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善導疏菁華  (第五集)  1993/10/2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3-008-0005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八頁,從第十八段看起:

  【四二、此明彌陀四十八願,願願皆發增上勝因,依因起於勝行,依行感於勝果,依果感成勝報,依報感成極樂,依樂顯通悲化,依於悲化,顯開智慧之門。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悲智雙行,即廣開甘露,因茲法潤,普攝群生。諸餘經典勸處彌多,眾聖齊心皆同指讚。】

  這一段是善導大師的讚歎,對於西方淨土的殊勝。同時也是我們在很短的言詞當中,了解西方真實殊勝的狀況,我們信願之心自然就生起來了。『四十八願』,諸位同修都知道,《無量壽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修淨土的學人對於「四十八願」一定要牢牢的記住,那是彌陀的本願。我們跟彌陀願相同,同心、同願、同解、同行,這樣才必定得生。彌陀的本願,願願都是為幫助眾生圓滿成就而發的,所以『願願皆發增上勝因』,「增上」是說緣。佛在經論裡頭常常給我們講四緣生法,一切萬法的生起都不外四種因緣。當然要說到緣,實在是無量因緣,無量因緣就難說了,說了很費事。所以佛說法有他的方法,我們常講的善巧方便,他有方法,他將無量的因緣歸納為四大類,這叫四緣。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看到四緣就四種因緣,那就錯了,每種裡頭都是無量無邊,這是歸納法。

  第一種就親因緣,親因緣是於這樁事情發生最密切的一個因、一個緣,就叫做親因緣。第二類叫所緣緣,就是所攀緣的這種緣。第三種叫無間緣,這個無間就是不能間斷,間斷就不會成就。第四種叫增上緣。這四類的因緣,前面三種都是我們本身具足的,本身以外的都叫做增上緣。譬如我們求生淨土也要具足這四種緣,親因緣是什麼?親因緣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依報、正報種種莊嚴都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既然是自性變現的,這個世界、這尊佛與我們的關係就太密切了!真的是自他不二,這就親因。雖然是自性變現的,現在我們把它忘掉了,忘到什麼程度?忘到不敢承認。雖是自性變的,我們自性反而受用不到,就是有因沒有緣就受用不到。現在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增上緣,將西方世界這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明白,所以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增上緣。釋迦牟尼佛根據什麼說的?根據阿彌陀佛歷劫修行證果種種不思議的弘願功德而說的。所以阿彌陀佛也是我們的增上緣。

  我們明白了這個事實的真相,知道西方淨土我自己有分,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建立願心,這決定得生,這發起求願往生的這個心。這個信願再加上彌陀教給我們的方法,二六時中執持名號,就是念阿彌陀佛。信願行就是所緣緣,我們有所緣的目標,有所攀緣的對象,這算不錯了。可是我們的信、願、行都不能間斷,這一間斷,我們所希求的願望就達不到,所以不可以間斷,這叫無間緣。這四種緣具足,這個事就成就了。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殊勝處就是不退成佛。一切諸佛剎土修行都是有進有退,像我們娑婆世界進步很慢,退步非常的快速,這是進得少退得多,很難成就。西方世界最大的特色就是他不會退轉,每個人都是天天在進步,進步有的很快、有的很慢,慢,他也是進步,他不退步的。所以那邊成就就比我們這個世界修行容易、快速。這是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增上緣,最殊勝的因,就是最殊勝的增上緣。

  這個『依因起於勝行』,這是說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願,有願一定有行,如果沒有行他的願就不能圓滿。彌陀發四十八願,又以五劫的時間修行,經上這一句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彌陀五劫修成。『依行感於勝果』,他這五劫的時間勇猛精進,造成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造成的,這個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阿彌陀佛並不是憑空建造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參觀考察一切諸佛剎土,經上講二百一十億佛剎。這二百一十億是表法不是數字,如果說數字,這個數字不大,二百一十億不太多,它是表法表圓滿。顯教裡面表法多半用七,像《彌陀經》上用七,《華嚴經》上用十,這都代表圓滿的。

  在密宗裡面表法多半用十六、用二十一,所以十六跟二十一都不是數字,都是代表圓滿的意思。二百一十億佛剎就是代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個都沒有漏掉。阿彌陀佛統統去參觀,統統去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這個世界有哪些好處,採取,有哪些不好的,淘汰不要,是這樣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大成,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精華,這樣建造的。難怪韋提希夫人看了一切諸佛剎土,她偏偏選擇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它這個差別是非常顯著,不是小小的差別,小小的差別往往我們就會選錯了,它這個差別很顯著,我們見了之後,決定不會選錯。這是得這樣殊勝的果報。

  依這個果感成最殊勝的報,依報成了極樂世界,『極樂』,不但是對我們娑婆來說它是「極樂」,對一切諸佛剎土來說它都是極樂。依這樣殊勝的果報,又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不但是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的一切弟子,這個弟子就是說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這些人,九品往生,這下下品往生也同樣得佛威神加持,能像阿彌陀佛一樣,到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供養佛。供佛當然就聞法,這一定的道理;不可能是供佛佛不說法,沒這個道理。下化眾生,這是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佛接引有緣的大眾,同生極樂,同證聖果。這就是『顯通悲化』,「通」是神通。

  大經裡面講西方極樂世界大眾的神通,不是說佛,去往生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也不例外,他們所感得的能力,天眼洞視,天耳徹聽。這經上講得清楚,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他的活動狀況,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下下品的人也看得清清楚楚。諸位要知道,這種能力在他方世界,法身大士都做不到,這是如來果地上的能力,到西方世界每個人都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的天眼只能看一個小千世界,阿羅漢的天眼,這一個小千世界以外他就看不到。菩薩、法身大士的天眼可以看到一百個大千世界、一千個大千世界,諸佛剎土無量無邊,他見不到的太多了。唯有諸佛才能夠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個不漏。換句話說,我們是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單單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六種神通能力幾乎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個殊勝到哪裡去找!除了西方世界之外,再也沒有了。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的菩薩想求這個法門,沒有這個緣分遇不到,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的。

  天耳徹聽,聽的能力,也是十方諸佛剎土一切眾生,這兩個人說悄悄話,旁邊人沒有人聽到,西方極樂世界人統統都聽到了,你們還敢不敢說悄悄話?我們要知道。他心遍知這更了不起,他心通,我們心裡頭起心動念想個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人也知道。換句話說,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曉得,西方世界人知道。我們自己起個念頭,這個念頭很微弱,起來之後忘掉了,自己不知道,西方世界人都知道。這樣殊勝的果報,我們自己要憑自己能力去修,那就是經上講了,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得到。我們要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得到。

  這個得到,說實在話,不是我們自己有能力斷煩惱證得的,而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等於說是神力附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忽然有這個能力。像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有些有神通的人,這個有天眼的人,他能夠看到我們平常人看不到的境界,譬如說他能夠看到天道,能夠看鬼神,能夠看到地獄,這有天眼的人。是不是真的?確實是真的。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的?《楞嚴經》上說得很好,有一些是鬼神附在這個人身上,並不是這個人有能力,是鬼神的能力,鬼神利用這個人的身體,這個人利用鬼神的神通,他兩個互相利用。假如這個鬼神離開了,他的能力立刻就喪失,因為不是他自己的,依靠別人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等於說是阿彌陀佛附在我們身上,我們這個能力跟阿彌陀佛一樣。

  那也許有人問,阿彌陀佛會不會離開我們走了?阿彌陀佛離開走了也不要緊,為什麼?他老人家走的時候,我們自己能力真的恢復了,藉他這個能力把自己能力確實恢復。我們要問,大概要多少時間?我們從經上去觀察、去體會,阿彌陀佛從發心到修行證果,五劫的時間,這《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由此可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決定不退轉,跟阿彌陀佛一樣,頂多五劫也成功了。這就是說到西方極樂世界,頭五劫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使我們的智慧、神通跟佛一樣,五劫之後就不需要他老人家加持了,我們自己的本能恢復,這個要緊。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種狀況,一切經論裡頭也沒有這個說法,這西方淨土第一殊勝之處。有人問,這個一切諸佛剎土很多,你為什麼單單要求生西方淨土?理由就在此地。我到西方淨土,智慧德能的恢復是立刻得到,得佛加持,五劫之後是決定成佛。所以我們讀經,經上講西方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上善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就是成佛了。所以說五劫的時間必定成就,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才十劫,所以那邊成佛人數多,太多了!這是「顯通悲化」,以大慈悲心到十方世界接引眾生。

  『依於悲化顯開智慧之門』,從大慈悲當中明心見性,自性般若智慧逐漸圓滿了。『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悲智雙行』,這才能夠廣度眾生,圓滿的成就諸佛度化眾生的大願。我們幫助諸佛,圓成諸佛的弘願,自己跟諸佛也就合成一體。所以底下講『即廣開甘露』,「甘露」是比喻,甘露是不死藥,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受苦無盡,佛法好比是甘露。這個法門是甘露當中的精髓,一切眾生得到了,這一生當中沒有不成佛的,沒有不脫生死輪迴的。這就是『法潤』,潤澤一切眾生。『普攝群生』,這也是專指這個法門,上從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遇到這個法門統統得度,平等得度,平等成就,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所以一切經典沒有不讚歎的。

  『眾聖齊心』,這個「眾聖」是講十方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讚歎西方淨土,為一切眾生說淨土三經,勸勉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十方一切諸佛。我們看到了這個事實,聽到這樁事情,真正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求生的信願一定就非常堅定,不會被一切環境所動搖,不會為一切境界而退轉。由此可知,凡是信心動搖,願力退轉,都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沒搞清楚。善導大師對我們的貢獻實在是太多了,太殊勝。我們看底下這一段文:

  【四三、世尊告韋提希,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前面說「眾聖齊心皆同指讚」,指是指導我們,讚歎。這個地方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個見證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告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是我們的代表,告訴她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要直下承當。不要看到他是跟韋提希夫人說的,不是跟我說的,那你不敢承當,那就錯了;要曉得,韋提希是我們的代表,這就是告訴我們。首先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安慰,『阿彌陀佛去此不遠』,這是很大的安慰。換句話說,這個意思就是講,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不難,這不遠,不難。

  這下面就是教給我們修往生重要的原則、方法,『汝當繫念,諦觀彼國』,這個兩句話就是重要,這是我們修因,『淨業成者』,那是果報。「繫念」就是要把阿彌陀佛、要把西方極樂世界常常掛在心上。我們凡夫這個心裡頭,所謂是牽腸掛肚的事情很多,你一天到晚掛念些什麼?你所掛念的都是六道輪迴,非常可怕。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要掛念阿彌陀佛,掛念西方極樂世界,把其他的牽掛統統捨掉,專門繫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定要知道名號功德,不知道名號功德,光念這句名號沒有用處的,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還在打妄想,還在念著別的事情,這不相應。一定要想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阿彌陀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大願,阿彌陀佛的修行,阿彌陀佛接引一切眾生幫助他們成就佛道。這些事情統統在三經裡頭。

  所以經要念得熟,一提起阿彌陀佛就想到阿彌陀佛種種不思議的功德,我們要效法他,要學習他,那就對了。這一句名號就沒有空念,念了時候真正有受用,使自己的心裡確實起了變化,向阿彌陀佛學習學得跟他一模一樣,這叫念佛,這叫真念。而不是口頭上念的,有口無心,那不行。這個心口要相應,心行要相應,口裡念佛,心裡有佛,行為也有佛。行為,處事待人接物也跟阿彌陀佛一樣,於一切眾生真的有慈悲心,有大智慧,有善巧方便。跟大眾相處,潛移默化,漸漸教他都能夠信這個法門,都能夠明白這個法門,都能夠修學這個法門,這樣就對了。所以教我們要繫念。要「諦觀」,諦是仔細,是認真去觀察,仔細的去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不在面前我們怎麼觀察?經上所說的都是,常常思惟,常常去想念,把我們心的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憂慮牽掛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的形相就會現前。像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所說的,「憶佛念佛」,憶是心裡想,「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是見阿彌陀佛,包括見西方極樂世界。

  在我們中國,念佛的同修都知道,我們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他是生在東晉的時代,在廬山建立第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集合同志一百二十三個人,這都是真正志同道合,對於淨宗了解、認識,真正發心求生淨土。所以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大家在一起真修,個個都成就,真的是無比之殊勝。遠公大師本人他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在念佛止靜的時候見到的,一生見到三次。他從來沒有跟人家講過,一直到他往生那天才告訴大家,我過去見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三次,這一次又現前了,我要往生了,才說出來。他說他所見到的西方極樂世界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諸位同修要知道,遠公大師當年在世建立這個念佛堂,淨土三經只有《無量壽經》翻譯出來,所以他們是依《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都沒有翻出來,所以最初道場是根據《無量壽經》建立的。《無量壽經》古德稱為淨宗第一經,這很有道理,最初就是依據這一部經。現在這個經典統統都具足,我們看得更清楚,了解得更多,這是我們的緣也是相當的殊勝。

  『我今為汝廣說眾譬』,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為大家「廣說」,就是詳細的說,說許多的比喻,比喻容易懂、容易領悟。『亦令未來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這一句話就說得很明白了,佛不是專對韋提希夫人一個人說的,而是也教未來世「一切凡夫」,就是講我們,指我們現在這些大眾。我們看到這一段的故事,佛經裡面叫公案,我們一般人叫故事,過去的這些事實,我們也嚮往,也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能不能去?能。依照世尊教給韋提希夫人這個方法,我們照著這個方法去做,也決定得生,所以這確實是我們人人都有分。夫人請求世尊教給她思惟、正受,在這個經文裡面佛都答應了,都答應她。雖然答應她,只講了一些原理原則,方法還沒說,詳細的修行方法還沒講,先教她修三福。

  就是底下這一段,第二十段,這一段是經文,這是我們修行證果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不要說往生成佛你不能成就,即使學個小乘初果須陀洹你也不能成就,你學佛充其量來生只得一點人天福報而已,你不能證果。什麼原因?像蓋房子一樣沒有打地基,沒有打地基這個房子蓋不成功。搭個帳棚、搭個小茅蓬還可以,不需要地基,要蓋房子一定要有很好的基礎,這房子蓋得愈高愈大,你這個地基愈深愈厚。這個淨業三福就非常重要,這是修淨宗,實在講修學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是這個基礎。因此我們對於這個基礎要特別重視,要認真的修學。請看經文:

  【四四、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這一段一定要記住,要念得很熟,要念得能夠背誦,隨時隨處都能夠說得出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警惕自己,要認真努力去做。為什麼?它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一切諸佛修行成佛的法門不相同,有學禪的、有修密的、有修止觀的、有持戒的、有念佛的,所謂是無量法門,每個法門都是修行成佛的法門。所以一切諸佛成佛在因地上所修的不一樣,並不完全相同。無論他修學什麼法門,都是建立在這個三福的基礎上;換句話說,這個三福確實是三世諸佛修行的共同科目,必修的科目,他一定要修的。至於禪教密律那是選修,選修的課程,這是必修的課程,沒有必修的基礎就談不上選修。所以我們對於這三條要重視,要認真努力的奠定我們往生不退成佛的根基。

  這三福第一個是『孝養父母』。所以佛法是師道,在第一天我跟諸位介紹,佛法是教育,我們不能把它看作宗教。看作宗教,我們修學的目的就不容易達到。它是教育,是佛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教育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不孝順父母他就不會尊重師長。所以孝親而後能尊師,尊師為了重道,叫尊師重道,你的道業才能成就。我們中國儒家的教育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從漢武帝開始,國家的教育政策就採取了孔孟的思想。在中國歷代一直到清朝,還是延續孔孟思想做為中國教育的主流,對於孔老夫子、孟夫子這特別的尊重。到民國以來才淡薄,採取了西洋的教學,這個到底是對還是錯?那就很難說。如果就教學效果上來說,人心的純樸上來說,社會風俗上來說,確實今世不如古時候。

  現在外國人對於儒家的思想漸漸發生興趣了,他們也研究《論語》,也研究《老子》,我們中國的孔子、老子在外國也很出名。我們遇到一些外國人,他口頭上也能說出幾句,孔子說、老子說,這個孔子說、老子說現在在美國很流行,這是好現象。這個漢學是以孔孟為主流,漢學如果能在這個世間發揚光大,一定會給這個社會帶來安定繁榮,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和平幸福。

  佛教育傳到中國之後,跟中國的儒家、道家融合成一體,成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佛教育,真正是難能可貴。特別是在這個三福,中國人講求孝道,在佛法裡頭,沒有一尊佛不孝敬父母,沒有一尊菩薩不孝順父母的。所以我們要學佛一定要從孝親做起。這個「孝養父母」,父母的生活我們要照顧,中國人知道養父母。在外國講孝道非常困難,他們沒有這個概念,外國人的兒女沒有養父母的概念。像美國,美國還算不錯,美國的老人是國家撫養,在這個物質生活上國家照顧到,精神生活空虛。他的兒女一年能夠回來看他一次,這個做父母的就高興得不得了。有的二、三年一個電話都沒有,把父母都忘掉了,到什麼時候想起來打個電話,寄一個卡片,是那麼一個社會。所以我們在美國也是極力提倡孝道,從這個地方做起,養父母的身,身體要照顧。

  這是不是此地孝養父母的意思?不完全,那差得太遠了。要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性。父母對於兒女愛護之心是永恆的,連外國人也不例外,他們老人常常想念他的兒女,兒女不想父母、不念父母,可是做父母的依舊是懷念子女,常常想念。父母心裡所歡喜的我們不能夠違背,都要顧到,父母喜歡兄弟姐妹和睦,互相能夠敬重,互敬互愛、互助合作,這父母很高興。由此可知,這個兄弟不和,這就不孝順了,父母操心,兄弟不和睦,兄弟不合作,這都是不孝。兄弟是一個父母生的,兄弟姐妹再一結婚,這些妯娌之間他不是一起生長的,他們要不和,父母心裡也難過,也是不孝。所以你就曉得,這個孝真的不容易,如果不把這個孝道的精神義理透徹了解,很難做到。這是一個家族和睦,家族團結,家族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這個家族再擴大就是社會,你有親戚朋友,親戚朋友跟兄弟一樣的和睦,這父母歡喜、歡欣。親戚當中不和,朋友當中交惡,父母也擔心、也擔憂,凡是叫父母憂慮的,我們的孝道就有了虧欠,就不圓滿了。

  同樣你在社會上做事,你上面一定有長官、有上司,你不能夠尊敬上司,不能夠服從上司,上司隨時會處罰你,甚至於將你免職、革職,這父母也操心。你自己的工作不能認真努力去做,孝道也不圓滿;你的同僚、同事相處得不好,父母也操心。由此可知,這個孝親,如果把它一展開,那真的叫盡虛空遍法界都出不了孝養範圍。你就曉得,這個孝養兩個字含義多麼的深廣。在學校裡念書不聽老師的話,課業不好,父母都操心,這都叫不孝。到什麼人才把這個孝養做到很圓滿,一點欠缺都沒有?給諸位說,成佛,成佛孝養父母才做到圓滿。等覺菩薩還不圓滿,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的父母還操心,這個兒子學佛還有一品無明沒破,所以他的孝道還不圓滿。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都要到圓滿成佛才真正做到,所以它確實是佛門裡頭的大根大本。

  在佛門代表這兩句,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地藏菩薩,地是大地,藏是寶藏。我們這一個佛剎,這麼大的講堂,如果沒有地就不能建造,我們要建個佛堂先要找地。可見得地跟我們的關係最密切,我們不能離開地而生存,一切要仰賴大地,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地,我們吃的、穿的都是地上成長的,我們所用的一切財富都是地底下的礦產資源開發出來的。地藏就代表這個法門。所以這個地有無盡的寶藏,能生長一切萬物給我們受用。佛將這個地比作心地,我們真心本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有無盡的德能才藝,就像大地一樣,這心地。這些寶藏你要不懂得去開採,雖有,你得不到受用。地上長出五榖雜糧,你要不知道收割,不知道如何去炮製,我們還是得不到受用。地下面含藏著有無盡的資源,我們不懂得開採,不懂得冶煉,那你也得不到受用。

  同樣的心地法門,無量的智慧德能雖然是本來具足,但是它現在埋在妄想分別執著的塵土之中,你要懂得去開採。佛給我們講用什麼方法開採?孝、敬這兩個方法,孝親尊師是開採心地寶藏的方法,是開採心地寶藏的工具。因此你要不懂得這個事實真相,你修學大乘佛法無論怎樣精進、無論怎樣用功,你不可能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是決定透不出來,你沒有這個工具,你沒有方法。由此可知,我們念佛要想往生淨土,我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千萬不要到那個時候,一天到晚念佛念得好辛苦,到最後還不能往生,就怪佛菩薩不靈。你誤會了,不是佛菩薩不靈,佛菩薩教你,你沒有照做。所以一定要懂得孝親,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

  「奉事師長」。我們的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我們的身體身命是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智慧是老師開啟的,所以老師的恩德跟父母的恩德是相等的,相同。孝養跟奉事名詞不一樣,意思也是相同。對於老師,老師的生活我們要不要照顧?要照顧。要常常留意,老師如果有困難,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奉養,這才能報師恩。最重要的是老師對我們的教導一定要依教奉行,這才叫奉事師長;老師教給我們的,我們沒有去做到,這叫大不敬。所以尊敬老師絕對不是在表面,老師也不希望我們在表面上恭敬,而是真正他對我們的教誨,我們真正能把它做到,這是對老師的尊敬。

  現在我們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就是以佛為師,佛是我們的老師。佛的經典就是老師對我們的教訓,我們每天讀經就是接受老師對我們的教導。那我們要怎樣奉事老師?一定要依教奉行。老師對我們的教訓,我們明白了,我們真的懂了,明瞭之後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把它做到,這才叫奉事師長。今天佛陀將淨業三福教給我們,我們讀到了,我們聽到了,我們明瞭這個意思,如果不認真去做,那就不是佛的學生,不是佛的弟子。不是佛弟子要說我皈依三寶,我是三寶弟子,那叫冒充,這冒充都有罪的,都是犯法的,名實不相符!所以一定要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真實佛的學生。佛的教誨很多,就好像老師他開的課程很多,我們的老師多才多藝,為一切眾生開了許多的法門,我們只要選擇一門就行了。或者是選《無量壽經》,或者是選《觀無量壽佛經》,或者是選《阿彌陀經》,都可以。一生依照一部經的教訓去做,都是真正佛的弟子,都是真正佛的好學生。

  但是無論修學哪個法門,要記住,三福是基礎,剛才講了,是共同科目,是必修科目,這個不能少的,一定要修學的。從孝敬這個基礎、這樣的心行展開來,對人對事對物那就是大慈悲心。因為我們對人不好,我們的父母、老師就有憂慮,父母說我這個兒子在外頭做人不好,跟人結怨,心裡難過。那個老師說,我這個學生不聽話,在外面惹是惹非,老師心裡也難過。我們對一切人都有慈悲心,父母歡喜,老師也歡喜,父母說我這個兒女好,老師說我這個學生好。子女好,父母心情快樂,在社會上得到大眾的尊敬,這個人他的兒女好。學生好,老師也有面子,學生有成就的,某某老師教導有方,老師有體面。所以處世待人一定要以慈悲心,佛法裡頭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講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有慈悲。

  不殺,這是在一切法裡面,大慈悲心裡面,提出一個最重要的,決定不殺生,從這個地方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建立自己的慈悲心。過去印光大師教導我們,他在上海主持一次護國息災法會,中國這近百年來災難多,老百姓很苦,所以佛教在上海啟建了一個護國息災大法會,請他老人家來主持,他老人家教給我們三個方法可以息災、可以護國。哪三個方法?第一吃素,大家都吃素,災難自然就消除了;第二戒殺,不殺生;第三個念佛,他老人家提倡的簡單、明瞭,吃素、戒殺、念佛。如果我們大力提倡這三樁事情,國家自然強大、自然富強,老百姓的災難自自然然會消除。這個裡面有很深的道理,如果我們細心去體會,才發現他老人家提出這簡單、有效的方法,只要我們自己認真去做,能夠普遍勸導別人去做,功德不可思議。

  這裡教給我們『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在沒有往生之前,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人群,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處事待人接物?佛教給我們一個原則,只要遵守這個原則就不會錯誤,這叫「十善」。印祖一生也提倡教我們「存好心,做好事」,我又加了兩句,「說好話,做好人」,我們自己要做到四好,也要勸大家統統來做四好。好的標準就是十善,能做到這個十善。這個十善前面第一個,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叫身三善。口有四善,不妄語,就是不欺騙人;不兩舌,不挑撥是非;不惡口,惡口是說話很粗魯,容易得罪人,容易叫人起誤會;第四就是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目的也是欺騙眾生。口離開這四種過失,那就是說好話!心裡面不貪、不瞋、不愚痴,貪是慳貪,這是煩惱的大根大本;瞋是瞋恨,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就瞋恚發脾氣,這對於自己都有很大的傷害;愚痴是是非顛倒,真假善惡分辨不清,把真的當作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這叫愚痴。

  我們這一生當中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幾個人能夠辨別得清楚?實在是太難了。經上常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有沒有真的?有。什麼是真的?心性是真的,真心本性這是真的。這個說得太玄了、太高深了,我們聽了這個名詞,名詞裡面真正的義理我們無法了解。還有沒有比較淺顯一點的真實?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真的。何以說這是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太短促了,所以是假的。這個世間長壽,這個壽數大的人,年老了,體力衰了,那也不是真的。假如說我們這個世間七、八十歲的人,一、二百歲的人,身體像十七、十八的小伙子一樣,那就是真的。他會老,老了之後會死,沒有一樣是真的,萬法無常。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常,雖然壽命長,無量壽,他不老,他不生病,這就是真的。所以我們心性的真實這太深了,我們沒有辦法探討,暫時放下,先到西方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我們再去探討心性的大學問,這就對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實真相,牢牢的抓住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能放鬆,那就對了。

  所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遵守五戒十善,就是真正接受佛的教誨,做一個佛的好學生,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兒女,佛陀最好的學生。這是三福裡頭第一條四句,這是基礎的基礎,根本的根本。這第二福才講到三皈眾戒,第三福才講到發菩提心,第一是人天福報,第二是小乘,第三福是大乘。它的確是有基礎,人都做不好了還想成佛嗎?還想往生嗎?往生是成佛,不簡單,要從做人下手。所以你看佛教韋提希夫人依舊是從做人下手,一定要做好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