寶是假的,一心是真正的寶,應當要修一心。

  『所有未來照世燈』,「照世燈」就是指佛,佛的別號。『成道轉法悟群有』,就是這些諸佛他示現成道的時候,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示現成佛之後必定就是教化眾生,就是轉法輪。轉法輪就是教學,前面跟諸位說過了。教學的目的是覺悟群有,「有」就是指的眾生。眾生,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我們常講的三有。有什麼?有業因,他就要受果報。你有欲界的業因,你就到欲界去投生,受生;你色界有,你就到色界天去做色界的天人,所以稱之為群有。佛說法令三界六道一切眾生開悟,這是佛陀教學的目的。

  『究竟佛事示涅槃』,教學圓滿了,教學這個事情完畢了,最後示現入般涅槃。也許有人要問,我們這些人都還沒覺悟,佛為什麼不常住在世間,教了那些人,把我們漏掉了,他怎麼可以說是教學圓滿、教學究竟?諸位要知道,佛來這一次,當時講根熟的眾生,他的對象是那些人,那些人個個都得度了,他教學就圓滿了。我們這些人根性太生疏了,譬如我們種果木樹,我們今天到果園去採果子去,我們一看樹上哪些熟了,我們就先採它,採完,我們就回來了;還有沒有熟的,沒有熟的等下一次再去。釋迦牟尼佛當年出世的時候,住世八十年,應該得度的,就是根熟的眾生一個也不漏,統統度了,剩下我們這些生果沒熟,所以他採不去。可是雖然生的,佛還有什麼?還有正法、像法、末法,還有這三個時期,佛法還留在世間,就是經教遺留在世間。如果在這段期間當中根熟的也能得度,佛雖然不在世,依照佛的經典來修學一樣成就。

  現在根熟的人是什麼樣子?其實根熟的人看得出來,具足百分之百的信願,這個人就是根熟了。如果對這個還有懷疑,他根還沒有熟,還要等到下一次。如果今天你對佛法深信不疑,尤其是淨土這個法門,佛滅度之後真正能夠接引根熟眾生的,諸位要曉得,只有這一門,淨土法門。禪行不行?不行,其他任何法門都不行,只有淨土法門。所以佛在《大集經》裡說,末法時期淨成就。所以多少在禪宗大徹大悟回過頭來專修淨土,密宗許許多多大德也修彌陀法門,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對於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發願求生,這一生當中沒有不去的。只要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得度了,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度他們那些弟子那種成就沒有兩樣。不但沒有兩樣,在我自己感覺當中,比他當時度的那些弟子還要殊勝,成就還要殊勝。為什麼?那些人是佛親教才得度的,我們現在是從遺教當中也能成就,換句話說,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遠超過佛在世的那些聲聞緣覺,確確實實超過。如果你信心不足,願力不切,你就不行,你就不如人;你果然是深信切願,超過當年那些羅漢們。

  再跟諸位說明,根熟的相,他決定不夾雜、不間斷。昨天有一位老居士給我說他看到了一本雜誌,那個雜誌裡寫的六祖大師出世的那些神奇的故事,他來跟我說,要拿來給我看。我就告訴他:我不看,我也不要聽。他說:為什麼?我說:我一句阿彌陀佛就好,六祖大師怎麼回事是他的事,與我不相干。他說:這些雜誌那麼多人看?那是他,我不看,我只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不要說連雜誌都不看,我跟諸位說過了,我現在除了《華嚴經》跟《彌陀經》之外,我什麼經都不看。看多了夾雜,心已經不清淨了,還要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來,那不叫自找麻煩嗎?古人講得好,「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我們今天不但事少知道,人也少認識,連經我都少看了。佛的千經萬論不是給你一個人看的。你看看佛所講的一切經,都是哪個人啟請,一說他就開悟了,他就證果了。可見得一部經是對一個人的根性,不是對我們說的。

  我們在一切經裡頭,對了自己的根機,一部就夠了。有一部《彌陀經》行了、足了,我用《華嚴經》是助修,幫助我修淨土,《彌陀經》是正修,正助雙修。因為常常可以展開《華嚴經》來對一對自己的境界,《華嚴經》上說得詳細,我們知道自己功夫進展到什麼境界了,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華嚴經》是我們現在的淨土,你要是入了《華嚴》,現在是淨土。我們這是凡聖同居土,我住的是淨土,你們住穢土,我住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未來的淨土,現在已經淨了,未來當然更淨;現在不淨,想未來能得淨土,不大容易。所以現在就要得淨土。這是給諸位說明什麼叫「究竟佛事」,佛事就是教化眾生,究竟就是圓滿。所以我們自己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根熟的眾生,這個最重要。別的人有沒有根熟,那不重要。自己有沒有根熟,這一生是不是決定可以往生,我們這個身是不是在娑婆世界最後身,這個重要,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當你要是幫助別人,助佛弘化的時候,接引別人,你看看哪個人根有沒有熟,你也從這裡觀察,他的信心堅不堅定,願力懇不懇切,修行夾不夾雜。如果他修行真的深信切願,不間斷、不夾雜,這個人是上上根性。要修多久有成?三年一定有大成就,不要多,三年決定有大成就,有不可思議的成就。你不成就,你去檢討一下,總是信不深,或者是願不切,行裡頭夾雜,夾雜世間法不行,夾雜佛法也不行,世出世間法都不能夾雜,你才能真正成功。末後這句是總說,『我皆往詣而親近』,普賢菩薩親近承事諸佛如來,也沒有一尊空過了的。所以,這些文全都是給我們講不思議解脫境界。再看末後第十「成正覺願」,這個文一共是有三首:

  經【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這個文裡頭有「十二力」,前面九種是講的「業用」,後面三種是「結因成果」,這註解裡面有。業用,業就是事業,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行動,或者講活動,在一切活動裡面得到大自在了。第一個他有速疾周遍的能力,『速疾』是快速,十方諸佛剎土,他想到哪裡去他就到了,他有這種能力,而且還能回到過去,又能夠到將來,就是三世十方他通達無礙,而且隨念都能夠到達,可見得他活動的力量真正是不可思議。道理前面都說過,諸位要細細的去揣摩。我們今天沒有法子,我們不能回到過去,我們也沒有辦法進入未來。這是我們現在流行的口頭禪「時光隧道」,這個我們不通,他能通達,他沒有障礙,一念、一心就沒有障礙,三心二意就有障礙。這是第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

  第二是『普門遍入大乘力』,這是講法門。法門無量無邊,所以叫「普門」。無量無邊的法門他都能通達。為什麼能通達?諸位要知道,無量法門都是從一心流出來的。我們今天無論從哪個門入,入進去你證得的是什麼?就是一心。所以才說這一門通是一切門都通了。像我們這個講堂,四周圍開了很多門,不管你從哪一個門進來,你一進來之後,全都通了。門門都是通一心、一真,所以叫不二法門,哪有不一切通達的道理!為什麼要開那麼多門?方便接引。這就是佛的大慈大悲,佛不會勉強你學一樣東西,勉強學,學不好,而且是違背了佛陀教學的精神。他教學的精神,他所提的口號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果學佛學得很苦,這不是佛的教學法,那佛的教學法不高明。如果佛的教學法,教得每個人都很快樂,這個教學法高明,這好老師。雖然這個老師教我們有成就,但是我們很苦才得到成就,這老師教學法不高明。如果教得我們非常快樂,都成就了,這個教學法高明。佛是老師裡頭最高明的老師,佛法是最高明的教學法,所以有無量法門,一定教每個人修學都快快樂樂,那是真樂,不是假樂。所以,我們學佛要是學得很苦,你自己要反省,必定是這門道有點不大對,才苦;如果門道對了的話,一定是很快樂的,不會學得很苦的。所以一切眾生的根性不相同,程度不相同,願望不相同,意識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佛就用種種方便,一定是教你樣樣都適合,你修學起來不費力,很容易就成就了。「普門遍入大乘力」,他有這種特殊的能力。

  第三是『智行普修功德力』,我們把這幾句合起來念,『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莊嚴勝福力』,這三句都是佛依他自己證得的境界而說法的,所謂就是隨真諦而說的,令一類眾生從這些法門裡面覺悟、開悟了。修行一定要依靠智慧,「智行」就是般若波羅蜜。什麼叫「普修」?修,前面跟諸位說過,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行為可以說太多太多了,但是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身口意這三方面,所以我們叫三業的行為。三業的行為如果違理了,般若波羅蜜是智慧,如果是迷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是覺而不迷,那就叫智行。一切行為都能依理智而不迷惑,那叫普修,這樣才成就功德。功德是指定慧,定就是清淨心,就是一心;慧就是樣樣都明瞭。所以這是依真諦。

  「威神普覆大慈力」,著重在慈悲,對一切眾生要以大慈悲心來對待。譬如說我們今天見到一個惡人,有同修告訴我,總是看不順眼,在這個時候你就要修大慈心,如果你要是不肯接近,換句話說,你就是不肯修慈悲心。這個境界就是教你修大慈悲心的,你果然在這裡把大慈悲心修成了,那個惡人就是你的善知識,就是菩薩,沒有他,你這個慈悲心從哪裡修起?你不能修。所以,善財五十三參裡頭,甘露火王是好凶惡的人,你們一生當中所看到的惡人,沒有善財遇到的那個凶惡。你去看看經上,甘露火王、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那都是我們看了非常討厭的人,不喜歡接近的人,善財童子去參訪他,為什麼?成就大慈大悲。所以,他是菩薩,他是佛,你不願意接近他,那你就是不願意接近諸佛如來,因為你接近他,成就你自己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無量的清淨。所以諸佛菩薩一天到晚圍繞著你,你不肯接近有什麼法子?善財所遇到的,我們天天都遇到。不是說他很幸運,我們一個也遇不到,你錯了。我們天天遇到,不認識,不知道那是善友,不知道那是諸佛如來,是《華嚴經》給我們莫大的啟示。「遍淨莊嚴勝福力」,最大的福報,最殊勝的福報就是身心清淨,諸位要體認這點。享福,心地清淨那個享受是至高無上的享受,身心清淨。遍淨的意思就更圓滿了,就是剛才講的,心清淨、身清淨,一切境界清淨,遍淨,無有一法不淨,無有一處不清淨。

  第六就是說『無著無依智慧力』,這個意思非常的明顯,自行化他都要無所依,才能成就圓滿的智慧。「著」跟「依」的意思是很接近的。自己修行心清淨,教化眾生心也清淨,決定不能染著。所以三皈依裡面是皈依自性覺、正、淨,這個要緊。『定慧方便威神力』,這一句偏重在教化眾生上。沒有定慧,那個方便就成了問題,佛門裡常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真的。所以慈悲跟方便都要以定慧為基礎,他有定、有慧,那個慈悲、方便就能夠攝受教化一切眾生。由此可知,定慧沒有成就,哪來的慈悲、方便?沒有。慈悲是感情用事,方便是不守法度、不守規矩,那哪叫方便。所以一定要懂得,佛門的慈悲、方便是定慧成就之後,定慧的起用就是慈悲方便。「威神力」,威是形容,神是不可思議,也就是指教學的方法,所謂是身教言教,那個方便法不可思議。

  『普能積集菩提力』,「普」是普遍,隨時隨地都能夠修積無上菩提。『清淨一切善業力』,這都好懂。『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諸魔」在此地我要說一說。經上把魔歸納為四大類,第一個是五陰魔,五陰魔是我們本身,我們這個身體是四大五蘊聚集而成的,如果能降伏五陰魔,給諸位說生死就自在了。第二個是煩惱,能降伏煩惱魔,你的身心病苦就可以遠離了。所以,我們看到念佛人功夫好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他怎麼能做到?就是因為他已經能夠降伏一切諸魔力。生死是魔,這容易懂的。外面是天魔,天魔是指無始劫以來的冤家債主(冤親債主),你要想超越三界,他要來找你麻煩。為什麼?你過去殺了他,他那個仇還沒報,他不會讓你走的;你欠了他的債還沒還清楚,他也找麻煩,也不讓你走的。所以臨命終時冤親債主都來了,這是《地藏經》裡頭說得很清楚。所以有很多臨終的人,他看到許多親人都來了,他會說出來,所說出來的都是已經死了的家親眷屬。《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其實是不是真的家親眷屬?不是的,就是他的冤親債主變現出他的家親眷屬的樣子來勾引他,要把他帶去報復他,《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

  所以一個人在臨命終時這一招,這是決定不能欺騙人的,必須有這個能力才真正是預知時至、無疾而終,他這個捨身如入禪定。這個是真有,不是假的。我學佛這麼多年,我所看到的就有五個預知時至、無疾而終的,那是真正往生,這是我們決定沒有懷疑的,五個都是在家居士。出家人往生那麼自在、那麼清楚的,我聽說最近就是廣欽法師一個,其餘我所看到的都是害病,他要害病走的,魔沒能降伏得住。所以這一點我們要重視。用什麼來降魔?也是清淨心,心清淨了,魔不敢惹你。只有你自己有煩惱的時候,才會跟外頭魔兩個勾結,這才是有麻煩;自己身心清淨,魔對你也沒有法子。何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時候佛力加持,自己本身身心清淨,外面有佛加持,那當然沒有問題。

  末後這句『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賢殊勝的因行,都能夠修到圓滿。實際上,圓滿也是一念清淨心裡頭才圓滿,心不清淨,怎麼個修法也不會圓滿。所以我們不怕,普賢行實在是無量無邊,哪一天才能修得圓滿?哪一劫才能修得圓滿?聽說經上要修無量劫。無量劫,不要害怕,此地講念劫圓融,一念就等於無量劫,無量劫等於一念。那是什麼?你幾時到心清淨了,那個無量劫都修圓滿了;心要不清淨,那還得在無量劫去修去,原理原則就是這麼一回事情。今天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把十願講完了,後面還有這麼多,我們看看一次能不能講完,大概講不完,恐怕還要二、三次,在我還沒有出國之前我一定把它講完,這個不能略說,因為句子太好了,句句含無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