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善導疏菁華  (第三集)  1993/10/2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3-008-0003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講義的第四面,我們看第二十一段:

  【二一、經文顯證,佛慈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如來說此法,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也。】

  這一段開示非常重要,足以破除許多人對於九品往生的誤會。大師總結前面經文上所講的大意,得到這樣一個詳實的結論。佛不僅僅是指阿彌陀佛,他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的慈悲是平等的、是相同的,沒有一尊佛不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所以說佛的慈悲『欲使今時』,這個「今時」就是現在,現在這個時代,無論是修善或者是造惡的凡夫,『同沾九品』,這個三輩九品往生個個都有分。使我們生起真正的信心,斷除疑惑,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功德的威力,都能夠得生淨土。所以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法門,是專門對六道裡面『常沒眾生』,常常淪陷在惡道裡面這一類眾生,而說的。確實與大乘菩薩、小乘的聲聞緣覺不相干,換句話說,這個經、這個法門是專門對六道罪苦眾生而說的。

  【二二、德雲語善財言,我於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謂念佛三昧。】

  再引《華嚴經》來做證明,《華嚴經》在末後一品,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八十卷經裡面稱為「入法界品」。後譯的《四十華嚴》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入法界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不思議解脫境界就是大經裡面常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這是所入,普賢行願是能入。佛說法實在是充滿了最高的智慧,運用高度的藝術,以善財與五十三位菩薩來表演,做出一個樣子怎樣入佛境界,這個法界就是佛的境界。

  善財童子離開了老師出去參學,第一位遇到的善知識就是德雲比丘。諸位要知道,這個第一關係很大,我們俗話常說「先入為主」,所以第一個就非常重要,這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教他什麼?教他念佛法門。德雲比丘告訴善財說,『我於佛法三昧海中』,這個「三昧海」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他在這麼多法門裡面選擇哪一個法門?他說我『唯知一行』,無量法門裡頭我只知道一個修行方法,那就是『念佛三昧』。我們從這個地方恍然大悟,原來善財童子是修「念佛三昧」,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怎麼能這麼肯定?因為到最後第五十三位善知識,這是總結,德雲是開頭,那邊是結束,最後一位善知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頭一尾徹始徹終,顯示出來善財確實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這是我們在《華嚴》裡面所見到的。我們看:

  【二三、經云,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願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迎接往生。】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字,此地所講善的標準跟其他地方講的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聽了『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聽到往生的經論,往生的經有《無量壽經》、有《觀無量壽佛經》、有《阿彌陀經》,這是往生的經,專講往生西方淨土的;論就是《往生論》,天親菩薩造的《往生論》,根據經義勸我們求生淨土。聽到這些他就生歡喜心,能信得過、肯發願、肯持名念佛求生淨土,這樣的男子女人就稱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這個善的標準是這個,聽了之後就肯相信、肯發願求生。所以這個善字非常重要。『一日乃至七日』,這是三經都是這樣說法,『一心願生』,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到臨命終的時候,佛與大眾,像前面所說的,一定來迎接你往生。

  【十方恆沙諸佛。】

  『恆沙』是比喻,是形容數量多到無法計算。

  【各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同修們每天念《阿彌陀經》,這都是《阿彌陀經》上的經文。沒有一尊佛不勸我們,一切諸佛都『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證明他所講的話誠實,決定沒有虛妄,決定沒有錯誤,勸我們應當要相信『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我們凡夫,這學佛也好,不學佛也好,總有一個念頭,希望諸佛菩薩、一切鬼神常常能夠保佑我們,都有這個念頭,連外國人也有這個念頭,求佛、求神保佑。那要怎樣求法才會真正得到保佑?給諸位說,你肯念阿彌陀佛、肯念《阿彌陀經》,那是諸佛菩薩、一切善神一定保佑你。為什麼?這個經與聖號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的,凡是誦經的人,凡是受持佛號的人,一切諸佛當然保佑你。諸佛保佑你了,護法神是護持佛法的,看到佛都保佑你,那這些護法神還用得著說嗎?沒有一尊護法神不保佑你。所以我們要想得一切諸佛護念,一切龍天護法的擁護,有一個方法,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一定能滿願的。後面這兩句話,善導大師的悲心圓滿顯露,我們要能夠體會。

  【寧傷今世錯信佛語,不可再自失誤他也。】

  你要將善導這兩句話體會到了,真正明白了,敢說你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寧』是寧可,『傷』是什麼?我們受了傷害。受了什麼傷害?佛給我們講的往生法門,我們就信他吧,就相信這個法門吧!縱然是錯信了,錯信,這一生也不礙事,生生世世都錯了,這一生再錯有什麼關係!善導大師的苦口悲心到這種程度。萬萬不可再把這一生的機會喪失掉,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們不相信佛說的話,這個機會是當面錯過。所以『不可再自失誤他』,自己不相信是自己失掉機會,勸人家不要修淨土你就誤了別人。自己誤了那還情有可原,自作自受。人家老實念佛,你要勸他參禪、勸他學密,障礙他念佛,這個因果就背大了。明明這個人可以一生往生作佛,你把他這個路打斷掉,你說你的罪過大不大?所以勸我們「不可以再自失誤他」。自失誤他,我們過去生中不曉得做了多少次,希望這一生不要再幹這個錯事。一定相信佛的話,依照佛所說的去做。再看底下一段:

  【二四、觀經中,十聲稱佛,即十願十行具足。】

  所以這個佛號一心稱念,六字洪名的功德不可思議,細說說不盡,大師在此地為我們略說。他說這聲聲佛號裡面都具足普賢菩薩的『十願』、文殊菩薩的『十行』;換句話說,《華嚴經》上所講的修學法門,這一句佛號是統統具足了。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

  這是跟我們解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命』的意思,就是皈依的意思。

  【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皈依是回頭、回歸,依是依靠,從今之後,我們一心一意依靠阿彌陀佛。所以這就有皈依、有發願,有這個意思在,「南無」有這個意思在。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我們稱「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法門。這種方法是西方教主阿彌陀佛教給我們的,只要稱他的名號,名號具足佛在因地一直到證果,在十方世界接引一切眾生種種功德,都在這一句佛號裡面。所以念這句佛號就把阿彌陀佛,是從因到果一直到教化眾生,智慧、大願、德行、方便種種都念到了,這一句佛號全都念到了。平常念佛的人很多,真正知道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意思的人不多,你明白這個意思你就喜歡念。每念一聲,心、行、願都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叫功夫得力。如果對於名號的含義是一無所知,人家念阿彌陀佛,我也跟著念一聲阿彌陀佛,叫有口無心,相不相應?不相應,我們的心、行、願都不相應,只是口裡念的聲音好像是一樣的,其他的都不一樣,這樣的念法功夫就不得力。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我們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說『必得往生』,注意那個「必」,必是非常肯定的語氣,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必定得生。

  【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

  上根的人我們一生念佛,把念佛當作我們第一樁大事。下根之人,這下根就是他的事務多,他沒有辦法專念,工作繁忙,那怎麼辦?早晚十念。所以這個十念就是早晚課。十念法也說得很多,我們這裡再說一遍,希望同修們要記住。十念是盡一口氣叫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口氣叫一念。我們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樣,有的人身體很好,氣很長,他一口氣念十幾聲的;有的人身體衰弱,氣很短,一口氣只念個三、四聲,這都不要緊。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長。所以你早晨再忙,早晨起來洗完臉之後,家裡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念十口氣;沒有佛像,面向西方,也是這樣念法,念十口氣。晚上在睡覺之前也用這十念法。這個時間雖然短,功夫在不缺,不能缺課,每天早晚都念,這一生當中一堂課都不缺,這就相應。所以這是為那些工作非常繁忙的人,這也能往生,他只要早晚不缺,他就養成一個習慣,到時候他就想到阿彌陀佛。所以這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以佛願力』,這是特別指四十八願裡面第十八願,一念十念必定得生。

  【二五、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

  這個『安樂』是指的世界,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極樂世界,「安樂」就是極樂世界。這個意思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是報佛報土。】

  佛有三身,有法身、有報身、有應化身,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報身,極樂世界是『報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四土裡頭實報莊嚴土。

  【言報者,因行不虛,定招來果,以果應因,故名為報。】

  這是解釋什麼叫做報身、什麼叫做報土。彌陀在因地,沒有成佛之前在因地,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他老人家的歷史,沒有成佛的時候,他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法藏比丘,我們經上看到他這一段歷史。他出家之後修行,因行都真實,沒有一點虛假。我們現在修行不真實,在別人看到的時候裝模作樣,像個修行樣子,人家一走,我們就放逸、就隨便,這不真實。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時候他真實,不管人見到、見不到,他都是真修,所以他沒有虛度。因圓滿了果報就現前,『定招來果』。由此可知,因果不虛,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彌陀修的是真實之因,所以他得真實的果報,『以果應因』,所以這個實報莊嚴土是他修來的。

  這個地方我要略略跟諸位提一提,法性土不是修的,法身也不是修的,是法爾自然,是自自然然的。換句話說,就是你能不能見到?你要覺悟你就見到,不悟就迷了。不管你是迷、是悟,法身跟法性土決定沒有兩樣,迷悟不二。但這個報身跟報土那就不一樣,它是修得的。所以剛才講了,修善有善報,修惡有惡報。他是圓滿的善、究竟的善,所以成就了圓滿報身實報莊嚴土。

  【又三大阿僧祇所修萬行,必定應得菩提,今既道成,即是應身。】

  報土、報佛我們見不到,為什麼?我們不到這個境界見不到。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見的阿彌陀佛是什麼身?『應身』,見的是「應身」。但是西方世界彌陀的應身跟十方世界諸佛的應身不一樣,因為十方世界諸佛的應身是隨眾生心量而應現的。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界出現,他的應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他的身高丈六,是個很高的個子,也不會太高。為什麼?那個時候的尺比現在短,不是現在的尺一丈六,現在的尺一丈六就很高。你們看看弘一大師,弘一大師有一本書叫《律學三十一種》,他老人家對於戒律研究得很豐富。裡面有一篇叫「周尺考」,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那個時候的度量衡,他們那時候用的尺短,大概一尺只有我們現在的五寸多一點,不到六寸。可見得他這個一丈六,要用現在的尺來說,大概就是八尺高的樣子。所以佛是個高個子,不是我們想像出奇得高,那就不像話,那佛就變成怪人。佛不是,跟我們是差不多的,這個叫做劣應身。可是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應身,那個身量的大小差不多跟報身一樣,這就不可思議,所以這個應身也不相同。

  【二六、大品中說。】

  這個『大品』是《般若經》,《大品般若》裡頭說。

  【佛告須菩提,色即是化,受想行識即是化,乃至一切種智即是化。一切法皆是化。】

  《般若經》給我們講空理,這是說的真實話,所有一切法,依報、正報,統統是法性變化所造,沒有一樣是不變的,沒有一樣是常住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明瞭這個事實,我們才能真正放下,才不至於分別、執著、憂慮、牽掛,這個東西都是多餘的、都是假的。所以有般若智慧,身心世界自然就放下,身心達到真正的清淨,說這些法用意在此地。『一切法皆是化』,佛法也是化,西方極樂是不是化?也是化。雖然都是變化所作,因果不相同,譬如說我們人這是自性變化的,在這個世間可以過幾十年;我們看水上的小蟲,水上跑來跑去的叫蜉蝣,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朝生暮死,牠也是一生。由此可知,雖然是變化所作,他存在的時間有長短不一樣,他的享受有苦樂不一樣。西方世界雖然是化,是變化的,它那個地方人的壽命是無量壽。就好像蜉蝣看我們人一樣,蜉蝣的壽命幾個小時,看人的壽命幾十年,在牠的觀念當中,這個人是無量壽,福報大得不得了,不就是一樣嗎?就像我們今天看極樂世界、看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壽命太短,幾十年,所以看他是無量壽。從這個地方我們明瞭因緣不相同,果報不相同。

  一切變化之中,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殊勝,雖然它是化土,可以說它是真實,它是真正的實報土。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一生當中一定見性成佛,成了佛之後那就得真正的大自在。變化所作,那真是隨心所欲了,所以原來是假的,假的就變成真的了。諸位要知道,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把化土變成了真實的報土,把化身變成真實的報身。如果是其他諸佛淨土,其他的方法,依照《華嚴經》上講的,那要修無量阿僧祇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是無量阿僧祇劫,才能成功,那時間太長。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因為不容易出三界,不容易出三界就進進退退,進得少,退得多。諸位想想看,一墮三途,那要退好幾大劫都聞不到佛法,三途裡面苦受盡了再得人身,未必能聞到佛法。那你得人身、聞佛法才有機會再修,又修個幾十年,死了之後出不了三界,又落三途,所以要無量劫。假如說是有進無退,那成佛時間就短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我這次在美國講《彌陀經要解》,又有一個新的發現,從前講過好多遍沒有發現,這次一個新的發現。發現什麼?西方世界去成佛頂多只需要四劫就夠了。諸位想想,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比起四劫,這個時間真太短了。我怎麼發現的?這個經文真的天天念,都沒有看出來,念到經上「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大經跟《彌陀經》上都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是阿鞞跋致」,我從這兩句裡頭看出來的。西方世界等覺菩薩的人數佔大多數,不是少數,佔的是大多數。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老人家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今天才十劫,記住十劫。第一劫往生的人,現在在西方世界證到等覺位,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只佔十分之一,這就成佛的,不是多數。必定是第二劫去往生的也成佛了,第三劫去往生的也成了,第四、第五,第五劫去往生的也成了,那人數才一半一半,不能佔多數,必定是第六劫去往生的現在也成了。由此可以證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問問多久可以證到等覺、可以成佛?最長的時間四劫。如果根性利的話,在我想二劫、三劫就成就了。

  所以西方世界統統是等覺菩薩,「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指等覺,法雲地以前的都叫善人,不叫上善。上善是等覺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稱為上善,那樣的人在西方世界是佔大多數。我從這個地方發現,歡喜的不得了。你看經上常講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三劫就行了,四劫就成功了,這個到哪裡去找?這西方世界非去不可!底下說:

  【諸法平等,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一切法皆畢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

  《般若經》上這幾句話很重要,告訴我們,不但世法我們要捨,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連佛法也要捨。《金剛經》上也說得很好,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所說的一切法,不要執著,執著你就不能開悟了,把你的悟門就堵塞。執著,變成世間的善法,佛法在一切法裡頭是善法,執著它就是善法,不執著那就真善,所謂真善就不是善惡之善。你一執著佛法,佛法就變成善惡的善法。不執著,善惡二邊都離開,這樣才能夠明心見性。這從理上說的。再看底下這一段:

  【二七、下品上生云。】

  九品裡面,在『下品上生』經文是這樣說的:

  【或有眾生,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如此愚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教令稱阿彌陀佛,當稱佛時,化佛菩薩現在其前,金光華蓋,迎還彼土,華開已後,觀音為說大乘,此人聞已,即發無上道心。】

  這一段從事上說的。前面從理上說的,理要明瞭,我們的修行境界就不斷的向上提升,沒有障礙。事要清楚,事清楚,我們曉得,事上要認真努力去修學,不至於落空,所以這個非常重要。不明理呢?雖然在事上修,他有障礙,不容易提升境界。如果光是執著理而把事廢掉,必定要墮落,還招惡取空之害,這就錯了,那是大錯特錯。舉下品上生來說,實在講是我們現前社會裡頭多數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少惡多,迷惑顛倒,不知道慚愧。這樣的人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教給我們往生,諸位要知道,不容易。我們凡夫,肉眼凡夫,只能看現前,只能看這一世的因果,過去生中我們見不到。凡是一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往生,他是這一生迷惑顛倒,遇的緣不好,過去生中的修持不可思議。

  怎麼知道?《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個法門是世尊為根熟眾生而說的。這些眾生散布在惡道裡頭,惡道裡頭也有,不是沒有,不僅僅是人天兩道有,三惡道也有,所以前面講「常沒眾生」。為什麼說過去生中有這樣深厚的善根還會淪落在惡道?這就是善導大師跟我們講的「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得太好。我們往生九品是遇緣不同,我們這一生的果報也是遇緣不同,我們作善、作惡也是遇緣不同。因為這一類的人都是屬於不定性的,不定性的就是中國俗話常講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他不定性,我們會隨著境界轉,境緣好我們都是好人、善人,境緣不好我們也變成惡人、變成壞人,這叫不定性的。他講這個緣不相同講得太好了,是遇緣不同。

  大經上告訴我們,這一生往生的人,即使惡人往生,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他要沒有這麼大的善根,這一說阿彌陀佛他怎麼可能就相信?怎麼可能就接受?這一說他就相信、就喜歡、就接受、就奉行,換句話說,他的善根在這一生當中成熟了。《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三個條件具足才能往生。這是講善根他有了,因為他一聽就歡喜、就相信,這善根有了。什麼是福德?臨命終的時候頭腦清醒,不迷惑、不顛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福德。假如臨終的時候迷惑顛倒,人事不省,縱有善根,沒有福德,你勸他他也聽不懂,他也不能接受,也不會跟著你念,沒福。所以這個福德不是講別的,是講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第三個條件,就是遇到善知識在這個時候勸他念阿彌陀佛,勸他發願求生淨土,他有福德,他神智清楚不迷惑,他能夠接受,他有善根,一聽就歡喜、一聽就接受,這個人就是念一聲阿彌陀佛也往生。

  我這些話大家要聽清楚,要牢牢記住,這沒有僥倖的,千萬不要認為臨終念佛還可以往生,現在不念沒關係,到臨終的時候再說吧,萬一你臨終迷惑顛倒,那一生就完了。所以我們自己有善根,可以說有把握,我們有善根,因為我們聽了這個法門生真正的歡喜心。我們有沒有福德?那就沒有把握了,敢不敢保證我將來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恐怕誰也不敢保證。要怎麼辦?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求別的福報,現在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些福報我們都不要,我們都不接受,我們修福希望得一個什麼福報?得臨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就決定往生。為什麼?我們平常就在念佛,臨終不要善知識,不要人勸我們,我們自己清楚明瞭,就決定往生。千萬不要現在修福現在就在享福,把福享盡了,到臨終的時候迷迷糊糊走了,那就麻煩了,這點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即使我們這一生做了很多錯事、做了很多罪業都不怕,都不要緊,從今天起懺除業障,斷惡修善,這個斷惡修善是真正懺除業障,認真努力,我們的果報將來往生一定像經上所說的。

  這是講的下品生,我們往生不是屬於這等人,因為我們現在就努力,現在就在開始幹了;他這種人是一生造惡,臨終才遇到善知識。所以我們往生品位一定比他高,換句話說,三輩往生裡面,咱們不往生則已,往生決定是中輩以上,就是中下品以上的,不會落在下三品的。這個下三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佛菩薩來迎接也是『金光華蓋』,九品都是蓮花化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來為他說法,這個時候他的無上菩提心才真正發露出來。

  【二八、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見彼妙事,心歡喜故,即得無生。如來慈哀末代,舉勸勵修,欲令積學之者,無遺聖力冥加現益故。】

  這是初集裡面,善導大師給我們做一個結論。我們要看他老人家這裡面的用詞。諸佛,這不是一尊佛,是一切諸佛。諸佛除了一切諸佛這個意思之外,也是阿彌陀佛的尊稱,阿彌陀佛也稱為諸佛,因為一切諸佛所敬仰的。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說,「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那讚歎到無以復加。世尊這樣讚歎,十方一切諸佛也是這樣讚歎,因此阿彌陀佛一個人也可以稱為諸佛。所以此地這個意思是非常之深、非常之廣。『諸佛如來有異方便』,「異方便」就是不可思議的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度眾生的方法非常奇妙,就是指持名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不思議的異方便。『令汝得見,見彼妙事,心歡喜故,即得無生』,當年韋提希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的時候,世尊將十方諸佛世界依正莊嚴都顯現在夫人的面前,讓她統統見到,這是指這樁事情。往後我們在經上會見到,她這一見到,心裡面就生歡喜,就證得無生法忍;換句話說,就證得阿鞞跋致的地位。

  所以『如來慈哀末代』,這個「如來」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末代」就是指我們現在末法時期。特別舉揚這個法門來勸我們,來勉勵我們,希望我們專修,希望我們勤修,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而不空過。特別慈憫的是『欲令積學之者』,「積學之者」是指研究經教的那些佛子們;換句話說,除專修淨土宗以外的其他宗派的這些學人,不要將諸佛如來的護念、加持這一分的利益遺失掉,那就太可惜了。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不發願求生淨土,無論學哪一個宗派、學哪一種經論、哪一種法門,都沒有辦法得到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因為你跟這個法不相應。這是大師在此特別勸勉我們,正是古大德所說的千經萬論,殊途同歸,都歸到西方淨土,那就對了。他這一句話也是這個意思,研究其他經論沒有關係,一定要歸命淨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對了。

  請看講義第六面,這個題目裡面是「觀經善導疏菁華二集」,初集是節錄玄義的部分,這個二集是經文了,經文以及善導大師的註解,是以這個為主。經文一開端,有「如是我聞一時」這些字樣,這是一般講經所說的證信序。每一部經文雖然都有這個字樣,所表達的意思並不完全相同。我們看看這些字樣在本經裡面它表示什麼意思。

  【二九、如是者,即指法。】

  『指法』這兩個字是通的,一切經裡頭「如是我聞」都是「指法」的意思。

  【定散兩門也。】

  這就不同了,這跟其他經上就不一樣,這『定散兩門』是本經的教義,『如是』是指這個經上講的「定散兩門」。所以它有通、有別。

  【如者,如眾生意,隨心所樂,佛即度之。】

  這個意思好,這正是我們要求的,正是我們天天在盼望的,今天真的被我們盼望到了。所以這個法門『如眾生意』,正如自己的意思,『隨心所樂』,心裡面歡喜、心裡面喜悅,佛就用這個方法來幫助我們。這個『度』是幫助的意思,是協助的意思,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幫助我們得生彌陀淨土。

  【機教相應,復稱為是。】

  這個『機』是根機,就是我自己本人。『教』是佛的教學。佛這個教學很適合我,適合我的程度、適合我的根性、適合我的興趣、適合我生活狀況的需要,那這個學起來就快樂無比,所以前面講「隨心所樂」,這個法門對我們來說就不難了,這叫『是』,這叫『相應』。

  【如是者,如來所說一切諸法,千差萬別,隨心起行,各益不同,業果法然,眾無錯失稱為是。】

  這是另一個解釋,與本經不違背,與一切經也能夠相應。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所說的一切法,這一切法真的是千差萬別,講得太多了。那佛怎麼說出來的?佛說法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兩句話是佛在《楞嚴經》上說的,佛說法是隨心應量。換句話說,佛自己一生沒有說過一句話,眾生是什麼樣的心,佛就給他說什麼樣的法;換句話說,佛說一切法全是應機而說。就好像大夫跟病人開處方一樣,這個大夫有沒有開處方?沒有,大夫沒有病人開什麼處方?遇到有病的人他就給他開個方,開個方是什麼?你得的什麼病給你開什麼藥方,你用這個藥方就把你病治好了。那第二個病人來了又開一個藥方,為什麼?他的病跟前面那個人不一樣,另開個藥方給他。所開的藥方都是為別人開的,與自己不相干,自己實在講沒有開一個藥方。所以佛一生當中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句法,沒有說法,統統是應機而說。就跟大夫一樣,他一生當中沒有開一個處方,處方是什麼?有病人來的時候為病人開的,沒有病人就不開,與他自己都不相干。佛說法也像這樣。

  所以說『隨心起行,各益不同』,每一個人聽了佛說法都得利益,得利益大小是隨他自己的根性、心量,大心的人、大行的人得大利益,小心量、小修行的人那就得小利益,這就是「各益不同」。『業果法然』,是法爾自然,這四個字非常之妙,確實把這個十法界依正莊嚴為我們一句話說破,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報是自然的,沒有一絲毫的勉強。佛是大聖,也不能給你添一點,也不能幫助你減一點。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知道這個真相,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為什麼?每個念頭都種下因,將來遇到緣都有果報。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常常起善念、起善心、起善行,我們的果報多麼的美滿!福要自己求,自求多福。諸佛如來對我們的加持,對我們的幫助,就是把這些事實真相說破、說清楚、說明白,我們自己知道這個路應該怎麼走法。

  【三十、我聞,表教旨親承,傳持末代,證誠可信。】

  『我』是阿難尊者的自稱,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並沒有記錄,沒有把它寫成書。把它寫成書是佛滅度之後,佛的這些學生覺得老師一生的教訓非常寶貴,如果不把它記下來流傳後世,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是學生們大家在一起,想一想從前老師的教訓,我們現在來追記。記錄是以阿難尊者為首,由他來複講一遍,阿難在諸同學當中他的記憶力最強,幾乎一生當中聽一次他永遠不會忘記,他有這個能力,於是同學們就推他,請他上台複講,再記錄。所以他一開頭用「如是我聞」,是我親自聽佛說的,不是傳聞,是親自聽佛所說的,這就是『教旨親承』,是親自師承於佛的。『傳持末代』,這樣子結集把它寫成書本,永遠流傳到後代。這四個字證明這一部經確確實實是佛所說的,是阿難尊者重誦出來,字字句句都是佛講的,阿難沒有加一個字,也沒有減少一個字。

  【三一、一時者,如來觀智不增不減,隨緣授法,各益所資。斯乃洪鐘雖響,必待扣而方鳴。大聖垂慈,必待請而當說。】

  這個『一時』就是說這部經的時候。為什麼不記載年月日,含糊籠統說個「一時」?我們初學佛的人對於這兩個字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我在最初接觸佛法讀佛經,心裡也疑惑,阿難為什麼不把年月日寫起來?寫個一時,每個經上都是一時,不懂他的意思。到以後才明瞭這個一時是真的,要寫成年月日時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這怎麼說法?時間跟空間都是個抽象的概念,沒有事實。譬如說我們這裡記載,記載今天是十月二十六日下午九點二十七分,我們這個時間很正確沒錯。到美國去就不對了,你看還沒有離開地球,這個時間馬上就不對,假的不是真的。說一時好,一時是什麼?機感相應,同學聽經的因緣成熟,佛在這個時候就給他說這個經,這叫感應一時。所以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時用得好。

  『如來觀智』,這是講如來觀察眾生機緣成熟不成熟,這個智慧『不增不減』,這高明,佛看到眾生機緣成熟,一定要為他說這個法門。所以『隨緣授法』,看到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這是所有機緣裡面最殊勝的,佛是真正無限的歡喜。佛是恨不得你們趕快成佛,果然成佛的緣成熟,你說他多高興、多歡喜,要把成佛的法門立刻傳授給你,你得到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就圓成佛道。假如看到你是成菩薩的機緣成熟了,成佛的機緣沒成熟,那佛就跟你說其他大乘經,叫你做菩薩,修菩薩行。如果看到你是成個小乘羅漢、須陀洹這個因緣成熟了,佛就跟你說小乘法。總而言之,都滿你的願,滿你的心願,叫「隨緣授法」。這一個緣是無比殊勝,是大家這一生當中成佛的機緣成熟,所以跟我們說往生經,往生經是淨土三經,那都是成佛機緣成熟,跟其他的緣絕對不相同。

  下面是比喻,『斯乃洪鐘雖響,必待扣而方鳴』,像我們這個大磬,我們這裡沒有鐘,那邊有鐘,這有磬,這個磬雖然很響,你不敲它它不響,這個扣就是敲它,你敲它它就會響。同樣一個道理,大聖是諸佛,諸佛如來雖然大慈大悲,看到眾生成佛機緣成熟了,但是這個成熟的眾生要是不去求佛,不向佛請教,佛也不能無緣無故來為你開示,一定要向佛請法。這就講的『必待請而當說』,我們有請,佛就有說。這一部經是韋提希夫人代我們啟請的。《無量壽經》,我們看到,阿難尊者代我們啟請的,前半部,後半部是彌勒菩薩代我們啟請的。所以有請才說。唯獨《阿彌陀經》是個例外,沒人請,釋迦牟尼佛自己說了,那是快樂得不得了,算了,不要請我就跟你說了,不必請也說了。這三經不可思議,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知道因緣殊勝,一定要自己慶幸,自己要慶幸自己這一生太殊勝了,很不容易得到,千萬不要錯過這一生,一定要依照經典教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