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觀經善導疏菁華  (第一集)  1993/10/2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3-00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今天我們又有一次殊勝的因緣,在居士林這個道場一同來研習彌陀三經之一的《觀經》。

  首先我們明瞭,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有情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因此它不但超越宗教、超越學術,乃至於超越一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時候佛說得非常的詳細,有時候說得很簡略,這都是因為眾生根機不相同,時節因緣不相同。雖然種種因緣不同,佛所說的內容確實沒有兩樣,無論是長說短說、深說淺說,可以說都把這個事實真相交代明白了,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如果沒有大智慧,沒有真實的善巧方便,是決定做不到的。人生就是我們本人,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由此可知,佛教育是一切教育裡面最真實、最圓滿,而是我們一生當中迫切需要的。如果把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清楚了,那就稱他為佛、稱他為菩薩。對於事實真相不明白、不了解,我們常講迷惑,這迷了就會想錯、看錯,乃至於說錯、做錯,這就叫做凡夫。所以凡夫跟佛的稱呼,只是對於這個事實真相迷悟之差別罷了。不論是迷或者是悟,佛法裡面決定是平等的,「生佛不二,迷悟不二」。這些名相術語我們都必須要正確的理解它,才不至於發生錯誤。

  修行,行是行為,修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有了錯誤,把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佛法修行的總綱領是覺正淨,這就是佛弟子一入佛門首先要接受三皈。三皈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將修學的總綱領、總的原則傳授給我們,我們依照這個原則修正我們思想、見解、行為。覺正淨就是常講的佛法僧,佛家稱之為三寶。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唯恐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家產生錯誤的觀念,因此他老人家從義理上為我們說明,教我們「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又加以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正是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行為,大經裡面講的正知正見就是這個意思;「僧者淨也」,六根清淨這個意思。換句話說,佛法修行的原則是教我們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世尊教給我們依戒定慧三學的方法達到我們修行的目標。覺正淨圓滿,我們就稱他作佛陀;覺正淨還沒有圓滿,正在修學的時候,我們就稱他作菩薩。由此可知,菩薩是修覺正淨的人,佛是菩薩行達到究竟圓滿的稱號。雖然世尊在四十九年當中為我們說了許多的經典,跟我們講了許多的道理、許多修行的方法,我們到底要依哪個道理、用什麼方法來修行?

  佛教傳到中國將近有兩千年的歷史,而且在中國,確實是把佛教育發揚光大,隋唐的時代在中國佛教史上,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佛教的黃金時代。諸位同修都知道,大小乘在中國一共有十個宗派,這十個宗派都是在隋唐時代形成的。世尊當年在世沒有分宗,更沒有分派,為什麼到後來分了這麼多宗、這麼多派?這就是剛才所說的,我們每個人根性不相同,生活的背景不相同,生活的方式需求也不相同,在浩如煙海的經典裡面,我們採取哪一部分?這是我們當前修學重要的課題。好比佛陀辦了一個大學,我們今天要上這個學校,這個大學裡面有很多科系,我們在沒有考慮上學之前,先要考慮選哪一個科系。佛家每個宗派,可以說它的方法不相同,門道不一樣,它達到最後的目標是相同的。最後是什麼目標?「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也就是我們一般人常講的成佛,成佛是最後的目標,這個目標是相同的,任何一個宗派都是成佛的方法。但是眾生根器不一樣,於是這許多法門裡面就有難、有易。

  世尊真的是有大智慧,他告訴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預言,他把他的這個教學之影響,佛當年住世時間並不長,他這個教學影響就非常的深遠。橫的影響,我們不照佛經上說,佛經上說的太大了,那影響的是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今天是就事論事,他影響到全世界,從空間的來說影響到全世界。從時間上來說,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要依中國人的記載,中國歷史上記載,是三千零二十年,我們中國人的記載,這個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都用這個紀年。佛說他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也就是說他當年說法會影響到一萬二千年,影響到這樣的長遠。一萬二千年,我們這是三千年過去了,第四個一千年的開端,第四個一千年才過二十年,剛剛開端,往後時間還很長。

  佛說正法時期,他把這一萬二千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正法;第二個階段也是一千年,叫像法;第三個階段,就第三千年以後,叫末法。他這個分法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根性是一代比一代要差。我們乍聽到也許會懷疑,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這個時代,是一個時代比一個時代在進步,為什麼佛說這個眾生的根性一個時代不如一個時代?如果我們很冷靜、很仔細的觀察,會同意佛的說法。在物質文明上來說,確實這個時代是在進步,這個三千年可以說是不斷的在進步,尤其是這些年來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些在佛經裡面說之為世智辯聰,這個世智辯聰是不斷在進步、不斷在增長。佛所講的善根、講的根性是清淨心、道德心,如果我們從清淨心、真誠心、道德心上來觀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古時候的人心地淳厚,妄念少、煩惱少,容易開悟,學哪個法門都行。這到末法時期,佛說了,眾生根性很劣,劣在什麼地方?妄想太多、煩惱太多了,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了。諸位要知道,佛法修行的總綱領是戒定慧這三學,今天幾個人能夠老實的遵守佛的教誡?有持戒之名,無持戒之實。這個戒不能清淨,定就沒指望,沒有定,哪來的慧?所以說戒定慧三學,在這個時代對我們來講,我們真是心嚮往之,事實上的修學就非常困難,這都是事實。因此種種法門都是建立在戒定慧三學的基礎上,我們沒有三學的基礎就無法成就。也正因為如此,所謂是「業障深重罪苦眾生」,諸佛如來對於業障重、罪苦眾生是特別慈悲,不是說不要我們,而是特別慈悲,為我們開了一個特別法門。這個法門就是什麼?你這個煩惱習氣不斷,這一生當中也能成就,這個了不起,這太殊勝,這就是淨土往生的法門。

  往生經,專門講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的有三部經,是專講的,我們稱為淨土三經。世尊當年講三經的順序,是最初在方等會上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土的概論,是將西方極樂世界圓滿的為我們介紹出來。這在過去我也曾經跟同修做過報告,世尊當年在世無論講什麼經論,他老人家一生只講過一次,沒有重複講的,唯獨《無量壽經》是多次宣講,不止是一次。由此可知,他教給我們這個法門是特別的悲心,古德說「徹底悲心」,也就是圓滿的慈悲,沒有一絲毫欠缺,為我們說出這個法門。有了這個法門,不但我們這一生都能夠得度,即使將來末法到終了的時候,這是一萬二千年終了的時候,佛法沒有了,進入到滅法的時代,佛說這個經還留在這個世間一百年,所有一切經論在這個世間統統消失掉了,往生經還可以留一百年。那一百年過去了,這個經也沒有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還可以繼續留一段長時期。那個時候就憑這六個字也能得度,也能往生。可見這個法門真實不可思議。

  《觀無量壽佛經》是接著《無量壽經》之後,就是第二次講的,我們把《無量壽經》做為第一次,這就第二次,它的順序排在第二。諸位看了這個經就知道,這是有個特別的因緣,韋提希夫人遭了家庭的變故,國家的變故,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發生政變。政變不是別人,是她的兒子,兒子發動政變奪父親的政權,父母遭這樣的大難,這樣發起,發起很特殊,是應韋提希夫人所求,說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還有一本《阿彌陀經》,這是第三次說的,最後說的。《阿彌陀經》內容簡單扼要,它的大主意是勸勉我們相信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專修,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而且是不可思議的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這是首先我們對於三經,佛講的順序、佛講的用意,我們了解、我們明白了,然後我們要介紹這部經。

  這一次到這邊來,同修們把這個經本印出來,非常的難得,前面是經文,後面是註解。過去,寺院講經是最大的大事,講經的儀式也非常隆重。我們今天法會第一天,按照古禮來舉行,也很有意思,也表示我們念舊不忘本。可是現代人跟古人不一樣,古人社會單純,不像現在這麼複雜,人生活都非常悠閒,空閒的時間長,所以對這禮節就很重視,儀規很隆重。現代跟從前不一樣,每一個人生活很緊張,工作很繁忙,所謂是分秒必爭。這個分秒必爭四個字古人連作夢都想不到,哪有那麼緊張?可是現在人確實就這樣緊張。大家到這個地方來,我要來聽經,如果有這麼長的這些儀式,他就不來了,興趣就沒有了。所以現代講經的方式跟從前不能一樣。一進講堂,一上講台一搖鈴就上課了,一切都要從簡,現在人喜歡這個。尤其是大部經,經文很長,諸位同修都知道,這一部經文裡面,大多數,至少有三分之二,我們用不上,與我們現在生活的需求不相應,因此他也就不願意聽了,他要時間,時間太寶貴了。

  不僅僅是講經,連世間法也不例外,譬如世間大家娛樂聽戲,我們講聽平劇,這一齣戲要按照它這個劇本來演唱,總要演唱好幾天好多場才能夠唱完。現代人不耐煩,這時間太長了,那怎麼辦?你這齣戲裡頭哪幾段最精彩的,你就表演給我看看,我就欣賞這最精彩的幾段。所以叫選段,現在作興選段,很少的時間聽最精彩的表演,這又節省時間,這是滿足自己娛樂上的需求。在文化教育方面亦復如是,也要從簡,一切都要講求精簡,不要囉嗦、不要麻煩。特別是底下這個世紀,二十一世紀馬上就要來了,在我們想像當中,下一個世紀的人比我們這世紀對於時間觀念上更重視,更要緊張。對於佛法的弘揚,咱們也要選段;換句話說,這一部經裡面與我們生活迫切需要的,對我們的修養、對我們的生活很需要的,對我們家庭幸福、社會安全、國家富強、世界和平,這是我們渴望希求的。佛關於這些教訓我們很喜歡聽,很喜歡接受;與這個講得太遠的、太玄的、太深奧的,就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們對於經文、對於古大德的註疏也要選段。

  我在美國就嘗試,這個選段的觀念應該有六、七年,六、七年前我就有這個想法,一直沒有做。今年我才開始,第一次在達拉斯辦佛學講座,我就採取弘一大師他老人家在閉關當中,從許多的經文、祖師的語錄裡面,抄下對於自己修行值得警愓的這些句子,一共抄了一百零一段,叫做《晚晴集》。我在佛學講座裡面就採取這個,聽眾聽了非常的歡喜。為什麼?句句都用得上。我們講一部經,這個經文使我們真正得受用,那就有高潮;這個經文講的與我們現在生活不相應的,這就低潮了,聽的都沒有精神了,所以它有高潮、低潮。節錄出來的菁華,那就句句都是高潮,沒有低潮的時候,這《晚晴集》講得很受歡迎,我自己得受用也很多。

  這個第二次在舊金山大覺蓮社,那邊一共給我六次,我在那邊講六次,一次兩個小時,有十二個小時,十二個小時我講一部《無量壽經》。怎麼講法?把《無量壽經》裡頭好句子抄出來,抄了六十條。我在舊金山講經,也是幾乎每年都有一、二次,聽眾最多的,它那個小佛堂大概坐三分之二,人數來得少的只有三分之一。這一次講這個題目,用這個方法,每天是座無虛席,坐位都坐滿了,我就曉得大家歡喜這個方法。

  這一次我到貴地寶剎來,也採用這個方法,我們這一次跟諸位介紹的,是《觀經善導疏菁華》,《觀無量壽佛經》。善導是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他是唐朝時候人,佛教傳記裡面記載,說他老人家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這在歷史上有記載的,阿彌陀佛化身,善導大師是的。以後永明延壽大師也是的,還有跟寒山、拾得的豐干和尚,也是阿彌陀佛化身的。在中國,大家都曉得的,阿彌陀佛化身有這三次,實際上決定不止三次,三十次也不止,身分沒有暴露,大家不知道。所以暴露身分的時間少,不暴露身分的時間多!善導大師說的,那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他這個註解又叫做《四帖疏》,一共有四卷。所以我們這裡選的有初集、二集、三集、四集,就是按照它這個四卷來擇取的。

  這個擇取是第一次選的,以後我又做了一次整理,整理的稿子我帶來了。但是這個地方印的是最初選集的,既然本子印了,我們就依照這個本子來介紹比較方便。這是說明我們這一次講經的方式,跟從前不同,不是講全經,不是講完全的註疏,而是選段,選最精彩的段落。諸位看《善導疏菁華》初集,這底下有這個頁序,第一頁,翻到這第一頁。每一段落我們都冠上數字,這樣是容易檢查,容易對照。這一次法會我們時間不算很長,如果將所選的這些段落細講,時間還不夠,我們將重要的段落細講,次要的段落就略說,希望在這個時間當中把所選的都跟諸位報告出來。現在請看第一段,前面幾段是從序文裡頭摘錄出來的。

  【一、真如廣大,法性深高。體則元來不動,凡聖齊圓。恆沙功德,寂用湛然。】

  這一句真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句話就說清楚、就說明白。說是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聽了未必聽得清楚、未必聽得明白。為什麼?假如你聽清楚、聽明白,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就畢業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就是這一段的詳細說明、詳細的解釋而已。『真如』、『法性』,都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諸位要細細的聽,這是世尊說法的根本。佛講這些法,根據什麼說的?依什麼說的?就是依的「真如」、「法性」。不但釋迦牟尼佛說法是依此而說,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不例外,所說一切法統統是根據真如、法性而說,這就決定不錯,這就叫正法,這就叫正知正見。悟是悟的這樁事情,迷也是迷的這樁事情,悟了稱佛菩薩,迷了稱凡夫,迷悟就是這麼一樁事情。『廣大』,大到什麼程度?真的是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大而無外」,如果還有外,那就不算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是講的我們真心本性。『深高』是比喻不可思議,不可測量,無法測度。

  『體』,就是它的本體,『元來不動』,成了佛、成菩薩了,佛菩薩的真心本性有沒有動?沒動,如如不動。那我們迷了的凡夫呢?人天、畜生、餓鬼、地獄,他的真心本性動不動?也不動。諸位要知道,我們常講心動,是妄心在動,真心不動,動了就不叫真,真心不動,這妄心在動。我們這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這叫妄念,這不是心,一般人講你心裡想什麼,那都不是真心是妄心。真心沒有念頭,妄心裡面才有念,所以叫妄念、妄動。這兩個字大家聽清楚了沒有?念、動都是妄不是真,真念,真念不動,妄念會動;真心不動,妄心會動。真是體。體雖然不動,它能夠變化,它起作用,這個起作用就變出了虛空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這個不動的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

  所以從體上講『凡聖齊圓』,「凡」是凡夫,「聖」是佛、菩薩。嚴格的講,聖就是指佛,佛是聖人,菩薩都稱為凡夫,叫九界有情。九法界就包括菩薩、聲聞、緣覺,下面是六道。通常我們講六道是凡,阿羅漢以上叫聖,四聖六凡。「齊」是一樣的,「圓」是圓滿,諸佛如來真心自性圓滿,我們一切凡夫,我們的真心本性也是圓滿,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真如本性起作用,剛才講了,就變成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恆沙功德』,這個「恆沙」是比喻多,像恆河沙數一樣無量無邊它的功德,「功」是功用,「德」是能力,它的作用、它的功能無量無邊,能造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外教裡面常講宇宙是神造的,神造萬物,我們讀了佛經才曉得,這個萬物是誰造的?是真心、是本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真如法性才是一切萬物的造化主,它是能造,虛空法界都是它所造,它變現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

  後面一句『寂用湛然』,「湛」是形容像水很清、很淨,水沒有污染、沒有波浪,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從水面可以看到水底乾乾淨淨。這個意思就說真心本性一塵不染,它雖然造作變現這個宇宙萬有,它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用湛然」,要緊的是那個寂,寂是什麼?寂是定,心裡面沒有妄念、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憂慮,心是定的。定呢?這沒有一樣不知道,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白。為什麼知道?本來知道!像那個水一樣,水很乾淨不起波浪的時候,外面它照得清清楚楚。它為什麼能照?它本來就能照。照為什麼失掉?起了波浪就失掉,水裡頭污染、不乾淨就失掉,它就不能照。所以心要清淨,心要平等。《無量壽經》裡面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就是寂,覺就是用,就是起作用,這個作用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般若經》上說得好,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般若經》非常重要,他老人家講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講經,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的精髓是什麼?般若無知。無知講的是什麼?寂。它起作用是無所不知。所以寂叫根本智,無所不知叫後得智,「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體,體是寂的,無所不知是起作用,起作用是無所不知。這是把根本的理論依據為我們說明,一切佛法統統依這個,所以這個不能不介紹。

  下面這是講到我們本宗的法門,也就是韋提希夫人希求的,是如何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世尊在《觀經》裡面所說的,善導大師為我們解釋的,他老人家說了「定善跟散善」這兩種方法,定善是正修,散善是助修,正助雙修。這個到以後還要跟諸位做詳細的報告,到底什麼是正、什麼是助一定要認識清楚,對於我們修學有很大的幫助。

  【二、定即息慮以凝心。】

  『慮』是思慮,就是妄想、雜念,要把這個東西息掉。『凝心』,這心要清淨,也就是《彌陀經》裡面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定。用什麼方法?用持名,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要怎樣去用,這個用就是怎麼修?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我們這個心裡頭才有一個念頭起,不要問這個念頭是善念、還是惡念,不要問這些,為什麼?有念都是妄念,真心沒有念頭,有念都是妄念。這個念頭一起來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我們佛號就提起來,「南無阿彌陀佛」,用這一念把你的那些念頭打掉,讓你這個心慢慢就得定了,這叫念佛三昧,這個叫真念佛,這叫功夫。一個念佛人還是常常有妄想,常常有煩惱,雖然念佛,沒有功夫,功夫不得力,這往生就很難,只是為來生做一個因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這一生當中要決定往生,那你就得真幹,不真幹不行,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打掉。

  【散即廢惡以修善。】

  這個散善是什麼?斷惡修善,這是助修。這是把定善跟散善這個定義為我們說出來了。下面講:

  【三福。】

  這是《觀經》裡面非常重要的一段開示。

  【九品,名為散善。】

  佛在這一部經裡面講得很詳細,比《無量壽經》裡面講得詳細,《無量壽經》只講三輩往生。這個經上三輩裡頭又給我們分為『九品』,所以說得更詳細了。這些都叫做『散善』。

  【思惟正受,即是定善。】

  『思惟正受』,包含著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種念佛都是屬於「思惟正受」,這是屬於定善。由此可知,這一句佛號真正寶貴,可惜認識它的人太少了。哪一個人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都知道。真正認識阿彌陀佛、真正了解阿彌陀佛的人不多,說老實話,我們天天眼睛看到、耳朵聽到,聽說而已,對它並不真正了解。真正了解的人不一樣,人都變了,思想、觀念、言行都變了。為什麼?這一生當中決定永脫輪迴,往生淨土,圓成佛道;換句話說,這個人在這一生當中要成佛了。真正認識、真正了解,這個人這一生當中必定成佛,他跟一般凡夫怎麼會一樣?這個善導大師這些開示幫助我們認識、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縱然根性不利,業障很重,我們的緣殊勝,機會好,遇到善導大師這開導,使我們不成熟的根性也能在短時間提前成熟,我們這一生當中可以成熟,叫提前成熟。這就是善導大師對我們的加持,這個註解就是對我們的加持。

  【三、凡夫得生,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彼國來迎,豈容不去。】

  有一等人聽了這個法門之後他懷疑,懷疑什麼?我的業障太重,罪業太深,那是佛菩薩的國土,我沒有資格去。阿彌陀佛來拉他去,他還客氣,我不敢當、不敢當,還往後退,這就沒有法子。此地大師告訴我們,凡夫都是造作罪業的,這個經上講的五逆十惡,我們造罪業還沒造這麼重,比起他們那我們輕得多了。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到善緣,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誰說我們不能往生?所以善導大師說,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問題你肯不肯修?你肯修你就決定得生,依照這個理論與方法認真的去做,你就決定得生。你為什麼得生?不是憑自己的力量,是仰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的願力幫助我們往生,『增上緣』就是幫助,我們得到阿彌陀佛的幫助。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這個法門,就等於說釋迦牟尼佛保送,釋迦牟尼佛保送,那邊阿彌陀佛歡迎,這哪有不去的道理!你要不肯接受這個法門,不相信這個法門,換句話說,世尊保送,我不要,我不需要保送,我憑我自己本事就可以了。你的本事到底有多大?靠不住,妄想煩惱沒斷出不了三界。這是一切經論裡頭都這麼說的,妄想煩惱沒斷不能出三界。一定要靠佛保送,那邊是阿彌陀佛來歡迎,是這麼得生。這一句非常重要,我們知道、明白了,我們對於念佛往生才有信心,才不至於有疑惑。第四段,大師這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

  【四、唯可勤心奉法,畢命為期,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

  善導大師他勸我們,『唯可』,「唯」是唯獨,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才叫唯。『勤心』,「勤心」就是精進,勇猛精進,要把念佛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不吃飯,小事;不睡覺,小事,不念佛那就不得了,把念佛看作一生當中最大的一樁事情。當我們工作的時候,如果這工作不需要用思考,我們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如果工作需要思考的,我們把念佛放下,好好的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後,把工作放下,把佛號就提起,這就對了。這個叫「勤心奉法」。『畢命』是一生,我活一天念一天,活一年念一年,決定不放鬆。

  『捨此穢身』,「身」是我們最親密的,這個身不乾淨,在新加坡特別容易感觸到,天天流汗,天天要沖涼,這就證明身體不乾淨。這身尚且要捨,何況身外之物?這就是淨宗念佛堂裡面常講,「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當中就能夠圓滿成佛。『證彼法性』就是成佛,『常樂』是成佛的受用。我們這個世間常苦,沒有常樂,常苦;成了佛之後就常樂,這個樂是真樂。六道眾生的樂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真正的樂唯獨聖人才有,到佛那才圓滿,菩薩之樂還不圓滿。第五段:

  【五、經說:地下地上虛空三種莊嚴,皆是彌陀淨國無漏真實之勝相。】

  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觀經》上看到,《阿彌陀經》上也看到,地上的莊嚴,極樂世界的地琉璃寶地。那個街道黃金鋪成的,地上的走道、馬路,西方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用的。我們這個地方黃金都做成首飾,戴起來都很美,西方極樂世界是鋪馬路的。我們這地方寶石大家珍貴得不得了,鑲成這樣那樣,我都說不上來,是珠光寶氣。西方極樂幹什麼用的?建築材料,建房屋都是用那個東西,建築材料。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這物產之豐富,真正是圓滿的具足,沒有一樣欠缺。你要問為什麼?地下、地上、空中,空中天樂、雨花,這些莊嚴都是阿彌陀佛清淨國土『無漏真實』的殊勝的樣子,就是現象,『相』就是現象。因為那邊的人都證得「無漏真實」,真實就是真心本性,那個地方的人都是用的真心,真誠心。

  無漏是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煩惱。這個漏是煩惱、妄想的代名詞,它是比喻,像我們這個茶杯,如果這邊破了,我們裝上水就漏掉了。所以法性功德就漏掉。無漏呢?完整,它不會漏掉。我們現在的凡夫就好像這個茶杯破損,我們的法性、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功德都漏掉了。這是比喻,不是真的漏掉,真的漏掉就不叫真如本性,這是比喻,不得已的一個比喻。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妄想、沒有煩惱,都是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現在雖然還沒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學著用真誠心,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學習把煩惱、妄念捨棄掉。這個方法呢?就是念念把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提起來,你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就不會有別的念頭。這個方法非常巧妙,用一個念頭來打斷一切的妄念,用這種方法。這是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莊嚴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也是一句話把它說明白。

  反過來看看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今天這個世界,這個地球,污染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科學家提出警告,如果地球上這些污染不再加以改善,他們的預料是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五十年很快,這個真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這污染從哪裡來的?從人心來的。佛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依報是環境,確實今天人心的污染我覺得比環境的污染還要嚴重,貪瞋痴慢、五欲六塵,這是極其嚴重的問題。五十年之後這個世界不能生存了,這怎麼辦?唯有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換個好環境住,這才是聰明人。諸位要記住,科學家提出警告,五十年,再不加緊念佛,來不及了。

  我們這個地球上,新加坡這個國家非常值得讚歎,這個地方是現在地球上的清淨國土,其他地區都污染,比這個地方污染嚴重得太多。諸位在此地很幸福,更重要的努力的念佛,認真的念佛,希望將念佛法門從這個地區漸漸擴展,能到亞洲,能到全世界,來挽救這個劫運,諸位同修的功德就無量無邊。不要認為念佛是自己的事情,念佛是一切眾生的大事業。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