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善導疏菁華  (第十四集)  1993/1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3-008-0014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十七面,從四十六段看起:

  【九三、無量壽佛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無量福。】

  佛在本經對於末法業障深重的眾生設想得非常週到。因為業障重,就是妄想多、煩惱多,這對於修定是很大的障礙。《觀經》裡面最重要的修學方法是觀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個境界相實在是非常的微細,我們心粗,心又亂,是很不容易觀成的。如果觀想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佛這個經對我們講是白講,我們得不到真正的利益。因此特別開了觀像的方法,也就是教我們專想佛像,這個方法容易太多了。佛像,尤其是教給我們觀丈六金身,我們凡夫能力能夠做得到的。實在丈六我們也沒有辦法觀,觀八尺的佛像,或者更小一點也沒關係,觀四尺的、三尺的,這個我們就很容易去觀想。通常一般我們在家裡面供的佛像,像現在的家庭住公寓的房子很多,公寓房子不高,通常我們供佛像大概一尺高的、二尺高的佛像,適合於現代公寓房子裡面供養,我們就觀這個像就好,觀成之後再慢慢的將佛像放大,也很好。

  這是大師在此地提示了我們,這是『無量壽佛』過去生中他的願力,當然這個地方就是指的四十八願,佛在《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凡是有憶想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有常常想念阿彌陀佛,『必得成就』,這個「成就」,往生不退成佛。『但想佛像』,也能夠『得無量福』,「但想佛像」,不一定他發願往生,他沒有這個念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想佛像也得無量的福報。「無量福」從哪裡說起?現前人天福報我們容易懂,殊不知「無量壽佛」無論是名字、形像,落在我們八識田中永為道種,將來遇到緣必定得生佛國,這就是真實的無量福。如果一個人常念佛、常想佛,或者常念觀世音菩薩、常常想觀世音菩薩,那個福報都很大。我們過去今生所結的這些冤業,所謂是冤家債主,由於佛菩薩威神的加持,他也不會來找麻煩。諸位想想,這個福報就很大了。

  但是要想得到佛菩薩威神的加持,我們的憶想功夫要得力,這點很重要。我們偶爾去想一下,時間短暫,心不在焉,這個力量很薄弱,不起什麼大作用;念幾聲佛號,有口無心,這個也不行。如果有災難的話、有願求的話,就是一般世俗講在佛菩薩面前許願,許什麼願?一天念幾部經、念幾千聲幾萬聲佛號,去許這種願,許了願之後,這個功課每天都不缺,那就有效果。真誠心去念、去想,以清淨心去念想,在一般來講,大概三個月到六個月就有了效果,業障就能夠消除。這個得福可見得是真實的。

  【九四、如來教諸眾生易境轉心,為令機境相稱,易得成故。】

  這就是特別的慈悲,佛教給我們,我們有念、有想,念跟想都不能夠除掉的,那怎麼辦?把我們所念的、所想的換一個境界,這個「易」就是換一換,換一個境界,換佛的境界,把這個心轉過來。過去我們胡思亂想,成天打妄想,現在我們專想佛,專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就叫『易境轉心』。這個方法好,我們凡夫都可以做得到。這是為了要教,『機』是我們眾生,我們這樣的根機,『境』是佛的境界,『相稱』,我們藉佛的境界提升了自己,所以很容易成就。不但容易成就,而且是非常殊勝的成就。這些道理都在《觀經》之中。三福最後一段所說的「深信因果」,我跟諸位報告過,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而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今天不是念菩薩,不是念阿羅漢,不是念天人,我們直接念佛,以佛為我們心想所緣的境界,這是直截了當修學成佛的法門,所以最容易成就,也是最殊勝的成就。

  【九五、彌陀觀音勢至等。】

  這是講的西方三聖。

  【宿願緣重。】

  三聖他們在過去生中,無量劫中,緣很深,有時候是父子,有時候是兄弟,有時候是師生,有時候是同參,生生世世都在一起。現在『彌陀』在西方成佛了,他們兩位,『觀音、勢至』,也在西方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接引教化一切眾生。所以他們的過去生的關係太深了。

  【誓同捨惡,等至菩提,影響相隨,遊方化益。】

  文裡面就是我剛才講的大意。『誓同捨惡』,這是講自己成就,其實三位早都成佛了。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才只有十劫,這十劫不長,時間不長。事實是三聖在那個地方建立的化土,專門為了接引眾生、成就眾生而造的,實際上這三位早都成佛了。「誓同捨惡」,這個同不僅僅他們三個人,阿彌陀佛同觀音、勢至,觀音菩薩同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這個同範圍就小了。而他的大願大慈是與我們一切眾生同捨惡道、同捨惡緣,那這個意思就深、就廣了。『等至菩提』,「等」是平等,他已經證得圓滿的「菩提」,他也希望我們大家一起跟他一樣,平等的也證得圓滿菩提,這才是真正的叫大慈大悲。所以佛在什麼地方,菩薩也現在什麼地方,這就『影響相隨』。三聖,我們在經上看到的,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時時處處都現身,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應,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就是這樣的一個事實。像《普門品》裡頭所說的,「千處祈求千處應」,就怕我們心裡頭不求,一求就應。求要真誠的求,就有感應,不是真誠心就不會有感應,所以一定要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去求,一定得感應。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這是善導大師註解的第四段。前面一段講的是定善,就是念佛,我們講了不少天,統統都是講的是憶佛念佛,這是定善,這是修淨土人的正行。從第四節這以下,這是散善,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助行,正助雙修,這個人是必定成功。請看這段文,第一段:

  【九六、上品上生者,發三種心。一至誠心。二深心。三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這個三心後面還有詳細的解釋。此地講的三心就是菩提心,我們常說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上,三輩往生都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向專念不難懂,可是什麼叫發菩提心,這就難懂。《觀經》上說的三心就是菩提心。『至誠』,誠是真誠,誠到了極處就叫做「至誠」,這是菩提心之體。有體當然就有作用,下面這兩種是用。心只有一個怎麼會有三個?三心那就有了問題。這個地方的三個,一個體二個用。用怎麼是兩個?一個是自受用,就是我們用什麼心對自己,用什麼心對別人,對自己用什麼心,對別人用什麼心,這個心兩個作用,對自、對他的。對自己『深心』,對別人是『迴向發願心』,這個「迴向發願」就是大慈悲心,以慈悲心對人,以「深心」對自己,這就叫做發菩提心。所以諸位要曉得,說是說三個,實際上就一個心,一而三,三而一,從三方面來說這才說得清楚、說得明白。三心圓發,圓滿發起來的,這個人一定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底下第二段:

  【九七、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

  發三心的人能往生,除這個之外,還有『三種眾生』也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一、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這種人能往生。我們看看它這一句裡面,實際上就是《觀經》三福前面的兩福。『慈心不殺』,前面還有「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不說這兩句?諸位要知道,這個第三句一定包括前面兩句,像我們蓋樓房一樣,我說第三層,你們想想看,第一層、第二層在不在裡頭?這沒有第一層、第二層,哪來的第三層?包含在其中了。這個人一定是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然後再發慈悲心不殺生。『具諸戒行』,第二福裡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可見得這一條三福前面兩種。這前面兩種福報修成了,迴向發願求生淨土也一定得生。

  【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這個人能往生。這一句跟三福第三相應,第三福說「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與這條相應。同時又與《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的那一品,最後一段經文所說的相應。《無量壽經》講往生三輩,上輩、中輩、下輩,那是專修淨土發願往生。後面還有一段經文,近代慈舟法師將那段經文判作「一心三輩」,那個判得很好,那一段經文裡面講就是讀誦大乘經典,不是專修淨宗的,或是學天台的,或是學華嚴的,或是學法相的,或是學禪的,只要你迴向發願往生都能得生。阿彌陀佛心量確實是大,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你念什麼佛、念什麼菩薩,只要發願求生淨土就統統得生,跟這條相應。那還有一種:

  【三、修行六念。】

  也能往生。『六念』是什麼?後面也有說,略略的提一提,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除三寶之外,念天、念戒(戒律)、念施(布施),念這個六種,迴向發願也能得生。這才真正看到淨土法門是無比的廣大,不是說專念阿彌陀佛能往生,除此之外都不能往生,不是這樣。你看它的範圍多廣,專念那當然決定得生,它跟它完全相應。

  【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現在問題來了,這一日、七日是平時還是在往生的時候?兩個意思都通。往生的那個時候,當然這是關鍵的時候,非常重要。『一日乃至七日』,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打佛七,佛七根據《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經》上跟我們所定的期限,七天念佛。佛七,有普通一般的佛七、有精進佛七,這一般佛七通常是一天念六支香的佛。我們佛門講這個時間都是用這個香做單位,一般的香這個一支香是一個半小時,一支香,也講一堂課,一支香一個半小時。一天念六支香,這是普通的一般佛七。每一支香當中還可以休息半個小時,晚上還是可以休息。如果是精進佛七,那就是日夜不間斷,七天七夜不眠不休,那是講精進佛七。

  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知道,都要年輕才行,年老體力衰了,這個精神受不了,不要說七天七夜,三天三夜都熬不下來。所以我們看看古時候的人,這個修行得成就的,或是得禪定、得開悟,都是年輕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多大年歲?《壇經》裡面說的二十四歲,年輕有體力、有精神,正是辦道的好時候。年歲大了則亡羊補牢,幹總比不幹好就是了,七天七夜我們熬不下來,我們就照普通的佛七來做就好,一天六堂功課。這六堂通常早課是一堂,上午兩堂,下午兩堂,吃過晚飯再一堂晚課,這六堂,還行,這個還可以能夠支持得下去,這一定要認真去修學。

  現代人由於工作繁忙,所以我們自己每天的定課,每天一定要做的功課,就是早課跟晚課,這個很重要,一天都不能缺。我們早晚課不要定得太多,如果定得太多了,你沒有時間去做,那就錯了,那就不對了。不可以說我今天事情忙,我明天再多做一點補上,不可以,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早晚課定得愈少愈好,少,時間短,容易做,不至於有缺課的這個情形。最少的就是十念法,十念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五分鐘就夠了,不要很長的時間,你再忙再忙,我想這個時間一定抽得出來。早晨起來洗了臉之後念十口氣,念四個字就可以,六個字也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晚上在睡覺之前念十口氣。我想這個不難,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再忙的人都可以做得到。十念雖然短,在一生當中一次都不缺,這個人也必定得生。定課不要定得很多,要衡量自己的時間、能力,我可不可以做得完?散課不能斷,散課就不是定課,隨時隨地念佛,念得愈多愈好,有事情就不要念,就做事情,沒有事情就念佛,這叫做散課。散課是沒有一定的,每天念多少沒有關係,定課不能少。

  這個一日、七日精進念佛有很大的好處,這個可以在假期,放假的時候一個月修一次,就是二十四小時,一日一夜去念佛。諸位不要以為這個很苦,那個功德很大,一個月修一次,一個月不能修一次,兩個月、三個月修一次也可以,或者半年,一年修兩次也很好,盡量找自己的假期來用功。我在美國遇到有一位同修,他工作很忙,在美國政府機關裡面做事情,他還是一個單位的主管,工作很繁忙。他平常沒有時間看經,也沒有時間念佛,他怎麼修法?他是一個月修一次,就是修這個精進念佛,一個月當中他有一個假期,他可能就是兩天兩夜,或者是三天三夜,他這樣修,一個月修一次,也非常殊勝。這個與經上所講的都相應,換句話說,這種修學方法都有經典教訓做根據。再看底下一段:

  【九八、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

  這就是指前面,這前面多半都是散善成就的。不像前面所說的,前面是定善成就的。這是修三心,修這個六念,這是散善成就的。因為他『精進勇猛』,一個月修一次也好,一個星期修一次也好,「精進勇猛」,這個力量很大。

  【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聲聞大眾。】

  這是講接引的狀況,接引的時候也是看他品位的高下,我們往後面會看到。上品上生的,是佛與無數的化佛來接引。如果是小乘根性人,迴小向大去往生的,他就會見到佛與許多阿羅漢來接引他。所以這些境界是隨著自己根性、功夫不同而有差別。

  【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

  蓮花化生,『金剛台』就是往生的這個人他的生處,「金剛台」是在蓮花裡面,蓮花裡面有金剛台。

  【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行者』,對於修行的人,在他的面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這是講往生時候狀況,大致九品往生是大同小異,所見的化佛,或者是化菩薩,或者是阿羅漢,數量不同。從這個地方我們也看到,往生的人第一個所接觸的就是阿彌陀佛放光照他,佛光一照,加持的力量不可思議,把你自己平時修持的功夫提升了一倍。我們平常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心裡頭確實有阿彌陀佛,時時刻刻想念阿彌陀佛,把這個世間一切拉雜的事情都放下,都不想。除非事情來了,我們要辦事情,辦好了就不想,就專想阿彌陀佛,憶念阿彌陀佛,這叫功夫成片,這就能往生。往生的時候佛光一照,把我們這個功夫就加了一倍,這一倍一加就變成事一心不亂,功夫提升一倍。如果我們平常念佛的功夫念到事一心不亂,那臨終佛光一照,我們就變成理一心不亂。鳩摩羅什大師翻譯《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這一句用得很好,其實梵文原本裡面不是一心不亂,是一心繫念的意思,不是不亂。他翻作一心不亂也沒有翻錯,並沒有翻錯,玄奘大師也同意、也承認,他翻得不錯。這就是佛光注照的時候把你的功夫提升。

  【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

  這個往生的時候,真的,你見到觀音、勢至。諸位要知道,觀音、勢至是等覺菩薩,我們自己沒有到等覺位決定見不到等覺菩薩。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會見到?因為西方淨土是平等的法界,樣樣都跟阿彌陀佛平等。這是諸位仔細去讀四十八願你就知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跟阿彌陀佛平等,平等法界,這不容易。這個時候往生的人,見到觀音、勢至與許多的菩薩讚歎他,確實值得讚歎,應當要讚歎。為什麼?第一,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搞生死輪迴,永遠沒有超越三界的可能,沒有這個可能、沒有這個機會,無量無邊的法門只有這個法門可以出三界,你怎麼剛剛好碰到!這是值得讚歎的。好比大家買獎券,你一下中了第一特獎,這很不容易中得的,你得中了,值得讚歎。這是講機緣難,你有這麼好的機會遇到了。第二個是智慧大,你沒有智慧你怎麼會選擇這個法門?選擇這個法門真的要有智慧。第三個,你有大福報、大福德,為什麼?你能夠堅持修學這個法門。沒有大福德的人念幾天就不念了,懈怠、懶散,那沒福。所以這麼多條件在,觀音、勢至、諸大菩薩對他佩服,讚歎他,他今天有了大成就,『勸進其心』。

  【行者見已,歡喜踴躍。】

  這個平常念佛人,這個時候見到菩薩對他的讚歎、稱讚,那非常歡喜,真的,證明了這一生選擇念佛法門沒選錯,這一生真的成就了。那種歡喜我們很難想像得到,大歡喜心!

  【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登上了蓮花的寶座,『金剛台』,蓮花裡面的寶座,蓮花化生。隨著阿彌陀佛的後面,這一彈指,你想想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暫,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這一彈指就到了。我這裡一彈指,你那個座位都走不上我的講台,可是菩薩已經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不要怕十萬億佛國土好遠!不遠,比我們面對面還要近,我們面對面一彈指還走不過來。這個裡頭如果講理,太深太深,《華嚴》、《楞嚴》裡面都說到,那是說的理論,我們今天就事論事。

  【生彼國已。】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

  【見佛色身眾相具足。】

  見到阿彌陀佛,阿隬陀佛身有無量相,像這個經上講的,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這個時候統統見到,見得清清楚楚,就像經上所說的一樣。

  【見諸菩薩,色相具足。】

  阿彌陀佛之外,有無量無數的菩薩圍繞,這些菩薩的『色相』都跟阿彌陀佛相彷彿,也統統都見到。『具足』,所見到的一點都不缺少,統統見到。

  【光明寶林,演說妙法。】

  見到人放光、宮殿放光、寶池放光,大地也放光、樹林也放光,沒有一樣不放光,光明世界,『光明寶林』。不但放光,而且六塵說法,佛菩薩說法,樹林、花鳥、流水統統說法。

  【聞已即悟無生法忍。】

  他一聽說法就開悟,就證得『無生法忍』,一證「無生法忍」,那就是經上所說的阿鞞跋致的菩薩,可見得西方世界阿鞞跋致是這樣證得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聽到的,在《彌陀經》上聽到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圓證三不退,也就是無生法忍的菩薩。這個地方給我們說出來無生法忍是怎樣證得的,是他見到光明、聽到說法。

  【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這一段是講他的圓滿成就,也是圓滿功德。在西方世界那個成就、收獲已經就不可思議了。還不只如此,『須臾間』,就是時間很短很短,不長的時間,很短的時間,他就有能力,『歷』是經歷,『事』是奉事,他就有能力經歷奉事十方一切諸佛。我們是沒有能力,無可奈何。到自己有這個能力,十方佛很多,應當發心去拜訪拜訪,他有這個能力,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他隨念就到達,他去供養佛,聽佛說法,這就是承事供養。佛看到他來了,歡喜,也像觀音、勢至一樣讚歎他、佩服他。為什麼?別人修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才有這個能力,才有能力隨心所欲的去見佛聞法。這個人了不起,一品煩惱都沒有斷,憑著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這一往生就得到這個能力,所以諸佛都佩服。不但佩服,還給他授記,『次第受記』,給他授記,授記就是預先告訴他,我們今天講的預言,你將來在什麼時候、在什麼世界,在那個地方作佛,這個佛的名號叫什麼,有多少弟子圍繞,度多少眾生,都可以告訴你。

  像我們今天舉行的三皈五戒,我們用的法名都用妙音,妙音這個法名就是諸佛為我們授記。佛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就是我們這些人,念佛求生淨土,將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那個地方修成功,以後到他方世界去作佛,都叫做妙音如來。將來作佛都是妙音如來,現在我們這裡一發心,初發心皈依,就妙音居士,因果相應。所以這個法名是這樣來的,這個法名在《無量壽經》裡面,不是隨便起的,所以要曉得法名的由來。可見得這個經、教、法門跟我們是如何的密切、親密,關係太親密了。得諸佛的授記,『還至本國』,時間都不長,諸佛那裡授記回來,「本國」就西方極樂世界,這又回來了。回來的時候,當然你這一參學,你的煩惱一定斷了不少,智慧一定增長了許多,『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總持,這是古時候翻的。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你抓住了佛法的綱領,這個總持就是陀羅尼,抓綱領的意思,一切諸佛給你所說的法你都能掌握到綱領,這就說很大的成就。

  【此即修學大乘上善凡夫人也。】

  這一句非常重要,上品上生的是什麼人?原來是凡夫,不是菩薩、不是聖人、不是阿羅漢,也不是須陀洹,就是我們這些人。但是你要發大乘心,你如果學小乘那就不相應,那就不是的。你是個心量大修學大乘的凡夫,能夠在生活當中斷惡修善,修學大乘的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樣殊勝莊嚴的果報。我們聽了,這個信心自然就生起來,三輩九品,原來上上品我們還有分!這有分就應該努力爭取,那就對。這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九品往生,實在講是我們凡夫遇緣不同而有差別。我們的緣非常殊勝、無比的殊勝,所以一定要有如經所說的殊勝成就。下面這一段給我們解釋菩提心,三心:

  【九九、至誠心。】

  什麼叫『至誠心』?

  【至者真,誠者實。】

  換句話說,至誠心就是真實心,『真』就不是假的,『實』就不是虛妄的,揀別不是假心,不是虛妄心,是真實之心。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

  下面這一大段的開示非常要緊,這不是善導大師,一般人是說不出來,確實有修有證才能把這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清楚。『一切眾生』,正是指我們現前的境界,『身』,身體造作,『口』是講的言語,『意』是起心動念。我們修淨土,三業要相應,身要禮阿彌陀佛,身要修禮拜,專拜阿彌陀佛。一天至少要拜一百拜,用早晚的時間最好,拜久了會非常輕鬆、非常愉快。其實拜佛也是很好的運動。現在人跟他講佛法往生,好像這個事情對他來說太遙遠了,不是眼前的,他不著急。眼前最要的是什麼?身體健康,身體健康這是他最關心的。拜佛對於身體健康是最好的方法,養生之道,最高明的。拜佛要學,五體投地每個動作都做得很標準,收的效果就很大。因為什麼?你全身每個部位都運動到。心專念阿彌陀佛、專想阿彌陀佛,心裡頭沒有雜念,身體恭恭敬敬來禮拜,收的效果就很大。不但身心健康,與佛感應道交。所以能夠多拜最好。

  口念佛,常常念佛。什麼時候念佛?我們一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廢話太多,這廢話都不是正經話,不必要講的。這一想說話了,想起這個話說的沒有意思,阿彌陀佛,把這個話馬上就轉成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的功德大。為什麼?自己念佛,別人都聽到你念佛了,這個阿彌陀佛的聲音他聽進去,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就度了這個人。那個人不管他信佛不信佛,甚至於信其他的宗教都沒有關係,阿彌陀佛已經裝到他阿賴耶識去,拿都拿不掉。這一生不回頭,多生多劫以後他一定會回頭,一定會往生,我們就度了一個人。為什麼不念佛?開口就阿彌陀佛,人家喊你,你不要去應,應個「啊」,我不必,人家叫你,阿彌陀佛,我們隨口出來的都是阿彌陀佛,口相應。心裡面常常想阿彌陀佛。身口意所修的解行,我們所理解的,我們所認識的,我們所做的,統統相應,『必須真實心中作』,這三業的解行樣樣真實,沒有一樣不真實。

  【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可見得那個修行果報不一樣,有人修行往生成佛,有人修行還要墮三惡道。善導大師把這個原因給我們分析出來,一切真實心中作的決定往生成佛。如果不是真實心,哪些不是真實心?『外現賢善精進之相』,表面做得好,表面功夫做得好,看起來他很精進、很慈悲、很善良、很如法,外表做得這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了名聞利養,那就是假的。『內懷虛假』,外面做的是一套,裡面心裡又是一套,心行不相應,不一致。他心裡面『貪瞋邪偽』,「邪偽」就是作假,『奸詐百端』,原來外表做的這一切是欺瞞大眾,是希望得到名聞利養的,他不是真修行。『惡性難侵』,這就說是惡習氣不改,所做的這些事,佛菩薩眼睛裡面看起來,就像『蛇蠍』一樣,毒蛇猛獸一樣,我們俗話說居心不良,居心不善,是這個意思。

  『雖起三業』,他表現在外面,每天也拜佛,一天拜幾百拜、拜幾千拜,真用功;口裡面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從來不間斷的,裡面在打妄想,裡面在欺騙人,這叫『雜毒之善』。拜佛是善,念佛是善,心裡頭有貪瞋痴,心裡面要欺騙眾生,心裡面要搞名聞利養,名利放不下,那就是毒,貪瞋痴慢是毒。這樣修行叫雜毒的善行,這個不能往生。三毒在六道裡面跟哪裡相應?跟三惡道相應。所以這樣修行的人,將來還是要墮三惡道,因為他三毒煩惱都存在,它起作用,沒有能夠把它降伏住。這種修行就不是真的,假的,就是虛的,所以說『亦名虛假之行』,這就不是真正修行。真正修行才能往生不退成佛,得真實的果報,虛假的修行還是隨業流轉。

  這個地方要跟諸位說明的,我們這個法門,不是常常講著帶業往生嗎?帶什麼業?帶貪瞋痴慢。這種人他貪瞋痴慢為什麼帶不去?這要不搞清楚,怕的是我們念佛將來不能成就,依舊要墮三惡道。所謂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新業,也就是說帶煩惱習氣的種子,貪瞋痴的種子帶去,不帶現行,這個要知道。什麼叫現行?就是貪瞋痴它起了作用,它發起了,不帶這個。換句話說,我們修行的功夫至少要把貪瞋痴慢伏住,這叫帶業往生。伏住,我雖有貪瞋痴,貪瞋痴不起作用,這就好辦了;貪瞋痴一天到晚都起作用,那就不能往生,這不可以不清楚、不可以不明白。向下的文對於這樁事情講得很多、很詳細,因為它確確實實關係著我們念佛能不能真正往生。所以底下這幾天,講到這部經修行最重要的地方,要特別仔細的去聽,細心體會。然後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怎樣念佛憶佛。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