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善導疏菁華  (第十二集)  1993/1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3-008-0012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從第二十九段看起:

  【七七、初想不得亂想多境,即難得定。或一日二日,或一月一年二三年等,無問日夜,行住坐臥,身口意業,常與定合。唯萬事俱捨,由如失意聾盲痴人者,此定必即易得。若不如是,三業隨緣轉,定想逐波飛,縱盡千年壽,法眼未曾開。即得定心,彼諸莊嚴,一切顯現。】

  這一段裡面教我們用功,修學念佛三昧,也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要想達到這個境界,大師在此地教給我們,這個初學,我們的心力一定要集中、要專一。所以說『初想不得亂想多境』,這個樣子很難得力,功夫不容易得力。我們看學佛的同修當中,用功不得法的人很多,他確實很用功,他就是這個功課太多、太雜,什麼經都念,什麼咒也念,所有佛菩薩名號他統統都念,唯恐念漏掉了佛菩薩會責怪,常常這樣想的。我曾經見到,在台灣、在國外也常常見到,他的早晚課要兩個多小時,念《金剛經》、念《普門品》、念《彌陀經》,還要念大悲咒、十小咒,諸佛菩薩名號統統念,忙得不亦樂乎,告訴我,很忙。這種念法就是此地講的「亂想多境」。

  佛在許多經論裡面教導我們,特別是在《華嚴經》上,《華嚴經》雖然講的無量三昧,但是任何一個三昧佛都教我們要專修,唯有專修才能成就。千萬不要以我們自己的小心量去看佛菩薩,那就錯了,那我們就真的得罪了佛菩薩。我念阿彌陀佛,沒有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定很生氣、很怪我了。佛菩薩還會生氣,那跟我們凡夫有什麼兩樣?你這個想法就是把佛菩薩看成凡夫,看成跟我們一樣的小心量,你想想看,你造不造罪業?諸佛菩薩最歡喜的就是看到你用功專一,無論你念哪一部經,或者念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薩的名號,只要專一,一切諸佛菩薩看到都生歡喜心。為什麼?你能成就。你能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能得到三昧現前,就是你功夫真正有成就,這個才是諸佛菩薩歡喜的,喜歡見到的。你學得太多、學得太雜,你就很難得定,這個定就是我們講的一心不亂,或者講功夫成片,你不容易得到。

  底下就是說明,不論時間長短,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功夫,要記住一個大原則,就是要與定相應。怎麼與定相應?決定這個心裡面妄念少、妄想少、貪欲少了,這個與定就相應,就合了。如果我們的功課做了很久,這心裡依舊是亂成一團,妄念很多、煩惱很多,那就要記住,必定是我們用功不如法,才會有這個現象。用功如法、用功得力,決定是煩惱輕智慧長,這是一定道理的。此地講『一日二日』,這是時間短的,二年、三年是時間長的。無論時間長短,一定是『行住坐臥』,也就是說一切時、一切處所,我們的身語意業,身禮佛,專禮一尊佛,我們修淨土的專禮阿彌陀佛;口稱名,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意,心裡專想阿彌陀佛,這樣就對了,身語意統統都對了,都與這個法門相應。

  可是諸位也得聽清楚,我們在課誦本裡面,早晚課裡面,或者參加法會,參加佛七,這一開頭都有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專修的人要不要念?要念。這叫不忘本,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法門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所以三稱釋迦牟尼佛是紀念老師,不忘老師對我們的教誨。阿彌陀佛念得愈多愈好,念完之後,我們也要念三聲觀世音菩薩、三聲大勢至菩薩,三稱清淨大海眾菩薩。這是我們對於西方世界諸上善人,那些都是我們將來的同參道友,我們也要打個招呼,也要結結善緣,這就對了,這是正確的。這迴向求願往生。

  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什麼樣的人功夫快速得力?專心一志,萬緣放下的人。他放下到什麼程度?就像一個失意的人一樣,像一個消極灰心到了極處了,像這麼一個態度。他對這個世間一切統統放下,一心一意就念阿彌陀佛。日常生活當中,因為他精神集中,所以對外面的事情都不關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聾如盲,到這個樣子,這樣的人這個定容易得到。過去禪宗裡面參禪的人,往往到了這個時候,這是開悟之前的狀況,到這個時候碰到善知識給他一提醒,往往他就從這個地方開悟。念佛人也不例外,在這個境界裡面容易得念佛三昧。教下也是如此,這個研究經教,研究得像個如痴如呆,那種人豁然他也開悟了,叫大開圓解。這是說用功的一個狀況,他不是真的盲、不是真的聾,他是整個精神意志集中在一處,會有這麼一個現象,舉這一個例子。

  這個實在說也要有緣分,也要有福報,古時候寺院叢林是培養人的場所,栽培人的場所,成就人的場所,有這個機會。今天就難,今天就相當困難,任何一個道場,你要修成如聾如盲,人家說你神經不正常,要遷你單,趕你出去了。所以在現在這個環境裡面,我們看到這段文,想想古時候可能,現在這個機緣福報真的不如過去,除非你自己家裡有清淨佛堂,家人護持,還勉強。可是現在每個人工作都繁忙,誰來護持你?所以相當不容易。今天用功全靠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己真正心地上做功夫,外面還要跟大家不能脫節,裡面功夫綿密不斷,這樣功夫成就,比此地講的是更高明,更要高明、更要殊勝。當然比從前人是來得更艱難、更要辛苦,這是一定的道理。

  『若不如是』,要不能這樣專精修學,『三業隨緣轉』,「三業」是身口意,會隨著外面環境轉,自己做不了主,那這個問題就嚴重了。我們真正用功的人,我們的三業不隨外境轉,對外面境界要看得破、要放得下,看破、放下還要隨緣、還要不動。大乘法裡頭常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就成就了。這個兩句話我在早年講席裡面我把它說成四句,這是四個層次。如來果地上是不變隨緣,所以佛能夠在九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也就是說,眾生希望是什麼身、什麼形相,佛就現什麼身、現什麼相,隨眾生的意念現身說法,他不變,不變隨緣。菩薩是隨緣不變,跟大眾合光同塵,學,學一個不動心,在一切境界當中,物質的境界、人事的境界裡面去鍊心,鍊如如不動,所以菩薩是隨緣當中學不變。這個二乘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是不變不隨緣,小乘他不變、他不隨緣,他也不接觸這些大眾,所以當自了漢。我們凡夫是隨緣隨著變,這問題就嚴重了,這隨緣隨著變。所以我們要學菩薩隨緣裡頭學不變,隨緣裡面學看破、學放下,那就是真功夫,那是真正會用功的。所以三業不可以隨緣轉。

  這三業隨緣轉,就『定想逐波飛』,我們這個心當然就定不下來,心裡面妄想就非常之多了。『縱盡千年壽』,這是說長時間,如果這樣的修法,縱然讓你修一千年也沒用處,你的法眼也沒辦法開,就是你的功夫不能得力。這樣的修行難道一點好處都沒有了嗎?好處有,有福報,你所得的是人天或者說是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你修的是福,沒有定、沒有慧,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都說得很好,這個生死苦海福不能救,真正能了生死出三界一定要定、要慧。

  我們往生西方淨土也是要定、要慧,所以最低限度的功夫,我們常講功夫成片,這個才能夠有把握往生。所謂功夫成片,就是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確實沒有其他的妄念,這就成了一片。如果還有其他念頭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把握,怕的是其他念頭阻礙、擾亂了正念,這個求願往生就達不到。所以我們知道這個關係厲害,功夫一定要在平常養成,這個諸位要記住。我們這個法門是大乘法、是菩薩法,我們在事上樣樣都應付到。這裡叫放下是叫你心放下,不是叫你事放下,事放下那就錯了。事不妨礙,事事無礙,礙的是心。所以心裡頭不能執著,心要清淨,心要不染,就對了,就正確。所以這個要會用心、要會用功。看破,我們自然就放得下。所以說放不下,實在說並沒有看破,也就是說,事實的真相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自然會放下,心裡頭不沾染,心地清淨,只有阿彌陀佛,這樣就決定得生。

  『即得定心』,這個心清淨、功夫成片、得力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如果那個緣分到了可以見到。這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有緣殊勝的現前見佛。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也是現前見佛,因為人並沒有死,並沒有斷氣,佛菩薩來接引,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這個還算是現前見佛。當來,那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當然沒有話說,那是與諸佛菩薩可以說永遠不分開的。再看底下一段:

  【七八、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這一段文是《觀經》裡面非常重要的一段,是我們念佛、成佛理論的依據,為什麼念佛會成佛?道理就在此地。這一段文裡面,實在說跟《華嚴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華嚴》說得多,說得詳細;《觀經》經文少,說得簡單扼要,我們容易記住、容易憶持。『諸佛如來是法界身』,「法界身」就是我們常講的法身,法身沒有形相,法身是一切法的本體,虛空法界都是法身,沒有一樣是離開了法身,一切現象都是法身顯現的。

  我們用個比喻來說,這個講很難懂,現在我想每一家都有電視,每天都會看看電視,我們用這個做比喻。這個法身就好比電視那個螢幕,那個螢光幕就是法身,裡面的那些影像就是報身、應化身,你們想想看,怎麼樣變它有沒有離開螢幕?離開螢幕它就沒有了。所以這個法是無所不在,它是不生不滅,它也不來不去。就像那個螢幕一樣,螢幕確實不動,動的是裡面的影像,影像怎麼動,螢幕不動。所以法身不動,十法界依正莊嚴隨它怎麼動,法身不動。我們也有說用虛空來做比喻,說虛空不動。其實虛空也不是真的,虛空也是法身變現出來的,不過它不像一般一切法的生滅現象那麼顯著。到你將來破了無明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虛空也有生滅的,並不是真的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它雖然是無為法,相似無為,不是真正的。真正的無為只有一個,叫真如無為,就是此地講的法界身,這是真正的無為法。

  『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一切眾生的心想沒有離開它,這是理,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一切諸佛念眾生,就是指的這樁事情,一切諸佛都在我們每個細胞、每個念頭裡面,就是細胞是物質,念頭是心理活動。我們今天講心理、生理,心理、生理的本體就是法身,就是如來法界身。『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我們這個心裡一想佛,與佛當然相應,因為佛根本就沒有離開我們。無始劫以來,無論我們在哪一道,無論我們受什麼身,無論我們打什麼妄想,佛沒離開我們。就好像我們看電視,電視裡面那個影像千變萬化,沒有離開螢幕。「心想佛時」心就變成佛,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心就變成佛了;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心想菩薩,心就變成菩薩;這心想人天,這心就變成人天,想什麼變什麼。

  也許諸位想,我沒有想鬼,為什麼會變鬼?其實是因為你想鬼你不知道。怎麼想鬼?貪想就是鬼,鬼貪,我們這個貪的念頭強,鬼的樣子就現前;瞋恨的念頭強,地獄相就現前了。所以我沒有想鬼、沒有想地獄,為什麼會變鬼、變地獄?實在講你想你自己不知道。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念佛重要。十法界有,十法界從哪裡來的?是我們心裡念頭變現出來的。佛這個大乘經裡面把這些道理說得非常詳細,大經上講這總綱領,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心能現相,識能變相,所有一切變化是識的作用,識就是分別。所以真心能現境界,妄識能變境界,十法界是識變的。法相唯識宗不承認外境,它承認識,識是能變,唯識。其實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唯識變現出來的,十法界裡面,佛也是法相,佛是我們心變的,六道也是我們自己心變的。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十法界因,這親因緣我們統統具足,將來想到哪一道去,這個權在自己不在別人。所以這十法界隨我選擇,我喜歡選擇哪一道就可以到哪一道。如何選擇法?選擇一個專念就成功,你就成就了。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心是,這是念佛成佛基本的原理。『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這是講諸佛無量無邊的智慧,「正」是正確,沒有錯誤,「遍知」是無所不知,「海」是形容、是比喻他這個智慧非常廣大,海比喻深廣。所以「諸佛正遍知」是「從心想生」。諸位要知道,不是打妄想,打妄想就迷惑顛倒;定,叫你想一個,天天守住一個境界,不可以亂想,不可以多想,叫你專想,專心想一個,你才能夠得定。這個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們凡夫心是亂的,所以起的作用,佛法裡面叫「世智辯聰」,就是世間的聰明智慧,不是佛法裡面講的智慧,不是的。佛法裡頭講的智慧是從定心裡面生起來,這是不一樣之處。

  『是故應當一心繫念』,你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了,那就應當要「一心繫念」,這就對了,要一心。「繫念」這兩個字用得很好,我們平常人講,你心裡有牽掛,這個牽掛就是繫念的意思。我們把牽掛的對象換一換,世間事不要再牽掛,專門牽掛阿彌陀佛,專想阿彌陀佛,專想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我們也不能破壞世間法,佛法常說,「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不壞世間法是大慈大悲。佛跟眾生接觸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所以對於世間法我們也統統做到,也會做得圓圓滿滿。心地清淨,絕無牽掛,一心牽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叫菩薩行,這個人叫真正修行,真正用功。『諦觀』,這就叫我們觀佛,『彼佛』,「彼佛」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下面這個名稱是梵語,是音譯的,『多陀阿伽度』翻成中國就叫如來,『阿羅訶』翻成應供,『三藐三佛陀』就是正遍知。這就是如來有十個號,這裡翻了三個,其他的省略掉了,就都是稱讚阿彌陀佛的。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翻成中國意思就這個意思,這就我們一心要諦觀。

  「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等齊無二」,這些事跟理我們都必須要知道,知道之後我們的疑慮就可以斷了,心就真正清淨,沒有懷疑。佛為我們說,不能不說三身。佛給我們講三身,我們就執著一個三身,那佛都叫苦,為什麼?著相。三身是什麼回事?一而三,三而一。佛三身,我們這個身是不是三身?也是三身,從體上講是法身,從作用上來說,我們現在這個身也是報身,佛是智慧的報身,我們是業報,從前造的善業、惡業,咱們這是個業報身。這是跟佛不一樣的,佛是清淨報身,我們是骯髒、污穢的業報身。應化身是起作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這身體的作用,也就等於應化一樣。所以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為了說法方便起見,容易叫你領悟,一說成三,真正明白了,三就是一。所以我們的了解搞清楚、搞明白了,疑惑就沒有了,叫斷疑生信。《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那就好了,所以信心清淨生實相,實相就是念佛三昧。《金剛經》上講的實相,在本宗就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可見得真正功夫成就,確實是在斷疑生信。

  諸位還必須要記住,牢牢的記住,決定不能懷疑,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樣樣都是真實的,比我們這個世界真實。我們這個世界剎那在變化,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乃至地球有成住壞空,所以我們這個世間的有是暫時有,不是永恆的有。西方世界是永恆的有,那個地方的人不老,前面跟諸位介紹了,一生一切生,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一個小孩慢慢長大,那小孩慢慢長大,那就有生有滅。所以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相就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沒有生滅相,沒有改變,不是從小長大,慢慢會衰老,所以他不老。西方世界沒有老人,沒有病人,也看不到有人死,沒有,統統沒有。到他方世界去度化眾生他身去不去?他根本就不去,他什麼去?化身去了,你說這個多自在!他可以一個身變化無量無邊身,這個化身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聽佛說法又去教化眾生,回來之後是一個身,無量身變成一個身,那才叫得真正大自在。

  所以要把這個地方這些理跟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我們心就定了,這個地方非去不可,到那個地方一切才叫真正得到。這個世間什麼都得不到,連這個身體都得不到,身體如果真能得到,哪一個不想年年十八?你會衰老,可見你身得不到,身都得不到了,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你仔細想想,豈不一場空!統統是假的。所以我們佛法裡頭常講「要借假修真」,現在這個假身,借這個假身修真的,修真的身。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那個身那就是真的,永遠不生不滅,那才是真的。這是說佛的三身,悲智果圓,等齊無二,就是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再看底下一段:

  【七九、心遍故解法界,身遍故解法界,無障礙故解法界。】

  這個三句也非常重要。心能緣虛空法界,我們可以想像得知,這個身也遍法界,我們就很難理解了。剛才跟諸位講的法身,法身盡虛空遍法界,這有一點可以能夠體會到。這個報身、應化身是法身變現的,體既然盡虛空遍法界,它的作用怎麼會不遍虛空遍法界?所以我們說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一切諸佛如來無不如是,叫感應道交。《楞嚴》裡面把這個事情講得很清楚,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所以是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身遍故解法界』。『無障礙故解法界』,這是佛與大菩薩們的境界,我們通常講大菩薩,這個標準都是講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這樣的大菩薩,他們破了無明,證了法身,就是此地所講的境界。

  可是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有斷,要在此界他方修行,想修到圓初住的境界太難,真的不容易。想想我們自己,佛經上所說的,我們在座每一位同修,你們過去生中,無量劫之前都學佛了,不是三個阿僧祇劫,無量劫。無量劫都修行念佛搞到今天,今天這個程度自己清楚、明瞭,你才曉得多難!佛經上常講這個要三大阿僧祇劫成就,這三大阿僧祇從哪一天開始?是要從你修行證得初果須陀洹那一天開始算起,算三大阿僧祇劫。初果須陀洹,也就好像我們佛教的學校一年級,你上了一年級,然後告訴你,明年二年級、後年三年級,知道你過多少年可以畢業了。你根本就沒有上學,那遙遙無期,那不能講的,談不上的。初果要斷三界見惑八十八品,八十八品見惑斷盡才能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從這一天算起,三大阿僧祇劫,可以破一品無明,證得法身。

  由此可知,我們無量劫來一直到今天,雖然生生世世修行,從來沒有一生斷過八十八品見惑的,所以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你才曉得這多麼困難,多不容易!這一次又遇到這個特別法門了,這法門殊勝,法門特別,不必斷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不必斷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神通、能力就像這些法身大士差不多了。這個智慧、能力不是自己修的,是佛加持,阿彌陀佛加持的。所以我們也有能力分身到十方世界供佛,十方世界去接引有緣的眾生,這種智慧、能力統統都有了。一直到我們自己本能恢復,這才不必阿彌陀佛加持。可是阿彌陀佛非常慈悲,縱然你本能恢復,自己智慧、能力真正恢復,那就是說,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功夫自己提升,真正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即使到等覺位,阿彌陀佛還是慈悲攝受加持,這佛的慈悲不可思議。這就是為什麼十方世界那些大菩薩們,甚至於華藏世界的文殊、普賢等覺菩薩,還要求生西方世界,就是這個道理。

  【正由心到故身亦隨到,身隨於心,故言是法界身也。法界是所化之境,即眾生界也。】

  這個『眾生界』就是我們常講的九界眾生,有時候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也可以包括在其中。為什麼?佛法界裡面,天台大師告訴我們,佛有四種,有藏教佛、有通教佛、有別教佛、有圓教佛,除了圓教這一個位次之外,那是真正究竟圓滿,其他的這個三種佛都是屬於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也可以算到這個眾生界裡面,「眾生界」包括他。所以法界就是眾生界,就是十法界。

  【身是能化之身,即諸佛身也。】

  這個『佛』是究竟圓滿佛,而不是別教的佛,不是通教、藏教,這個佛是圓教佛,所以他能夠教化十法界的眾生。

  【八十、是心作佛,依自信心緣相如作也。是心是佛,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現,即是心佛也。離此心外,更無異佛者也。】

  這也是我們常常聽到人家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我們也常聽人家講。但是有很多人把這兩句話誤會了,認為既然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我們何必還要求生淨土,還要去見彌陀?那他對於這兩句話實在錯會了意思,他並沒有真正理解。淨土是唯心,我們現在這個穢土是不是唯心?也是。彌陀是自性,我現在這個身是不是自性?也是自性,都是自性變現出的境界。所以心作心是,一定要把理、事都搞清楚、搞明白。但是西方世界是法性土,阿彌陀佛是徹底覺悟的人;我們現前的處境,自己是迷惑顛倒,我們居住這個世界是染污、雜垢變現出來這個依報,苦樂受用迥然不同。就好像作夢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在一個人是天天作惡夢,每天晚上緊張嚇得冷汗直冒嚇醒了,這好過嗎?這舒服嗎?一個人天天做好夢,快快樂樂,那不一樣。在我們娑婆世界作惡夢,天天作惡夢,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天天作美夢,那個不一樣。為什麼不捨惡夢,天天去作美夢?從這個淺顯比喻當中我們要曉得。

  所以『是心作佛』,我們一定要作佛,剛才講過了,心能作佛、能作菩薩,十法界都是心作的,我們為什麼不作佛?怎樣作佛?『依自信心緣相如作也』,自己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所以我們佛法,尤其淨土宗講的信願行,跟其他宗教講的信不一樣。我在美國,有一次有幾位基督教的牧師來訪問我,這些牧師也都是台灣去的,我們見面也都是非常歡喜。他一開口就說,我們都一樣,我們基督教建立在信心上,你們淨土也在信心上,信就得救,你們信就能往生。我跟他講不一樣。他說怎麼不一樣?我說你們第一個信一定要信上帝對不對?是的。我說我們這個信不是的,信自己,我們信自己才能成佛,信阿彌陀佛不能成佛,要信自己才能成佛;你們信自己不能得救,一定要信他才能得救。我們是信自,第一個要信自己,信自己能成佛,信自己能往生,這個念頭重要。第二個才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幫助我們,自己沒有自信,阿彌陀佛再慈悲幫不上忙。阿彌陀佛能幫助自信心堅強的人,他可以幫得上忙。所以頭一個要自信心。

  「緣相」,緣阿彌陀佛的相,這個相是廣義的,狹義的講也能講得通。每天想阿彌陀佛的相,我們根性劣,煩惱重,阿彌陀佛的真身,經上講得很清楚,但是我們想不出來,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從哪裡想起?沒法子想。所以我們只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想這個佛相還可以,我們力量還能做得到,就想這個相。常常想佛,要把你的念頭轉過來,這個很重要。這個經上也說得很好,說的比喻說得好,《大勢至圓通章》講的,「如子憶母」。實在講兒子想母親現在少了,母親想兒子的多,兒子長大了把母親忘掉,可是母親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兒女,她常常想在心裡。如果用這種念頭去想阿彌陀佛,這一定得生淨土。

  大概也有十年,十年前我在香港講經,我母親到香港來見我,我們第一次見面,離開大陸三十六年音信不通,見面就跟我說,常常想我。我就告訴她,不要想我,想阿彌陀佛,想我就壞了,把想我這個念頭去想阿彌陀佛,將來我們才永遠在一起。我也想阿彌陀佛,妳也想阿彌陀佛,這個才會永遠在一起。妳想我、我想妳,都要搞六道輪迴,將來不曉得到哪去?誰也找不到誰。所以這個念頭轉過來非常重要。我送她一尊阿彌陀佛像,掛在她房間的,叫她天天看、天天想,這就對了。所以說「自信心緣相如作也」。

  『是心是佛,心能想佛』,這個想久了、想熟了,佛就現前。你看我們中國古人祭祀,實在講古人祭祀那個主祭的人要齋戒三天才能去主祭。齋戒三天就是專想,古時候這個祭祀對象都是祖先,都是祭祖先。主祭的人這個三天像閉關一樣,關在一個關房裡面,飲食有人送給他,他這三天一切都放下,專想被祭的鬼,鬼是祖先,就是已經過世的稱之為鬼,這個被祭祀的,專想他。或者是他自己的父母,或者是他的祖父母,要想他過去在世音容、一舉一動,想三天。就祭神如神在,到祭祀的時候真的彷彿聽到他咳嗽的聲音,彷彿覺察到他的動作,真的叫感應道交。

  我們念佛的人也是這樣想佛,這個憶想成功,你會常常覺察到佛在我們身邊。佛在身邊那個好處就多了,什麼災難都遇不到,什麼樣妖魔鬼怪都不敢沾邊,這佛在我們身邊。佛從哪裡來?心想生,真的,我們這裡想,佛菩薩就有感應。剛才講了,佛的法身無處不在,眾生這個想就是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叫念佛。所謂口念心想,想佛,想佛的樣子,就是我們家裡供這個佛的樣子,最好。所以我們請一尊佛像家裡面去供,請什麼樣的佛像?自己看了很喜歡,很喜歡,想就特別容易。請一尊佛像,這佛像看到不太喜歡,那個想就很困難。佛沒有一定的相,你喜歡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供那尊像是你最喜歡的這尊像。你很喜歡你常常會想他,這個印象就深了,常常就浮在身心的面前,那個功夫容易得力。

  『即是心佛也』,所以佛是心裡頭變現的,就是自性彌陀,自性彌陀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真佛。不要懷疑,不要說這是我心裡想變現的,恐怕不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你這一懷疑就壞了,縱然往生也往生到邊地,也得耽誤五百年你才能見佛聞法。所以決定不懷疑,就是有感就有應。『離此心外,更無異佛』,同樣的一個道理,離此心外別無一法,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都是自心變現,這是不變的真理,統統是自心變現的。真正把這個理搞清楚,把這個事搞清楚,你才會肯定一切眾生跟自己的關係非常密切,你那個大慈悲心就生起來了,不會討厭這個、喜歡那個,不會,大慈悲心就生起來,清淨平等。為什麼?所有一切萬法全是自心變現的。就好像我們作夢,我們夢中夢到許多的人、許多的事物,那都從哪裡來的?還不都是自心變現的。離開了自心哪有夢?夢裡所有一切人全是自心變現的,夢是意識心。

  我們現前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真心變現的,是八識分別才有這個差別現象。如果轉八識成四智,這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裡頭,確實有種種不同的境界,眾生心的分別。佛菩薩心裡沒有分別,佛菩薩心看是一樣的;眾生心看不一樣,眾生有分別、有執著。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法界是一相,法界是平等。一有分別執著法界就變了,實在講變成什麼?無量無邊。佛也是說法方便起見,把無量無邊的法界歸納成十法界。實在講十法界,每一界裡頭都是無量無邊。換句話說,不僅是一個人一個法界,你要說一個人一個法界錯了,一個念頭一個法界,我們早晚念頭都不同,早晚法界就不一樣,真的是一個念頭一個法界,這個法界就是從念變現出來。所以知道這個原理,知道這個事實,我們心就定了,真正知道如何用功,如何能夠達到自己真實的願望。好,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